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生命活动的调节 稳态和免疫 南京市梅园中学 丁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4 节 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  说出艾滋病的全称  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  描述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 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 简述免疫系统组成  描述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防线  描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简述抗原和抗体  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Advertisements

第 4 节 免疫调节 问题探讨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 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通 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 、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2 、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3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免疫调节 太原市小店区一中 王 泓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免疫器官 2 免疫细胞 3 免疫活性物质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周围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 淋巴细胞( T 细胞 (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等 吞噬细胞 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免疫调节 德化一中郭丽芳 泡泡男孩戴维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免疫器官 2 免疫细胞 3 免疫活性物质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周围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 淋巴细胞( T 细胞 ( 迁移到胸腺 中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成 熟)等 吞噬细胞 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人体的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备课组. 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 “ 自己 ” ,排除 “ 非 己 ”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 (二)、无机盐的平衡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学法指导:弄清水和无机盐的来源、排出、 作用和调节四个方面。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 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 B 人脑高级功能 A
一、课标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B级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B级 3、人脑的高级功能A级
高三生命科学二轮专题复习——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莘格高级中学 严熙.
讨论 在游乐园乘坐 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 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 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 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必修三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淋巴的功能:1、脂肪的主要运输通道.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备考策略 青岛九中 高三生物集备组.
走向高考 · 生物 新课标版 ·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分级调节、反馈调节) 第2章 知识网络.
第4节 免疫调节.
问题探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是调节身体遇到的物理或化学变化时稳态的维持。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实验设计 1、如何证明向光性与单侧光有关? 结果 直立生长 弯向光源生长 结果.
第二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 生根的最适浓度。 化工院中学:晏涛.
免疫 四川省大竹中学生物组.
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专题六 生命活动的调节 江宁区临江高级中学 黄利萍.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结构破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经、效应器结构破坏:只有感觉无效应
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人体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3.人体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4.内环境的稳态及调控 稳态调控
人体内环境自稳态的调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组成 1.免疫器官 骨髓 ① 、② 胸腺 、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T 细胞、B 细胞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一: 通过神经系统 的调节
2.4 免疫调节 人体稳态调节机制: 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来维持 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 清除。
第四节 免疫调节.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 免疫 特异性免疫(后天产生) 人体皮肤、黏膜----第一道防线
第4节 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复习课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高三生物复习--免疫 授课人:柳明艳.
成分的相对稳定: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稳定
糖尿病流行病学.
人体稳态和免疫.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专题十三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反射弧 反馈调节 局部电流 双向传导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突触 单向传递 通过体液运输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激素.
第3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问题探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是调节身体遇到的物理或化学变化时稳态的维持。
学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外延) 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乐明海(两个课件).
欢迎各位老师听课,指导!.
神经调节 神经元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小专题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四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ATP SLYTYZJAM.
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题 生命活动的调节 稳态和免疫 南京市梅园中学 丁征

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的成分 内环境与稳态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中 渗透压、pH值、温度、血糖 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调节机制 意义 神经调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相对于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关于外界环境——体液——内环境 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相对于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O2、养料 O2、养料 外界环境 内环境 细胞内液 CO2、废物 CO2、养料 淋巴 血浆 组织液 通过淋巴管道 内环境 体内细胞是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1.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 算作外部环境; 3. 体内的一些液体如尿液、原尿、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 4. 一般地,外界物质要首先进入血浆,然后进能进入组织液;

体温恒定 散热↓ 产热↑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 体温恒定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皮肤立毛肌收缩 汗腺分泌汗液减少 体温恒定 寒冷 代谢↑ 散热↓ 产热↑ 冷觉感受器 肾上腺素↑ 甲状腺素↑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垂体 甲状腺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 汗腺分泌汗液↑ 立毛肌舒张 温觉感受器 散热↑ 体温恒定 炎热

