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信息资源的过程管理 信息资源的网络管理 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软件简介 二、功能介绍 三、产品优势 四、应用范围 五、成功客户 目录目录 软件简介 ●员工工作时间,都认真工作了? ●还是在玩游戏? ●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 ●收发私人邮件? ●甚至将公司的机密资料拷贝带 走?或是通过邮件或聊天工具泄 密? …… 解决之道.
Advertisements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职业规划问题探讨 报告人 : 李增兵 67D103 , FTP :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 104 年 5 月 29 日 ( 五 )14:00~15:30 地點:本校紫竹大樓 2 樓 E 化專科教室 資訊融入教學與規劃 - 朗朗學英語飛入雲端 - 報告人 : 資訊執秘王怡文.
病历书写 中山医院呼吸科 张 新. 定 义 病历是临床医生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实验 室和其他检查获得的资料经过归纳、分析、整理, 按照规定的格式而写成的;是关于病人发病情况, 病情发展变化,转归和诊疗情况的系统记录。 病历是临床医生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实验 室和其他检查获得的资料经过归纳、分析、整理,
第十二章 病历书写与要求 病历病历 医务人员在医疗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 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 病历书写 通过诊法、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 料,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行为。 病历意义 A 诊疗等的源文件; B 复 / 转 / 会诊,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医疗保险等的资料和依据;
林郁捷助理教授級.  壹、導言  貳、違法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類型  參、法律責任  肆、結語.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主讲人:王海斌.
易物之家 有限责任公司.
高雄師範大學103學年度教育學程招生準備方向 高師大師培中心 凃金堂
高等教育出版社《哲学与人生》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说课 三原职教中心 许红.
狙公 劉基.
第1部分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学 信息资源管理评述.
天主教善導小學 錦繡中華 --- 專題研習報告比賽 實地考察 福建客家土樓的變與同.
第二組 組長:16葛詠馨 組員:8張庭瑋、14葉映歡 17鄭琇文、37黃世宣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主讲:张建国 电话: 实验及交作业网址:
漫 步 現 金 流 現金流,這輩子非得瞭解….
综合实验 ----实验选作(1/3) 智能五子棋游戏 1. 实验目的
報告題目:遊戲交易平台 二技資管三甲 1A 張永成 1A 賴嘉宏 1A 郭俊佑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章.
交通大学教职工团购车险方案
房型介紹 單日 10天以上 托嬰照護 月子餐 VIP 特約 溫馨 精緻
我國幼托整合政策 發展趨勢 教育部國教司 郭科長淑芳 97年4月10日.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 園藝科主任 鍾敏君
优化结构提高职教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余祖光 副所长 研究员 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 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 中国职业技术教学学会副会长
50个经典面试问答 主讲:卢秀峰.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思政课部:陈兰兰.
亚洲经济的发展. 亚洲经济的发展 说课的主要内容 1、指导思想 2、教材分析 3、学情分析 4、教学目标 5、教学手段与方法 6、教学过程.
台灣的名勝古蹟.
行政院第3472次會議 提升女性勞動力 打造優質的勞動環境 勞動部 報告人:綜合規劃司 王司長厚誠 104年10月29日 1 1.
全文数据库检索 全文数据库是指包含数字化的图书、期刊和特种文献在内的一次文献数据库,又称电子书刊数据库。期刊数据库是我们用的最多的,其种类也很多。 大体上可按照期刊出版商和数据库集成商来加以区分。 1、有自己版权的期刊出版商将电子期刊做成全文数据库销售。如 Elsevier 的 Science Direct.
香港低收入住戶地區分布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蔡海偉
台灣加油!! 決不放棄!! 加油!! 加油!! 馬英九.
服 务 管 理 新 概 念 服务行业管理软件专业开发商.
簡報大綱 壹、調整科技預算編列的機制,擴大科發基金 貳、學術研究計畫的評估與補助機制.
崇拜即將開始,請大家安靜片刻, 預備心靈敬拜上帝。
論文心得報告 冷凍二忠 39號 顏酩修.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资源发现之旅 图书馆信息咨询与情报研究部.
第十八章 沟通的真理.
原型法 原型法概述: 原型是一个可以实际运行、反复修改,可以不断完善的系统。.
台灣史總複習.
臺中市僑忠國小 101年度圖書館閱讀教師實施計畫
学生顶岗实习系统 培训教程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國文報告 儒家生死文化討論 不死鳥 組員 972BP001 彭科強 972BP008 王薪榕 972BP025 彭裕宗
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 期末复习.
开放教育英语专科 专业导学.
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产品的加工4/5.
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使用入门
.利用数据库分析功能高效获取文献 .充分利用国家科学图书馆资源服务
学术文献检索 报告人:孙志岗.
利用图书馆资源 开展论文写作 潘 科 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中国引文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 同方知网高教事业部 2015年6月24日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1.1 塑料成型在工业中的重要性 1.2 塑料成型技术发展概括 1.3 塑料模具的分类 1.4 学习目的和要求
愛惜生命.
味精的妙用 班別:4A 姓名:盧芷桐(23),吳宝怡 (25),余心 穎,(26).
珊瑚白化和全球化之關係 作者:仲士豪、姜少強.
組員:4960P013 陳佳琪 4960P018 柯琬婷 4960P054 林家瑜 指導老師: 陳碩珮 老師
什么叫浪漫?明知那个女孩儿不爱他,还送给她999朵玫瑰;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二章 租稅法之意義及原則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出生於:1866年11月12日 是中國的革命家,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如何成立公司 組員:洪鼎鈞 謝宜龍 林永貴 曾賴志行.
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检索平台
目 录: 一、网络存储系统的登录 二、网络存储系统的基本使用 三、学生提交作业功能的使用 四、教师开放资源功能的使用.
薏仁=益人 20510李佶秝.
新 生 入 馆 教 育 --图书馆资源介绍 江南大学图书馆
行政救濟實務 -行政訴訟 楊東連 行政救濟實務.
NoteExpress文献管理与论文写作
學校: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系別/班級:國貿系四年甲班 姓名:彭咨錞 2010/08/26
真信心的果效 雅各書2:
B2C电子商务业务流程 主讲人:万守付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4部分 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信息资源的过程管理 信息资源的网络管理 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

信息资源的过程管理 信息资源一旦脱离生产过程,就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遵循一定的模式和规律在社会内部传播和交流。 信息资源从生产者或控制者流向使用者的可控过程称为信息资源交流。此过程是由信息源、信息采集、信息转换、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资源开发和传递服务等环节构成的,引入管理过程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过程,使之相互契合,则可形成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围绕这个过程所产生的理论与方法即为信息资源的过程管理。

信息资源的过程管理 信息资源流与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 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信息源分析 信息采集和转换 信息资源开发 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 ◆

信息资源流与信息资源的管理过程 信息资源流 信息资源交流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信息资源流 信息资源流是有序运动的集合。 源头是指拥有生产信息资源能力的人或机器 渠道一般分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 目的地则是需要信息资源的人即用户

信息资源交流 信息资源交流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是人们为实现资源共享而对信息资源流实施组织、规范、引导和控制的过程。 从要素分析的角度认识,信息资源交流的出现和存在需要具备交流者、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媒介和控制者等要素。

信息资源交流的类型(1) 以有无反馈机制为标准, 信息资源交流可分为两类: 一是单向交流,即没有反馈回路或反馈较弱的信息资源交流,如听广播、看电视、一般的教学活动等。 二是双向交流,即交流双方互为交流者和交流对象,反馈频繁的信息资源交流,如讨论、谈话、采访、咨询等。

信息资源交流的类型(2) 以时空特性为标准, 信息资源交流可分为时间交流和空间交流两大类型。 时间交流有以下特点:交流媒介固定不变;交流无明显意图;属于顺时间轴的单向交流;侧重于储藏环节;交流过程本身是一个淘汰和优化过程。如档案馆 空间交流指跨越空间注重交流速度的信息资源交流,其特点如下:交流目的较明确;不对称交流;本身是一个扩散过程。例如现实生活中的大众交流、会议交流、网络交流。

