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律詩選 一、詩: (一)古典詩:近體詩(絕句、律詩)與 古體詩(古詩、樂府詩) (二)新詩:又稱「自由詩、現代詩、 白話詩、新體詩」 第二課 律詩選 一、詩: (一)古典詩:近體詩(絕句、律詩)與 古體詩(古詩、樂府詩) (二)新詩:又稱「自由詩、現代詩、 白話詩、新體詩」 二、唐詩名稱: 為了有別於漢詩, 稱漢詩為古詩, 稱唐詩為近體詩或今體詩。
三、律詩格律: 五律—沈佺期、宋之問 七律—杜審言 四、句數: 1.一般為八句 2.六句,則「小律」或「三韻律詩」 3.十句以上的律詩,稱「排律」或「長律」 五、平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六、押韻:只能押平聲韻 ◎韻腳練習: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韻腳為:來、開、醅、杯 (律詩押韻字一定不可為仄聲!)
七、四聯: 首聯(1.2句)、頷聯(3.4句)、 頸聯(5.5句)、末聯(7.8句) 對仗:頷聯、頸聯 八、絕句與律詩最大差別: 1.對仗要求與否 2.字數、句數不同
山居秋暝(非「瞑」目) 背景: 本詩一般都認為是王維隱居在輞川時所作。王維買到宋之問在藍田(今陝西省 藍田縣)的別墅,這座別墅位在輞口,輞水環繞屋外,風景極美,即著名的輞川別業。王維隱居在此,遊山玩水,彈琴賦詩,過著逍遙自在、與世無爭的生活。
作 者—王維 ㈠聰明早慧,多才多藝 王維父名處廉,官至汾州。母崔氏,持家賢慧,頗懂詩書,尤其虔誠奉佛,對王維的思想影響甚大。 王維父名處廉,官至汾州。母崔氏,持家賢慧,頗懂詩書,尤其虔誠奉佛,對王維的思想影響甚大。 王維的名字即出自維摩詰經中的維摩詰居士,取名維,字摩詰,以他為榜樣,做一個居家奉佛的居士。九歲即能創作詩文,十七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膾炙人口,迄今傳誦不衰。
天寶十五年(西元七五六),安祿山叛亂,攻入長安,玄宗倉卒逃跑,王維來不及追隨護駕,被叛軍俘虜。 他服藥下痢,假裝瘖啞無法說話。安祿山一向看重他的才華,派人迎接,安置在洛陽,拘禁在普施寺,強迫他當「給事中」的官職。 安祿山在凝碧池宴請部下,將梨園樂工都召來合樂,樂工都流淚了,王維就偷偷作了一首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肅宗聞之大為讚賞。
安史之亂平定之後,淪為安祿山屬官者都分別定罪。王維因詩及其弟請求朝廷削除自己官職為王維贖罪,肅宗便特別赦免他,僅降職。 到第二年被任為尚書右丞(唐制尚書省僕射下設左右丞,分別總掌尚書六部事務,右丞領兵、刑、工三部),故世稱 王右丞。
王維詩風 1.前期關心政治,多寫邊塞詩,情調昂揚、雄渾豪邁 2.後期以山水田園詩為主,風格轉為清雅閒淡、意境悠遠 3.評價: 蘇軾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畫石傳奇
重要詩作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終南別業〉
唐代詩人別稱 詩仙---李白 詩俠---李白 詩佛---王維 詩史---杜甫 詩聖---杜甫 詩中聖哲---杜甫 詩鬼---李賀 詩豪---劉禹錫
賞 析 首聯: 1.開門見山點明寫作地點(空山)、 時間(新雨傍晚)、季節(秋)。 2.賦予人寧靜空曠之感,以「空」點名禪 賞 析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首聯: 1.開門見山點明寫作地點(空山)、 時間(新雨傍晚)、季節(秋)。 2.賦予人寧靜空曠之感,以「空」點名禪 機,以「新」點出大地煥然一新之感。 3.平起,首句不押韻。
2.以尋常景物描寫,活用「照」字,營造「靜中有動」、「以動襯靜」之感,點出「山居秋瞑圖」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頷聯: 1.倒裝句:明月照松間,清泉留石上。 2.以尋常景物描寫,活用「照」字,營造「靜中有動」、「以動襯靜」之感,點出「山居秋瞑圖」 3.「詩中有畫」之呈現。 4.視覺、聽覺摹寫。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頸聯: 1.倒裝句: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 2.因果句,說明聲響的來源。 3.從聽覺、視覺點出活潑氣息。
2.以「春芳歇」呼應「晚來秋」,表明願回歸平淡生活。 3.與楚辭:「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反面呼應。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尾聯: 1.點出主旨,表達隱居心情。 2.以「春芳歇」呼應「晚來秋」,表明願回歸平淡生活。 3.與楚辭:「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反面呼應。 4.以末字「留」與首字「空」呼應,強調堅決歸隱之心。