水的平衡 水的来源有三条,对水平衡意义最大的是饮水和食物,物质代谢产生的水是相对稳定的。水的去路有四条,对水平衡意义最大的是肾脏排水,这是惟一可调节的排出途径;只有大肠排出的水中含有未进入机体组织的水。 水平衡调节 肾小管集体合管重吸收水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食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抗利尿激素 尿量减少 垂体后叶 大脑皮层 渴觉 饮水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无机盐的平衡 来源 去路 特点 无机盐的平衡调节 肾(尿)(主要) 皮肤(排汗) 大肠(排便) 多吃多排 少吃少排 不吃不排 食物中的Na+ 多吃多排 少吃少排 不吃也排 食物中的K+ 人体内的K+ 肾(尿)(主要) 大肠(排便) 肾上腺皮质 无机盐的平衡调节 (+) (-) 血Na+降低 血K +升高 血Na+升高血K +降低 醛固酮 (+) (-) 肾小管、集合管吸Na +排K +

血糖↑ 血糖↓ 食物 血糖调节 下丘脑另一区域 胰岛B细胞 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肌糖原 肝糖原 尿糖 胰岛A细胞 下丘脑另一区域 肾上腺 消化吸收 食物 血糖↑ 氧化分解 胰岛素 CO2+H2O+能量 胰岛B细胞 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肌糖原 肝糖原 肾上腺素 尿糖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血糖↓ 下丘脑另一区域 肾上腺

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吞噬细胞的吞噬 作用,炎症反应、淋巴洁的“过滤”作用。 免疫调节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的屏蔽作用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吞噬细胞的吞噬 作用,炎症反应、淋巴洁的“过滤”作用。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 物质基础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免疫活性物质: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 概念: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如抗毒素。 分布:主要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功能:与特异性的抗原相结合。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起源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分化 抗原刺激 T细胞 B细胞 胸腺 骨髓 效应T细胞 效应B细胞 可以分裂分化发育成其他类型的细胞 起源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分化 抗原刺激 造血 干细胞 T细胞 B细胞 胸腺 骨髓 效应T细胞 增殖分化 效应B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B细胞 (浆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抗体 体液免疫过程 活化、增殖、分化 再次侵入 记忆细胞 分化 增殖、分化 效应B细胞 (浆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产生 抗体

记忆细胞 吞噬细胞 抗原 T细胞 效应T细胞 可杀伤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 细胞免疫过程 记忆细胞 分化 吞噬细胞 增殖、分化 抗原 T细胞 效应T细胞 可杀伤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免疫调节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②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细胞免疫作用 联系 可以独自发挥作用,可以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 时所发生的反应。 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 时所发生的反应。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特点: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正常组织细胞,也不会引 起组织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概念: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自身免疫病 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概念:机体免疫功能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 举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HIV (一种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使 人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免疫学的应用 预防接种,把疫苗、菌苗、类毒素等(抗原性物质)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人的免疫力。 免疫预防 是在人体患病的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某些药物,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免疫治疗 器官移植 成败的关键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专题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

研究生长素相关特性的人工实验方法 发现——经典实验 产生、运输、分布及生理作用 生长素 作用特点——两重性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其他植物激素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达尔文实验 温特实验 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的生长。 从玉米油、麦芽等材料中分离出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确定是吲哚乙酸,并命名为生长素。 郭葛实验 研究生长素相关特性的人工实验方法

生长素知识点整合 胚芽鞘是研究生长素及其分布与作用原理的最佳实验材料,针对燕麦胚芽鞘的系列实验应明确下列结论: 生长素的产生部位—— 发挥作用部位—— 感光部位—— 生长素作用—— 弯曲原因—— 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胚芽鞘尖端 尖端下面一段 胚芽鞘尖端 促进生长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匀 单侧光照、地心引力等

茎朝向生长慢的 一侧弯曲,即朝向 光源的一侧弯曲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单侧光线照射 65% 35% 光 背光一侧 生长素分布多 背光一侧的细胞 纵向伸长生长得快 茎朝向生长慢的 一侧弯曲,即朝向 光源的一侧弯曲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1(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曲线分析 促进 不促进也不抑制 抑制 任何一条曲线分析,都可以得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器官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达到最适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器官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之后,生长素浓度再增加,对器官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1(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 高浓度抑制生长

针对三条曲线分析,又可以得出: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需要的最适浓度是不同的,根为10-10mol/L、芽为10-8mol/L、茎为10-4mol/L。三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根>芽>茎。 根  芽   茎 10-11     10-7     10-3 促 进  O 抑 制  器官生长的效应 生长素的作用特点2: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其中根需要的生长素浓度相对最低,而茎相对最高。

