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财务指标分析
主要内容: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3.营运能力分析 4.赢利能力分析 5.发展能力分析
任务二 财务指标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其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任务二 财务指标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对到期债务清偿的能力或现金保证程度。 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一个企业以其流动资产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一)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指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即: 流动比率的经验值为2:1。之所以流动资产通常应该是流动负债的2倍,是因为:(1)流动资产中的一定比例事实上是长期存在的,因而
具有实质上的长期资产特性,即资金占用的长期性,因而应该由长期资金予以支撑;(2)流动资产如果全部由流动负债支撑,亦即流动比率为1:1,那么,一旦发生金融危机或公司信用危机,公司生产经营周转将会面临十分严重的困难。
流动比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流动比率的高低与营业周期有关:营业周期越短,流动比率相对较低;反之,营业周期较长的企业,流动比率也较高。 流动比率的行业间差别较大,因而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是十分必要的 。而跨行业的比较则需要适当谨慎。
注意问题: (1)要注意对企业流动资产结构分析,因为流动资产各组成项目的变现能力是各不相同的。 (2)要注意观察一个较长时期内(如5年或10年)企业流动比率值的趋势情况。 (3)要注意分析企业有关债权、债务人的信用授受条件。 (4)要注意分析流动资产的真实价值。 (5)要注意分析季节性变动对流动比率的影响。 (6)要注意经常分析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数量及差额。 (7)要注意分析企业向银行举债的条件。 (8)要注意分析企业或有负债的大小。
流动负债也有“质量”问题,债务偿还的强制程度和紧迫性被视为负债的质量。 流动资产的质量是指其“流动性”即转换成现金的能力,应着重理解以下三点: 第一,资产是经过正常交易程序变现的。 第二,流动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资产转换成现金的时间和资产预计出售价格与实际出售价格的差额(即变现时价值损失的多少)。 第三,流动资产的流动性期限在1年以内或超过1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 流动负债也有“质量”问题,债务偿还的强制程度和紧迫性被视为负债的质量。
(二)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即: 其中,速动资产一般是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之后的差额。
指标意义: 以速动比率来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就是因为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可能存在流动性问题,即缺乏正常的变现能力。若是如此,流动比率即便看起来很正常(即在2:1左右),速动比率偏低,那么,公司的实际短期偿债能力依然存在问题。 速动比率的经验值为1:1,意味着存货占流动资产的适当比例应该为50%左右。存货比例过高且变现有困难时,就意味着可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速动资产过少。
速动比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①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②速动比率是在衡量企业应付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不要以为速动比率低,企业就失去了偿债能力。 ③应该对速动资产的结构与速动资产的变动趋势进行必要的分析 。
在速动比率的计算中,还可以考虑扣除预付款及待摊费用等,形成更为保守的速动比率,即: 在较少或几乎没有应收账款的情况下,如果流动比率为正常,速动比率就一定显著地低于经验值,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缺乏短期偿债能力。
(三)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有价证券之和与流动负债之比,即:
指标意义: 这是最保守的短期偿债能力比率。在通常情况下,分析者很少重视这一指标。 该比率只有在企业业已处于财务困境,或企业已将应收账款和存货作为抵押品,或者分析者怀疑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存在流动性问题时,以该指标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比较适当的选择。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应注意的问题和考虑的因素 (一)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 (二)存货变现速度 (三)影响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1)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 (2)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 (3)偿债能力的声誉。 (4)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
二、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包括: 还本能力即偿还债务本金--资产负债表 二、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包括: 还本能力即偿还债务本金--资产负债表 付息能力即支付债务利息--利润表 (一)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的含义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公司年度获得的盈利对年度利息费用支出的倍数,即:
利息保障倍数越大,企业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必然越强,通常也有能力偿还到期的债务本金。根据经验: 利息保障倍数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利息保障倍数越大,企业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必然越强,通常也有能力偿还到期的债务本金。根据经验: 利息保障倍数为3倍或以上时,表示企业不能偿付其利息债务的可能性较小; 该比率达到4倍时,意味着公司偿付其利息债务的能力“良好”; 达到4.5倍或以上时,则为“优秀”。
运用该指标须注意问题: (1)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至少计算5年或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 (2)只应该包括那些在以后期间里预计还会发生的收益,即经常性或曰永久性收益,那些非经常发生的项目应该予以排除。 (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4)未收到现金红利的权益性收益,不能构成支付利息的保证,应予以扣除。
(5)在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时,如果直接从损益表上取得数据,所得到的是“财务费用”而非“利息费用”。 ★ 汇兑损益 ★ 利息收入 (6)利息费用的实际支付能力。即注意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息费用的数量关系。
