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五月十二日 組員名單: 陳樂言(1) 甘珀瑜(5) 陳佩均(2) 羅亦斯(7) 陳善言(3) 謝綺婷(11) 容海怡(16) 綜合人文科專題研習 日期: 五月十二日 組員名單: 陳樂言(1) 甘珀瑜(5) 陳佩均(2) 羅亦斯(7) 陳善言(3) 謝綺婷(11) 容海怡(16)
目錄 研習方法-實地參觀 討論 結論 感想 參考資料 P.3 – 20 P.21 P.22 P.23 P.24 – 26
第一站-永樂街 永樂街、西街及文咸東一帶區域統稱「南北行」,南北行名號由來,取名自1868年在此成立的南北行商會,當時南北行之主要業務為經營華南、華北及南洋一帶之雜貨,貫通南北貿易,故有南北行之稱。時至今日,此處街道仍帶有濃厚的傳統色彩,設有眾多海味及藥材店鋪,貨品包括臘肉、臘腸、冬菇、燕窩、魚翅及藥材。 我們到達永樂街的時候,有大部份商店大都是賣衣服和食物的。但附近仍然保留很多海味店,海味的品種比較多,這使我們知道上環有很多居民都買海味補身,不像一些有錢人一樣,只買燕窩補身,加上上環海味店經營的日子較長,有信心保證。
第二站-陳意齋 「陳意齋」創辨人在一九二七年於佛山開業,其後遷址到香江。可說是見證著這個小島四分之三世紀以來的變遷。店內售賣的各款糕餅小吃,偕陪伴年長一輩之本地人成長。其中杏仁餅、燕窩糕、薏米餅、蝦子扎蹄更是本店之寶,亦是各款糕餅小吃的銷量冠軍。這些貨品不僅深受香港人愛戴,更遠銷東南亞及美加等地。
一式一樣的零食,堅持至今,都成了經典。客人以上年紀的居多,慕名而來的遊客亦不少,亦有帶有外地口音的青年人,特意買來當手信。 通過了小花園便到達了陳意齋,陳意齋賣的是富有中國特色的小食,雖然店舖內裡面不算是很寬敞,不過深受旅客歡迎。 我們考察的日子不是假期,但小小的店舖早已擠滿了客人,證明了陳意齋的確深受市民歡迎,而且比起很多店舖,陳意齋的食物種類都較多和比較特別,而最難得的是,師傅們都忠於傳統、保留原味。例如有蠔油麵筋,燕窩糕等等。所以食神蔡瀾為他們作出宣傳,可說是對陳意齋的一種肯定。
第三站-蓮香樓 在香港的蓮香樓原設有3間,現僅存1間於香港島中環威靈頓街160-164號(該店創業於1918年)。於1910年(宣統二年)一名叫做陳如岳的翰林學士,因品嚐了連香樓的食品後,大讚其蓮蓉做得出色,故書「蓮香樓」,提議將原本的「連」字上加上「草花頭」,連香樓自此易名為蓮香樓。 現在的蓮香樓營業時間是朝6晚11,經營中式茶樓午市晚飯。 它也以蓮香老餅家為賣點。 蓮香樓只佔近威靈頓街的兩層,樓下東面是貸倉及廚房,西面是賣年糕唐餅的店面,中間有寬大木樓梯上二樓茶室。 香港的蓮香樓老闆顏先生說製餅工場在香港柴灣,蓮蓉堅持是自家製的,糕點每天出爐,新鮮運到中環出售,這是特色賣點。
蓮香樓最有特色的是不像陳意齋般裝修華麗,它反而有點舊, 下層是賣年糕唐餅的店面,而上層就是茶樓,除了不少飲食節目(如:日日有食神)介紹蓮香樓外,電影<愛情萬歲>亦借用了蓮香樓作為拍攝景點,所以我們也親嚐蓮香樓的小食-光酥粒。
蓮香樓相片
第四站-公利竹庶水 店舖是五、六十年代的前舖後居設計,店內的一大特色是鋪滿細小磁磚的牆壁,散發出陣陣的懷舊味道,很多電影都曾在這裡取景。
公利竹庶水宣傳海報 報章訪問 鮮榨庶汁及光酥粒 價目表 公利竹庶水宣傳海報 報章訪問 鮮榨庶汁及光酥粒 價目表 要到公利竹庶水先受到的考驗是一條十分斜的路,我們走到一半已經十分辛苦,可是旁邊的公公婆婆還是繼續走。另外沿途的店舖都是用帳篷塔起,它們都是賣水果,小食,很多外國人光顧,整體來說像電視劇中,80年代的情景。之後到了公利竹庶水.,那兒十分之懷舊,只有風扇。客人坐的都是圓椅,而且櫃面像拍劇的一樣,是木制的。旁邊更有一個大涼茶壺,很像80年代一樣,不過舖位意外地涼快,而我們一邊喝著一杯冰涼的鮮榨庶汁加上涼快的風吹過來比起有冷氣的店鋪,舒服得多了。唯一不配搭這間80年代店鋪的物品就是一部彩的螢幕的電視。
