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家庭與環保 第二節 生態環境汙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科學專題報告 酸和鹼/酸雨.
Advertisements

中二綜合科學科 單元十:常見的酸和鹼.
全球性空氣污染物.
全球環境變遷.
第 九 章 能源與環境 9-1 空氣污染 9-2 酸雨 9-3 臭氧層破裂 9-4 熱污染 9-5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臭氧層 破洞 全球環境變遷導論 環漁3A B 郭亭妤 B 卓如吟
全球性議題 6B 吳嘉怡 (16) 吳玉婷(17) 尹凱屏 (20).
地球現在面對甚麼環境問題? 觀察下圖,地球受到哪些環境問題困擾? 地球上的城市每年 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地球上的居民每年 空氣污染
環境工程 - 導 論.
姓名:馬健生 班別:5A 學號:(30) 題目:生物與環境
与自然共生.
全球環境變遷 臭氧層與人類.
大气环境保护.
環保主題報導 班級:5年6班 座號:17 姓名:張穎捷 指導老師:范芸葳老師.
資源未來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第09章 臭氧層 (Ozone layer) 楊棋明 博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生物探究 臭氧層的損耗 班別:6B 李鑑濤 (2006年).
臭氧層破洞 學生:陳世銓 指導老師:李順興.
課程名稱:元素與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全球暖化 製作人:五年一班 王小明.
5-3 全球變遷.
空氣污染.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主題:溫室效應 老師:吳政勳 班級:數一甲 姓名:范國軒 學號: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主講人 邱志鑫.
第一节 燃烧要素和燃烧类别 第二节 燃烧过程和燃烧原理 第三节 燃烧的特征参数 第四节 爆炸及其类型.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黃至賢老師.
全球氣候變遷 (上) 生資系 曾素玲.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表十一 涂装概念 涂装三要素: 材 料 方 法 与 设 备 工 艺 与 管 理.
濫用藥物 姓名:林鴻源 下6B.
第九章 其他塑料包装材料及成型.
第二節 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元素 (Element) 你今日背咗未?.
元素週期表 (Periodic Table) Q. 我們可按多少種原則來把元素分類? 1. 室溫時的物態 2. 導電性
第5章 5-3 臭氧層.
F3 Geography Taster.
特别纳税调整.
第5章 5-4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京都議定書 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的因應之道.
鹽類-氯化鈉 組員:
環境資源之保育.
降低或防治水污染 指導老師:林群馨 製作人:李國任.
全球暖化的啟示 第三組 (綠化地球敢死隊).
水與綠建設計畫 滾動式檢討報告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93年7月1日.
電子圖 (Electron Diagram) 上一堂的重點: 陽離子 火焰顏色 焰色測試 (Flame Test) 鉀離子 (K+) 鈉離子
環境衛生緒論 幼保系 黃湃翔.
Meteorology: study of the atmosphere and its phenomena
人類的石油年代.
法律與生活 教材大綱 蔡月芳 編著.
氣候變遷.
我們的太陽系 開始撥放.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課程名稱:常見物質的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1章 認識圍繞著我們的鄰居 : 電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
冷凍空調對環境的影響 臭氧層 破洞 陳柏瑋.
天氣因子 天氣因子 影響天氣的因素 例如氣溫、氣壓、風、雨量和濕度 天氣 某一段時間內 大氣層的狀況.
目錄 - 何謂臭氧層 1 - 臭氧層的作用 2 - 什麼原因使臭氧層出現空洞? 3 -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臭氧層 (個人、學校、國家) 4-7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酸雨 Acid Rain 何沛勝 黃汝輝.
生物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苗栗縣立明仁國中 課程e化教材 南一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五單元.
京都議定書的簡介 參考網站: 地球發燒了! 京都議定書的簡介 參考網站:
人類與環境 自然科 林麗雪老師 2019/10/14 科技融入教學 自然科林麗雪老師.
紫外線與防曬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家庭與環保 第二節 生態環境汙染

生態環境污染 (1) 溫室效應 – 全球暖化加劇 現時全球平均溫度是攝氏14.5度,並且以每10年0.2度的速率上升。可見形勢已十分危急,我們要立刻行動。 如暖化程度不改善的話,當溫度達到16度時,地球上無論是人類,或者其他生態系統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2) 臭氧層的破壞–更多紫外線到達地球 (3) 酸雨–破壞農作物

生態環境污染 生態環境又稱生態系統,由生物與非生物多樣性交織成。 前言 從生活中降低生態環境污染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工作。 壹、酸雨 硫酸離子、硝酸離子、乾燥粒狀物質 從生活中降低生態環境污染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工作。 壹、酸雨 酸性沉降,雨水pH<5.0 燃燒煤炭石油

酸雨的成因 雨水酸化之污染物來源大致可分兩類: 自然物質及人為物質 一、自然物質: (一)火山爆發噴出硫化物及懸浮固體物 (二)自然水域表面釋放硫化氫 (三)動植物分解產生有機酸 (四)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釋放之 硫化氫、二甲基硫及氮化物

酸雨的成因 二、人為物質 使用燃料過程中生一氧化碳、 氯化氫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及有機酸及懸浮固體物,排放至大氣環境中,經光化學反應生成硫酸、硝酸等物質使雨水pH值降低。

酸雨對失態的不良影響 酸雨破壞森林環境故稱其綠色瘟疫 會使土壤、岩石中有毒金屬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水質酸化,使得魚類大量死亡。 水生植物、以河川酸化水質灌溉的農作物,因累積有毒金屬,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類的健康。 影響農林作物葉子,土壤中的金屬元素被酸雨溶解,礦物質大量流失,植物無法獲得充足養分而枯萎、死亡

