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痛 齐鲁医院急诊外科 李鹏宇
病因 病情评估与危险分层 诊断思路与流程 救治原则 注意事项 急性胰腺炎
病因 弥漫性腹痛 右上腹痛 右下腹痛 左上腹痛 左下腹痛
病因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心血管系统 其他:血液系统 呼吸系统 带状疱疹 腰肌损伤
病因 外科系统 内科系统 出血 缺血 梗阻 穿孔 炎症
病情评估与危险分层 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 先救命后辨病
诊断思路与流程 先救命后辨病 重视病史: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等 重视特殊人群:老弱病残孕 先常见病,后罕见病 先考虑局部,后考虑全身 熟悉常用辅助诊断方法的使用
诊断思路与流程 病史与症状:病史采集务求细致 体格检查:视、触、叩、听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血液检查、心梗三项、HCG、尿常规、腹水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X线检查、CT和MRI检查
救治原则 病情评估 维持基本生命征稳定 一般治疗:建立静脉通路,禁饮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对因治疗 外科手术:判断手术适应征,及时手术
注意事项 维持生命体征为第一位 掌握手术指征 考虑到腹腔外疾病 重视胃肠减压和肛诊 镇痛
急性胰腺炎 概念 病因: 常见病因:胆石症、高脂血症、过量饮酒、创伤、胰腺肿瘤; 少见病因:壶腹乳头括约肌功能不良、高钙血症、感染和药物、特发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 症状:腹痛、发热黄疸 体征:重症胰腺炎有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Grey-Tuner征、Cullen征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
急性胰腺炎-辅助检查 酶学检查: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脂肪酶 血清标志物:C反应蛋白、血清IL-6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增强扫描、MRCP
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 修改的Ranson指标:年龄、血糖、血清乳酸脱氢酶、白细胞、谷草转氨酶;血细胞比容、血钙、动脉氧分压、碱剩余、血尿素氮、体液丧失量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旁指数(BISAP):血尿素氮、意识障碍、SIRS、年龄、胸腔积液 临床症状与检查指标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急性胰腺炎-危险分层 轻度急性胰腺炎:不伴有器官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中度急性胰腺炎:一过性 重度急性胰腺炎:持续性器官衰竭 危重急性胰腺炎:持续性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 急性、突发性、持续性、剧烈的上腹部疼痛 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大于正常上限3倍 CT增强和(或)磁共振成像或腹部超声检查呈急性胰腺炎影像学特征 临床上符合以上两条及以上即可诊断
急性胰腺炎-救治措施 快速检查,明确诊断 密切监测,动态观察 非手术治疗: 禁食、补液、抑制胰液分泌、镇痛解痉、营养支持、抗菌药物应用、改善胰液微循环、中医中药 脏器功能支持:早期液体复苏、呼吸功能支持、肾衰的支持、肝功能的支持
急性胰腺炎-救治措施 并发症的处理:腹腔积液 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治疗:EST、PTCD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胆源性胰腺炎、腹腔内高压、严重感染、肠瘘 手术方式: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手术,尽量简单有效,救命第一
病例1 男,70岁,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左胸前区痛12小时,来院就诊。 既往冠心病病史5年,糖尿病病史4年。 可能的诊断?目前如何处理?
WBC 15*109/L, N 86% 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梗 B超示:右下腹条索样回声,疑诊急性阑尾炎 下一步如何处理?
