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民俗 与酒文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Advertisements

供瘤动脉超选插管 的临床价值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 顾建平 年 5 月 · 上海 在肿瘤的介入性诊疗工作中, 供瘤动脉的超选插管有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我看家乡的习俗. 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习俗就是人们在长期 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 成的,它反映了人们的 生活经验 和趣味,同时 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每年的五月, 一定不会令大家忘记的, 肯定是我们亲爱的 “ 端午节 ” 了。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它的由来和传说呢?
丰富多彩的 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端午节中秋节 重阳节 收集资料, 完成下列表格 节日名称节日时间节日习俗 圣诞节 开斋节 狂欢节.
梁梅老师 课程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 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节日,无 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 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 彩画面。通过学习选修课《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个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体会 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春节 一、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 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 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 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 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 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 “ 年节 ” ,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
除夕 春节 元宵节 立春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重阳节 中元节 中秋节 冬至 腊八节 我对节日的认识 谢谢观赏.
总第 8 期. 同学们: 你们好! 《中国传统节日》是一本关于讲述 我们中国人自己一些传统节日的书。 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也 有很多很多的传统节日,有的甚至 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们每个节日的 背后都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典故 或传说。今天我把一些大家所熟悉 的节日编成书,还加上了一些动漫 图片,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 将春节称为元旦。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 将春节称为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 : “ 四气新 元旦, 万寿初今朝。 ”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 : “ 四气新 元旦, 万寿初今朝。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 将春节称为元旦。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 将春节称为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 : “ 四气新 元旦, 万寿初今朝。 ”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 : “ 四气新 元旦, 万寿初今朝。
看日历.
主題:時間和日期 二零零九年 七月七号.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中国酒文化.
中国伟大的民俗文化 制作人:孙明珠.
快乐的春节 五(2)林子秦.
春 节 十峰中文网 主页 教师谈教学.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Study guide 哪一年nián? 2016年 四月 几月yuè? 星期几? xīng qī jǐ ? 几号? hào r ì
两晋与南朝.
词曲:闫雪峰 演唱:天孪兄弟 问声过年好 文化传播网
词曲:闫雪峰 演唱:天孪兄弟 问声过年好 同学,同事,亲朋:给各位拜年啦! 叶圭璋
中国年 文章品读 1.
春节.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有个宝宝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每天都要脱一件, 年底只剩一张皮。 (打一物)
猜一猜 有个宝宝真稀奇, 身穿三百多件衣。 天天都要脱一件, 等到年底剩张皮。 谜底( ) 日历.
年 月 日.
九义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数学 月 年 日 马刚.
回家过年 初一五班 孙 溢 彤.
     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月 年 日 执教者:吕国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年、月、日 严怀军
节日里的歌.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什么是“腊月”? 什么是“腊八” 腊八的传说 节日习俗 与腊八有关的诗词. 什么是“腊月”? 什么是“腊八” 腊八的传说 节日习俗 与腊八有关的诗词.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知识点二 汉族及其传统节日 任务二 汉族及其传统节日 主题三 中国的民族与民俗 辉县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系所:應用音樂系 學生姓名: 白于昀 陳育璟 指導老師:李建緯老師
Module 4 Carnival.
Thinksgiving Day 杨妍 44号.
生日快乐.
Chinese IIAB (IIA +IIB)
Unit 4 When is Easter? Part A Let’s talk By Wendy
Celebration.
Greetings and Family 十二月十九日
胡一宁 中国春节 2017 鸡年 Chinese New Year 2017 Year of the Rooster Olivia Hu.
日 月 明 生 星 期 今 天 昨 你 我 他 的 幾 是 qí wŏ Rì yuè jīn tā míng tiān de shēng
外研社 Book 5 Module 4 Carnival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西藏 Tibet.
logo POWERPOINT 适用于计划 / 汇报 / 总结等相关的ppt演示
鹊桥相会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版 示 模
1 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元旦 11/20 11/21 11/22 11/23 11/ /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2/ /2.
2016年1月1日星期五 農曆十一月廿二 聖誕慶期第八日 天主之母聖瑪利亞 節日
Cultural Corner Module 4 Carnival Designed by Qin Pingyuan
中华饮食文化 วัฒนธรรมอาหารจีน 刘英、刘秋君、詹玲霞、张博、张丽洁.
花好月圆 上 海 xx 科 技 集 团 恭 贺!.
防蚊灭蚊.
愚人节快乐 April Fool's Day.
五、话题写作 基础写作 请根据以下信息介绍端午节。 [写作要求] 只能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欢庆 芙蓉区马坡岭小学 卿红玉.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K01 我来讲新闻.
国庆节 光棍节 教师节 劳动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建军节 情人节 妇女节 圣诞节 儿童节 植树节.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 与酒文化

