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 大国:指自15世纪以来在不同的发展时段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 大国崛起:指一个国家短时快速实现由弱国到强国的转变。
秦 前221-前206 南朝420-589 西楚前206-前202 北朝386-581 西汉 前206-公元9年 隋朝581-619 秦 前221-前206 西楚前206-前202 西汉 前206-公元9年 新朝 9-23 玄汉 23-25 东汉25-220 三国220-280 西晋266-316 东晋317-420 南朝420-589 北朝386-581 隋朝581-619 唐朝618-907 武周690-705 五代十国907-960 宋朝960-1279 元朝1206-1368 明朝1368-1644 清朝1616-1912 3/6/2017 2
西罗马帝国(前27年—476年)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395—1453)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初)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8世纪初至1789,启蒙运动。 3/6/2017 3
西方大国的崛起 ◇海洋时代 1298年,《马可.波罗游记》成书 1405~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1455年 ,罗马教皇颁布特权令,葡萄牙独立 1488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149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8年达伽玛到达印度;1519年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
“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崛起。这些新大国总有一天会对世界军事形势和各国领土状况施加决定性影响。”—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问题 1、16世纪后崛起的大国主要有哪些? 2、1890年前后崛起的大国主要又有哪些? 16世纪以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中相继出现的九个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俄国(苏联); 美国、 德国、日本、苏联。 思考:1、这些大国是怎样崛起的?为什么会崛起? 2、它们又是如何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史实链接 一、九大国兴衰历程及原因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 1、兴起:新航路开辟后,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控制了东西方海上通道,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 原因:①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②国家统一,建立中央集权. ③热衷探险,勇于对外开拓。 ④最先完成地理大发现,占有发展先机。 2、衰落: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迅速地衰落下去。 衰落原因:没有把掠夺的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而是用于奢侈腐化的生活,工商业落后,于是衰落下去。
史实链接 (二)荷兰 1、兴起:17世纪十分强盛,尤其海上贸易非常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2、衰落:三次英荷战争后被英国打败衰落下去。 原因:①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②在早期的殖民扩张中,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最早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建立了完全独立的资产阶级统治的共和制国家。 衰落原因:发展商业资本主义,工业相对落后,故被英国打败。
史实链接 (三)英国 1、兴起: (1)开始兴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 原因:①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②资本原始积累;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克服了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 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①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②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③自由主义的兴起,取代了重商主义。
史实链接 (三)英国 衰落总因:科技 战争 殖民地 保守思想 2、衰落: (1)经济开始衰落:19世纪晚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逐渐失去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重视技术和设备的更新,而且把大量资金投向国外,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世界霸主地位的衰落:一战后,随着国力的衰退,欧洲(英法)虽仍是国际关系的中心,但英国霸主地位已经严重削弱。 原因:①一战的削弱。②战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及自治领分离运动的打击。③美国的崛起及竞争。 (3)二战后大国地位的丧失: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成为美国的伙伴国、追随者。 原因: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重削弱。②殖民体系的瓦解。③美国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 衰落总因:科技 战争 殖民地 保守思想
史实链接 (四)法国 1、兴起: (1)开始兴起:17世纪中期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并在17、18世纪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 原因:路易十四改革,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达到极盛:1810年左右,法兰西第一帝国盛极一时,控制了从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扩大领土。 原因:①法国爆发大革命,资义制度的建立。②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拿破仑采取了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③拿破仑个人的才能。
史实链接 (四)法国 2、衰落: (1)19世纪末,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产量由第二降到了第四。 原因:19世纪末经济发展缓慢原因: ①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 ②普法战争中被割去阿尔萨斯与洛林的矿藏,资源匮乏 ③普法战争中50亿法郎的赔款,资本家又把钱投向信贷领域,而且大多又投向国外,工业发展的资本缺乏。 ④小企业大量存在以及农业经营落后,科技创新缺乏。 (2)两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诸大国中地位逐渐下降 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重打击;美苏的压制。
