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北部地區蟲害發生頻度及防治方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施錫彬 2017/3/4.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主讲教师 刘晓丹 教授.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第一节 生长发育概述 一、生长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规律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二、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一、体格生长发育评估 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園藝植物與資材識別 雲林縣 101 學年度國中技藝競賽 【農業職群】術科題庫. 蔬菜 豇豆 四季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Tainan District Agricultural Research & Extension Station, COA 果樹天然災害損害程度 及客觀標準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果樹研究室 1.
大象報告 製作:周泓宇圖片:姚勝騰、柯俊安資料:林岑祐. 大象的食物 大象吃青草、樹皮、樹葉等多種不同的食 物。大象用長鼻攀折樹枝、把樹連根拔起, 還把另一些樹的樹皮剝光,讓樹木枯萎。 大象就這樣把森林變為開闊的林地,使燎 原野火易於發生,終於把那個地帶變為無 樹平原。大象喜愛有樹的地方。從前大象.
蔬 菜 分 類蔬 菜 分 類蔬 菜 分 類蔬 菜 分 類 台大農試場 園藝組 鐘秀媚.  依植物學自然分類法分 類 ( 植物形態學、植物解剖學、花粉學等為 依據 ) 與用途無關,根據植物家林奈氏之自然法 分類。  依食用部位分類 (資料來源:蔬菜~曹幸之 、羅筱鳳)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永續農業綠色產品- 昆蟲費洛蒙 應用技術研發與推廣
設 計 者:張倩儀 學 校:台中市南區和平國小 簡報2
內湖國小有機菜園教學 蔬菜種植__菠菜 報告人:謝志森.
得獎作品.
「小菜蛾性費洛蒙橡皮帽誘餌 之配製與應用技術 」 技術移轉案
農藥安全使用 楊秀珠 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電話:(04) 傳真:(04)
狗的種類 作者:麥澤洋.
自我介紹 班級:運促一甲 學號:D 姓名:張晉輔.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施錫彬 副研究員
關於外來種的定義、外來種生物的來源、外 來種生物造成的影響、以及入侵台灣的外來 種生物種類介紹
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生物都會死亡,所以必須靠( )產生 後代,以延續族群。 繁殖.
白酒生产工艺 项目三 酒曲生产技术.
银 杏.
愛錢又搞笑的日本警察 兩津勘吉.
介殼蟲與瓢蟲與螞蟻三者關係 組員:許毓展、黃竣億
我們的班「蔬」 ─紅蘿蔔 二年甲班 指導老師:吳美汶.
探索蠶寶寶的一生 作者:51009.
螢火蟲 報告人:陳建嘉 資料來源:昆蟲數位博物館
烟草栽培学 南平农校 杨志和.
牛品种介绍及繁殖技术 张金山 研究员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二0一三年三月.
病 毒 性 肝 炎.
走进哆啦A梦的生活.
蝴蝶蘭栽培管理–病蟲害 興農股份有限公司 陳忠和
小螞蟻………大麻煩 認識入侵紅火蟻 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拒绝危险驾驶  安全文明出行 2015全国交通安全日专题课件.
蟲蟲危機 從僑榮國小看小黑蚊 林建毅.
外來物種對台灣物種的影響 6年五班第三組.
早在公元5世纪的北魏古籍中,就有关于腐乳生产工艺的记载“于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
國際金融專題 亞太國家的股價和匯率之間的共整合關係 林秉毅 授課教師 :楊奕農老師.
歡迎來認識黃金獵犬 黃金獵犬的神祕小世界.
秋天的聲音.
設計者:張倩儀 學 校:台中市南區和平國小 簡報1
洋蔥植物特性介紹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許涵鈞.
水、濃縮芭樂果汁、鹽、糖、品質改良劑(氯化鈣 、氫氧化鈣)、甜味劑(D-山梨醇)
生命樹 (種系發生樹)
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的主題是 ~研究荔枝~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Purple striae& Purpura
中研院誠徵博士後研究員 一、基礎方面的研究: 二、應用方面的研究: 三、資格: 四、意者請備履歷、自傳及論文於104年06月30日前
環境與生活 有機理念與栽種 蕭明謙 副教授.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自我介紹 大同國中 湯晴雯.
食品衛生病媒防治業分級/符合性評鑑之廠商名稱 食品衛生病媒防治業符合性評鑑通過廠商名單 歡迎有意參加本會食品作業場所病媒綜合防治作業
雷雨 Thunderstorm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黑尾長雉.
降低或防治水污染 指導老師:林群馨 製作人:李國任.
如何利用範本來製作網頁.
眼力大考驗 你在影片中看到了哪些東西.
樹木蟲害特徵判斷與防治 林業試驗所 莊鈴木.
廣翅蠟蟬.
福壽螺 第六組.
O-linked High mannose Glycoprotein N-linked Complex Hybrid Versican
玉山國家公園 植物介紹及 動物介紹.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帝堡城有機園圃 - 鄰里式的社區園圃.
06/09 DDos 異常事件報告.
細胞.
囊叢枝菌根菌 製作人:鍾羽桐、黃柏榮.
ARP攻擊 A 吳峻誠.
后里鄉的地理位置.
11621 : Small Factors ★★☆☆☆ 題組:Problem Set Archive with Online Judg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近年北部地區蟲害發生頻度及防治方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施錫彬 2017/3/4

