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族融匯與文化交流 第一節 民族的融匯─胡化與漢化 第二節 文化的交流與佛教的中國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有謂佛教自東漢傳入 然至魏晉南北朝始奠 下發展之基礎。 此說當否 ? 組員 : 張寶萃 6A(20) 葉碧麗 6A(34) 陳嘉欣 6A(16)
Advertisements

中文科延伸活動 文化問題. 規則  有 20 條題目  每題有 2 個選擇,只有一個是正確答案  答中 15 題或以上,可得獎品一份.
20 簡易概率 (增潤) 學習範疇:數據處理 (D) 學習單位:6D-E1 簡易概率.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台灣園林之美 ─板橋林家花園─ 原圖高27公分,長約490公分 建於1853年的板橋林家花園,是一座擁有中國建築之美與涵養的園林。
本單元可參考1.東漢士族與門閥政治的萌芽 2.九品中正與門閥政治的形成 P44.
絲綢之路 課文整理 源起: 1.自先秦時期即有間接與斷續往來 2.張騫「鑿空」後,中西之間才開始大規模交流 發展:
絲綢之路 課文整理 源起: 1.自先秦時期即有間接與斷續往來 2.張騫「鑿空」後,中西之間才開始大規模交流 發展:
第四章 從分裂到統一 第一節 漢唐之際的大變動 第二節 世族與門閥政治 第三節 隋唐盛世的形成
從分裂到統一 曹操: 赤壁之戰 三國建立 (一)挾天子以令諸侯 (二)許昌屯田 (三)官渡之役後,華北為其所據 曹操V.S孫權+劉備→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第二章 普世宗教與中古文明 第一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的分合.
中國通史第五、六組報告 第五組:蔡承彰 邱家琳 陳曼姝 徐莉喬 鄧思媛 林姍樺 陳翡娟
中國人壽 徐真真.
隋唐的社會經濟與文化.
康軒版:國中歷史科 二年級上學期 第三章 魏 晉南北朝的分合 台中市立東山高中國中部 熊家豪老師製作.
淋巴癌學習營 淋巴癌治療新趨勢 治療期間營養面面觀及Q & A 參加對象: 淋巴癌病友與家屬 ~~活動免費 名額限50人 報名從速~~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第五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对外友好往来 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大唐帝国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而灿烂的中国文化也深深的影响了自己的友好邻邦……
國立交通大學 蘭州大學 大陸姐妹校介紹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第三章 魏晉到隋唐之文化與經濟 摘要 從魏晉到隋唐五代期間,胡人與新興的漢民族分掌前後半期。在胡人(匈奴、鮮卑、羯、氐、羌)主宰時期,漢民族以莊園經濟自保,以門第社會之尊貴建立自信,以清談玄學自娛,以佛道信仰自救。在新興漢人(隋唐)主宰時期,漢民族以開放、包容精神接納外族,以雄健、歡樂氣氛營造內政,以強大的文化吸引力融合了大江南北與大漠內外的不同族群,此時的中國是亞洲民族大熔爐。
國中隋唐五代史教學.
106 年度緬甸服務學習 家長說明會 建中鄧書華秘書、成淵黃素微主任. 源起 ~ 書華的緬甸經驗 書華、素微的分享 我們共同的期待是 …… 1. 帶領孩子看世界 2. 拓展不同視野 3. 培養領袖情懷.
亞洲大學的數位學習資源與應用 鍾仁宗老師 101年12月4日.
天可汗的世界 唐的中外文化交流與傳播 彬彬有禮.
生字教學 教學流程: 生字教學, 寫字教學, 語法教學, 課文教學.
第一篇 Unix/Linux 操作介面 第 1 章 Unix/Linux 系統概論 第 2 章 開始使用 Unix/Linux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敦煌石窟藝術之美.
附小104第一節課 徐章華 老師 104/08/31 LOGO.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明代的版圖.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第一講:課程介紹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Curriculum for NSS 新高中課程.
多元文化概論.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三姑六婆計算機 2. 流動FAX機 3. Card Talk 4. 搜尋引擎
圓周率在中國.
經濟學 學經濟.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第 二 章 第三節 從分裂到帝國的重建.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世界各地有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你知道 外国人为何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吗?
中醫系學會返宣部 部長 CM41 中二 黃維俊 副部長 CM41 中二 廖悅孜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絲綢之路.
僑生輔導組業務評鑑報告
從歷史看宣教.
花王集團.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高級程度會考 中國歷史科.
一 可靠度問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北京师大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 传 宝
毛毛蟲講堂 獻給蛻變中的你…… Arr. By 在學校除了上課,其實還有很多寶藏等你挖掘… 主題 時間 主講人 講堂對象:商學院學生
多元文化概論.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南區 ~中小學教師數位博物館研討會 藝術類數位博物館介紹 和春技術學院馮治平 91年2月2日.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民族融匯與文化交流 第一節 民族的融匯─胡化與漢化 第二節 文化的交流與佛教的中國化 歷史二 第二篇 第五章 民族融匯與文化交流 第一節 民族的融匯─胡化與漢化 第二節 文化的交流與佛教的中國化

