請同學欣賞下段影片 ,請說出看到這段影片有何感想或聯想?
格雷果聖歌─ 〈上帝求祢垂憐〉(1’55)
西洋音樂簡史(一) 上圖: 十四世紀吹奏雙木笛 上圖: 十六世紀荷蘭畫家女子半身像大師的作品〈音樂會〉,伴奏樂器為長笛和魯特琴。 和彈奏小型吉他的前身Mandora的遊唱樂人 上圖: 十六世紀荷蘭畫家女子半身像大師的作品〈音樂會〉,伴奏樂器為長笛和魯特琴。
中世紀音樂以單曲調的教會聖歌為主;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以複曲調合唱為主;巴洛克時期器樂開始脫離為聲樂伴奏的地位,成為獨立的作品,為音樂表現開啟了另一寬廣的領域。 上圖: 巴洛克時期普魯士國王和他的宮廷音樂家們合奏樂曲。
中世紀 (The Middle Ages,450~1450AD) 中世紀是指西方歷史上從羅馬帝國文明瓦解到文藝復興之前的時期,這段期間歐洲進入黑暗時期,天主教教會成為歐洲人民生活、教育、文化、藝術發展的重心 ,同時也是領導歐洲經濟與宗教的穩定力量。
中世紀音樂發展 一、葛雷果聖歌 二、樂譜的發明 三、世俗音樂
一、格雷果聖歌 西元六世紀末葉,教皇葛雷果一 世將各地的教會音樂加以整理彙 編及改良,產生了葛雷果聖歌。 葛雷果聖歌是單一旋律或曲調的 回「中世紀音樂發展」 一、格雷果聖歌 西元六世紀末葉,教皇葛雷果一 世將各地的教會音樂加以整理彙 編及改良,產生了葛雷果聖歌。 葛雷果聖歌是單一旋律或曲調的 單旋律樂曲,無伴奏、節奏自由 ,沒有小節線和拍號。 西元八世紀開始,聖歌中逐漸加 入第二聲部,以和諧的五度或八 度,和原來曲調平行前進,稱為 「平行複音」,又稱「奧干農」, 音樂由單曲調音樂,逐漸進入複 曲調音樂時代。 圖2-1 致力於教會儀式與 音樂統一的教皇格雷果一世 雷歐寧〈二聲部奧干農〉片段
雷歐寧〈二聲部奧干農〉片段(1’01)
二、樂譜的發明 紐碼記譜法: 西元九世紀,天主教教會的音樂家們發明了「紐碼記譜法」取代口耳相傳的方式。 圖2-2 紐碼一線譜 回「中世紀音樂發展」 二、樂譜的發明 紐碼記譜法: 西元九世紀,天主教教會的音樂家們發明了「紐碼記譜法」取代口耳相傳的方式。 圖2-2 紐碼一線譜
四線譜: 到了十一世紀左右,發展出四線譜,便可記錄音的高低。 圖2-3 紐碼四線譜
五線譜: 十二世紀時發 明了表示音長短的 符號,到十四世紀 以後因為音域的擴 展,而出現了五線 譜。 圖2-4 十五世紀的五線譜 音樂欣賞: 天神彌撒中的垂憐曲 圖2-4 十五世紀的五線譜
回「中世紀音樂發展」 三、世俗音樂 民間流傳一些非宗教的世俗音樂,通常加上樂器伴奏,歌詞使用方言而非拉丁文,內容與愛情有關,由遊歷於歐洲各宮廷間的貴族騎士(「遊唱樂人」)即興創作,活躍於十一世紀末至十三世紀之間,當時以德國和法國兩地的世俗音樂最為盛行。
(The Renaissance,1450~1600AD) 文藝復興時期 (The Renaissance,1450~1600AD) 文藝復興時期是歐洲近代文明奠基的時期。 人文主義:是這個時代的一種文化運動, 「人」的感覺、情緒與周遭環境的關係受到 重視,不同於以往以宗教為中心的生活方 式。
社會與經濟的中心轉移至佛羅倫斯、米蘭、威尼斯、羅馬等富有的城市,這些城市在文學、繪畫、雕塑、建築等各方面都氣象一新,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圖2-6 玻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以線條優美、有節奏及表現希臘神話為題材,具仿古傾向而著稱,這也是十五世紀佛羅倫斯畫壇上大致的風潮。 圖2-5 位於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重鎮