前言 本場位於中正機國際機場交通樞紐及耕作環境改變,使入侵有害生物得以立足危害。 從1990年起先後爆發水稻水象鼻蟲(L. oryzophilus Kuschel)、美國螯蝦(Procambarus clarkia)、銀葉粉蝨(Bemisia argentifolii)、亞洲棕櫚象鼻蟲(Rhabdoscelus lineaticollis (Heller))、蘇鐵白輪盾介殼蟲(Aulacaspis yasumatsui Takagi)、路易氏葉蟎(Eotetranychus lewisi McGregor)、梨木蝨及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等入侵有害生物,均造成農業經濟損失及生態環境破壞。 發生頻度較高害蟲計有福壽螺、瘤野螟、褐飛蝨、黃條葉蚤、斜紋夜蛾、葉蟎、介殼蟲 2017/3/4

入侵有害生物侵入方式 主動侵入經由氣流、風飄、水流等天然途徑或藉由人類交通運輸工具,以主動方式侵入 被動侵入經由人類的經濟活動,藉由農產品之運輸、種苗進口等方式,其中又以走私種苗、不當引進觀賞及食用生物而造成作物浩劫最嚴重。 2017/3/4

水稻水象鼻蟲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2017/3/4

水稻水象鼻蟲重要性 水稻水象鼻蟲為入侵性害蟲 為世界各國列為檢疫對象之害蟲 本身具很強飛翔能力、陸棲、水生,行孤雌生殖,因此蔓延迅速 水稻受害嚴重時造成40 %產量損失 2017/3/4

水稻水象鼻蟲分佈擴散 1800年-密西西比河流域-水稻害蟲 1959年侵入加州-水稻最重要害蟲 1976年侵入日本愛知縣 1987年擴散至北海道及沖繩島,遍及日本全島 1988年侵入韓國 1990年侵入桃園縣新屋鄉 1997年蔓延至南投縣仁愛鄉 2001年台中縣、彰化縣、花蓮縣 2017/3/4

危害症狀 水稻分蘗數減少 葉片造成碎斑狀食痕 抽穗延遲 稻株衰弱、矮化 枯死、缺株 2017/3/4

發生世代 發生世代取決于當地的氣候、種植方式和栽培條件。 一般在溫帶的單季稻區1年1代,在亞熱帶和熱帶的雙季稻區1年2-3代。 台灣地區1年2-3代。 在原產地美國,水象鼻蟲在南部的阿肯色、密西西比的部分地區有2個完全的世代;在加利褔尼亞則有1個完全世代和1個不完全世代;在路易斯安那和得克薩斯有時有2個完全世代和1個不完全世代,有時則發生3個完全世代。 2017/3/4

生活史 二期作 一期作 第一代成蟲 越夏場所 越冬場所 桃園地區水稻水象鼻蟲生活史模式圖 2017/3/4

2017/3/4

2017/3/4

2017/3/4

2017/3/4

白殭菌 越冬成蟲受白殭菌感染36.4% 2017/3/4

2017/3/4

2017/3/4

2017/3/4

美國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 Girard) 2017/3/4

美國螯蝦 本省首次發現螯蝦記錄是在民國1980年5月於士林附近筊白筍田危害 其原產地為美國西南部沼澤地 一般相信是由淡水觀賞水族業者或養殖業者引進初步目的為觀賞兼作肉食用,但由於肉質不佳,肉小殼多,並缺乏觀賞價值,乃任意棄置河川、水塘、溝渠、稻田,造成滋生蔓延,破壞農田水利設施,甚至為害水稻。 2017/3/4

美國螯蝦危害習性 2017/3/4

螯蝦防治方法 化學防治:以50%芬殺松乳劑稀釋1000倍防治效果最好,其次為50%賽達松乳劑稀釋1000倍、22.5%陶斯松乳劑稀釋450倍及4%培丹粒劑30kg/ha均有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利用Aphanomyces astaci黴菌感染螯蝦引起螯蝦黑死病造成大量死亡。 以食餌誘殺或捕捉田間水道中的蝦。 大量捕捉誘殺以製成魚類、家畜飼料。 放飼有益魚種取食蝦卵、稚蝦減少族群。 法規防治:加強進口檢疫工作,訂定相關法律條文規 範,避免不肖業者引進。 2017/3/4

銀葉粉蝨(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and Perring) 2017/3/4

銀葉粉蝨分類 銀葉粉蝨屬於同翅目(Homoptera),腹吻亞目(Sternorrhyncha),粉蝨總科(Aleyrodoidea),粉蝨科(Aleyrodidae), 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and Perring,英文名稱為Silverleaf whitefly。 原本是屬於菸草粉蝨(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生物小種之一,為B-biotype,在1994 年Bellows et al. 將菸草粉蝨B-biotype 提升為一新種。因為其對於南瓜會造成南瓜葉片銀葉現象(南瓜銀葉病 squash silverleaf),因此稱之為銀葉粉蝨。 2017/3/4

