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和执行一标两案的基点 —对技能大赛和教学质量检测工作的认识 乐山市教科所职教教研员 秦少东
汇报提纲 一、职业教育转型带来的新变化(理论的高度) 二、教学质量提升带来的新突破(实践的深度)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衡量的尺度) 突破文化课的尴尬 (考虑职业性,不要忘了人文性) 实现专业课的规范(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 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外部对接 ,内部衔接)
一、职业教育转型带来的新变化 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转型:培养学生工作和生活技能。为此,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环境、新挑战和新趋势。 1·新环境—出现了新情况—带来了新思考。 新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与劳动市场的变化;新一轮技术变革引发对技能的新要求;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潜在劳动力的增加。 新情况:人们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多种多样的工作,转岗、转工、转行已成为常态。 新思考:如何提升公民适应社会、应对职业生涯挑战的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命题。
一、职业教育转型带来的新变化 2·新挑战—带来了新变化—提出了新要求 新挑战:如何促进青年就业所需技能的培养;如何确保人人享有职业教育的机会;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形象和质量;如何确保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如何加强和创新职业教育的研究;如何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新变化:职业教育应当成为每个人普通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职业教育来发展人的才能、兴趣和技能。 新要求:职业教育要在三个方面提升质量和形象:改善教学过程;促进升学和深造;改善职业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成果。
一、职业教育转型带来的新变化 3.新趋势—形成了新范式—带来了新转型 新趋势:提升职业教育系统的影响力;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职业教育的新机制;可持续和绿色职业教育与培训;重视弱势群体的教育,扩大职业教育的受益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工作和生活服务。 新范式:考虑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同时帮助学习者开发自身的技能,增强发展潜能,满足终身学习和发展需求,核心是要更加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 新转型: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以确保受训者获得工作和生活所需的技能。
一、职业教育转型带来的新变化 4.对关键词的理解 1)现代职业教育目的与普通教育、人的个体需要之比较。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满足个体不同阶段的需求;中职教育不能办成断头教育,要中高职对接、普职贯通、各具特色。搭建立交桥是政府的事,造好车是学校的事。 个体需求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 普通教育的目的 富裕阶段 自我实现 (关注) 终极目标 关注人的生成能力:培育真善美统一的人格 关注人的生成 小康阶段 尊重个人需要、 社会需要 (研究) 高级目标 关注人的生长能力:综合延展能力(非专业定向综合专业能力)。 关注人的生长 温饱阶段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跨越) 基础目标 关注人的生存:定向的基本职业能力
一、职业教育转型带来的新变化 2)基本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之比较。 职业素养是潜在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构成。 德国的“双元制”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学习与职业相关理论和实践职业知识+公共文化课程。学校弄清楚为什么?企业弄清楚怎么做? 它的基本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半时间在企业训练技能,一半时间在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公共文化课学习。要向普通教育提供预备教育,为喜欢职业教育产生认同感;职业教育的标准是透明和统一的,通过标准提高社会的期待与尊重。 基本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素养 内容 基本职业能力、基本方法能力、基本社会能力(做工作) 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由知识(交流、数字应用、信息技术)、理解力和技能构成,是基本能力多方面的融合(做事业) 职业态度的端正、职业技能的掌握、职业人情的修炼(做文化) 关注点 关注人的生长:定向能力(从事生产线能力) 关注人的生长:非定向能力(从事生产岛的能力) 了解职业与适应社会的能力。职场上为专业素养、生活上为道德修养。 学校任务) 人事相宜——优化专业资格 胜任愉快——保持职业体能 创造业绩——开发专业意识 适应市场——修养职业道德
一、职业教育转型带来的新变化 3)职业能力不同于技能和资格. 技能不匹配是指:缺乏基本的读写和计算能力,更广泛的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以及公民技能(含劳动权利) 技能 资格 能力 学习内容 实用 资质 内化 活动范围 单岗位 岗位群 职业群 工作特征 严格确定 灵活应用 自在发挥 组织程度 被动他组织 反应式自主 主动自组织
