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王丽媛 何柳佳 史艳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Advertisements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 一 )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曹 颖.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The vital signs( 生命体征 )are body temperature, pulse, respi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第 2 节 血液循环 ( 第 5 课时 ). 教学目标 :  知识目标 描述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 能力目标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0 护理学基础实验 第十五单元 一般急救技术. 1 护理学基础实验 实验二 氧气吸入术 实验二 氧气吸入术.
教学目标 识记: 能正确描述缺氧的分类、程度和给氧的适应症 能正确说出氧气表的结构与功能 理解: 比较各种给氧方法,各自的特点和选用范围 能举例说明用氧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和给氧的副作用及 其预防 应用: 能正确换算氧浓度、氧流量和氧气筒内可供时数 能熟练进行鼻导管和鼻塞法给氧术 能熟练进行超声波雾化吸入.
第十四章 氧疗 (Oxygen Therapy) 湖北医药学院麻醉学系 阮志华 湖北医药学院麻醉学系 阮志华.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 氧气吸入法常用抢救技术之一给患者吸入氧气以解除人体暂时缺氧的方法 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及血氧饱和度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代谢.
危重病人的抢救 一、抢救工作的管理 1 、指定抢救负责人、成立抢救小组 2 、制定抢救方案 3 、制定抢救护理计划 4 、做好抢救记录及查对工作(口头医 嘱的执行) 5 、护士参加查房、会诊、病例讨论 6 、五定制度 7 、做好交接班.
氧气吸入疗法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氧气吸入疗法 (oxygen inhalation)  通过给氧,增加吸入空气中氧的浓度, 以 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PaO 2) 和动脉血氧饱和 度 (SaO 2), 增加动脉血氧含量, 从而预防和 纠正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组织缺氧。
慢阻肺的防治 呼吸科 简小云. u 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 COPD ) u 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和)肺气肿 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慢阻肺( COPD )。特点 :气流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 一 ) 呼吸中枢 1.基本节律中枢 -延髓 2.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上部 3.呼吸随意控制 -高位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第十四章 体 温 Body Temperature Body Temperature. 玻璃汞柱式体温计(最常用) 口表 肛表 腋表 电子体温计 化学点式体温计 体温计种类.
单元三 老年人健康观察方法与护理 本单元重点: 1. 体温观察 2.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3. 呕吐观察 4. 呕吐护理注意事项.
掌握:发热的概念 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了解:发热的原因、分类和发生机制 发热时机体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重点:发热的概念 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难点: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发 热.
1. 健康感知 — 健康管理形态 1.1 保持健康能力改变 1.2 个人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3 不合作 ( 特定的 ) 1.4 家庭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5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1.6 保护能力改变 1.7 寻求健康行为 ( 特定的 ) 1.8 有感染的 危险 1.9 有受伤的危险 1.10.
肠 梗 阻. 定 义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 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 通过肠道,称肠梗阻 病因和分类 按基本病因分为三类 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最常见 常有下列三种原因.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脉搏 心脏 → 收缩、舒张 → 动脉血管相应搏动 → 表浅动脉可摸到 → 脉搏.
第六单元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附3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附2:教案格式样稿 课程名称:护理基本技术 班级:09专科护理1 学时:2
中医美容保健.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Vital Signs
安徽省级精品课程 汪思应主持 缺 氧 Hypoxia.
缺氧(hypoxia).
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呼吸衰竭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急诊科 庄智伟.
氧气吸入疗法-正确吸氧 3.实施 鼻导管法 鼻套管法 鼻塞法 面罩法 给氧方法 漏斗法 氧气帐法 头罩法 高压氧疗法.
缺氧 HYPOXIA.
( Respiratory failure chronic )
第三节 呼吸的评估及护理 呼吸 机体 → 新陈代谢 → 吸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 机体与环境 → 气体交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十七章 脉搏与血压.
项目十五 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 与护理 万杰医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人工授精器械识别及假阴道安装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内容 四、作业.
发热 Fever.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护理学基础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 刘芬.
7,7-二氯双环[4.1.0]庚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相转移催化技术 2、掌握减压蒸馏操作 3、掌握磁力搅拌操作
呕 血 与 便 血 授课教师:朱佩琼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第十节 液体的压强 德化大铭中学 赖呈炽 液体压强 内部压强 血 压 练 习.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内科护理学.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第十四章 标本采集 一、痰及咽拭子标本集.
§3 缺 氧 尤家騄.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床上洗头.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护理学基础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王丽媛 何柳佳 史艳明