(二)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的含义 资产负债率是指全部负债与全部资产之比率,即: 资产负债率表明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中有多少是由债权人提供的,或者说在企业的全部资产中有多少属于债权人所有。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
指标的意义: 站在债权人角度可以说明债权的保证程度;也可衡量企业在发生清算时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站在所有者角度既可以说明自身承担风险的程度,也能反映财务杠杆的利益; 站在企业角度既可反映企业的实力,也能反映其偿债风险。
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 对企业债权人而言,他们最关心的就是所提供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期望能于约定时间收回本息。这必然决定了债权人总是要求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希望企业的每一元债务有更多的资产做后盾。
◆ 对企业所有者来说,往往用预期资产报酬率与借款利率进行比较判断。若前者大于后者时,资产负债率越大越好。 一是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将获得双重利益,即在获得正常利润的同时,还能获得资产报酬率高于借款利率的差额,可以提高股东的实际报酬率; 二是可用较少的资本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且将企业的一部分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对企业来说还可以获得资金成本低的好处。
若预期资产报酬率小于借款利率,投资者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 预期资产报酬率小于借款利率时,则表明借入资本利息的一部分,要用所有者投入资本而获得的利润数额来弥补。这会降低股东的实际报酬率,这也是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
如果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前景充满信心,且经营风格较为激进,认为企业未来的总资产报酬率将高于负债利率,则应保持适当高的负债比率; ◆ 从企业经营者角度来看,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对企业前景的信心和对风险所持的态度。 如果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前景充满信心,且经营风格较为激进,认为企业未来的总资产报酬率将高于负债利率,则应保持适当高的负债比率; 如果经营者认为企业前景不容乐观,或者经营风格较为保守,那么必然倾向于尽量使用自有资本,则应当保持适当低的负债比率。
最佳资产负债比率的确定要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企业资产负债率多少为佳,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在分析和评价时,通常要结合企业的盈利能力、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国民经济的景气程度、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等多种因素,还可以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本企业的前期水平及其预算水平来进行比较。 经验表明,资产负债率的适当范围介于30%-70%之间。
运用该指标应注意问题: 资产负债率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因此,分析该比率时应注重与行业平均数的比较。 此外,该比率会受到资产计价特征的严重影响。
(三)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的含义 产权比率是资产负债率的变形,是债务与权益的直接比较,即: 产权比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率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 产权比率也反映债权人投入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
产权比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产权比率通常与资产负债率配合使用。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都是用于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具有共同的经济意义,两者可以互相补充。 产权比率与资产负债率是有区别的。产权比率侧重于揭示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相互关系,说明企业财务结构的风险性,以及所有者权益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资产负债率侧重于揭示总资本中有多少是靠负债取得的,说明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有形净值债务比率是产权比率的改进形式,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的比率。 (四)有形净值债务比率 有形净值债务比率是产权比率的改进形式,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的比率。 有形资产是将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从所有者权益中扣除后的净资产。 其表达式为: 有形净值债务比率实际上是产权比率的延伸,是更谨慎、保守的反映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的指标。该比率可用于测量债权人在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或面临清算时的受保障程度。
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一)长期租赁 (二)担保责任 (三)或有项目
三、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的构成 :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含义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应收账款流动程度和管理效率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指标意义: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 应收账款周转率高表明:①企业收账迅速,账龄期限相对较短,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 ②资产流动性大,短期偿债能力强;③借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企业信用期限的比较,可以更好地评价客户的信用程度及企业原定信用条件的合理性。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与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有直接的关系。 ◆ 如果企业的账款回收期延长,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都降低。 ◇ 企业信用政策过宽 ◇ 收账不力 ◇ 坏账过多 分析时,应将应收账款回收期与利润相联系,如果应收账款的回收期延长而利润却没有增长,有两方面的原因: ◇ 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 顾客产生支付困难
评价方法: ◆ 如账款回收期缩短,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都有所提高。 ◇ 加强了应收账款的管理 ◇ 企业借助于金融机构进行了短期融资 ◆ 如账款回收期缩短,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都有所提高。 ◇ 加强了应收账款的管理 ◇ 企业借助于金融机构进行了短期融资 评价方法: 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可以将计算出的指标与该企业前期指标、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类似企业的指标相比较; 运用这一指标时,应结合企业的信用政策。
