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起源与发展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李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vertisements

第一章 基本理论.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原理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
教 育 学 任课教师:曲中林.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第一章 教育概述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 劳动起源 生物起源 心理起源
毛泽东思想概论.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第五章 幼儿教师与师幼关系 一、幼儿教师的涵义 (一)幼儿教师与托幼机构教育 (二)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 二、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分析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职称:***(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上交材料说明 2015年1月23日.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简介IB和AP.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回望 素材天下网sucaitianxia.com [PPT模板免费下载无需注册] 个人年终总结.
《数据结构》课程简介 李武军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6年秋季.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一、丛书和手册: 1.高小霞,分析化学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开始出版,全书六卷29册) 。 2.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手册,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3. Cooper D, et.al.Analytical Chemistry by Oper Learning.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Harvard ManageMentor®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萧惊鸿 Hsiao, Ching Hung 纽约州立大学Oswego校区 现代语言文学系
姓名 Tel: My Skill 技能1 技能2 技能3 技能4 技能5 技能6.
京师数学大讲坛 第六讲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
姓名XXX.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申请者基本情况 姓 名: 导 师: 学 科: 论文题目:.
申请者基本情况 姓 名: 导 师: 学 科: 论文题目:.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晓东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晓东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Copyright © 2004 HRBEU.605. All Rights Reserved
第八讲 评价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1:教学评价的含义 陶保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起源与发展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李峰

内容提要 1.教育的本质概念和质的规定性 2.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在奴隶社会时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 3.教育发展主要经历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四、教育的社会属性

一、教育的概念 1、词源中的“教育” “教”、“育”这两个字,在我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孟子的论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的许慎在其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教育”一词,英文为Education,德文为Erziehung,其拉丁词源为Educare,原意为“引出”,即教育含有引导儿童的固有本质,并使之逐渐发展趋于完善之意。

从语源上看,教育学(Pedagogy)一词是从希腊语Pedagogue,既教仆派生而来的。古希腊把照料、陪送年幼奴隶主子弟来往于学校,并帮助他们携带学习用品的奴隶称为教仆。可见,教育学就是如何照管儿童的学问。现在,在英语国家中,教育学已由过去使用Pedagogy逐渐转向了使用Education 一词,教育(Education)和教育学(Pedagogy)几乎成了同义词,甚至已由Education取代了Pedagogy。不过在欧洲地区,两词仍区别使用:把“教育”理解为对儿童的培养过程,把“教育学”理解为研究教育儿童的学问。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 2、教育学中的“教育”     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     广义的教育 是指一切有意识地培养人、影响人的活动,即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称为教育。 这种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有时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狭义的教育 主要指各种形式的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 有时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学校中常说的“德育”是同义词。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 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此定义的出发点和基础是“学习”和“学习者”,而不是社会的一般要求,侧重于教育过程中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由它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有意识的实践活动  3.教育是一种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4.教育是一个多因素、多矛盾的系统

教育系统组成 教育者 教育目的 教师 学 生 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 受教育者 教育的构成要素

四、教育的基本属性 1、育人性:教育的根本属性。 2、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3、目的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 4、实践性:教育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三、 教育的起源 Ι、“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不是起源于人类社会,动物界也有学生和教师,也有教育活动。 几种教育起源说观点述评 Ι、“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不是起源于人类社会,动物界也有学生和教师,也有教育活动。 Ⅱ、“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Ⅲ、“社会生活需要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

我们主张“社会生活需要起源说”,为什么? 首先,社会生活需要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劳动创造人本身,使人类最终脱离了动物界,手足的分工,使手成为劳动器官,大脑的发达成为自觉思维的器官,同时产生了语言,这些都为教育的产生准备了必要条件。 其次,社会生活需也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必要性。 人类在劳动中获得了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建立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为了维持和延续社会,年青的一代必须把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生活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思想品德,于是便产生了教育。

