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AS中国组物理研究进展 金 山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TeV工作组会议 中山大学,2014年5月16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Advertisements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 宇宙起源----大爆炸学说 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 高能物理实验简介 结束语
Study of the AMS-02 results
Lecture 4 Higgs Boson in SM
无砟轨道轨距、水平调整 主讲教师:程建红、方筠、苗兰弟 2016年5月.
科大在ATLAS上的 电弱玻色子, 双玻色子,新玻色子Z’物理 与探测器运行,性能研究
ATLAS实验物理研究进展 和今后五年需求汇报
卓越中心青年骨干年度工作报告 周 顺 高能所理论室 2015年11月22日.
第五届“晨光杯”青年优秀论文 评选结果.
2015年年终总结 郭宗宽
Universe cools: n=nEQe-m/T
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和Nobel物理奖 中科院高能所 黄涛 于中国科技大学.
S波与P波态Bc介子领头扭度光锥分布振幅的计算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我為什麼要學科學? 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苑舉正
College of Science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量子色动力学的凝聚态物理 王 群 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
知行合一 --代近物绪论 俞熹
Recent Progress from CMS-China
微扰QCD及其应用 吕才典(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CD Lu.
即将来临的粒子物理突破 李淼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AS
工作总结 & 研究计划 赵振华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15年5月22日.
CMS实验物理分析 qqH;H->γ γ
基于自适应同步的网络结构识别 陆君安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Wuhan University (复杂网络论坛,北京,April.27-29th,2011)
贾宇 (on behalf of 吕才典) 国际创新海外团队,院前沿重点项目暨所创新团队2016年联合年会 Nov. 18, 2016
Studies on Higgs with the Final Sates of WW and bb
Direct detection of WIMP
邻近宇宙线源对高能电子的贡献 毕效军 粒子天体中心,中科院高能所 山东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威海 2017/9/21-23.
柯红卫 兰州大学 Hong-Wei Ke and Xue-Qian Li, arXiv: and  arXiv:
Understanding masses of charm-strange states in Regge phenomenology
New Physics Beyond SM: An Introduction
Wang Meijuan Liu Lianshou Wu Yuanfang IOPP,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Μ子寿命测量 王纬臻 合作者 吴泽文 指导老师:乐永康.
Oct 杨 金 民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怀柔暑期学校( )
Xin-Nian wang and M. Gyulassy Physics Review D vol
Measurement of the continuum Ruds, Ruds(c)+Ψ(3770) and Rhad values in the range from to GeV 张达华 (for BES Collaboration)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Quark Polarization in 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sions
China Data Analysis Status
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 青年骨干评审 袁野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Using the relativity principle, Einstein is able to derive that the energy of an object can be written as For v = c, the energy is infinite. Hence you.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宇宙磁场的起源 郭宗宽 2016两岸粒子物理及宇宙学研讨会
BESIII上t质量 测量现状 张建勇 高能所 代表BESIII t 物理组 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第九届全国 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ATLAS Phase 1 sTGC 探测器 读出电子学
报告人:王思广 北大组其他成员: 冒亚军、马伯强、 俞伟林、叶红学、吕晓睿、谌勋、程尔康
刘春秀 (高能所实验物理中心) 中国高能物理大会--南昌
Testing quantum Landauer Principle using
TeV 能标下的新物理现象学 周雅瑾.
如果夸克的世界只是又一層更細微的翻版,那就沒有太大的意思。
中微子理论进展报告 周顺 (高能所理论室) 2014年11月21日, 北京.
Inter-band calibration for atmosphere
SUSY Phenomenology & Cosmic Connection
王伟 上海交通大学 2015 怀柔 强子物理与核物理前沿研讨会
彭光雄 G.X. Peng 1. Matching-invariant running 连续的跑动耦合常数 Resummation 重求和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Liang Zhang, Jianmin Wang
On behalf of the BESIII collaboration
Baryon meson.
光子质量与天文观测 Photon mass and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Thanks 柳国丽 回顾一下 SM 的 EWSB: scalar Higgs field potential.
CMS实验物理分析 qqH;H->rr
3/18 4/18 5/18 The Weak Nuclear Force       Tao Han iSTEP 2017.
衰变中的末态相互作用研究 梁伟红 宫昊 (广西师范大学) 研究目的 衰变中的末态相互作用 工作的不足与展望.
Thanks 王磊 Little Higgs 为了自然地得到一个较轻的Higgs粒子,人们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了把Higgs粒子看作赝哥德斯通粒子,以保持它的小质量,这就是小Higgs理论最初的思想(Georgi) 八十年代Georgi和Kaplan以这个思想构造了一个这样的模型,但是从电弱标度到该模型的截断标度仍然需要精细调节.
杨 金 民 理论物理研究所 arXiv: , in PRD(R) arXiv: , in JHEP
Timing & charge yield of Surface and Bulk event
Event Start Time Determination
PROBING TC2: Z’, TOP-PION, TOP-HIGGS
受限超对称模型中Higgs粒子性质研究 曹 俊 杰 河南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高能中心 重庆,海峡两岸会议,2012年5月 基于工作:
第十四届全国核结构大会 High-spin States in 165Er 王世陶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浙江·湖州.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light nuclei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ATLAS中国组物理研究进展 金 山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TeV工作组会议 中山大学,2014年5月16日