(二)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的销售成本(或收入)与平均存货的比率。通过存货周转率的计算与分析,可以测定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 存货周转率有两种计算方式: 一种以成本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主要运用于流动性分析; 另一种是以收入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主要运用于获利能力分析。
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指标意义: 以成本为基础和以收入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各自有不同的意义。 以成本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运用较为广泛,因为与存货相关的是销售成本,它们之间的对比更符合实际,能够较好地表现存货的周转状况; 以收入为基础的存货周转率既维护了资产运用效率比率各指标计算上的一致性,又因为由此计算的存货周转天数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建立在同一基础上,从而可直接相加并得出另一个分析指标------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 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一段时间。 计算公式为: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
存货周转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存货是流动资产乃至总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金额比重大,而且增值能力强。因此,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不仅反映出企业采购、储存、生产销售各环节管理工作状况的好坏,而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 存货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越少,表明企业存货回收速度越快,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则企业的利润率越高(在企业有利经营的条件下); 存货周转率越低,周转天数越多,则表明存货周转速度慢,存货的管理效率较低,存货占用资金较多,企业的利润率较低。
在分析评价存货周转率指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存货周转率过高或过低。 存货周转率过高也可能意味着企业存货不足而可能造成脱销;反之,在存货周转率过低时,企业应当进一步分析存货的质量结构,弄清存货中是否包含有实际远远低于账面价值的即将报废或已损坏的原材料、商品(产品)等。 (2)存货的结构分析。 以及影响存货速度的重要项目进行分析,分别就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三个部分计算周转率,借以分析各构成对整个存货周转率的影响。
(3)企业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影响存货周转率的高低。 (4)存货批量的不同也会影响存货周转率。 (5)存货周转率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有关(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6)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平均存货应该按月份或季度余额来计算。
(三)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也称总资产利用率,是企业营业收入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即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周转的次数。 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指标意义: 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综合反映了企业整体资产的营运能力。 一般来说,周转次数越多,周转一次所需天数越少,表明其周转速度越快,营运能力越强;反之,周转次数越少,周转一次所需天数越多,表明其周转速度越慢,营运能力越弱。
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的是企业的1元资产创造收入的多少。不仅可以综合反映企业整体资产的营运效率,并且可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总资产周转率通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起使用,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过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对比分析,不但能够反映出企业本年度及以前年度总资产的营运效率及其变化,而且能够发现企业与同类企业在资金利用上的差别,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总资产周转率的分析评价要考虑公司的行业特征和公司的经营战略 。
(四)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也称固定资产利用率,是企业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之比。它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的快慢、变现能力和有效利用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指标意义: 固定资产周转率指标没有绝对的判断标准。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越好,该指标高,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分布合理,能够较充分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有效,闲置的固定资产越少;反之,则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高的生产经营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较差。
固定资产周转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1)固定资产所采用的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影响。 (2)通货膨胀的影响。 (3)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及利用效率决定流动资产规模、周转额的大小及周转速度。 (4)固定资产增加(通常是突然上升的)的影响。 (5)固定资产的不同来源对该比率的重要影响。 ※在对固定资产营运能力进行分析时,必须充分结合流动资产的投资规模、周转额、周转速度才更有价值。
一般而言,固定资产的质量与使用效率越高,其推动流动资产运行的有效规模与周转率就越大、越快,实现的周转额也就越多。因此,在不断提高流动资产自身营运能力的同时,如何卓有成效地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与使用效率,并以相对节约的固定资产投资推动尽可能多的流动资产规模,加速流动资产价值的转换速率,从而实现更多的营业收入,成为固定资产营运效率分析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 评价方法: 以企业历史水平和同行业平均水平作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四、赢利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赢利能力指标的构成 : 营业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资产净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
