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1995 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胡兰成
张爱玲的生平 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麦根路(今康定东路),取名张煐。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1921年12月21日,弟弟张子静出生。 1922年,迁居天津。父亲在津浦铁路局任英文秘书。 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小说创作。如果说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 1925年,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1927年,7岁时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在《天才梦》中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1930年,10岁时,母亲坚持送张爱玲进学校读书,为此同父亲大吵一场。母女俩偷着跑到黄氏小学,张煐正式取名张爱玲。 1931年秋,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1932年,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这是她在校刊上发表的第一篇,也是唯一的一篇小说。
1938年,旧历年的前一天,逃出父亲家,从此与父亲家告别。同年,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3年,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1937年,《国兴》刊载小说《生》、《霸王别姬》及《读书报告叁则》、《若馨评》;《凤藻》刊载《论卡通画之前途》。夏天,毕业于圣玛利亚女校。母亲第二次出国归来,张爱玲因躲避日寇炮火到母亲家住,遭父亲毒打。 1938年,旧历年的前一天,逃出父亲家,从此与父亲家告别。同年,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 1940年4月16日,《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揭晓,张爱玲的《天才梦》获第13名。 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婆媳之间》、《鸦片战争》、《秋歌》、《乌云盖月》、《万紫千红》、《燕迎春》和《借银灯》。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
《杂志》月刊刊载《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 《万象》月刊刊载《心经》、《琉璃瓦》。 1943年,《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 《杂志》月刊刊载《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 《万象》月刊刊载《心经》、《琉璃瓦》。 《天地》月刊刊载《散戏》、《封锁》、《公寓生活记趣》 。 《古今》月刊刊载《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 1944年,《万象》月刊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 《杂志》月刊刊载《必也正名乎》、《红玫瑰与白玫瑰》、《殷宝滟送花楼会》、《论写作》、《有女同车》、《走!走到楼上去!》、《说胡萝卜》、《诗与胡说》、《写什么》、《忘不了的画》、《等》、《年青的时候》、《花凋》、《爱》。 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发行 。 《天地》杂志刊载《童言无忌》、《造人》、《打人》、《私语》、《中国人的宗教》、《谈跳舞》、《道路以目》、《烬馀录》、《谈女人》。
《小天地》杂志刊载《散戏》、《炎樱语录》。 《苦竹》月刊刊载《谈音乐》、《自己的文章》、《桂花蒸阿小悲秋》 。 《苦竹》月刊刊载《谈音乐》、《自己的文章》、《桂花蒸阿小悲秋》 。 1944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炎樱作为证婚人。 1945年,《杂志》月刊连载《创世纪》、《姑姑语录》、《留情》、《苏青张爱玲对谈记》、《吉利》、《浪子与善女人》 。 《小天地》月刊刊载《气短情长及其他》 。 《天地》月刊刊载《卷首玉照及其他》、《双声》、《我看苏青》 。 《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 。 1947年,《大家》月刊刊载《华丽缘》、《多少恨》 《传奇》(增订本)由上海山河图书公司出版。 与电影导演桑弧合作从事影剧活动,写出三部电影剧本《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与桑弧合编) 。 与胡兰成离婚 。
1948年,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连载《十八春》(后改名《半生缘》) 。 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 。 1950年7月,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 1952年,赴香港,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准。赴港后,在美国驻香港新闻处工作。写电影剧本《小女儿》、《南北喜相逢》。翻译《老人与海》、《爱默森选集》、《美国七大小说》(部分)。 1954年,《秧歌》、《赤地之恋》在《今日世界》连载,后在香港出版英文本及中文本。 《传奇》改名《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在香港天风出版社出版。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译作《无头骑士》。 1955年秋,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离港赴美。 与好友炎樱同去拜访胡适。 1956年,得Edward Mac Dowell Colony的写作奖金。 8月,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婚。
1958年,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才两得》等剧本。 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 1957年,母亲在英国病逝。 1958年,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才两得》等剧本。 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为了搜集写作材料,自美飞台转港。这是张爱玲唯一的台湾行,后来写入英文散文题目是 《重回前方》。11月,到港后为电懋电影公司赶写了两个剧本,其中之一是1961年极为卖座的《南北和》续集《南北一家亲》。在台湾旅行期间,丈夫赖雅在美中风瘫痪,此后对张爱玲的生活和精神都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1962年,回美国华盛顿与丈夫重聚。 1966年,香港《星岛晚报》连载长篇小说《怨女》(根据《金锁记》改编)。 《怨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67年,赖雅去世,享年76岁。
