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著名的 油 画 40 幅 2011.01.28 Dong Feng据网上资料编辑 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文艺复兴是指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西欧与中欧 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 这是欧洲历 史进程中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 文艺复兴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旗帜下, 歌颂 “ 人性 ”, 蔑视 “ 神性 ”, 主张 “ 人权 ”, 反对 “ 神权 ”, 赞美人的尊 严和创造力, 提倡理性, 探索科学.
安吉丽娜 · 朱莉布拉德皮特 普京 奥巴马 Q 版人物简介 Q 版人物画欣赏 Q 版人物画特点 Q 版人物画技法表现 课堂作业以及交流.
文学和艺术 17 世纪- 20 世纪初的文学和艺术 各种文艺流派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重 点:
—— 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 第五课 传统与革新 畸形的珍珠 —— 巴洛克.
巴洛克代表人物 意大利:卡拉奇、卡拉瓦乔、贝贝尼、 提埃波罗 法国:勒南三兄弟、拉图尔 佛兰德斯:鲁本斯、约丹斯、凡。代克、 布劳尔 荷兰:哈尔斯、伦勃朗.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 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 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 呀! ”
世界名画 蒙娜丽莎 达.芬奇.
第十讲 17、18世纪美术(下)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马新明.
欢乐颂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胡巧巧.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创作的吗?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1、蒙娜麗莎 1503年-1506年 萊奥娜多·達·芬奇 意大利 77cm×53cm 板 油彩 巴黎羅浮宫藏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婦女形象。據記載,蒙娜麗莎原是佛羅倫薩一位皮貨商的妻子,當時年僅24歲。畫面中的蒙娜麗莎呈現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間透出内心的歡愉。畫家以高超的繪畫技巧,表現了這位女性臉上掠過的微笑,特别是微翹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麗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長。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產階級有教養的婦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現,不少美術史家稱它為"神秘的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第23课 美术的辉煌 流派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印象画派 现代主义 时间 背景 特点 成 就 作者 国家 著作.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 第五课 审美自律 2009年2月.
国外 绘画欣赏 图片资料源自网络.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各地儿童喜庆自己的节日.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G e r m a n y 德 国.
色彩 · 对比.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深入艺术工作站作业 [附件一 ] 圣弗朗西斯的奇迹、模板/The Miracles of St. Francis Xavier, Model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月光曲 贝多芬.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服装设计原理 ——服装与性别信息.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2011 SCRIPTURE READING 每周读经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第六讲 “东方问题”、俾斯麦同盟体系的扩大与完成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中欧项目部 张茂松.
拉斐尔.
第4课时 绝对值.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 秋天的图画.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图案欣赏 图案欣赏.
20、美丽的 课题 Md:gp.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臺中高級工業學校107學年 【學號電繡】說明.
总复习.
第一单元第一课 造型的表现力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陈刚.
§19.1平行四边形(5) 三角形中位线 辽宁省鞍山市市第42中学 栾晓娜.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诗篇 100.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标志欣赏 斯巴鲁 马自达 迷你 宝马 雷诺 别克 福特 丰田 大众 标志 本田 奥迪 保时捷 法拉利 凯迪拉克 劳斯莱士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新实验的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 广州开发区中学 钟国荣.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社会文化生活 (17-18世纪).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是照片还是画 是照片, 还是画? PHOTOS OR PAINTINGS?.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世界最著名的 油 画 40 幅 2011.01.28 Dong Feng据网上资料编辑 1

1、蒙娜丽莎 1503年-1506年 莱奥娜多·达·芬奇 意大利 77cm×53cm 板 油彩 巴黎 卢浮宫藏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 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 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画面中 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 出内心的欢愉。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 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 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 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这正是古代 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 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 微笑"。

2、入睡的维纳斯 约1510-1511年 乔尔乔内 意大利 108.5cm×175cm 布 油彩 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 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 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 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这种 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 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 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 想"美"的典范的。

3、无名女郎 1883年 I.N.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 75.5cm×99cm 布 油彩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 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画中的无名女郎高 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 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亚历山 大剧院。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画 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 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 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4、女占卜师 卡拉瓦乔 油画 1590年 99×131厘米 藏巴黎卢浮宫