酸雨對失態的不良影響 湖泊酸化後,可能使生態系改變,甚至湖中生物死亡,生態系活動因而無法進行,最後變成死湖 腐蝕建築物、公共設施、古蹟和金屬物質,造成人類經濟、財物及文化遺產的損失及自然生態的影響 刺激眼睛和皮膚,對人體造成傷害。 目前世界受酸雨危害最嚴重地區,屬美國東北和西北部、加拿大東部、北歐和亞洲某些地區。 台灣宜蘭太平山的翠峰湖已是酸化湖沼,陽明山公園夢幻湖及墾丁國家公園的南仁湖,均達酸化邊緣。

70%被地面吸收,30%經大氣、雲與地球表面反射回太空 貳、臭氧層破壞 大氣層 70%被地面吸收,30%經大氣、雲與地球表面反射回太空

認識臭氧層破壞 臭氧是種具刺激性氣味,帶淡藍色氣體,大氣層中,氧分子因高能量輻射分解為氧原子,氧原子與另一氧分子結合,生成臭氧。 臭氧層具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線,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之功能。

臭氧層破洞的原因 氟氯碳化合物(CFCs)是破壞臭氧層的元兇,俗稱的氟利昂(Freon) 約1930年代被製造,用於各工業及日常生活用品 空調用冷媒、化妝品、清潔用品等罐裝噴霧瓶 食物包裝之保麗龍容器、海龍滅火劑、飲料等 發泡劑 噴霧罐

臭氧層破洞壞對生態影響 過多照射到地表,使生物因過多輻射線而病變,如皮膚癌、白內障…。 加速溫室效應,海洋水溫上升、海平面上升。 植物生長速度減慢、農作物減產,影響食物鏈之供應,破壞生態平衡。 爬蟲類的卵因受紫外線照射,孵出的健康幼蟲減少因此滅種 減少水面浮游植物產量,破壞水中食物網結構,減少人類海鮮產量

蒙特婁議定書 1987年9月16日於加拿大蒙特婁市舉行國際會議,全世界26個國家共同簽署「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the Ozone Layer)」﹐管制氟氯碳化物(CFCs)使用與生產量之國際公約,於1989年1月正式生效。

蒙特婁議定書 1990年6月在倫敦召開之蒙特婁議定書締約國第二次會議,擴大列管物質,除原先列管之CFC-11、CFC-12、CFC-113、CFC-114、CFC-115 等五項及三項海龍外,另增加CFC-13等10種,四氯化碳及三氯乙烷,計12種化學物質,並加速管制時程,提前於2000年完全禁用氟氯碳化物、海龍及四氯化碳

氟氯碳化物的類型 補充 發泡劑:硬質PU發泡、軟質PU發泡、聚苯乙烯(PS)發泡及PE發泡等,如: CFC-11 。 冷媒:冷凍機、冰箱、汽車、空調用冷媒,如: CFC-11、 CFC-12 。 清洗劑:印刷基板、半導體材料等電子零件及光學零件清洗劑,如CFC-113。 噴霧劑:化粧品、醫藥品、清潔用品等之噴霧裝置,如CFC-11、CFC-12。 滅火劑:Halon是全鹵化碳氫化合物,具特別防火效果,破壞臭氧能力更甚。

防曬係數(SPF) 防曬係數SPF(Sun Protection Factor),為防曬功能的指標。 數值代表該防曬品在UVB的照射下保護肌膚不被曬紅、曬傷的時間。 理想的防曬產品應是SPF25&PA+++。 從事水上活動,則最好選擇具防水功能之防曬品。通常在水中可維持四十分鐘以上稱Water resistant,而可維持八十分鐘以上則稱Water proof

地表吸收太陽輻射70%也將熱量再釋放到大氣或太空中30% 地球上的能量最主要來自太陽 太陽的能量一部分被反射回太空 一部分被地表 和大氣吸收 地表吸收太陽輻射70%也將熱量再釋放到大氣或太空中30% 其中以地表吸收太陽輻射的熱量最多

參、溫室效應 地球表由大氣層包圍,如溫室的透明玻璃,陽光照射地球時,有防止地面溫度、濕度散失的功能,使地面溫度不會下降太快,地表年均溫因此能保持15℃℃左右,此現象即稱為「溫室效應」。

參、溫室效應 氣候產生極大變化 全球雨量逐年增加 全球日照時間減少 氣候異象改變全球生態平衡 聯合國報告:溫室效應是元凶,人類大量排放CO2更是原因(P114-115) 極地冰原融化FILM:融化中的冰凍星球-聚焦北極 全球暖化 造林可減緩,但根本之道在減量意識覺醒

巴黎氣候會議:後《京都議定書》時代轉捩點2015/11/23 澳洲昆士蘭省嚴重水災 巴黎氣候會議:後《京都議定書》時代轉捩點2015/11/23

1992地球高峰會進一步將之規劃成具體行動方案,訂定並發佈「21世紀議程」(Agenda 21),視之為人類邁向永續發展的藍圖。 全球環境問題 挪威前總理布倫特蘭女士(Gro Harlem Brundtland),1987年,在聯合國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又稱為《布倫特蘭報告》奠定人類永續發展的基礎 1992地球高峰會進一步將之規劃成具體行動方案,訂定並發佈「21世紀議程」(Agenda 21),視之為人類邁向永續發展的藍圖。 持續關注地球,促進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故為人尊稱『永續發展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