“生物起源说”是没有依据的,因为动物没有语言和思维,不会有意识地活动,他们的所谓“教育”是以身俱来的本能,不是我们意义上的教育。 对生物起源说与心理起源说的否定 “生物起源说”是没有依据的,因为动物没有语言和思维,不会有意识地活动,他们的所谓“教育”是以身俱来的本能,不是我们意义上的教育。 “心理起源说”否定了教育的有意识、有目的性,是错误的。

3、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这一界说包括三层意思: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为人的发展所必须 2、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 3、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四、 教育的发展 教育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适应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的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在社会生产劳动中产生,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教育也具有不同的特点。教育具有历史性。 (一) 原始教育 原始教育主要是指原始社会的教育。与原始社会的经济状况、社会结构以及知识状况相适应,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教育水平低。没有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非常贫乏,教育方法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 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由于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没有阶级,所有儿童享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

(二)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比起原始社会来,古代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石器已经广泛地被金属工具所代替,以农业、手工业的个体经济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古代教育的特征如下: 第一,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第三,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学校教育的出现 1.学校教育的产生 最早的学校教育应出现于两河流域的国家,即亚述和古巴比伦。 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就已有学校,称为“庠序”, 殷朝有学校则已从甲骨文得到证实。 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制度也日趋完善。学校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类,其中国学又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种,乡学则分为塾、庠、序、校四种。 在古希腊的不同城邦,学校亦普遍建立。在专制和寡头政体的城邦,如斯巴达,学校主要是作为一种国家教育机构存在;在民主政体的城邦,如雅典学校则为社会的一个部门,由私人兴办,且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对西方以后两千多年的学校教育有深远影响。

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已政权的需要而设立的。 2.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已政权的需要而设立的。

现代教育是指18世纪从英国开始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原来工场手工业生产以后的教育。 (三) 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是指18世纪从英国开始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原来工场手工业生产以后的教育。 随着以机器为标志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教育相应地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约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第二个阶段是和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在各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发展相适应的,包括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近100年的时间。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中期到现在这段时间。这个阶段和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相适应,它以信息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现代教育比古代教育更具有新的特点。 第一,学校教育系统化,教育科学化和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 第二,教育逐步普及,教育对象不断扩大。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现代学校教育模式和体系的基础。 第五,重视通才型和全面型人才的培养,重视素质教育。

复习思考: 1.教育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评价生物起源理论和心理起源理论。 2.试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3.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如何?各有什么特征?

学用结合: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未来社会,教育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阅读以下短文,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育的未来 其一,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在于培养人才,在于培育德育、智育、体育、能力、美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其二,教育的价值。A.继承、传播、发展知识的主要途径。B.发展人类民主文明社会的基础。C.孕育和发展社会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园地。D.提高国民素质。E.培养未来产业大军科技人才、社会精荚的基础。F.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基础和支柱。 其三,教育的科学性和前瞻性。A.教育不仅应当传授已被认识的科学真理。B.教育应启发和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致力于新的发展、发明和创造。C.追求教育思想、方法的科学性。D.面向未来培养人才。F.教育内容应反映人类最新的科学成就。

其四,教育的普及和多样化。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基本人权之一。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及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的多样性。 其五,教育的基础化和全球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当代经济全球化,未来人才流动全球化,决定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全球化。 其六,教育的终身化。人类知识飞速发展,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多媒体数字网络及网络远程大学等为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其七,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与教育方法的革命。教学方法应从课堂灌输——课后复习——考试检查,改为自学——课堂辅导——计算机分析与仿真,或实验研究——论文,使学习过程变为学习、应用、发展的过程。 其八,学校教育与教育的社会化。教育由学校的专利变为社会共同的事业,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大产业。 路甬祥:(教育的未来),(云南教育),2001年第1期