5 宫 娥 . 委 拉 士 贵 支 1656年 318×276厘米 藏 马 德 里 普 多 博 物 馆

6 海 伦 娜 . 弗 尔 曼 肖 像 鲁本斯 1620-1625年 79×54厘米 现 存 敦 国 立 美 术 馆

7 珍 珠 女 郎 柯 罗 1868-1870年 70×55厘米 巴 黎 卢 浮 宫 藏

8 吹 笛 少 年 马 奈 油 画 1866年 160×98 厘米

9、向日葵 1888年 文森特·凡·高 荷兰 91×72厘米 布 油彩 荷兰 91×72厘米 布 油彩 《向日葵》是凡·高在法国南方时画的。南方 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 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这时的 代表作。画家以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 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 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 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

10、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1513-1514年 265×196厘米 现藏德累斯顿博物馆 画面上,帷幔向两边缓缓拉开,圣母 马丽亚怀抱婴儿基督从云中冉冉降落。她 的脚边,跪着年老的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年 轻美丽的圣徒瓦尔瓦拉,前者穿着沉重的 法衣,用手指着圣母应该去的大地,后者 目光下垂,虔敬里略带羞怯,似在为母子 俩祈祷。圣母面容秀丽而沉静,眉宇之间 似有隐忧,为了拯救全人类,她将不得不 牺牲自己的爱子。小基督依偎在母亲怀里, 他睁着大眼睛望着我们,目光里有一种不 寻常的严肃感,似乎他已明白这里所发生 的一切。

11、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 法国 1830年 260×325厘米 卢佛尔博物馆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 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 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 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 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 纷纷起义。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并占领了王宫,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 三天"。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 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 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最引人 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 风飘扬的三色旗。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 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尔;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枪, 眼中闪烁着自由的渴望。 这幅画气势磅礴,画面结构紧凑,色调丰富炽热,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 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在这以后,这幅画还有一些有 趣的经历。1831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 本人。17年后,1848 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 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

12、拾穗 弗朗索瓦.米勒 法国 油画,83.5×111厘米,1857年, 巴黎卢浮宫藏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 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 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 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 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 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 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在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 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 《拾穗》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 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 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 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 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 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 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 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 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那已 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 家的温饱,怀着对每粒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 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 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

13、玛丽皇后在马赛港登陆 鲁本斯 佛兰德斯 394cm×295cm 现藏于慕尼黑美术陈列馆 《玛丽皇后在马赛港登陆》是鲁本斯为法国皇后以 《玛丽.美第奇生平》为标题完成的第6幅历史画(共计 21幅),鲁本斯以半神话半浪漫主义的虚构手法将这真 实人物与事件融进虚幻的颂扬环景中。美第奇家族是法 国著名的名门望族,玛丽·德·美第奇曾为法国摄政皇 后。这件作品描绘玛丽的宫船刚刚抵进赛富港,她盛装 待迎,准备接受法国最高规格的礼仪,船头上戎装的姑 娘,身着古罗马的服装,伸开双臂,表示了法兰西的欢 迎。豪华的宫船下面,许多海中女仙在拽着绳。

14、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俄)苏里柯夫 油画 1881年 218×375cm 藏于特列恰可夫画廊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描写了17世纪俄国历史上的 一件真事。1698年正当彼得大帝出国访问时,俄国发 生了近卫军兵变。彼得大帝得知后仓促回国,立即残酷地 镇压了这次兵变。画面的背景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墙外 和华西里伯拉仁诺大教堂的天球顶。身穿海蓝色军装的彼 得大帝骑在高头大马上,亲自监督处决“谋反” 的近卫军。 他的背后是整齐森严的行刑队和一排绞刑架,他的右边是 一群外国使节和他的宠臣。占据画面大部分前景的是动乱 的人群,一些农民装束的近卫军家属围绕在六个即将临刑 的近卫军身旁,他们悲痛地哭泣着。表现了宁死不屈的俄 罗斯民族的坚强性格。苏里柯夫(1848-1916) 善于创作大型历史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缅希柯 夫在别留佐夫镇》、《女贵族莫洛卓娃》被称为苏里柯夫 历史画的“三部曲”。

