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論 幼一甲 第四小組 1.林瑞敏 2.許曉文 20.張舒婷 21.陳香如
Question 1.當前有哪些教育問題? 2.社會變遷如何影響這些教育問題的產生? 3.如何調適? 教育問題為社會問題之一種,教育問題的產生,往往是社會變遷的結果。 1.當前有哪些教育問題? 2.社會變遷如何影響這些教育問題的產生? 3.如何調適? 。
Answer(分四點討論) 1.教科書自由化 2.語言教學 3.多元入學 4.家庭變遷-外籍新娘的小孩就學
◎教科書自由化亂象叢生 一.產生的問題 1.教科書價格持續上漲。 2.書商賣教科書綁參考書、習題、考題。 3.「一綱多本」導致課程無法連貫,學習壓力與日俱增。 4.書商為了搶奪市場大餅,以不當手法行銷。 5.教材程度參差不齊,教材審定制度為建立。 近十年的教改實施下來,整體的配套未妥善建立,反而造成原本的美意無法落實。再加上由於中小學的九年一貫課程非逐級推動,循序漸進實施,產生課程脫軌及重複的問題。教材自由化後,大部分的課程流於表面統整,未從實質的領域整合出發,從課程到教材都不連貫。
二.社會變遷如何影響教育問題的產生? *隨著社會的變遷,我們所處的世界正逐日地邁向多元化的方向,在多元化的風潮之下,教科書的開放似乎成為教育鬆綁中的必然趨勢。 *事實上,隨著時代的變遷,當大部分的人民接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人民們開始認為,在只有單一版本的教科書下的教學,對於這個多元的社會而言似乎太過於狹隘,也太過於主觀。基於希望能藉著教材自由化,來透過市場機制競爭,來提升教科書品質的良善出發點, *事實上,因為整體的配套措施、管理系統、監督審查機制,未能做有效的建立與配合,反而造成了反效果,整個教科書系統失序,教材內容混亂不一,品質高低優劣差異大,官商勾結不法謀利狀況百出,整個結果下來,受害最深的還是淪為實驗品的學生們。
三. 調適 1. 去除過度的編輯及印刷,降低教科書成本,並訂出合理的書價範圍。 2. 加強教科書的審查機制,力求教科書的正確性。 3 三.調適 1.去除過度的編輯及印刷,降低教科書成本,並訂出合理的書價範圍。 2.加強教科書的審查機制,力求教科書的正確性。 3.重新啟動國編本教科書機制,提供學校選書的另一種考量。以此作為民間版品質與書價控管的「安全閥」。 4.由政府主管機關負責教材研發,版權開放,供社會多一種參考運用,。
◎ 多語文教學 【1】 產生的問題 一、英語教學問題: (一)城鄉差距形成學童英語程度兩極化 【1】 產生的問題 一、英語教學問題: (一)城鄉差距形成學童英語程度兩極化 (二)將國小實施英語教學年級往下延伸,學生英語程度落差 大 (三)不良的學習標籤效應,影響學生學習心理 二、鄉土語言教學問題: (一)教材並未送審,其內容深淺不一 (二)缺乏教育專業,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三)鄉土語言拼音系統種類繁多 ,造成教師教學及學生學 習困擾 (四)師資培訓課程時數安排不夠 三、國語文教學問題: (一)國語文教學時數減少 (二)學生主動學習意願低落
【2】社會變遷如何影響教育問題: 一、英語教學方面: ( 1 ) 順應國際化的潮流 ( 2 ) 貧富不均的現象 【2】社會變遷如何影響教育問題: 一、英語教學方面: ( 1 ) 順應國際化的潮流 ( 2 ) 貧富不均的現象 ( 3 ) 贏在起跑點上的觀念 二、鄉土語言教學方面: ( 1 ) 提升對母語的認同 ( 2 ) 對多元語文的包容 三、國語文教學方面: ( 1 ) 其他語言課程的排擠 ( 2 ) 版本開放,資訊圖像化
