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科技部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 - 環安組 實習成果報告 指導老師:李書安 副教授 輔導員 : 王啟嵩 技士 姓 名:張韶恩 學 校:逢甲大學 系 級: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 班 級:四年乙班.
Advertisements

第一章 遽變的時代 第二節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 從「三級會議」到「國民會議」 共和政治與恐怖統治 拿破崙帝國的起落 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學習重點 第二節 法國大革命.
本节聚焦 ♣ 减数分裂的含义是什么 ? ♣ 配子的形成为什么必须经 过减数分裂 ? ♣ 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 ?
約翰一書 2: 小子們哪 … 你們的罪藉著主的名得了赦免 13. 老年阿 … 你們認識那起初原有的 14. 少年哪 … 你們剛強,神的道存在你們心裏, 你們也勝了那惡者.
1 報告人:季啟富 101/5. 簡報大綱 僱主風險規劃分析 何謂僱主契約補償責任保險 ? 僱主契約補償責任保險特色說明 僱主契約補償責任保險承保說明 僱主契約補償責任理賠說明 行銷建議 問題與討論.
身心障礙鑑定醫療服務流程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社會工作室主任 黃穎雯. 目錄 舊制、新制類別 新制鑑定申請流程 南投醫院鑑定流程 常見問題.
如何提升子女的語言思維能力. 思考 是一項「目標導向」的活動 例:解決問題、探究新知 接收 信息 帶出信息 的意義 [ 了解、構思、推理、 判斷、採取行動 ] 思考 處理過程 過程中需處理當下接收的資訊,以及已有的知 識經驗.
公司简介 ZGL的品牌优势 什么是碳纤维 ZGL碳纤维自行车的优点 ZGL碳纤维自行车的前景 ZGL碳纤维自行车的保养 疑问解答 结语.
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增分突破一 金手一指,让你做好情节作 用分析题.
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 上海市青春期教育专业委员会 戴 耀 红
无效宣告请求书与 意见陈述书代理实务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1. 1 持卡 一族 2 晒晒我的卡 晒晒我的卡…………………………………………1 趁车必备之—月票卡………………………………2 2009年3月3日 总第1期 晒晒我的卡…………………………………………1 趁车必备之—月票卡………………………………2 做对的“主张”………………………………….……3.
招考新政与高中学校面临的挑战 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俞宏胜
任科教师: 孟老师 办公室:二楼成教2 时 间: 14年5月 电 话:
第十三章 20世纪文学(四) 第三节 荒诞派戏剧.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腹有诗书气自华 邓 兵 2014年6月12日.
古代四大美女de风云 沉鱼 . 西施 落雁 . 王昭君 闭月 . 貂禅 羞花 . 杨玉环 编者:周惠婷,李雪蓉
Le théâtre en France Lina 覃妮娜.
扎根主爱中 以弗所书 3:17-19.
Shuǐ mā mɑ de hái zi 水妈妈的孩子.
第 1 章 地理位置與範圍 一、位置的表示方法 二、位置與生活 三、臺灣的位置與範圍 四、地圖閱讀.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高一地理必修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续二)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地理备课组王全胜.
閱讀名家偉人傳記並寫作 ★穿越時空,當我遇見德蕾莎修女★
13·14 工作总结分享 设计部许建国
一、银行保证金质押 二、理财产品质押 三、银行卡被盗刷的责任问题 四、票据纠纷
活力 射 四 简报 种子发芽咯 de 国培(2015)小学数学四组 3/11/2017.
第七章 港口工程.
确定位置 执教者:刘霞.
南美洲 吉林省延吉一高中 韩贵新.
一、橘子(Gamania)介紹 二、市場區隔變數 三、玩家需求 四、市場評估 五、市場定位 六、服務核心 七、服務花朵 八、服務創新跟新服務 九、網站介紹 十、發問題目.
第三章 企业战略策划 第一节 企业整体战略策划(一).
限时综合强化训练 限时综合强化训练.
广西、壮族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级08班 制作人: 牙柄人 学号: 民族:壮族 家乡:广西河池
高考新改革与过渡 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 向重新.
Programa de Master en las Universidades públicas de España
漫漫人生 主办:平远县田家炳中学 总第一期 2008年2月 主编:初二(11)班 肖遥.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
宏观经济与理财实务.
第三节 词类(下) 虚词概说 一、什么是虚词 二、虚词的共同特点: 三、学习和研究方法: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三讲 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分析.
二四班.
增分突破二 准确概括传主形象,深入分析传主的人格魅力和品质特征
本课件是由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年资助情况及医学科学部学科设置
班主任专业素养 漫 谈 普陀区教育局德研室 陈镇虎
巧用修辞展凤头 郓城一中 李召峰.
交互智能平板 初级培训课程 董鹏飞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 图 的阅读.
资产宣传推介手册 2017年10月.
陳敬文、蘇裕庭、吳昱甫、王梓興 、陳柏任、袁子恆、姜傑仁
【教会圣诗 233】 圣哉!圣哉!圣哉! 全能大主宰 Holy! Holy! Holy! Lord God Almighty
第一章 质点的运动 §1 质点 参考系 运动表式 一.质点 忽略物体形状和大小,保留其质量的物理点模型。 .二. 参照系 坐标系
第2節 元素.
1-1 原子模型的建立 1-2 原子序與質量數 1-3 同位素 1-4 電子軌域 1-5 電子組態
聖誕節 给夫妻家庭的祝福 太一:18-25 路一:26-28 路二:41-51.
受難節信息 祂為我死 文字&製作:賴建鵬.
飲食與藝術.
出埃及記.
不動產估價.
赫本X廓形服装(甜姐儿) 《甜姐儿》拍摄于1957年,原是著名舞蹈家弗雷德·阿斯泰尔1927年在百老汇演出的一出音乐舞台剧.这部电影叙述的是纽约格林威治村一家书店的女店员,由于被一位时装摄影师看上并加以培养,而成为世界名模特儿的故事。 20年代—30年代服装廓形强调曲线,腰线回到了自然位置,连衣裙的盖肩袖很短,因此披肩被广泛使用.
小学数学第一册 10的认识 锦山小学 高婧媛.
教会圣诗 81首 坚固保障 A Mighty Fortress Is Our God
God Be with You Till We Meet Again God be with you till we meet again.
職業學校課程綱要發展指導委員會第2次會議 職業學校課程綱要總綱 修訂說明報告 計畫主持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蔡顯榮主任.
聖誕節信息 耶穌---這偉大的禮物 文字:賴 建 鵬 製作:NG PORTIN
不可思議的(二).
活氧精萃晶顏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一、现代文学 1、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2、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他既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第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 2、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3、贝克特和《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以不明确主题,令人回味

