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
课程介绍 (一)《市政学》是行政管理专业必考专业课,其是中观性质的课程,是政治学、行政管理学、 管理学等宏观性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具体应用,是一门研究城市政权机关特别是城市 行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可以系统把握市政主体是怎样对市政客体进行有效管理的,搞清楚谁管、管什么、 怎么管等基本问题。
市政客体 (第4、5、6、7、8、9、10、 11、12章) (管什么) 考试的重点章节:绪论、1、2、4、5、7 、10章 课程框架 绪论: (市政学的基本问题) 市政主体 (第1章) (由谁管) 市政体制、市政职能 第2、3章(怎么管) 市政客体 (第4、5、6、7、8、9、10、 11、12章) (管什么) 考试的重点章节:绪论、1、2、4、5、7 、10章
题型分析 根据历年的试卷和新大纲的题型举例分析,考试 题型主要有: 单项选择题、多选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材 料分析题五种主要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选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材 料分析题五种主要题型。 各种题型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单项选择 25%、多选15%、简答题24%、论述题24%、材料 分析12%。各种题型的考试知识点不同,在学习 时要注意采用不同的策略。
城市的含义: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 行政区域。 绪论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城市的含义 城市的含义: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 行政区域。 城市的本质特征:1.高度的聚集性2.社会性 3.经济性4.系统性5.开放性6.复杂性
1.城与市 在中国古籍中,城与市是两个不同概念。城为“御敌围墙”,指四周筑有高墙,环以壕沟的 防卫设施。高墙有内城外廓之分,即如《古今注》中说的:“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乃 “政治中心”,防御功能是其首要作用。市为“交易场所”,指聚集货物,进行买卖,引申为贸 易处所(《说文解字》讲:“市,买卖所也。”《易·系辞下》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此乃“经济中心”,具有交易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点 。后来城里人增多,商业发展,有城便有市,城与市逐渐融为一体,城市也被联用成为一个词。 2. 城市建制 直辖市: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副省级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省辖市:设区的市或地级市 县级市:不设区的市
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首先,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 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其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 进一步发展。 最后,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着也 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高度聚集性。人口聚集,人口密度高;物资设备高度集中。 城市与乡村区别 高度聚集性。人口聚集,人口密度高;物资设备高度集中。 知识高度集中。人们的活动趋于专业化,居民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乡村居民高。 城市的社会契约基础主要是法律、法规,而乡村则以亲情感情为主。如借钱的区别。 城市人口及其文化构成具有异质性。城市以职业为中心进行各种活动,而乡村则以血缘关 系和亲戚关系展开活动。因此,在乡村,人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大体相同,而在城市里, 文化具有异质性,人们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语言等都有很大的差别 。 城市里的人更理性,乡村的人更感性。因为城市的科层制比较发达。
副省级城市目前有15个,按照地理大区的顺序分别如下: 东北地区(4个):大连、长春、哈尔滨、沈阳 副省级城市列表 副省级城市目前有15个,按照地理大区的顺序分别如下: 东北地区(4个):大连、长春、哈尔滨、沈阳 华东地区(6个):杭州、济南、南京、宁波、青岛、厦门 华中地区(1个):武汉 华南地区(2个):广州、深圳 西南地区(1个):成都 西北地区(1个):西安 注:大连、宁波、青岛、深圳、厦门是计划单列市,其他的都是所在省份的省会。 上海市浦 东新区为副省级区。 现在有15个副省级城市: 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 。 5个计划单列市: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
三、城市发展的阶段 早期城市的特点 中世纪城市的特点 近代城市的特点 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是指城市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为了实现 一定的目标,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 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迸行的管理活动。 第二节 市政的含义和特征 一、市政的含义 是指城市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为了实现 一定的目标,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 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迸行的管理活动。 市政主体、市政客体、市政体制、市政目 标 广义市政、狭义市政
小的层面:城市事务的管理,如市政工程、市政建设、 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 二、市政概念的界定 1.市政的范围 权力组织系统 大市政主体 公共组织系统 市政主体 中市政主体: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 机关、司法机关) 小市政主体:城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市 1、市辖区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 大的层面 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 政 2、城市的各项专门管理活动,如: 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科 市政客体 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管理 中的层面: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 活动 小的层面:城市事务的管理,如市政工程、市政建设、 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及其过程。 广义的市政,是指所有城市参与者,为协调和整合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行动,处理城市居民面临 的问题,实行城市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发展,打造更具有竞争力、更公平和可持 续发展的城市而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及其过程。 广义的市政突出了治理理论所强调的多元主体的参与,狭义的市政更多地突出了城市政府在城市管 理活动中所具有的主导性地位。 市政定义的内涵:市政的核心主体——公共权力机关 市政的表现形式——各种公共政策 市政的目的——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市政的过程——动态的发展过程 市政的实现手段——制定、执行、监督、评估及各种活动