【3】調適 一、英語教學方面: ( 1 ) 班群教學,能力分組 ( 2 ) 統一實施英文教育的時程 二、鄉土語言教學方面: ( 1 ) 提高使用該語言的族群尊嚴、將語言轉成文字 ( 2 ) 考量各地區學生對鄉土語言嫻熟程度 ( 3 ) 將國語及鄉土語文教學結合,讓兩者相輔相成,取代排擠效果 三、國語文教學方面: ( 1 ) 創意教學法 ( 2 ) 增加上課的時數 ( 3 ) 建立國語生字庫 ( 4 ) 改變語文競賽的方式
◎多元入學的弊病 一、公平性受到質疑:多元入學方案中的推薦甄選或申請入學,不論資料的準備、成就的證明、學校的甄試,在在存有家長代工、特權介入的可能,加以奧林匹亞生物類科發生弊案,讓此項陰影更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二、不採計在校成績:多元入學方案的主要精神來自多元智慧,亦就是學生在專長智慧方面的學習有所成就之後,依據其專長成就給予不同的入學管道與機會,因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是入學極重要的依據,在校成績的採計也是必然的。尤其是現今的基本學力測驗與學科測驗所能測試的學習成就僅少數的幾個學科,與多元智慧的範疇本就不相符,何況一次的測驗其評估學習成就的準確度絕對不如長期的觀察,不採計在校成績,學生僅重視升學的學科而非自己專長的智慧,與多元智慧的理念不符。
三、 一種考試、多重管道入學:多元入學方案的精神就是有不同智慧、不同成就的學生,就可以有不同的入學管道進入高一級的學校繼續發展其專長智慧,因此入學的管道是多元化的。然而現今的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所有的學生,不管申請入學、甄選入學、登記分發入學,都需考基本學力測驗。 四、 制度太過複雜難懂:良好的入學考試不僅應讓考生清楚的了解如何選擇不同的管道入學,同時也應讓招生的學校或各學系能清楚的知曉利用何種管道、訂定何種標準,方能招徠適合的學生就讀,然而現今實施的多元入學方案,不管高中職、大學階段,都與此目標相違背。 五、 升學壓力不減反增:升學壓力太過沈重,將影響教學正常的進行,進而戕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優良的入學制度應有引導教學正常,減輕升學壓力的功效。根據民調及實際的觀察,實施多元入學方案之後,申請入學與推薦入學需參酌特殊才能的成就與表現,以致學生不僅學科需要補習,專長的領域也需出人頭地,徒增壓力;考試登記入學,門檻性的學測一年多次,也使學生的壓力延伸,學生升學的壓力不減反增。
六.多元入學精神未能突顯:多元入學方案的主要精神來自多元智慧的概念,雖然智慧是多元的,但因先天及後天的因素,每個人僅有少數的專長智慧,因此,學生應及早發掘自我的專長智慧。國民中小學起,學校就應設置多元學習環境,提供學生專長智慧學習的機會。國中畢業後,專長智慧已發掘並且經學習後有專長成就的學生,就應提供專屬的升學管道進入適合其專長智慧發展的高中職、大專校院繼續就讀,畢業後就成多元人才,以滿足多元社會對多元人才的需求。然而現今的多元入學方案,多仍以智育的成績作為入學的依據,推甄、申請入學雖部分考慮其他學習領域的成就與潛力,但多元入學的精神並未凸顯。 七.聯考的陰影尚未消除:許多教改工作者均以廢除聯考為職志,多元入學方案的推動更是以消除聯考的弊病為目標,然而,聯考的陰影在多元入學方案中並未消除,僅是藉由不同的名義借屍還魂而已。以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的登記分發入學方式而言,其入學所依據者僅為基本學力測驗的成績,與傳統的聯考並無太大的差異;至於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中的考試分發入學,學生不參加學科能力測驗,入學所依據者僅為五科指定科目考試成績,與過去的大學聯考完全相同。既然聯考是扭曲學校教學的元兇,更是學生升學壓力的主要泉源,必需去之而後快,但在號稱改革的多元入學方案中卻暗藏聯考,與改革的旨趣相去極遠,也讓許多教改人士失望。