第十三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的测量

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 体温的产生: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50%转为体热以维持体温,并不断地以热能的形式散发于体外。 生理性调节:下丘脑 体温的调节 行为性调节:环境、感觉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正常体温:健康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 生理变化:体温存在波动,幅度不超过0.5~1.0°C 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有:昼夜因素、年龄、性别、环境温度、活动、饮食等 部位 平均温度 口腔 直肠 腋窝 37.0°C 37.5°C 36.5°C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过高 体温过低 定义 临床分度 护理 由于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临床分度 低热:37.5-37.9℃ 中等热:38-38.9℃ 高热:39-40.9℃ 超高热:41℃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 致死温度:23-25℃ 护理 1、收集资料 2、降温措施 3、饮食调养 4、保持清洁和舒适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6、安全护理 7、心理护理 2、去除病因,给予保暖措施 3、密切观察病情 4、心理护理

体温过高 特点 主要表现 体温上升期 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疲乏不造,有时伴寒战。 方式:骤升和渐升 高热持续期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热性面容;心率增快;头痛、头晕甚至惊厥、谵妄、昏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口干、尿少 体温下降期 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偶然有脱水现象

体温过高 常见热型 定 义 稽留热 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不超过1℃ 驰张热 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在1℃ 间歇热 定 义 稽留热 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不超过1℃ 驰张热 体温持续高于正常,24小时波动在1℃ 间歇热 24小时内体温波动很大,可能突然上升数次,又突然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有时可能间隔数日不发热 不规则热 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

体温的测量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性变化 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脉搏的测量

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性变化 脉搏的产生 脉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舒缩及动脉管壁的弹性这个因素。 正常脉率及生理变化 1、脉率:健康成人在安静的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min。 2、脉律:正常脉搏是规则均匀的,间隔的时间、跳动的力量相等。 3、脉搏的强弱:正常时每搏的强弱应相等 4、动脉壁的情况:正常是直、光滑、柔软而有弹性

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护理 异常脉搏 分 类 脉率异常 缓脉、速脉 节律异常 间歇脉、脉搏短绌 强弱异常 洪脉、细脉、交替脉、水冲脉、奇脉 分 类 脉率异常 缓脉、速脉 节律异常 间歇脉、脉搏短绌 强弱异常 洪脉、细脉、交替脉、水冲脉、奇脉 动脉壁异常 准备好急救物品 健康教育 密切观察病情 给氧 休息与活动 护理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正常血压及其生理性变化 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血压的测量

正常血压及其生理性变化 2、年龄 3、昼夜节律 4、运动 5、环境 6、体型 7、体位 8、情绪 9、个体差异 正常血压: 生理变化: 90mmHg≤收缩压≤139mmHg 60mmHg≤舒张压≤89mmHg 生理变化: 1、性别 2、年龄 3、昼夜节律 4、运动 5、环境 6、体型 7、体位 8、情绪 9、个体差异

异常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异常血压的观察 异常血压的护理 密切监测血压 观察病情 休息与活动 环境 情绪 饮食 健康教育 高血压:成人的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血压低于正常范围且有明显的血容是量不足的表现。常见于休克、大出血。 脉压异常:脉压增大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等;脉压减小多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 异常血压的护理 密切监测血压 观察病情 休息与活动 环境 情绪 饮食 健康教育

血压的测量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正常呼吸及其生理性变化 异常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呼吸的测量 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正常呼吸及其生理性变化 正常呼吸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是自发的,节律规则,均匀无声且不费力,每分钟16~20次。通常女性胸式呼吸,男性和儿童多采用腹式呼吸 生理变化 1、年龄 2、性别 3、运动 4、情绪 5、其他:环境温度、海拔增加均导致呼吸加快。

异常呼吸的观察 异常呼吸 分 类 频率异常 呼吸过速、呼吸过慢 深度异常 呼吸过度、呼吸浅快 性质异常 节律异常 分 类 频率异常 呼吸过速、呼吸过慢 深度异常 呼吸过度、呼吸浅快 性质异常 节律异常 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点头呼吸、叹气式呼吸 声音异常 蝉鸣样呼吸、鼾声呼吸 形式异常 胸式呼吸减弱而腹式呼吸增强 腹式呼吸减弱而胸式呼吸增强

