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张 华 教授 教育学博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反思与行动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张 华 教授 教育学博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与行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在新课程中的地位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论(axiology)思考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论(epistemology)思考 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若干问题
一、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在新课程中的地位 (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新课程的基本结构 单学科 学科课程 综合学科 指定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 非指定领域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价值论思考 (一)从卢梭的一个假设谈起 “假如一个科学家带着他的书和仪器被流放到一个荒岛上,他将不会再自找麻烦去研究太阳系、万有引力定律或微积分,他甚至再也不会打开书本;但他再也不会静止下来,直到他把他的荒岛的最偏僻的角落都探索完毕。” ——J. J. Rousseau
自然的需要与兴趣(natural needs and interests) 人为的需要与兴趣(artificial needs and interests) 为什么教育必须尊重“自然的需要与兴趣”? “教育的狂妄”与“教育的天国”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价值论基础 1。人天然具有探究心,人的探究由“惊奇”(wonder)来引导。 2。人的探究性在程度上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和生长的过程,而非“不全则无”( all or nothing)的过程。 3。人的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泯灭是崇拜必然性、程序化、技术化、去情境的教育的结果。 4。承认成人的“研究”与儿童的“研究”的本质区别,确立儿童“研究”的独特价值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基础。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认识论思考 (一)历史地看待“启蒙运动”以来的“技术理性”(technical reason)及其“原子论”(atomism)和“还原论”(reductionism)性格 教育中的“恐怖主义”的根源:第一,强化教育中“权威与服从关系”的专制教学体制;第二,“技术理性”的极端膨胀 (二)什么是整体论(holism),为什么是整体论 “互联性”(co-relatedness)和“互根性”(co-originality)
四、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若干问题 (一)怎样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优等生”的专利吗? 1。种种误解——“精英主义”价值观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城市学生的课程,广大农村学生无法实施;等等。 2。综合实践活动是深层的教育民主的体现 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具体性 ,确立“多元主义”价值观。
(三)综合实践活动是“科技类活动课程”吗? 1。我国当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倾向 “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科技类活动课程” 2。当务之急:摆脱“惟科学主义”倾向 融合自然、社会与自我 融合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 融合科学、艺术与道德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哪些? (1)指定领域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信息技术教育 D.劳动与技术教育 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 (2)非指定领域 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