信息资源交流的类型(3) 以交流的性质和范围为标准,信息资源交流可分为自我交流、人际交流、组织交流和大众交流。

信息资源交流障碍 技术性障碍 社会性障碍

技术障碍 自然语言障碍。由于信息资源是以各种语言表述的,用户通常只能掌握一种或几种语言,这样势必无法充分利用人类所创造的信息资源。 学科专业语言障碍。每个学科都有专业术语体系,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受专业语言的制约。 检索语言障碍。信息资源是通过检索语言加以组织和提供检索的,人为的各种检索语言限制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利用。 信息技术障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各类电子文献的产生,人们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设备和具备一定的技能才能阅读和利用电子文献。 其他障碍。例如信息资源数量的急剧增加,交流的时滞及其离散式分布等。

社会性障碍 版权的专利制度。调动有关人员的创造和发明积极性,但不利于信息资源的广泛交流。 政治因素。各国政府出于政治、外交和其他方面的考虑,都对信息资源的交流有所限制,如文化封锁 经济因素。信息资源的价格和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是信息资源交流过程和管理过程相契合的产物。该过程始于对用户信息需求的分析,经过一系列环节最终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 信息存储 信息检索 信源分析 需求分析 用户 信源、信宿 信息传递 信息开发 信息资源管理人员 外界环境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信息资源管理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它是由信息资源、信息用户、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经费和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等要素组成的整体,它的运行有赖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功能的实现。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是由信息资源管理人员控制和操作的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过程是由信息技术支持和衔接的过程

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用户及其信息需求 用户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 用户信息需求的共同规律 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特点

信息用户 在信息领域,用户通常指那些接受信息服务的人类个体或群体。 具有以下特征: 拥有信息需求,即需要接收信息以解决未知问题; 具备利用信息的能力,即有能力接受、处理和利用信息; 具有接受信息服务的行动,即事实上接收和利用信息。

需要—动机—行为相互关系图 需要 心理紧张 动机 目标导向 目标行动 需要满足 产生新的需要 需要-动机-行为相互关系图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目标导向行动和目标行动。需要在不断满足的过程中削弱。

保证、稳定、依赖、保护、秩序、法律等安全感 自我 实现的需要 追求自我成就 实现人的潜力 求美的需要 匀称、整齐、美丽 求知的需要 好奇心、了解、探索 尊重的需要 自尊:自尊心、自豪感、自主性; 他尊:权力、威望、荣誉、地位等 生理的需要 呼吸、饮食、衣着、居住、休息、医疗等 社交的需要 归属需要:团体、交往、友谊等; 爱的需要:爱情、关怀、被接受等 安全的需要 保证、稳定、依赖、保护、秩序、法律等安全感 马 斯 洛 的 需 要 层 次 理 论

信息需要的结构分析 信息需要的层次结构 信息 需要 认识到的需要 (信息需求) 表达出的需要 (现实需求) 向服务机构提出的需要 (信息提问) 向其他信息源提出的需要 未表达出的需要 未认识到的需要

信息需要的内容结构 (1)对信息的需要 ①对信息内容的要求 要求获得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特定信息。 ①对信息内容的要求 要求获得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特定信息。 ②对信息类型的要求 如消息、数据或事实资料、知识;口头信息、文字信息、图形图像信息;各类文献。 ③对信息质量的要求 准确、可靠、完整、全面 ④对信息数量的要求 数量适度、能够有效消化吸收的信息。

(2)对信息服务的需求 ①对服务方式的需要: 检索、咨询、报导、借阅、复制、翻译等。 ②对服务设施的需要:检索设备、阅览场所和设施等。 ③对服务质量的要求:适时性(时间)、针对性(方向)、经济性(效果)、可近性(对信息源的要求)、易用性(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方便性等等。

用户信息需求的共同规律 全面性 集中性 叠加性 阶段性 马太效应

网络环境中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特点 用户信息需求的社会化 用户信息需求的集成化 用户信息需求的高效化

信息源分析 信息源及其类型 信息源的分布 文献信息源分析

信息源 信息源就是信息的来源。 在图情领域,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人们在科研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一切活动中所产生的成果和各种原始记录,以及对这些成果和原始记录加工整理得到的成品。

信息源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信息源可分为各种类型。 根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可分为:一次信息源包括所有的物质;二次信息源即人的大脑所储藏的潜在信息资源;三次信息源也称再生信息源,主要包括口头信息源、体语信息源、文献信息源和实物信息源;四次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源或实物信息源的集约化。如图书馆、博物馆等。 根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可分为自然信息源、社会信息源、经济信息源、科技信息源和控制信息源。 根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信息源。静态信息源包括文献信息源、实物信息源和集约信息源。动态信息源主要包括本体论和感知信息源,它们均处于持续的变化之中,能够自发的产生新的信息。

信息源的分布 信息源指拥有相对信息势的信息媒体,包括善于积累和储藏信息的人以及生产、制作、存储和传播信息的机构等。 信息源的不平衡分布是信息势存在的表现形式,信息势同时具有动态性和相对性。信息源的不平衡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性是信息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信息源的不平衡分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地区差异、机构差异和人的差异上。

文献信息源分析 对文献信息源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其信息势即文献信息源的价值的分析。二是对其分布规律和变迁规律的分析。 文献信息源的价值建立在信息量和信息质量的基础之上。 衡量文献信息源的质量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信息资源管理者根据对文献信息源的一般要求对其进行评分评定。二是由信息用户根据自己的实践需要进行评定。

信息资源的过程管理 信息采集和转换 信息资源开发 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

信息采集和转换 信息员分析和信息采集是一个微观过程的两个方面,信息源分析侧重宏观的理论研究,信息采集则侧重具体的实际行动。信息采集一般也意味着信息的转换,或者说,信息的转换是信息采集的延续。 信息的选择和采集 信息的采集方法 信息的转换

信息的选择和采集 信息的采集,就是信息的选择过程,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用户信息需求从已确定的信息源体系中连续的选择、提取和搜求信息的过程。 信息采集包括新闻记者的采访、咨询调查人员的调查统计、出版编辑人员的征稿、发行人员的采购、档案的接收和集中、图书馆藏书的选择和邮购、情报资料的索取和交换、网络信息的检索和获取等。

信息选择的质量 选择是信息采集的核心,也是信息资源管理成败得失的关键。信息选择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信息采集人员的整体素质。一个合格的信息采集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较强的信息分析鉴别能力和广博的知识面,还必须明确和熟知以下内容: 明确本机构的方针任务 明确信息采集的原则和评估指标 熟悉信息采集的工具和技术 熟悉信息获取的渠道和信息积累

信息采集的原则 针对性。要求采集人员根据本机构的性质、任务和服务对象确定采集范围和重点。 系统性。要求采集人员注重信息采集连续性和完整性。 科学性。要求采集人员注重信息源、用户信息需求和采集方法的科学研究。 预见性。要求采集人员不仅研究用户当前的信息需求,也要研究用户未来的信息需求。 计划性。要求采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采集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采集信息。

信息采集的评估指标 信息采集的评估指标是采集原则的量化,是通过文献内容与情报需求的相关程度及切题性来衡量的。主要包括: 采全率Q是一个机构所有的切题性文献数a与当时潜在的切题性文献数b之比。Q=a/b 采准率Z是一个机构所有的切题性文献数a与该机构采集的所有文献数c之比。Z=a/c 采集的及时率T是由采集过程所需的所有工序花费的总时间来计算的T= (i=1,2,…,n) 采集的费用F是年采集费用d与年采集量e之比F=d/e 采集的工作量G可用采集过程的劳动消耗总数来计算。 G= (i=1,2,…,n)

信息采集所需的工具和技术 主要包括各种新书目、回溯性书目、期刊征订目录、音像资料征订目录、数据库联合目录和核心期刊目录等以及联机检索技术、各种应用软件使用技术和网络使用技术等。 熟悉这些工具和技术有利于采集人员广、快、精、准地采集本机构用户所需的特定信息资源。

信息获取的渠道 信息获取的渠道是指控制信息源的中介组织与个人,如各类信息咨询组织、书商、信息经纪人、各类基金组织、各类学会、协会、信息发布机构、决策组织和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等。 信息采集人员应该积极地谋求与上述中介组织和个人合作,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自己在知识方面和对信息源认识等方面的不足,并极大的提高采集的效率。