市政——是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解决各种 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 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 评估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 的各种影响活动。对于这个界定,我们可以从四个方 面来解释:
(1)市政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力机构。什么是公共权力 机构:掌握公权力的机构。在我国,城市公共权力机构包括: 城市人民政府、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人民法院、 市人民检察院,还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市委及其各机构,这点在 中国比较特殊, 我们强调市政管理的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力机构,这说明市政 管理主体除了公共权力机构外,还有其他的主体。这些主体包 括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市民等。传统观点认为, 公共权力机构是市政管理的唯一主体,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 目前情况下,市政管理主体应该是以公共权力机构为主导包括 其他组织和个人,这种管理主体才合理,符合市政管理发展的 趋势。强调多主体参与。
(2)市政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 解决公共问题的主要手段,因此城市公共问题也主要 通过公共政策制定来解决。公共政策的范围较为广泛 :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上 级政策(红头文件)等。除了公共政策外,市政管理 的手段还有:审批、检查、监督、罚款、责令改正等 。 (3)市政管理的目的是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 益。市政管理不是解决私人问题。什么是公共问题呢 ?什么是公共利益呢? (4)市政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公共政策运 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多个环节。
二、市政的沿革 大体上经历了传统市政、近代市政、现代市政三个发展阶段。
三、市政的特征 六种特征:历史性、公共性、双重性、系统性 、综合性、动态性 市政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市政的主体主要是行使 公共权力的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市政的客体主要 是城市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市政目标是实现公 共利益。市政必须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其根本原 则。 市政的双重性是指市政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
第三节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 和市政手段4、市政规律 二、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 3.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 4.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
第一章 市政主体 第一节 城市政党组织 一、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 第一章 市政主体 第一节 城市政党组织 一、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 市级组织机构的构成:市党代表大会、市委员 会、市委常务委员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每五年换一届) 中国共产党是城市政权的领导者,在城市政治 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 市委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 组织领导三个方面
政治领导是指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 的领导。 思想领导是指意识形态、舆论导向方面的领导 。 组织领导是指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制定正确 的组织路线,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推荐到各 级领导岗位上去,从组织上保证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市委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一个 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城市民主党派组织 性质: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 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 治联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 服务的政治力量。 组织机构:市代表大会和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 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协助城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对外交 流工作,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 城市民主党派的作用: 1.积极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 2.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 3.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 4.协助城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对外交 流工作,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
三、城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城市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第二节 城市政权组织 一、城市权力机关 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每届任期为五年 城市人大代表的产生:代表由间接选举或直接选举产生。 城市人大常委会的组成、职权