异常呼吸的护理 评估患者目前的健康状况 适当的休息与活动 保持一定的营养与水分 吸氧 心理社会支持 健康教育

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气吸入疗法 痰标本、咽拭子标本的采集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方法 叩击与震颤: 体位引流: 有效咳嗽: 湿化和雾化: 吸痰:

氧气吸入疗法

氧气吸入疗法 缺氧的分类和氧疗的作用 氧疗的指针 氧疗的种类 供氧的装置 氧疗的方法

缺氧的分类 低张性缺氧:由于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过低;肺泡通气不足气体弥散障碍;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而引起的缺氧。 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而引起的缺氧。 循环性缺氧:由于动脉血灌注不足、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缺氧。 组织性缺氧:由于组织细胞不能充分利用氧而导致障碍性的缺氧。

氧疗的指针 PaO2是反映缺氧的敏感指标,是决定是否给氧的重要依据。 范围 说明 正常值 80~100mmHg 轻度低氧血症 SaO2>80% 若呼吸困难可给予低浓度的氧吸入 中度低氧血症 PaO2:30~50mmHg SaO2:60%~80% 需氧疗 重度低氧血症 PaO2<30mmHg SaO2<60% 氧疗绝对适应症

氧疗的种类 种类 吸氧量 适用症 低浓度氧疗 吸氧浓度低于40% 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 中等浓度氧疗 吸氧40%~60% 明显通气/灌流比例失调或显著弥散障碍的患者 高浓度氧疗 吸氧60%以上 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 高压氧疗 2~3kg/cm压力给予100%氧吸入 一氧化碳中毒、气性坏疽

供氧的装置 氧气筒、氧气表装置 氧气枕 氧气管道化装置 高压氧舱

氧 疗 的 方 法 鼻导管法 鼻塞法 漏斗法 面罩法 氧气头罩法 氧气帐法 高压氧疗法

氧疗的副作用及预防 副作用 机制 预防 氧中毒 肺不张 呼吸道分泌物 干燥 眼晶状体后 纤维组织增生 呼吸抑制 长时间、高浓度的氧吸入可致肺实质改变 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吸入,定期监测血气分析 肺不张 呼吸道堵塞吸入高浓度氧后,氧气更易吸收,形成吸收性肺不张。 控制吸氧浓度,鼓励患者多翻身、经常更换体位,加强排痰。 呼吸道分泌物 干燥 持续吸入未经湿化且浓度较高的氧气,支气管粘膜则因干燥气体的直接刺激而产生损害 加强吸入气体中的湿化,定期做雾化吸入 眼晶状体后 纤维组织增生 与吸入氧的浓度、持续时间有关 维持吸氧浓度在40%以下,控制PaO2在100~120mmHg 呼吸抑制 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吸入高浓度的氧之后 低流量持续给氧,维持PaO2在60mmHg

痰标本的采集 痰标本的采集 【目的】检查痰内细胞、细菌、寄生虫等,观察其性质、颜色、气味、量以协助诊断某些呼吸疾病 【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文化、神志等以判断其合作程度;患者目前的病情与治疗情况 【计划】 1、目标/评价标准:患者能说出留痰的目的;患者能配合留痰并能说出注意事项 2、用物准备: 1)常规痰标本:痰盒 2)培养标本:无菌集痰器、漱口溶液200ml 3)24小时痰标本:容积约500ml的清洁广口集痰器 4)不能自行排痰的患者准备吸痰用物 【实施】

咽拭子标本的采集 目的:从咽部和扁桃体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以协助诊断、治疗和护理 评估: 计划 实施 (1)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判断其合作程度 (2)患者目前的病情与治疗情况 (3)进食时间 计划 (1)目标/评价标准 1)患者能说出咽拭子标本采集的目的 2)患者能配合留取咽拭子标本并能说出注意事项。 实施

小结 思考题 通过本章节学习,熟练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测量、记录方法。掌握吸氧、吸痰的正确方法,并能正确采集痰标本及咽拭子标本。 1.作为护士应如何为昏迷病员测体温?为心脏病员测脉搏?为呼吸微弱病人测呼吸?为偏瘫病员测因压?  2.何谓潮式呼吸?并解释其发生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