LHC run - 1 Successful LHC run in 2010-2012 Similar for ATLAS & CMS: ~ 5 fb-1 7 TeV data ~ 20 fb-1 8 TeV data -> most results shown used full 8 TeV data, a few with half 8 TeV data Peak luminosity at 2012: 7.7 * 10 33 cm-2s-1 (~30 pileup events) <μ> ~ 21 @ 8TeV Data quality (2012): 93.7% ready for physics ~ 5 fb-1 7 TeV data ~ 20 fb-1 8 TeV data Circumference ~ 26.7 km 2 2

ATLAS中国组 ATLAS Chinese Cluster (ACC) 五个单位组成(按英文字母排序):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高能所) (金山(万人、杰青、百人)、欧阳群、庄胥爱(百人)、方亚泉(青千)、朱宏博(百人)、单连友、娄辛丑(千人)) Nanjing University (南大) (陈申见、祁鸣) Shandong University (山大) (张学尧、马连良(青千)、冯存峰、祝成光)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上海交大) (杨海军(青千)、李亮(青千))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科大) (赵政国(院士、千人)、韩良(杰青、百人)、蒋一、刘衍文、刘建北(青千)、彭海平(优青、百人)、朱莹春、刘明辉) + 30 students and postdocs

各单位物理研究选题考虑 高能所(IHEP):Higgs, SUSY 南京大学(NJU):top,Higgs 山东大学(SDU):top,Higgs 上海交大(SJTU):SMHiggs 科大(USTC):SMHiggs, SUSY

ATLAS中国组取得丰硕物理成果 (有直接贡献的物理分析33个,发表文章或conf-note >50篇) Higgs 粒子寻找和性质研究 在H  gg, ZZ, WW, Zg,bb中寻找Higgs粒子和性质研究 ttH,WH 测量 SUSY 超对称粒子和奇特粒子(exotics)寻找 在双tau末态中寻找stau等SUSY粒子 在含soft-lepton末态中寻找SUSY粒子 R宇称破坏的 em 共振态寻找 激发态夸克等奇特粒子寻找。。。 标准模型物理 单玻色子和双玻色子的产生截面测量 Top 夸克物理 单 top 产生截面的测量 Top 对产生截面的测量 W 极化和top自旋关联测量

主要物理成果 Higgs粒子的发现 Higgs粒子性质研究 SUSY粒子和exotics寻找 标准模型测量和top物理研究

Phys. Lett. B716 (2012) 1-29 2287 citations! Higgs粒子的发现 Phys. Lett. B716 (2012) 1-29 2287 citations!

ATLAS发现Higgs粒子: Hgg, ZZ*,WW* 高能物理领域近30年最重要的发现!