銀葉粉蝨重要性 銀葉粉蝨(B. argentifollii)以往稱菸草粉蝨(B. tabaci),於1990年入侵台灣,曾在聖誕紅上造成嚴重危害(Shih and Liu,1994),其後經鑑定為新紀錄害蟲,並迅速蔓延,目前已成為園藝作物蔬菜、花卉重要害蟲。 菸草粉蝨於1987-1988年驟然侵入美國及加拿大嚴重危害聖誕紅(Sandu, 1989)。 銀葉粉蝨為世界性害蟲,可危害74科500種以上植物。 吸食汁液,使得葉片變黃、萎縮落葉,甚至分泌蜜露因而誘發煤病,除影響寄主之呼吸和光合作用外,還造成產品污穢及附有蟲體,嚴重影響商品價值 媒介30種以上作物70種以上的geminiviruses毒素病。 1996年在苗栗縣後龍鎮花椰菜田爆發銀葉粉蝨危害,並侵入鄰近栽培作物區(花椰菜、食用甘藷、落花生、洋香瓜、西瓜)肆虐造成農友嚴重損失,危害面積640公頃。 2017/3/4

2017/3/4

銀葉粉蝨生活吏 卵期7.0天, 一齡幼蟲5.0天,二齡幼蟲2.6天,三齡幼蟲3.4天,四齡幼蟲4.3天,卵至成蟲所需時間為22.3天。 成蟲壽命雌為20天左右、雄13.4天,每隻成蟲產卵量平均約120粒。 2017/3/4

Fig 4. The population fluctuation of Bemisia argentifoli on 圖四 、聖誕紅銀葉粉蝨田間族群變動 Fig 4. The population fluctuation of Bemisia argentifoli on poinsettia from Sep. 1993 to Jan. 1994. 2017/3/4

銀葉粉蝨習性 較喜茂密遮蔭之環境,故在不通風處發生密度較高。 成蟲及若蟲均在葉背取食。 密度高時,葉背或葉面會發生煤污病其原因是由粉蝨分泌蜜露所引起,尤其中老葉片會呈現黑色。 嫩片以成蟲及卵居多,中老葉片則以老齡幼蟲及蛹及蛹殼居多。 2017/3/4

銀葉粉蝨防治 環境衛生為:1.阻斷蟲源,在育苗室未移入植株時清除枯枝落葉,徹底消除室內蟲源;2.健康苗木即無感染病蟲體之植株;3.設立細網目紗網阻止蟲體入侵;4.田間衛生,對採收後花椰菜殘葉、殘莖鏟除翻犛掩埋,避免為此蟲之孳生源及感染源。 化學藥劑防治以2%阿巴汀稀釋1000倍、2.8%畢芬寧乳劑稀釋1000倍、9.6%益達胺溶液稀釋1500倍、50%培丹可濕性粉劑稀釋1000倍之中任選一種,施用藥劑應輪流使用,避免產生抗藥性。 物理防治以2公尺放置一片黃色粘板置於植株高度及配合藥劑防治可以有效防治本蟲,並且可以以此監測害蟲數作為防治基準。 生物防治:東方蚜小蜂平均寄生率約30%,基徵草蛉其幼蟲可以捕食粉蝨卵及幼蟲,防治率約20-30%間,其他尚有蜘蛛、蟲生真菌。 2017/3/4

亞洲棕櫚象鼻蟲 (Rhabdoscelus lineatocollis (Heller)) 2017/3/4

亞洲棕櫚象鼻蟲之分類 地位屬鞘翅目(Coleoptera) 、象鼻蟲總科(Curculionoidea) 、步行象鼻蟲科(Rhynchophoridae),英名為Asiatic palm weevil。 2017/3/4

寄主植物 棕櫚科:棍棒椰子、黃椰子、射葉椰子、可可椰子、大王椰子 甘蔗、玉米、香蕉、木瓜、天堂鳥。 2017/3/4

侵入蔓延 1997年10月在彰化縣田尾鄉發現本蟲嚴重危害棍棒椰子 1997年12月分別在台北縣八里鄉、三峽鎮等地陸續發現本蟲危害小黃椰子 侵入原因為引種隨種苗進來。 2017/3/4

危害特徵 本蟲危害椰子之根際部至莖幹部,在甘蔗主要危害莖幹,成蟲產卵於莖幹內,孵化幼蟲則在內部組織鑽食,棍棒椰子則以宿存於葉鞘包覆之莖幹部位最嚴重,小黃椰子則以幼株莖幹受害最嚴重。 危害初期葉片有明顯黃化現象,危害後期莖部呈潰爛狀,終致無法支撐植株而傾倒致死。老熟幼蟲將危害後之纖維包裹作繭化蛹,羽化成蟲繼續產卵危害,或遷移至他株危害。 2017/3/4