第五章 民族融匯與文化交流 第一節 民族的融匯─胡化與漢化 胡漢的融匯 胡人的漢化 漢人的胡化

胡漢的融匯 1.民族融匯─歷經數次 A.先秦時代: a.融合蠻、夷、戎、狄 -「華 夷雜處」的局面 b.締造秦 漢盛世 c.出現「漢族」的名稱 B.秦 漢至南北朝時代-最劇烈 a.融合匈奴、鮮卑、氐、羌、羯 b.締造隋 唐盛世 c.再出現「新漢族」的名稱

2. 魏 晉 南北朝情形: A. 漢化情形:a. 匈奴─漢化最早 a. 鮮卑─漢化最深 B. 胡 漢交互影響,文化有趨同的趨勢 a 2.魏 晉 南北朝情形: A.漢化情形:a.匈奴─漢化最早 a.鮮卑─漢化最深 B.胡 漢交互影響,文化有趨同的趨勢 a.胡人沾染漢習 b.漢人也感染胡風 C.仍有堅持自身的文化傳統,確保自我 身分的認同者

五胡亂華 五胡:匈奴、鮮卑、氐、羌、羯 A.最先建國、稱帝:匈奴 B.滅西晉:匈奴 C.曾統一北方:a.氐(苻堅) b.鮮卑(北魏太武帝) c.鮮卑(北周武帝) D.建國最多:鮮卑 E.漢化最深:鮮卑(北魏孝文帝)

五胡的分布與移動圖

鮮卑貴族銅車 乘坐牛車是漢人的習慣,盛行於東晉貴族間。此銅 車出現於平城 鮮卑貴族墓,證明當時鮮卑貴族已重 視用乘坐牛車來顯示地位

胡人的漢化 1.背景:胡人建國後,為統治文化較高、 人數較多的漢人 2.措施:採取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 一連串措施來管理漢人 1.背景:胡人建國後,為統治文化較高、 人數較多的漢人 2.措施:採取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 一連串措施來管理漢人 3.成效: A.北魏孝文帝 漢化政策最為徹底 B.形成「關 隴集團」

胡人的漢化─政治措施 1.建國國名都採用中國歷史上的國名或朝代 ─如漢、夏、周、趙、燕、魏等 2.重用漢人世族,採用漢人的典章制度─如 A.前漢 劉淵(匈奴):採漢制建元稱號 B.後趙 石勒(羯):優禮「衣冠華族」 C.前秦 苻堅(氐):重用漢人王猛 D.北魏 道武帝(鮮卑):吸納漢人世族

北朝的文武臣像陪葬俑

胡人的漢化─經濟措施 1.從游牧改變到農業定居的生活型態 2.鼓勵農桑,訂定租賦制度 A.石勒:「均百姓田租之半」 B.苻堅:仿效漢人政權舉行「親耕藉田, 其妻苟氏親蠶於近郊」之儀式 C.北魏 拓拔珪:留意「息眾課農」,「給 內徙新民耕牛,計口授田」 D.北魏 孝文帝:頒行「均田制」,制定相 關的賦役制度

胡人的漢化─文化措施 1.藉由教育提倡儒學: A.興辦學校,尊崇儒學 B.劉淵、苻堅均有相當高的儒學修養 2.透過考試以選拔人才─如石勒 A.恢復「九品官人法」 B.開設學校,提倡經學 C.禮遇僧侶,弘揚佛法 石勒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 遷都(493):平城→洛陽 漢化措施:禁胡服 、斷北語 、通婚姻 、 改姓氏 、重文教 漢化措施:禁胡服 、斷北語 、通婚姻 、 改姓氏 、重文教 影響 A.促使北方胡 漢民族、文化的融合 B.造成北方保守的鮮卑人與中原漢化的 鮮卑人的隔閡→引發「六鎮之亂」→ 分裂為東魏與西魏