1968年,《秧歌》、《张爱玲短篇小说集》、《流言》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半生缘》。 获邀任美国纽约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 着手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68年,《秧歌》、《张爱玲短篇小说集》、《流言》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半生缘》。 1969年,《半生缘》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发表《红楼梦末完》。 转入学术研究,任职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1972年,自“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3年,定居洛杉矶。 《幼狮文艺》刊载《初评红楼梦》。 1974年,《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刊载《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 《皇冠》杂志刊载《二详红楼梦》。
1976年,《张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联合报》刊载《三详红楼梦》、《<张看>自序》。 1977年,《红楼梦魇》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79年,《中国时报》社刊载《色,戒》。 1981年,《海上花列传》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3年,《惘然记》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幼狮文艺》刊载《初评红楼梦》。 1984年,《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 1987年,《余韵》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8年,《续集》、《表姨细姨及其他》、《谈吃与画饼充饥》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90年,台北《联合报》副刊2月9日刊载《草炉饼》。
1991年,《张爱玲全集》典藏版:《秧歌》、《赤地之恋》、《流言》、《怨女》、《倾城之恋》、《第一炉香》、《半生缘》、《张看》、《红楼梦魇》、《海上花开》、《海上花落》、《惘然记》、《续集》、《余韵》,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2年,《爱默森选集》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张爱玲文集》(四卷本)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张爱玲评传》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3年,完成《对照记》。 《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一曲难忘》。 1994年,《对照记》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5年9月8日,逝世于洛杉矶公寓,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享年75岁。 9月19日林式同遵照张爱玲遗愿,将遗体在洛杉矶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 9月30日,张爱玲的生忌,林式同与数位文友将她的骨灰撒入太平洋。
浮花浪蕊,五四遗事,一经提来多少恨, 误入连环套,古今无数痴怨女。 燎一壶、沉香屑,却闻茉莉香。 绣鸾付与鸿鸾禧,一生只候半生缘。 只一桩、戒色。 琉璃作瓦,金锁曾记,聚少离多年青时。 且品桂花蒸,人生几何倾城恋。 撷几枝、郁金香,但见花凋色。 心经读罢燃红烛,红烛泪下小团圆。 吟几段、留情。 《茉莉香片》,《色戒》,《琉璃瓦》,《金锁记》,《年青的时候》,《桂花蒸阿小悲秋》,《倾城之恋》等皆为张爱玲作品。
张爱玲的作品 小说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据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据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 《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 《霸王别姬》,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 《沉香屑第二炉香》,上海《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 《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 《心经》,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 《倾城之恋》,上海《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 《琉璃瓦》,上海《万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金锁记》,上海《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 《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连环套》,上海《万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 《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
《花凋》,上海《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 《红玫瑰与白玫瑰》,上海《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 《殷宝滟送花楼会》,上海《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 《等》,上海《杂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留情》,上海《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 《创世纪》,上海《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 《鸿鸾禧》,上海《新东方》第9卷第6期。1944年6月。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记》,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报》,1950年连载,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 《十八春》,上海《亦报》连载,1951年出单行本。 《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
《赤地之恋》,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 《五四遗事》,台北《文学》杂志,1957年,收入《惘然记》。 《怨女》,香港《星岛晚报》连载,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8年。 《半生缘》,1968年,先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 《相见欢》,收入《惘然记》。 《色·戒》,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79年,收入《惘然记》。 《浮花浪蕊》,收入《惘然记》,1983年。 (以上三篇约作于1950年,发表时间晚。) 《小团圆》,创作于1970年,于2009年2月23日在台出版,4月8在大陆出版发行。 《同学少年都不贱》作于1973年至1978年之间,2004年2月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正体字单行本。 《雷峰塔》,《易经》,2010年9月繁体版在台出版。 《异乡记》,2010年12月出版。 《雷峰塔》,《易经》,2011年4月简体版大陆发行。