蘇鐵白輪介殼蟲 Aulacaspis yasumatsui Takagi 2017/3/4

Aulacaspis yasumatsui 之世界分佈圖 美洲:Florida (Halbert, 1996); Hawaii (Heu and Chun, 1999); Puerto Rico (Halbert, 2000); Cayman Island (Howard and Weissling, 1999); Virgin Island (Howard and Weissling, 1999) 亞洲:Hong Kong (Howard and Weissling, 1999); Thailand (Takagi, 1977); Singapore (NHM, 1999); Taiwan (2000) 2017/3/4

防治困難原因 老熟的介殼蟲抵抗農藥的韌性非常強,環境惡劣時呈休眠狀態。 鐵樹有許多可供藏匿的皺摺及死角。 介殼蟲外覆蠟質外殼,耐藥性強。 介殼蟲生活史短,增殖能力強。 新入侵外來害蟲,缺乏有效天敵抑制。 蘇鐵樹栽培零星無法有效管理及防治。 2017/3/4

Table 6.Cycads Infested with Aulacaspis yasumatsui in Fairchild Tropical Garden , Miami , October 1996- February 1998. (Howard et al., 1999) Family Genus Species Cycadaceae 蘇鐵科 Zamiaceae 美洲鳳尾蕉科 厥狀蘇鐵科 Stangeriaceae Cycas Dioon Encephalartos Microcycas Stangeria media R. Brown panzhihuaensis L. Shou & S. Y. Yang revoluta Thunberg rumphii Miguel seemannii A. Braun szechuanensis W. C. Cheng & L. K. Fu thouarsii R. Brown ex Gaudich wadei Merrill califanoi De Luca & Sabatori edule Lindley merolae De Luca rzedowskii De Luca, Moreti, Sabatori & Vasquez spinulosum Dyer (strobili only) tomasellii De Luca var. sonorense Barteri Miguel (strobili only) ferox Bertoloni hildebrandtii nr. Lembombensis A. Braun & Bouché manikensis (Gilliland) pterogonus R. A. Dyer & I. Verd whitelockii P. J. H. Hurter colocoma (Miguel) de Candolle (strobili only) Eriopus (Kunze) Baillon 2017/3/4

Fig. 5. Population fluctuation of the cycad scale in open fields. 圖五.蘇鐵白輪盾介殼蟲田間族群變動情形 Fig. 5. Population fluctuation of the cycad scale in open fields. 2017/3/4

防治方法 1、田間清潔衛生: 2、物理防治: 3、藥劑防治: 4、生物防治: 5、法規防治: 2017/3/4

2017/3/4

綜合防治效果 修剪葉片┼噴水(20kb/cm2) ┼40.8%陶斯松乳劑1000X 修剪葉片┼40.8%陶斯松乳劑1000X 2017/3/4

捕食性天敵--瓢蟲 2017/3/4

圖6、小黑瓢蟲與蘇鐵白輪盾介殼蟲族群變動情形 Fig. 6. The fluctuation of predatory ladybird beetle and cycad scale in green house 2017/3/4

寄生蜂寄生情形 Arrhenophagus chionaspids 2017/3/4 被寄生的雌介殼蟲 被寄生的雄介殼蟲

路易氏葉葉蟎 Eotetranychus lewisi McGregor 原產地:美國、加拿大 寄主物:聖誕紅、柑桔、木瓜、篦麻子、無花果、桃、甘欖、 松類、苜蓿、繡球花、大橶科植物等 2002年侵入危害聖誕紅 2017/3/4

2017/3/4

鑑定方法 路易氏葉蟎與二點葉蟎相似,但体型較小,顏色綠色或稻草色,在顯微鏡或高效率手持放大鏡下可以看出有好幾個明顯斑點。 以雄性生殖器為鑑定依據,挿入器先端呈S型彎曲細長。卵有短柄附著。 2017/3/4

路易氏葉蟎危害徵狀 初期病徵為白化斑點 葉片白化後褐化萎凋落葉 2017/3/4

天敵 捕植蟎 小黑隱翅蟲 癭蠅 2017/3/4

紅路易氏葉蟎防治措施 加強檢疫工作避免從國外引進新進品種聖誕紅時帶入。 被害殘留植株應儘快隔離、燒燬並掩埋。 此種侵入性害蟎,會隨苗木移動,因此引進苗木時要徹底防治。 採用無害蟎感染之健康苗木。 避免通風不良、清除中間寄主並注意田間衛生。 對於栽培園已感染路易氏葉蟎之植株應徹底防治,並避免留當母本採扞插穗。生育初期仔細觀察葉表,努力發現早期危害徵狀,路易氏葉蟎危害初期徵狀為白化斑點、葉片退色。 聖誕紅遭受路易氏葉蟎危害時應全面實施藥劑防治,以10%依殺蟎水懸劑、2%阿巴汀乳劑、2.8%畢芬寧乳劑、20%畢達本可濕性粉劑等藥劑。 2017/3/4