八.「多元」入學成為「多錢」入學:多元入學的設計是期盼學生依自己的能力、成就選擇適合的管道及學校入學,但為增加入學的機會,學生均參加多所學校的申請與推薦入學,因申請入學與推薦入學各校均分別辦理,學生必需分別報名與繳交報名費。如果未能如願,再參加考試登記入學,學生上需再繳交一次報名費,結果光是報名費就所費不貲,如果再加上前往甄試或面試的費用,每個學生的負擔極為沉重,「多元」入學成為「多錢」入學。
社會變遷對多元入學的影響 在廢除聯考前,很多人多相信,只要廢除聯考,教育就不會再填鴨,孩子們就可以在快樂中成長,「廢除聯考等於教育改革」。但是,何其不幸的,幾任部長夸夸其談「廢除聯考」以來,他們個人固然贏得了「教改先鋒」的美名,整個社會卻從此陷入弔詭的思考邏輯中。有太多的人相信,只要廢除聯考,從此不再有「升學壓力」-就像「只要辦好出院手續,身體就馬上恢復健康」。這種奇怪而強烈的「信仰」,逼得任何新任的教育部長,都必需信誓旦旦的對聯考宣戰。
九十一年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結束,從報章媒體之報導得知,這次測驗難度比九十年之難度提高,因而引起很多的反彈,主張恢復高中聯考之聲浪四起。民國九十一年五月十七日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記者會指出,若政府不明確提出高中多元入學的改進方案,減輕學生課業壓力、補習情形及弱勢團體經濟負擔,避免推甄及申請入學弊端,假使民意朝向恢復聯考,該黨將順應民意,要求政府恢復聯考。民國九十年五月二十二日教育部黃榮村部長赴立法院進行「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及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專案報告」,引發立法委員砲聲隆隆的輪番質詢,李慶安立法委員提案要求教育部停止實施高中職及大學多元入學,改採「改良式聯考」,亦即回復聯考制度,提供二次考試機會供考生擇優選用,只保留「保送甄試」作為具特殊才華學生的升學管道,當日並獲得四十六位立法委員連署支持,成為反對多元入學,恢復聯考的甚大聲浪。一時之間,大家似乎又懷念起聯考,而不再視為「怪獸」。黃部長也對外表示:「若全國有95﹪以上的民意贊同恢復聯考,教育部將尊重民間意見。」
◎調適 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方案:高中及高職多元入學制度亦可經改良後區隔成兩大類,一類是供專長智慧已分化且有特殊成就學生入學之用,除了學測外,尚成立特殊才能評估委員會就學生特殊才能的證明做認證的工作,且舉辦統一的專長考試,特殊才能認證可作為加分的參考,但特殊才能考試才是入學的重要依據。另一類是尚未了解自己專長智慧的學生,則以考試分發入學為管道,但因社區化高中職的實施,其登記又可分為社區內及跨區的登記,改良高中多元入學流程如下(如圖一):
1.特殊才能甄試入學: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可採用此項升學管道,這些學生必須先經過學測,達到門檻的標準,即可將成就證明提出,申請認證及參加特殊才能統一考試的機會,而認證及統一考試的成績即可作為分發學生的依據。 2.社區內考試登記入學:在高中職社區化逐漸推展之後,鼓勵社區中的學生就讀社區中的學校應為首要的目標,而社區中的就學機會、型態也應能符合社區中學生的需求。此時,學生可在參加學測後,依據學測成績登記社區中的學校。此種管道應隨著社區化的逐步推動,名額逐漸增加,在家長信賴逐漸提昇後亦可逐漸開始計在校成績,時機成熟後再轉變為以在校成績為依據的免試十二年國民教育。