《美国的悲剧》的作者 德莱塞(1871-1945)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生于印第安那州一贫苦移民家庭。中学未毕业,12岁便自谋生计。当过报童、农场杂工、洗碗工、收账员、挖煤工,对美国下层社会状况十分熟悉。1888年,得到小时候的女老师的资助,读了一年大学。1892年,当了新闻记者。1897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0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描写了在金钱至上的美国社会里一个出身于劳动家庭的纯洁少女──嘉莉,走上堕落道路的悲剧。1911年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珍妮姑娘》,描写了工人家庭的姑娘珍妮的悲惨遭遇。1912年发表长篇小说《金融家》,它和《巨人》(1914年)、《斯多葛》(1947年)合称《欲望三部曲》,深刻揭露了美国大资产阶级巧取豪夺的罪恶。1925年,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问世,使作者一跃而成为全美最有名的作家。这部小说是德莱塞最优秀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在腐败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追求“上等人”的生活,堕落成为杀人犯的故事。一生创作了总计长篇小说八部,短篇小说集四部,戏剧诗歌各两部,特写、散论、政论七部,留下了巨大的、珍贵的文学遗产 。1927年,德莱塞访问了苏联,1941年被选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1944年获美国文学艺术学会荣誉奖。1945年8月,德莱塞以74岁的高龄,加入了美国共产党。同年12月28日病逝。