15、阿尔卡迪的牧人 尼古拉·普桑 法国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被认为是十七世纪法国最杰 15、阿尔卡迪的牧人 尼古拉·普桑 法国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被认为是十七世纪法国最杰 出的巴罗克(Baroque)大师。《阿尔卡迪的牧人》为其代表作。 在这幅画里,三男一女四位牧人正在辨认墓碑上的拉丁文: “Et in Arcadia ego” 不管ego是否死亡本身,整个画面表现的确实是对“死亡”的 讨论和思索。天色有点暗,有三棵远近不一的树都倾向左边,石墓 线条端庄,四个人神态各异。画面的右后方,在较暗的地方透出晚 霞,这几缕光线使整个画面显得特别优美,这种对幽暗的平衡,使 人丝毫感觉不到死亡的可怕。的确,使我们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 而是它所代表的“分离”(至于说对“无意识”的恐慌,是荒唐可 笑的,因为既是“无意识”,也就不会感觉到失望或痛苦的可能。) “分离”是我和别人的,甚至是我和自己的。但这种分离不独死亡 才具有。死亡只不过表示分离的不可逆转,而其他类型的(“生的”) 分离还可以给人一个幻想的机会。幻想的可能性在于其本人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

16、晚钟 米勒 1850年 55.5×66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象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 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 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象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 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 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 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也许是由于日暮余辉的笼罩、 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也许是由于画家刻意把人物、 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 可以融为一体,好象观赏者为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 的钟声也融成了一体…… 这浓郁强烈的宗教情感,这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这庄严、肃穆、 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贫乐道的基督徒形象,这深沉、悠远、悲壮的 诗意境界,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没 有在宗教境界修炼到一定程度,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没有巨大的 精神投入和高超出众的绘画技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杰作的。 这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纳、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 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 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17、画家与女儿像 1789年 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 法国 布上油画130×94CM巴黎卢浮宫藏 《画家和她的女儿》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 的自我写照。上述肖像画的特点在这幅作品中都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这是她32岁时所作,十分潇洒优雅。女画家装 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她俯身坐着, 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 着妈妈的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 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构图采 用了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 背景不加任何陪衬,更突出了主题。

18 18

19、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 拉斐尔 意大利 布面油画 82*66cm 1516年作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拉斐尔的《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这幅作品真切而生动地 反映了这位政治家、外交家兼学者于一身的形象特征:他那黑亮、 锋利而又平和的眼神,好象能够看穿一切;他那微红、紧闭、外柔 内刚的双唇,显示了他自信、果断、严谨和善辩的机巧;微微翘起 的下巴,那浓密、整齐的络腮胡须,显示了意大利16世纪文艺复兴 时期学者特有的风范;那黑色的礼帽,白色的衬衫,灰黑色的素装 又反映了被画者在当时主张摒弃艳装提倡素装的时代风尚。如果用 拉斐尔的这幅肖像画与前两期我们看到的作品比较一下,就会发现: 他的画既没有达,芬奇画中那朦胧、神秘的晦涩;也没有米开朗基罗 雕刻中那紧张、沉重的悲剧意识。他的画单纯、明快、温煦、甜美, 与前者相比显得更亲切、更平和、更能接近一般欣赏者的审美口味。

一个衣着破旧但不失为整洁的少年正在从室内向室外吹 着肥皂泡,他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将肥皂泡越吹越大, 20、吹肥皂泡的少年 夏尔丹 油画 1730年 88×70厘米 藏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吹肥皂泡的少年》是夏尔丹早年的一幅风俗画: 一个衣着破旧但不失为整洁的少年正在从室内向室外吹 着肥皂泡,他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将肥皂泡越吹越大, 越吹越大……还有一个孩子,看上去仅有3、4岁,正踮 着脚扒着窗台使劲从室内向室外观看……。题材非常普 通,情境极为单纯,这是一种清闲、安逸的生活情趣, 反映了下层平民的孩子们自然、俭朴、淳厚、善良的美 好情感。

