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员:鞠旭东、张欣、 李玉蒙、范书怀、王孜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泌尿道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一般知识 一般知识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膀胱炎( cystiti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1. 健康感知 — 健康管理形态 1.1 保持健康能力改变 1.2 个人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3 不合作 ( 特定的 ) 1.4 家庭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5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1.6 保护能力改变 1.7 寻求健康行为 ( 特定的 ) 1.8 有感染的 危险 1.9 有受伤的危险 1.10.
细菌性痢疾 中山大学医学院 传染病学教研室 邓子德. 概 述 – 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 临床特征为腹痛、腹泻、里急后 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 全身毒血症。 – 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肠道细菌.
预防猪流感.
第五节 细菌感染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g dysentery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霍乱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赵志新.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病例二 杨X,男,21岁,某酒店餐饮部主任,因高热,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乏力一周入院。
病例2 四班第二组.
伤寒及副伤寒 typhoid fever paratyphoid fever
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病学教研室 袁 喆
(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
案例分析 患者因“发热7天”于2005年6月30日入院。 患者于2005年6月23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为持续性发热,无胃寒,曾在诊所按“感冒”用头孢氨苄诊疗2天,症状未见好转,体温高至40℃,来我院就诊收入院诊疗。 体格检查:T39.4℃,P78次/分,R20次/分,BP90/6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可见2个淡红色斑疹,直径约3mm,压之褪色,无瘙痒。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1cm,质软,边钝,有轻压痛,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扣击痛,腹水征阴性
第五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内科教研室 周毅.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肠道杆菌讨论病例 第一组.
幼儿急疹 付伟.
伤 寒 (typhoid ferer) 目的要求: 了解肠伤寒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掌握伤寒的基本病理变化、肠道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八章 肠道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第五节 细菌感染 一、 伤 寒 typhoid fever
伤 寒 typhoid fever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感染科.
病例二讨论 第二组.
Welcome.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第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zoonotic bacteria) 或人兽(畜)共患病 引起这类疾病的细菌称:动物源性细菌 人兽(畜)共患病原菌
第十三章 水卫生生物学 第一节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 水质生物学指标 第三节 水的卫生学检验方法 与饮用水的健康卫生有关的微生物学知识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二节 志贺菌属 志贺菌属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当前细菌性疾痢仍然在世界很多国家流行
病例讨论2.
喹诺酮类代表药物.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病例讨论二.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伤 寒.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甲状腺激素.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340 水痘.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问题: 中医伤寒与西医的伤寒有何区别? 伤寒的病因是什么? 伤寒的病变部位是什么 伤寒的危害是什么? 伤寒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九、治疗.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组员:鞠旭东、张欣、 李玉蒙、范书怀、王孜飚 免疫学之伤寒专题 组员:鞠旭东、张欣、 李玉蒙、范书怀、王孜飚

内容简介 (1).病原学特征 1.致病生物——伤寒杆菌 (2).传播方式 2.致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检查与防治 5.中西医概念区别

隔离玛丽的纽约荒岛 “伤寒“案例 玛丽·马伦于1900年至1907年在纽约市内担任厨师,这段时间内她造成22人感染伤寒热,其中1人不治身亡。不到两周,马马罗内克当地居民便开始受此病袭击。 1901年玛丽决定搬至曼哈顿,在新的家庭中帮忙厨务,但该户成员却开始发烧、腹泻,一位洗衣女孩因此死去。 随后玛丽改替一名律师工作,直到家中8名成员有7位染上伤寒,在照顾的过程中又将伤寒的感染向外扩散。 1904年,她在长岛找到一份新工作,两周内11个家庭中有6户因伤寒住院,玛丽便因此再转换工作,造成另外3个家庭的感染。 但她一直否认自己是带菌者,而且排斥任何的血液和排泄物检查。最后她被安置在名为北兄弟岛的小岛上任职技术人员。玛丽1938年11月11日死于肺炎而非伤寒,享年69岁,验尸后发现她的胆囊中有许多活体伤寒杆菌。 (伤寒玛丽)

