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姓名:馬健生 班別:5A 學號:(30) 題目:生物與環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姓名:馬健生 班別:5A 學號:(30) 題目:生物與環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姓名:馬健生 班別:5A 學號:(30) 題目:生物與環境
生物科報告 姓名:馬健生 班別:5A 學號:(30) 題目:生物與環境

2 目錄 生物群落---p.1 生物之間的關係---p.2 濕地---p.3-4 紅樹林---p.5-6 瀕臨絕種生物---p.7-8

3 目錄 酸雨對人類及自然生態的影響---p.31 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影響---p.18 溫室效應的防制策略---p.19-21

4 目錄 國際性防制計畫---p.33-34 如何保護環境---p.35 環保法則---p.36-37 綠色消費p.38-40

5 生物群落 生境及帶 各種不同的生物分別住在不同的生境(Habitats)以及不同的帶(Zone)內。
生境包括有 : 沙漠,熱帶,溫帶,凍土地帶和亞熱帶等。 帶包括有 : 海洋帶,丘陵帶,森林帶等。 生態區域內的物理因素有: 1 . 氣候 : 溫度,雨量,濕度 2 . 土壤 : 土質,土中水分,土中空氣 3 . 光 4 . 氧 5 . 風

6 生物之間的關係 生產者和消費者 生產者 : 世界上的綠色植物 消費者 : 消耗植物或互相消耗
    生產者 : 世界上的綠色植物   消費者 : 消耗植物或互相消耗   分解者 : 消耗死亡植物的遺體,將它們分解 成簡單物質,為植物再次使用 生物之間的其他關係     1. 競爭 : 如土狼和獅子      2 . 片利共生 : 如白鷺和牛       3 . 互利共生 : 如小魚和大魚

7 濕地 濕地的第二種類型被稱為沼澤,終年潮濕,多半沒有樹木而只有青草、香蒲、燈心草、睡蓮及類似植物。
濕地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沼澤地,每年都有若干時間是乾燥的,其他時間則是潮濕的;沼澤地上通常長有一些樹木,如落羽杉、大紫樹、櫟樹、赤楊和柳樹等。沼澤地潮濕時,這些樹木多處於休眠狀態。     濕地的第二種類型被稱為沼澤,終年潮濕,多半沒有樹木而只有青草、香蒲、燈心草、睡蓮及類似植物。     泥塘是淡水濕地的第三種類型,通常沒有積水,或者只有很淺的可見水層,不過土壤鬆軟多孔呈海綿狀,濕潤而飽含水份;地表由一種植物泥炭蘚覆蓋著,這種植物可以當作泥炭收集起來,用作肥料或者燃料。    

8 濕地為野生生物和整個環境提供了必需的生態學資源。它是許多魚類、貝類、兩棲動物、雁鴨、哺乳動物和無數其他動物的繁殖區。上述動物中的許多種,以及許多不同種類的植物,都以它作為長期居留地。要是沒有了這些濕地,很多鳴禽和水鳥就無法生存。 但是,濕地在自然界中擔當的可遠不止繁殖場和棲息地這兩個角色。它還可以儲存大量淡水,既能防止洪水泛濫,又能在旱季保持較高的地下水位。它又可以濾掉污染物質,起著天然濾水器的作用。     本港著名的濕地有后海灣濕地、大澳濕地、塱原濕地 及米埔濕地。  

9 紅樹林 紅樹林又有「潮汐林」的別稱。漲潮時,海水侵入河口區域,淹沒紅樹林的生育地,紅樹林的樹身下半部都泡在水中,只露出上半部,看起來像是長在水面上的森林。     在海水退潮之後,河流下游至出海口間,會露出泥質或沙質的灘地,這片被稱為「潮間帶」的地區,由於泥沙不斷堆積,而形成河口三角洲、潟湖等地形。這裡的環境泥濘而潮溼,紅樹林植物選擇黏質度高的泥質灘地著根生長,而鬆散的沙質灘地無法使紅樹林定根並支持樹身,所以在沙灘環境是看不見紅樹林植物的。