二、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新突破 提升教学质量就是要改善教学过程;促进升学和深造;改善职业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成果。因此,要在5个方面有所突破: 1.没有实践的职教不是真正的职教(以实践教学为主,有别于普教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实践教学中发展学生能力); 2.没有设备的职教不是完全的职教(真实的教学设备、仿真的教学设备、立体的教学资源); 3.没有体系的职教不是现代的职教(适应需要、有效衔接、多元立交); 4.没有知识的职教不是优质的职教(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的职业教育是技能+知识的教育); 5.没有改革的职教不是创新的职教(优化教改目标、把握教改关键、发挥教改功能)。
二、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新突破 1·没有实践的职教不是真正的职教(以实践教学为主,有别于普教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实践教学中发展学生能力)。 1)实践教学的落脚点是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动作和心智习惯化定势的养成活动,教学的任务是要让学生掌握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的经验技术和动作技术。 2)实践教学的载体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要注意过程的完整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空间的整体性(技术、安全、经济、法律、生态和社会层面) 3)实践教学的学习形式是行动导向。通过实验、实习、实训、实操使技能操作按照相应的理论知识、操作规范和操作实践组织教学内容(职业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糅合在一起,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提高学生用实践知识指导,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二、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新突破 2·没有设备的职教不是完全的职教(真实的教学设备、仿真的教学设备、立体的课程资源); 1)基础:工业文化进校园、行业文化进班级、企业文化进课堂。 2)真实的教学设备要有车间管理意识,完善岗位管理、定岗、定员、定职责是关键。 3)仿真的教学设备重在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对理论知识的诠释。 4)立体的教学资源:电子教案、演示文稿、课文朗读、学习指导、教学动画、教学图片、学习资料、测试题库。多媒体——带来形象、资源库——扩展内容、学科网站——体现实效、仿真技术——解决实做。
二、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新突破 3·没有体系的职教不是现代的职教(适应需要、有机衔接、多元立交); 1)共同特点:注重公平(共同、平等选择,分享教育机会);注重终身性(面向个人生涯发展的全过程);注重开放性(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开放);注重衔接和沟通(中高职衔接、普职成沟通) 2)重心是课程改革:A、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推进中高职衔接;B、解决职业教育“断头”教育,探索和完善中职到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的职教体系;C、加强职教与普教的沟通。 3)德国“双元制”经验:两种教育机构(学校、企业);两种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两种教材(企业实训教材和学校知识教材);学生两种身份(企业学徒、学校学生);两类考试(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两类证书(行会考试证书与企业学习证书、学校毕业证书)
二、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新突破 4·没有知识的职教不是优质的职教(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的职业教育是技能+知识的教育); 1)建立和完善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的课程设置体系。坚持以能力观确定课程目标、以基础观确定课程内容、以过程观确定课程实施与评价。因为职教专业类型是职业导向,课程类型是过程导向,教学类型是行动导向。关键是教师引导要起发现作用,学生主体要起建构作用,情境创设要起支撑作用。 2)建立和完善能力本位的考试考核制度。要加强6个方面的研究:技能与知识、笔试与口试、学业成绩与能力评价、教育结构与能力结构、模拟与现场、结果与过程。 3)如语文学科。要以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阅读欣赏、表达交流等语言应用能力。攻克教改的最大障碍(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内容的阙如);解决教改的最大问题(该教的没教、不该教的乱教)。因此,要胜在思想、美在表达,需要生活多一点、文化厚一点、思想深一点是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改目标。
二、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新突破 5·没有改革的职教不是创新的职教(优化教改目标、把握教改关键、发挥教改功能)。 1)优化教改目标要8个有利于。有利于就业导向;有利于企业需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利于教师上课;有利于能力培养;有利于素质养成;有利于技能鉴定;有利于专业发展。 2)把握教改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修炼心身、磨练意志、锻炼体能。 3)发挥教学功能的作用:主体—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基础—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支撑—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保障—促进学生的体质增强。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1·文化课课程标准以实用取向 1)教育部对中职公共课功能定位:一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二是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 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纳入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框架之中,凸显语文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具备输入信息的听读能力,输出信息的说写能力。