哥白尼、伽利略、達文西、米開蘭基羅、但 丁、莎士比亞等人都是此時期偉大的人物。 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 茱麗葉》、《哈姆雷 特》、《仲夏夜之夢》 等作品,至今仍廣為流 傳並被翻拍成電影、音 樂劇或芭蕾舞劇等作品。 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片段 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片段 圖2-7 陳列在聖彼得大教堂禮拜堂的米開蘭基羅傑作〈聖母慟子像〉
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片段(2’20)
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片段(1’48)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發展 一、複曲調音樂的盛行 二、宗教音樂 三、世俗音樂 四、樂譜印刷術的發明 五、代表作曲家
一、複曲調音樂的盛行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結構: 多聲部。 音域擴展至四個八度以上。 重視低音聲部,和聲更為豐富。 回「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發展」 一、複曲調音樂的盛行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結構: 多聲部。 音域擴展至四個八度以上。 重視低音聲部,和聲更為豐富。 節奏溫和流暢,沒有明顯的節拍, 每一個旋律在節奏上都有獨立性。 這樣的形式在此時期到達了全盛,有人 將此時期稱為「複曲調音樂時代」。
二、宗教音樂 以經文歌、彌撒曲為主。 經文歌:是一種無伴奏的合唱曲,旋律大 半來自葛雷果聖歌,以模仿創作 手法為主,大多在晚禱的時候唱。 這時期被稱為「無伴奏合唱」的黃金時期。 回「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發展」
三、世俗音樂 俗樂開始於十五世紀。 牧歌:大約在1530年產生,是供人 聲唱的室內樂曲。最初只是為那些 受高等教育的人士娛樂而作,內 回「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發展」 三、世俗音樂 俗樂開始於十五世紀。 牧歌:大約在1530年產生,是供人 聲唱的室內樂曲。最初只是為那些 受高等教育的人士娛樂而作,內 容大多描寫愛情或心情故事,是四 到六聲部的歌曲,主要旋律在高音 部,有時有樂器伴奏。 彌撒曲、經文歌和牧歌是文藝復興 時期的三大聲樂曲。
四、樂譜印刷術的發明 在文藝復興時期之前,樂譜必須靠人工來抄寫。印刷術發明後,音樂藉由樂譜的流傳而更加普遍、發達。 回「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發展」 四、樂譜印刷術的發明 在文藝復興時期之前,樂譜必須靠人工來抄寫。印刷術發明後,音樂藉由樂譜的流傳而更加普遍、發達。
五、代表作曲家 德普瑞 (J. Des Prez) 帕勒斯特利納(G. P. d. Palestrina) 回「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發展」 五、代表作曲家 德普瑞 (J. Des Prez) 帕勒斯特利納(G. P. d. Palestrina) 蒙特威爾第(C. Monteverdi)
圖2-8 德普瑞在音樂上的成就一如米開蘭基羅在繪畫上的成就,有「音樂王子」之稱。推薦曲目:彌撒曲〈La Sol Fa Re Mi〉之羔羊讚
