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概要(Summary of Recommendation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住院患者的 VTE 风险和防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呼吸科 汤葳. 2 概念 3 肺栓塞( PE ) 血栓或其他性质栓子(气体 、羊水、脂肪等)顺血流堵 塞肺动脉 多数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 血栓( DVT ),肺栓塞 +DVT 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
Advertisements

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 VTE 的药物预防 VTE: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骨科 吴海山.
血栓性疾病的诊治. 血栓形成 4 血栓形成 – 循环血液中有形成份在血管内形成异常的血 凝块;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和纤溶、血 流变学等因素的变化相关。 4 血栓类型 – 静脉血栓 – 动脉血栓 – 混合血栓.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社区矫正与和谐社区的建设 —— 以社会工作为切入点 珠勒花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年 6 月 27 日.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 陈正贤. PTE ( -DVT )的诊断 肺栓塞诊断前瞻性研究 ( PIOPED 例) 肺栓塞 非肺栓塞 呼吸困难 79 % 81 % 胸痛 58 % 55 % 咳嗽 44 % 48 % 咯血 16 % 8 % 晕厥 9 % 7 %
绿色开花植物是怎样繁衍后代的? 人类新个体的产生需要经历由雌雄 生殖细胞(即 :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 个过程是靠生殖系统来完成。 人的生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 种现象。
重视血管外科的药物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 管 珩.  抗血栓的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抗凝,溶栓治疗  特殊血管病的药物治疗.  危险因素 -- 降脂,降糖,降压的药物治疗.  血管相关疾病 — 心脑疾病的药物治疗.
中医中药对面部皮肤 疾患的治疗及美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张明. 一、概述 二、面部常见皮肤病的中医治疗 三、中医对面部皮肤的美容.
肺血栓栓塞 现代认识 王佩燕.
目 录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建议 2 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基本原则 院内VTE预防措施介绍 3 院内VTE预防流程(草案) 5
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及预防 台州医院普外科 应莲琴.
下腔静脉过滤器 预防肺栓塞的临床应用进展 陈晓明 广东省人民医院 肿瘤中心 广州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
妇产科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治 伊犁州友谊医院 王建.
青岛国金财富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推荐机构会员、交易商会员,会员号:1063)
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治疗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呼吸内科 雷怀定.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静脉血栓栓塞症(VET)诊断、预防、治疗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第十一章颌面部神经疾患 颌面部有两对较大的脑神经即:三叉神经和面神经 三叉神经 主要司面部感觉并支配面部表情肌运动 面神经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糖尿病足——我们能做什么? DF—What can we do?
PKU-HKUST MEDICAL CENTER Dr. LH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 田红燕 张军波
一例VTE患者的药学服务 都丽萍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
深静脉血栓诊断及治疗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 血管外 姚明.
依达拉奉治疗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1例 医院: 广州市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参赛医生: 郭炜 科室: 神经外科 职称: 副主任医师.
肺结核.
必存在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医院: 北京世纪坛医院 参赛医生: 冯亚平 科室: 血管外科 职称: 主治医师.
血栓性疾病的诊治.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早期诊治肺栓塞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 陆慰萱.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介入放射学概述 张国兵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
VTE预防势在必行 --中国病人VTE预防现况报告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溶栓治疗病例思考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肺血栓栓塞症 郑州惠安手外科医院 张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肺血管病诊治中心 熊长明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植物之繁殖方法.
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李雨峰
H1N1新型流感介绍及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院感科 陈婷婷 TEL:
第十八章 健康保险.
北京中兴荣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简介.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肿瘤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 诊断与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管外科 刘冰.
临床血液成分 合理应用与有效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李志强.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 陆慰萱
深静脉血栓的 护理 莫 伟.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 2008 ACCP-7解读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 郑泽琪.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普通外科37病区 刘凯.
幼兒常見的健康問題(IV) 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
家長教育 之 電子學習.
順德與香港為空氣污染 而制定政策 組長:曾惠敏 組員:溫琪華 葉子賢 許焯琛 溫煜彬 曾偉南 帶組老師:甘建基老師
三位一体的优秀工具 —浅谈住院医师对UTD的使用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推荐概要(Summary of Recommendations) «ACCP 2008静脉血栓栓塞 抗栓治疗指南» 解读 推荐概要(Summary of Recommendations)