第一节 民间节日风俗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 第一节 民间节日风俗 一、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 四气新元旦, 万寿初今朝。”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说: “ 正月朔日, 谓之元旦, 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 此为之首。”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元旦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 汉代又称“元正”, 晋代又称“元辰”, 北齐时又称“元春”, 唐代又称“元朔”。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元旦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 汉代又称“元正”, 晋代又称“元辰”, 北齐时又称“元春”, 唐代又称“元朔”。 我国历史上元旦在哪一天也不尽统一。夏代在正月初一, 商代在十二月初一, 周代在十一月初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又恢复到夏历, 以正月初一为元旦, 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 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 遂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 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

第一节 民间节日 过年原先在“腊日”,即腊八,后改为阴历年首日,即春节。民间风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小年”, 是过“大年”的预演。祭灶在先秦时是重要的祭礼“ 五祭” 之一。 1、除夕 贴对联 除夕之夜的年夜饭是重头戏。鱼、饺子、汤圆、年糕 除夕拜年, 长辈要事先准备好给晚辈的压岁钱。 除夕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

第一节 民间节日 苏东坡《守岁》诗写道: “ 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尤可夸。” 第一节 民间节日 苏东坡《守岁》诗写道: “ 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尤可夸。” 清代诗人赵翼在85 岁高龄时曾作《除夕》诗: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第一节 民间节日 拜年 2 . 正月初一 “年”的正式称谓在周朝,正式将“年”字定为岁首在汉朝。 第一节 民间节日 2 . 正月初一 拜年 “年”的正式称谓在周朝,正式将“年”字定为岁首在汉朝。 正月的头一天俗称“三元” ,又称“三朝”、“元朔” 。又有“上日”、“三朔”、“三始” 等别称。 初一早上开门大吉, 先放“开门炮仗”,爆竹之后, 碎红满地, 称为“满堂红”。

第一节 民间节日 正月开始占岁。汉代东方朔的《岁占》称岁后八日: 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日, 三日为猪日, 四日为羊日, 五日为牛日, 六日为马日, 七日为人日, 八日为谷日。 俗传初一为扫帚生日, 这一天不能动扫帚, 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而把“ 扫帚星” 引来, 招致霉运。

第一节 民间节日 3 .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 嫁出去的女儿带着夫婿与孩子回娘家。“归宁” 拜年时先去舅舅、岳父家。

第一节 民间节日 4 .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 有些地方俗称“ 赤狗日”, 这一天不出门, 不宴客。初三又叫“ 小年朝”, 应该祭祀祖先和诸神, 但不能扫地、起火、打水。 初三日, 有的商店开始营业, 俗称“ 初三开店门”。 初三是俗传“ 老鼠娶亲” 的日子。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大年初四有“接神” 的习俗。家家户户准备牲礼、四果、生仁、炸枣等迎接, 烧金纸、神马。 5 . 正月初四 第一节 民间节日 5 .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有“接神” 的习俗。家家户户准备牲礼、四果、生仁、炸枣等迎接, 烧金纸、神马。 此外, 初四不动刀、剪。

第一节 民间节日 6 . 正月初五 初五也叫“破五”,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初五要吃饺子、放鞭炮、赶庙会, 全家庆贺。 第一节 民间节日 6 . 正月初五 初五也叫“破五”,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初五要吃饺子、放鞭炮、赶庙会, 全家庆贺。 关于财神, 民间有很多传说: 宋朝蔡京 赵公明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

第一节 民间节日 正月初六是“送穷”,这是我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神。 7 . 正月初六 第一节 民间节日 7 .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送穷”,这是我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神。 “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图经》) 唐诗人姚合《晦日送穷三首》中第一首云: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第一节 民间节日 马日,古称“挹肥”

正月初七也称“人日”、“ 人胜节”、“ 七元”。 第一节 民间节日 8 .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也称“人日”、“ 人胜节”、“ 七元”。 东方朔《占年书》:“人日晴,所生之物蕃育;若逢阴雨,则有灾。”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 则是吉祥, 代表那一年出入顺利, 人口平安。 正月初七这一天要吃七样蔬菜合煮的菜肴, 其中必有寓意勤劳、聪明的芹菜、葱、蒜。