關隴集團 西魏 宇文泰的勵精圖治─融合胡 漢 A.為漢化的鮮卑人 B.採取漢制,並自居為中原文化的正統 a.拉攏關 隴地區的漢人 b.極力消弭胡 漢之間的隔閡 C.形成「關 隴集團」 取得優勢 A.在與東魏競爭中逐漸取得優勢 B.能夠和南朝 梁武帝相抗衡

漢人的胡化 1.謹守漢儒傳統 A.代表:顏之推所撰《顏氏家訓》 a.深受儒家禮教思想影響 b.仍透露漢人胡化現象─齊朝有一士大 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 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 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 B.北方世族,冠以郡名─「郡姓」 a.為區別胡 漢 b.如:太原 王氏、范陽 盧氏

2. 胡化現象: A. 食衣住方面:胡餅、胡服、胡床的使用 →豐富了漢人的物質生活 B 2.胡化現象: A.食衣住方面:胡餅、胡服、胡床的使用 →豐富了漢人的物質生活 B.文藝方面:胡歌、胡舞、胡樂、胡戲, 增添了漢人的精神生活內涵 C.胡人的尚武精神 D.對女性社交的開放

找到「胡床」的證據

胡樂 胡琴 琵琶 箜篌

3. 胡化的漢人─高歡: A. 胡化深:其兒子被人罵為「鮮卑小兒」 B. 極力調和胡 漢間的衝突: a 3.胡化的漢人─高歡: A.胡化深:其兒子被人罵為「鮮卑小兒」 B.極力調和胡 漢間的衝突: a.要求鮮卑人不可欺凌漢人─「漢民是汝 奴,夫為汝耕,婦為汝織,輸汝粟帛, 令汝溫飽,汝何為陵之。」 b.對漢民又說─「鮮卑是汝作客,得汝一 斛粟、一匹絹,為汝擊賊,令汝安寧, 汝何為疾之。」 C.鮮卑貴族對漢人多持排斥態度→致使 北齊終不敵北周

第五章 民族融匯與文化交流 第二節 文化的交流與佛教的中國化 中西文化的交流 東亞文化圈的形成 佛教的中國化

中西文化的交流 1.絲綢之路: A.源起: a.自先秦時期即有間接與斷續往來 b.張騫「鑿空」後,中西之間才開始 大規模交流 B.發展: a.路線:長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亞 →印度、西亞、歐洲 b.中國物產源源不斷送至西方─尤以 「絲綢」最為喜愛,故稱「絲路」

絲綢之路路線圖

2.文化交流: A.傳入西域文化─到唐朝達顛峰: a.穿胡服、帶胡帽、吃胡餅、飲葡萄酒、 坐胡床、打波羅球、跳胡舞、 奏胡樂 b.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回教在 中國擁有不少信徒 c.長安成歐 亞文化交會的國際大都市 B.中國文化傳入西域: a.煉鋼術、蠶絲術、陶瓷、漆器等 b.四大發明也從唐朝至宋 元期間經西域 傳至歐洲

唐朝的胡服 帔 圓領 窄袖 陝西省 乾縣 唐 章懷 太子墓壁畫觀鳥捕蟬圖。年輕宮女穿 圓領袍衫、小口褲,襦裙、披帛、半臂,淺履的胡服

唐朝打波羅球人俑 現代西方社會所 風行的馬球運動 ,其實曾一度在 中國流行過

唐朝壁畫─打馬球

疾轉如風的「胡旋舞」 源自中亞,以快速、輕盈的動作旋轉為主

隋 唐時代胡樂風行 四弦琵琶 笙 拍板 細腰鼓 可從唐詩〈涼州行〉中略知:「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 隋 唐時代胡樂風行 四弦琵琶 笙 拍板 細腰鼓 可從唐詩〈涼州行〉中略知:「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 學胡樂。」鼎盛時期除西涼樂外,更納入了高昌樂、龜茲樂 、疏勒樂等西域 中亞的各國音樂;此外東亞的高麗樂、南亞 的南詔、驃國及天竺樂也占有一席之地

唐朝 長安城

唐 長安城內西市的熱鬧景象 東市是當時主要國內市場。西市是當時世界上最 重要的國際性市場和時尚娛樂中心

東亞文化圈的形成 1.文化遠披: A.時間:隋 唐時代 B.形成「中國文化圈」: 中國文化對周邊地區的影響 a.漢字、儒家思想、律令制度 b.科技(天文、曆算、醫學)、農業 c.中國化的佛教 C.影響地區:朝鮮半島、日本、越南