ATLAS中国组在2012年发现Higgs粒子中 做出直接贡献 在 H  gg 中的贡献 光子触发效率的测量,高能所组成员担任触发联系人;光子 效率测量和研究;本底成分分析;(高能所、科大) 发展了二维光子孤立能量拟合方法研究各种本底成分(高能所) 在 H  ZZ 中的贡献 Z+jet本底估计;事例选择优化;给出了信号事例的事例显示图。(科大) 在 HWW 中的贡献 建立了新的方法从数据中得到top对的本底;(高能所) 对丢失横能量进行修正。(高能所、科大)

ATLAS在ICHEP10 会议上Spokesperson Fabiola 报告中首次发表的光子触发效率结果 ATLAS-CONF-2010-077 高能所成员袁丽担任Hgg组光子 trigger contact person 她首次用3种不同方法测量了光子触发效率

首次建立了二维孤立化能量拟合的方法 高能所-巴黎六大联合培养博士生袁丽 2013年获首届FCPPL中法粒子物理联合实验室最佳博士论文奖 category Isolated yields: ETiso < 3 GeV Nγγ 1353±53 Nγj 348±19 Njγ 168±14 Njj 174±7 高能所-巴黎六大联合培养博士生袁丽 2013年获首届FCPPL中法粒子物理联合实验室最佳博士论文奖 On the Photon Pair Production Cross-section Measurement and the Search for the Higgs Boson in Diphoton Channel First observation of di-photon signal in ATLAS. Add animation!!!! June 22nd, 2011 Li Yuan, thesis defense 11 11

K. Liu from USTC 2012/9/15 USTC status at ACCM 22 12

Higgs->γγ 科大 刘坤、刘衍文 光子选择效率 完成两种data-driven效率测量,降低系统误差 双光子效率触发 Phys. Rev. Lett. 108(2012)111803 科大 刘坤、刘衍文 Higgs->γγ 光子选择效率 完成两种data-driven效率测量,降低系统误差 双光子效率触发 设计并实现gg medium trigger,测量触发效率 研究Higgs峰下的本底。 USTC - ATLAS team 13

Higgs->ZZ* 科大 李冰、吴雨生、徐来林、赵政国 Z+jet本底估计 事例选择优化 Event display 科大 李冰、吴雨生、徐来林、赵政国 Higgs->ZZ* Z+jet本底估计 事例选择优化 Event display USTC - ATLAS team 14

HWW过程中top pair本底研究(高能所) 信号区 控制样本:含bjet的样本 高能所成员与合作者一起建立了新方法利用数据估计 top pair的本底。 新方法因系统误差远小于其他方法而被Higgs的分析 和标准模型WW分析等广泛使用。 拒绝所有jet的效率= Njet0/Nall (top,MC) 单jet拒绝效率= Njet0_Probing/Nall_probing 通过测量jet拒绝效率,估计控制样本内数据/MC模拟的修正因子,从而得到data-driven的top在0jet信号区内的贡献 B.Mellado, X. Ruan, Z. Zhang, arXiv:1101.1383,published in PRD

Higgs->WW MET METrel 性能研究 MET,METRel, TrackingMET 域值优化 Phys. Rev. Lett. 108(2012)111802 Phys.Lett. B716(2012)62 科大 朱莹春、李数、彭海平、赵政国 Higgs->WW MET METrel 性能研究 MET,METRel, TrackingMET 域值优化 USTC - ATLAS team 16

Higgs粒子性质研究

VBF H→gg (高能所) VBF 事例特点:两个前向性(forward)喷注, 在探测器中心较低的喷注行为(low jet activiti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detector). 多变量分析方法(Multivariate analysis)能最大限度利用这一特点提高敏感度 难点:对gjets,jets没有足够多的MC事例来做训练。 解决办法:用数据中的光子的reverse-isolation 区域中的事例。 结果:对敏感度提高 :performance提高〜30%。 18

VBF H→gg (高能所) VBF希格斯衰变到双关子的多变量分析 第一次观测到125.5 GeV的VBF证据(3.3s) 其中Hγγ贡献2.5s,为确认为Higgs粒子起到关键作用! 发表2篇conf-notes和文章 Phys. Lett. B 726(2013), pp. 88-119 利用高能所成员提出的多变量分析方法。 以中国组为主导(担任分析的召集人和文章editor) 3.3σ evidence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 Hγγ (高能所) 进行了Hγγ中Higgs 微分产生截面的首次测量 目前已发表一篇conf note,文章将很快正式发表 高能所成员是该分析的editor之一 我们观测到了相对SM预言的一个整体超出(as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 同时,由于目前有限的统计量,在实验误差和理论误差范围内,我们没有观察到相对SM预言明显的偏差。 full detector unfolding applied
brings the measurements to particle level 2013年12月15号 ACCM meeting Xuai Zhuang 20

