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细胞因子.
第四节 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 细胞体外培养基本条件: ①无菌 ②营养充足,防止有害物质 ③氧气 ④随时清除代谢有害物质
第二章 克隆技术 第三节 动物的克隆.
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 讲课教师:刘哲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细胞培养基本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 生物技术 陈克念.
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 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 南京中华中学 生物组 张萍.
动物细胞工程.
第九章 细 胞 培 养.
3.3 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 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的生长类型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生殖细胞.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第二十六章 细胞工程 Cell Engineering 医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课程安排-2015年秋学期 周数 日期 授课内容 授课形式 作业 1 绪论 讲解+视频 2 第1章 讲解+课堂讨论 3 国庆节放假 4 5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Animal Cell Engineering◆
Water potential in the plant
流式细胞术 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彭公峰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Escherichia coli to decompose polluted water and sludge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第十章 方差分析.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ATP SLYTYZJAM.
第三章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新型前处理技术替代铁系磷化和锌系磷 化 提供涂装结合力和耐蚀性 多金属处理:铁,锌, 铝 基材形成纳米级转化膜 浸泡和喷淋
Scaling-up of cell culture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药物的跨膜转运.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
医学实验技术绪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樊绮诗 教授.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冻存复苏技术 与细胞计数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iSIGHT 基本培训 使用 Excel的栅栏问题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是建立在贴壁培养法和悬浮培养法基础上,再融合了固定化细胞、流式细胞术、填充床、生物反应器技术以及人工灌流等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悬浮培养、微载体培养、微囊化培养、中空纤维法等。 如今这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生物制药的研究和生产中。它的应用大大减少了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实验动物,为生产疫苗、细胞因子、生物产品乃至人造组织等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1悬浮培养技术 基本操作 (1)将动物培养材料分散成细胞悬浮液\过滤、离心、纯化、漂洗后接种到有适宜培养液的培养系统中。传代时按比例稀释即可继续培养。

2微载体培养技术 对贴壁性细胞,最初采用在培养液中加人一定数量的小滚瓶,增加细胞生长的贴壁面积。此方法构造简单,成本低,重复性好,放大过程可依靠滚瓶数量的增加。但产率低,劳动强度大,占空间大。微载体系统培养贴壁细胞,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上这些不足。微载体是直径60—250um的微珠。

理想的细胞支持物应该具备特征: (1)生物相容性 . (2)简便的无毒害固定化过程。 (3)良好的传质特性。 (4)良好的机械稳定性。 (5)最大的比表面积。 (6)适合细胞生长的形状和大小。 (7)粒径分布均一。

(8)能高压灭菌。 (9)可重复利用,易于清洗。 (10)能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 (11)接种方便。 (12)能固定大部分细胞。 (13)适合大规模培养。 (14)易使细胞、载体与培养基分离。 (15)适合于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的培养。

微载体系统培养细胞的步骤是: (1)选择合适的微载体类型 (2)浸泡水化及消毒 (3)接种 (4)培养观察与细胞记数 (5)消化 (2)浸泡水化及消毒 (3)接种 (4)培养观察与细胞记数 (5)消化 (通常用酶消化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比胰蛋白酶-EDTA法可获得更完整的细胞膜和更高的细胞活性。胶原酶专一性好,不损伤细胞膜,效果较好。

(6)分离细胞: 对于回收率要求不高的细胞种类,分组沉降简单易行。 脱离微载体的培养液放入细长容器,于上清液中分离收集细胞,400r/min,2min离心加速微载体沉淀。

(7)传代培养: 如果进行放大培养,可在细胞脱离微载体后,加入一些新的微载体以增大培养体积,提高培养液的利用率,不过此法比全部用新微载体的细胞得率要少。 尽量减少培养液中Ca2+浓度可促进微载体之间的细胞转移。

除了交联葡聚糖为基质的微载体,还可采用以下微载体: 1)纤维素为基质微载体: 2)蛋白质为基质微载体:变性胶原微载体,蛋黄色,表面特性好,易与细胞结合。 3)高分子材料为基质微载体: 4)无机玻璃基质微载体。