10 紅樹林中有數目眾多的不同生物,來到紅樹林,能夠同時一起賞樹、賞鳥又可觀望螃 蟹,每天潮起潮落,各種小傢伙跟著自然的節奏活動、覓食,也完成終身大事。也許紅樹林對沿海漁產的直接貢獻還有待更多的研究辨證,但許多在紅樹林中的生物間,早就建立了自然循環依存的關係。由上游流下的有機質碎屑及植物供給不虞匱乏的食物來源給螃蟹、魚貝類,其他不同體型的猛禽類及肉食性螃蟹等捕食其他動物,最後,所有的生物屍體殘骸及排泄物等再次循環分解,又回歸為整個地區的基本有機質,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態體系,我們可以親眼見到緊密的食物鏈關係,以及能量轉換傳遞等過程。     紅樹林沼澤及所有的溼地沼澤所具有的繁複生命體系,是地球上相當重要的物質循環區域,也是我們人類活生生的自然觀察教室。不過遺憾的是,這裡同時也是面臨極大的破壞壓力,在人類的都會開發及各類型工商業活動中,經常有意或無意地忽視對原有環境的破壞及影響,除了直接面臨開發命運外,河川及海岸的污染也直接衝擊這些地區。

11 瀕臨絕種生物 所謂瀕臨絕種生物是泛指動物或植物因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並逐步 惡化,人類大肆捕殺,外來物質的影響,食物不足等因素而步向消失階段。
香港到處都是人來人往的,但你可知道除了人外,香港還住著 其他的生物,而這些生物當中,更有很多是面臨絕種的。     所謂瀕臨絕種生物是泛指動物或植物因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並逐步 惡化,人類大肆捕殺,外來物質的影響,食物不足等因素而步向消失階段。

12 在香港的瀕臨絕種動物,繼有鯨、中華白海豚 、水獺、穿山甲、豪豬、 豹貓、恒河猴、長尾獼猴、虎紋蛙、澤蛙、海龜、鳥翼蝶、黑面琵露 、香港蠑螈、香港瀑蛙、盧文氏樹蛙、巨蜥、蟒蛇等。牠們在香港均 是碩果僅存的動物,說不定我們的子孫,在未來只可在書本才可看到 牠們。

13 至於野生植物方面,則有花旗參、蘭花 、豬籠草、樹蕨、蘇鐵、 仙人掌、沉香和捕繩草等都是面臨絕種威脅的。

14 生物瀕臨絕種的原因 牠們絕種的原因不外乎是我們的發展和捕食所造成;如新機場的 開拓就是一個好例子,工程使香港獨有的盧文氏樹蛙、珍貴的中華白 海豚和捕食昆蟲的豬籠草等都步向絕種邊緣。牠們原本都是安居樂業 的,卻因著我們的工程發展令牠們的棲息地產生巨變,而逐步走向死 亡。     人們常說:「食野味進補。」但卻使以往在新界時有出現的穿山甲、果子狸等,被大量捕殺而絕跡香港。     此外,我們亦會間接使生物絕種的,如皮草、皮手袋、藥材中的 熊膽汁、鹿茸等,還有象牙和犀牛角等都是因人類的需要而構成對動 物的威脅。     因此,保護生物,除了是政府的責任外,其實也是大家的責任, 因為大家都是地球的一份子,都是生物,所以是應該和諧共處的。