3.跨區考試登記入學:此項作法與上述的社區內考試登記入學極為相像,事實上與原來聯考的精神也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可以跨社區登記入學。其之所以有跨區登記的設計是有部分的明星高中職需提供部分的名額供非本社區的同學登記,稀少性的高職也都必須有跨區登記的設計。學生依據學測的成績作為入學的依據,任何人為的介入都可降至最低。然而與聯考不同的是試題更為活潑、生動,效度與信度都可以提昇。而更重要的,鑑別率必需提昇以加大鑑別學生的能力,然而跨區登記的比例將隨社區化的逐漸實施而減低名額。
台灣家庭變遷─ 外籍新娘
社會變遷 外籍新娘進入台灣婚姻市場已十五年,民國81年政府開放外傭以來,我們台灣有很多人娶了外籍的媳婦,來自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的新娘。這些女孩嫁來台灣,生的孩子是誰的孩子?是台灣的孩子。將來這孩子的母語是越南話?印尼話?馬來西亞話?還是菲律賓話? 這問題的焦點,是誰在教這些孩子?爸爸?媽媽?一般來說,媽媽負擔更多的教養之責。可是媽媽怎麼教?媽媽要先學會如何生活,學會如何參與台灣人的社會。
除了要學會獨立生活,還得照顧上一輩的爸爸、媽媽、下一輩的兒女,更別說要具足事業能力。現在外籍新娘進入台灣社會,如果她無法走入台灣人的生活世界,將來社會問題會更多。娶外籍新娘的台灣男子,以弱勢族群居多,外籍新娘多半不會採取避孕措施,新台灣之子勢必會越來越多,如果政府沒有正視新台灣之子的教養輔導問題,未來一定會成為社會的隱憂。
壹、背景說明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資料,近五年來外籍結婚登記數每年都超過十萬人 ※外籍人士和國人結婚表 壹、背景說明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資料,近五年來外籍結婚登記數每年都超過十萬人 ※外籍人士和國人結婚表 年代 人口比率 1998 7.13% 2000 11% 2002 60% 生育率 5.12% 12.46%
※外籍新娘排行榜 排名 國家名 第一名 越南 第二名 印尼 第三名 泰國
觀察台灣的東南亞新娘及大陸新娘現象(台灣方面):以在台灣婚姻市場中居於相對弱勢的男子為主(如社經地位較差、年紀偏高或身心障礙者),因而,需仲介業穿針引線下挑老婆完成終身大事。 觀察台灣的東南亞新娘及大陸新娘現象(東南亞及大陸方面):東南亞新娘則多因本國家庭經濟條件故選擇嫁到台灣。移民至台灣家庭後,她們擔負起生育、照顧老公、侍候公婆或照料全家的工作,面對著需克服的語言障礙及文化、生活上適應落差,在照顧與養育下一代品質上,逐漸被視為潛在的社會問題。
貳、問題分析 (一)社會適應、文化調適問題:台灣的弱勢男子和東南亞的弱勢女子所共同組成的跨國婚姻家庭,不僅要面對婚姻調適、生養子女等問題,加上跨文化適應下形成的風俗民情、生活價值觀差異、語言溝通隔閡等衝擊,且雙方結婚動機不同 台灣男子:有些是為解決延續後代的壓力。 東南亞女子:部分是以經濟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面對社會大眾對「買賣婚姻」烙印,跨國婚姻相對較易產生婚姻不協調、夫妻關係衝突及養育小孩等問題。
(二)家庭婚姻問題:非以感情為基礎的婚姻,短時期可能基於經濟的因素未被當事者所重視,但長時間對婚姻及家庭產生的效應,實待觀察、輔導。 (三)親子教育問題:無論是父職或母職部分,限於夫妻雙方社經地位或身心障礙困難,加上東南亞新娘普遍教育水平或語言能力不足,在下一代教育上的需求同樣需要關注。