第五站-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是由一間間的古董店所形成,尤其是文武街兩旁更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古董店。因為地緣的關係,香港成為中國大陸古董最大的交易中心及集散地,陶瓷器、書畫、做工精緻的窗格、精美手工藝品等古色古香的藝術品,有些是仿古的古董,有些則是古董真品,若要在這買古董,得先具備些辨識的知識才行。
古董店 荷李活道是一條闊闊的大路,我們考察當天旁邊很多商舖都關門了,不過聽說裡面的商品都是一些古董,例如有一些木制的用具,有很多我們都是未看過的。 而且旁邊的街口有一些精品店,不過它們賣的都是很有趣的東西,例如天使外型的i-pop套,蛇型的圓子筆等等。 想不到在同一條街道,卻存在了古色古香及潮流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
第六站-歌賦街 歌賦街自1840年開闢,命名來自當年英國來華之海軍少將Hugh Gough。自從鄰近的中環蘭桂坊及中環蘇豪區食店租金成天價之後,此處西式餐廳開始出現,成為上環一個美食區,據聞吸引到不少名人光顧。歌賦街自1840年開闢,命名來自當年英國來華之海軍少將Hugh Gough。自從鄰近的中環蘭桂坊及中環蘇豪區食店租金成天價之後,此處西式餐廳開始出現,成為上環一個美食區,據聞吸引到不少名人光顧。
歌賦街除了西式餐廳外,還有很多茶餐廳,例如九記牛腩,這間餐廳之前在不同的飲食節目都看過,另外有一間大排檔都快要清拆了。而那個大排檔便位於歌賦街,即使在早上或中午也一樣很多客人在排隊。而且很多電影,電視劇也在那兒取景的,如絕世好男人,甜言蜜語等等,可以說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第七站-文武廟 文武廟位於荷里活道,建成於1847年。是香港著名的古蹟之一。供奉文昌帝君及武帝。平日香火鼎,每逢文昌關帝誕辰和新年時節,進香的善男信女更是絡繹不絕。文昌代表功名和官祿,關帝代表信義和財富,符合了中國人的傳統價值,所以深得華人的信奉。文武廟建成後,不但成為了上環華人宗教信仰的中心,也是華人議事、教育和仲裁的地方。籌建者為當時華人 中最富裕的幾個地主豪強如盧亞貴、譚亞財。
文武廟從外觀一看,它煙霧迷漫,最驚訝的的是來此地的人大多是學生和外國旅客為多,我們當然也入鄉隨俗,先去求籤($20),買一些有助運勢的飾物。文武廟內只要自願加一些香油錢,便可打一打鼓或轉一轉風車,喻意扭轉運勢。起初我們以為文武廟是一個很多迷信的人而去,可是原來文武廟是供慈善用途之用。而且廟內有很多佛像,粗略估計有十座或以上。佛壇上有很多善信供奉的水果,這種現像香港已經所剩無幾了,是一座很有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廟宇。
樓梯街是一條全長350米,有不少電影及電視劇集都在此取景,旁邊是香港著名的古蹟文武廟 。 第八站-樓梯街 樓梯街是一條全長350米,有不少電影及電視劇集都在此取景,旁邊是香港著名的古蹟文武廟 。
樓梯街可從最底處皇后大道走到最高處堅道,中間的街口可到之前的荷李活道,摩囉街等,幸好每2,30級都有一張長椅給一些累的人坐坐。但是階級都十分破舊和危險,一不小心就會跌倒,當走到最高處看下去,雖然很辛苦但真的有滿足感。