第一节 民间节日 据说汉代已有人日习俗,至魏晋后更开始被重视。古人会于人日当天戴上“人胜”(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后,皇帝会赐彩缕、人胜及登高大宴群臣。

第一节 民间节日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吃元宵, 挂彩灯, 放焰火, 观灯游玩。 9 . 正月十五 第一节 民间节日 9 .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吃元宵, 挂彩灯, 放焰火, 观灯游玩。 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古时候人们称元宵节为灯节、上元、灯夕或灯期。因为是上元之夜, 又称为元夜或元宵。 元宵节在唐代成为万民同庆的灯节。 宋朝时, 灯期由三日延长到五日, 到明代更延长到十日。

第一节 民间节日

第一节 民间节日 二、花朝节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第一节 民间节日 “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 唐代诗人方干诗云: 目前,花朝节仅存在于中国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生活中。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南宋梁元帝有花朝诗云: “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 唐代诗人方干诗云: “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镜”。 目前,花朝节仅存在于中国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生活中。

第一节 民间节日 《红楼梦》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第一节 民间节日 三、上巳节 阴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先秦时, 这个节日是定于三月的第一个逢巳的日子, 曹魏以后, 把它固定在三月初三, 不管它是否逢巳。 游戏: “流觞”。 《后汉书·礼仪志》载: “三月上巳, 官民皆挈于东流水上, 曰洗濯祓( fú) 除去宿垢痰为大挈。” 杜甫的《丽人行》写道: “ 三月三日气象新, 长安水边多丽人。”

第一节 民间节日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四、清明节 旧俗以清明的前一天( 一说前两天) 为寒食节。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四、清明节 旧俗以清明的前一天( 一说前两天) 为寒食节。 我国各地在这一天都有扫墓、踏青、插柳、寒食等风俗。汉代定为“ 禁烟节”。 唐代诗人韩翃《寒食》: “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第一节 民间节日 每年公历4 月5 日前后, 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这时候,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 万物欣欣向荣, 使人感到格外清新明洁, 因而称为清明。 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相距很近, 许多地区的人们往往合二为一, 以清明节来融合两个节日的内容。

第一节 民间节日 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是开始、“初”的意思;“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就是“ 初五”。由于午时艳阳高照,阳光灿烂,故又名“端阳”; 端午节这天,月、日皆为五, 故又称“重五”; 端午节用菖蒲避邪, 故又称“蒲节”。 端午节的来源众说纷纭。

第一节 民间节日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六、乞巧节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月初七又叫女儿节。这一天又叫“ 避节”。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六、乞巧节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月初七又叫女儿节。这一天又叫“ 避节”。 农历的七月初七, 有时恰逢天气晴朗, 民间有晾晒衣物和书籍的习惯。 《晋书·阮咸传》:“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锦绮粲目。成以竿挂大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兔俗,聊复尔耳!’”

六、乞巧节

第一节 民间节日 七、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又叫“七月半”、“鬼节” 等。 第一节 民间节日 七、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又叫“七月半”、“鬼节” 等。 每到此时, 寺庙里有盂兰菊会,超度亡灵。市场上可以买到冥衣、明菜花、油饼等, 用来祭祀祖宗并预报秋收。

第一节 民间节日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八、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 自古有赏月、拜月、吃月饼的习俗。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八、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 自古有赏月、拜月、吃月饼的习俗。 到宋代, 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 成为我国民俗中仅次于春节的大节。 民国元年, 规定: 以元旦为春节, 以端午为夏节, 以中秋为秋节, 以冬至为冬节。 中秋节吃月饼。月饼又称为“团圆饼”。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古时候,还设案焚香,祭祀太阴星君(月神) 。

第一节 民间节日

第一节 民间节日 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九重阳的说法, 最早见于《易经》,重阳节的月、日恰逢双九, 两阳相重, 古曰重阳。重阳节要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 梁人吴均《续齐谐记》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十、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又叫“佛成道节”。 第一节 民间节日 十、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又叫“佛成道节”。 据周密《武林旧事· 卷三》载: “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 谓之腊八粥。”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每到这一天, 群僧集会, 诵经演法, 用香谷及各类果实作粥供佛, 以资纪念。 腊八蒜