參、政策思考面向 (一)居留權:外籍配偶,結婚之後即可獲得在台灣的居留,四年之後就可以拿到身分證,政府應有積極性作為,一方面兼顧人權不歧視,另一方面可以限制連鎖移民數量或拉長每一連鎖移民時間。 (二)管理機制:台灣並無針對新移民統籌單位(例如移民局)而將事權分散在陸委會、海基會、內政部、警政署、勞委會等。一旦有事情發生,則相互推諉,若要推動服務與輔教工作,各部會方案又往往支離破碎;最後只好多制定一些禁制性規定,以防萬一。 (三)種族中心及歧視觀念:外籍新娘所生子女數,就數量相對而言逐年增加,其子女被稱之為「新台灣之子」,然而社會大眾卻又認為該目前生育率會造成「品種」欠佳,甚至擔憂她們的高生育率會改變「台灣人」素質的歧視觀念。 (四)成人教育及親子教育:政府面對新移民,成人教育與輔導措施加強協助其適應,同時避免在下一代形成弱勢循環,應視其特殊需求加強協助。
(五)優生保健:外籍新娘初到台灣,通常會有「馬上要懷孕、生子」的壓力,相對於台灣婦女平均結婚十二個月才懷孕,外籍新娘平均結婚六個月就懷孕;依據夏曉鵑教授針對跨國婚姻家庭所進行的訪視,發現,「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夫妻於婚後第一、二年便有下一代」,加上從政府統計資料可發現,外籍新娘生育子女數年年上升,其增加速度將遠快於其他類型家庭之子女生育數,從優生保健角度上,關注產前產後母體及胎兒健康、篩檢並主動提供必要諮商協助。 (六)家庭支持:現行福利法規中措施都規定,補助和津貼型態的措施(如特殊境遇婦女之緊急生活扶助、創業貸款補助、低收入戶生活補助、急難救助等),均以在戶政單位領有國民身份證並設有戶籍為申請要件。對於未領有我國國民身分證之外籍新娘,一旦面臨家庭暴力、婚姻解組或其它困難等問題,現行社會福利相關法規仍難以就其緊急性、特殊性的需求,提供其經濟上的幫助。
肆、因應政策 為加強落實對外籍新娘的照顧,行政院院會今天可望通過成立「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以十年籌措三十億元基金的方式,整合官方與民間資源,以有效照顧外籍配偶並提高新移民第二代的教育品質。基金會主委將由政務委員或內政部長兼任。
避免國力下降 近年來台灣外籍配偶人數急遽增加,引起外界對於台灣未來國力可能下降的討 論,因此行政院長指示相關單位應提出落實教育外籍配偶的辦法。根據內政部完成的「九十二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外籍配偶最希望接受的訓練課程,以「語文訓練、識字教育」及「就業訓練」分居前兩名。 教育部與內政部將在今天的行政院院會聯合提出照顧外籍配偶的改善措施,其中教育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期望讓國中教育程度的外籍配偶比率,能由現行的百分之十五,提升到二○○七年的百分之五十。 計劃為期10年 內政部表示,內政部將成立「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這項特別基金的相關預算將納入下一年度預算編列,計劃十年籌措三十億元基金。
參考書目 內政部 中華民國歷年台閩地區人口統計。 內政部 1992 人口政策綱領。 內政部 中華民國歷年台閩地區人口統計。 內政部 1992 人口政策綱領。 內政部 2003 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政策及實施方案(草案)專案報告。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警政署 中華民國歷年台閩地區警政統計年報。 行政院經建會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87年至140年人口推計,經建會人力規劃處。 楊艾俐 2003 「台灣變貌 – 新移民潮」,天下雜誌 271:94-99。 薛承泰 2003 「台灣地區婚姻的變遷與社會衝擊」,國家政策論壇季刊秋季號92.07,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