彌撒曲〈La Sol Fa Re Mi〉之羔羊讚(1’34)
圖2-9 帕勒斯特利納是一位宗教音樂藝術天才,把複音技巧融合集於一身,帶至藝術的頂峰。推薦曲目:經文歌〈小鹿清泉〉
帕勒斯特利納的經文歌〈小鹿清泉〉(0’30)
圖2-10 蒙特威爾第一生中創作了許多牧歌曲集,奠定了他牧歌大師的地位,也是 歌劇史上的先驅。推薦曲目:牧歌〈我想結束生命〉(Voglio di Vita Uscir)
蒙特威爾第的牧歌〈我想結束生命〉(1’25)
巴洛克時期 (The Baroque Era,1600~1750AD) 「巴洛克」: 「畸形」的珍珠,加以引 申則具有「怪異」、「誇 原指「不規則」或 「畸形」的珍珠,加以引 申則具有「怪異」、「誇 張」的意思,在此則是形 容此時期藝術風格的華麗 多采。 圖2-11 巴洛克時期德國 烏茲堡 住宅的大廳,有富麗雄偉的氣派和華麗誇大的雕刻裝飾。 巴洛克時期樂團及舞蹈的合作
巴洛克時期樂團及舞蹈的合作(0’59)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色 一、新曲式的產生 二、數字低音的運用 三、調性系統的產生 四、器樂曲的蓬勃發展 五、代表作曲家
一、新曲式的產生 巴洛克時期在求新求變的時代精神下,開始把文藝復興時期的樂曲樣式逐漸加以變化,產生了許多新的曲 式,例如:聲樂方面有歌劇、清唱劇及神劇;器樂方面則有奏鳴曲、組曲及協奏曲等。 回「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色」
二、數字低音的運用 帕海貝爾的〈D大調卡農〉 回「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色」 此時期的作曲家在樂譜上除了寫出主樂器聲部外,伴奏部分通常只用數字或記號來標示和聲,叫作「數字低音」。樂器演奏者便依據「數字低音」,在指定的和弦上自由即興演奏。 帕海貝爾的〈D大調卡農〉
帕海貝爾的〈D大調卡農〉
三、調性系統的產生 四、器樂曲的蓬勃發展 巴洛克時期產生了大、小調音階系統,逐漸成為音樂創作的主流。 回「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色」 三、調性系統的產生 巴洛克時期產生了大、小調音階系統,逐漸成為音樂創作的主流。 四、器樂曲的蓬勃發展 樂器製造的技術愈顯精良,大大地提升了樂器的表現力。加上新曲式的產生,也刺激作曲家對各種樂器音色以及演奏技巧的掌握。
五、代表作曲家 韋 瓦 第 巴 赫 韓 德 爾 回「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特色」
圖2-12 被稱為「紅髮神父」的韋瓦第, 有「協奏曲之父」的稱號。 回「代表作曲家」 圖2-12 被稱為「紅髮神父」的韋瓦第, 有「協奏曲之父」的稱號。 《小提琴協奏曲,四季》〈春〉之第一樂章
廷及教會音樂家,被後世尊稱為「音樂之父」,對後代 回「代表作曲家」 圖2-13 巴赫是宮 廷及教會音樂家,被後世尊稱為「音樂之父」,對後代 影響相當深遠。 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No.2
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No.2 》(3'41)
回「代表作曲家」 圖2-14 韓德爾是宮廷及劇院音樂家 ,曾為英國國王的音樂特使。 美國 貝薩尼學院演出《彌賽亞》之〈哈雷路亞〉片段
《彌賽亞》之〈哈雷路亞〉片段(3’49)