基础模块的培养主要是提高语文素养;职业模块的培养专业所需的职业语文能力。 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与专业紧密联系,以专业为依托,让数学为专业课服务。 英语:以听、说为主,加强生活口语训练和专业术语训练 德育:解决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能力,着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和谐的健康发展。 计算机基础基础: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2)强调教学内容的整合。选用了高教版教材整合教学内容,以必修和选修方式强化文化课的质量意识,必修内容为全市会考内容,选修内容为拓展内容。 3)提出了提高课堂效益的建议:以提高生活技能、融入专业元素为教学要求;以服务专业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目的;以低重心运行、高水平落实为教学原则。 4)贯彻课程标准的目的:学校用课程标准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教学目标的情况;考察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用文化课会考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5)发挥课程标准的作用:通过规范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做到在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改革的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化;通过课程标准的实施,帮助教师养成钻研国规教材、使用教学资源的习惯,提高教师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2.专业课教学指导方案以任务引领 1)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职业岗位需要一致的职业能力。 2)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明确课程设置。从岗位需求出发进入工作实践,实现从学校者到工作者的转变。 3)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工作过程为出发点,以工作任务为落脚点,让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5)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6)课程结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共7大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一类、信息技术二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 7)教材和会考(抽考)内容。核心课程选用了高教版教材进行整合,以3门核心课程作为会考内容;专业(技能)课程,除汽修、旅游选用一职中课改教材,其余学校确定。学校要确定3门技能报市抽考。 8)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建议:以增强企业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为教学要求;以促进学生就业、促进专业建设为教学目标;以强化学生实践、对接企业评价为教学原则。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9)贯彻专业课教学指导方案的目的。作为完善教学设施,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执教能力的依据;要按照项目要求检验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要按照专业(技能)方向考核学生技能水平。 10)发挥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作用:一是促进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专业教学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二是促进学校专业建设的优化与实训室建设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三是促进教师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增强企业背景,增加行业话语权。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3·关于试点 1)会考试点安排 2)专业技能抽考试点安排 班别 年级 学期 时间段 试点学科 试点学校 春招 3·关于试点 1)会考试点安排 班别 年级 学期 时间段 试点学科 试点学校 春招 高一第二学期 13年9月至14年元月 语文、计算机基础应用 所有中职校 秋招 14年3月至14年7月 高二第二学期 专业核心课(三合一) 14年9月至15年元月 2)专业技能抽考试点安排 抽考1门专业技能 公办学校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3)考试操作思路:专业核心课、计算机基础应用全部在网上考试、网上阅卷。语文的客观题在网上考试阅卷。作文和应用文写作纸质。可否,以文件通知为准。 4)测试方式:专业英语用技能大赛方式考试;语文专业模块拟到校测试或者用英语的技能大赛方法。看英语技能大赛的成效。 5)会考计分办法:公共课都按150分计算,其中基础分100分(必修内容),加试分50分(选修内容);用于学科之间互补。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4·技能大赛工作 1)比赛项目按乐教研函【2013】31号文件规定项目执行,与教育局发的项目有改动。尊重现实、促进建设。 2)理论考试时间60分钟,占总成绩的20%;技能比赛按规定时间执行,占总成绩的80%。理论考试的阅卷由各专业教研科研执行组组织参赛学校一名骨干教师共同阅卷;技能比赛的裁判由市教育局和职教集团在行业推荐。 3)比赛时间汽修专业、旅游专业10月16日在乐山一职中,同时举办开幕式。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二类19日在犍为职中。信息技术一类、职业英语22日在乐山市计算机学校。 4)表演赛28日在乐山市计算机学校。不按原计划执行,节目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不搞教学成果展示。