1.1下肢急性DVT早期抗凝治疗 1.1.1 明确DVT患者,推荐短期使用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 (1A),监测下使用皮下注射 普通肝素 (1A) 或皮下注射磺达肝素(Ⅹa直接抑制剂) (1A)优于不用 1.1.2 临床高度怀疑DVT者,在等待诊断性结果期间,推荐抗凝治疗(1C)

1.1.3 急性DVT者,推荐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或 磺达肝素至少5天,直到INR≥2.0并持续24小时以上(1C) 1.1.4 急性DVT者,推荐早期VKA与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或 磺达肝素联用,优于延迟VKA使用(1A)

1.2 DVT早期治疗,I.V 普通肝素用法 1.2.1. 急性DVT者,若选用iv 普通肝素 ,推荐首剂 80u/kg 或5000U ,团注,维持18U/kg/h或1300U/h ,APTT达到并维持于血浆肝素抗Ⅹa水平0.3-0.7IU/ml(amidolytic assay) ,优于单纯团注或盲法使用(1C)

1.3 早期治疗DVT sc.普通肝素与i.v比较 1.3.1 急性DVT者,选择监测皮下注射普通肝素 ,推荐始 量17500U 或250U/kg bid , APTT维持在相当于血浆 肝素Ⅹa水平0.3-0.7IU/ml(amidolytic assay) ,优于从小剂量开始(1C) 1.3.2 急性DVT者,选择固定剂量,不监测皮下注射普通肝素 ,推荐始量333U/kg ,接着250U/kg bid ,优于不考虑体重的固定用量(1C)

1.4. 早期治疗DVT 低分子肝素用法 1.4.1. 急性DVT者,推荐始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qd或bid,门诊病人(1C)/住院病人(1A) ,优于普通肝素 iv 1.4.2. 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DVT ,推荐不要监测抗Ⅹa水平(1A) 1.4.3. 急性DVT合并严重肾功能衰竭,建议普通肝素优于低分子肝素(1C)

1.9. 导管介导下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治疗急性DVT 1.9.1. 广泛的近端急性DVT(如髂股段,起病<14d ,全身 情况好,寿命超过1年) ,出血危险性低,在有条件 的医疗中心,建议导管介导下的局部溶栓治疗 (CDT) 以减轻症状及血栓后遗症(2B) 1.9.2. CDT成功后建议应用angiophasty及支架处理残余 病灶(2C)

1.9.3 就缩短疗程而言,药物-机械联合溶栓优于单纯 CDT(2C) 1.9.4.急性DVT患者,CDT成功后,后续抗凝力度及持 续时间与不用CDT者相同(1C)

1.10. 全身溶栓治疗急性DVT 1.10.1. 广泛的近端急性DVT(如髂股段,起病<14d , 全身情况好,寿命超过1年) ,若不适于CDT 者,建议全身溶栓治疗,以减轻急性期症状 及血栓后遗症(2C)

1.11. 经皮静脉血栓切除术 1.11.1. 对急性DVT患者,建议不要单用经皮机械性血 栓切除(2C)

1.12. 手术血栓切除治疗急性DVT 1.12.1. 对急性髂股段DVT如病程<7d ,全身情况好,寿 命≥1年,为减轻急性期症状及血栓后遗症,在 有条件的中心,建议进行开放式静脉血栓切除 (2B) 。若病人没有出血的高危因素,建议CDT 通常优于开放式静脉血栓切除(2C) 1.12.2. 血栓切除后的抗凝力度及持续时间与非手术是 一样(1C)

1.13. DVT早期治疗与腔静脉滤器 1.13.1. 对DVT患者,除抗凝外推荐不要常规应用腔 静脉滤器(1A) 治疗,推荐下腔静脉放置滤器(1C) 1.13.3. 以滤器取代抗凝治疗,出血危险过后,推荐 进行常规抗凝治疗(1C)

1.14. 急性DVT与制动 1.14.1. 急性DVT患者,推荐早期活动优于初期的 卧床休息,只要病人能耐受(1A)