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2017/3/4

入侵紅火蟻發生分佈 ☆入侵紅火蟻發生區 2017/3/4

圖1、入侵紅火蟻在農地發生情形 2017/3/4

火蟻在農業上危害 除直接危害取食作物種子、果實、幼芽、嫰莖及地下根,影響作物生長與收成 間接危害則會造成農民在耕作及採收時會遭受攻擊叮咬螯傷增加操作困擾(Adams et al. 1976, 1977) 危害土棲有益生物,泥土中蚯蚓被食殆盡,使土壤理化性質變壞,導至作物生長不良。 保護媒介昆蟲,傳播病害,使農作物受危害加重如盾介殼蟲、綿介殼蟲、蚜蟲、粉蝨、葉蟬、小灰蝶等。 依檢疫規定增加生產成本。 2017/3/4

防治策略 目前使用化學藥劑是最廣泛且可有效控制紅火蟻數量(William 1994)。 由於紅火蟻具高生殖率及成熟快所以防治方法須具高致死率(Davidson and Stone 1989)。 接觸性藥劑處理主要用於居家及少數獨立蟻塚(Banks 1994)。 獨立蟻塚處理方式並不是100 %有效,其群落會重新在附近建立(Green 1952)。 慢性毒餌在長期性防治效果非常有效。撲滅入侵紅火蟻不容易實現,紅火蟻會重新建立群落(Davidson and Stone 1989) 防治策略應放在減少紅火蟻數量及擴散。 2017/3/4

天敵 2017/3/4

2017/3/4

2017/3/4

草皮處理方法 陶斯松8 kg ai./ha大面積噴灑,處理之後立即淹水至1.5 cm高水位。 2017/3/4

苗圃處理方法 2017/3/4

休耕地處理方法 淹水策略,防治田埂、防風林 餌劑大面積撒布 獨立蟻塚處理 2017/3/4

現階段入侵紅火蟻管理 緊縮紅火蟻生存空間,減少農地休耕,有效農田管理。 持續實施二階段防治,先撒佈餌劑誘殺,10-14天後再以接觸型藥劑處理獨立蟻塚,一年二至四次。 積極有效管制感染火蟻之土方、棄土及苗圃植物之移動。 動員社區民眾全員參與紅火蟻監測、通報與防治。 2017/3/4

地區重要害蟲 2017/3/4

一、縱捲葉蟲 瘤野螟又稱縱捲葉蟲,原為臺灣水稻栽培區的偶發性害蟲,自1970年代以來,各地普遍發生。 台灣每年被害水稻面積均達3萬公頃左右,二期稻受害較一期稻危害嚴重。 無防治或防治不當,可影響產量達18-24%。 2017/3/4

縱捲葉蟲危害狀 縱捲葉蟲以幼蟲危害水稻。 第一齡幼蟲啃食葉片表皮形成細白線,第二齡蟲後將葉片兩邊線綴成縱苞,躲藏其中啃食上表皮及葉肉,僅留白色之下表皮。 族群密度高時幾乎所有葉片均會受害,白葉滿田,嚴重影響水稻生長和稻榖稔實率。 2017/3/4

2017/3/4

縱捲葉蟲危害狀 2017/3/4

縱捲葉蟲分布 中國黑龍江以南,日本以西,澳大利亞以北,巴基斯坦以東地區及北非等地均有分布。 2017/3/4

縱捲葉蟲寄主植物 水稻、小麥、玉米、粟、薏苡及甘蔗等作物。 稗草、李氏禾、雀稗、雙穗雀稗、馬唐、狗尾草、蟋蟀草、茅草與蘆葦等雜草。 2017/3/4

縱捲葉蟲生活史 卵產於稻株初成熟之葉片上,3-4粒一排,沿葉片中脈排列生產。 每一雌成蟲產卵100-300粒左右。 卵期3-4天。 幼蟲有五齡,發育臨界低溫11.2度,幼蟲期17-20天。 幼蟲脫皮或受外界干擾,尤其在陰雨天,常會拋棄舊蟲苞另結新苞,因此陰雨天危害加劇。 2017/3/4

縱捲葉蟲生活史 一隻幼蟲可捲3-5片葉,多至5-6片,取食葉面積約31平方公尺。 分蘖期化蛹在稻叢基部之稻株間,孕穗期至齊穗期化蛹在劍葉鞘內側,乳熟期則化蛹在老葉鞘內側。蛹期5.4-14.5天。 成蟲於上半夜羽化,羽化後2-3天即可交尾產卵,一生交尾多次,產卵前期3-5天,壽命14天。 成蟲夜間活動,白天隱藏於枝葉茂密雜草間,避風地區密度最高。 2017/3/4

縱捲葉蟲發生生態 一年發生8-9世代,第一、二期稻各可遭受三個世代幼蟲危害。 越冬世代成蟲出現於2月下旬至3月中旬 第一世代成蟲出現在四月中、下旬至五月上旬。 第二世代成蟲出現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第三世代成蟲出現在7月上、下旬。 第四世代成蟲出現在7月上旬至8月上、中旬。 第五世代成蟲出現在9月中旬。 第六世代成蟲出現在10月中旬。 第一期稻以第三世代(六月下旬),第二期稻以第六世代(10月中旬)成蟲密度最高。第一、二期稻成蟲出現最高峰前10天左右幼蟲危害最嚴重。 2017/3/4

