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
概述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少数病人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等并发症。
猩红热 冬春季节发病为多 发病年龄2-10居多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猩红热可再感染 潜伏期2-5天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和咽部乙溶血性链球菌带菌者。其它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性疾病如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等也可作为传染源,但传染性远不如猩红热。猩红热自发病前1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恢复期传染性消失。
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病人的咽、鼻部和唾液中的细菌,通过谈话、咳嗽和喷嚏等方式传染易感者。由被污染的食物、食具、书籍等间接传播较少。偶见细菌侵入创伤的皮肤、产道引起:“外科型”及“产科型”猩红热。
流行病学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两种免疫力。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两种免疫力。 1.抗菌免疫力 产生缓慢,较弱,持续时间短暂,可反复感染,可致咽峡炎和扁桃体炎。
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1.流行地区 多流行于温带,热带和寒带较少见。我国北方地区较多 2.季节 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 1.流行地区 多流行于温带,热带和寒带较少见。我国北方地区较多 2.季节 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 3.年龄 5~15岁好发。
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 (一)发病机制 发热 飞沫 菌血症 A组乙型 链球菌 咽——血—— 毒血症 舌 杨梅舌 粘膜充血 扁桃体肿大 毛细血管 扩张、充血 皮疹 咽峡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数2~3天 (一)临床类型 由于细菌毒力的强弱,侵入部位的差异,年龄和机体反应性不同,本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一般可分下列几型。 1.普通型 (典型猩红热) 根据病程可分为三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根据病情具有发热、咽峡炎、皮疹三大特征性表现。
临床症状 起病1天内全身皮肤弥漫充血,并出现针尖大小的鲜红色皮疹,皮疹于颈、胸、躯干、四肢一次出现,1-2天遍布全身达高峰,尤其以肘弯、腋窝、腹股沟处皮疹更密集。 环口苍白圈 草莓舌 杨梅舌
临床症状 (1)发热 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9℃左右,伴有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中毒症状 (2)咽峡炎 咽痛明显,常影响吞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l
猩红热咽峡炎图片火焰样的充血
(3)皮疹 多数在1~2天出疹,此时体温最高,全身症状也明显。皮疹自耳后、颈部开始,1天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是在全身弥慢性充血的基础上,出现分布均匀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
猩红热皮疹图片鸡皮样的皮疹
猩红热皮疹
猩红热图片 帕氏线
临床表现 皮疹约经1~2天达高峰,既之依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天褪尽,疹退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脱屑越明显,与发疹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为”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形成“杨梅舌”
脱皮
治疗 一般治疗: 隔离6天。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忌用肥皂 病原治疗 青霉素首选
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隔离病人6天,咽拭子培养连续2次阴性为止。接触者医学观察7~10天。注射长效青霉素可使流行中止,并可防止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可建议家长在一周内查一下尿。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者 目前尚无适当疫苗可供使用。
传染病 病种 病原体 传染途径 潜伏期 疾病症状 手足口 肠道病毒 受污染的饮用水、食物、飞沫 2-10天 平均3-5 发热、疲倦、手脚出现水泡 水痘 水痘病毒 空气、接触、飞沫 14~15 天 发热、疲倦、头皮躯体出现水泡
消毒 室内空气:开窗通风,每天2-3次 桌、椅、坐车、围栏:含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或浸泡30分钟
个人卫生 做到勤洗手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加强户外锻炼,预防疾病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