尾站-摩囉上街 從文武廟沿著樓梯街向下走約5、6公尺後,向左轉,就是俗稱「古玩街」的摩羅上街。由於香港人稱印度人為「摩羅」,以前這裡居住著許多印度人,因此就稱為摩羅街,後又轉稱為摩羅上街。香港開埠之初有不少印度人來港謀生,這些人中有些擔任水兵的聚居於此,他們將隨船帶來的私貨擺鋪營業,久而久之就成了雜貨市場,這就是古董街的前身。摩羅上街僅有120至130公尺長,狹窄的街道連汽車都開不進來,沒有車聲的叨擾更能氣定神閒的逛街。這裡多是古董鋪,像是玉器、陶瓷、佛像、書畫…等均是常見的貨品,其中也有不少二手貨,有些攤販更會魚目混珠販售盜取來的「老鼠貨」,因此這裡又稱為「貓街」,比喻顧客如貓捉老鼠似的去尋找貨品。
雖然我們在摩囉上街沒有走得很詳細和很長時間,不過它主要賣的是飾物,有十二生肖的,玉佩,玉石等等,我們發現這些飾物不但深受老年紀人士歡迎,就連外國的旅客都很喜歡, 當我們在那裡拍照時,也有看到不少外國人在問價錢。另外,摩囉上街的店舖的老闆也不只有香港人或是中國人,就連日本人也有,證明了這個地方並不算太落後。 不過比起上環其他街道,摩囉上街確是狹窄得多了。
討論 在這次的專題研習中,我們從中發現了不少優點.限制及影響, 亦提出了建議: 在這次的專題研習中,我們從中發現了不少優點.限制及影響, 亦提出了建議: 在優點方面: 上環地區雖然經歷了數十年的變遷,但有些建築物仍保留了舊日的特色,如:蓮香樓.樓梯街等,令外地旅客,甚至香港市民都能欣賞80年代或以前的建築特色 限制方面: 上環地區的交通不比中環方便,有很多較為深入的地方不能以車代步,要靠雙腳行多達數十分鐘才到達目的地,的確較花費時間 影響: 這次考察活動不但讓我們欣賞了不少歷史建築,更從不同類型的店舖中,比較出現在和以前環境的分別,亦令我們增加了與人溝通的技巧 建議: 香港已漸逐變成一個國際都市,但每個城市都會留下它們的歷史遺蹟。很多市民亦希望盡量保留古蹟,繼續擁有歷史回顧。
結論 上環與中環雖然只差很小距離,可是己經有相當大的分別,中環人多車多,水泄不通,反而上環愈向上走,路就愈狹窄,人也愈來愈少,旅客卻愈來愈多,另外上環之所以有那麼多劇在那兒採景,大概是因為上環的80年代懷舊色彩吸引吧,香港己經沒有地方是那麼特別了。雖然住在那兒大部份是老人家,可是他們已經習慣了走那麼狹窄又十分斜的街道了。比起我們這代年青人走一,兩步便喊累,真的有很大分別。但是這步種懷舊景色幾年後不知還會不會保持著呢。聽說上環著名的大排檔因為阻街,政府不再發牌,引到大排檔快要結業了,下一代只能籍著相片再看到以前的景色了。不過我們也很慶幸這次專題研習,體驗上一代人的生活環境和特色。
感想 這是我們第一次這麼仔細去觀察一個的社區發展及環境規劃,在我們的想像;上環出名的長樓梯,舊建築,雖然沒有媲美中環的豐富商業,卻有很多關於藝術的商店林立,不論是裝飾或油畫,每一間店舖都細心粉飾佈滿了整條荷李活道,上環可以稱為一個小藝術市集,所有商問都各有特色,上環下端人多車多,愈走愈上,有很多外國人坐在露天餐廳悠閒地享用午飯,我們覺得這個是個很特別的對比。這個有特色和富有歷史價值的地方,政府卻不支持舊商舖發展,收回大排檔的牌照,這令我們感到大為可惜,經過這一次考察,除了對舊建築及街道有了清楚的認識外,亦很希望上環能夠維持它本身的歷史文化。
