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2 2011高考导航 高考点击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Ⅰ)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3 2011高考导航 考纲解读 1.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生理作用。 2.理解脱落酸、乙烯、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3.掌握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4 第1、2、3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

5 基础知识梳理 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 运送到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 2.生长素
运送到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 2.生长素 (1)发现过程 ①19世纪末,达尔文提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生部位 作用部位 微量有机物

6 基础知识梳理 ②1910年,詹森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 传递给下部。
②1910年,詹森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 传递给下部。 ③1914年,拜尔证明胚芽鞘弯曲的原因是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④1928年,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化学物质是 。 (2)化学名称: 。 琼脂片 生长素 吲哚乙酸

7 基础知识梳理 (3)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 。 种子 (4)运输方式: ① :从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 ,属于主动运输。
(3)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 。 (4)运输方式: ① :从形态学的上端到形态学的 ,属于主动运输。 ②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的 。 (5)分布: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 的部分 (6)生理作用 种子 极性运输 下端 韧皮部 生长旺盛

8 基础知识梳理 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 抑制生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 。 长 (7)作用特点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 。 (7)作用特点 浓度较低时 ,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也不一样 二、其他植物激素 1.生长素类似物 抑制生 疏花疏果 促进生长

9 基础知识梳理 (1)概念:具有与 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2)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结实;防止 ;获得无子果实。
(1)概念:具有与 相似的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2)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结实;防止 ;获得无子果实。 2.其他植物激素 (1)赤霉素 ①合成部位:主要是 、幼根和幼芽。 生长素 落花落果 未成熟的种子

10 基础知识梳理 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 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②主要作用:促进 。 (3)脱落酸 ①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②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 。 细胞分裂 脱落

11 基础知识梳理 (4)乙烯 ①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②主要作用:促进 。 3.植物生长调节剂
②主要作用:促进 。 3.植物生长调节剂 (1)概念: 合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应用 ①用 催熟凤梨。 ②用一定浓度的 溶液处理芦苇,就可以使其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果实成熟 人工 乙烯利 赤霉素

12 基础知识梳理 ③用 处理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大量的α淀粉酶,这样就可以简化工艺、降低啤酒的成本。 赤霉素

13 基础知识梳理 思考 植物激素不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吗?
【思考·提示】 植物激素不是蛋白质,但它的合成需酶催化,酶是蛋白质,酶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因此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14 向右侧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生长④向光生长
核心要点突破 一、生长素相关实验的图解分析 类别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遮盖类 ①直立生长 ②向光生长 暗箱类 ②向光(小孔) 生长 插入类 向右侧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生长④向光生长

15 核心要点突破 移植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左侧生长③④中IAA的含量a=b+c,b>c 旋转类 ①直立生长②向光生长③向小孔生长
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 横置类 ①②中IAA含量及作用①:a=b c=d,都促进生长②:a<b c<d, a、c、d促进生长, b抑制生长 梯度类 得出相应的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

16 核心要点突破 即时应用 1.下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

17 核心要点突破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④和⑥ D.⑤和⑥ 解析:选D。根据该实验的目的可以确定单一变量为对胚芽鞘尖端的处理不同。

18 核心要点突破 2.对胚芽鞘进行如图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

19 核心要点突破 A.←↑→↑ B.←↑↑→ C.→↑→↑ D.→↑←↑

20 核心要点突破 ②暗箱不动,有单侧光从左边射入,但是胚芽鞘旋转使胚芽鞘的尖端各部位都能均匀接受单侧光,因此直立生长不弯曲;③由于生长素的运输受重力影响,因此B中的生长素比A多,故右侧生长比左侧快,向左弯曲生长;④旋转后A、B中生长素一样多,因此左右生长一样快,直立生长。

21 核心要点突破 二、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两重性

22 核心要点突破 1.从甲图可读到以下信息 (1)生长素的功能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的生长。
(2)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 (3)曲线在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A′、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3 核心要点突破 2.从乙图可以得到: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3.从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
(1)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浓度为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减弱。

24 核心要点突破 (2)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M(向光一侧生长慢于背光一侧)。 (3)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示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m。

25 核心要点突破 【易误警示】 不要将甲图中AA′、BB′、CC′理解为抑制阶段,这些阶段仍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26 核心要点突破 即时应用 3.(2008年高考上海卷)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分别为(  )

27 核心要点突破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28 核心要点突破 4.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

29 核心要点突破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a点的浓度

30 核心要点突破 解析:选C。在单侧光的作用下,e点生长素的浓度大于d点浓度,且e点浓度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d点。