判断下列状态: 练一练 A B 光 光  C    B    C    D 琼脂块 暗箱 锡薄纸 云母片 A B C D E F G H I J 光

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的是 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的是 处。这种变化引起的原因是: A D 由于重力作用,D点生长素浓 度增大,促使该处茎生长,故茎背地生长;C点生长素浓 度增大抑制根生长,A点生长快,故根向地生长。 这种现象既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又反映了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同一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

一些概念和知识辨析 茎 根 ①形态学上端和下端 ②极性运输 1. 极性运输,即总是从形态学的上 端向下端。只有在根尖处能从下 端向上运输,但运输的距离很短。 形态学上端 2. 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是需要消耗 能量的,是一种主动运输,用呼 吸作用抑制剂处理也能阻断生长 素的运输。 茎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下端 根 形态学上端

现象: 原因: 解除: 应用: 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顶 端 优 势 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 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 ③顶端优势 现象: 原因: 解除: 应用: 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顶 端 优 势 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 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 摘除顶芽 果树整枝修剪 茶树摘心 棉花打顶等 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生长。顶芽浓度较低,离顶芽最近的侧芽浓度最高,往下依次降低。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原理: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 营养生殖(无性生殖) (应用:生产无籽果实) 萘乙酸 2,4—D 1. 促进生长 营养生殖(无性生殖) 2.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3. 促进果实的发育 (应用:生产无籽果实) 4. 防止落花落果 5. 控制性别分化 6. 高浓度生长类似物可杀灭田间杂草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合成部位 分布 生理作用 赤霉素 一般是幼叶、幼根、未成熟的种子 生长部位 1.重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 长,植株长高 2.解除种子、块茎休眠并促 进萌发 细胞分裂素 根尖合成 细胞分裂部位(根、茎、茎尖、未成熟和萌发的种子、发育的果实) 1.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 2.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 衰老 脱落酸 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 其次是茎和种子 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较多 生长抑制剂,抑制植物细胞分裂、种子萌发、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各个部位 多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1.促进果实成熟 2.促使器官脱落

专题 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的成分 内环境与稳态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中 渗透压、pH值、温度、血糖 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调节机制 意义 神经调节 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元上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导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 感觉神经末稍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运动神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局限于冲动在同一神经细胞范围内的扩散。 双向传导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局部电流学说 刺激 ++++++++++ ++++++++++++ ++++ +++++++ ++++++++++ ++++ +++ a b 1 a b 2 ++++++++++ ++++ 刺激 ++++++++++++ a b 3 +++++++ +++ a b 4 ++++ ++++++++++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逆转。 造成 兴奋区:外负内正 未兴奋区:外正内负(仍维持) 在兴奋区与未兴奋区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膜外:电流未兴奋区兴奋区 形成局部 膜内:电流兴奋区未兴奋区 电流回路 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突触类型 轴突胞体型突触 轴突树突型突触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电信号 1.递质释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 2.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产生两种可能的结果——兴奋或抑制; (递质有兴奋的,也有抑制的,一个突触小体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或兴奋性或抑制性的。) 3.不论产生的结果是兴奋还是抑制,兴奋都从上一神经元传递给 了下一个神经元。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细胞体 轴突 单向传递 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信息在突触间传递时花费时间较长,传播速度缓慢的现象叫突触延搁。一个反射活动在中枢经过的突触越多,延搁时间越长。

神经系统的调节中枢 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运动调节中枢——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V W 书写言语中枢 失写症 (不能写字) 视觉言语中枢 失读症(不能看懂文字) 听觉性言语区 运动性言语区 听觉性失语症(不能听懂话) 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

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负 反 馈 正反馈 压力感受器:感受刺激 血压升高 原输入信息 心血管中枢 反馈信息 效应器: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降低 正反馈 排尿反射进行时,当膀胱收缩时尿流刺激了尿道的感受器,传入冲动进入中枢进一步加强中枢的活动,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膀胱收缩更为加强;膀胱收缩加强使尿流刺激也加强,再加强中枢的活动,使排尿过程越来越强烈,直至尿液排完为止。

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 下丘脑 垂 体 负反馈 甲状腺 分级调节 抑 制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垂 体 激素分泌调节方式 负反馈 促甲状腺激素(TSH) 甲状腺 过多 甲状腺激素 过少 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动物激素的调节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