《美国的悲剧》中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思受到社会上邪恶影响,逐渐蜕变、堕落为凶杀犯、最后自我毁灭的全过程。小说共分三卷。第一卷描写克莱德这个天真幼稚的青年人怎样受到外部世界腐蚀与毒害,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玩世不恭、怙恶不悛的人,一直到汽车碾死女孩,逃离堪萨斯城为止,这是小说故事的准备阶段;第二卷描写克莱德与富商伯父萨缪尔·格里菲思邂逅后,以穷亲戚的关系来到莱柯格斯厂内充当工头助手,随后陷入与穷女工洛蓓达、阔小姐桑德拉的三角恋情。为了高攀桑德拉,克莱德甘愿违悖自幼接受的基本道德准则,牺牲洛蓓达,于是,他就通过翻船阴谋干掉了这个被他欺骗而怀孕的年轻的女工。事后,克莱德却落荒出逃,逍遥法外;第三卷主要描写案发之后,克莱德如何被捕入狱,受审和定罪,其间还穿插着美国两党和司法机构利用克莱德一案大搞政治投机的丑闻。最后经过终审判决,克莱德被送上了电椅。

《美国的悲剧》不仅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同时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 。作品具有丰满的现实主义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 。 小说问世的二十年代,美国社会崇尚伪善的侈谈,并没有好好地去培养青年一代。美国的实利主义,使青年人认为,有了金钱便能占有一切,包括美色在内。因此,《美国的悲剧》就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严厉的控诉。 美国评论家认为,德莱塞忠于生活,大胆创新,突破了美国文坛上传统思想禁锢,解放了美国的小说,给美国文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并且把他跟福克纳、海明威并列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仅有的三大小说家。

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美国的悲剧》剧照

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 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法国著名批评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中部的古老小城克拉姆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喜爱音乐和文学。1886年,考取了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被送到法国设在罗马的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回国后,在高师和巴黎大学讲授音乐史,并从事文学创作。罗曼·罗兰主要作品有戏剧、小说和名人传记。1893~1898年,创作了《信仰的悲剧》,包括《圣路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三个剧本。此后,又创作了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剧:《群狼》(1898年)、《丹东》(1899年)、《7月14日》(1902年)。20世纪的头十余年间,是罗曼·罗兰创作高潮时期,他相继写出《贝多芬传》(1903年)、《米开朗琪罗传》(1905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等名人传记,还创作了他最优秀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年)。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20年代,罗曼·罗兰写了《甘地传》、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1939年,创作了著名的悲剧《罗伯斯庇尔》。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重版《导言》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直爽坦率地说话!不要涂脂抹粉,不要矫揉造作地说话。说话是为了使人理解,并不是为了被一小撮娇嫩的人所理解,而是为了被成千上万的人,被那些最朴实的、最卑微的人所理解! ”

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贝克特(1906—1989),爱尔兰戏剧家、小说家。1906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市一个犹太人家庭。学生时代去巴黎游历时,遇到乔伊斯,当过他的秘书。1927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1928~1930年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担任英文讲师,并与人合作把乔伊斯的作品翻译成法文。其间,回到都柏林工作。1938年开始定居巴黎,德军占领巴黎期间,曾参加抵抗运动,后因组织暴露隐居乡下,写了长篇小说《瓦特》。1945年以后改用法文写作,1946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是创作的高峰期,主要作品是1952年创作的两幕剧《等待戈多》,主要情节是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待。该剧揭示了人类在荒谬宇宙中的尴尬处境,被视为荒诞派戏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此外,还写了长篇小说《马洛伊》(1951年)、《马洛纳之死》(1951年)和《无名的人》(1953年),其中,《马洛伊》曾被一些评论家称为20世纪的杰作之一。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