第一节 民间节日

酒 文 化 酒文化

酒 文 化 一、酒的产生和发展 据古籍《世本》记载最早酿酒的是仪狄。 另有传说认为周代的杜康发现了酿酒的方法, 杜康就成为酒的代名词。杜康比仪狄晚了一千多年, 距今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饮酒习俗的普及在有文字记载时就出现了。 传说夏桀建造“ 酒池肉林” 。 在周代政府已设置专门管理酿酒的“ 酒正”。 1987 年在殷墟发现了酿酒作坊遗址, 遗址中有密封完整的商代古酒。 酿酒业从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由政府专营制度。

酒池肉林

酒文化 二、酒器、酒具的使用 伴随着酿酒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酒器也由原来的陶器、青铜器、木器发展到金银器、瓷器等, 酒器成为我国酒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现在考古发现的早期酒具多为陶器。商周时代出现了红铜、青铜酒器, 常用的贮酒器有壶、樽等; 盛酒器有角、缶、罍( léi) 、彝等; 温酒、斟酒器有盉( hé) 、爵、觥、觚( ɡū) 、觯( zhì) 等。除了铜器之外, 还有漆木、玉石等制作的酒器。

酒文化 罍、盉、觯、觥

酒文化 汉代时出现了彩釉陶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 酒具进入了瓷器时代, 各种瓷酒具质地细密, 釉色均匀, 造型美观、变化多端。 隋唐时期出现了白瓷酒具。由于出现了桌、椅, 酒的度数提高等原因, 出现了小型酒具, 如盏、盅、注子等, 这一时期金银酒具也广泛使用。 明清时, 瓷器的使用非常普遍, 制作精美, 造型丰富多彩。

酒文化 盏 盅 注子

酒文化 金浆、玉液、流霞、红友、绿醪(lao)、金波、黄流、欢伯、般若汤、曲生、青州从事、平原督邮、玉醴、琬液、琼苏等 三、酒的别称 “欢伯” 引用最多, 沿用时间最长。这个别号最初出自汉代焦延寿《易林·坎之兑》: “酒为欢伯, 除忧来乐。” 金代元好问:“ 三人成邂逅, 又复得欢伯。”

酒文化 “黄流” ,这一别称源自《诗·大雅·早麓》: “瑟彼玉瓒, 黄流在中。” “曲生” ,也称“ 曲秀才”。 “般若汤” ,这个别名与佛教有关。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 ,这两个别名与酒的好坏有关。

酒文化 唐宋时期酒的名称中喜欢沾“春”字。 《诗经》中以“春酒”作为酒的通称。 唐时有名酒“土窟春”、“石冻春”、“剑南烧春”、“玉壶春”等, 多见于文人的诗文之中。 宋代也有“百花春”、“千日春”、“锦江春”、“武陵春”等。

酒文化 古人以“春“为酒命名,一是因为古代的酒大多是冬酿春熟; 一是魏晋时期出现了一种叫做春酒的酒曲。后世就用“春”代替了酒的通名。 现代有很多酒名沿用这一习俗, 如回酝春、芦台春、燕泉春、御河春、鹿泉春、剑南春、虎阳春、九里春、五粮春、玉泉春、万年春等等。

酒文化 四、酒与礼仪风俗 1 . 酒与宗教祭祀 在祭祀中, 酒以成礼。 祭祀用酒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鬯把神灵从天上迎下来, 降神; 一类是用玄酒和秫(shu)酒陈供和献祭。祭祀的对象不同, 所用的祭酒也有所区别。周代以玄酒为最尊, 而参与祭祀者饮用的清酒、昔酒和事酒则较为醇厚。

酒文化 2 . 饮酒礼仪 饮酒礼仪演变为宴饮时的道德规范, 形成中国酒文化的显著特点。 《礼记·乡饮酒礼》记载了四种乡饮。 酒文化 2 . 饮酒礼仪 饮酒礼仪演变为宴饮时的道德规范, 形成中国酒文化的显著特点。 《礼记·乡饮酒礼》记载了四种乡饮。

酒文化 乡饮酒礼分为6个阶段: 商量宾客名次, 告知、催邀、迎宾; 宴饮开始, 宾主互相敬酒致礼; 然后按尊卑长幼秩序依次相酬, 尽欢为止; 席间乐曲演奏分为升高、笙奏、间歌、合乐四个阶段。 宴罢, 要为宾客送行, 日后还要往来拜谢。

酒文化 通过这套程序,把人们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感情统统纳入礼的规范之中,教化人们互相亲睦,尊长敬贤。 酒文化 通过这套程序,把人们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感情统统纳入礼的规范之中,教化人们互相亲睦,尊长敬贤。