縱捲葉蟲發生偏好性 縱捲葉蟲在成蟲發生盛期至卵孵化盛期,多雨高濕有利其存活,遷入量高且多雨日之年,發生危害即嚴重,反之則輕微。 縱捲葉蟲有趨綠及嫩之習性,過量施用氮肥或延期耕作,當大部分稻田接近成熟期而仍處於孕穗或抽穗期,則受害較嚴重。 葉片較寬厚之品種被害較葉狹而薄之品種嚴重。 2017/3/4

縱捲葉蟲防治方法 清除田邊雜草 合理使用氮肥:過量使用氮肥常吸引縱捲葉蟲前往產卵,調節施肥量,不使稻株過於濃綠,可減少被害。 藥劑防治 2017/3/4

縱捲葉蟲防治時機 施藥防治基準為每平方公尺(20叢)平均有成蟲一隻,於成蟲出現盛期7-10天,平均每叢稻有幼蟲1隻以上或每叢水稻捲3葉片以上時即應施藥防治。 2017/3/4

縱捲葉蟲防治藥劑 19%矽護芬水基乳劑2000倍 15%布得芬諾可濕性粉劑1,000倍 75%歐殺松可溶性粉劑1,500倍 2.8%賽洛寧乳劑2,000倍 11.7%布芬第滅寧乳劑600倍 1%第滅寧乳劑750倍 50%培丹水溶性粉劑1200倍 任選一種防治,其餘藥劑參考植物保護手冊 2017/3/4

縱捲葉蟲及白葉枯病聯合防治 10%撲殺培丹粒劑,每公頃30公斤,插秧後40天及孕穗末期各施藥一次,施藥時保持水深1-2公分,維持4-5天,收割前10天停止施藥。 2017/3/4

二、水稻褐飛蝨 褐飛蝨具長距離遷移特性,亞熱帶、溫帶地區水稻均受危害。 1960年代後嚴重危害水稻導致稻株枯萎,造成「蝨燒」,成為最重要水稻害蟲。 2017/3/4

褐飛蝨危害狀 褐飛蝨以成蟲及若蟲群集於稻叢基部吸取稻株養液為食。被害株之基部常可見其污濁之分泌物或由分泌物引起之煤污病。 褐飛蝨族群密度低時,可導致稻株黃化,影響稔實率;族群密度高時,可致使稻株於短期內迅速枯萎倒伏,中度發生時呈圓圈狀;嚴重時圓圈連而成全面枯萎成「蝨燒」。 媒介草狀矮化病及皺縮矮化病。 2017/3/4

2017/3/4

2017/3/4

褐飛蝨 成蟲與若蟲均好群集於稻株基部吸取稻液為害,卵產於葉鞘脊部組織內,於第二期稻作乳熟期至糊熟期間為害最烈。 2017/3/4

褐飛蝨發生生態 一年可發生8-11世代 褐飛蝨族群高峰出現於水稻乳熟期至糊熟期。 褐飛蝨會從海外遷入,遷入期為5-8月,以6月下旬至7月下旬為遷入主要時期。每年遷入之蟲量與二期稻褐飛蝨發生密度呈極顯著的相關性。 經濟防治基準為每叢稻5-10隻。 每叢水稻遭受100隻左右危害即可產生「蝨燒」現象。 2017/3/4

褐飛蝨危害狀 2017/3/4

褐飛蝨防治方法 耕作防治 栽植抗蟲品種:臺灣已推廣抗蟲品種有秈稻10品種,梗稻5品種,糯稻3品種。 藥劑防治 2017/3/4

耕作防治褐飛蝨 避免密植、過量施用氮肥及長期積水,避免創造溫暖潮濕有利於褐飛蝨繁衍之條件。 2017/3/4

抗褐飛蝨水稻品種 嘉農秈11號、臺農秈12號、臺農秈14號、臺農秈16號、臺農秈18,19,20,22號、臺中秈10號、臺中秈16號、臺中秈17號、臺秈1號 臺農秈糯1號 臺農68號、臺農70號、臺農72號 臺粳16號 2017/3/4

褐飛蝨防治藥劑 10﹪賽速安水溶性粒劑4,000倍 16﹪可尼丁水溶性粒劑3,000倍 19%矽護芬水基乳劑2000倍 15%布得芬諾可濕性粉劑1000倍 75%歐殺松水溶性粉劑1500倍 3%加保扶粒劑每公頃40-60公斤 任選一種防治,其餘藥劑參考植物保護手冊 2017/3/4

藥劑防治方法 水稻生長期以後,特別注意孕穗期至抽穗初期之防除,如發現每叢水稻飛蝨平均密度在5隻以上時,即行防治。 藥劑處理應儘量噴佈在水稻植株莖部,效果較佳。 粒劑宜於水稻抽穗前使用,若施藥太晚,因水稻根部吸收能力較弱,影響藥效。粒劑使用時,田間宜保持濕潤或淺水(0.5公分以下)狀態效果較佳,若田水過深,藥劑被過度稀釋,防治效果明顯下降。 2017/3/4