信息采集方法举要 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常用的信息采集方法主要包括: 调查 采访 媒介分析 咨询和网络查询 交换和接受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各类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最常用的信息采集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获取潜在信息资源和关于显示信息资源的各种信息。调查方法可进一步细分,但以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最为常见。 问卷调查的特点: 1) 易于管理且花费最小,可在短时间内从地理上广泛分散德最大限度的人群中收集信息。 2)结构式问卷因为数据以一定的格式组织起来,其数据分析相对容易。 3)有效性较差,因为人们倾向于回避一些敏感的问题,缺乏监督,数据不可靠且回收率很低。 4)问卷设计对于调查成功与否很重要,问卷必须有严密的逻辑性,在正式调查之前应进行小范围的测试和调整。

访问调查 又称采访法,又可分为个别访问、座谈访问、现场观察、参加会议、电话采访和通信采访等多种形式。 采访法特点: 1)允许作深入的探索,能够就一些复杂的问题或数据展开讨论,并收集到高质量的数据。 2)富有灵活性和互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误解和含糊其辞的问题。 3)具有较高的回答率。 4)成本太高,采访的对象和地点较为有限,有时不足以代表整体的调查对象,采访容易因为采访者个性和偏见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信息失真。

媒体分析 媒体分析是信息咨询部门、图书馆、情报中心和编辑出版部门常用的信息采集采集方法。 通过对信息媒介的分析,可获得3方面的信息: 1)媒介的内容信息,即媒介所论述或报道的内容。 2)媒介的形式信息,包括媒介名称、责任人和出版发行数据。 3)关于媒介信息的信息,包括目录、索引、文摘、快报、综述和评论等。 媒介分析的对象包括著作、报纸、杂志论文、实验报告、日记、档案、电视栏目和广播节目。

交换和接受 交换以大众传播部门、情报中心和各类信息公司较为常用,它们所交换的多为自己编辑出版或开发的信息产品,如杂志社之间的杂志交换,信息调查公司之间的数据交换等。 接受是大众传播部门、档案馆和版本图书馆等机构较为常用的方法,接受多建立在某种法律条约(如档案馆接受档案和版本图书馆接受样本)或某种利益关系的基础(如出版社和杂志社接受稿件)上。 交换多发生于同级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之间,接受则多发生于上下级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之间。

信息的转换 信息转换是伴随信息采集而产生的一种信息实践活动,是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大体包括: (1)信息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换 (2)信息资源符号的转换 (3)信息资源记录方式的转换 (4)信息资源载体的转换

信息转换的内容 信息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换是信息转换的核心内容,其他形式的转换是其延续和补充。 符号的转换也有多种形式。如记者采访和撰稿、翻译、拍摄影视作品等。符号的转换必然导致信息资源所有权的某种转换,这可视为信息转换的一种规律。 信息资源记录方式的转换与符号的转换密切相关。作者原稿经出版印刷、发行后,原稿转换为印刷文本或电子文本,这种转换是在出版者的权限范围内进行的。乐谱转换为磁带或录像带,文学作品改拍为电影或电视剧,印刷文本转换为电子文本,通常也包含着信息资源记录方法的转换。 信息资源载体的转换是记录方式转换的结果。载体转换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如数据库建设、打印输出、远程传真都是载体转换。某种意义上说,新兴的录入业就是以载体转换为核心的。

信息资源开发 信息资源开发论 信息产品结构论 信息产品开发策略论 信息产品开发的方法论

信息资源开发论 乌家培从信息资源界定出发陈述了自己对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开发狭义的信息资源(即信息内容本身)有两重含义:第一,从外延上发掘信息来源,开拓信息渠道,建立信息库存,加速信息流动。第二,从内涵上不断重组和加工信息内容本身。”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一定的‘重合’,即利用过程同时也是内涵意义上的开发过程,它使信息资源的消费表现为信息资源的生产。” 狭义的信息资源开发是一种创造和生产新的信息产品的活动,是信息资源服务的一种高级形式。

潜在信息资源开发和现实信息资源开发 潜在信息资源开发是一个含义极为广泛的概念,教育和大众传播领域是开发潜在信息资源的两大主导部门。开发潜在信息资源的主要研究方法——特尔斐法、访谈法、问卷法和大众传播领域。 现实信息资源开发则是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大致可分为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和网上信息资源开发两大部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以生产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新型文献信息产品为目标,以加工、研究和编纂为主要手段,以存储的丰富信息资源为开发对象。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则以形成各种信息产品为目标,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网络中的信息资源为开发对象。

信息产品的类型 信息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信息产品。信息产品有多种类型,可分为不同的层次。 简单的线索型信息产品对应于语法信息层次的信息资源开发; 复杂的知识型信息产品对应于语义层次的信息资源开发; 实用的个别化的信息产品则对应于语用层次的信息资源开发。

信息产品结构 信息产品或称信息商品,是以信息为对象,经过开发、加工、组织和转换而形成的,能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可在市场中自由移动的信息媒体。 日本LEC·东京法思株式会社在其编著的《怎样开发商品》中将信息产品(情报财)划分为3种类型: 保存型高级加工信息产品 情报财 短命型低级加工信息产品 即时型各种加工信息产品 这些多为信息资源生产阶段的产物,可称之为生产型信息产品。

再生型信息产品 再生型信息产品是信息资源开发阶段的产物,是信息资源再生产的产物。 再生型信息产品是对生产型信息产品进行再开发的结果,都具有浓缩性、间接性和适用性等特征。 再生型信息产品可分为5大类型: 索引类;汇编类;综述类;评述类;预测类

索引类信息产品 索引类信息产品也称线索类信息产品,其功能是为人们利用信息资源提供线索和指导服务。 索引类信息产品包括各种目录、书目、文摘、题录、索引、新书通报、广播电视节目预报和网络服务器登陆菜单等。 主要开发者和提供者——图书馆、情报中心和各类新兴的网络公司。

汇编类信息产品 汇编类信息产品是根据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将相关的信息资源汇集起来,加以鉴别筛选,并按一定顺序编排而成的一种信息产品,它不仅提供线索,也提供具体的事实、数据、图片、论文和名录等。 汇编类信息产品主要包括:文集、图集、手册、年鉴、大事记、人物年谱、机构名录和“新闻集锦”等。 主要开发者和提供者——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和档案馆等。

综述类信息产品 综述类信息产品是对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或专题的信息资源进行较全面的收集和较系统的分析,并归纳整理、学科总结、专题总结、年度总结、年度进展和“一周要闻回顾”等。 主要开发者和提供者——各类情报中心、信息中心和大众传播机构。

述评类信息产品 述评类信息产品是围绕某一学科或专题,在对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归纳综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评价和提出建议而形成的一种信息产品。 述评类信息产品主要包括各类评述、评论和点评等。 主要开发者和提供者——各类情报中心、信息中心和大众传播机构。

预测类信息产品 预测类信息产品是在大量综述和分析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相关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找出其发展规律,并进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动向和趋势而形成的一种信息产品。 预测类信息产品主要包括各类预测、展望和趋势分析等。 主要开发者和提供者——情报中心、信息中心和广播电视部门。

5类再生型信息产品的内在结构 若将一个完整的开发过程分解为信息的采集、筛选、提炼、评论、预测和序化6个主要环节,那么上述5类产品所包含的环节数是不一样的,包含环节越多,其开发就越复杂、越艰难,但价值也越大。 索引类:采集+序化 汇编类:采集+筛选+序化 综述类:采集+筛选+提炼+序化 述评类:采集+筛选+提炼+评论+序化 预测类:采集+筛选+提炼+评论+预测+序化

信息产品的开发策略论 选准目标市场 保证高智力投入 紧跟技术进步 确立竞争优势 实现规模经营 争创名牌产品

选准目标市场 选准目标市场是信息产品开发的首要问题,可称之为市场定位策略。要求开发者根据用户对产品不同属性的重视程度,运用有目的的措施,有力地塑造产品鲜明的个性和形象,从而使产品在市场中确立自己的位置。 再生型信息产品的市场定位的特点: 1)影响市场细分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兴趣等因素。 2)再生型信息产品的目标市场容量一般不大,开发者多采取差异性市场营销策略。 3)在目标市场中,再生型信息产品用户最关心的产品属性主要是质量、档次、针对性、连续性、服务和价格等。

信息资源的传播和服务 信息资源的传播和服务——将信息资源管理机构采集、组织、存储的信息资源和开发的信息资源提供给用户,以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过程。 这是信息资源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传播和服务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传播是服务的实质,服务则是传播的外在形式。

广义的传播和服务 根据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和波特的解释,人类传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分享信息的关系,目的是谋求信息、劝说、指导和娱乐。人类传播的方式有面对面的传播,通过书信、文电进行的传播和使用机械媒介进行的传播等。人类传播部分靠语言进行,部分靠非语言符号,如手势、表情和姿态等。