贝克特和他的《等待戈多》

《静静的顿河》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 斗争。’”

二、现代美术 1、毕加索和《格尔尼卡》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 2、达利和《记忆的永恒》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毕加索(1881—1973)

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西班牙艺术家。其艺术富有创造性,作品数量惊人,风格技巧多样化(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及其他)。1937年为抗议德国纳粹空军滥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人故都格尔尼卡,创作了巨幅油画《格尔尼卡》。他画的《和平鸽》被1949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用作会徽。 1973年4月8日,毕加索在法国小城穆然去世,享年92岁。他一生共创作作品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 幅,总计近 37000 件。 他的私人收藏品,包括他本人和朋友的作品,都捐赠给法国政府,法国政府在巴黎建有毕加索博物馆,供人参观。

毕加索及立体派画派 通过运动与交换、拆分与重组,建立新的空间概念,立体派开创了人类观察世界的一种新方法。这派产生于1908年,繁荣在20年代,直到50年代仍有市场。立体派的创始人是移居法国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1881—1973)和法国画家布拉克(1882—1963)。毕加索在1907年创作了第一幅立体派绘画《亚威农少女》,呈几何形分割的扁平人体丑陋而野蛮但不失和谐和统一。画家将画的对象分解成方形、三角和圆形等平面几何形体,色彩较简单,多用灰绿色、灰褐色。评论家说他的作品使“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子变成了几何形和方块块”。立体派由此成为此类绘画的名称。

在最右侧,一个女人高举双手,显然她是从一座着火的房子上跌下来。另一妇女向画面中央奔跑,惊恐与狂怒布于全身;左边有一母亲,她手托被炸死的婴儿,在啼哭呼号。右角一妇人的头从窗户里探出,她举着一盏油灯,向前平举,象征揭露,她把这一切展示在光照之下,让世人看个分晓。在画面的中央,高处有一眼睛似的灯光,可是眼睛的瞳仁却是个灯炮。地上倒卧着战士们残缺的肢体。断臂上还握着被折断了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可能是对英雄的哀悼。靠中央上方,有一因受伤而嘶鸣着的马头,它张裂着口,由于爆炸声而受到惊吓。有几枝箭自上落下,刺在痛苦地挣扎着的动物和人身上。靠左侧上方,有一眼睛已移位了的牛头,形象十分狰狞。

1937年4月26 日发生了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镇上的1600多无辜居民惨遭屠杀,而全镇居民只有7000多人 。毕加索义愤填膺,随即拿起画笔,进行构思,终于以此事件为题,画了这一幅震撼画坛的《格尔尼卡》。 毕加索采用分解立体构成法,仅用黑、白、灰三色来画成。调子阴郁,情景恐怖,全画充满着悲剧气氛。这是画家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的同情。所有形象是超越时空的,并蕴含着愤懑的抗议声。当《格尔尼卡》公展以后,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奔走相告,人们首先感到画家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所表现的觉醒。 《格尔尼卡》后来在挪威、英国、美国各地巡回展出,反响十分强烈。至本世纪40年代,经毕加索同意,借给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同时他向公众表示:一个重获民主和自由的西班牙,当是这幅画的当然故乡。1981年初,此画按照毕加索生前的遗愿,终于回到了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毕加索作品欣赏