參考資料(一) 文武廟 位於樓梯街與荷李活道交叉口。這一座廟宇供奉著文昌帝君與關公,看上去古意盎然的文武廟在探聽之下才知道它建於 1840 年,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並且也是香港最古老的一座廟宇。 所謂文武廟,「文」指的是文昌帝君,而「武」指關聖武帝,文昌代表功名及官祿,關帝代表義氣和財富,前來拜拜的人是絡繹不絕。 廟內最古老的文物便是信眾於道光 30 年捐贈的兩條大石柱以及道光 27 年所鑄的銅鐘。文武廟先後在道光30年及光緒10年重修。舊日位於文武廟左面的「書院」已被拆掉,「列聖宮」右面則加建了一庭「公所」。1994年,更耗資七百萬元,在文武廟後加設善德宮,供善信供奉先人靈位。每逢文昌、關帝誕辰和新年時節,善信不絕。 荷李活道 (古董街) 荷李活道的街景就是由一間間的古董店所形成,尤其是文武街兩旁更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古董店。因為地緣的關係,香港成為中國大陸古董最大的交易中心及集散地,陶瓷器、書畫、做工精緻的窗格、精美手工藝品…等古色古香的藝術品,有些是仿古的古董,有些則是古董真品,若要在這買古董,得先具備些辨識的知識才行。此外您也可以藉助由香港旅遊協會出版,免費提供遊客索取的「優質商戶指南」,指南中所推薦「優」字標記商店可供您參考。
參考資料(二) 蓮香樓 在香港的蓮香樓原設有3間,現僅存1間於香港島中環威靈頓街香港的蓮香樓的著名菜式有漿燒骨、霸皇 鴨、煎釀鯪魚。 它也以蓮香老餅家為賣點。 該建築物名 為曾昭灝大廈,舊式唐樓高七層,無升降機,蓮香樓只佔 近威靈頓街的兩層,樓下東面是貸倉及廚房,西面是賣年 糕唐餅的店面,中間有寬大木樓梯上二樓茶室。茶室之 內,茶客自行找座位,無知客、大廳四面裝有中國古文詩句、山水字畫,不設貴賓房、歡迎搭台,有手推點心車,星 期天特別熱鬧。 香港的蓮香樓老闆是顏姓的先生。製餅工場在香港柴灣,蓮蓉堅持是自家製的,糕點每天出爐,新鮮運到中環出 售,這是特色賣點。 歌賦街 自1840年開闢,命名來自當年英國來華之海軍少將Hugh Gough。清朝末年時期,四大寇常在香港上環歌賦街楊鶴齡祖產商店「楊耀記」處會面並議論中國時政,大談反清大事。此外,香港首間官立學校中央書院曾座落於這條街道。歌賦街連接鴨巴甸街,西接城皇街。自從鄰近的中環蘭桂坊及中環蘇豪區食店租金成天價之後,此處西式餐廳開始出現,成為上環一個美食區,據聞吸引到不少名人光顧。
參考資料(三) 樓梯街 由皇后大道中起,沿山勢而上,經過摩羅街、荷李活道、四方街、必列者士街同埋裕林臺,直到堅道,全長350米。香港不少電影、電視劇集曾經喺樓梯街取景。樓梯街同荷李活道交界的文武廟,和必列者士街的基督教青年會會所,都被政府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陳意齋 創辨人在一九二七年於佛山開業,其後遷址到香江。可說是見證著這個小島四分之三世紀以來的變遷。店內售賣的各款糕餅小吃,偕陪伴年長一輩之本地人成長。其中杏仁餅、燕窩糕、薏米餅、蝦子扎蹄更是本店之寶,亦是各款糕餅小吃的銷量冠軍。這些貨品不僅深受香港人愛戴,更遠銷東南亞及美加等地。 摩羅上街 (古玩街) 從文武廟沿著樓梯街向下走約5、6公尺後,向左轉,就是俗稱「古玩街」的摩羅上街。由於香港人稱印度人為「摩羅」,以前這裡居住著許多印度人,因此就稱為摩羅街,後又轉稱為摩羅上街。香港開埠之初有不少印度人來港謀生,這些人中有些擔任水兵的聚居於此,他們將隨船帶來的私貨擺鋪營業,久而久之就成了雜貨市場,這就是古董街的前身。摩羅上街僅有120至130公尺長,狹窄的街道連汽車都開不進來,沒有車聲的叨擾更能氣定神閒的逛街。這裡多是古董鋪,像是玉器、陶瓷、佛像、書畫…等均是常見的貨品,其中也有不少二手貨,有些攤販更會魚目混珠販售盜取來的「老鼠貨」,因此這裡又稱為「貓街」,比喻顧客如貓捉老鼠似的去尋找貨品。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