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1995 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胡兰成. 1920—1995 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胡兰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控 江 路 街 道 2008 年暑期工作总结. 社区的暑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是一项关系 到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今年暑期,控江路街道在进一步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中,本着 “ 领导重视、学生喜欢、家长放 心 ” 的宗旨。以社区教育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丰富多彩.
王希银 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小学 电子表 秒表 秒针走过 1 小格, 就是 1 秒 。
主題:時間和日期 二零零九年 七月七号.
博士人员科研答辩   答辩人: 答辩日期:.
优美的双曲线 04级八年制 学号: 学生: 林颖.
第十四章 沦陷区文学创作 第一节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李爱玲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献(CASHL)传递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李爱玲
【本章学习要点】 1.了解张爱玲生平及其创作系统 2.掌握对《金锁记》的评价。 3. 分析曹七巧性格悲剧的内涵。
毛泽东思想概论.
张爱玲 ——11级广告本1班 杨琳.
7.2 複利息 附加例題 3 附加例題 4 © 泛太平洋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托福、SAT考试三大趋势 托福、SAT考生将有大幅增加 本科毕业就读研究生的考生仍然占托福考试主体 18岁以下托福考生比例不断上升.
IB 语言A课程简介.
第21章:40年代小说 人性深化的40年代国统区小说 回目录.
第四讲:张爱玲作品鉴赏.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张爱玲 初名:张瑛 出生地:上海 婚姻:胡兰成(1944—1946) 赖雅(1956—1967) 主要作品:《流言》、 《张看》、
第六章 张爱玲小说 第一节 生平、创作与接受史 第二节 小说综论.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The Beauty of Language: 语言之美
Hosted by Margaret O’Neal and Mathes Vaughan
U3.4 Occupation.
走进张爱玲.
张爱玲 一个女人 一座城市 一种文化.
Thinksgiving Day 杨妍 44号.
PRESENTED BY OfficePLUS
Springer学术期刊投稿流程Manuscript Submission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Area of interaction focus
Do now – translate to Chinese
一、丛书和手册: 1.高小霞,分析化学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开始出版,全书六卷29册) 。 2.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手册,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3. Cooper D, et.al.Analytical Chemistry by Oper Learning.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Hobbies ài hǎo 爱好.
爱好 aì hào  “hobbies”.
分布式程序设计 姚斌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交通大学.
姓名XXX.
如何查询影响因子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關於張愛玲 小說選讀 李明慈老師.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今日中国 ——浅谈孔子学院发展必要性 杨智强.
数据库使用指南 Nature全文数据库.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10/01 今天的学习目标 (Today’s Learning Objectives)
河北大学申请博士生导师 人员基本情况 姓名:张 芳 出生日期: 职称:
河北大学申请博士生导师 人员基本情况 彩色照片 小二寸 免冠 一、近五年科研项目情况 姓名:张 芳 出生日期: 职称:
Seminar 【Speaker】 LEI Z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of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申请者基本情况 姓 名: 导 师: 学 科: 论文题目:.
申请者基本情况 姓 名: 导 师: 学 科: 论文题目:.
梦想启航 华文教育夏令营简介 Dreams Departure – Chinese Summer Camp 201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时间与数学(一).
河北大学申请博士生导师 人员基本情况 姓名:张 芳 出生日期: 职称:
1. 我_____ 我的舅舅不常_____ ,但是我跟他最亲。
Are you ready ? 复习好了吗? 复习 (测验1 ) 1-6.
C1U5.1 You are Who?!.
Uint 11 A boy and a girl 武进区古方小学 郑霞.
Review-Unit 3 Relationship Level: Beginner.
中文题目采用黑体14号中文题目采用黑体14号中文题目采用黑体14号中文题目采用黑体14号 中文题目采用黑体14号中文题目采用黑体14号 单位:8号黑体 作者:8号黑体 目的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样文.
I’M JANE DOE WEB DESINGER GRAPGIC DESIGNER UI DESIGNER
热烈欢迎美国华盛顿大学流行病学教授Prof. Noel S
易玉辉 予白网络站长及公众号运营者 出生 天蝎座男 一个又矮又挫又穷的男孩子 喜欢跳舞画画唱歌编程运动等等 立志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2019 / 2018.
2011新品发布会媒体报道汇总.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张爱玲的创作.
辞典类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牛津在线英语大辞典
The 15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hemistry of China
校园之路.
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会 时间:2016年11月17日(星期四)上午9:00-10:0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920—1995 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胡兰成