15 溫室效應 何謂溫室效應 自地球形成以來,大氣的成分,無時不變,尤其是微量氣體,其量雖微,但對全球環境之影響佔有決定性角色。其中地球溫暖化的原理,就如同溫室(Greenhouse),大氣吸收來自地球表面所釋放之長波輻射,再反射回地面,藉著此種自然的溫室效應,維持地表之溫度。若大氣不存在,地球之溫度將較目前為低。近年來由於人類經濟活動的快速成長,所製造之化學品及產生之空氣污染,正以空前未有之速度,改變大氣結構。其中特別是化石燃料燃燒及森林砍伐後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氣體,大量排放進入大氣後,吸收地表之長波輻射,造成之人為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逐漸增加。     雖然,至目前為止,僅增加少許溫度(過去100年只增加0.3℃至0.6℃) ,海平面則持續上升(10至15公分)。工業革命後二氧化碳濃度增加28%,科學家預測若不採取任何防治措施則於2100年時,地表溫度將較目前增加1℃至3.5℃,海平面將上升15至95公分,此種溫室效應對於整個生態環境(包括地球、海洋與人類的經濟、社會等)及全球氣候,將有深遠而不可知之影響。

16 溫室效應氣體濃度 二氧化碳(CO2)-由於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森林又被砍伐,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每年約六十億噸的量增加中。
大氣如同一過濾器可控制地球、太陽及太空間能量交換。大氣中某些氣體可讓短波輻射以可見光形式照射地表,並且吸收自地表反射的長波輻射,這些可以保留能量的氣體,即所謂溫室效應氣體,包括: 二氧化碳(CO2)-由於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森林又被砍伐,全球的二氧化碳正以每年約六十億噸的量增加中。 氟氯碳化物(CFCs)-以CFC-l1、CFC-12及CFC-113佔最大使用量。使用範圍包括冷媒、清洗、噴霧及發泡等用途,同時此類化合物也是破壞臭氧層的禍首。

17 3. 甲烷(CH4)─產生自發酵與腐化的變更過程及物質的不完全燃燒,主要來自牲畜、水田、汽機車及掩埋場的排放。 4
3. 甲烷(CH4)─產生自發酵與腐化的變更過程及物質的不完全燃燒,主要來自牲畜、水田、汽機車及掩埋場的排放。 氧化亞氮(N2O)─係由石化燃料的燃燒,微生物及化學肥料分解而排放出來。 臭氧(O3)─來自地面污染,如汽機車、發電廠、煉油廠所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及碳氫化合物,經光化學作用而產生臭氧。

18 目前這些溫室氣體仍持續增加中,至l994年二氧化碳每年平均增加0. 4%,濃度約358PPM;甲烷每年平均增加0. 6%,濃度約1
目前這些溫室氣體仍持續增加中,至l994年二氧化碳每年平均增加0.4%,濃度約358PPM;甲烷每年平均增加0.6%,濃度約1.7PPM;氧化亞氮每年平均增加0.25%,濃度約0.31PPM;氟氯碳化物-11濃度約268PPT;氟氯碳化物-12濃度約480PPT。由圖可以看出,造成溫室效應的能力以氟氯碳化物最強,每單位重量比二氧化碳大上好幾千倍。而其中對全球溫升的貢獻百分比則以二氧化碳為造成溫升之主要氣體,約佔55%。由圖可以看出過去40年來,各種溫室效應氣體造成氣溫上升的趨勢。

19 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影響 若是溫室效應氣體濃度不斷增加,則將使地表溫度增加,進而導致氣候的變化,其影響包括: 北半球冬季將縮短,並更冷更濕,而夏季則變長且更乾更熱,亞熱帶地區則將更乾,而熱帶地區則更濕。 由於氣溫增高水汽蒸發加速。全球雨量每年將減少,各地區降水型態將會改變。 改變植物、農作物之分佈及生長力,並加快生長速度,造成土壤貧瘠,作物生長終將受限制,且間接破壞生態環境,改變生態平衡。 海洋變暖、海平面將於2100年上升 15-95公分,導致低窪地區海水倒灌,全世界三分之一居住於海岸邊緣的人口將遭受威脅。 改變地區資源分佈,導致糧食、水源、漁獲量等的供應不平衡,引發國際間之經濟、社會問題。