(Missa De Angelis:Kyrie) 天神彌撒中的垂憐曲 (Missa De Angelis:Kyrie) 「彌撒」(Missa)是天主教最重要的祭禮儀式。 Missa是拉丁文「遣散」之意,後來演變成包括整 個禮儀的結構和程序的名稱。 「彌撒」的本質是以最後晚餐的方式重演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祭獻。 彌撒中固定唱的經文稱為「彌撒曲」,包含五首固定經文: 垂憐曲(Kyrie) 光榮頌 (Gloria) 信 經(Credo) 歡呼歌(Sanctus) 羔羊經(Agnus Dei)
表2-1 彌撒程序
〈垂憐曲〉為彌撒曲中的第一首經文, 共分為三個部分:
天神彌撒垂憐曲(四線譜) 天神彌撒垂憐曲 (五線譜)
天神彌撒之垂憐曲(2’43)
「謎」(Enigma),將「葛雷果聖歌」放入電子音樂中,使古典與現代交錯出完全不同的新面貌。 近年來一些修道院的 修士們組成葛雷果聖 歌吟唱隊,吟唱「鐵 達尼號」等電影主題 曲,甚至重新詮釋披 頭四的歌曲。 德國流行音樂樂團 「謎」(Enigma),將「葛雷果聖歌」放入電子音樂中,使古典與現代交錯出完全不同的新面貌。 圖2-15 「謎」樂團唱片的CD。推薦曲目:〈薩德侯爵〉(Sadeness) 圖2-16 葛雷果聖歌吟唱隊的CD。 推薦曲目:〈昨日〉(Yesterday)
「謎」樂團的〈薩德侯爵〉(1’46)
葛雷果聖歌吟唱隊〈my heart will go on〉(4’32)
葛雷果聖歌吟唱隊的〈昨日〉(1’21)
蘇格蘭女歌手西尼德‧奧康娜重新翻 唱這首〈Kyrie〉,聽聽看有何異同之 處?並試試看一起吟唱這首格雷果聖歌。 〈垂憐曲〉 (Kyrie Eleison) 上圖 西尼德‧奧康娜的CD 。
西尼德‧奧康娜翻唱〈Kyrie〉(2’14)
現代版的格雷果聖歌 「ERA」的創作與錄製是法國巴黎音樂家艾瑞克 (Eric Lévi) 透過電子合成器跨越了流行、古典、宗教音樂等元素與概念,串接了當代與中古世紀的音樂時空,打造了一個全新的視聽殿堂 。 ERA的歌曲〈AMENO〉
ERA的歌曲〈AMENO〉(2’26)
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 春之第一樂章 韋瓦第是巴洛克時期的天主教作曲家兼小提琴家,也是史上最多產的協奏曲作曲家,其協奏曲風格對十八世紀早期音樂有重要的影響,著名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四季》、〈D大調光榮頌〉等。
此曲是以主奏小提琴與包含數字低音樂器(大鍵琴或風琴)為「獨奏群」,以弦樂團 及大鍵琴為「協奏樂團」的大協奏曲。 回「韋瓦第─春之第一樂章」介紹 韋瓦第的《四季》描寫春、夏、 秋、冬四 個季節的景色。 每個季節皆以快、慢、快三個樂章所組成, 並皆有十四行詩,詩中大多描寫自然界的景 物,樂曲傳神地描繪大自然的變化。 此曲是以主奏小提琴與包含數字低音樂器(大鍵琴或風琴)為「獨奏群」,以弦樂團 及大鍵琴為「協奏樂團」的大協奏曲。
滿懷喜悅的春天來了, 鳥兒們用快樂的歌聲來歡迎, 微風輕撫大地,溪流淙淙低語。 突然,晴空被烏雲遮掩, 閃電與雷聲也交錯不絕, 韋瓦第的《四季》〈春〉第一樂章是根據十四行詩寫成。以下為其詩篇翻譯: 滿懷喜悅的春天來了, 鳥兒們用快樂的歌聲來歡迎, 微風輕撫大地,溪流淙淙低語。 突然,晴空被烏雲遮掩, 閃電與雷聲也交錯不絕, 當雷電終於漸去漸遠後, 小鳥唱出和諧的樂章。 在這滿佈愉悅花朵的草地上, 樹間葉兒輕聲細語, 牧羊人安靜的休息, 牧羊犬依偎在旁。 為迎接那耀眼的春天來臨, 牧笛吹奏出節慶的樂聲, 仙子和牧羊人在藍天下共舞。 回「韋瓦第─春之第一樂章」介紹
(一)春的主題,描寫春臨大地,愉悅歡欣— 「獨奏群」和「協奏樂團」合奏。 譜例2-1:前樂句 回「韋瓦第─春之第一樂章」介紹 春之第一樂章:快版,E大調,4/4拍子 (一)春的主題,描寫春臨大地,愉悅歡欣— 「獨奏群」和「協奏樂團」合奏。 譜例2-1:前樂句 譜例2-2:後樂句