Higgs->ZZ->4-lepton 科大,交大 李冰、徐来林、赵政国、杨海军 Phys. Lett. B 726 (2013) 120-144 Higgs->ZZ->4-lepton 主要贡献:利用Z->4-lepton的质量峰检查轻子动量刻度。BDT方法检验JP假设 利用末态四个粒子的运动学信息和角关联信息确定Higgs粒子的JP USTC - ATLAS team 21

HWW(*) (山大、高能所) 山大成员担任HWW(*)分析中丢失横动量研究的召集人,以及分析工作的编辑之一(Editor): 提出了丢失横动量的最优应用方案,从而将分析结果的灵敏度提高了10%; 通过改善ATLAS官方的Track MET计算方法,提高Higgs横向质量的质量分辨,降低Z+jets本底,从而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 提出并论证了该分析可以使用Local Clustering Weight刻度的jets来代替之前的EM刻度的jets, 保证了jets系统误差估计的一致性,结果已被工作组采纳; 成功地论证了在HWW(*)分析中丢失横动量需要进行修正,提供了修正程序,并应用到最终结果。 ATLAS-CONF-2013-075: Search for associated production of the Higgs boson in the WH→WWW(*)→lνlνlν and ZH→ZWW(*)→lllνlν channels with the the ATLAS detector at the LHC 2014-03-04 22

H → WW*分析(南大) 降低末态领头和次领头轻子的横动量,从常规的25GeV和15GeV降到10-15GeV,以提高事例率。通过各种优化,明显降低由于降低轻子动量带来的本底。结果已正式列入ATLAS实验HWW分析中 完成了HWW+0jet道的ttbar本底估计和系统误差分析,结果成文于ATLAS review note中:https://cds.cern.ch/record/1626887

VH,Hbb的研究(山大) 发表结果: 独立的统计分析处理程序,对三个分析过程做最后的物理结果统计分析:上限设置,显著性计算等; 系统的研究各个信号区和控制区的贡献,从而为最后构建分析拟合模型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了各项系统误差对最后结果的影响,从而提出了1%的阈值来决定是否考虑该系统误差。 发表结果: ATLAS-CONF-2013-079:Search for the bb decay of the Standard Model Higgs boson in associated (W/Z)H production with the ATLAS detector Phys. Lett. B 726 (2013),88-119:Measurements of Higgs production and couplings using diboson final states with the ATLAS detector at the LHC

VH (bb)分析 (南大) VH (bb)道是很重要的一个反应道,可直接测量Higgs与费米子对的耦合 利用RUN I数据进行了该反应道的物理分析 已于2013年发表两篇ATLAS notes: https://cds.cern.ch/record/1543067/files/ATL-COM-PHYS-2013-465.pdf https://cds.cern.ch/record/1541965/files/ATL-COM-PHYS-2013-449.pdf 预计2014年夏天正式发表物理结果

估计丢失横动量系统误差(山大) 通过Zττlτhad.事例中lτ的可观测不变质量来研究丢失横动量的刻度,根据实验数据和蒙特卡洛模拟的差别给出其刻度和分辨的系统误差。 基于目前的结果证明此方法可行,在只考虑统计误差的情况下可以得到2.5%的精确度。 2014-03-04 26

Higgs->Zgamma 稀有衰变 arXiv:1402.3051 Accepted by Phys. Lett. B 科大 刘坤, 刘衍文 Higgs->Zgamma 稀有衰变 寻找Zgamma稀有衰变。 数据中没有信号存在的迹象。 获得截面*分支比的上限。 USTC - ATLAS team 27

科大贡献: 刘坤起到了主导作用(supporting note editor)。 为了优化灵敏度提出分割信号区间方案(categories) 信号质量形状的参数化 本底分析 实验测量系统误差研究 截面上限的计算 approval talk + ATLAS weekly paper presentation USTC - ATLAS team 28

Higgs->invisible 衰变寻找 arXiv:1402.3244 submitted to PRL on 13 Feb 2014 科大 徐来林,刘建北,赵政国 Higgs->invisible 衰变寻找 假设BR(H->inv) = 1 科大贡献:W+jet, di-jet 本底估计 (fake factor方法),ZZ本底,jet veto, 信号效率相关的系统误差。 ZH 伴随产生, Z衰变到双轻子,Higgs衰变到不可见粒子。 获得截面*分之比的上限。 在一些Higgs-portal暗物质模型中, 在低质量区灵敏度很高。 USTC - ATLAS team 29