(五)日本 1、第一次崛起:①明治维新后,成为亚洲新兴强国,打败中国。②一战中力量逐步增强,独霸中国。③30年代,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疯狂扩张,最后发动了二战,势力达到了鼎盛。 原因:①明治维新使之走上了资义发展道路。②善于学习西方先进文化。③重视教育和科技,充分利用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④一战中大获其利。⑤在国家的扶植下,日本垄断组织建立并迅速发展。 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2、一度衰落。 原因:①二战中损失惨重。②二战后成为战败国。 3、第二次崛起: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努力想成为政治大国 原因:(1)内因:①“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运用; ②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 ③教科:重视教育,发展高科技;④政局稳定,清除法西斯; ⑤外交:依赖美国保护,发展外贸 (2)外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订货刺激。……
史实链接 (六)德国(三次崛起两次衰落) 1、第一次崛起: ①1871年,结束了分裂割据状态,打败了欧洲两大传统强国法国和奥地利,完成了国家统一,成为欧洲的新兴强国。 ②19世纪末,德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③一战前,组建了以它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并发动了一战。 原因:①国家实现了统一,有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在统一的过程中,得到了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经济的起飞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资源。③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重视科技和教育等。 第一次衰落:一战后初期衰落: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成为被宰割的对象。 原因:①一战中严重削弱。②战败后面临宰割。
史实链接 (六)德国(三次崛起,两次衰落) 2、第二次崛起: ①20C20S,经济复苏,并重新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②30年代,为解决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对外疯狂扩张,最后发动了二战,势力达到了鼎盛。 原因:①利用美国等国的经济援助,20年代经济复苏。 ②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内镇压,对外疯狂扩张,势力急剧膨胀。 第二次衰落:二战后初期的衰落:被四大国分区占领,国家分裂 原因:①二战中严重削弱。②战后被分区占领等。
史实链接 (六)德国(三次崛起,两次衰落) 3、第三次崛起: ①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西欧经济“火车头”。②1990年,两德实现统一,德国再度成为欧洲大国。 第三次崛起原因: ①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②“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运用; ③战后政局稳定,清除法西斯; ④发展科教; ⑤人民素质较高;⑥第三次科技革命;⑦两德统一,综合实力逐步提高……
有理性的德国 丧失理性的德国 理性回归的德国 (一)思想理性:马丁·路德 康德 马克思、恩格斯 (二)科学理性:开普勒、西门子、卡尔·本茨、普朗克、爱因斯坦 丧失理性的德国 1、德意志帝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2、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3、奥斯维辛集中营 理性回归的德国 1、关于破坏世界和平的反思:如勃兰特的历史之跪 2、关于自身发展道路的反思 (1)德国的政治体制: ①德意志帝国 ②魏玛共和国 ③第三帝国 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2)德国的经济体制:“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3)德国与邻国:从煤钢联营到欧盟
史实链接 (七)美国的崛起 1、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①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②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③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④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⑤重视科技和教育。 2、一战后势力扩大,在华盛顿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原因: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史实链接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义经济体系,并且建立北约组织。确立了资义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①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②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4、20世纪60、70年代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原因:①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与日本,在经济领域上对美国发起挑战,在外交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②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5、霸权地位进一步加强: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霸主地位加强,妄图建立单极世界,霸权主义倾向有所增强。 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战略地位相对提高。
史实链接 (八)俄国(苏联) 1、俄国兴起: (1)沙俄的兴起: ①俄国是反法同盟的领导国;1861年后,俄国成为亚欧大陆的大国。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强国。 原因: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19世纪末,俄国充分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经济迅速发展。
史实链接 2、苏联的崛起: ①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重大的成就,1937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②二战后初期,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③50S后期始,开始了与美国争霸阶段,并在70年代时占据上风。 原因:①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 ②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联先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巩固政权,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③苏联开展了社义工业化建设。 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虽问题多多,但提高了苏联的综合国力。 3、衰落:70年代末苏联开始衰落,90年代初苏联解体。 原因:①根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虽经改革,但只是小修小补。②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③与美国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④国内民族矛盾尖锐。⑤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史实链接 理论升华 大国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1、强国衰落的一般原因 (1)穷兵黩武。 (2)骄傲自大,固步自封。 (3)丧失机遇,应对失策。 (4)激烈竞争,强弱易位。 2、借鉴: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 (1) 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政治稳定(2) 必须有巩固的经济基础。 (3) 坚持开放,防止闭关自守。 (4) 保持科技、教育、思想观念、制度创新。 (5) 善于抓住机遇,果断决策。