二、城市行政机关 城市人民政府的组成: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 民政府分别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厅长(局 长)、委员会主任等组成。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市长、副市长,区长,副区 长和局长、科长等组成。每届任期5年。 城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城市人民政府实行 市长负责制。 城市人民政府的职权
一是综合管理部门 二是专业经济管理部门 三是监督管理部门 四是社会管理部门 五是安全保卫部门 六是内务管理部门 工作部门的设置 一是综合管理部门 二是专业经济管理部门 三是监督管理部门 四是社会管理部门 五是安全保卫部门 六是内务管理部门
三、城市司法机关 城市人民法院是设在市的地方国家审判机关,代 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城市人民法院是独立行使 审判权的专门机关。 1.城市人民法院 城市人民法院是设在市的地方国家审判机关,代 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城市人民法院是独立行使 审判权的专门机关。 地位:从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由 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受市人民代表大会 监督,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 告工作。
城市法院的组成:一般由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 和审判员组成 城市人民法院的职权、任务 城市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时遵循的的原则 1、独立审判原则 2、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3、公开审理原则 4、允许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2.城市人民检察院 城市人民检察院是设在市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代表国家独立行使检察权。市人民检察院依照法 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 体和个人的干涉。 城市检察院的组成:由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 委员会委员和检查员若干人组成。 城市检察院的组织体系:城市人民检察院实行双 重领导体制 城市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基本任务
第三节 城市社会组织 一、城市人民团体 城市人民团体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团体、是指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群众团体。主要 有: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市工商联。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城市居民委员会 是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 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二、城市自治组织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城市居民委员会 是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 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组织机构: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 委员若干人组成。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 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 特点:1、自我管理2、自我教育3、自我 服务
三、城市公益性组织 城市公益性组织的性质:是指为城市困难群体 或特定群体提供自愿或无偿服务的城市社会民 间组织。 城市公益性组织组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 政府发起成立的,如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 另一类是由民间发起成立的,如志愿者组织。 城市公益性组织的特点:是为组织之外的其他 成员服务,而不是为组织内的成员服务。
城市志愿者组织的特点:自愿参加、关爱他人、 义务服务、不计按酬。没有特殊的年龄、性别 限制。 市红十字会的宗旨: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基 本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以 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 进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协助政府开展人道领 域的工作。
市红十字会的职责: 1、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 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 2、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 ,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 3、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其他人道主 义服务活动 4、接受社会捐款捐物,参加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完成 人民政府委托事宜。
市慈善总会的宗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 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社会上不幸 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 工作。 市慈善总会的职责:1、筹募善款2、贩灾救助 3、扶贫济困4、慈善救助5、公益援助 市基金会 市志愿者组织
1、政治选举 2、政治协商3、政治结社4 、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 市民参政的条件: 第四节 市民参政 市民参政的方式: 1、政治选举 2、政治协商3、政治结社4 、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 市民参政的条件: 1、透明的市政决策 2、高素质的市民3、 多元的参政途径 市民参政的意义