春的主題─前樂句與後樂句(0’22)
回「韋瓦第─春之第一樂章」介紹 (二)「鳥兒唱歌」,迎接美麗春天—「獨 奏群」(二把小提琴)。 譜例2-3:「鳥兒唱歌」
「鳥兒唱歌」(0’07)
(三)「河流和微風」,泉水於和風中潺潺地 流動—「獨奏群」和「協奏樂團」合奏。 譜例2-4:前奏 回「韋瓦第─春之第一樂章」介紹 (三)「河流和微風」,泉水於和風中潺潺地 流動—「獨奏群」和「協奏樂團」合奏。 譜例2-4:前奏
「河流和微風」─前奏(0’14)
(四)「暴風雨」,突然烏雲密布,灰暗的天空 中春雷與閃電的交織。 回「韋瓦第─春之第一樂章」介紹 (四)「暴風雨」,突然烏雲密布,灰暗的天空 中春雷與閃電的交織。 譜例2-5:打雷—「獨奏群」和「協奏樂團」合奏 譜例2-6:閃電—「獨奏群」(二把小提琴)
暴風雨(打雷&閃電) (0’27)
《四季》〈春〉第一樂章全曲影片(2’48)
Ans:(C)(A)(E)(D)(B) 一、韋瓦第的《四季》〈春〉第一樂章是根據十四行詩 寫成的,請聆聽音樂,排出正確的順序: 回「韋瓦第─春之第一樂章」介紹 一、韋瓦第的《四季》〈春〉第一樂章是根據十四行詩 寫成的,請聆聽音樂,排出正確的順序: (A)小鳥縱情歌唱。 (B)雨過天晴,鳥兒又開始歡唱。 (C)春天降臨。 (D)突然烏雲密布,灰暗的天空中春雷與閃電的交織。 (E)泉水於和風中潺潺地流動。 Ans:(C)(A)(E)(D)(B)
回「韋瓦第─春之第一樂章」介紹 《小提琴協奏曲,四季》是全世界被錄音次數最多的曲子,有改成不同樂器演奏或改成不同演奏的方式,如:古典吉他三重奏版、電子合成器與小提琴版等。當代傑出的小提琴家甘乃迪,由他和英國室內管弦樂團所錄製的韋瓦第《四季》推出13年,創造了三百萬張以上的佳績,穩居古典排行榜第一名。
圖2-17 天才小提琴家甘乃迪以龐克造型和精湛的演奏技巧,成為當代名聞遐邇的小提琴演奏家。 回「韋瓦第─春之第一樂章」介紹 圖2-17 天才小提琴家甘乃迪以龐克造型和精湛的演奏技巧,成為當代名聞遐邇的小提琴演奏家。 甘乃迪演出韋瓦第的《四季》〈冬〉第一樂章 陳美演出韋瓦第的《四季》〈夏〉第三樂章
韋瓦第的《四季》〈冬〉第一樂章
韋瓦第的《四季》〈夏〉第三樂章
西洋記譜法的演進 西元九世紀左右逐漸發展可以記錄的記譜系統 「紐碼譜」發展出系統化的譜號
中音譜表:由字母C 演變而來,是中提琴 常用的譜號。 高音譜號:由字母G 演變而來,用來記錄 音域較高的音樂。 大譜表:由高音、低音 譜表組合而成,用在鋼琴 的記譜。 低音譜表:由字母F演 變而來,是大提琴等 樂器使用的譜號。
音名與唱名的由來 音名:教皇葛雷果一世首創以C、D、E、F、G、 唱名:四線譜的發明人桂多.達賴左將〈聖約翰 A、B來記錄音階,此用法一直沿用至今。 唱名:四線譜的發明人桂多.達賴左將〈聖約翰 讚美詩〉第一段每句句首的歌詞定為唱名。 圖2-20 音名與唱名的對照表
聖約翰讚美詩譜例
聖約翰讚美詩(2’12)
十一世紀義大利音樂教育家修士桂多.達賴左為了教導人們唱準音高,首創將唱名寫在左手指節上,教學時用右手食指指示音高,教導學生習唱唱名,以訓練學生的唱譜能力,這個手譜就是著名的「桂多的手」。 圖2-18 桂多和他的手譜 上圖 桂多‧達賴左 圖2-19 桂多的手
G C A F E C D G C A B C D C
音程與變化記號 一、半音與全音 鍵盤上最小的距離稱為「半音」。相鄰的兩個音就構成一個半音,相鄰的兩個半音即組成一個全音。
二、音程 兩個音之間的距離稱為「音程」,通常以「度」為計算單位。
二、音程 若兩個音同時發出稱為「和聲音程」,分開來發出便是「旋律音程」。
(一) 單音程與複音程 單音程:八度以下的音程,包括八度音程在內。 複音程:八度以上的音程。 複音程的性質,相當於減去七度的單音程。