规 格:80cm×102cm 材 料:布 油彩 存藏处:私人藏 21、后宫露台 创作者:让-莱昂·热罗姆 法国 规 格:80cm×102cm 材 料:布 油彩 存藏处:私人藏 画家热罗姆是浪漫派画家德拉罗什的学生,却又 极善安格尔严谨的线条。1856年,他曾赴埃及与近 东旅行,收集和纪录了大量关于近东的风土人情, 创作了一批极富东方情调的作品,轰动了整个法国 画坛。热罗姆画的这幅《后宫露台》,描绘了阿拉 伯王宫最隐秘的后宫生活,描绘了生活于后宫的王 妃、宫女等女眷的闺阁生活,有的在洗浴,有的在 清谈,有的在沉思,几乎都流露出一种惆怅与茫然 的神情,华丽的露台,冰冷得象囚室,不见天日, 只有露台外面才是晴朗的天空与清新的气息。从构 图和色彩处理上,都遗留着古典主义原则的严谨性, 注重细节的和谐对比,人物、服饰、建筑尤重质感 的表现,充满异国情调。

的瞬间:《肯特的海滩》描绘的是在狂风暴雨 的海浪中即将倾复的帆船,人们纷纷逃离帆船, 乘上救生船逃命,狂涛汹涌,人们在挣扎。在 22、肯特海滩 1827年泰奥多尔·居丹法国 264cm×420cm 布 油彩巴黎 马里内博物馆藏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怵目惊心 的瞬间:《肯特的海滩》描绘的是在狂风暴雨 的海浪中即将倾复的帆船,人们纷纷逃离帆船, 乘上救生船逃命,狂涛汹涌,人们在挣扎。在 黑白两色的对比中,表达的是生命与意志的不 可战胜。

(1832-1890)俄国 173cm×136.5cm 现藏于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23、不相称的婚姻 1862 普基寥夫 (1832-1890)俄国 173cm×136.5cm 现藏于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体现的是妇女命运 的主题。特写式的构图,展示一个结婚场面: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正与一白发老者举行 婚礼,神父为他们祝福,新娘低头无奈地默 认了悲惨的命运,而成为新郎的老者则一幅 傲慢的神情。画家抓住了这一病态的社会现 象,用自己的艺术揭露了卑劣的社会交易和 对女性的摧残。

《希什金肖像》是克拉姆斯柯依高产时期 的杰作之一,这时画家才45岁。作者真实的 再现了希什金这位俄罗斯大自然“歌手”的 24、希什金肖像 1880年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 114cm×84cm 现藏于俄罗斯搏物馆 《希什金肖像》是克拉姆斯柯依高产时期 的杰作之一,这时画家才45岁。作者真实的 再现了希什金这位俄罗斯大自然“歌手”的 外貌特征,一幅连腮美髯,性格开朗。

150cm×209cm 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25、深渊 (又名:夏天的傍晚) 1892 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 (1861-1900) 俄国 150cm×209cm 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深渊》取材于民间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 磨坊主的女儿与一青年农民相爱,而女儿的父亲 坚决反对。设法买通征兵局,结果青年给抓去当 了兵。(旧时俄国的兵役制是终身的)姑娘闻讯 深感绝望,便从该桥跳入水潭。

26、月夜 1880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 179cm×135cm 现藏于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它继承了俄罗斯 艺术的民族性与文学性,叙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画家用 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 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这样的 时刻,一个穿白色衣裙的美丽少女,独坐池塘边的长椅上, 她面前的池塘中漂浮着睡莲和菖蒲。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 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 人陶醉。 与作者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1837.5-1887.3)9年前完成的《五月之夜》,可称为 姊妹篇。

的展览会,展出的作品是他的名作《第涅伯河上 的月夜》,轰动了彼得堡城,每日参观者拥挤不 堪。一年后库茵芝又举办了一次只展出独幅作品 27、白桦林 阿尔希普.伊凡诺维奇.库茵芝 (1842-1910) 俄国 97cm×181cm 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库茵芝在1880年举办了一次只展出一幅画 的展览会,展出的作品是他的名作《第涅伯河上 的月夜》,轰动了彼得堡城,每日参观者拥挤不 堪。一年后库茵芝又举办了一次只展出独幅作品 的展览会,这幅作品便是《白桦林》。不知道大 家还记得朴树的校园民谣《白桦林》,或许就是 从中获得灵感呢?