伤寒杆菌电镜照片 1.伤寒杆菌 1病原学特征 (1).病菌特性:伤寒杆菌,属于沙门菌属的D群,呈短杆状,革兰染色阴性菌,周身鞭毛,有动力,无荚膜,不形成芽孢(这也是沙门菌属的特点)。长2~3μm,宽0.4~0.6μm。伤寒杆菌能在普通培养基,或胆汁培养基中生长,形成中等大小,无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 (D群,是沙门菌属中,根据菌体O抗原的种类,相同者分为一群的分类方法,共有42个群;同时我们也可以说伤寒杆菌是肠道沙门氏菌的一个血清型,这里的血清型主要由O抗原决定,关系图:血清型→细菌表面的O抗原→特异多糖→与脂质A,核心多糖构成脂多糖→脂多糖与脂蛋白、脂质双层构成细菌外膜)

(3).毒素:内毒素,主要致病因子(不产生外毒素) (2).抗原特性:O抗原:体抗原 H抗原:鞭毛抗原 Vi抗原:体表毒力抗原 (3).毒素:内毒素,主要致病因子(不产生外毒素) (4).生存能力: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耐低温,在水面中可存活1-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类中可生存数月,对阳光、热、干燥、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时死亡,60度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 这两个抗原有助于实验室检查 (D群,是沙门菌属中,根据菌体O抗原的种类,相同者分为一群的分类方法,共有42个群;同时我们也可以说伤寒杆菌是肠道沙门氏菌的一个血清型,这里的血清型主要由O抗原决定,关系图:血清型→细菌表面的O抗原→特异多糖→与脂质A,核心多糖构成脂多糖→脂多糖与脂蛋白、脂质双层构成细菌外膜)

2传播途径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受污染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常可引起暴发流行。食物被污染是传播伤寒的主要途径。日常生活接触是伤寒散发流行的传播途径。蝇虫媒介可引起伤寒散发流行。

二.致病机制 (由口进入) 类似于肠肝循环 肠道正常菌群失常 ,能进入小肠) 繁殖入侵肠粘膜(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 。 伤寒杆菌 胃(可被胃酸杀灭,但量多,或胃酸分泌、 肠道正常菌群失常 ,能进入小肠) 繁殖入侵肠粘膜(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 。 经胸导管入血液,引起第一次菌血症 入肝脾,胆囊,骨髓等,大量繁殖 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 第2-3周,随胆汁入肠道,由粪便排出 (由口进入) 已致敏,加重肠道病变 肠道出血肠穿孔等 类似于肠肝循环

  1.伤寒杆菌释出的内毒素,对伤寒的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但研究认为伤寒患者的持续发热、毒血症状等临床现象,并不是由内毒素血症直接所致,实际原因远较单纯的内毒素血症复杂得多。 2.伤寒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肝、脾、骨髓、淋巴组织等),单核-巨噬细胞的增生性反应,形成“伤寒结节”。 3.不引起肠道狭窄 4.在肠道外的脏器中,脾脏与肝脏的病变最为显著。脾肿大,脾窦扩张充血,髓质明显增生,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伤寒结节。

玫瑰疹 三.临床表现 典型伤寒的自然病程约为4周,可分为4期。  (1)初期:病程的第一周。起病缓慢,体温阶梯上升,3-7天逐渐达到高峰。体温达到39-40度。可有全身疲倦、乏力、头痛、干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轻度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肝脾肿大。  (2)极期:病程的第2-3周。出现伤寒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1、持续发热:高热,呈稽留热,未进行抗菌治疗热程可持续2周以上。 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重听或听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谵妄、甚至昏迷。 3、相对缓脉:成人常见,合并心肌炎时不明显。 4、玫瑰疹:病程7-14天出现,胸腹部,淡红色小斑丘疹,压之褪色,10个以下。2-4天变暗消失。 5、消化系统症状:半数以上患者出现腹痛、便秘,右下腹压痛。 6、肝脾肿大:大多数患者有轻度肝脾肿大。

(3)缓解期:病程的第4周。体温逐渐下降,神经、消化系统症状减轻。由于本期小肠病变仍处于溃疡期,有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4)恢复期:病程的第5周。体温正常,神经、消化系统症状消失,肝脾正常。