(二) 不協和音程與協和音程 同時發出聲音的和聲音程,有其各自表情不同的聲響。協和音程因協和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完全協和音程和不完全協和音程。
(二) 不協和音程與協和音程 同時發出聲音的和聲音程,有其各自表情不同的聲響。協和音程因協和程度的不同,又可分為完全協和音程和不完全協和音程。
三、變化記號 變化記號是記譜上表示音符升高或降低半音或全音的記號,有:升記號 、降記號、本位記號、重升記號、重降記號。它會標示於音符的左方。
增減音程 一、增音程:比完全音程或大音程多一個半音的音程,稱為增音程。 例﹕ 音程除了完全音程(一、四、五、八度)和大小音程(二、三、六、七度),還有音響效果特殊的增減音程: 一、增音程:比完全音程或大音程多一個半音的音程,稱為增音程。 例﹕
二、減音程:比完全音程或小音程少一個半音的音程,稱為減音程。 例﹕ 所有音程的關係如下:
聽音練習 1. 聽聽看老師所彈的音,請同學聽辨半音與全音。 2. 說說看增音程和減音程有何異同之處? 3. 聽起來的感覺為何?請圈出符合你所感覺的答案。 (1)和諧 (2)不太和諧 (3)非常不和諧 4. 寫出下列題號中的音程度數,並視唱曲調。 減三度 減四度 增二度 大三度 增六度
發聲練習 運用良好的呼吸和清晰的口型,循序漸進 地進行下列的發聲練習:
這首義大利文歌曲選自韓德爾 歌劇《里納多》中的第二幕, 以十字軍東征為背景,是韓德 爾為倫敦觀眾做的第一部歌劇。 歌詞描寫被魔女軟禁在魔法園 中的公主阿米瑞娜對自由的渴 望及對命運的無奈痛哭。 許多知名歌手喜愛演唱此 曲,如美聲歌手海莉。 上圖 海莉的專輯封面
海莉演唱〈憂傷和嘆息〉(2’12)
圖2-22 此圖為反應當 時韓德爾不得貴族人緣 的一張諷刺漫畫。 圖2-21 高超的聲樂技巧使閹人歌手占據了十六、十七世紀的歌劇舞臺,左圖為電影中的劇照,右圖為法里內里本人的畫像。 圖2-22 此圖為反應當 時韓德爾不得貴族人緣 的一張諷刺漫畫。 電影《絕代艷姬》中法瑞奈利演唱片段
《絕代艷姬》中法瑞奈利演唱片段(1’55)
義大利文發音規則
早期教會有著「婦人在教堂必須保持緘默」的禁條,唱詩班的高音部便由男童演唱 。但當他們長大,又得面臨變聲期的自然淘汰,因此產生了假聲歌手,能夠唱到女高音的音域,而後音樂學者發現他們其實就是男唱女聲的閹人歌手(Castrato)。隨著時代的遞移,這種以不人道方式產生的歌手,十九世紀以後便絕跡了。近年來由於古樂的研究,保留了閹人的發聲技法,不借用生理上的手術,而是經由特殊的聲樂訓練,使得假聲男高音(Counter-tenor)重回舞臺。
電影《絕代豔姬》描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閹人歌手法里內里的傳奇,其受歡迎的盛況與今日的流行歌手不相上下。法里內里崇拜韓德爾的音樂,渴望能演唱他的作品,最後終以這首歌曲擄獲當時討厭韓德爾的貴族們的心。
增減音程被認為是不諧和的音程,讓人聽了感到坐立難安、不舒服,在恐怖電影、影集的配樂中常常使用,例如:知名的電玩電影《惡靈古堡》利用很多小編制的音色組合與不諧和音程來堆積與營造出不安定的感覺 ;美國恐怖影集《Tales from the Crypt》的主題音樂,大量使用增減音程,營造出令人不寒而慄的氣氛。 2. 完全一度的半音數為0,少半音變成負數音程,所以理論上沒有減一度。
惡靈古堡預告片(3’04)
恐怖電影Tales from the Crypt (1’21)
Lascia Ch'io Pianga(歌唱)
Lascia Ch‘io Pianga(伴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