3 多孔载体培养 一优点 降低血清用量,增加细胞固定性。大的生长空间,免受机械损伤,可以提高搅拌强度和通气量,强化传质。 3 多孔载体培养 一优点 降低血清用量,增加细胞固定性。大的生长空间,免受机械损伤,可以提高搅拌强度和通气量,强化传质。 多孔载体不仅能培养贴壁细胞,也适合悬浮细胞的固定化连续灌流培养。 多孔载体固定细胞过程简单,对细胞无毒害和损伤,细胞可从长满细胞的微载体中自动转移到未长细胞的新载体上生长,接种方便,培养简单,特别适合于反应器大规模培养。

多孔载体制备的材料选择 主要考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机械稳定性和热稳 (1)生物相容性:材料对细胞必须无毒害,对贴壁细胞有良好的黏附作用。 (2)机械稳定性:微载体在长时间搅拌状态下不破碎;同时满足微载体清洗处理、回收利用的要求。 (3)热稳定性:在121 ℃ 、蒸汽灭菌下不分解、不破碎、不软化。

4微囊化培养技术 微囊是一种用人造的半透膜制成的多孔微球体,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透过,而各种酶、辅酶、离子交换剂、活性炭及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可包裹在其中不能逸出,利用它们催化反应底物。微囊化培养是借鉴固定化技术将细胞包裹在微囊中,在培养液中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在各自的微小环境里受到一定的保护,细胞总的生长体积有了一定的增加,而且减少了搅拌对细胞产生的剪切力。微囊化培养为单克隆抗体、干扰素等生产提供了有效途径。

5 中空纤维法 中空纤维细胞培养技术是理查德·克瑞克等在1972年发明的。最初使用的空心纤维是一种由醋酸纤维素和硝酸纤维素混合组成的可透性膜,表面有许多海绵状多孔结构。这样,水分子、营养物质和气体可以透过,细胞也可在上面帖附生长。

中空纤维细胞培养技术就是模拟细胞在体内生长的三维状态,利用人工的“毛细血管”——中空纤维供给细胞生长的营养等条件。培养系统的核心部分由3-6层这样的空心纤维组成,培养时将待培养细胞接种于空心纤维的外腔。 培养一段时间后,逐渐用无血培养基代替含血培养基。此时虽然细胞不再增殖,但能正常生活并分泌所需的代谢产物。由手这种培养方法在分离和纯化分泌物时比较方便,因而在生产激素和单抗时经常采用。

九 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 9.1 生物反应器的特点分析 9.1 生物反应器的特点分析 由于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非常脆弱、对剪切敏感以及对体外培养环境有严格的要求,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反应器不适用于动物细胞的大量培养,因而对动物细胞培养用反应器的设计和过程控制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的种类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反应器的主要结构形式仍以搅拌式、气升式和固定床为主。

用于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 生物反应器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1)混合系统设计应能提供均匀、温和的混合状态,剪切力小,保证良好的传质效果。 (2)反应器内空间利用率高,选用合适的载体系统和材料。 (3)能严格保证无菌环境。 (4)能精确地控制温度、酸碱度、溶解氧和C02浓度等条件。 (5)能够方便地实现培养液的连续添加、样品的采样和观察。

9.2 生物反应器应用概况 采用生物反应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动物细胞、组织的多样性,使得在培养材料、培养环境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如何根据培养对象体内生存环境的特点,开发合适的生物反应器模拟体内营养与环境进行高效离体培养,并对培养条件、工艺等进行优化将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动物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一般有微载体式、中空纤维式、灌注培养式、旋转壁式等,几种新型的反应器类型特点介绍如下:

(一)柱状中空纤维反应器 中空纤维细胞反应器主体是由微孔中空纤维管束制成的,纤维束由外壳包裹,因此可分为壳体空间及管体空间两部分,每部分各有其进出口。一般讲,细胞生长在壳体部分,新鲜培养液从壳体部分导人,气体在管体部分通过,其中一部分则均匀地扩散至壳体部分。壳体部分的细胞如是附壁性的,则附着在纤维外侧,在培养结束后用胰蛋白酶消化液将其消化并冲出:若是非附壁性的应采用微滤材料将其截留在壳体内而让废培养液排出。