达利的自画像

西班牙的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堪称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大师。他自己就是个怪诞不经、超凡脱俗的人。7岁便自称是伟大的拿破仑;闹学潮被国王亲自开除学籍;与大他8岁的有夫之妇加拉私奔,在小渔村利加港一间租来的4平方米的小屋安身。他那两撇钢叉一样上翘的胡子也让人难忘。他像个狂人那样去作画,让作品从幻觉中涌出来。他的笔下,充斥着种种奇形怪状的形象组合和故事情节,纠缠着为理性所控制的人对自己欲望的惶恐,以及欲望与压抑的矛盾和斗争,表现凶残的梦幻或奇特的宁静气氛。他的画面构思离奇,爱的嚎叫、性的显示、迷幻的情欲、虚幻的宗教、血腥的暴力、扭曲的人性、错位的时间,笼罩着一层神秘、可怖、如幻似真又令人惊愕、有时甚至唤起某种崇高感的纱幕,而其局部形象往往画得极其精细逼真。他的《记忆的永恒》(1931)软化了原本坚硬的钟表,让它耷拉在树上和桌边,而那只老怀表上画家少小时候熟悉的蚂蚁却只只清晰可辨。《内战的预感》(1936)、《利加港的圣母》(1949)、《丽达与鹅》(1949)、《纳尔西斯之变形》、《哥伦布之梦》等,是其著名的作品。

《记忆的永恒》 利加特港的海滩宁静空旷。黄昏的光线照射着蓝色的大海和岩礁。一棵截断的无叶橄榄树无根无基地长在平台上,平台的右下方悠闲地躺着一个怪物。最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那几只软表,它们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搭在平台上,还有一只竟然披在了怪物的身上。这些表到底寓意着什么?那就要看各人的理解了。可以说,这些玻璃和金属制成的钟表,在漫长的时间中已经走得疲惫不堪,终于松垮了下来;也可以说,软表是对20世纪各种抽象组合实验的否定。现在,这些软表已经成为西方人心目中超现实主义梦境的同义词了。

达利作品欣赏

把人类的梦境、幻觉和生死矛盾等作为绘画的主题

达利擅长以柔和和线条和明亮的色彩表现梦境

考点: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 九下P107 能力要求:识记 考点: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九下P108

现代文学和美术 国别 作者 作品 主要内容 美国 德莱塞 《美国的悲剧》 法国 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朵夫》 贝克特 《等待戈多》 西班牙 毕加索 《格尔尼卡》

1、毕加索是20世纪美术史上立体派的最主要代表。下列哪一幅作品是他的? B A B C D

2、试验中学艺术小组决定建立一个绘画艺术网站,展示现代绘画艺术的成就。下列各项,你认为能入网页的是 A.达•芬奇及其《最后的晚餐》 B.凡•高及其《向日葵》 C.毕加索及其《格尔尼卡》 D.卓别林及其《摩登时代》 c

3、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一片繁荣的背后蕴藏着一场危机。美国作家德莱塞仿佛嗅到了危机的气味,出版了一本控诉美国社会制度的著作是 A.《哈姆雷特》 B.《美国的悲剧》 C.《神曲》 D.《战争与和平》 B

4、1937年,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创作名画《格尔尼卡》,是为了 A.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 B.揭露和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 C.揭露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D.表达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A

D 12(2011年菏泽市).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西方科技文化成就的笔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B.牛顿——英国——“现代科学之父” C.德国——贝多芬——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D.西班牙——毕加索——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 D

著名画家毕加索在展出自己下面的画作时,一位德国军官问:“先生,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反讥到:“不,先生,这是你们的杰作”。这幅画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哪项暴行 A.制造国会纵火案 B.策划实施“慕尼黑阴谋” C.屠杀西班牙无辜居民 D.在波兰设集中营大规模屠杀犹太人 [参考答案]C [2007年河南中考] 第17题

文学!文学!文学! 现代文学的崛起——矛盾创造!

前集回顾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两次大战夺去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财富损失,经济一片混乱,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日益高涨。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相继诞生。整个世界动荡不安,日益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shit! shit! shit! shit! shit! shit! shit! shit!

可惜,今天不是语文,是历史,所以我展示的是历史书中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作品。 乱世出英雄,矛盾造文豪(民主斗士)。我们语文课本里的大部分课文都是20世纪文学的产物。 可惜,今天不是语文,是历史,所以我展示的是历史书中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作品。 要民主! 要自由! 要民主! 要自由! 要民主! 要自由! 要民主! 要自由!

