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3届第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现代部分 2013·5.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 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 门.
Advertisements

中国现代史复习 目标: 1. 能建构清晰的第一单元 的知识网络 2. 熟知各重大事件及意义 3. 进一步熟悉并提升知识的 应用、解题能力.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1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 2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 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历史意义。 ( 3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九章.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三个时期: 初建时期: -20世纪60年代 (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廊坊市第四中学.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Welcome ! DREAM.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关于汇率计算.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历史组 洪国莹.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资料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 任课教师:王喜梅.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工业.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三单元 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8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8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
你觉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呢? 列宁给社会主义下的定义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公有制加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民主政治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课程设计人: 齐月娥 陈金涛 段明贤 郭双双 07政本班.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21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党史部:张宏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复旦大学 高晓林 教授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油田一中政治组.
第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第14课时 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浅谈高三历史 二轮复习.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3 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中国药物GCP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李见明         北京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
--专题复习讲座 --主讲:王年胜 时间:四月十八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复习回顾: 国家权力来源于: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 我国完整的国家权力机关体系是: 人民表大会的职权包括 人民代表的职权有: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我们能给贫穷者什么希望.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Harvard ManageMentor®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两会精神学习参考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延安窑洞对话”【1945年】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黄炎培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高2013届第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现代部分 2013·5

“毛泽东让中国人站 起来, 邓小平让中国人___起来!”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 富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高2013届第二轮历史复习 ◆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6--1978年: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 ◆1978年以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相关模块知识: 必修一专题4、5;必修二专题3、4;必修三专题4、5;选修(人物)专题5等

单元一 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6)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开拓外交的新局面 单元一 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6)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开拓外交的新局面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科技文教的奠基 ◆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回放】 高考真题回放: ★(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B

★(2012年上海历史,30)“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A

A C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缓和 ★(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5题)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A C

近年涉及的主要考点: 2010年:北京文综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江苏卷:多党合作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四川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选举方式;福建卷:求同存异的方针;广东卷和新课标全国卷:“一边倒”方针及背景;上海、海南卷:一五计划;海南卷:社会主义工业化等; 2011年:浙江卷:1949年政协会议的特点;江苏卷:通过一届政协看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上海卷、海南卷:亚非会议;江苏卷:日内瓦会议的影响;福建卷:“一边倒”方针;海南卷:一五计划;福建卷: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理解等 2012年:广东卷:一届人大;山东卷: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福建卷: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对中国的影响;上海卷:亚非会议等;

【备考启示】 近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从内容上看,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一五”计划(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外交方针和外交活动等考点频繁出现; ◊从题型上看,选择与非选择题都有出现,以选择题为主

【2013年考情预测】 考点: 1.1954年“一届人大”和政协制度(现实热点) 2.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3.“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 4.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巨变 题型: 应该还是以选择题为主,民主政治制度、土地改革、一五建设等考点也比较容易与其他考点一起命制非选择题 复习:注意用现代化、整体性、文明等史观认识评价相关历史事件和现象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考点梳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 1954年 ♦条件: 政治前提、法律基础、经济基础、组织基础等 ♦内容: 通过材料概括,或联系政治内容了解 ♦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我国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主要内容 ◊确定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两大原则 性 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 联 系 近代中国的宪法、世界历史的宪法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建立: 1949年 正式确立: ♦发展历程 1954年 发 展: 1956年 完 善: 1982年 发 展: 1956年 完 善: 1982年 ♦主要机构 各级人民政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 ♦地位: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因: ♦目的: ♦特点: ①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②是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结合: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③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结合下的自治。 ♦形式: ♦意义:

问题探究 ★纵横联系: 1.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区别 2.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 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探索(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 ★启示认识: ①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的进步,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②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完善,经历了曲折、反复的过程。 ③民主政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保障。 ④民主制度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呈现出多样性与统一性(选择什么样的民主制度须与自身的国情相结合) 从文明发展史观 从现代化和革命史观 从全球发展史观