二、中国的和平崛起 (一)中国选择和平的原因 ①历史教训: 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教训 德日发动二战的教训 ②国情需要: 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③世界潮流: 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和平崛起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④外交政策: 和平外交的延续 ⑤文化传统的影响: 和为贵
(二)中国和平崛起的表现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 1954《宪法》 三大民主制度 新中国成立 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民主制度完善①②③④⑤ 1956年 1949年 1971 1978年 1954年
(二)中国和平崛起的表现 顺应经济全球化 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加入世贸)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 开始一五计划 市场经济体制①②③④⑤⑥ 顺应区域集团化 (亚太经合) 三大改造完成 1992年 1956年 1971 1978年 1991年 2001年 1953年
(二)中国和平崛起的历程 外 交 成 就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中美建交 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 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1953 54 55年 1949年 1971 1978年
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的思考: 1、侵略扩张道路最终必然失败。 2、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真正的崛起,取决于它是否在经济上崛起。 3、要尽量减少与现存世界体系的正面冲突,不直接挑战霸权国家,争取良好的外部保障。 4、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及不断的制度创新为崛起提供了内在动力。从根本上说,中国和平崛起重在历史性创新。 5、一个国家能否长期维持经济大国的地位,则取决于它是否有商业自由和学术自由。
三、主要大国关系 (一)中日关系 1、古代: 2、近代: 3、现代:
古代史上长期友好,共同的文化认同;
祸起海上,梦醒时分 鸦片战争(1840) 佩里叩关(1853年)
民族屈辱,融入世界 《中英南京条约》 《日美亲善条约》
相继改革,奋起直追 清政府军火采购团 日本岩仓使团 “中体西用” “和魂洋才”
脱亚入欧 “亡国灭种” 近代史同是天涯“沦落人”,同途殊归
1914-1945
(一)中日关系 1、古代: 2、近代: 古代史上长期友好,共同的文化认同; (1)晚清政府统治时期(1840-1912):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 ①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②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③1904—1905年,日俄战争 日本成为侵华主凶,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①扶植地方军阀势力 ②大力对中国进行资本、商品输出 ③1914年,入侵中国山东 ④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 与美国争夺激烈,逐渐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一战后在华势力受美制约 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3年进攻长城山海关沿线;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阴谋破产
三、主要大国关系 (一)中日关系 1、古代: 2、近代: 3、现代: 古代史上长期友好,共同的文化认同; (1)23年的冷战对立:(1949-1972年) ——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2)40多年的邦交正常化:(1972年至今)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 ——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一波三折 ——21世纪初,中日关系摩擦不断
古代中国国家实力的强大,先进的科技文化对日本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知识归纳 古代中日关系: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 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友好交往。 古代中国国家实力的强大,先进的科技文化对日本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和平友好交往 战 争 近代中日关系:战争、敌对 日本进行战争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育,扶植代理人。中日关系恶化 邦交正常化 1972年建交后: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但在历史遗留等问题上日本不能正确对待。“摩擦中求发展”
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历程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 大国崛起与中国梦 …… 思考举例: 甲午战争VS抗日战争 (多角度思考一败一胜) 明治维新VS维新变法 (此比较主要在1B模块)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VS中国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海权意识
发生于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00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 甲午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梁启超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从准确意义讲,不是鸦片战争,而是甲午大败才是中国人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开始。 ——《制度 战略 信仰 国运——刘亚洲空军上将谈甲午战争》(1)阅读材料一,按照“甲午之败是国家之败”的思路,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4分)如何理解“甲午大败才是中国人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开始”。(6分) (1)原因:此前洋务运动只涉及器物变革,(2分)而君主专制制度、封建文化传统没有改变, 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腐败的封建国家(2分) ; 理解:维新变法运动,要求实行君主立宪;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启蒙意义;“实业救国”,出现兴办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6分)