酒文化 唐代时,凡由地方官举荐的赴京应试者,地方官要设宴欢送,宴席间必须演奏《鹿鸣》之曲,诵《鹿鸣》之歌, 所以称为“鹿鸣宴”; 另一种乡酒礼由地方官依照朝廷颁布的《乡饮酒礼》实行, 以宣礼教, 消除一些人酗酒无度的恶习。这个习俗一直沿用到清代。

酒文化 3 . 婚丧酒俗 大多数汉族地区在下聘时,必须有一坛笼装坛酒,称为“酒海”。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定亲时请媒人带酒到女方家边饮边谈,女方父母如果饮了媒人的酒, 就表示同意。 不仅在求亲、订亲时少不了酒, 婚礼中就更少不了酒。

酒文化 《礼记》中记载新婚夫妇以一个瓠(hu)分成两个瓢, 各执一片, 盛酒漱口, 表示相亲相爱。饮“交杯酒” 浙江绍兴地区还流传一个风俗。 “状元红”; “ 女儿红” 中国民间将婚礼称为“ 红喜事”, 丧礼称为“ 白喜事”, 豁达地看待生老病死。

酒文化 4 . 节日饮酒 我国传统节日离不开酒, 酒在我国节日饮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正月初一,先秦时期有宫廷祭祀宴饮、民间喝春酒的习惯,到汉代始正式被列为节日;南北朝时正月初一有饮屠苏酒、椒柏的习俗。立春日,古人常以黄柑酿酒。正月十五上元日,唐代有门前插柳枝,按柳枝所指的方向供奉酒肉,以示祭奠。其他节日如端午节、乞巧节、重阳节、除夕等所有节日无不饮酒。

酒文化 我国的少数民族更是在各种节日中必要饮酒, 以示庆贺。 如蒙族农历八月末举行马奶节, 赛马饮酒; 藏族藏历年人们用“卡不寒”、熟人参果、牛羊肉、青稞酒待客庆贺。

酒文化 五、酒与政治 我国古代酒与政治有着极深的渊源。许多皇帝因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亡国。夏桀、商主纣王。 用酒赏赐下属也是上层统治者笼络下级, 施恩示德的常用手段。古代君王常设宴备美酒招待群臣。历代政治家都运用酒宴作为政治活动的一个手段, 通过宴会上的交锋达到其政治目的。 “ 鸿门宴” 历史上也有人通过沉醉酒乡逃避政治斗争。魏晋时期的阮籍 历史上最有名的“ 杯酒释兵权” 是酒在政治斗争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一个例子。

壁画《鸿门宴》(部分)

皖南明代木雕《鸿门宴》

酒文化 六、酒与文学、文人 早在汉代, 酒与人们的生活就已经关系密切了, 酒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题。邹阳、扬雄各自作有《酒赋》, 扬雄还写有《酒箴》。 汉乐府诗以酒为题的也不乏其例, 《杂曲歌辞· 饮酒乐》、《四厢乐歌·上寿酒歌》、《鼓吹曲辞·将进酒》、《杂曲歌辞·乐府歌》等作品借歌咏美酒抒发对人生的感悟, 对社会的忧思,对历史的感慨。

酒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 大量诗歌与酒有关。晋代陶渊明咏酒的诗作很多, 如《饮酒二十首》、《连雨独饮》、《述酒》等多以酒为题, 抒发绝意仕途的豪气, 感慨人生多舛, 归隐田园的恬静与豁达。相传西晋人刘伶嗜酒, 作有《酒德颂》。

酒文化 唐代咏酒的诗歌更是蔚为大观, 李白、杜甫、孟浩然等人都有相关诗歌传世。 杜甫《饮中八仙》中咏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进酒,杯莫停,但愿长醉不愿醒”;“会须一饮三百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文化 唐代著名草书书法家张旭书法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被唐文宗李昂称为“ 三绝”, 张旭的酒名也很大。 高适描写张旭饮酒的诗: “ 世上漫相识, 此翁殊不然。兴来书自圣, 醉后语尤颠。白发老闲事, 青云在目前。床头一壶酒, 能得几回眠。”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咏张旭: “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酒文化 宋五代词人咏酒更多。 黄庭坚《西江月· 戒酒》: “ 花病等闲瘦恶, 春来没个遮栏。杯行到手莫留残, 不道月明人散。” 辛弃疾不嗜酒, 但常以酒为词, 抒发爱国热情: “ 醉里重指西望眼, 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 浮云来去, 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 长庚应伴残月。”