2.1. 抗凝治疗疗程 2.1.1. 继发于一过性(可逆性)危险因素的DVT患者,推荐 VKA 3个月疗程治疗优于短程的抗凝治疗(1A)

2.1.2. 特发性的DVT患者,推荐VKA治疗至少持续3个月 (1A) ,3个月后,评估长期抗凝治疗的利弊。对于首发即为近端血栓的、无出血危险因素、抗凝监测条件具备,推荐长期抗凝(1A) 。对于再次发作的特发性血栓患者,推荐长期抗凝治疗(1A) 。首发的孤立远端血栓的特发DVT ,推荐3个月抗凝优于无限期抗凝(2B)。

2.1.3. 癌症患者DVT ,推荐长期抗凝的头3-6月使用 低 分子肝素(1A) ,随后无限期用VKA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或直至癌症治愈 (1C) 2.1.4 接受长期抗凝的患者,应定期对进一步抗凝治疗行 risk/benefit 评估(1C)

2.2. 抗凝力度 2.2.1. DVT患者,推荐VKA的剂量足于维持INR值在 2.5(2.0-3.0) (1A) ,对于特发的有强烈倾向于低频度(less freguent)INR监测的DVT患者,经头3个月常规强度抗凝治疗后,推荐低强 度(low intensity)抗凝(INR:1.5-1.9),低频度INR监测,而不是停药(1A)。推荐不要高强度的VKA治疗(INR:3.1-4.0)(1A)

2.6. 下肢无症状DVT治疗 2.6.1. 意外发现的无症状DVT ,推荐按有症状DVT的 早期及长期抗凝治疗(1C)

3.1. 弹力袜与弹力绷带预防PTs 3.1.1. 有症状的近端DVT患者,推荐应用带有压力梯 度的弹力袜(踝水平压力30-40mmHg)(1A)。机 械压迫治疗(包括弹力绷带)应在抗凝治疗开 始后尽早(as soon as feasible)开始,并且最少持续2年以上,有PTs症状,使用时间更长。 注:feasibility, both short and long term, refers to ability of patients and their caregivers to apply and remove stockings. 上述推荐对于预防PTs有较高的价值,但会给病人带一些不便及不适。

3.2. 无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物理治疗 3.2.1. 因PTs所致的严重下肢肿胀,建议进行气压治疗 (IPC) (2B) 3.2. 无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物理治疗 3.2.1. 因PTs所致的严重下肢肿胀,建议进行气压治疗 (IPC) (2B) 3.2.2 因PTs所致的轻度下肢肿胀,建议应用弹力袜 (2C)

3.3.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物理治疗 3.3.1. 对于局部伤口处理及压迫治疗效果不佳的下肢 静脉性溃疡,建议加用IPC(2B)

3.4. 高压氧与静脉性溃疡 3.4.1. 静脉性溃疡患者,建议不要应用高压氧 治疗(2B)

3.5. 静脉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3.5.1. 己酮可可碱 3.5.1. 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建议己酮可可碱400mg tid ,结合局部护理及压迫或IPC处理(2B) 3.5.2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venous ulcers, we suggest that rutosides, in the form of micronized purified flavonoid fraction administered orally, or sulodexide administered intramuscularly and then orally, be added to local care and compression (Grade 2B).

4.0.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初期治疗 4.1.初期PE中肝素IV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磺达肝素皮下注射及VKA应用 4.0.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初期治疗 4.1.初期PE中肝素IV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磺达肝素皮下注射及VKA应用 4.1.1. 有客观证据肯定的急性PE ,推荐短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A) , IV 普通肝素(1A) ,监测下皮下注射普通肝素(1A) ,固定剂量皮下注射普通肝素(1A) ,或皮下注射 磺达肝素(1A)优于没有上述治疗。急性PE病人应常规评估是否溶栓治疗

4.1.2.临床高度疑似的PE患者,在等待明确诊断阶段, 推荐抗凝治疗(1C) 4.1.3. 急性PE患者,推荐应用低分子肝素 , 普通肝 素或 磺达肝素至少5天,到INR2.0 ,并维持至少 24小时后停用上述药物