20 溫室效應的防制策略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分子,不僅是污染物製造者,亦是溫室效應氣體產生的貢獻者(人之呼吸作用)。每一地區每一國家皆產生不同程度之溫室效應氣體,主要取決於能源使用狀況。本港可採行的策略及措施如下: 1. 調整能源及電源結構 穩定電源的成長,並將燃油、燃煤電廠轉為擴 大使用天然氣,以改善區域空氣品質,並減少二氧化碳之排放。 1.2 加強開發替代能源,例如地熱、水力、風能、核 能、太陽能、天然氣之取得及使用。 1.3 積極引用複循環機組發電,以提升發電效率。

21 1.4 加強電力負載管理,減少尖峰用電需求。 1.5 加強推動節約能源計畫。
1.4 加強電力負載管理,減少尖峰用電需求。 1.5 加強推動節約能源計畫。

22 2. 調整產業結構 2. 1 鼓勵業者發展低耗能、低污染之產業,加強改善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之產業,加強產業升級。 2
2. 調整產業結構 2.1 鼓勵業者發展低耗能、低污染之產業,加強改善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之產業,加強產業升級。 2.2 調整能源價格,以價差推動產業加強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2.3 引進相關技術,優先進行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削減。 2.4 增強法規及經濟誘因,鼓勵產業界發展省能源、高效率設備及器具,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減少廢熱之排放。 3. 積極發展大眾運輸系統,以達節約能源及減輕空氣污染。 4.  擴大綠化,優先植林,以增加吸收二氧化碳。 5. 配合蒙特利議定書之規定,按管制期程,減少其他溫室效應氣體之排放。 6. 加強有關全球溫升效應之研究 ,及溫室效應氣體排放削減技術之開發。

23 溫室效應圖片

24 什麼是臭氧層? 臭氧(O3)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略帶有淡藍色的氣體,在大 氣層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輻射而分解為氧原子(O),而氧原子與另 一氧分子結合,即生成臭氧。臭氧又會與氧原子、氯或其他游離性物 質反應而分解消失,由於這種反覆不斷的生成和消失,乃能使臭氧含 量維持在一定的均衡狀態,而大氣中約有90%的臭氧存在於離地面 15到50公里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平流層(Stratosphere),在平流層 的較低層,即離地面20到30公里處,為臭氧濃度最高之區域,是為 臭氧層(Ozone Layer),臭氧層具有吸收太陽光中大部分的紫外 線,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之功能。

25 臭氧層為何日漸稀薄? 早在1974年,兩位美國科學家提出理論說明,此系列的化學合 成物質叫做氟氯碳化合物,簡稱氯氟碳化物,由於其化學性質相當穩定,所以其分子要上升到平流層才會分解,此時CFCs中所含氯會被 釋出,而破壞臭氧。氯氟碳化物自l970年開始大量生產及使用,1986年全球氯氟碳化物消費量達113萬公噸。其中約有70%的量,會排放至大 氣中,氯氟碳化物化性安定,生命期長達數十年至百年之久,因此會在大會中不斷累積,最後上升至平流層。在這裡受到紫外線照射而 分解產生氯原子與臭氧反應,使臭氧分解消失。一個氯原子在失去活性以前,足以破壞一萬個臭氧分子,其過程如上圖所示,因此對臭 氧層造成莫大的威脅。

26 根據調查顯示,自 1978年開始的十年內,全球各緯度平流層的 臭氧含量降低約 1
根據調查顯示,自 1978年開始的十年內,全球各緯度平流層的 臭氧含量降低約 1.2%至10%不等,南極上空則是臭氧被破壞最嚴 重的地區,甚至在春季期間更會出現所謂的「臭氧洞」。   目前全球臭氧層削減率正以每年2%至3%的速度在進行,如 果任其發展,在二十一世紀末,平流層臭氧含量將降至目前的 一半以上,屆時,人類將會 面臨一場空前的浩劫 !