(一)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反映营业收入带来利润的能力。这个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每销售出一元的产品所能创造的利润越高。营业利润率又可分为营业净利率与营业毛利率等指标。 营业净利率计算公式:
营业净利率是企业销售的最终获利能力指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评价: 营业净利率是企业销售的最终获利能力指标。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销营业净利率与净利润成正比关系,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营业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通过分析销营业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注意: 该指标受行业特点影响较大。通常说来越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其营业净利率就越高;反之,资本密集程度较低的行业,其营业净利率也较低。
营业毛利率 销营业毛利率评价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能力,通常,这个指标越高越好。 计算公式:
评价: 营业毛利率反映了企业产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高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毛利率是公司产品经过市场竞争后结果,是一个十分可信的指标。
从企业营销策略来看,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是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空间的。 与同行业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同业水平,说明公司产品附加值高,产品定价高,或与同行比较公司存在成本上的优势,有竞争力。 与历史数值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著提高,则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处于复苏时期,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分析者需考虑这种价格的上升是否能持续,公司将来的盈利能力是否有保证。相反,如果公司毛利率显著降低,则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激烈。
注意: 通常来说,毛利率随行业的不同而高低各异,但同一行业的毛利率一般相差不大。但企业之间的存货计价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等会计处理的差异会影响营业成本,进而影响毛利率的计算,这一点应在企业间的横向比较时加以注意。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分析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全部成本费用的比率,它反映了全部所费与所得的关系。 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的成本费用总额一般包括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当其他业务利润较大时,成本费用总额还应包括其他业务成本。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单位成本费用支出所能带来的利润额。对于投资者来说,当然是成本费用利润率越大越好。成本费用利润率越大,说明同样的成本费用能取得更多的利润,或者取得同样多的利润只要花费更少的成本费用支出,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弱。
(三)资产净利率的含义 资产净利率反映企业资产能够获得净利润的能力,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指标的意义: 资产净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区别: 资产净利率是站在企业总体资产利用效率的角度上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是对企业分配和管理资源效益的基本衡量。 该指标越高越好。 该指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效果越好,整个企业的活力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资产净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区别: 总资产收益率反映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提供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则反映仅由股东投入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润率。
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净利率 影响因素 具体取决于 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产品的价格 单位成本 产品的销售量 资金占用量 资金来源结构 具体取决于
(四)净资产收益率的含义 净资产收益率表明所有者每一元钱的投资能够获得多少净收益,它衡量了一个公司股东资本的使用效率,即股东投资企业的收益率。 计算公式: 平均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末净资产)÷2
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为更明确分析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可以将其分解成三个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即有三个因素影响净资产收益率: 1.一元营业收入带来的净利润; 2.已动用的每一元总资产所产出的营业收入; 3.总资产与股东权益的比值。 这与前面阅读的会计报表是相互紧密对应的。销售
净利率概括了利润表的情况,同时,权益乘数反映了资产负债表右边的信息,而总资产周转率则将资产负债表左边的内容与利润表联系起来。 除此之外: 净资产收益率受当期净利润与公司净资产规模的影响,净资产规模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净利润越高,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净利润越低,净资产收益率越低;利润水平稳定的情况下,若公司有增资扩股行为,当期会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下降 。 所得税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净资产收益率,通常,所得税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反之,净资产收益率上升。
①相似的净资产收益率,由其分解的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及权益乘数的组合变动可能会很大。 注意: ①相似的净资产收益率,由其分解的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及权益乘数的组合变动可能会很大。 ②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周转率呈反向变动。高销售净利率的公司呈现出低的总资产周转率,反之亦然。 ③当公司净资产规模很小时,就不能单纯依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来判断公司的盈利能力。