褐飛蝨防治 2017/3/4

縱捲葉蟲及褐飛蝨同時適用藥劑 19%矽護芬水基乳劑2000倍 15%布得芬諾可濕性粉劑1000倍 75%歐殺松水溶性粉劑1500倍 11.7%布芬第滅寧乳劑600倍 2017/3/4

福壽螺 福壽螺原產南美阿根廷,為侵入本省之有害螺類。 卵為圓形,色粉紅至鮮紅上有臘粉狀物保護,均於夜間產在水面以上乾燥物體的表面,如蓮柄、稻桿、溝壁、牆壁、田埂、雜草等上。每一卵塊常由3-4層卵粒疊覆成葡萄串狀,色澤鮮艷,極為醒目。 卵期約14天,初孵化幼螺落入水中,以浮游生物為食。幼螺發育至3~4個月即達性成熟。除產卵或環境不適需遷移外,一生棲於淡水中。遇乾旱時緊閉殼蓋,靜止不動至少達可三個月以上。 2017/3/4

2017/3/4

福壽螺 本螺之食性甚雜,孵化後稍長即開始嚙食蓮園、水田或溝渠內的植物,尤喜食植物之幼嫩部份,如秧苗或插秧後14天內的幼稻,及菱角芽心、蓮花、空心菜等。 2017/3/4

福壽螺防治方法 灌溉進水口設置阻隔網以防螺體之流入蓮田,並於排水口鋪設30公分長之浪板防止螺體之逆水侵入農田。 撿拾螺體及摘除卵塊壓碎,供家畜或水產養殖之飼料。 蓮田養飼青魚或鯉魚捕食。 以70%耐克螺可濕性粉劑每公頃400公克(應注意藥害)或80%聚乙醛可濕性粉劑每公頃1.2公斤施藥防治。 2017/3/4

小黃薊馬 成蟲及若蟲皆屬雜食性,危害多種作物。 卵產於葉之組織中,春、夏完成一世代約一個月,田間發生以3月中、下旬至6月期間密度逐漸增高,7-10月份如無大雨、颱風、並且持續乾旱暖和之氣候下,蟲口密度會逐漸增加並造成嚴重災害。 2017/3/4

2017/3/4

危害特徵 薊馬之成蟲或若蟲群集於新葉葉背開始危害,使葉部乾枯無法正常伸展發育,已成熟但尚未黃化之老葉密度最高。 嚴重時造成葉片褐化萎凋,花期受害後蓮蓬亦褐化,提早老化,影響蓮子之品質與產量至鉅。 2017/3/4

防治方法 藥劑防治: 20%亞滅培可溶性粉劑3000倍,或9.6%益達胺溶液1500倍,害蟲發生時每隔7天噴藥1次。 非農藥防治: 在距蓮花生長點上約30公分置藍色粘板,每5公尺置1塊,可誘殺並降低田間之薊馬棲群,並可作為採取防治之指標。 採收蓮葉、蓮花、蓮子時所剪除之枝葉要儘速燒燬,蓮藕收成後及時整地,進行清園工作,以防蟲源蔓延及繁衍。 2017/3/4

斜紋夜盜蟲 繁殖力強 雜食性 於稻田轉作、休耕種植雜糧、蓮花、田菁等作物使得斜紋夜蛾大量發生,釀成大災禍。 2017/3/4

2017/3/4

斜紋夜盜蟲 每年之3~5月及9~11月為發生盛期,每年約可發生8~9世代。為雜食性害蟲,其幼蟲可危害十字花科、葫蘆科、旋花科、豆科、茄科、天南星科及睡蓮科等多種蔬菜作物。 幼蟲啃食嫩葉 ,留下食痕,使蓮花失去觀賞價值,嚴重時葉片被啃光僅剩下葉柄,對植物的生長影響很大。 2017/3/4

斜紋夜盜蟲防治方法 清除殘株及雜草減少本蟲之隱蔽場所。 如發現卵塊時宜及時摘除並銷毀。 以誘蛾燈誘殺成蟲,減少其交尾及產卵。 利用性費洛蒙誘殺雄蛾,減少雄蛾族群及減少雌蛾交尾機會,每公頃設5~10個點,置於離地面1~1.5公尺處,或作物頂上一尺處,每月更新一次誘餌。 幼蟲食性極雜,間作其他植物時必須同時防治,並注意田間衛生。 於種植前或休閒期如發現幼蟲或蛹之密度高時,可灌水並淹蓋全園1天以上,以殺死土中之蛹及幼蟲。 於幼蟲發生初期,請噴施以20%亞滅培水溶性粉劑3000倍、10.3%蘇力菌水分散粒劑4000倍或9.6%益達胺溶液1500倍,任選一種防治。 2017/3/4

東方果實蠅 於早晨8時左右開始飛行至果園中覓食產卵,中午以後則棲息於葉間陰涼處,至下午二點再度飛出活動,夜間則棲息於樹葉或植物叢中,成蟲田間族群以每年4~11月間達最高峰,12月至翌年3月較低。雌蟲羽化後10天即可產卵,卵期一個月以上,平均每日可產30粒,雌蟲產卵以蕃石榴最為喜好,產卵部位以果實中央部位最多。 2017/3/4