27 臭氧層耗盡對人類及環境的影響 2. 動物免疫系統受抑制 3. 植物生長遲滯、農作物減產 4. 破壤自然生態的平衡
由於臭氧能吸收波長230至350 Å (埃)的紫外線,失去臭氧層的保護,將使地球生物圈暴露於更多的輻射線下,這可能會造成: 人類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罹患率增加 2. 動物免疫系統受抑制 3. 植物生長遲滯、農作物減產 4. 破壤自然生態的平衡 5. 改變氣候、造成溫室效應,間接造成海平面上升

28 蒙特利議定書 基於繼續使用氯氟碳化物等化學物質,將導致地球臭氧層被破壞之共識,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召集世界各國共商對策,1985年共有28個國家於維也納達成保護臭氧層協議(Vienna Convention),並決定研議一國際管制公約以補該協議之不足。1987年9月16日再於加拿大蒙特利市舉行國際會議,並由全世界二十六個國家共同簽署「蒙特利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the Ozone Layer)」﹐管制氟氯碳化物使用之國際公約,也於1989年1月起正式生效。而後,為挽救日益惡化之臭氧層,於1990年6月在倫敦召開之蒙特利議定書締約國第二次會議,對議定書內容作了大幅之修正,其中最為重要者即為擴大列管物質,除原先列管之氯氟碳化物-11、氯氟碳化物-12、氯氟碳化物-113、氯氟碳化物-114、氯氟碳化物-115 等五項及三項海龍外,另增加氯氟碳化物-13等10種,四氯化碳及三氯乙烷,計12種化學物質,並加速管制時程,提前於2000年完全禁用氟氯碳化物、海龍及四氯化碳。

29 最近更由於臭氧層仍日趨惡化,1992年11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之第四次締約國大會,決議將氟氯碳化物禁產時程提前於1996年1月起實施,而消費量除必要用途外應減為零。香港身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亦須遵行,加強列管化學品之管制使用,並積極研發替代品以順應此一世界性的環保潮流。

30 何謂酸雨 所謂酸雨,正確的名稱應為「酸性沈降」,它可分為「濕沈降」與「乾沈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者,後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   由於大氣中含有大量的 CO2,故正常雨水本身略帶酸性,pH值約為 5.6,因此一般是以雨水中的pH值小於 5.6稱為酸雨。此外,雨水除受 CO2 影響外,自然界許多自然現象對於雨水pH值亦有影響,可使pH值的變化介於4.9~6.5之間,因此以pH值小於 5.0 作為酸雨的定義較為保守。

31 酸雨之成因 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來源大致可分為兩類: 其一為自然物質,其二為人為物質。前者如:火山爆發噴出大量之硫化物及懸浮固體物,自然水域表面釋放之硫化氫,動植物分解產生有機酸,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釋放之硫化氫、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都會使雨水之pH值降至5.0左右;後者則為工業化後,燃料之大量使用,燃燒過程中產生一氧化碳、 氯化氫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及有機酸及懸浮固體物,排放至大氣環境中,經光化學反應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質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形成酸雨。   雨水沖刷污染物之機構,包括雨除作用(Rainout)及雨沖作用 (Washout) ,前者為高空雲層內之現象,污染物在雨滴形成之初期即被吸收(如:凝核作用等),降雨時直接伴隨雨滴下降;後者為雨滴在降落過程中﹐將下層大氣中之污染物沖刷至地面之現象。