空间传播和时间传播 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的性质与范围因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在传播过程中所处的位置而异。 处于一级传播位置的广播电视等单位在大空间中进行传播,它们可以在瞬间将信息传递给过扩空间的众多用户,因此成为空间传播。 出于二级传播位置的图书馆、档案馆等单位的传播空间有限,它们可将系统存储的信息传递给一定空间中的未来用户,因此可称为时间传播。

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的四种模式 多向主动传播模式——它是传播者根据自身的任务和目的组织信息资源并将其传递给事先没有确定的用户的过程。 单向主动传播模式——它是传播者根据用户信息需求分析结果将信息资源传递给事先确定的用户的过程。 多向被动传播模式——它是传播者组织、积累信息资源并根据事先未确定的用户的要求确定的用户的过程。 单向被动传播模式——它是传播者根据确定的用户的要求为其提供信息资源的过程。

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的方式 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的方式常常因信息资源管理机构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 如撇开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之间的区别,将具体的传播和服务方式汇集起来,联系信息资源管理过程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划分,这些方式大体可归入3种类型: 1)基于信息检索的传播和服务(信息资源提供服务) 2)基于信息资源开发的传播和服务(信息咨询服务) 3)基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和开发业务服务(前两类服务方式的集成与统一)

信息资源提供服务的形式 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 图书的出版发行,发行可看作出版活动的延伸,是出版部门的信息资源提供服务。 图书、图片或档案展览。 报纸和杂志的发行。 新书通报。 图书馆藏书的外借和阅览。 档案的开放和提供利用。 文献复制服务。 信息发布服务等。

信息咨询服务的表现形式 观众或听众热线解答。 出版发行书目服务。 报刊论文索引服务。 图书、档案馆藏线索咨询服务。 事实、数据咨询服务。 定题情报服务。 进行中科研项目追踪服务。 信息预测服务。 用户教育服务等。

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和开发服务的形式 图文信息电视广播服务。 电子出版物和电子杂志的发布。 电子函件。 电子公告板服务。 联机公共目录查询服务。 光盘远程检索服务。 远程电视会议服务。 用户电子论坛。 用户点播服务。

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对社会的影响 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输出形式,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从最终意义上讲,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对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通过作为中介的用户起作用的。 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对用户的影响是直接的,而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影响则是间接的。

信息资源传播和服务对用户的影响 所吸引的用户数量与质量——反映影响广度 用户闲暇时间的利用结构——反映影响程度 用户用于信息服务的支出费用——反映影响强度 用户知识结构的改变——反映影响深度

信息资源的网络管理 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 信息资源的布局与共享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 信息系统的概念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信息系统的概念 人机系统 提高管理的效率 进行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整理、传递、利用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EDPS(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MIS DSS 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 开发方式 委托开发、自行开发、合作开发、直接购买软件 开发方法 原型法、结构化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CASE方法等

信息网络 类型 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信息网络与信息资源开发

信息资源的布局与共享管理 信息资源布局的涵义 信息资源配置的特性 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和原则 信息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 新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布局 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

信息资源布局的涵义 指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的配置 资源配置:资源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间的分配组合 时间上的配置:在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上的配置 空间配置:在部门和区域之间的配置 数量上的配置:存量和增量的配置

信息资源配置的特性 层次性:资源本身的层次性(资源内容和载体的层次性)、用户需求的层次性 动态性:资源供给能力的动态性、资源本身的动态性、资源需求的动态性、资源价格的动态性、资源购买实力的动态性 渐进性:从不合理到逐渐合理

信息资源布局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较小的投入、较高的收益 原则:满足需求原则、系统性、完整性原则 、合作性原则、一致性原则 需要注意的问题:配置的结果便于用户使用;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 资源的横向配置反映为部门、行业或地区间的宏观布局 一国经济发展中不可能平等地横向配置资源,必是有选择有重点 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包括区域配置和行业配置 区域配置:信息易于扩散与传播,优先考虑在经济技术发达的 地区投入资源发展信息生产 行业配置:宏观表现为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中的比重,微观表现为在信息产业内部,要优化产业结构

信息资源的纵向配置 指把资源重点投入到符合资源增值的投资项目中,保证资源从低收益项目流向高收益项目,避免投资的恶性膨胀 在行业内表现为资源向效率高的企业流入

信息资源横向、纵向配置的关系 二者互为条件,相互影响 纵向的配置无效率时,难以实现横向配置的有效率 横向配置无效率,必然也难以实现纵向配置的有效率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与模式 市场配置机制 政府配置机制 产权配置机制

市场配置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对信息生产的自组织过程来实现的 表现 市场可以减少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 市场能自动地使企业、个人甘冒创新风险,为信息生产提供动力 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 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 市场有助于培养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信息市场失灵(1) 什么是市场失灵? 指现实经济活动中,市场机制失去了有效自动配置资源的能力,造成自由市场中市场均衡偏离了帕累托最优。 什么是信息市场失灵? 指信息市场对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使自由的信息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表现:信息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构建一个最有利于信息生产的市场结构;市场不能自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政策、法律;产权明晰是信息市场有效性的前提,但市场本身不能界定产权。

信息市场失灵的原因 信息的外部效应 信息公共物品的属性; 信息商品的垄断性; 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 信息活动的非营利性

信息的外部效应(1) 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Externality) 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可以不通过价格机制而直接的影响(增加或减少)他人的经济利益,同时又不对这种影响取得收益或付出代价。 一种经济活动如果使他人或社会的经济利益增加,就具有正的外部效应;反之,就具有负的外部效应。 例如,个人由于接受了某种程度的教育而成为有知识、遵纪守法的公民,肯定对他人和社会是有好处的。教育的正外部效应的存在,必然会使其他一些人不用支付费用就可无偿享受教育带来的好处。 例如,抽烟者给被动吸烟者带来的是负的外部效应

信息的外部效应(2) 信息商品和服务既有正的外部效应,也有负的外部效应 当有正的外部效应时,信息生产者得到的边际私人收益会小于边际社会收益,这是因为此时,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收益+边际正外部效应; 此种情况带来的后果就是,信息生产者动力不足,信息资源的市场自动配置无效

信息的外部效应(3) 当信息商品有负的外部效应时,社会其他人的效用会因此减少; 为抵消这种负面影响,信息生产者必然会增加一定的生产成本支出,使得边际社会成本增加。这是因为此时,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边际负外部成本; 结果必然造成成本由信息消费者承担,使市场偏离均衡,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失效

私人成本 为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生产者(或消费者)自己所必需承担的成本费用。若不存在外部效应,社会成本等于私人成本,反之,社会成本等于私人成本与外部成本之和 信息产品的外部效应以及公共物品属性所导致的搭便车行为,使得信息产品私有产权的履行和保护费用较高

信息公共物品的属性(1) 什么是公共物品? 大卫.弗里德曼认为: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种物品,一旦它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能得到它。 个人认为:公共物品就是不管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买与不买,都能使社会成员受益的物品。公共物品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物付费的个人,或者说排斥的费用是昂贵的 公共物品不同于私人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收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如一人欣赏自然风景并不影响其他人对同一景色的欣赏 循环经济中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一向被视为公共财产,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路灯、绿地等都属于公共物品,如许多人都可以“偷看”灯光,但却不付费,这就是搭便车现象

物品的类型 排他性: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 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会减少其他人使用 竞争 私人物品 冰淇淋、蛋卷、衣服 准公共物品 是 否 私人物品 冰淇淋、蛋卷、衣服 准公共物品 消防、有线电视、 收费的道路 海洋中的鱼、环境、不收费的道路 纯粹的公共物品 国防、知识、 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是 排它性 否

信息公共物品的属性(2) 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指的就是信息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非消耗性、非竞争性 信息公共物品的属性,使得信息消费活动中容易产生搭便车现象,而导致信息生产者的成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补偿,资源无法通过市场得到有效配置。这是因为,由于公共物品的集体消费性,不可能将每个消费者孤立开来,不可能毫无代价地监督和排斥他人的消费,造成收益不能够抵偿成本,或者成本不能够追踪到单个使用者身上。 当然,不能排除由于技术、制度方面的原因,使信息产品表现出非公共物品的性质。

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3) 大部分信息商品和服务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 信息商品及服务细分