酒文化 宋词人中苏轼是集爱酒、品酒、酿酒、咏酒于一身的文人, 他的《临江仙·夜归临皋》、《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都是借酒感悟人生的佳作。 清代郑板桥诗、书、画三绝, 为“扬州八怪”之首,喜欢醉后作画, 《自遣》诗:“看月不妨人去尽, 对花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 又要先生烂醉时。”

酒文化 七、酒趣 1 . 酒望 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都市中已经有酒店了。 古代帝王与臣子宴饮时, 往往悬挂酒旗以表示对酒神的敬祭。 酒店里悬挂起酒旗, 表示招徕顾客。酒旗又称“酒帘”、“酒望”、“望子”, 颜色有青有白, 小的可一尺, 大的如元曲《后庭花》中所说: “酒店门前七尺布,过来过往寻主顾。”

酒文化 唐代酒类商品流通扩大, “酒肆”成为专门卖酒的商店。 宋代城市经济进一步发达,汴京和一些大城市酒楼林立,大的酒楼进去后有长廊、天井、小阁子,规模很大。 明代朱元璋为了宣扬太平盛世,在南京就建有酒楼十几座。全国各地赶往京城的官僚、贡吏、赶考的文人士子、游子、旅客常在这些酒楼里饮酒消愁。

酒文化 2 . 酒令 酒令原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督、执行饮酒礼仪。后来酒令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监督别人尊礼、少饮,转变为变着法儿劝人豪饮。“酒令”一词也由一种官职演变成了一种游戏的代名词。行酒令完全成了助兴、比赛劝酒甚至罚酒的手段。

酒文化 酒令的种类繁多。 最早的酒令是射箭、投壶、赛棋等。 文字令据传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汉代时出现了一人作一句诗, 联成一首的“联句”助兴方式。

酒文化 唐代是酒令的大发展时期, 出现了掷骰、猜枚、划拳( 手势酒令) 等, 文字令更是花样翻新, 如一字令、拆字令、诗句令等。 明清时流行筹令、猜拳, 文字令常以四书五经为题。

酒文化 通常把酒令分为三类: 游戏令、赌赛令、文字令。 ①游戏令比较普及, 是人人都可以行的酒令, 常用的有传花、猜谜、说笑话和筹令等。 酒文化 通常把酒令分为三类: 游戏令、赌赛令、文字令。 ①游戏令比较普及, 是人人都可以行的酒令, 常用的有传花、猜谜、说笑话和筹令等。

酒文化 常见的有人名筹、花名筹、唐诗筹、《四书》筹。 人名筹如: “ 武松, 力大者饮, 行二者饮。”“ 张生, 同姓者饮, 有艳福者饮。” 唐诗筹如: “不许流莺声乱啼——问者饮”, “人面不知何处去——须多者饮”,“情多最恨花无语——不言者语”,“癫狂柳絮随风舞——起坐无常者饮”, “ 安能辨我是雄雌——无须者饮”。 花名令如: “红珠斗帐樱桃熟, 芙蓉如面柳如眉。”

酒文化 ②赌赛令, 宴饮时按一定游戏规则决出胜负, 由负者饮酒的一种酒令。如射箭、赌棋、掷骰、猜枚、划拳等。 酒文化 ②赌赛令, 宴饮时按一定游戏规则决出胜负, 由负者饮酒的一种酒令。如射箭、赌棋、掷骰、猜枚、划拳等。

酒文化 ③文字令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它常能体现人的机智和才情。文字令包括危语令、一字令、拆字令、经史令、诗句令等。 一字令规定说一个字要像一个事物, 如唐代节度使高骈与薛涛饮酒时行令高说: “口, 有似没梁斗。” 薛应: “ 川, 有似三条椽。”

酒文化 危语令要求令中包含危险的事。《世说新语》载东晋时桓玄、殷仲堪、顾恺之等人作危语令。桓玄说: “矛头淅米剑头炊。”殷仲堪应: “百岁老人攀古藤。” 顾恺之说: “井上辘轳卧婴儿。” 拆字令要求把一个字拆成多个字来说。五代时陶榖出使吴越国, 吴越王钱镠( liú) 设宴碧波亭, 出拆字令: “白玉石, 碧波亭上迎仙客。” 陶应: “口耳王, 圣明天子坐钱塘。” 两人互相恭维客套。

打虎亭汉墓宴饮百戏图(一)

打虎亭汉墓宴饮百戏图(二)

行酒令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