《米国的杯具》 由此可见,美国的矛盾以造成了国民的堕落与贪婪。可是 ——谁在乎呢 德莱塞,(l871~1945)美国小说家。出生于破产小业主家庭。曾长期在社会底层劳动挣扎。青年时期曾任报刊记者和编辑,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愤青般生活了许多年后加入美国共产党。德莱塞是倾向社会主义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 他代表作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1925)通过一个穷教士儿子克莱特·格里菲斯为追逐金钱财势堕落为蓄意杀人犯的故事,不仅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同时更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美国生活方式对人的普遍的罪恶性腐蚀毒害。 由此可见,美国的矛盾以造成了国民的堕落与贪婪。可是 ——谁在乎呢

《静静的顿河》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当代最著名的苏联作家之一,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世界声誉的文学巨匠。1905年5月24日生于顿河流域克鲁日林村的一个商店职员家庭。肖洛霍夫出生和长期居住在顿河流域,非常熟悉顿河哥萨克的风俗习惯。1918年当他在中学读四年级时,因国内战争开始而辍学。不久,就投身革命。1920~1921年担任卡尔金镇革命委员会办事员,并参加了武装征粮队,经常在草原上同国内反革命武装作战。1923年参加了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小组“青年近卫军”。1926年,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同年返回故乡,从事专业创作。

3,2,1:肖洛霍夫的代表作,首推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这部小说从1926年开始创作。作家用了14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部巨著。小说分四部八卷,以中农哥萨克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命运和他一家人的遭遇为中心,描写了1912~1922年间顿河哥萨克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是一部反映顿河哥萨克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生活、探讨哥萨克悲剧命运的长篇史诗。自作品问世以来,它已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文字,成为当代世界文学中流传最广的名著之一。肖洛霍夫的另一代表作《被开垦的处女地》(又译《新垦地》),共两部,第一部描写顿河地区格列米雅其村实现农业集体化的经过,第二部描写了格列米雅其村集体农庄巩固的过程,分别于1932年、1959年问世。1956年和1957年之交,肖洛霍夫发表了著名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小说描写了一位普通苏联公民在卫国战争中的遭遇,表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悲剧命运,充满了对历史和人生的回味与思考。这篇小说曾轰动一时,开50年代后半期和60年代苏联一系列卫国战争题材作品之先河。1965年,肖洛霍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证书上写道:“授予米·亚·肖洛霍夫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藉以赞赏他在描写俄国人民生活各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品格。”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出生于工人家庭,幼年时在教会小学读过几年书,后为谋生做过杂工、发电厂的司炉工。1924年加入共产党,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领导工作。几年后,由于劳累过度和旧伤复发,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终日卧床。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病榻上开始了文艺创作。1930~1934年,用了四年时间,写出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描绘了乌克兰第一代共青团员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而英勇奋斗的历程。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示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如何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钢铁战士的过程。1934年,开始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但终因病情恶化,只完成第一卷。他于1936年12月去世,年仅32岁。 这些话其实没有什么意义!考试需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把宝贵的生命用来背试题——真怕保尔带走你们!

罗曼•罗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 坑爹的社会是如何让高富帅变成矮穷龊的。 整个作品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乐的四个乐章: 第一册 包括克利斯朵夫少年时代的生活(黎明,清晨,少年),描写他的感官与感情的觉醒,在家庭与故乡那个小天地中的生活,——直到经过一个考验为止,在那个考验中他受了重大的创伤,可是对自己的使命突然得到了启示,知道英勇的受难与战斗便是他的命运。 第二册(反抗,节场)所写的,是克利斯朵夫像年轻的齐格弗里德”一样,天真,专横,过激,横冲直撞的去征讨当时的社会的与艺术的谎言,挥舞着唐·吉诃德式的长矛,去攻击骡大,小吏,磨坊的风轮和德法两国的节场。这些都可以归在反抗这个总题目之下。 第三册(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和上一册的热情与憎恨成为对比,是一片温和恬静的气氛,咏叹友谊与纯洁的爱情的悲伤的歌。 第四册(燃烧的荆棘,复旦)写的是生命中途的大难关,是“怀疑”与破坏性极强的“情欲”的狂飙,是内心的疾风暴雨,差不多一切都要被摧毁了,但结果仍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坑爹的社会是如何让高富帅变成矮穷龊的。