信息商品的垄断性 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生产具有很高的初始成本、较低的边际成本而形成自然垄断 高初始成本、低边际成本也使得信息商品极易被复制和扩散。为保护信息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和创造性,需要用法律排除信息商品的共享性而形成垄断,保护知识生产者的利益,激励他们的创造积极性,使信息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这会导致垄断定价情形出现,使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

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1) 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以表彰他们70年代在“使用不对称信息进行市场分析”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前提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2) 信息经济学告诉我们,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交易双方利益失衡,影响市场经济公平交易原则的直接因素。 卖方总是比买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交易实际上就是买卖双方无休止的信息博弈过程。 所谓“隔行如隔山”就是信息不对称的写照。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在交易中获取暴利。信息力量对比悬殊导致利益分配的严重失衡,而大多数消费者在这种信息劣势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3) 阿克尔洛夫在1970年提出的分析旧车市场的“柠檬(次货或二手货)模型”,解释了信息不对称对交易的影响。 旧车市场上,只有卖者知道车的真实质量,买者只知道车的平均质量,因而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而在一辆旧车的任一价格上,那些最差的次品车的主人最急于将他们的车出手,买卖双方容易在根据平均质量支付的价格水平上成交;当买主把这些次品买回家后,才会逐渐发现它的缺陷,导致买主所认可的支付价格降低;最终一段时间后,买方能够接受的旧车的平均价格会下降,那些持有缺陷最轻的车的车主这时会认为还是将车留着自己用更为合算;这意味着,那些还留在市场上出售的汽车的平均质量又进一步降低了。因此,随着价格下降,存在着逆向选择效应: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低的卖者才会进入市场。  

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4) 该模型扩展到整个商品市场,逆向选择就说明了假冒伪劣商品对市场的破坏作用:它们以低价出售,有可能将好产品挤出市场,并摧毁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导致市场的萎缩,从而最终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补救措施:厂商可以提供保修承诺或以广告来向消费者传递优质产品的信号;可以建立独立的质量监督、认证机构,帮助消费者识别劣质产品;此外,还有合同解决办法(即在合同中对交易双方进行行为约束)和信誉解决办法(即允许提供优质产品的厂商获得超额利润——“信誉租金”,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厂商一旦在信誉上出问题,必定损失利益。这就使信誉成为一种真实的信号)。

信息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5) 正常情况下,价格是传递资源稀缺程度的信号 在信息市场中,价格的信号功能减弱,原因如下: (1)信息的价格一般以效用为依据,但信息效用具有不确定性,受消费者的主观评价和利用能力的影响; (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准确把握信息的效用和质量,无形之中会增加信息市场交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交易的有效性降低。 解决方法:信息生产者通过在长期的市场交易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以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障碍;政府发挥作用,规范信息市场的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纠正信息市场失灵的主要手段 失灵情况 典型案例 主要手段 外 部 效 应 负 计算机病毒的网上传播 公共管制、税收、教育 正 公司R&D信息 直接投资或补贴 公 共 物 品 非排他性 公益广告信息 排他性 治疗爱滋病的医学信息 知识产权法、税收、 垄断性 自然 电话信息服务 公共管制 非自然 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信息 知识产权法 不完全信息 计算机软件商品质量、效用及消费者信誉信息 宣传、公共管制、法律

某些信息活动的非营利性 市场上有些信息活动如商业软件的开发和生产是具备赢利性特征的,可以由信息市场对其进行调节 有些基础性信息活动如教育、基础研究等,属于非营利性的范畴,不能由信息市场进行调节

政府配置信息资源 由于前面提到的种种原因,信息市场对信息供求关系的自动调节机能弱化,出现种种无效率的情况:一方面,信息产品和生产能力闲置,另一方面,消费者找不到所需的信息产品和服务,造成“有效供给不足”。 这种情况反映出信息生产偏离消费者需求,产出结构不合理,造成严重的效率损失 正是由于市场配置资源存在一些无效率的情况,需要政府这支外部力量的补充,辅助进行信息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

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应集中5个目标: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信息服务; 教育; 科学研究; 制度建设; 政府配置信息资源主要依靠的工具: 财政、税收、产业政策

政府在资源配置的作用 通过制定法律和规定,保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 通过政策工具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资源的流向 利用税收工具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 维护法律秩序,明晰和保护私人产权 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对教育和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投资

政府配置信息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是市场,而不是政府 政府不能完全替代市场配置资源,仅仅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手段 在市场失灵时,往往需要政府进行适度的干预,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率 如同市场配置资源存在失灵的情况一样,政府配置资源也有失灵的时候

政府失灵 政府调节机制也存在内在的缺陷,无法合理有效的调节资源配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主要由如下原因造成: 有限信息; 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有限性; 时滞; 公共决策的局限性;

有限信息 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一个因素 如同个人难以掌握完全的信息一样,政府有时候也难以掌握充分的信息 政府掌握的信息不完全,同样会造成政府在调节资源配置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对私人市场反映的控制有限性 有些情况下,政府难以完全控制私人市场对某一政策的反应 有时候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私人市场的反应可能并不如预想的情况一样 譬如,我们经常提到的“钻政策的空子” 譬如,我们所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譬如,我国逐步推行的医疗改革政策,其目的是想实现穷人也能看病,却在现实中造成穷人看不起病的情况

时 滞 认识时滞:主要指事情从发生到纳入政府决策视野,需要一定的时间 决策时滞:主要指从纳入政府讨论视野到作出最终的决策,需要一定的时间 时 滞 认识时滞:主要指事情从发生到纳入政府决策视野,需要一定的时间 决策时滞:主要指从纳入政府讨论视野到作出最终的决策,需要一定的时间 执行与生效时滞:指政府的决策从公布到实施、到私人市场作出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

公共决策的局限性 决策是由决策层充分调查民意后作出的。即使这样,决策也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 公共决策涉及全体公民,但只能代表决策者所在阶层的意志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 调节功能 尽可能减少闲置,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的存量信息资源 迅速的调集各种资源,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信息,通过增量的优化改进信息资源配置效率 生长功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更多的在产品价值构成中融入技术成分 辐射功能:直接将资源分散配置于各个产业上具有更大的增长效应

宏观层次上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 宏观层次上,信息资源配置必须服从社会经济效率的总体目标,其任务是合理安排信息活动投入产出的总量,使其在数量和结构上能够满足社会经济效率最大化的要求 具体而言,信息资源配置的双重目标为:信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信息产业服务于其他产业,并在所有产业的产值和收益中占有一定的份额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标准 信息资源配置目标的双重性决定了信息资源配置效率衡量标准的双重性 衡量标准的双重性:信息产业中高收益率的行业是否能够或者已经获得足够的投入,以及是否具有适当的机制保障这种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经济贡献是否得到恰当的评价,并通过某种方式反映到资源配置机制中,以保证信息的投入产出控制在适度规模。

信息资源共享 有一个哲人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他们,我们每个人还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信息,我也有一个信息,我们交换它们,我们每个人可能有两个甚至更多的信息。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的沿革与发展 我国文献资源共享布局与共享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 信息资源共享与经济效率

信息资源共享的沿革与发展(1) 指信息作为公共物品为多个用户共同使用,产生联合收益 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在于使每个组织和个人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早期的信息资源共享主要是文献资源共享,最早的共享形式是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包括馆际互借和藏书的分工协调

信息资源共享的沿革与发展(2) 19世纪中叶,德国的默尔首次提出了图书馆之间藏书建设分工协调的思想 根据这个思想,普鲁士的10个大学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关系 1917 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制定出世界上第一个馆际互借规则 1938年IFLA制定了国界互借规则 1970S以来,IFLA指定实施了UBC世界书目控制计划和UAP世界出版物的收集利用计划,最终目标实现国际性的文献资源共享 联机检索的发展使信息资源共享进入一个新阶段 互连网络的发展更是促进了信息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的沿革与发展(3) 联机检索 文献资源共享 网络资源共享 馆际互借、藏书分工 共享数据库 DIALOG , ORBIT , OCLC , …… 共享数据库