呕吐与急性腹泻 齐鲁医院急诊外科 李鹏宇
呕吐的病因 呕吐的病情评估和危险分层 呕吐的诊断思路 呕吐的救治原则 急性腹泻的病因 急性腹泻的病情评估和危险分层 急性腹泻的诊断思路 急性腹泻的救治原则
呕吐的病因 反射性:消化系统;腹腔脏器疾病;急性中毒;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眼科疾病 中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不良反应;急性中毒;代谢障碍;前庭功能障碍;神经症
呕吐的病情评估与危险分层 频繁呕吐:水电失衡,营养不良 剧烈呕吐:贲门撕裂 呕吐伴意识障碍:误吸 呕吐伴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MODF 呕吐伴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
呕吐的诊断思路 询问病史:现病史和既往史对诊断非常关键 呕吐特点和常见疾病:伴发症状、呕吐物、呕吐方式等
呕吐的救治原则 对症治疗 保持气道通畅 增加有效循环量 维持水电酸碱平衡 酌情应用镇吐药 对因治疗
急性腹泻的病因 急性细菌性事物中毒 急性肠道感染 急性中毒 药物 全身性疾病
急性腹泻的病情评估与危险分层 感染中毒 水电酸碱失衡 药物性腹泻少有并发症 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与原发病程度相关
急性腹泻的诊断思路 询问病史:现病史和既往史对诊断非常关键 大便常规化验对诊断很有帮助
急性腹泻的救治原则 对症治疗 保持气道通畅 增加有效循环量 维持水电酸碱平衡 酌情应用止泻药 对因治疗
消化道出血 齐鲁医院急诊外科 李鹏宇
概念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贫血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辅助检查 病情评估、危险分层及诊断 救治措施
概念 根据部位: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 根据失血量和失血速度:慢性隐性出血、慢性显性出血、急性出血、急性大出血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疾病;全身性疾病 下消化道出血:小肠、结肠、直肠、肛管疾病;全身性疾病 疾病种类:溃疡、炎症、肿瘤、机械性损伤等
临床表现 呕血、黑便和便血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贫血 发热 氮质血症 低蛋白血症
辅助检查 血、尿、粪便检查 X线检查 超声检查 内镜检查 CT、MRI、放射性核素扫描 介入性血管造影
病情评估、危险分层及诊断 消化道出血的识别 出血程度的评估: 每日出血量>5~10ml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呕血黑便;血压;血红蛋白;血尿素氮
病情评估、危险分层及诊断 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分级 失血量;血压;脉率;血红蛋白 预后判断 Rockall评分
救治措施 一般治疗:卧床;插胃管;静脉通路;气道通畅 补充血容量:扩容、备血 紧急输血指征:血压;血红蛋白;休克 输液量足够的指标:意识;皮温;脉率;收缩压;脉压;尿量;中心静脉压
救治措施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 病因治疗: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降低门脉压力 止血治疗(全身和局部):全身治疗指静脉应用促凝血药物;局部止血措施包括冰水洗胃、局部应用止血药物、内镜下止血、介入栓塞、气囊压迫 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 病因治疗 止血治疗(全身和局部):内镜下止血
救治措施 手术处理:非手术治疗无效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曲张静脉结扎;肝移植 溃疡出血:结扎止血;胃大部切除
贫血 概念:1972年WHO标准 海平面地区Hb正常水平下限 6个月~6岁儿童 110g/L 6~14岁儿童 120g/L 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贫血 救治措施——输血 输血指征:病情稳定患者遵循限制性输血策略 慢性贫血患者Hb<60g/L
贫血 救治措施——输血 输血反应: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溶血性输血反应 细菌污染 循环超负荷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概念:血液系统衰竭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感染、创伤、产科疾病、休克、肿瘤、肝病、免疫性疾病、其他 发病机制:凝血功能紊乱、微血管血栓形成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分期: 早期(高凝血期) 中期(消耗性低凝期) 晚期(继发性纤溶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国内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且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多发性出血倾向、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抗凝治疗有效 实验室检查 有以下三项以上异常:血小板计数<100×109 /L和(或)进行性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1.8g/L,肝病1.0g/L)或者进行性下降;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6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肝病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s以上)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救治措施 积极治疗原发病 替代治疗 抗凝治疗 纤溶抑制治疗 疗效评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不全等DIC表现消失;低血压及紫癜等体征消失;PLA、Fib含量及其他凝血相和FDP等检测结果全部恢复正常。 痊愈:达到以上三项:显效:达到以上二项;进步:达到以上一项;无效:未达进步标准,或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