32 酸雨對人類及自然生態的影響 酸雨對人類及自然生態的影響如下:
1.酸雨因pH小於5.0以下,造成土壤、岩石中的有毒金屬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嚴重時使得魚類大量死亡 2. 水生植物和以河川酸化水質灌溉的農作物,因累積有毒金屬,將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類的健康。 3. 酸雨會影響農林作物的葉子,同時土壤中的金屬元素因被酸雨溶解,造成礦物質大量流失,植物無法獲得充足的養分,將枯萎、死亡。 4. 湖泊酸化後,可能使生態系改變,甚至湖中生物死亡,生態系活動因而無法進行,最後變成死湖。 5. 腐蝕建築物、公共設施、古蹟和金屬物質,造成人類經濟、財物及文化遺產的損失。 6. 刺激人類眼睛和皮膚,對人體造成傷害。

33 國際性防制計畫 由於酸雨的形成與工業有關,所以國際的一些主要工業國家正面臨酸雨侵害的問題,目前,在美加五大湖區及西歐已出現pH 4.5以下的酸雨,湖泊及森林所遭受的危害非常嚴重。同時,因為 硫、氮氧化物所形成的懸浮微粒能在大氣中停滯很久,隨著氣流的擴 散,所能影響的範圍也就無遠弗屆,甚至某國排放的污染物質會造 成其他鄰近國家雨水酸化。

34 有鑑於此﹐1969年經濟合作開發組織 (OECD) 首先提出酸雨問題,各國才開始 作酸雨災害的觀察。1979年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簽定了「長距離越境大氣污染 條約」,共有糾個國家簽署。此後,在1985年國際間又締結了「赫爾辛基條約」 ,有18國同意在1993年前硫化物排出量必須較1980年減少30%。另依據1988年的索非亞協定,有12國宣布1989年起10年間,各國應削減氮氧化物30%。而美國與加拿 大也在1980年締結「越境大氣污染同意書」 ,以共同合作防制酸雨。

35 如何保護環境 環保法則 綠色消費 廢物利用

36 環境污染的問題日益嚴重;緊記: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大家又怎能只說不做呢?我們當然要有所行動!
環保法則 三大原則(3As) Attitude    觀念 環境污染的問題日益嚴重;緊記: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Awareness    關注  關注地球的環境,知多一點點。  Actions    行動 大家又怎能只說不做呢?我們當然要有所行動!

37 四大行動(4Rs) Reduce    減少 減少使用私人交通工具 ,多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走路,減少廢氣。減少使用噴霧劑、清潔劑及冷氣機,以免破壞臭氧層。減少使用用完即棄物品,以減少廢物。   Reuse      重用 使用環保袋,用完即棄餐具多用幾次才丟棄,一紙兩面用,洗米水用來淋花,重用信封等。   Recycle    循環再造 把廢紙、玻璃瓶、塑膠瓶等垃圾分類後,拿去循環再造。   Replace    代用 以水力發電及風力發電取代傳統的發電方法,減少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又不消耗能源。

38 減少垃圾 ~自備購物袋 ~選購耐用的物品 ~不買用完即棄物品 ~購物拒受包裝紙 ~選購少包裝的商品 ~購買補充裝 ~購物前三思
綠色消費 減少垃圾 ~自備購物袋 ~選購耐用的物品 ~不買用完即棄物品 ~購物拒受包裝紙 ~選購少包裝的商品 ~購買補充裝 ~購物前三思

39 減少科學廢物 ~減少購買金飾 ~不使用爽身粉、香水、清潔劑及噴霧劑 ~減少使用冷氣機 ~減少使用塗改液、膠水及打印機油墨 ~選用少污染的電芯 ~支持太陽能

40 保護生態環境 ~不使用由刻意破壞生態環境而得的產品(如皮草或吃野味) ~食用有機蔬果 ~以電子聖誕卡取代傳統聖誕卡(以電郵代替寫信)   節約能源 ~到就近地方購物