2.儒家文化區: A.方法:透過官學及私學的漢字教育以吸收 中國文化 B.廟學結合:結合「孔廟」講授儒家經典, 建立中國式的學校教育 C.儒家文化區:以儒家思想做為社會的倫理 道德規範

越南 孔廟 文廟古建築群位於河內文廟街,供奉孔子, 是越南 儒教文化的象徵,建於1070年

佛教的中國化 1.傳布: A.傳入:最遲在東漢初年 B.盛行起來:東漢末~三國時代 a.佛經的傳譯 b.帝王的提倡 c.社會的動亂 梁武帝

2. 發展: A. 西晉:高僧常以老 莊思想來解釋佛教 義理─稱「格義」 B. 永嘉亂後:道安 a. 提倡出家人改姓「釋」 b 2.發展: A.西晉:高僧常以老 莊思想來解釋佛教 義理─稱「格義」 B.永嘉亂後:道安 a.提倡出家人改姓「釋」 b.訂定僧尼戒律 C.晉 宋之際:慧遠─ a.融匯佛、玄、儒,促進佛教 中國化 b.於盧山 東林寺「結社念佛」,被奉 為淨土宗的始祖

3. 排佛運動: A. 時間:魏 晉 南北朝時期 B. 排佛: a. 不孝:出家人「委離所生」、「刓剃 鬢髮」 b 3.排佛運動: A.時間:魏 晉 南北朝時期 B.排佛: a.不孝:出家人「委離所生」、「刓剃 鬢髮」 b.影響國計民生:出家人「坐食百姓」 、「使國空民窮」 C.佛門答辯: a.積極譯出有關「孝」的經典 b.唐 百丈懷海禪師創立「叢林制度」 D.影響:促進佛教的中國化

百丈懷海禪師 唐朝 百丈懷海禪師,立下一套 極有系統的叢林規矩-「百丈 清規」,所謂「馬祖創叢林, 百丈立清規」。百丈禪師宣導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 活。他每日除了領眾修行外, 必親執勞役,勤苦工作,對生 活中的自食其力

4. 隋 唐時期─佛教極盛 A. 建立許多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宗派: a. 天台宗-因居浙江 天台山得名 b 4.隋 唐時期─佛教極盛 A.建立許多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宗派: a.天台宗-因居浙江 天台山得名 b.華嚴宗-因以《華嚴經》立宗得名 c.淨土宗-因首創蓮社,又稱蓮宗 d.禪宗-五代以後成為中國 佛學主流 B.佛教的特色: a.在義理上逐漸走向綜合、融攝 b.出現許多相互對立的宗派

禪宗 始祖:南朝 梁時傳入-菩提達摩 實際創建者:六祖慧能發揚「南宗」 主張 A.人人皆有佛性-與儒家思想接近 B.頓悟成佛-與民眾更為接近:不需 出世,不離日常生活 唐武宗毀佛後:一支獨秀-受影響最小

釋迦多寶二佛並坐 天台宗的主要經典是 《法華經》,而護持 此經的即是多寶佛

5. 唐朝著名高僧: A. 玄奘─貢獻最大 a. 遠赴天竺取經,前後歷時19年 b. 返國後主持譯經工作 c. 《大唐西域記》為其遊記 B 5.唐朝著名高僧: A.玄奘─貢獻最大 a.遠赴天竺取經,前後歷時19年 b.返國後主持譯經工作 c. 《大唐西域記》為其遊記 B.義淨─a.取到海路,往中天竺學習十載 b.撰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及《南海寄歸內法傳》 C.鑑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

玄奘法師(602~664) 唐朝高僧玄奘,通稱三藏法 師。 玄奘於貞觀3年西出玉門關, 越蔥嶺、中亞抵印度。於貞 觀19年返國,得經 657部, 回國後致力翻譯佛經,成書 千餘卷。 《大唐西域記》是他的遊記

鑑真和尚 鑑真曾帶領弟子在十年 間先後六次嘗試東渡日 本,前五次均因風浪而 失敗,第六次終於成功 抵達日本弘法,日人尊 其為「過海大師」

日本 奈良 唐招提寺 唐朝高僧鑑真東渡日本後,於759年開始建造唐招提 寺,大約於770年竣工。這一具有中國盛唐時期建築 風格古寺已被確定為日本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