東方果實蠅危害狀 卵產於黃熟果皮下,幼蟲蛀食果肉,引起果實腐爛、落果,果實之品質及產量因而降低。 雌蟲 雄蟲 2017/3/4

東方果實蠅防治方法 懸掛中興一號誘蟲燈,每公頃懸掛沾有[含毒甲基丁香油]誘殺器一個或誘殺板四個 25%馬拉松可濕性粉劑100倍混合蛋白質水解物100倍 台糖糖蜜加水3~4倍500%芬殺松乳劑1500倍 套袋 0. 02%賜諾殺濃餌劑8倍,果實成熟轉色前2-3週開始施藥,每隔7天施藥一次,噴佈於植株下半部之葉片, 每株4點。 2017/3/4

柑橘潛葉蛾 主要危害柑橘類嫩葉、嫩芽及嫩枝、雌成蟲在葉表或葉背近中脈處產卵,幼蟲孵化後即芽入食葉肉,形成蜿延曲折隧道使被害葉片變形萎縮,影響新枝梢發育 終年發生危害,尤以6-8月之夏、秋梢被害最為嚴重。 2017/3/4

柑橘潛葉蛾防治方法 春稍及夏梢萌發初期噴灑藥劑防治:每一萌芽期施藥2次,即在芽長5-10公分時施藥一次,10日後再施藥一次。 當萌芽期發生本蟲危害,每隔10-15天噴藥一次。 25%芬諾克可濕性粉劑2000倍、50%馬拉松乳劑800倍、44%大滅松乳劑1000倍、24%納乃得可濕粉劑1000倍、24%歐殺滅液劑750倍、30%福隆納乃得水懸劑,任選一種防治。 2017/3/4

台灣三月灰象鼻蟲 成蟲體灰褐,善移動、不飛翔,有群集與假死現象。 每年三月開始出現,四至五月密度最高。 危害嫰葉、嫰莖、花器子房、小果表皮。 棲息於鬼針草、昭和草、菁芳草、龍葵、紫花霍香薊。 2017/3/4

台灣三月灰象鼻蟲防治 三月初清除中間寄主之雜草,並於草皮與草堆上施藥。 樹幹塗粘膠阻止成蟲往上爬 以2.8%畢芬寧乳劑1000倍、2.8%賽洛寧乳劑4,000、25%丁基加保扶可濕性粉劑1000倍。 2017/3/4

黃條葉蚤 專食十字花科的害蟲,一年可發生6~7世代。 剝食植株葉部造成許多小孔。當心葉未展開被害,則葉片展開後蟲孔呈圓形,且孔週圍組織木栓老化無食用價值。葉片展開後被害,若葉片較薄則蟲孔呈不規則形,若葉片較厚則則食痕不穿孔。 2017/3/4

防治方法 改變耕作栽培,在危害嚴重區,不可連作或改種非十字花科之蔬菜如莧菜、蕹菜。 種植前全園浸水二天,淹死土棲之卵、幼蟲及蛹,或深耕、翻犁、曝曬及利用黃色粘板誘殺成蟲以降低田間密度。 成蟲善跳躍及遷移,設施周圍宜密閉或用塑膠網圍離,阻遏成蟲入侵。 注意田間衛生,清除殘株及其他十字花科寄主。成蟲因善跳躍,輪作或淹水仍無法免於被害,且菜株幼小即可前來取食,此時受害損失嚴重。 化學藥劑防治,撒播種子後長出兩片葉片時以長效性43%怖飛松E.C.1000倍、50%培丹S.P.1000倍或24%歐殺滅S.500倍任選一種防治,後期仍有發生危害時以10%美文松乳劑稀釋350倍防治,詳細使用藥劑請參考植物保護手冊。 2017/3/4

小菜蛾 危害十字花科植物全年均發生,但高溫之夏季發生密度較低,春末及秋末為其發生盛期。 幼蟲孵化後取食葉肉留下上表皮,食量隨著身體生長而加多,蟲孔亦隨著加大。 幼蟲期10~30天,老熟幼蟲在葉片上吐絲結繭化蛹於繭內,蛹期4~10天。 被害心葉及葉片點點成孔。 2017/3/4

小菜蛾防治藥劑 10%克凡派水懸劑 1000倍、10.4%蘇力菌水懸劑700倍、43%佈飛松乳劑1000倍或10%百滅寧乳劑 2000倍、2.5%因滅汀水溶性粒劑2000倍、2.5%賜諾殺水懸劑750倍任選一種防治。 2017/3/4

小菜蛾性費洛蒙防治 2017/3/4

結論 加強有害生物之風險評估,以採取適當檢疫措施,有效杜絕從國外農產品輸入危險有害生物。 加強植物疫情監測與通報系統,採取緊急防治撲滅措施,阻止入侵有害生物立足與蔓延。 有效防治管理。 減少不必要入侵性病蟲害宜從制度、立法及檢疫技術、消毒除害技術及改善環境著手。 2017/3/4

報告完畢 敬請指教 20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