28、伏尔加纤夫 1870-1873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1844.7-1930.9) 俄国131.5cm× 281cm 圣彼得堡   俄罗斯博物馆藏 《伏尔加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7-1930.9) 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 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 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 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共11 人, 分为三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 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 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 全画的悲剧性。

29、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全名:1581年11月16日 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 1885年 列宾 俄国 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 1885年 列宾 俄国 199.5cm×254cm 现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在80年代列宾的2幅最大的历史画便是《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 苏丹的信》与《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该画选择了伊凡四世在 日常生活中的暴行,在一与儿子的的争吵中,伊凡四世用笏杖击 中儿子的太阳穴,这一偶然的冲动致使儿子丧命。该画具有如此 强烈的感染力,以致评论家斯塔索夫几乎每天在报纸上收集个方 面的反应。油画所描绘的惊人事件,引起了官方的抗仪。俄国圣 宗务院总检察官波毕得诺斯泽夫在给皇上的奏折写道:“现今艺 术真是不可思议,不作一点好的榜样,却是一些带有批判和揭发 倾向的赤裸裸的现实主义感情。费解的是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 绘这些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为什么要画伊凡雷帝?除了某种 倾向外,找不到别的理由.”该画展出不久即被摘下,再见到它时 已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圣马可修道院画的壁画中的一幅。画家在这幅画 里想要强调谦逊温和的圣母与美丽年轻、长着一 对翅膀的天使的形象,人物被置身于一座罗马式 30、受胎告之 安杰利柯 1440-1450年 230×321厘米 湿壁画 现藏佛罗伦萨圣马可博物馆 《受胎告知》是画家在40岁左右为佛罗伦萨 圣马可修道院画的壁画中的一幅。画家在这幅画 里想要强调谦逊温和的圣母与美丽年轻、长着一 对翅膀的天使的形象,人物被置身于一座罗马式 拱券结构的建筑物里,科林斯式的细长柱子,使 画中的环境显得很古老,颇有深度,但形象的感 觉还是平面的。

火山爆发瞬间人们的惊恐与绝望。远处是黑暗中 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 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这幅作品运用古 31、1879年8月23日,维苏威火山爆发 1881年 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 法国 190cm×303cm 布 油彩 第戎美术馆藏 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刻画了维苏威 火山爆发瞬间人们的惊恐与绝望。远处是黑暗中 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 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这幅作品运用古 典的手法,刻画了女人们的表情与神态,体现出 古典式的理性与严谨。

32、缠毛线 1878年 洛德·莱顿 英国 100.3cm×161.3cm 布 油彩 悉尼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描绘 了缠毛线的母女。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姿态优美地绕 着毛线,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 合着母亲,扭动着身体,一幅稚气。莱顿以古典手法去表 现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真 实情感表现的缺陷。

33、九级浪 1850年 I.K.艾伊瓦佐夫斯基 俄国 221cm×322cm 布 油彩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九级浪表现的是风暴中飘泊的人们,他们栖居 在帆船的残余物上,为了生存,拼命挣扎,狂风巨 浪,呼啸而来。暴风雨中的船与人,表现了人与大 自然的抗衡,表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与不可抗拒性。 画面气势逼人,色彩动人,借以烘托人的大无畏精 神。这是一幅关于人和自然的颂歌,使人震动,也 使人动情,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34、阿尔卑斯山的雪崩 1803年 菲利普·卢泰尔堡 英国 109.9cm×160cm 布 油彩 伦敦 泰特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以严谨的手法描绘阿尔卑斯山雪崩 景象的风景画。画家十分注意造型与色彩的关 系,近景的暖色与中、远景的冷灰形成对比, 产生了纵深的空间感,块状的山岩造型及不同 斜线的构图,造成了雪崩的动感与恐怖气氛。 画家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雪崩的奇异与壮观 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山崩地裂、气势逼人的自 然威力。