4.1.4.急性PE ,推荐从第一天起, VKA与普通肝素或 低分子肝素或磺达肝素联用,优于VKA延迟应用(1A) 4.1.5.急性PE ,选择IV 普通肝素 ,推荐先团注80U/kg或5000U ,后续18U/kg/h或1300U/h维持,使APTT维持在血浆肝素抗Ⅹa水平0.3- 0.7IU/ml(amidolytic assay)。上述给药方式优 于一般的定时IV团注或不监测的给药方式(1C) 4.1.6.急性PE,选择监测皮下注射 普通肝素给药方式,推荐起 始17500或250IU/kg Bid,6小时后测定并维持APTT在血浆肝素抗Ⅹa水平0.3-0.7IU/ml。上述疗效优于小剂量的(1C)

4.1.7 急性PE,选择固定剂量,不监测的用皮下注射 普通肝素,推荐始量333 U/kg,随后250U/kg Bid ,优于不根据体重的用法(1C) 4.1.8急性非大块型PE,推荐初期抗凝治疗,应用低分子肝素优于IV 普通肝素(1A)。大块型PE,考虑到皮下注射吸收或准备溶栓治疗,建议IV 普通肝素优于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 磺达肝素或普通肝素(2C)

4.1.9 选择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PE ,推荐不要常规监 测 抗Ⅹa水平(1A) 4.1.10 急性PE合并严重肾衰,建议普通肝素优低分子 肝素(2C)

4.3 PE患者的全身与局部溶栓 4.3.1. 所有的急性PE病人应进行快速危险因素分类 (1C)。有血流动力学受累的证据的,推荐溶栓治疗(1B) 。除非有大出血 的绝对禁忌症(major contraindication) ,不得延迟,以免不可逆的心源性休克发生。对高危病人,不伴有低血压,出血风险低,建议溶栓治疗(2B)。决定溶栓治疗依赖于医师对PE严重性及出血风险预后的 评估。绝大多数PE患者,推荐不溶栓治疗 (1B)

4.3.2. 急性PE,进行溶栓治疗,推荐经外周静脉,而不是 肺动脉给药(1B) 4.3.3. 急性PE ,进行溶栓治疗,推荐短期注入(如2h) , 优于延长推注(如24h)(1B)

4.4. PE初期治疗中的导管抽栓与碎栓 4.4.1. 对绝大多数PE患者,推荐不要使用介入导管技术 (1C)。但是,因出血风险或病情危急,不允许进行全身溶栓,建议进行介入溶栓(2C)

4.5. 肺动脉血栓切除 4.5.1. 对极度危急,因出血风险,无法接受溶栓治疗或没有足够时间允许全身溶栓的极度危险的病人,建议进行肺动脉血栓切除(2C)

4.6. 腔静脉滤器 4.6.1. 对绝大多数PE患者,推荐除了抗凝外不要常规使用腔静脉滤器(1A) 4.6. 腔静脉滤器 4.6.1. 对绝大多数PE患者,推荐除了抗凝外不要常规使用腔静脉滤器(1A) 4.6.2. 急性PE ,担心出血而无法抗凝治疗者,推荐IVC滤器(1C) 4.6.3. 急性PE ,以IVC滤器植入取代抗凝治疗者,推荐出血危险过后,应常规进行抗凝治疗(1C)

5.0. 急性PE的长期治疗 5.1.1. 继发于可逆性危险因素的PE ,推荐3个月的 VKA治疗优于短程的(1A) 5.1.2. 特发性的PE ,推荐至少3个月的VKA治疗 (1A) , 3个月后,所有特发性的PE患者应予重新评价长期抗凝的利弊(1C)。经过第一个疗 程(3月)VKA治疗后,若出血的危险不存在,有监测条件,推荐长期抗凝(1A)。长期抗凝对于防止PE复发有较高的意义及负担相对轻。对无诱因的再发VTE(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推荐长期抗凝(1A)

5.1.3. 癌症患者合并PE ,推荐长期抗凝中的头3-6个月应用低分子肝素(1A) ,以后推荐选择VKA或低分子肝素(终生) 或直至癌症治愈(1C)