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看,教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具有 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教育的主旨是要培养人。但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没能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呢 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看,教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具有 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教育的主旨是要培养人。但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没能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呢?请你参加下面的讨论, 也谈谈对我国教育功能的看法。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全世界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奖的科学家中有2/3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有62位诺贝尔奖得主。剑桥大学出了68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全世界近万所大学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卡文迪什实验室出了25位,汤姆逊、卢瑟福两任主任培养了19位。上述事实足以让国人惊呼:“诺贝尔奖得主是可以批量生产的吗?”与此同时,我们的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不由不认真地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今天所做的离真正 的教育还有多大距离?要反思这个问题,重要的前提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必须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不同的学生观决定并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郑金洲博士认为,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无疑是第一位的,从词义上看,学生似乎是处在被动的被引导地位,但只要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样也是教育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根本性前提。鲁洁教授认为,个体独立性的教育必须是教育的基础;人的自主、自尊、自强是使人成为主体、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教育要成为独立性、丰富多样个性的催生剂。吴椿研究员认为,学生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驯服工具”,而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整合上述观点,所谓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个性、兴趣、能力倾向)的基础上实现的,只有实现了学生主观意愿的和充分发挥潜能的主动发展,教育才达到了它的目的。教育就是人尽其才的过程;教育只有在相信和尊重每个受教育者作为人的能力之后,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当成物,而不是有自由意志、有丰富敏感的内心和有独特判断需要与能力的活的人。肖川博士认为,超强 社会化的消极后果,一是消除独特性,压抑创造性,进而泯灭个性,使人变得平庸、卑琐、谨慎和盲从,缺乏冒险、开拓、创新 的意识和能力,缺乏责任承担能力;二是造成人格的分裂,使人具有以掩饰真实的自我为代价的过强的“社会适应力”,造成言 不由衷,表里不一。某教育家曾极为尖刻地疾呼: “教育不把人训练成废物就不收场!”当然,笔者坚信中国教育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和宝贵的经验,但也绝非无懈可击。 最有资格比较中西方教育的人应该是那些在中西方生活多 年、有着丰富感性体验并熟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们。他们仔细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得出这样的认识与判断:中国教育更强调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社会的价值趋向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功利性,而缺乏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美国教育更强调按照孩子自我固有的兴趣、爱好,甚至能力倾向,把被教育者培养和发展成对个人和社会而言均具有最大和最好可能利益的人。

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和施加影响的过程中,要牺牲 掉大部分受教育者的个性、兴趣和自主性,这可能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取得举世瞩目的佳绩,但就长远来说,人的发展毕竟是个终生不懈的过程,我们用十几年学校教育所积累的经验和近乎工艺流程的精细模式去抗衡受教育者终生的主观愿望和主动发展能力是多么愚不可及!那些被磨灭了个性、兴趣和自主性的孩子,其 发展潜力和终生发展的成就也就可想而知。专家们所公认的结论是:中国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是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而美国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是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多;中国的受教育者愈来愈趋向大同,而美国的受教育者则愈来意趋向遇异。不同的学生观造就了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教育又 造就了不同的学生。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充分尊重个人主观意愿、宽松民主、主动发展的真正教育;需要坚决摒弃的,是漠视个性、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被动发展的教育。 管锡基、裴锦亮:(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现代化),2002年第6期。

研究指南: 研究动态 教育的起源究竟是什么?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思考。正是由于对起源认识的不同,才使人们对教育的本质、规律有着不同的理解。目前,思路逐步明晰,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劳动。 终身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思潮,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如何去实践,一直是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尚没有成功的模式,需要各国结合自己的情况,加以摸索。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特征对每一个国家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适应这种新的需求,怎样对原有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做出调整,需要认真思考,才能做出回答。

●研究课题 (1)历史上产生了不同的教育起源的学说,你对这些学说怎样看。 (2)试比较中西方古代教育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3)从改革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如何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 (4)当今世界教育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征。 (5)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通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5.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董纯才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8.顾冠华、沈广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年版。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谢维和、裴娣娜《走向明天的基础教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2.郝森林.劳动、人、教育的起源——辨析与探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 13.桂渊.教育起源、本质及其内部规律探讨。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