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授课人:付兴彪 2008-4-1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经过同学们近两周的笔袋制作材料搜集、 设计、制作,我们的作品终于完工啦!大家 迫不及待地展示并相互交流了自己的作品。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参评和投票,我 们最终选出了一、二、三等奖作品。 下面就请随我们的镜头一起来看一看我们 的杰作吧! 自制环保笔袋交流评比.
Advertisement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新东方多媒体库介绍 和 使用方法 申晓雨 江苏省区域经理 M: Q: E :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园林  由山石, 水体, 生物, 建筑等构景要素组成  具有生活, 游憩和观赏功能的人为造景园 地.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3 、口答 ( 1 )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 7 ,十位上是 6 , 这个数是( )。 ( 2 )一个数,百位上是 1 ,十位、个位上都 是 0 ,这个数是( )。 1 、读数: 43 、 55 、 67 、 100 、 91 2 、写数:五十二、八十九、四十、七十三、一百.
初稿:吴 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 核稿:高娟娟(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审稿:吴淑艳(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小学 邓华.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哪些数是 2 的倍数?哪些数是 5 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只看个位上数就能进行判断。 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
100 以内数的认识 10 个一是十 10 个十是一百 10 个一是十 10 个十是一百 数一数 从 35 数到 42 从 88 数到 100.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诗经诗经 日出而作兮, 日入而息兮, 耕田而食兮, 汲井而饮兮, 帝何力于我兮。 《击壤歌》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 《礼记 · 郊特牲》蜡辞 断 竹,续竹,飞土,逐肉。 《吴越春秋》
数学广角 —— 集合 集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出示题目,引发冲突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共有多少人呢?谁来说一说? 下面是三( 1 )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大家好.
走进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去感受扬州、品味扬州、读懂扬州!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诗经》 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编于春秋时代,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创作手法有“赋”“比”“兴”。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词 七 首 之 《雨霖铃》、《扬州慢》.
《蜀相》 杜甫.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同学们好! 希望这节课能带给你: 更 多 的 欢 乐! 更 多 的 收 获!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Unit 1 Hello!. Unit 1 Hello! Good afternoon 中午好;下午好 你学会了什么? Hello 你好 = Hi (同学,朋友之间打招呼) Good morning 早上好; 早晨好 (早晨起床---中午12:00前) Good afternoon 中午好;下午好.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小螺号.
说一说,看谁说的多: 金色的( ) 金色的…… 阳光 麦浪 童年 沙滩.
善待亲情 学会感恩 达县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专业部感恩励志主题班会 顾问 王 成 策划 许景端 唐一见 主持 蒋 兰 张 星
LESSON 37 SEASONS AND WEATHER
扁平化精美IT工作实施规划 涛说PPT.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生命的执着 Sheng ming de zhi zhe
唐诗的联想: 网络编码及三大应用 (Bob Li)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蜀相》 杜甫 3.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生命的执着 其它敬拜赞美诗歌 52首.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敬拜赞美诗歌 103首.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祝 辉.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译林小学英语 三(上)系列课件 Unit 3 My Friends 第1课时 Story time.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Period 1 Unit 1 My school bag Luoyang Primary School Zhu Yiqian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特别的作业.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大度讀人 摘選自《作家文摘》.
藝 術 與 人 文 之 靈感的探索.
宋詞欣賞 鄭瓊月.
倒数的认识 执教者: 李东杰 2017年9月18日.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找 因 数.
No, cat! 小猫,不可以! 选自《多维阅读第2级》.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一生一世 ALL THE DAYS OF MY LIFE
词:J.V.E 李以诺 曲:J.V.E 李以诺 石狮市湖滨基督教会欢迎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欢迎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授课人:付兴彪 2008-4-11

走进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去感受扬州、品味扬州、读懂扬州!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扬州城区至今已有近 2500 年的建城史。扬州既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又是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还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 《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均有记载,她不尽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富甲天下。在盛唐历史上她曾经一度繁华无比,娇美绝伦。因此,无数的文人墨客在那里久久流连,留下了无数华美的诗句。下面让我们来领略一番吧!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里长街连市井,月明桥上看神仙 个园、何园的水石花木 二十四桥的明月 白塔的风影摇曳 瘦西湖的五亭桥 画舫承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 扬州美不美?诚然!但是,她也曾经历尽苦难沧桑,饱受了历史风云的席卷,她的容颜为此暗淡。她的身世,便有一段凄清的故事。832年前,一位词人目睹了这一幕。因此便将这个故事诉说着,一晃就是800年。这位词人是谁呢?这个故事又是怎么样的呢?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常常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名声却震耀一世。 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 走进词人——姜夔 他没有苏东坡的豪迈旷达,也没有辛弃疾的英雄气概。一个白衣词人,一个江湖雅士,无一官半职,却情系山河。我们结识了一位江湖雅士,真是太荣幸啦!下面让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吧!音乐欣赏《扬州慢》,MUSIC! 江湖雅士

初读: 1、品味语言 2、了解对比手法 3、领悟词的主旨和词人的思想情感 走进扬州慢 初读: 1、品味语言 2、了解对比手法 3、领悟词的主旨和词人的思想情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老师也已经示范朗诵完了,同学们,你们也来朗诵一遍吧!学生齐读。这是个什么故事呢?梳理结构,引入对比手法的分析。

序 在词中有何作用?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 品析虚词“尽”、“犹”等。梳理词人的感情线索。推荐同学朗诵,声情并茂。表达感情的方法。

再读: 寻找名句

精读: 赏析名句,了解化用前人诗句的艺术手法。 精读: 赏析名句,了解化用前人诗句的艺术手法。

“春风十里”: 由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荠麦,一片荒凉景象,造成了强烈反差。 设问:原本是冬至日,怎么会“春风十里”,什么意思?“过”字有怎么解呢?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唐朝,扬州有内城和外城,商业繁华、景致优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渐“、”吹寒“、”都“,揣摩其中的感情内涵。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 纵有杜牧那样的才情和风流,置身今时今日的扬州,恐怕也难以他那风流旖旎的情怀了。那么,我还能说什么呢?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游扬州时值隆冬,芍药并未抽蕊开花,但扬州芍药向来以“甲天下”著称,作者不禁想象到将来芍药盛开,而名都已成空城,更何况国难未息,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全词至此一声长叹,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也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 年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思考: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特点? 作业布置: 背诵本首词。 拓展练习:比较阅读 《扬州慢》《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 思考:两首词皆吊古抚今、吟咏古人、即景抒怀,所写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特点? 辛弃疾 姜夔

谢谢指导

《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玉人何处教吹箫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青山隐隐水迢迢 fanhui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