35、荷拉斯兄弟之誓 1784年 雅克-路易·达维德 法国 330cm×425cm 布 油彩 巴黎 卢浮宫藏 荷拉斯,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个家族。古罗马共和制 时期,罗马人与比邻的伊特鲁里亚的古利茨亚人发生了 战争,但双方的人民却有着通婚关系。在这场战争中, 荷拉斯兄弟被选出来与敌人进行格斗,达维德表现的正 是个人感情服从国家利益的场面--老荷拉斯将武器分发 给三兄弟,三兄弟伸出右手向宝剑宣誓……。画家运用 了多侧面揭示主题的手法,使悲壮的戏剧性场面,具有 无比的丰富性。男人的刚毅、悲壮与女人的哭泣形成对 比,深化了题旨的思想性。

法国 96cm×121cm 布 油彩 枫丹白露皇家博物馆藏 36、贩卖孩子的商人 1763年 约瑟夫-玛丽·维安 法国 96cm×121cm 布 油彩 枫丹白露皇家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人神合一题材的绘画,有着典型的 新古典主义风格。人物造型严谨,肃穆而冷静。 女主人被刻划得高贵而矜持,女商人则从提篮里 抓出一个带翅膀的小男孩 (无疑这是小天使),构 成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场面。如果说画家描绘的是 当时社会现实的话,那么,那个正在被贩卖的长 着翅膀的孩子,无疑又给作品增添了扑朔迷离的 色彩。

37、盲女 1856年 约翰·埃·密莱 英国 86.6cm×61.6cm 英国伯明翰市搏物馆与美术陈列馆 的刻画出一对流浪儿在雨过天晴后 37、盲女 1856年 约翰·埃·密莱 英国 86.6cm×61.6cm 英国伯明翰市搏物馆与美术陈列馆 密莱运用古典画法,一丝不苟 的刻画出一对流浪儿在雨过天晴后 的神态, 盲女聆听着小伙伴对大 自然的描述。

38、笛子演奏会 1852年 阿道夫·门采尔 德国 142cm×205cm 布 油彩 柏林国家美术馆藏 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笛子演奏会》 显示了他卓越的绘画技巧。整幅作品色彩辉煌华丽, 冷暖、明暗的转换与过渡,与画面情绪相融,恰到 好处。在总体背景下,人物刻划主次、身份、等级 分明。处在灯光照耀下的贵族们,服饰华丽,却被 画家以灰调子淡化;处于暗部的乐手们,在烛光下 显出全神贯注的神情。真正处于焦点而又被人关注 的,是那位笛子演奏家,他姿态潇洒、神情专注, 陶醉于曲调之中。灯光给他以暖调,黑衣使他庄重, 优美的乐曲,似乎正从演奏家的指尖溢出,并充满 了豪华富丽的空间。

56cm×81cm 布 油彩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39、桌 球 1807年 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 法国 56cm×81cm 布 油彩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在这幅画中,布瓦伊以极熟练的笔法与色彩, 描绘了市民阶层的生活与风貌。在一个桌球俱乐 部里,数十人集中在一起,打球,聊天,玩耍。 其场景被画家处理得井井有条,人物刻画体现出 新古典主义画风的完整细致。色彩严谨,素描一 丝不苟,成为一幅古典风味极浓的风俗画。

40、意外归来 约1882 年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俄国 油画 160.5×167.5厘米 苏联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这是俄国写实主义大师列宾在19世纪后期创作的 《意外归来》。画家塑造了一个在沙皇专制统治下遭 受迫害的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经过长期流放和苦役, 革命者突然归来。一个面容瘦削、满脸胡须的中年男 子走进房里,身上还穿着囚衣。门口的女佣把他看成 “陌生人”,妻子吃惊地从沙发上站起来。画面上还 有年迈的母亲和两个幼稚的儿女。这幅画几经周折才 得以展出。

谢谢欣赏 The End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