我国文献资源共享布局与共享模式 我国的图书情报机构是一个由隶属于国家教委的高校图书馆系统、隶属于文化部的公共图书馆系统、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和隶属于科技部科技信息司的中国科技情报系统构成的综合性情报系统。多头管理致使同一地区重复收藏严重。 20世纪80年代之后,信息资源共享开始得到重视,资源共享的内容由最初的馆际互借发展到人才资源的共享和情报研究成果的共享,但发展缓慢。仅仅停留在编制联合目录和联机检索上。 这一时期,国内学者提出三种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垂直型、水平型、网络型共享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的模式都在发生变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容,而且改变了其共享形式,赋予了信息资源配置以新的涵义,使信息资源共享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网络带宽问题;电子信息资源建设问题(有路无车);语言障碍问题;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网络公平问题

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1)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指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轴上的配置。从时态上有过去、现在、将来之分,从时段上有连续与不连续之分,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矢量上的配置是由信息资源内容的时效性决定的。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指网络信息资源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的分配

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2) 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需借助于一定的市场或人为手段从技术、经济和人文角度对信息资源实行有效的综合性的组织管理。

信息资源共享与经济效率 馆际互借成本构成:文献发送成本、用户的搜寻成本、用户的等待成本 联机检索与网络检索的社会收益成本分析:联机检索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成本制约,网络检索具有廉价、方便、快捷、形式丰富等特点

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本 - 收益分析 [例] 图书馆馆际互借 Bm = ∑ bn 假定图书馆的用户为qm,某一用户通过利用图书馆藏书获得收益bn,则用户群所获总收益为 Bm = ∑ bn n =1 qm

[例] 图书馆馆际互借 如有 x 个图书馆开展馆际互借,则用户数量为 各图书馆用户数之和 馆际互借联合收益为

[例] 图书馆馆际互借 如μB > C, Bp > 0, 带来净收益增长 馆际互借具有经济成本 C,包括 文献传送成本、用户搜寻成本、用户等待成本 社会净收益增长为Bp, 则Bp = μB - C 如μB > C, Bp > 0, 带来净收益增长 如μB ≦ C, Bp≦ 0, 应停止互借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Internet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网络上曾经是“有路无车”,现在“车” 逐渐增多,但“车”的质量尚有待提高; 需要加大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力度,包 括经济管理;技术管理;人文管理等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

所有在网络上出现的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的总称。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和Internet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1) 所有在网络上出现的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的总称。网络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和Internet 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划分 按信息交流方式:正式(网络期刊)、非正式(BBS、电子邮件)和半非正式(预印本等) 按信息组织方式:文件型、数据库型、主题指南、超媒体 按信息内容:科技、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娱乐、政府报告等 按信息形式:文本信息、声频、视频、动画、多媒体等 按照信息的功用:检索型网络信息资源(搜索引擎、网络导航工具等);信息性资源(商情信息、新闻信息);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2) 数量大、增长迅速, 内容丰富、覆盖面广 传输速度快 共享程度高 使用成本低 变化频繁、难测 质量良莠不齐

网络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网络信息组织技术 什么是信息组织:整序 常见的网络信息组织方式 文件组织方式:FTP 数据库组织方式 主题组织方式:YAHOO 超媒体组织方式:HTTP;迷航与网络导航

网络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密钥技术 安全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数字签名、鉴别技术 安全防范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信息泄露防护技术

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 网络信息产业管理 网络信息市场管理

网络信息产业管理 网络信息产业结构划分 网络信息提供业(ICP;ISP);网络信息组织业;网络技术服务业;网络基础设施提供业;网络管理协调业等 网络信息产业各行业之间以及网络信息产业各行业和国民经济其他信息行业和非信息行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波拉特 网络信息产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机制 电子商务;兼并与合作(AOL与时代华纳)

网络信息市场管理 网络信息市场的特点 辐射面广;ICP;ISP增多;网络信息用户多;网络信息交易直接迅速;网络信息市场的非对称性;网络信息市场容易失灵; 网络信息市场经济管理的关键是控制网络信息活动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定价

网络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 网络信息政策 网络信息法律 网络信息伦理

讨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 著作权 数字作品 暂时复制与永久复制 信息网络传输权 数据库的保护 多媒体的保护 网页的保护 链接的问题 网站转载问题

讨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 商标保护 域名的知识产权性质 域名与商标的关系 域名的保护 专利保护 不正当竞争法

网上学术信息资源的分类检索 图书信息的检索 期刊信息的检索 会议信息的检索 学位论文信息的检索 专利信息的检索 标准信息的检索

图书信息的检索(1) 传统方法:印刷本的书目(国家书目、馆藏目录、联合目录、专题文献目录、商业性的出版发行目录等) 网络环境下,可以检索的渠道: OPACs; 数字图书馆; 出版机构、网上书店以及个人或团体的 图书网站; 搜索引擎;

OPACs——联机公共目录 是由传统的图书馆目录发展而来的; 在我国,可以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进行比较权威的检索 “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中的“中文图书典藏库”可以用来查询我国出版的图书信息 该典藏库式在登记性国家书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我国全部图书出版物的现状和历史记录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收藏了很多图书的书目信息 还包括很多图书的全文信息

图书网站 出版机构的图书网站(兰登书屋:http://randomhouse.com;麦革劳_希尔(www.books.macgraw-hill.com) 电子工业出版社(www.phei.com.cn) 人民时空(www.peoplespace.net) 网上书店(www.amazon.com) (www.dangdang.com) 大洋书城(http://bookcity.dayoo.com.cn)

期刊信息的检索 期刊信息包括期刊目录信息和期刊内容信息; 传统检索期刊的途径:全国报刊索引 web环境下检索期刊的途径: 直接访问电子期刊出版者的网站; 利用期刊文献检索系统; 利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

电子期刊出版者的网站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著名的印刷型学术期刊均通过www出版其电子版本,可以通过相应的地址访问其最新乃至最近一两年该刊的目次、摘要甚至部分文章的全文 Http://www.elservier.nl http://link.springer.de http://www.acm.org/dl www.aisi.org (美国情报学会) www.libnet.sh.cn/tsgzz.html

如何获得电子期刊的网址信息 搜索引擎 专用的期刊网址查询工具 http://witloof.sjsu.edu/prof/journals.htm http://lib-www.lanl.goc http://ublib.buffalo.edu http://bubl.ac.uk/journals/lis

利用网上数据库检索系统 IEEE ACM Elsevier Emerald springer 电子期刊 Ebsco电子期刊 CNKI VIP 万方

网络信息检索工具 目录型网络信息检索工具,通常把期刊信息放在学科类别下,如Yahoo中查找计算机方面的电子期刊,可以沿着yahoo——science——computer science——journals——directory of computering science journals 大学、研究机构、学术团体的网页上提供的电子期刊链接,如伯克利大学的化学化工电子期刊列表(www.lib.berkeley.edu/chem/ejournals.html) 专门提供期刊信息导航服务的网站: 如publist.com(http://www.publist.com)

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 信息服务业 信息市场 信息资源管理的宏观调控体制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规

信息服务业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是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从宏观上讲,借助现代通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和工具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整理、增值、传播的过程,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无疑将会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而开发利用的不断强化和面向市场,则必然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既是人们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深入开发利用的结果,又为更高效的信息资源宏观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外在条件。

美国信息服务业构成 信息处理服务,包括网络增值服务、联机和脱机信息处理服务、远程计算服务和数据录入服务 网络服务,包括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电子信息服务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一揽子委托服务,包括用户软件、软件包、设备采购和其它技术支持 系统集成服务 专业培训、咨询和系统运行管理等

日本服务业的主要内容 1992年的日本信息服务业白皮书将信息服务业分为五部分:信息处理服务;设施管理;数据库服务;市场研究和其他服务。 具体业务内容包括: (1)增值网络(VAN)服务(2)联机信息处理服务 (3)脱机信息处理服务 (4)数据录入 (5)远程计算服务 (6)设施管理 (7)数据库服务 (8)用户软件 (9)软件产品 (10)市场研究和调查 (11) 其他调查 (12)其他服务

我国信息服务业构成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在《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的综合报告中把我国的信息服务业构成分为如下五个大类: 1)信息提供业 2)信息处理业 3)软件开发与服务业 4)系统集成服务业 5)咨询业及其他

信息提供业 主要工作内容为:数据库信息检索服务、联机信息检索服务、联机信息服务(如电子邮件、电子布告板等)、文本信息产品提供服务(如刊物式和剪报式信息提供)

信息处理业 主要内容:计算机计算服务和分时服务,数据输入、处理和验证服务,穿孔打印服务,机时租赁服务,光学扫描数据服务,计算机制表服务,磁盘间转换、磁盘和磁带间转换服务,信息输出打印服务,电子数字交换服务,增值网络服务,库存管理,受托数据处理等。