SUSY粒子和exotics寻找

Dark Matter寻找与SUSY寻找的关系 只要dark matter不仅仅是引力相互作用现象,它都将表现为large missing Et “正统”R宇称守恒 SUSY寻找包括了各种large missing Et的topology. 因此,即使SUSY理论不一定正确,但是dark matter的large missing Et 信号一定会在SUSY寻找中显示。  加强ATLAS实验中的SUSY研究,LHC物理研究的新的突破点!

2012-2014年SUSY研究进展(高能所) 2012年,高能所组建了国内首个在LHC实验中进行R宇称守 恒SUSY研究的实验小组。 在ATLAS实验的两个热点SUSY研究课题中发挥主导作用, 尤其是在ATLAS合作组首次提出在含tau末态中寻找弱相互 作用SUSY粒子,因此高能所成员担任了ATLAS 合作组“di- 末态弱电相互作用SUSY 粒子寻找”研究课题的召集人(7 个国际单位参加的研究组)。 2013年完成了两篇文章和两篇ATLAS CONF NOTES(占 ATLAS合作组SUSY物理组2013年完成conf notes数的 20%),两年内在SUSY组内贡献各种talk两百多次:  “There is a strong SUSY group in IHEP”.

http://www.phy.pku.edu.cn/~susy2012/resources/conf_day2/plenary/5_Carena-SUSY2012.pdf 2012年3月由中国组率先开展LHC实验中在di-tau末态寻找SUSY粒子,7月由于H  gg 的可能超出使得stau的寻找成为热点课题——说明我们物理选题的前瞻性。 高能所成员是分析的召集人和contact editor,并且SUSY物理组 和 ATLAS 合作组 approval报告都是由高能所成员完成 ,说明中国组的主导贡献 (leading contribution) 2012/8/17

一个软轻子末态的超对称SUSY粒子的寻找(高能所) 高能所成员担任了editor并给了SUSY物理组的approval talk。 分析中起到主导作用。

e+mu 连续谱寻找 科大贡献: 本底估计 科大 张冬亮、刘明辉、韩良 Eur. Phys. J. C72(2012)2040 质量谱与本底预期一致 给出信号大小的上限 科大贡献: 本底估计 USTC - ATLAS team

中性粒子衰变到e+mu 科大 张冬亮、刘明辉、韩良 Eur. Phys. J. C71(2011)1809 Phys. Rev. Lett. 106(2011)251801 科大 张冬亮、刘明辉、韩良 中性粒子衰变到e+mu USTC - ATLAS team

科大主导此分析。 张冬亮为两个analysis contacts之一。 USTC - ATLAS team

中性粒子衰变到 e/e/ 科大 韩良、刘明辉、宋弘烨 科大为主导贡献 刘明辉为contact editor Phys. Lett. B 723 (2013) 15-32 科大 韩良、刘明辉、宋弘烨 中性粒子衰变到 e/e/ 科大为主导贡献 刘明辉为contact editor Better limits in all 3 channels

W’->lν 科大 汪虎林 科大贡献:single muon 触发效率测量 质量在2.15 TeV以下的SSM中的W’ Phys.Lett.B705(2011)28 科大 汪虎林 W’->lν 质量在2.15 TeV以下的SSM中的W’ 在95%的置信度下被排除 科大贡献:single muon 触发效率测量 USTC - ATLAS team

Z’-> ll 科大 汪虎林、蒋一、刘衍文 科大贡献: 触发效率测量,事例选择优化和效率测量,重建效率测量 Phys. Lett. B700(2011)163 Phys. Rev. Lett. 107(2011)272002 科大 汪虎林、蒋一、刘衍文 Z’-> ll 科大贡献: 触发效率测量,事例选择优化和效率测量,重建效率测量 将SSM模型中的Z’质量下限推倒2 TeV USTC - ATLAS team