(2)目的:收回山东主权;获得国际平等地位。(4分) 材料二 徐国琦认真考察梳理了这一时期政府的外交文件后得出结论:对于大战,中国政府自始至终都采取着主动姿态。从大战伊始,段祺瑞政府就责令对外人员每日收集大量情报,掌握欧战最新动态,以备随时调整外交政策。以梁启超、陈独秀、张君劢为代表的文化领袖们更是密切关注战事,积极撰文鼓吹,探讨大战为中国带来改变的可能性。尤其随着德国在大战中日渐颓势,美国的态度逐渐倾向协约国,精英们更坚定了参战的信心,希望在欧战中大显身手,获得战后平等地位。 ——《中国与大战》:铭记中国的1918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积极参战的目的。(4分)从材料二看,哪些因素为中国参战提供了条件?(3分) (2)目的:收回山东主权;获得国际平等地位。(4分) 条件:北洋军阀政府积极运作;文化精英积极鼓吹,出谋划策;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3分)
材料三 中国渴望加入世界,成为现代民族国家和强大的国家,这种国家主义的观念催生了中国的革命、内部革新以及国家转型。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活力就在于她在处理国际事物过程中融合了政治上的民族主义(political nationalism)、文化上的破坏偶像(cultural iconoclasm)和外交上的国际主义路线(diplomatic internationalism)。 ——《徐国琦:“没有一战,何来五四?”——徐国琦教授访谈录》(3)从“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文化上的破坏偶像和外交上的国际主义路线”三个角度分析一战对中国的影响。(9分) (3)政治上的民族主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爱国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分) 文化上的破坏偶像:新文化运动,全面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打倒传统权威(儒家思想),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3分) 外交上的国际主义路线:以战胜国身份参与巴黎和会,拒绝在不合理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之后加入国联,在华盛顿会议期间收回山东的主权和部分权利。(3分)
(32分)海权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海权对国家的盛衰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明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材料二 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於大局尚无甚碍。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到明清时期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可能从未实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十九世纪中期列强军事侵华在地域上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2)特点:集中兵力侵略中国的东南沿海沿江地区和京津地区(2分)原因:①东南沿海、沿江地区是中国经济重心地区; ②京津地区是中国政治重心所在地; ③列强充分发挥了海军优势,机动性强,容易形成局部优势(4分) (1)原因:①政治:封建专制统治强化,严防中外接触威胁封建统治;(2分)②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为主,缺乏发展海外贸易的经济动力;(2分)③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朝海上强国方向发展。(2分)
材料三 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从控制海权的角度,概括英国为了达到“控制世界”的目的所做出的努力。(4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英国“控制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3)努力:①鼓励海外贸易,扩展海外市场; ②打败西班牙,建立了海上霸权; ③鼓励海军发展,建立世界上第一海军力量。(4分) 影响:①冲击旧的思想和旧制度; ②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式,有利于落后地区的发展; ③加强了世界范围内各种文明的交流与融合。(6分)
材料五 黑格尔说:“中国是一个与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的民族。”由于中国对海权历来持一种和平的态度,使海权处于自发状态,……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交锋历史,其实就是海权交锋的历史。……日本海军认为,要赢得对中国战争的胜利,关键是要迅速充实海军力量,夺取和控制黄海等广大海域的制海权……作为近代中日博弈一个标志性的拐点,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两国国运的方向。 ——《中国历史上对海权的认识及造成的影响》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中日两国关于海权的不同态度。(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夺取了黄海等海域的制海权对远东国际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5)根据材料和上述分析,你认为今天我国应如何对待海权问题?(2分) (4)态度:中国对海权不重视,持和平态度;(2分) 日本对海权重视,积极争夺海权。(2分) 影响:①中国国际地位下降,日本成为远东强国;(2分) ②激化了日俄之间的矛盾,导致三国干涉还辽及日俄战争(2分) (5)看法:要重视海权,维护我国海权;要利用海权发展国家实力等。(2分)
三、主要大国关系 (一)中日关系 (二)中美关系 1、近代美国在华侵略势力消长 (1)19世纪中期追随英国等西方列强侵华 (2)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美国独立侵华。 (3)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4)一战期间,美日在中国争夺,日本占优势。1922年美国打破日本独霸中国局面,使列强重新共同控制中国。 (4)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为推动日本进攻苏联,美国等国对日本侵华采取绥靖政策。 (5)1942年—1945年,中美两国联合反对法西斯,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6)二战结束后,支持蒋介石打内战;1946签定《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
三、主要大国关系 (一)中日关系 (二)中美关系 1、近代美国在华侵略势力消长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1)中美二十年之间的敌视与对抗(建国到70年代初)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 ②发动朝鲜战争,形成对社会主义的包围; ③朝鲜战争期间,派遣第七舰队到达台湾海峡,干预中国内政 ④1964年美国入侵越南,中美关系更加紧张。 (2)中美关系从改善到走向正常化(20C70S)(必修一P90) ①原因:中美双方利益的需要…… ②表现: (3)中美之间相互合作与彼此斗争(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三、主要大国关系 (一)中日关系 (二)中美关系 (三)中苏关系 1、古代 两国冲突:清朝康熙时期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和《尼布楚条约》 2、近代 (1)追随西方侵略中国,热衷领土扩张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瓜分中国 (3)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城市暴动 (4)二战期间,结盟共同抗击德日法西斯 3、现代 (1)50年代的“蜜”,中苏结盟时期(“一边倒”,全盘苏化:工业化和政治经济体制) (2)60年代的“争”,从分歧到分裂。国家利益的矛盾,是中国的国家安全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之间的对撞。 (3)70年代的“斗”,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4)80年代的“缓”,关系正常化的谈判 (5)当今“稳”,形成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