软件开发与服务业 主要内容有: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持软件的分析和支持软件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与维护,按需修改用户软件,通过软件的销售,进口软件的销售,定制软件的开发等。

系统集成服务业 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提供,CAD/CAM系统服务,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系统服务,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综合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系统集成,交钥匙系统,计算机设备管理服务,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的需求分析等。

咨询业及其他 主要内容有:提供调查报告,定题研究,现场咨询,辅助决策咨询,为用户培训软、硬件操作和使用人员,为用户办培训班培训维修人员和其他不便划归上述4类的服务。

发展信息服务业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看,可以把发展信息服务业看成是对信息资源进行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把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信息服务业的社会职责也正在于借助信息技术把信息资源转换为财富,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求。所以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满足社会提高生产力、促进文明进步的信息需求服务的。 2)发展信息服务业,对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信息服务机构加强对电子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处理能力。

信息市场 作为信息资源宏观管理重要手段的信息市场 信息市场的概念 信息市场具备的功能 划分电子信息服务市场的准则 电子信息服务市场的统计指标

作为信息资源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的信息市场 信息市场作为信息资源宏观管理重要手段,主要是指它既可以推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又是实现信息资源合理配置和合理流动的重要手段。 信息市场的概念

信息市场的概念 广义概念:认为信息市场是指信息交换关系的总和,其中包括信息商品交易的场所和信息商品的交换、流通或信息贸易。 狭义概念:将信息市场视为信息商品交易的场所,即具体的有形市场。 目前在学术研究和实践领域、统计部门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是用广义的信息市场概念。

发育成熟的信息市场应具备的功能 1)通过信息市场,能使信息及其产品的交换得以实现,从而拓宽了信息交流渠道,促进信息资源更广泛地为人利用。 2)可以加强信息部门的横向联系,以信息市场固有的规律俩联系和协调社会各信息机构的活动,打破彼此之间的封锁和隔阂,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更具条件和可能性。 3)可加速信息流动,缩短信息从提供到利用的周期,增强其实效性。 4)可以优化信息机构的信息行为,应为信息市场最 能客观、公正的反应与评价信息机构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开发和经营的水平,有助于提高各个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

划分电子信息服务市场的准则 要对信息部门的经济活动下一个准确地定义是很困难的,尤其是现在技术迅速发展,娱乐、电信和信息业越来越趋于一体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但是,确定和区分电子信息服务市场又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提出五条划分准则: 准则1 信息存储和开发的媒介或渠道: (1)联机信息服务 1)回溯性联机数据库服务 2)可视图文服务 3)实时信息服务 4)声音电文服务 (2)脱机信息产品 1)磁介质(磁带、磁盘) 2)光介质(CD-ROM、交互式光盘CD-I)

准则2 信息利用 (1)专业目的 (2)教育目的 (3)个人目的 准则3 信息内容 (1)书目 (4)图像 (2)全文本 (5)声音 (3)数字化数据 (6)结合(如多媒体等) 准则4 所提供服务的主要功能: (1)信息 (4)计算 (2)交易 (5)娱乐 (3)交流 准则5 可获得服务的层次: (1)外部 (2)内部 (3)封闭(closed)用户群

专业利用目的的电子信息服务市场 如果要研究以专业为目的的信息服务市场,也就是这里所谓的“核心市场”,就需要对研究范围进行仔细界定,可利用上面提出的5条准则进行市场细分。 表 专业利用目的的电子信息服务市场

表 专业利用目的的电子信息服务市场 供方: 需方: 数据库生产者/拥有者 --回溯性数据库服务 --实时服务 可视图文服务 表 专业利用目的的电子信息服务市场 供方: 需方: 数据库生产者/拥有者 --回溯性数据库服务 --实时服务 可视图文服务 Audiotex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 联机信息服务的分发者 脱机信息服务的分发者 --CD-ROM分发商 --其他 脱机信息产品的批发商/零售商 最终用户 --潜在的 --现实的 中介 --机构/组织 --信息经纪人

上表列出了专业利用目的的电子信息服务市场的两方——供方和需方。对市场供方所提供的特殊服务类型进行说明,需要严格而明确的指导原则,该原则介绍如下: 可包括在内的服务 可排除在外的服务

可包括在内的服务 1 核心市场的供方所提供的服务。 1 核心市场的供方所提供的服务。 1)任何拥有标准的存取设备,既愿意又能够支付相关费用的人都可以公开获取的信息服务(完全公开获取性) 2)不具有完全公开获取性,但特定专业或产业部门的人员一般可以获得的服务。服务费用并不直接支付,而是以固定的成员费的形式支付给服务提供者。(封闭用户组) 2 用于专业利用目的的所有电子信息服务。 这里的“专业” 包括产业和商业、公共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大学和研究机构(包括学生)等领域的所有用户,而且不管这些用户对电子信息服务的消费是在工作地点进行还是在家里。 3 主要是有偿提供的所有电子信息服务。 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那些以非营利为导向的信息机构。虽然它们以免费服务为主,但有时也为相关的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即使所收取的费用还不够全部成本费,这些服务也要被归入有偿服务之列。

可排除在外的服务 所有以非专业利用目的为导向的电子信息服务,也就是所谓的“消费者服务”。 主要不是以提供信息为目的的所有电子信息服务,即使这些服务有时也以专业利用目的为导向。 所有内部的信息服务,如公司内部或机构内部的服务等,因为这些服务对不在这些特定公司、机构或企业工作的人员来说不具有可得性。

电子信息服务市场的统计指标的特征 关于统计指标,要求是适合于测度电子信息服务市场中各种不同经济活动的变量,因此它们应具有如下特征: 对不同层次的决策者来说,统计指标应具有可分析性。 为达到对比调查结果的目的,应能够利用这些统计指标建立一个比率体系,如电子信息服务的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或其他国家总体经济数据之间的比率。 不同的统计指标应使用相同的测度单位。货币九世纪和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经济活动的唯一单位。 像其他所有市场一样,货币应作为测度电子信息服务市场供需两方面活动的最有用的统计指标。

主要统计指标或变量 根据上述特征,可以得出描述电子信息服务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状况的主要统计指标或变量: 供应者数量 用户数量 数据库数量 口令数量 联机小时数 雇员人数 供应者收入 用户支出额

测度信息服务市场中经济活动的 基本统计指标及附加的指标 基本统计指标: 供应者和用户数量。 雇员人数。 供应者收入。 用户支出额。 附加的指标: 数据库数量。 信息服务和信息产品的量化数量指标:口令数量、联机小时数、CD-ROM数量、磁盘数量等。 单位时间内供应者的花费。 信息服务和产品的价格。

信息资源管理的宏观调控体制 信息资源管理的宏观调控管理体制是指与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传播、利用及其支撑技术相关的管理体系和制度,是从战略高度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的一整套调控办法。 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不同,在这个大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信息资源管理宏观调控体制也就有所不同。但随着信息资源跨国流动的加剧,信息产业的国际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国际化现象和问题,信息资源的宏观调控体制也呈现出一种趋同倾向。

美国信息资源的宏观调控体制 美国信息资源宏观调控体制是协调式分散模式的典型。一方面,在美国盛行的实用主义、分散主义的价值观支配下,信息产业形成了分散多元的体制,缺乏集中管理和政府的行政干预,缺少一个权力集中,能从总体上对信息产业充分发挥行政中心甚至协调中心作用的机构;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信息产业的政策、法规,使处于分散状况的各种信息机构形成基本完善配套的体系。 除了分散式体制和政策指导外,美国信息宏观调控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协调国家和私有部门之间的关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国家高级管理部门对企业直接发布指令(限价、许可证控制业务范围等)或对某一领域直接给予投资支持。