Graviton->γγ 科大 汪虎林、郝梅、刘坤、刘衍文 RS 模型中的引力子质量下限推到2TeV Phys. Lett. B710(2012)538 New. J. Phys. 15(2013)043007 科大 汪虎林、郝梅、刘坤、刘衍文 Graviton->γγ 科大贡献: 事例选择效率测量,PDF误差, ADD模型事例产生,上限计算 RS 模型中的引力子质量下限推到2TeV ADD模型中的Ms 推倒近3 TeV。 USTC - ATLAS team

W’->WZ 科大 汪虎林、蒋一 科大贡献: 除了信号样本的产生和模型解释的上限计算外的所有内容。 Phys.Rev.D85(2012) 112012 科大 汪虎林、蒋一 W’->WZ 3-lepton+MET事例 分布与本底预期一致 W’质量上限~800 GeV (Extented Gauge Model) 科大贡献: 除了信号样本的产生和模型解释的上限计算外的所有内容。 USTC - ATLAS team 42

轻子激发态 科大 彭海平、徐超 科大贡献:徐超作为主要三个分析者之一,贡献事例的选择和Z以及single Z本底的估计 Phys. Rev. D85(2012)072003 科大 彭海平、徐超 轻子激发态 科大贡献:徐超作为主要三个分析者之一,贡献事例的选择和Z以及single Z本底的估计 利用eeγ μμγ 事例寻找e* mu* Contact Interaction 可能的能区下限大大提高! USTC - ATLAS team 43

TeV能区的引力信号(黑洞寻找) 科大 彭海平、赵政国 科大贡献: 作为两个主要的分析者之一,彭海平主导了该分析,主要在事例选择和本底分析 科大 彭海平、赵政国 TeV能区的引力信号(黑洞寻找) 科大贡献: 作为两个主要的分析者之一,彭海平主导了该分析,主要在事例选择和本底分析 黑洞信号:多粒子事例,pT和很大。数据与本底预期一致。 MTH-MD 参数区间中,低于几个TeV的范围都被排除 USTC - ATLAS team 44

标准模型测量和top物理研究

A summary of ATLAS Standard Model measurements at 7 TeV USTC strongly involved in di-boson cross-section measurements NJU involved in the top pair cross-section measurement SDU involved in the single top production measurement 46

WW 科大 李数、吴雨生、高军、赵政国、刘衍文、彭海平、朱莹春 李数博士论文 先后三次发表阶段性成果。 Phys. Rev. Lett. 107(2011) 041802 Phys.Lett.B712(2012)289-308 Phys.Rev.D87(2013)112001 科大 李数、吴雨生、高军、赵政国、刘衍文、彭海平、朱莹春 WW 李数博士论文 先后三次发表阶段性成果。 7TeV 5fb-1结果已经以系统误差为主 对TGC反常耦合的限制已经和LEP实验相当 USTC - ATLAS team 47

科大贡献: 事例选择优化,W+j本底估计,ttbar本底估计,信号效率,误差分析 USTC - ATLAS team 48

WZ 产生截面测量 科大 吴雨生、赵政国 吴雨生博士论文 科大贡献: 事例选择,本底估计,信号选择效率测量,误差分析 Phys. Lett. B 709(2012)341-357 Eur. Phys. J.C 72(2012)2173 科大 吴雨生、赵政国 WZ 产生截面测量 吴雨生博士论文 科大贡献: 事例选择,本底估计,信号选择效率测量,误差分析 对TGC反常耦合的限制相比Tevatron大大提高。 USTC - ATLAS team 49

Wg/Zg 科大 刘明辉、韩良 35 pb-1结果 测量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 将截面做商,减少实验误差。 JHEP 1109(2011)072 Phys. Lett. B717(2012)49 科大 刘明辉、韩良 Wg/Zg 35 pb-1结果 测量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 将截面做商,减少实验误差。 USTC - ATLAS team 50

1fb-1 对一些耦合系数的限制超过了Tevatron 接近LEP 科大贡献: 截面测量值抽取,与理论预言对比,反常耦合限制的统计计算 USTC - ATLAS team 51

科大 李冰、徐来林、吴雨生、赵政国 JHEP 1303(2013)128 ZZ 科大贡献:事例选择,WW/top 本底估计(data driven), Wjets 本底估计(data-driven) jet veto scale factor测量和系统误差 acceptance 和efficiency的研究等 分析4-轻子和2-轻子事例 对中性规范反常耦合限制远远好于 LEP和Tevatron USTC - ATLAS team 52