四.并发症 (一)肠出血 (二)肠穿孔 (三)中毒性肝炎 为常见的并发症。病程2-3周,发生率2-15%。成人常见,与饮食不当、活动过多、腹 泻、排便用力过度等有关。大量出血时可出现休克。 (二)肠穿孔 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1-4% (三)中毒性肝炎 常发生于病程1-3周,发生率10-50%。 肝肿大,压痛,转氨酶增高,少数患者出现黄疸。肝衰竭少见。

(七)急性胆囊炎、骨髓炎、肾盂肾炎、脑膜炎、血栓性静脉炎。孕妇可流产早产。 (四)中毒性心肌炎 常发生于病程2-3周,有严重的毒血症状,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 (五)支气管炎及肺炎 支气管炎见于初,肺炎多发生在极期,多数为继发细菌感染,少数为伤寒杆菌引起。 (六)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常发生在病程1-3周,进行性贫血、黄疸加深,出现少尿、无尿,严重时出现肾衰竭。 (七)急性胆囊炎、骨髓炎、肾盂肾炎、脑膜炎、血栓性静脉炎。孕妇可流产早产。

五.检查与防治 1.检查与诊断: (一)流行病学特点 (二)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表情淡漠、食欲下降、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 (三)实验室依据:血和骨髓培养有确诊意义。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 (肥达反应)(+)有辅助诊断意义。 (肥达反应是用已知伤寒菌的H(鞭毛)和O(菌体)以及甲型(A)与乙型(B)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标准液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或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免疫凝集实验)

2.治疗:no.1一般治疗 (1)、消毒与隔离:按照肠道传染病进行消毒与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粪培养,连续2次(-),可解除隔离。 (2)、休息:早期应卧床休息,退热后活动。 (3)、护理: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大便变化,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4)、饮食:发热期流食、半流食,少量多餐,避免过早吃多渣过硬食物,预防肠出血、穿孔。

no.2对症治疗 1、降温措施:高热者宜物理降温,慎用阿司匹林。 2、便秘:用生理盐水300-500ml低压灌肠。禁用高压灌肠和泻药。 3、腹胀:少食豆浆、牛奶易产气食物,忌用新思地明等促进肠蠕动的药物。 4、腹泻:选择低糖低脂肪饮食,可服黄连素,忌用鸦片制剂。 5、肾上腺皮质激素:仅用于昏迷或休克严重患者。

no.3 病原治疗 1、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 (1)诺氟沙星:每次0.2-0.4g口服3-4次,疗程14天。

2、第3代头孢菌素 (1)头孢噻肟:每次2g静脉滴注,每日2次,儿童每次50mg/kg,静脉滴注,疗程14天。 (2)头孢哌酮:每次2g静脉滴注,每日2次,儿童每次50mg/kg,静脉滴注,疗程14天。 (3)头孢他啶:每次2g,静脉滴注,每日2次,儿童每次50mg/kg,静脉滴注,疗程14天。 (4)头孢曲松:每次1-2g,静脉滴注,每日2次,儿童每次50mg/kg,静脉滴注,疗程14天。

3、氯霉素:每次0.5g,每日4次,重型者每次0.75-1g,静脉滴注,每日2次,体温正常后减半量,疗程10-14天,新生儿、孕妇、肝功能异常禁用。 5、复方磺胺甲恶唑:用于敏感菌株的治疗,2片/次口服,每日2次。疗程14天。

no.4带菌者的治疗 1、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每次0.2g,口服2次,环丙沙星,每次0.5g,口服2次,疗程4-6天。 3、合并胆石或胆囊炎的慢性带菌者:病原治疗无效时,做胆囊切除。

六.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患者隔离至体温正常15天解除隔离。有条件5天和10天各做尿、粪培养,连续2次,(-)可解除隔离。接触者医学观察15天。 (二)、切断传播途径:做好水源管理,饮食管理、粪便管理,避免饮用生水等。 (三)保护易感人群:对人群进行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接种。

肠出血

3Q every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