张爱玲的生平 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麦根路(今康定东路),取名张煐。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1921年12月21日,弟弟张子静出生。   1922年,迁居天津。父亲在津浦铁路局任英文秘书。 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小说创作。如果说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   1925年,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1927年,7岁时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在《天才梦》中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1930年,10岁时,母亲坚持送张爱玲进学校读书,为此同父亲大吵一场。母女俩偷着跑到黄氏小学,张煐正式取名张爱玲。 1931年秋,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1932年,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这是她在校刊上发表的第一篇,也是唯一的一篇小说。

1938年,旧历年的前一天,逃出父亲家,从此与父亲家告别。同年,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3年,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1937年,《国兴》刊载小说《生》、《霸王别姬》及《读书报告叁则》、《若馨评》;《凤藻》刊载《论卡通画之前途》。夏天,毕业于圣玛利亚女校。母亲第二次出国归来,张爱玲因躲避日寇炮火到母亲家住,遭父亲毒打。   1938年,旧历年的前一天,逃出父亲家,从此与父亲家告别。同年,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   1940年4月16日,《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揭晓,张爱玲的《天才梦》获第13名。 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婆媳之间》、《鸦片战争》、《秋歌》、《乌云盖月》、《万紫千红》、《燕迎春》和《借银灯》。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

《杂志》月刊刊载《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 《万象》月刊刊载《心经》、《琉璃瓦》。 1943年,《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   《杂志》月刊刊载《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   《万象》月刊刊载《心经》、《琉璃瓦》。   《天地》月刊刊载《散戏》、《封锁》、《公寓生活记趣》 。   《古今》月刊刊载《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 1944年,《万象》月刊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 《杂志》月刊刊载《必也正名乎》、《红玫瑰与白玫瑰》、《殷宝滟送花楼会》、《论写作》、《有女同车》、《走!走到楼上去!》、《说胡萝卜》、《诗与胡说》、《写什么》、《忘不了的画》、《等》、《年青的时候》、《花凋》、《爱》。 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发行 。   《天地》杂志刊载《童言无忌》、《造人》、《打人》、《私语》、《中国人的宗教》、《谈跳舞》、《道路以目》、《烬馀录》、《谈女人》。

《小天地》杂志刊载《散戏》、《炎樱语录》。 《苦竹》月刊刊载《谈音乐》、《自己的文章》、《桂花蒸阿小悲秋》 。   《苦竹》月刊刊载《谈音乐》、《自己的文章》、《桂花蒸阿小悲秋》 。   1944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炎樱作为证婚人。 1945年,《杂志》月刊连载《创世纪》、《姑姑语录》、《留情》、《苏青张爱玲对谈记》、《吉利》、《浪子与善女人》 。 《小天地》月刊刊载《气短情长及其他》 。   《天地》月刊刊载《卷首玉照及其他》、《双声》、《我看苏青》 。   《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 。 1947年,《大家》月刊刊载《华丽缘》、《多少恨》   《传奇》(增订本)由上海山河图书公司出版。    与电影导演桑弧合作从事影剧活动,写出三部电影剧本《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与桑弧合编) 。    与胡兰成离婚 。

  1948年,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连载《十八春》(后改名《半生缘》) 。   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 。   1950年7月,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 1952年,赴香港,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准。赴港后,在美国驻香港新闻处工作。写电影剧本《小女儿》、《南北喜相逢》。翻译《老人与海》、《爱默森选集》、《美国七大小说》(部分)。   1954年,《秧歌》、《赤地之恋》在《今日世界》连载,后在香港出版英文本及中文本。   《传奇》改名《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在香港天风出版社出版。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译作《无头骑士》。   1955年秋,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离港赴美。 与好友炎樱同去拜访胡适。   1956年,得Edward Mac Dowell Colony的写作奖金。 8月,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婚。