第二章 市政体制 第一节 市政体制概述 一、市政体制的含义 第二章 市政体制 第一节 市政体制概述 一、市政体制的含义 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它是规范城市内代议 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政党 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 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 本质是处理城市中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市政体制的内容 ①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 关系,三者之间应该是立法、执法、护法的分 工协作关系 ②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 关系 ③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国家机构之间的关 系,它包含市级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与区县级 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政权 组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是市政体制的 重要内容。
市政体制的发展变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相适 应的。 市政体制的基本要求: ①市政体制的制度化 ②市政体制的系统化 市政体制制度化的核心、实现市政体制制 度 化的关键、实现市政体制系统化的主要途径
二、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 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 1.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2.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 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国家政体的内容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内容,市政 体制的形式必然与国家政体的形式相统一 城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国家政权的 巩固有赖于城市政权的巩固。
三、市政体制的作用 1.有利于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 2.是组织和开展市政管理活动的依据 3.市政体制的变革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市政体制的变革推进城市经济体制和杜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市政体制 一、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基本特点 1.形式多样化 2.政党通过竞选的方式参与市政体制 3.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 责,并相互制衡 4.多数城市不辖区和县,实行市县分离 5.存在大量利益集团
二、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 共同点:普选制;国家的机构分为代议、行政、司法机 构;存在利益集团 具体类型: 1.市议会制 2.议会市长制 3.市长议会制 4.市委员会制 5.市经理制
三、大都市区的市政体制 大都市区的特征:以大城市为核心,有周围市 镇环绕的网状结构。东京、伦敦。 大都市区的优势及对原有市政体制的挑战 首先,与传统的城市体系相比,大都市区的经济 活动在空间上更集中,一体化程度更高,形成 了独持的经济环境,这有利于促进新兴工业的 产生,加速信息的传播,推动研发工作,增加 产业门类和产品数量。
其次,大都市区有更大的商品和服务市场,更 专业化的劳动力,更全面而复杂的交通和电信 网,从而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地区竟 争力的主导力量。 最后,大都市区内多中心局面的形成,实际上 是中心城市和郊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角色的部 分置换所出现的一些新的次中心,与原有的中 心城市构成新的复中心结构,有助于缓解中心 城市在人口、交通、环境、就业、住房等方面 的压力,
大都市区市政体制改革的主要途径 1.市政府下设市辖区政府 2.市政府与市镇缔结联盟 3.市政府与市镇分立合作 市政府与市镇缔结联盟的具体形式:(1)大都市兼 并周围的郊区。(2)市县合并(3)多功能都市行政 区。 市政府与市镇分立合作的具体形式:(1)签订合 作协议(2)职能转移(3)都市政府联合会。
第三节 中国的市政体制 一、中国市政体制的演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在苏区、边 区和解放区等不同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开始了组织 市镇政权的尝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 市政体制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建制发展、调整收缩 、停滞倒退、全面发展的曲折过程。随着党的工 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党和政府加强了对城市 的领导和管理,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 体制。
中国城市行政等级制度:1.直辖市2.副省级市3.地 级市4.县级市 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的级别:①特大城市②大城 市③中等城市④小城市。 ①特大城市是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在100万以上 的城市。②大城市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 100万的城市③中等城市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 20万~50万的城市。④小城市是指市区非农业人 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
1.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 位2.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具有同一性 3.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中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征 1.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 位2.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具有同一性 3.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4.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市政 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市政职能具有全能性
中国市政体制的改革历程 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为1978-1992年。 (2)拓展阶段。为1993-2002年 (3)深化阶段。2003年以后。
3.政府机构将大为精简、政府角色将发生改变 建国以后,我们党和政府为建立和完善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灵活高效的党政体 制,先后进行过8次机构改革,即改革开放前3次: 1951年以加强中央集权为中心内容的政府机构改革; 1956年以扩大地方自主权为主体的政府机构改革; 1960—1964年以收回50年代后期下放的权力,中央精简以事业单位为重点的政府机构 改革; 改革开放后6次: 1982年以大幅度撤并经济管理部门,并将条件成熟的单位改建为经济实体组织的政府机 构改革; 1988年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提出政府职能转变),实行“三定”的政府机构改革 ; 1993年以政企分开为中心的政府机构改革; 1998年以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的机构改革; 2003年以「并」为主,通过整合机构职能﹐减少职能交叉﹑重复以及「政出多门」现 象的机构改革。 2008 大部制