41 利用廢物既可保護環境,減少廢物,又可節省能源資源及金錢;更能發揮創造力,製造獨一無二的用品;與家人 一同製作,還可以增進感情。何樂而不為?
廢物利用 廢物利用的好處 利用廢物既可保護環境,減少廢物,又可節省能源資源及金錢;更能發揮創造力,製造獨一無二的用品;與家人 一同製作,還可以增進感情。何樂而不為? 綠色小貼士~如果利用廢物? 1.把塑膠水瓶綁起來,製成浮板 2.把舊衣剪成布碎,放入豆或米,製成豆袋 3.把塑膠製成花瓶

42 選擇題 1. 以下哪項過程會減少大氣的二氧化碳含量? A.     光合作用 B.     燃燒 C.     呼吸作用 D.     腐敗作用 答:A

43 2. 以下哪些方法可以解決酸雨問題. (1). 控制燃油內的含硫量。 (2) 控制工廠噴出的廢煙。 (3) 使用無鉛汽油。 A
2. 以下哪些方法可以解決酸雨問題?   (1) 控制燃油內的含硫量。 (2) 控制工廠噴出的廢煙。 (3) 使用無鉛汽油。   A.     只有 (1) B.     只有 (3) C.     只有(1) 和 (2) D.     只有(2) 和 (3) 答:C

44 3. 年復一年地在相同耕地上種植 同一品種的農作物會引致 A. 礦物鹽從泥土流失。 B. 害蟲種群增加。 C. 自然生態的破壞。 D
3. 年復一年地在相同耕地上種植 同一品種的農作物會引致   A.     礦物鹽從泥土流失。 B.     害蟲種群增加。 C.     自然生態的破壞。 D.     水土流失。 答:B

45 4. 很多國家禁止使用DDT作殺蟲劑,這是因為 A. 它可以被昆蟲分解。 B. 它不容易被生物降解。 C. 它不能有效地殺滅有害的昆蟲。 D
4. 很多國家禁止使用DDT作殺蟲劑,這是因為   A.     它可以被昆蟲分解。 B.     它不容易被生物降解。 C.     它不能有效地殺滅有害的昆蟲。 D.     它會毒害植物。 答:B

46 5. 以下哪項有關空氣污染的描述是不正確的. A. 臭氧層減少引致氣溫上升。 B. 工廠噴出的二氧化硫會毒害植物。 C
5. 以下哪項有關空氣污染的描述是不正確的?   A.     臭氧層減少引致氣溫上升。 B.     工廠噴出的二氧化硫會毒害植物。 C.     氧化鉛會損害神經系統。 D.     工廠噴出的廢煙會薰黑樹木和建築 物。 答:A

47 6. 以下哪項會引起紅潮? A. 汽油泄漏到海裏 B. 海水缺氧 C. 海水含有大量的有機物 D. 海水含有大量的氮化合物 答:D

48 7. 科學家發現使用化石燃料會破壞石建築物。罪魁禍首的污染物是 A. 黑煙粒子 。 B. 臭氧 。 C. 二氧化硫 。 D
7. 科學家發現使用化石燃料會破壞石建築物。罪魁禍首的污染物是   A.     黑煙粒子 。 B.     臭氧 。 C.     二氧化硫 。 D.     一氧化碳 。 答:C

49 8. 以下哪項不是保護資源的好方法? A. 限制使用化石燃料 B. 循環再用物料 C. 控制人口 D. 增加糧食生產 答:D

50 9. 從牠們種群的變化規律中,可以作出什麼推論. A. 山貓捕食野兔。 B. 野兔和山貓競爭相同的食物。 C
9. 從牠們種群的變化規律中,可以作出什麼推論?   A.     山貓捕食野兔。 B.     野兔和山貓競爭相同的食物。 C.     野兔是草食性,而山貓是肉食性。 D.     野兔體形較山貓為細小。答:A

51 10. 以下哪項過程可助減少大氣內的二氧化碳? A. 呼吸作用 B. 砍伐林木 C. 腐敗作用 D. 光合作用 答:D

52 The end


Download ppt "姓名:馬健生 班別:5A 學號:(30) 題目:生物與環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