1958年,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才两得》等剧本。 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 1957年,母亲在英国病逝。   1958年,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才两得》等剧本。   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为了搜集写作材料,自美飞台转港。这是张爱玲唯一的台湾行,后来写入英文散文题目是 《重回前方》。11月,到港后为电懋电影公司赶写了两个剧本,其中之一是1961年极为卖座的《南北和》续集《南北一家亲》。在台湾旅行期间,丈夫赖雅在美中风瘫痪,此后对张爱玲的生活和精神都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1962年,回美国华盛顿与丈夫重聚。   1966年,香港《星岛晚报》连载长篇小说《怨女》(根据《金锁记》改编)。   《怨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67年,赖雅去世,享年76岁。

1968年,《秧歌》、《张爱玲短篇小说集》、《流言》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半生缘》。 获邀任美国纽约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   着手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68年,《秧歌》、《张爱玲短篇小说集》、《流言》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半生缘》。   1969年,《半生缘》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发表《红楼梦末完》。   转入学术研究,任职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1972年,自“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3年,定居洛杉矶。   《幼狮文艺》刊载《初评红楼梦》。   1974年,《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刊载《谈看书》、 《〈谈看书〉后记》。 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   《皇冠》杂志刊载《二详红楼梦》。

  1976年,《张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联合报》刊载《三详红楼梦》、《<张看>自序》。   1977年,《红楼梦魇》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79年,《中国时报》社刊载《色,戒》。 1981年,《海上花列传》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3年,《惘然记》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幼狮文艺》刊载《初评红楼梦》。 1984年,《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   1987年,《余韵》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8年,《续集》、《表姨细姨及其他》、《谈吃与画饼充饥》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90年,台北《联合报》副刊2月9日刊载《草炉饼》。

   1991年,《张爱玲全集》典藏版:《秧歌》、《赤地之恋》、《流言》、《怨女》、《倾城之恋》、《第一炉香》、《半生缘》、《张看》、《红楼梦魇》、《海上花开》、《海上花落》、《惘然记》、《续集》、《余韵》,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2年,《爱默森选集》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张爱玲文集》(四卷本)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张爱玲评传》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3年,完成《对照记》。   《联合文学》刊载电影剧本《一曲难忘》。 1994年,《对照记》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5年9月8日,逝世于洛杉矶公寓,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享年75岁。 9月19日林式同遵照张爱玲遗愿,将遗体在洛杉矶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   9月30日,张爱玲的生忌,林式同与数位文友将她的骨灰撒入太平洋。

浮花浪蕊,五四遗事,一经提来多少恨, 误入连环套,古今无数痴怨女。 燎一壶、沉香屑,却闻茉莉香。 绣鸾付与鸿鸾禧,一生只候半生缘。 只一桩、戒色。 琉璃作瓦,金锁曾记,聚少离多年青时。 且品桂花蒸,人生几何倾城恋。 撷几枝、郁金香,但见花凋色。 心经读罢燃红烛,红烛泪下小团圆。 吟几段、留情。 《茉莉香片》,《色戒》,《琉璃瓦》,《金锁记》,《年青的时候》,《桂花蒸阿小悲秋》,《倾城之恋》等皆为张爱玲作品。

张爱玲的作品 小说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据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据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   《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 《霸王别姬》,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   《沉香屑第二炉香》,上海《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   《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   《心经》,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   《倾城之恋》,上海《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   《琉璃瓦》,上海《万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金锁记》,上海《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   《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连环套》,上海《万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   《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

《花凋》,上海《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 《红玫瑰与白玫瑰》,上海《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   《殷宝滟送花楼会》,上海《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   《等》,上海《杂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留情》,上海《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   《创世纪》,上海《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   《鸿鸾禧》,上海《新东方》第9卷第6期。1944年6月。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记》,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报》,1950年连载,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   《十八春》,上海《亦报》连载,1951年出单行本。   《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