31 实验专题探究 变量梯度设置的实验应用 1.概述
变量梯度指自变量相邻两次取值之间的差值大小,即自变量每次变化的幅度。生物实验中常见的变量梯度有pH梯度、温度梯度、浓度梯度等。

32 实验专题探究 2.注意事项 (1)在合适范围内取值:生物体或细胞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研究某因素对生物或细胞的影响时,自变量应在它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内取值。如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生长素浓度应在10-12 mol/L~10-8 mol/L范围内,变量梯度应相差一个数量级。

33 实验专题探究 (2)梯度大小设置要适宜:梯度过小,看不出变化,实验组数增多,增加了操作难度;梯度过大,实验结果不准确。如研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预测其数值应在7.0左右,pH梯度设为0.4,即共做五组实验,其缓冲液pH分别为6.2、6.6、7.0、7.4、7.8。

34 实验专题探究 (3)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变量梯度的大小①若进行定性分析,梯度设置可稍大些。如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植物在30 ℃左右时,光合作用最强。我们既要研究温度降低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也要研究温度升高时的变化,温度梯度设置如下0 ℃、10 ℃、20 ℃、30 ℃、40 ℃。

35 实验专题探究 ②若要进行定量分析,梯度设置应小些。如探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温度梯度设置如下24 ℃、27 ℃、30 ℃、33 ℃、36 ℃。

36 实验专题探究 实战演练 (2009年高考安徽卷)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发现,在黄瓜幼苗期喷洒一次乙烯利溶液(100~200 mg·L-1),可促进多开雌花,提高黄瓜产量。但乙烯利浓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时,其作用效果尚不清楚。请设计实验,探究乙烯利浓度对黄瓜开雌花数量的影响。

37 实验专题探究 材料用具:2~3片真叶的盆栽黄瓜幼苗若干、乙烯利溶液(300 mg·L-1)、蒸馏水、喷壶……

38 实验专题探究 方法步骤: (1)将黄瓜幼苗平均分成A、B、C、D四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续观察6周,记录并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实验专题探究 实验结果预测:(请在上图中将预测的结果以折线的形式表示)
答案:(2)用蒸馏水稀释乙烯利溶液,配制成4种浓度(要求在0~100 mg·L-1、100~200 mg·L-1、200~300 mg·L-1三个区间各至少取一种浓度)。 (3)取等量上述各浓度乙烯利溶液,用喷壶分别喷洒各组黄瓜幼苗一次。

40 实验专题探究 (4)各组雌花数(或各组每株平均雌花数) 实验结果预测:如配制的浓度为0、50、150、250 mg·L-1,折线图为

41 实验专题探究 (要求在横坐标上注明上述(2)配制的浓度。)

42 高频考点例析 考点一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例1
考点一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例1 (2009年高考福建卷)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43 高频考点例析 A.a    B.b C.c D.d

44 高频考点例析 【解析】  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并运输到胚芽鞘下部促进其生长,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再生长,当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时,由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生长素对胚芽鞘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

45 高频考点例析 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所以随放置琼脂块含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胚芽鞘的弯曲程度先大后小,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与未放置的一侧效果几乎相同,但未放置的一侧不生长,所以α一定不能大于90°。 【答案】 B

46 高频考点例析 考点二 其他植物激素 例2 (2009年高考广东卷)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

47 高频考点例析 【解析】 细胞分裂素在茎尖、根尖、未成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生长着的果实中合成;细胞分裂素可延缓叶绿素的降解,延长保绿时间,延缓叶片衰老;细胞分裂素和其他物质共同调节叶绿素的降解。 【答案】 A

48 高频考点例析 【归纳提升】 其他植物激素的比较 激素 名称 合成部位 生理作用 应用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归纳提升】 其他植物激素的比较 激素 名称 合成部位 生理作用 应用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细胞分 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延缓衰老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乙烯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刺激叶等器官脱落,抑制茎的伸长 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抵制植物的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49 高频考点例析 考点三 关于植物激素的实验设计 例3
考点三 关于植物激素的实验设计 例3 (2008年高考海南卷)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定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50 高频考点例析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________。

51 高频考点例析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高频考点例析 【解析】 本题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喷洒蒸馏水,实验组喷施等量赤霉素溶液。实验结果可通过测定两组植株的株高来反映。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代表性差,从而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而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因此A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

53 高频考点例析 【答案】 (1)②蒸馏水 赤霉素溶液 ③高度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答案】 (1)②蒸馏水 赤霉素溶液 ③高度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3)有影响,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 (4)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且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

54 随堂即时巩固 点击下载

55 课时活页训练 点击下载

56 章末网络构建


Download ppt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