Z-pT 分布测量 科大 韩良、刘明辉、汪虎林 Phys. Lett. B705(2011)415-434 科大 韩良、刘明辉、汪虎林 Z-pT 分布测量 科大贡献:muon channel信号事例选择与触发效率和本底分析,un-folding得到PT分布谱 测量表明:初末态的QCD辐射修正对合理描述Z-pT分布很重要。 USTC - ATLAS team 53

W+j/Z+j 产生事例率之比 科大 徐超、赵政国 Phys.Lett. B708(2012)221-240 徐超博士论文: 积分亮度,事例选择系统误差在比例中完全或部分消除。 更精确地检验QCD 微扰计算。 主要贡献: muon道主要贡献者之一, 事例选择,本底估计等 USTC - ATLAS team 54

双光子产生截面 科大 刘坤 科大贡献:光子效率, gamma-jet, jet-jet本底研究 JHEP 1301(2013)086  双光子产生截面 精确的数据使得NNLO项的重要性体现出来:DIPHOX(NLO)明显和测量结果不一致。 注意: NNLO计算中的包含fragmentation的贡献被忽略,这可能是低质量区域和数据不吻合的原因。 科大贡献:光子效率, gamma-jet, jet-jet本底研究 USTC - ATLAS team 55

ttbar截面的测量(南大) 南大组利用ATLAS实验在2010年采集的质心系能量为7TeV对撞数据,开展了ttbar截面的测量工作 采用了三种数据驱动的方法来处理其中最重要的Wjets本底,方法一适用于数据量不足的情况,方法二适用于高统计量情况,方法三是两者的混合可减小系统误差 在ATLAS首次开发和使用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可同时得到ttbar事例数和b-tag效率 结果发表在Eur. Phys. J. C (2011) 71: 1577

Measurement of t-channel single top-quark production cross section (山大) Based on 1.04fb-1 ATLAS data at √s=7TeV Paper published: Phys. Lett. B717(2012)330 Main result: Wang Jin from SDU is one of the co-editors Main contribution: BDT method was first time used on single top analysis. 57

Measurement of Wt-channel single top-quark production cross section(山大) Based on 20.3fb-1 ATLAS data at √s=8TeV in e+μ channel Published: ATLAS-CONF-2013-100 Main result: Observed significance is 4.2 standard deviation Peng Ge from SDU is one of the co-editors Presented the approve talk Contribute almost all the plots. 58

W boson polarization(山大、高能所) 2017/3/5 59

Inclusive measurement: results comparison 发表文章: Measurement of W boson polarization in top quark decays with the ATLAS detector JHEP 1206 (2012) 088 2017/3/5 60

top pair spin correlation(山大、高能所)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 relative to spins are observed as the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 relative to the angles defined in the top decay. The angle is defined in the helicity basis as between the top spin analyzer direction in the top rest frame and top direction in the top pair system. 2017/3/5 61

Inclusive measurement and results comparison Extract from unfolded parton spectrums with enough pseudo-experiments. Editor and approval talk on going: Differential measurement of the tt spin correlation in tt di-leptonic channel events with 4.6/fb data at ATLAS 2017/3/5 62

ATLAS中国组在十多项重要成果中 做出主导或主要贡献 VBF H  gg 中寻找 Higgs 粒子(editors & convener, approval talks) 双tau末态中寻找stau等SUSY粒子 (editor & convener, approval talks) R宇称破坏的 em, etau, mutau共振态寻找 (contact editors, approval talks, paper presentation) H+jets 微分截面测量 (editor, approval talks) HZg 末态寻找Higgs粒子 (editor, approval talks) One soft lepton末态寻找SUSY粒子 (editor, approval talks) t-channel single top (editor, approval talks) Wt channel single top (editor) ZZ 4l cross section (approval talks) ZZllnunu cross section (approval talks) Z+Dark Matter (approval talks) Z4l (approval talks, paper presentation) WW cross section (approval talks) WZ cross section (approval talks)