罗曼·罗兰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由《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罗曼·罗兰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就像莫言一样。

作者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1868—1944)生于一八六六年,二十岁时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从这著名的最高学府毕业后,又进一步深造,完成了博士论文,还当过中学教师,终于得以进入高等师范学校与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这一段学术道路尽管相当漫长,走下来颇为不易,但他却很早就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凭借《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剧本中的一朵奇葩来啦! 《等待戈多》 (En attendant Godot),又译做等待果陀,是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1952年用法文发表,1953年首演。《等待戈多》 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为了解除等待的烦恼,他俩没话找话,前言不搭后语,胡乱的交谈,他们一会儿谈到忏悔,一会儿谈到应该到死海去度蜜月,一会儿又讲到《福音书》里救世主和贼的故事;还说这样一些话:“我觉得孤独”,“我作了一个梦”,“我很快活”——并且没事找事,做出许多无聊的动作:狄狄脱下帽子,往里边看了看,伸手进去摸,然后把帽子抖了抖,吹了吹,重新戴上;戈戈脱掉靴子往里边瞧,又伸手进去摸……可是戈多老是不来,却来了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波卓用一条绳子牵着幸运儿,并挥舞一根鞭子威胁他。幸运儿拿着行李,唯命是从。狄狄和戈戈等啊等啊,终于等来了一个男孩,他是戈多的使者,他告诉两个可怜的流浪汉,戈多今晚不来了,但明天晚上准来。 第二幕的内容仍然是狄狄和戈戈等待戈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场景的变化只是那棵树上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他们继续等待戈多,为了打发烦躁与寂寞,他们继续说些无聊的话,作些荒唐可笑的动作。这时候,波卓和幸运儿又出现了,只是波卓的眼睛瞎了,幸运儿成了哑巴。最后又等来了那个男孩,他告诉狄狄和戈戈,今天戈多不会来了,但他明天准来。

无聊中的艺术 该剧从不同的平面突出了人的幻灭感,突出没有目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第一、二幕在时间(都是黄昏)、地点(都是空荡荡的四野)、内容(都是两人先出场,冗长的对话之后,是主仆二人出场,然后是男孩出场捎口信)几方面都相似。尤其是内容,到了最后又回到开始的地方。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该剧有第三幕、第四幕,也必然是重复前两幕的程式。这些都表现出人的处境单调、刻板,以及人生所承受的没有尽头的煎熬。 可见,20世纪初,欧洲人最大的矛盾是无尽的等待和空虚 - -

多戈!多戈!多戈! 艺术是不用较真的。- - 有人说,戈多(Godort)就是上帝(God),《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这个法文剧名,看来是暗指西蒙娜·韦尔的《等待上帝》(Attent de Dieu)一书;有人说,戈多象征“死亡”;有人说,剧中人波卓就是戈多;有人说,戈多是巴尔扎克剧作《自命不凡的人》里一个在剧中从不出现的人物“戈杜”(Godeau),有人甚至说,戈多就是一位著名的摩托车运动员……于是有人问作者,贝克特两手一摊,苦笑一声:“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无论贝克特是在故弄玄虚,还是他真不知道,这一回答正好道出了该剧的真实含义,即人对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无论戈多将会是谁,从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的到来,将会给剧中人带来希望,戈多是不幸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呼唤和向往。是当今社会人们对明天某种指望的代表,象征着“希望”、“憧憬”。 艺术是不用较真的。- -

我要说的是! 20世纪的文学还有好多好多,想看可以看看语文书!比如《 藤野先生》················· 文学的魅力是无法估量的,我才疏学浅,无法将其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 多看点书的好处大大的有! 除了《静静地顿河》,其他的都是我自己整理的!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