散文 《迟暮》,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3年刊。 《秋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6年刊。 《迟暮》,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3年刊。 《秋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6年刊。 “书评四篇”,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第1、6期,1936—1937年。 《论卡通画之前途》,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牧羊者素描》,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心愿》,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天才梦》,西风出版社征文,1939年,收入《张看》。 《到底是上海人》,上海《杂志》第11卷5期,1943年8月,收入《流言》。 《洋人看京戏及其它》,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1943年《更衣记》,《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公寓生活记趣》,《天地》第3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道路以目》,《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必也正名乎》,《杂志》第12卷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 《烬余录》,《天地》第5期,1944年2月,收入《流言》。 《谈女人》,《天地》第6期,1944年3月,收入《流言》。
《小品三则》(包括《走!走到楼上去》、《有女同车》、《爱》),《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流言》。 《论写作》,《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张看》。 《童言无忌》,《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造人》,《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打人》,《天地》第9期,1944年6月,收入《流言》。 《说胡萝卜》,《杂志》第13卷4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私语》,《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中国人的宗教》,《天地》第11—13期,1944年8—10月。 《诗与胡说》,《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写什么》,《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传奇〉再版序》,1944年9月。 《炎樱语录》,上海《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散戏》,《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 《忘不了的画》,《杂志》第13卷6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谈跳舞》,《天地》第14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谈音乐》,《苦竹》第1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自己的文章》,《苦竹》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流言》。 《夜营的喇叭》、《借银灯》、《银宫就学记》、《存稿》、《雨伞下》、《谈画》,以上均收入《流言》中,发表刊物及年月未详。 《气短情长及其它》,《小天地》第4期,1945年1月。 《〈卷首玉照〉及其它》,《天地》第17期,1945年2月。 《双声》,《天地》第18期,1945年3月。 《吉利》,《杂志》第15卷1期,1945年4月。 《我看苏青》,《天地》第19期,1945年4月。 《姑姑语录》,《杂志》第15卷2期,1945年5月,收入《张看》。 《中国的日夜》,收入《传奇》增订本,1947年。 《华丽缘》,上海《大家》月刊创刊号,1947年4月,收入《惘然记》。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收入《传奇》增订本。 《〈太太万岁〉题记》,上海《大公报、戏剧与电影》1947年12月3日。 《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1954年7月。 《〈爱默森文选〉译者序》,1964年。
《忆胡适之》,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 《谈看书》,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 《谈看书后记》,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 《〈红楼梦魇〉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 《〈张看〉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5月。 《〈惘然记〉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1983年10月1日、2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英译本序),1984年1月3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表姨细姨及其他》,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 《谈吃与画饼充饥》,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 《“嗄?”?》,1989年9月25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草炉饼》,1990年2月9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电影剧本 《太太万岁》1947年 《不了情》 1947年 《哀乐中年》1949年 《太太万岁》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不了情》 1947年 《哀乐中年》1949年 《太太万岁》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情场如战场》1957年(改编),1956年摄制,收入《惘然记》。 《人财两得》1958年 《桃花运》 1959年 《六月新娘》1960年 《南北一家亲》1962年 《小儿女》 1963年 《一曲难忘》 1964年 《南北喜相逢》1964年 《红楼梦》(为电懋影业公司所写,分上、下集,未有拍成) 《魂归离恨天》(为电懋影业公司所写,未有拍成)
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我喜欢反高潮──艳异的空气制造与突然的跌落,可以觉得传奇里的人性呱呱啼叫起来。”
201206 wj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