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5)筹备时间表 时间 内容 地点 负责单位 6月10日 下发理论考试复习题 市教科所 6月30日 确定表演赛节目 市教育局、教科所 9月1日 各参赛学校分别报参赛名单和报名表电子文档给三所承办学校和市教科所。 9月10日上午 各参赛学校到乐山一职中分别交加盖了公章的纸质报名表和参赛名单给三所承办学校。负责单位:市教科所 9月15_30日 1·各学校的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到承办学校熟悉场地和设备,各学校自行与参赛学校联系。2·落实技能比赛裁判,负责单位:市局,协助单位:职教集团、市教科所 9月30日 转发承办学校大赛实施办法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5.要发挥兼职教研员在一课两案中实施和完善的引领作用。通过他们加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科研工作优化文化课课标和专业教学指导(技能大赛)方案,完善考试(考核)办法和评估办法。各学科(专业)要建好QQ群,兼职教研员要加入乐山市中职学校办公室QQ群(Q号243878008),要以真实姓名和单位才能加的起。 6.中职教学指导委员会要组织以专题内容开展的教学质量管理观摩和研讨会;要围绕4个文化课课程标准和7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搞好科研课题研究,并力争立为2014年市级科研课题。我们一定要用科研支撑教学质量检测工作,把乐山市中职教学质量管理能力提高到一个既有规范基础、又有创新能力的新水平。 建议各位有时间看一看《中职教改文摘》。它基本诠释了我们这次教学质量检测。
中职教改的规范基础和创新能力课题研究的基础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中职教改的规范基础和创新能力课题研究的基础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技艺授受,实现人人可生利、生利为人人。 1)需要中介性作用(即教育的作用)实现人人性、生利性。这诠释了职业教育教学方向的定位,教师能力提高的定位(特别的爱:对职教热爱和对职教学生亲近;特别的经验:在企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特长;特别的方法:用个性化的“方法”把“经验”完美结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 2)需要办学模式的支撑。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向企业要订单、行业要标准、园区要规模)。 3)需要行动导向的课程模式。用形象思维推动行动导向。 行动导向:哲学层面(行动即学习)、目标层面(为了行动而学习)、过程层面(通过行动而学习); 文化课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就业需要,按照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调整教学内容(人文性和功利性)、完善检测方式(考试—生活多一点:生活需要的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文化厚一点:专业需要的读写、计算能力);促进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的优化。 专业课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项目要整合核心课程和技能课程(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4)需要配套的评价模式,解决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一标两案的实施。 鲁昕部长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是: A·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要求还没有很好地落实。一些地方和学校重视不够,推动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教学工作投入不足,缺乏条件和机制保障。 B·素质教育还没有很好地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处在只注重某一方面技能的培养,忽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或是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技能;或是只培养简单技能,“黑板上的技能”等现象,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变化能力不强,继续学习能力不强。 C·人才培养与市场要求还没有很好地对接。课程、基础内容与职业标准没有很好地对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践有脱节的现象。 D。严格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育人过程存在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形象。 E·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没有很好地应用,教学信息化程度不高。
三、教学质量检测带来的新要求 解决教学过程的随意性需要关注: A·教学目标要把学科知识的复制转换为职业能力的开发; B·教学过程要把学科理论导向转换为工作过程导向; C·教学行动要把学科性原则的指导转换为情景性原则的互动。 *德国职教教学特点:1、注重动手、动脑结合,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有知道为什么。2、以任务驱动为教学目标设置课程体系;3、每个学习情景以客户委托为载体,通过问题引入,开展教学活动。 促进一标两案实施,用郭道凯司长四个梦想的话勉励我们 A·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都体现出良好的职业修养。 B·每个学校每年都有出类拔萃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走向社会 。 C·企业从一年级开始就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 D·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享受的过程。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谢谢各位领导和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