(五)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EPS)=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 每股收益是指本期净收益与期末普通股股份总数的比。它表示的是每一股普通股股权所产生的净收益的大小,是发放普通股股利和普通股股票价格升值基础的,是评估一家公司经营业绩以及比较不同公司运行状况的十分重要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EPS)=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 评价:越高,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注意企业行业间的比较
说明: 1、年度中普通股增减问题 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月份数)÷12 例:某企业1995年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份20万股,该年7月1日又增发了6万股,并且该年内未发行其他股票,亦无退股,则该年度普通股流通在外的平均数为: (20×12+6×6)÷12=23万股 2、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风险 3、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着分红多,还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4、复杂股权问题
(六)市盈率 市盈率= 普通股每股市价 普通股每股收益 评价: 1、高,表明市场对公司的未来看好。 2、市价确定时,每股收益越高则市盈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 3、每股收益确定时,市价越高则市盈率越高,投资风险越大 标准:正常在10—20之间
五、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一)营业收入增长率 营业收入增长率是反映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的财务指标,它是将本期的营业收入增长额与上一期的营业收入相比较,以说明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情况。 计算公式为:
指标的意义: 不断增加的营业收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因此,在各种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指标中,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实现企业销售额的不断增长,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才有保证,净权益增长率才有保障,企业的规模扩大才能建立在一个稳固的基础之上。
指标的评价: ◆ 营业收入增长率分析还应结合收入增长的具体原因:即要弄清楚企业销售增长的来源:(1)销售更多的产品或服务;(最容易的方法)(2)提高价格;(需要强势品牌或垄断的市场地位才能维持长久)(3)销售新的产品和服务;(4)购买其他公司;(特别注意,保持警觉)
◆ 营业收入增长率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判断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 一般来说,如果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10%,说明企业产品处于发展期,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尚未面临产品更新的风险,属于发展型企业;如果营业收入增长率在5%~10%之间,说明企业产品已进入稳定期,不久将进入衰退期,需要着手开发新产品;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企业产品已进入衰退期,保持市场份额已经很困难,营业利润开始滑坡,如果没有已开发好的新产品,将步入衰落。
◆ 在进行营业收入增长率分析时应结合企业历年的营业收入水平、企业市场占有情况、行业未来发展及其他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进行前瞻性预测。 ◆ 一些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三)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是本年所有者权益增加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的增长率,反映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指标意义: 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本积累越多,应付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该指标如为负值,表明企业资本受到侵蚀,所有者利益受到侵害。
(四)总资产增长率 指标意义: 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是从企业资产总量扩张方面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表明企业规模增长水平对企业发展后劲的影响。
评价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时,应考虑资产增长的资金来源: 总资产增长率指标大于零,说明企业本年度资产增加了,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总资产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本年内资产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获得规模效益的能力越强。 评价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时,应考虑资产增长的资金来源: 对外举债而扩大规模; 实现盈利而增加了资产; 吸收了新的投资而扩大了资产规模。
②资产本期和上期中的偶然性因素对指标的影响。 注意 : ①资产规模扩张的质与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避免盲目扩张 ②资产本期和上期中的偶然性因素对指标的影响。 ③企业间的可比性问题 。 不同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不同,为保持净收益的 同幅度增长,资产使用效率低的企业需要更大幅度 的资产增长。
不同企业采取的发展策略会体现资产增长率的不同。 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影响资产增长率(影响资产的账面价值) 受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资产总额反映的只是资产的取得成本而非现时价值。 由于一些重要资产无法体现在资产总额中(如人力资产,某些非专利技术),使得该指标无法反映企业真正的资产增长情况。
(五)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同上年营业利润的比率。营业利润增长率表示与上年相比,企业营业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经营发展和盈利能力状况的综合指标。 计算公式为:
指标意义: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是本年主营业务利润率较去年增长的程度。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越多,说明企业的主营收入弥补成本费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抵御价格降低、成本升高和销售下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提高,并推动整个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若该比率小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说明企业取得的收入不能消化成本费用的上涨,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