国际会议报告 (31个) L.Yuan, “Search for Higgs boson in di-photon channel at ATLAS”, Higgs 2011. X. Ruan, “Search for Higgs boson in WWll nunu at ATLAS”, EPS2011 X.Ruan, “WW cross section measurements at LHC”, SUSY 2012. Xuai Zhuang, Review Talk “Dark Matter Search in LHC (ATLAS+CMS)”, XXIV workshop on Weak Interactions and Neutrinos, WIN2013, Sep 16-21, 2013, Brazil Yu BAI, ”Searches for Production of SUSY particle in di-dau final states at ATLAS”, EPS 2013. Da Xu, Talk ”Searches for Direct Electroweak Production of Charginos, Neutralinos and Sleptons with Leptons and MET in ATLAS”, SUSY 2014, Jul 20-26, 2014,Manchester, UK Y. FANG, “Higg spin and parity measurement with ATLAS detector”, XV Workshop on High Energy Physics (DSPIN 2013), October 8-12, 2013 J. WANG, “QCD background + systematic uncertainties”, J.TOP2013, Sep 14, 2013 J. WANG ,“Higgs VBF with ATLAS detector”, ISHP2013, Aug 12-16, 2013 Lianliang Ma, “Recent ATLAS results on Higgs decaying to fermion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gs Physics, Beijing, Aug. 12-16 2013 Peng Ge,“Measurement of the single top associated production crosssection with ATLAS”,APS 2013, APS April Meeting. H. YANG,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DPF conference, Brown University, USA. Aug.9-13, 2011 H. YANG, Hadron Collider Physics Symposium HCP2012, Kyoto University, Japan, November 12-16, 2012. H. YANG, The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LHC Era Physics (LHEP2013), Sanya, Jan. 11-14, 2013 H. YANG, BNL Diboson VBF/VBS Jamboree,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USA. Jul. 7-8, 2013

18.Shu LI, PLHC 2012, PLHC 2012 "ATLAS Diboson Measurements (15’+5')” 16.Dongliang ZHANG, BSM 2011 emu resonance search with the ATLAS detector 17.Yusheng WU, APS April 2011. Measurement of WW production cross section at ATLAS 18.Shu LI, PLHC 2012, PLHC 2012 "ATLAS Diboson Measurements (15’+5')” 19.Hulin WANG, BSM 2012, Searches for new physics in multilepton or like-sign lepton final states with the ATLAS detector 20.Liang HAN, ICHEP 2012, ATLAS measurements of W/Z+gamma, searches for new physics and constraints on triple-gauge couplings 21.Zhengguo ZHAO ICFPC2012,. "The latest results from ATLAS” 22.Yusheng WU, HCP 2012 Dibosons and TGC at LHC (ATLAS+CMS 23.Minghui LIU Charged Lepton Flavor Violation 2013 ,Search for Lepton Flavor Violation at ATLAS 24Jianbei LIU EPSHEP2013, WW Production and Triple Gauge Couplings in ATLAS 25. Liang HAN, RPC2012 “Thin-gap RPC Test Results”, Post “Development of 1 mm low resistivity Bakelite plate for thin-gap RPC detector” 26. Lailin XU,LPC gauge boson coupling workshop 2013 ATLAS results on gauge boson coupling measurements, 27. Lailin XU Search for invisible decays of a Higgs boson produced in association with a Z boson in ATLAS, DPF2013 28. Lailin XU, APS April 2013, Measurement of ZZ production cross section and limits on anomalous neutral triple gauge couplings in 20.7 fb-1 of pp collisions at sqrt(s) = 8 TeV with the ATLAS detector 29. Yanwen LIU, PIC 2013, Jet physics - results from ATLAS and CMS 30. Bing LI, Epiphany2014,Measurements of the cross section and branching fraction of Z->4l in 7 and 8 TeV pp collisions with the ATLAS detector 31. Kun LIU ISHP2013 Search for SM Higgs boson in the H→Zγ decay model 65

总 结 ATLAS中国组在物理二期项目(2011-至今)研究中取得丰硕物理成果: 参加了33个物理课题的分析工作,在>50篇已发表的文章或conf-note中做出直接贡献,并在其中十多项成果中做出了主导或主要贡献,远超过了我们所占的作者比或硬件的贡献比例。 做了31个国际会议报告。 我们为RUNII的物理研究做好了充分准备,中国物理学家完全可以在重大或重要物理中国中做出更有显示度的贡献。 经费的不足制约了我们在ATLAS合作组中发挥更大作用,希望大家对我们各种途径的经费申请给予大力支持。

谢 谢!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