日本信息资源管理的宏观控制体制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把信息资源视为财富并积极开展信息活动的国家,也是依靠科技立国、信息兴邦的典范。 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信息产业审计议会,由该审议会负责制定信息产业政策并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为了使所制定的信息产业政策能得到广泛的理解和支持,还在信息产业审议会内成立了专门的信息产业分会。 除了制定各种信息政策,日本政府还积极支持建立了许多信息产业的行业性团体组织,这些行业协会、组织团体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职责,它们沟通了政府与信息企业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行业利益,加强了不同行业间的协作,对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信息资源管理的宏观控制体制 我国信息产业采取的是集中式的宏观调控体制,按行政隶属关系层层进行管理。在政府的直接指导下,这种集中式的管理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研究,从整体上推进信息业的发展。 但过度的集中导致了管理体制的僵化,使社会各系统的信息机构处于多头离散状态,造成了条块分割、协作水平低下的散乱结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出现了大批集体所有和私有制的信息机构;同时,国家在国有制的各个信息机构进行改革,采取“分流”等方法把它们推向市场,参与竞争。我国信息体制现在基本上呈现多有所有制并存状态。

有关国际组织的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政府间信息局(IBI)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欧共体(EEC)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196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一个测试世界科学信息系统灵活性的项目——世界科技信息系统(UNISIST) 1974年启动国家信息系统规划(NATIS) 1976年,这些计划和并为综合信息计划(PGI) 1999年将PGI与1985年启动的政府间情报学计划(IIP)和并为全民信息计划(Program of Information for All)。

政府间信息局(IBI) 其前身是1961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国际计算中心(ICC)。1974年,该中心进行重组并独立出来,更名为政府间信息局。 1978年,该组织的第一次信息学战略和政策世界会议在西班牙召开,对信息学做了政策性说明。 1980年与1984年两次关于跨国数据流的会议和关于信息学的“墨西哥宣言”,对上述政策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发达国家讨论和协调信息政策的最活跃的场所。 1980年,该组织曾在巴黎召开“80年代的信息、计算机和通信政策”高级会议,反映出发达国家在信息政策问题上的国际协调立场。 1985年,该组织通过了《越境数据流宣言》,旨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范围内解决信息跨国流动带来的个人隐私、民族文化发展、国家主权、知识产权、国际贸易、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欧共体(EEC) 欧共体是信息的重要生产者和利用者,也是欧洲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促进者和推动者。 欧共体最有代表性的信息政策有:“欧洲信息技术开发与发展战略计划”(ESPRIT)和“发展欧洲先进通信技术计划”(RACE),这两个计划极大的加强了欧洲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的技术基础。 此外,还有“关于保护自动化处理过程中私人数据的条例”、“欧共体环境信息协调计划”、“欧洲尤里卡高级技术发展战略计划”和“欧洲信息技术企业竞争策略”等。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规 信息政策的定义 国家信息政策 信息政策的特点 信息法的定义 信息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 信息法的必要性 信息法的特点和独特作用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的关系 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法律框架

信息政策的定义 用来指导人们对信息生命周期进行监控和管理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原则,法律,方针,规章,规定和计划的集合体.(美国图书馆与情报学百科全,V.48,P176,1991) 有关信息收集,存储,检索和传播的政策集合,包括在促进信息收集,存储,检索和传播中信息技术的利用和信息服务的提供方面的政策.(美国国家电信与信息管理局NTIA) 美国信息处理学会联合会(AFIPS) 国家实施问题专门小组在一份报告中认为,信息政策"包含了一个宽泛的相互关联的要素集合,如信息传播,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隐私,信息系统,信息保密,信息科学,信息网络和信息管理."

国家信息政策 是信息政策的一个特别的子集,是信息政策中最 重要的部分。 是根据需要制定的有关发展和管理信息事业,产 业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办法,是协 调国家各类信息活动并指导,推动整个信息事业 和产业发展及信息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信息政策通常要以国家立法为基础,而且要根据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确定。

信息政策的特点 战略全局性 政策要涉及信息事业和产业发展全过程以及不同层次与环节.要有助于充分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布局,加强现有的或计划中的基本设施的协调。 指导性 政策是确定信息事业和产业的总体格局与方针,指导整个信息活动的战略和策略原则,它是通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政策把管理者的意志及设想转化成一定的准则来指导实践。 时间性强 作为一定时期内为达到某一现实目标而制定的信息政策,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随着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实现或调整,其政策内容开始过时,从而随之更改或消亡。 变化性 政策会随着决策者的更替,决策者意志的变化,管理目标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政策可以不断调整体现其灵活性,但也由于这种灵活性导致其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较差。

信息法的定义 信息法是调整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信息法律关系:这里所说的信息活动包括各种法律主体从事的,与信息的生产,采集,获取,加工处理,传播,利用,保存等事务相关的一切活动。这些活动一旦发生,一般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关系,如获取与提供的关系,传播与接受的关系等.这些关系称为信息法律关系。

信息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 法律不是万能的,无所不包的,它只是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手段之一,任何时候都无力去规范一切信息活动。 信息活动中涉及的信息也并非一切信息,只能有特定意义和范围的信息,甚至不能包括一切社会信息,更不用说自然信息了。一般来说,信息法涉及的信息必须是相关法律主体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它既能满足相关法律主体的利益的需要,又能得到国家筏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因此,人们在从事信息活动时,有必要先对作为活动标的的信息有正确的认识,以便预测所从事的息活动能否得到法律保护,或受到法律的禁止和制裁。

信息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 尽管如此,信息法调整的范围仍然是十分广泛的,这点在信息法的法律渊源的广泛性以及信息法律规范广泛分布于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还可以从法律事实的角度对信息活动的范围加以界定,即法律事实。信息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法律事实,它能够引起信息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只有法律规范和法律主体的抽象的,一般的规定,没有具体的信息活动这一法律事实,则信息法律关系是不可能发生,变更或消失的。因此,只有那些可以成为法律事实,能够引起信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信息活动,才是需要法律加以规范的,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

信息法的必要性 通过法律来规范和调整社会各方面行为和利益,明确各种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可以有效地保护知识(信息)产权,合理分配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而仅凭正面教育或道德的,经济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调整信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信息法的特点和独特作用 信息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约束力,明确性,稳定性和执行的强制性.信息法是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它具有严肃性和约束力,更能够有效地调整信息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相比之下,制定程序相对简单,内容原则及解释余地广泛,变异性较大的信息政策,无法提供象法律那样的信任度,可靠性和强制力。 信息法是信息政策的规范化,条文化.信息法是比信息政策更成熟的形态,一般信息政策要几经推敲,反复修改,不断实践补充,才可以条文化和规范化,因此信息法更有权威性和科学准确性,因而也能更好地调节相应的信息活动的权利义务关系。

信息法的特点和独特作用 信息法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它调整的客观存在的法律关系比较具体,法律规范能合理正确地规定信息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关系,而通过具体法律条款规定经费,结构,人员,设施的比例和条件,使之具有可依据的准则和方法。而信息政策则相对来说较笼统抽象,可操作性较差,不宜掌握和实际运用。 信息法对信息政策制定施有一定的制约性,信息政策不能违背法律。一方面,信息法律条文中应当规定信息政策的制定结构与制定过程,使信息政策按法定程序制定;另一方面,信息政策可能造成的负效应应当得到信息法律的控制,并具体体现在信息法律的有关条文中;此外,信息政策如果不借助于信息法律就难以真正贯彻与实现。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的关系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及信息行政法规之间既有联系,同时又有很大的本质区别。 信息政策与信息立法关系密切,信息政策是调整 国家信息活动并借以指导,推动整个信息活动发 展的行动指南;而信息立法主要是为了调整在信 息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信息法律是成熟 了的信息政策的升华,信息政策尽管可以通过必 要的指导和干预来加以宏观调控与管理,并发挥 重要的作用,但是它需要通过必要的法律手段才 能实现,需要相应的法律作保障。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的关系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之间具有一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信息政策是信息立法的基础,信息法律是保障信息政策得以贯彻和实施的法律手段. 信息活动带来的权利义务关系中的受侵害者,可以通过舆论和政策的形式评价其正当权益,但最终是要经过立法形式使这种权益得以确认,立法案的提出,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结构形成和利益要求成熟的反映.一部分成熟了的政策可以升华,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信息法律出台后,又成为新的信息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成为执行与调整信息政策的坚强后盾和有力手段. 同时,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完全代替政策的作用,由于法律具有稳定性,定型性及灵活性差的特征,信息活动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难以完全由法律来调整,如关于信息体制的改革方向,方针,战略目标等方面的整体把握主要依靠信息政策加以协调.

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法律框架 综合性政策与法律 有关信息采集方面的政策与法律 有关信息公开方面的政策与法律 有关信息传播方面的政策与法律 有关信息市场方面的政策与法律 有关信息利用方面的政策与法律 其他有关政策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