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校内学习安全 知识要点: 1.实验实训 严守规程 2.体育运动 严防伤害 3.课余活动 切莫哄闹 4.暑期军训 充分准备
游泳安全危机预防应对 刘湘潭 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
危机预防:游泳安全注意事项 1.去有救生条件、卫生设施、管理严格的游泳场,要与懂水性的成人结伴而行。 2.入水前应该先做准备活动,活动身体。 3.学习游泳时一定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初学者可以选用救生圈和潜水镜等辅助器材。
4.遵守游泳池规则,严禁在水中打闹、嬉戏。冒险跳水,容易“呛水”。 5.量力而行,不要因比试而误入深水区。 6.饭后1小时内不要游泳。
7.空腹易导致身体热量不足,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激动都不宜游泳。 8.在海水中游泳时,由于海水的浮力比淡水大,游泳时会感觉比较轻松,但是海水的水域情况比较复杂,一定要正确估计自己的水性,量力而行。
9.患有心脏病、高血压、传染病等疾病,以及有开放性伤口的人都不适宜游泳。 10.游泳时间不宜过长。游泳后要及时淋浴。一般人不宜冬泳。
危机应对 溺水急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镇静自救 危机应对 溺水急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镇静自救 要大声呼救,但不要惊慌失措。要尽量放松身体,使自己能漂浮在水面上,顺水漂流,等待救援。其次,要尽量将头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另外,要配合他人救援,不要抱紧救援者以妨碍施救。
2.尽力他救 可抛绳、木板、竹杆和救生圈给靠岸较近的溺水者。
3.岸上抢救 (1)清除口腔、鼻腔中的淤泥及分泌物,拉出舌头,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 (2)将溺水者俯卧,下腹部垫高,使其头及上身尽量下垂。可用手压迫或拍打其背部,控出溺水者胸腔、腹腔内的积水。 (3)检查溺水者的呼吸和脉搏,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法规链接: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法规链接: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教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十二)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安全小贴士: 游泳时请带瓶水 在很多人眼里,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没有出汗,身体不会失水。但实际上,游泳后常常会感到口渴,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游泳用嘴呼吸,造成唾液量减少,嘴里发干,咽喉干燥;二是游泳时呼吸加深,气体通过潮湿的口腔环境呼出,从而使水分排出增多,体液变得浓稠,在人体内引发“口渴”生理现象。
一般来说,为了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程度,应该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分别给予补充。建议在游泳前15~30分钟,补足水分250~500毫升;运动过程中多喝水会引起胃部不适,因此在游泳间歇时可适当少量饮水,每次饮水量最好不超过100毫升;运动结束后,也不应一次饮用大量的水,可根据游泳时间的长短,分几次补足250~500毫升水。运动中掌握饮水量的简单办法是:在满足解渴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水量,少量多次,以胃部不产生胀感为宜。饮用水温度应在5~10℃之间,不可饮用冰水,以免影响消化系统。
运动前后的补水,最好选择富含钙元素和镁元素的矿泉水,以补充身体对无机盐的需求;也可选择一些补糖、补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的运动饮料,以减轻因身体失水和能量消耗造成的不适。
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