中国原有市政体制的弊端 (1)市政职能转型不到位 (2)市政机构设置不合理 (3)城市行政区划不够优化 (4)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不合理 (5)配套制度改革不深入
中国市政体制改革与发展 (1)加快市政职能转型 (2)科学设置市政机构 (3)合理设置市政体制层级结构 (4)完善基层市政管理体制 (5)实现市政管理的法治化
是指城市政府在城市公共管理过程中依法 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是城市政 府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 第三章 市政职能 第一节 市政职能概述 一、市政职能的含义 是指城市政府在城市公共管理过程中依法 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是城市政 府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向。 市政职能的特征:1、广泛性2、服务性3 、规范性4、自主性5、多样性。
市政职能的类型 1、按照历史线索,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 2、性质和实现方式,划分为防御职能和 建设职能; 3、根据现代城市事务的主要内容、特点和 市 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划分为一般职能 和专门职能。
市政职能的意义 市政职能的原则
第二节西方国家的市政职能 一、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发展演变 根据工业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把西方国家 市政职能的发展演变划分为前工业化阶段(18 世纪中期以前的欧洲城市)、工业化阶段(18 世纪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和后工业化阶段( 20世纪40年代,尤其是60年代以后)三个阶段 。 工业化是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基础。
二、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主要内容 1.规划职能 2.交通运输职能 3.社会福利与保障职能 4.文化教育职能 5.公共卫生与环境保护职能 6.公共安全管理职能 7.产业振兴职能
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 1、制定法规、政策和指导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2、更新管理理念,吸纳民间力量参与公用事业 3、依法行使各种审判权、认证权,对各项公共 事务实施监督和检查 4、投资和支持开发新技术、引导、刺激经济发 展。
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基本特征 1、市政职能的法治化程度高 2、内容广泛的市政职能体系 3、市政职能以服务为导向 4、多样化的市政职能实现方式
1.建设职能2.社会职能3.科教文卫体职能4. 公共财政职能 第三节 中国的市政职能 一、中国市政职能的主要内容 1.建设职能2.社会职能3.科教文卫体职能4. 公共财政职能 中国市政职能的基本特征:1.行政主导型 的市政职能体系 2.单一化的市政职能实 现方式 3.发展不均衡的市政职能体系 4.重管理、轻服务的市政职能导向
中国市政职能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市政职能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按 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适应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和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运行协调、灵活高 效的市政职能体系。 中国市政职能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彻底转变城 市政府的经济与社会职能,整合城市规划、建 设管理和服务职能。
中国市政职能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 是:按照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 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是政府经济与社 会职能的转变。 其具体要求是:1、撤销部分职能2、转 移部分职能3、增加部分职能4、强化 部分职能。
第四节 市政职能过程 一、市政决策 市政职能过程的含义:是指市政体系中的执政党、国家机构等市政主体以市政职能为核心, 为维护城市社会经济秩序、推动城市发展而进行市政管理活动的运行过程。
市政决策:市政决策是城市的政党组织集 中市民的公共意志,把它们转化为城市代 议机构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以及城市的 行政机构或司法机构贯彻法律和地方性法 规,对具体的行政事务或司法案件作出决 定或裁决,从而形成的处理城市公共事务 的一般规范和具体意见。
信息是市政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科学预测决策主要措施的可行性与决策客观结果的效益,是市政决策的关键阶段。 决策咨询是市政决策的必要条件。 多方案择优是市政决策的主要特征。
二、市政执行 市政执行:市政执行是城市的政党组 织和国家机构执行法律、法规、上级 的决定和本市的市政决策等,并监督 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市 民执行有关的法律和市政决策等,对 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实施公共行政、 提供公共服务等的职位行为。
通过首长负责制和工作责任制将市政决策 的目标逐级分解、责任到人,是市政执行 的组织保障。 行政首长对下级的统一指挥,是市政执行 重要的组织原则和工作原则。 首长负责制是作为执行性质的组织所能采 取的较适合的组织体制和管理体制。 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机构的工作部门之 间的分工与协作,是市政执行顺利进行的 重要条件。
三、市政控制 市政控制:市政控制是城市的政党组织和 国家机构的领导层为了确保按时实现市政 决策的目标,对他们的下级以及城市的企 业、公共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市民执行 市政决策的行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偏差, 针对原隙因采取纠偏措施,并对市政决策 进行局部修改后予以执行的管理过程。
首长负责制所包含的领导控制、专门部门 的专职控制、公务员的的自我控制,组成 了三位一体的市政控制管理体制。 领导控制的重点是调配资源。 专门部门专职控制的重点是调查偏差的原 因并研究解决的措施。
公务员自我控制的重点是及时发现偏差。 公务员的自我控制是三位一体的市政控制体制 的基础和关键。 及时发现偏差是市政控制的关键环节。 运用管理学的弹性原则做好应对意外情况的准 备是市政控制的重要方面。 健全公务员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的监控制度, 是市政控制的一项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