5. 1. 5. PE患者,推荐VKA的剂量能使INR调至并维持在2. 5(2. 0-3 5.1.5. PE患者,推荐VKA的剂量能使INR调至并维持在2.5(2.0-3.0)。长期接受抗凝治疗的特发性PE患者,倾向于低频度的INR测定,3个月的常规强度治疗之后(INR:2.0-3.0) ,推荐低强度(low intensity)(INR:1.5-1.9)抗凝治疗及低频度(less freguent)监测,优于完全停药 (1A)。推荐反对高强度VKA治疗(INR:3.1-4.0) (1A) 5.1.6. 意外发现的无症状PE ,推荐早期、长期抗凝原则与无症状者一样(1C)

6.1. 肺动脉血栓切除, VKA及腔静脉滤器 在治疗慢 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H )中的应用 6.1.1. 部分CTPH患者,对于有经验的医疗团队,推荐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1C) 6.1.2. 所有CTPH患者,推荐终生VKA抗凝, INR维持在2.0-3.0(1C)

6.1.3. 接受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推荐术前、术中放置 腔静脉永久性滤器(2C) 6.1.4. 非手术CTPH患者,建议把病人送到有经验的治疗 中心,评估是否可以进行其他替代治疗,如血管扩张 剂或球囊扩张成行术(2C)

7.0. 输注所致的浅静脉血栓形成 7.1. 输注所致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 7.0. 输注所致的浅静脉血栓形成 7.1. 输注所致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 7.1.1. 因静脉输注所致的有症状的血栓性浅静脉炎,建议口服双氯芬酸钠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剂(2B) ,局部涂双氯芬酸钠软膏(2B) ,或肝素软膏(2B) ,直至症状消退或2周以上。推荐不要全身抗凝 (1C)

7.2. 自发性浅静脉血栓形成 (SVT)的治疗 7.2.1. SVT病人,建议预防性或中等剂量低分子肝素(2B)或中等剂量的普通肝素治疗,至少持续4周。建议以VKA替代的,(INR 达标是2.5,2.0-3.0),应与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重叠5天,VKA 的疗程仍是4周 (2C) 。建议除了抗凝外,不要加用非甾体类抗炎剂(2B) ,推荐内科治疗优于外科治疗

8.0. 急性上肢DVT 8.1. 上肢DVT早期IV 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 8.1.1. 急性上肢DVT,推荐早期应用治疗剂量的 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或磺达肝素,用法同下肢DVT(1C)。

8.2. 上肢DVT的早期溶栓治疗 8.2.1. 对绝大多数的上肢DVT患者,推荐不要常规 应用全身或导管介导的溶栓治疗(1C) 8.2.2. 出血风险低,近期发作的症状严重者,建议可选用CDT作为初始治疗(1C)

8.3. 上肢DVT早期治疗其他手段 8.3.1. 对绝大多数急性上肢DVT ,推荐不要常规应用导管抽栓、手术取栓、经腔内血管成行术、支架植入、介入或手术后阶段性溶栓或上腔静脉滤器植入术(1C) 8.3.2. 部分患者,如原发性上肢DVT抗凝或溶栓失败的,如症状持续存在,建议导管抽栓、手术取栓、经腔内血管成行术或血管介入或手术后的阶段性溶栓治疗(2C) 8.3.3. 对有抗凝禁忌、血栓正在延长或有临床证据的PE ,建议行上腔静脉滤器植入术(2C)

8.4. 上肢DVT的长期抗凝治疗 8.4.1. 急性上肢DVT ,推荐VKA治疗疗程≥3月(1C) 8.4.2. 与中心置管相关的绝大多数上肢DVT ,若中心静脉导管仍有必要使用的,建议不必拔除导管 (2C) 8.4.3. 若中心导管已拔除,不推荐抗凝疗程缩短到<3月(2C)

8.5. 上肢PTs的预防 8.5.1. 上肢DVT的有PTs风险者,不建议常规使用弹力压迫或静脉活性药物(venoactive medications)(2C)

8.6. 上肢PTs的治疗 8.6.1. 上肢DVT的持续肿、痛,建议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袖套以减轻症状(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