应用巩固 ★ (山东省聊城市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D

★ (新疆乌鲁木齐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09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乃尔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

★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D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工业化的起步 ◊措施: ◊特点: ◊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示意图 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一机床厂 无缝钢管厂 武汉长江大桥 鹰厦铁路 新藏公路 青藏公路 宝成铁路 ◇工业化的起步 ◊措施: ◊特点: ◊成就: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工业集中东北,交通集中中西部) ◊联系: 与苏联、西方国家联系;也可通过材料联系其他国家,如印度、巴西等

◇三大改造的完成 必要性: 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方式: ♦内容 必要性: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方式: ♦实质 ♦意义

问题探究 ★纵横联系: 1.与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联系 2.梳理近代以来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梳理与土地和农村生产关系有关问题的知识,如苏俄的《土地法令》、太平天国《天朝天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共的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也包括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农业政策、土地制度 ★启示认识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关注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等

应用巩固 ★(2012·秦皇岛模拟)据《剑桥中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中存在严重冒进倾向 C

★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对“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改造方式是(  ) A.强行没收,建立国营企业 B.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发展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C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 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 ……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1952年与1957年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主要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了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 根据材料,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

◆开拓外交的新局面 ◇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一边倒”方针 ♦背景: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 ◊积极方面:有助于打破外交孤立、有助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有助于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等。 ◊局限性:助长了盲目照搬苏联模式、阻碍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交往、使中国在对美国外交等问题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等。 ♦背景: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 ♦任务: 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方针: 注意理解“一边倒”方针 ◇主要的外交成就(见提纲) ♦开展建交活动,突破外交孤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亚非会议 中苏结盟(目的、标志、评价) 提出、背景、目的、意义 议题、贡献、地位 主题、贡献及理解

★纵横联系: 1.注意联系南京临时政府、国民政府的外交 2.注意与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突破”外交、新时期外交的调整联系起来把握 3.注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的联系; 4.把近现代以来一系列国际会议联系起来掌握 ★启示认识: 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独立是外交的根本目的等

应用巩固 ★中国政府在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第26届联大 B

★建国初我国政府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外交政策? A.“另起炉灶” B.“不结盟” C.“一边倒” D.“一大片” A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渡时期的探索 着重要了解: ①领导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注意七届二中全会 ②领导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③领导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政权建设、政治制度、法制建设、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造等

◇新中国科技的起步 ◇文艺双百方针的提出 ◇人民教育的奠基 着重要了解: 新中国科技起步的背景、措施(成就) 着重要了解: 提出的背景、目的 着重归纳: 新中国初期教育的措施,也是主要成就

【阶段特征】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经济: 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演变为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政治: 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主要矛盾: 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演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阶级关系: 剥削阶级被消灭,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外交: 由半殖民地外交向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转变

D 课堂巩固 ★某班同学从图书馆搜集到以下资料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 他们由此得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实行了全新的外交政策,那就是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材料充分,理解正确,结论正确 B.材料不充分,理解正确,结论正确 C.材料充分,理解不正确,结论不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正确,结论不正确 D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原则,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并于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当时采取“一边倒”方针的主要意图是   A.创造利于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 B.借助苏联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 C.与苏联结盟共同谋求世界霸权 D.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 A

B ★(2009年1月淮北市高三一模8题)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的演变历程,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中,能深刻体现的是 中国领土的变化 B. 人民地位的变化 C. 思想文化的变化 D. 国家观念的变化 B

★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③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建国初期,我国开展的下列活动中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企业公私合营  D.镇压反革命 C

C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这说明毛泽东已认识到 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化 B.农业的社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先完成农业集体化 C

★(2010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三模9题)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D

D D ★ 20世纪50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维护国家安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实施了 A.“科教兴国计划” B.“863计划” C.“星火计划” D.两弹一星的战略 ★20世纪中期,我国的高新科技成果往往最先用于军事,主要原因是 A.军事科技最容易获得突破 B.国家最愿意在军事方面投资 C.其他国家也是把高新科技最先用于军事 D.当时面临战争的威胁 D 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