一、本詩韻腳:秋、流、舟、留 二、本詩前三聯寫景,末聯抒情。 三、補充國字: 喧囂、渲(ㄒㄩㄢˋ)染、 寒暄(ㄒㄩㄢ) 秘而不宣、椿萱並茂(父母健在) 「喧」然大波 軒
寫作背景 肅宗寶應元年(西元七六二)冬,唐朝官軍收復洛陽;代宗廣德元年(西元七六三)正月,叛軍部將李懷仙、田承嗣先後來降,首領史朝義(史思明之子)自縊身亡,大亂結束。當時杜甫正在梓州(今四川省三臺縣),消息傳來,他欣喜若狂,於是寫下這首千古傳誦的傑作。
題解補充 河南(黃河之陰)、河北(黃河之陽) 山南水北陽 山北水南陰 流離失所:顛沛流離←→安居樂業 梓 付梓:交付印刷 山南水北陽 山北水南陰 流離失所:顛沛流離←→安居樂業 梓 付梓:交付印刷 賢喬梓:尊稱他人父子 桑梓:借代故鄉家園
作者補充 自稱「京兆杜甫」「杜陵布衣」「少陵野老」 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襄理:動詞,襄助辦理。 名詞,次於協理之職位。 樊籬:限制
作者補充 名句: 1.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2.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3.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4.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6.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賞 析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首聯: 以遼闊空間及戲劇性,增加詩歌張力 賞 析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首聯: 以遼闊空間及戲劇性,增加詩歌張力 以開門見山法,直接點題,以「忽」、「收」 兩次強調訊息之突然及令人振奮,表現人們奔走相告的情景。 以「滿」字,寫出眼淚之多,說明作者感觸之深、激動之甚,表現了作者的驚喜和興奮。 以「誇飾法」強調情感的澎湃。 仄起,首句不押韻。
涕淚縱橫、涕淚具下、涕淚交零、涕泗滂陀皆指極度悲傷。 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歡欣鼓舞、喜不自勝皆指非常雀躍。 衣「裳」:為了符合平仄,念「ㄔㄤˊ」 衣「裳」:ㄕㄤ‧ 綠衣黃「裳」:ㄔㄤˊ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頷聯: 以連續動作及毫不掩飾的字眼,將歡樂帶到最高點。 承接上聯,由悲到喜,用「愁何在」、「喜欲狂」等字眼,具體呈現歡樂心情。 卻:回頭,副詞。 漫: 1.副,隨意地,如:「漫」卷詩書 2.形,放縱不加拘束,如:「漫」不經心 3.形,長,如:「漫」漫長夜 4.形,遍布的,如:「漫」天遍野、「漫」天大霧
卷: 1.ㄐㄩㄢˇ,動詞,通「捲」 2.ㄐㄩㄢˋ,量詞,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3.ㄑㄩㄢˊ,形容詞,彎曲的,如:卷曲、卷髮。 券:ㄑㄩㄢˋ,如:票券、證券、彩券、招待券、穩操左券、勝券在握。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頸聯: 以浪漫筆法及鮮麗色彩,烘托歡愉的氣氛 「白日」既指陽光明媚,也有正義重現之意。 「青春」二字除指明媚的春光外,兼指天下太 平,大地重現生機。 以「青春」、「白日」等顏色象徵美好氛圍。 「好」字,點出詩人對現階段的滿意。
縱 ㄗㄨㄥˋ縱然、縱使、放縱、縱情、 縱虎歸山(放走敵人,後患無窮) 天縱聰明(上天賦與的才智) ㄗㄨㄥ 縱橫天下、縱貫鐵路、縱走、 花東縱谷、涕泗縱橫、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尾聯: 巧妙連結四個地名,表達歸心似箭的興奮心情 以「即從」、「穿」、「便下」、「向」等詞表現路途雖遙遠,卻歸程如飛。 對仗工整,以想像凸顯實景。 被清人浦起龍譽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節奏之快,心情之快) 事實上即使平定安史之亂,但杜甫因政局紛擾,仍無法順利回鄉,終客死異鄉。
兩詩比較 山居秋暝 1.平起,共有三組對仗。 2.時間:秋天傍晚 3.地點:山中 4.韻腳:秋、流、舟、留。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仄起,共兩組對仗。 2.時間:春天白日 3.地點:梓州 4.韻腳:裳、狂、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