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院 翻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与建设理念
一、《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翻译国标) 翻译学院 一、《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翻译国标) 对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翻译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隶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代码为050261),以汉语与外国语为翻译语对,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内容为翻译内容,以口译和笔译为翻译形式,面向文化多样化、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的语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创新能力的专业化翻译人才。 学制:本专业本科学制一般为4年,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3至6年内完成学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口笔译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工作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 学分学时:本专业总学分一般为150-180,总学时为2400-2900。
《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翻译国标) 翻译学院 《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翻译国标) 对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5.课程主要模块:本专业课程框架分为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能力、相关知识 与能力三大模块。 <2>. 翻译知识与能力核心课程:翻译概论、外汉笔译、汉外笔译、应用翻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 <3>. 相关知识与能力:中国文化概要、所学外语国家概况、所学外语国家文学、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 <1>. 语言知识与能力核心课程:综合外语、外语听力、外语口语、外语阅读、外语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 以上列出的20门核心课程均为专业必修课,约占专业课总学分的60%。各办学院校可根据各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开设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其他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语言服务类课程(如翻译项目管理),以适应翻译服务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BTI与MTI人才培养的关系 Reading 中译英 笔译 Writing 口译 Listening Speaking 英译中 翻译学院 1. MTI是BTI的延续,BTI为MTI的技能培训打基础(四象限能力) 英译中 Reading 中译英 笔译 Writing 口译 Listening Speaking
“ ” 二、BTI与MTI人才培养的关系 翻译学院
翻译学院 “ 如 1828年 耶 鲁 大 学 报 告(The Yale Report of 1828),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性文献。 耶鲁报告提出了头脑的修炼和充实(The discipline and furniture of the mind)认为学生获得某一个专业的知识,就像脑袋里面装进了一件物品。 但这种填充在一个迅速变革的世界当中,从长远来讲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学生希望在商界、 医疗、法律、 政府以及学术界取得成功,他们需要的是头脑的修炼或者说思考的框架, 让他们不断适应一个变化的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培养这样一种思维习惯,需要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需要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需要他们能够主动进行立论、 辩论或者对于自己的论点进行修正。当今世界,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的导师制是这样的教学法非常好的例子。 理查德·莱文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 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中这样提到: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
三、本科翻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要处理好的八对关系 翻译学院 三、本科翻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中要处理好的八对关系 3. 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关系:既要通过科学的、系统的课程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也要逐步引导学生了解翻译行业,让学生了解一位合格的译员应有的素质。如,二外创新课“译员职业素养”就是得到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翻译行业入门”(T&I as A Profession)课程的启发,目的是让学生在毕业前充分了解翻译行业的工作方式、流程、译员权利保护、职业发展等。同时,不可忽视了本科翻译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翻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全景式立体思维,具有灵感思维、顿悟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特性,是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结合,具有超越性思维的特点,并且不排除逻辑思维的特点。”(温建平,2006)翻译专业不是培养只懂得语言转换的翻译匠,而是通过技能的学习、习得一种思维方式。 语言知识和技能与翻译知识和技能的关系:从翻译的角度教英语,而不是从英语的角度教翻译。 中外语言文化知识与相关百科知识的关系:合格翻译三要素——语言+技能+知识(Frans De Laet,国际翻译家联盟(FIT)秘书长),百科知识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交流、专业领域知识、知识习得方法等几个方面。
翻译学院 4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有效的理论训练能够使学生将翻译当作一种现象去进行研思而不再是一次对某个具体源语文本进行跨语言操作的具体任务,使他们对这个研究对象的本质产生兴趣,并由此学会抽离自己的具体翻译实践活动进行自觉反思,从而间接而长效地提高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慕课、国际院校在线课程等方式,让学生在线上学习相关课程,达到要求后获得学分。但同时,公共演讲等课程具有特殊性,只适合小班课堂教学。所以要注意区分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教学的差异。 传统教材与教学资源库之间的关系:1-2年级基础阶段学生应当有固定教材,3-4年级专业课授课阶段,实务类课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编教材(大部分实务类教师也是一线译员,所以自己的笔译实践和口译实践科研) 5 8 6 课堂教学与自主教学的关系: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开展课外工作坊等校外课堂形式,使学生在实际的翻译工作岗位上获得相关知识和行业经验。但要充分考虑自主教学的评估方式。 7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倡导以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同时,根据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可以适当调整传统教学方法。如高年级会议口译传译的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安排1-2次真实现场会议观摩。
1.能力培养 四、二外翻译学院对毕业生的调查 翻译学院 1)获益的能力培养: 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培养; 英美社会文化和西方文学,增加了人文素养的积累 快速学习能力,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 职业规划能力,对英语专业可能得发展方向予以指点 发散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已有知识 口笔译专业知识的培养 持续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欠缺的能力: 实战训练和口译现场的观摩机会 合理高效分配时间的能力 校友资源的有效利用 与人交际的能力、团队领导的能力 逻辑思维的能力
2.课程设置 四、二外翻译学院对毕业生的调查 翻译学院 (1)有益课程: 口笔译基础课程、交传课程和训练、跨文化交流课程、第二外语、自我练习、听力练习等。 (2)建议增设内容: 需要增加社交礼仪与涉外礼仪的课程。 增加翻译课程的类别,例如商务英语翻译等。 多涉及专业领域,如金融,医药,生物,能源,汽车,传媒等。 可以尝试一些声音或“表演”练习类的课程设置 国外的人文知识、法律法规制度
五、二外本科翻译专业核心课程及学期分布(初稿) 翻译学院 五、二外本科翻译专业核心课程及学期分布(初稿) 根据《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2012),翻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语言知识与能力、翻译知识与能力、相关知识与能力。语言知识与能力模块主要包括所学外语知识和汉语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和使用能力,打好外语语言基础,将外语的运用和交际能力提高到中高级水平,进一步提升母语综合运用水平。 翻译知识与能力模块主要包括与翻译相关的各种知识和翻译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口译和笔译能力,使学生掌握不同领域的基础笔译技能及各种场合联络口译和一般难度的交替传译技能,掌握作为职业译者所应具备的基本行业知识与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口、笔译实践经验。 相关知识与能力模块包括与语言和翻译相关的其他知识与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资助学习、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公共外交、创新实践等方米的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
不同类型专业课程学分比例如下: 翻译学院 语言知识与能力 ≈70% 实践类课程 ≈70% 知识类课程 ≈30% 必修课 ≤70% 选修课 ≥30% 翻译知识与能力 相关知识与能力 ≈30%
不同类型专业课程学分比例如下: 翻译学院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第二外语属于公共必修课,不在此列出;同时,我们鼓励学生 红色部分课程是可对其他学院开放选修的课程
翻译学院 不同类型专业课程学分比例如下:
翻译学院 不同类型专业课程学分比例如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