《赤地之恋》,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   《五四遗事》,台北《文学》杂志,1957年,收入《惘然记》。   《怨女》,香港《星岛晚报》连载,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8年。   《半生缘》,1968年,先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   《相见欢》,收入《惘然记》。   《色·戒》,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79年,收入《惘然记》。   《浮花浪蕊》,收入《惘然记》,1983年。   (以上三篇约作于1950年,发表时间晚。)   《小团圆》,创作于1970年,于2009年2月23日在台出版,4月8在大陆出版发行。   《同学少年都不贱》作于1973年至1978年之间,2004年2月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正体字单行本。   《雷峰塔》,《易经》,2010年9月繁体版在台出版。 《异乡记》,2010年12月出版。   《雷峰塔》,《易经》,2011年4月简体版大陆发行。

散文 《迟暮》,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3年刊。 《秋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6年刊。   《迟暮》,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3年刊。   《秋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6年刊。   “书评四篇”,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第1、6期,1936—1937年。   《论卡通画之前途》,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牧羊者素描》,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心愿》,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天才梦》,西风出版社征文,1939年,收入《张看》。   《到底是上海人》,上海《杂志》第11卷5期,1943年8月,收入《流言》。   《洋人看京戏及其它》,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1943年《更衣记》,《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公寓生活记趣》,《天地》第3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道路以目》,《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必也正名乎》,《杂志》第12卷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 《烬余录》,《天地》第5期,1944年2月,收入《流言》。   《谈女人》,《天地》第6期,1944年3月,收入《流言》。

《小品三则》(包括《走!走到楼上去》、《有女同车》、《爱》),《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流言》。   《论写作》,《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张看》。   《童言无忌》,《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造人》,《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打人》,《天地》第9期,1944年6月,收入《流言》。   《说胡萝卜》,《杂志》第13卷4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私语》,《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中国人的宗教》,《天地》第11—13期,1944年8—10月。   《诗与胡说》,《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写什么》,《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传奇〉再版序》,1944年9月。   《炎樱语录》,上海《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散戏》,《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   《忘不了的画》,《杂志》第13卷6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谈跳舞》,《天地》第14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谈音乐》,《苦竹》第1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自己的文章》,《苦竹》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流言》。   《夜营的喇叭》、《借银灯》、《银宫就学记》、《存稿》、《雨伞下》、《谈画》,以上均收入《流言》中,发表刊物及年月未详。   《气短情长及其它》,《小天地》第4期,1945年1月。   《〈卷首玉照〉及其它》,《天地》第17期,1945年2月。   《双声》,《天地》第18期,1945年3月。   《吉利》,《杂志》第15卷1期,1945年4月。   《我看苏青》,《天地》第19期,1945年4月。   《姑姑语录》,《杂志》第15卷2期,1945年5月,收入《张看》。   《中国的日夜》,收入《传奇》增订本,1947年。   《华丽缘》,上海《大家》月刊创刊号,1947年4月,收入《惘然记》。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收入《传奇》增订本。   《〈太太万岁〉题记》,上海《大公报、戏剧与电影》1947年12月3日。   《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1954年7月。   《〈爱默森文选〉译者序》,1964年。

《忆胡适之》,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   《谈看书》,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   《谈看书后记》,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   《〈红楼梦魇〉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   《〈张看〉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5月。   《〈惘然记〉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1983年10月1日、2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英译本序),1984年1月3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表姨细姨及其他》,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   《谈吃与画饼充饥》,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   《“嗄?”?》,1989年9月25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草炉饼》,1990年2月9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电影剧本 《太太万岁》1947年 《不了情》 1947年 《哀乐中年》1949年 《太太万岁》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不了情》 1947年   《哀乐中年》1949年   《太太万岁》   《伊凡生命中的一天》   《情场如战场》1957年(改编),1956年摄制,收入《惘然记》。   《人财两得》1958年   《桃花运》 1959年 《六月新娘》1960年   《南北一家亲》1962年   《小儿女》 1963年   《一曲难忘》 1964年   《南北喜相逢》1964年   《红楼梦》(为电懋影业公司所写,分上、下集,未有拍成)   《魂归离恨天》(为电懋影业公司所写,未有拍成)

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我喜欢反高潮──艳异的空气制造与突然的跌落,可以觉得传奇里的人性呱呱啼叫起来。”

201206 wj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