(二)板框式中空纤维反应器 因柱状中空纤维反应器中营养供应和代谢产物会存在浓度梯度,所以细胞分布受到影响而不均匀。 人们开发出板框式中空纤维反应器。该反应器的中心是一束中空纤维浅床,置于两个不锈钢微孔滤板之间。

板框式中空纤维反应器 液营养 中空纤维板

三、中心灌流式反应器

四、灌流微载体生物反应器

(五)旋转壁式反应器 一般由水平放置的内外两个同心圆柱组成。静态的内柱由半透膜构成,使气体可以通过该膜进行交换。旋转的外柱由非通透性材料制成。

10生物反应器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 1.病毒疫苗 2.非抗体免疫调节剂 3.多肽生长因子 4.酶类 5.激素 6.肿瘤特异性抗原 7.单克隆抗体 8.病毒杀虫剂

注意几个问题: (一)细胞培养环境 (1)氨离子:细胞培养环境中抑制因素的积聚是提高细胞密度的主要限制因素。(2)乳酸: (3)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积聚,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或者改变细胞代谢水平。 (4)甲基乙二醛(Mc):(5)渗透压: (6)载体:可考虑采用多孔敬载体替代容易使细胞受机械搅拌与喷气损伤的常规载体。

(二)细胞死亡与凋亡 大规模细胞培养的后期,维持细胞高的活力是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最初的研究似乎表明细胞死亡大多由于坏死,而人们逐渐认识到至少是一些细胞系在生物反应器中死亡主要原因是细胞凋亡。 用基因工程方法将bcl—2基因这种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导入细胞。bcl—2基因的过量表达能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密度和目的蛋白产量。 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条件下,可通过“细胞静止”过程来降低营养成分消耗和代谢毒物产生。

(三) 培养基与细胞系 动物细胞培养基是细胞赖以生长、增殖的重要因素。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后,无血清培养基开发成为当今细胞领域的一大课题。 无血清培养基的优势在于避免血清的批次、质量、成分等对细胞造成的污染、毒性和不利于产品纯化等不良影响。 在生产疫苗、单抗和各种生物活性蛋白等生物制品的应用领域中,优化无血清培养基的成分可使不同的细胞在最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表达目的产物的环境中维持高密度培养。

(四)过程监控 测量在线氧吸收速率确定从细胞生长期生产病毒到病毒感染期和细胞死亡后终止感染的转换时间;用在线葡萄糖分析仪的测定调整灌流速度;测定氧消耗估计营养供应率的代谢负荷;测定氧吸收速率估测ATP的形成;测量在线氧化还原能力作为活细胞浓度的指标等均得以应用。

测定在线氧吸收速率并用质谱仪分析废气中二氧化碳呼出率计算呼吸商。一般来说,呼吸商应接近1 测定在线氧吸收速率并用质谱仪分析废气中二氧化碳呼出率计算呼吸商。一般来说,呼吸商应接近1.0,这就要求细胞培养中尽量降低氧消耗和二氧化碳排出。 用亲和层析与在线取样系统偶联进行在线蛋白质含量测定。另外,用在线蛋白分解与反相色谱监测重组蛋白的糖基化以了解产品的一致性。

计数法(细胞运输)    当前培养细胞既在国内进行寄赠、交换和购买,也在国际交流,为此需要装运细胞的 方法。    一种是用液氮或干冰贮存运输,需要特殊容器,较麻烦,且不适于长时间运行。另一方法为充液法,方便当行,是当前多采用的方法。   具体方法:   选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待培养近单层后,去掉培养液充满新培养液。液量要达培养  瓶颈部,拧紧螺帽或塞一吸塞,保留微量空气。空气留量过多,运输时大气泡来回流动  对细胞有干扰作用。   一般经4~5天运输对细胞活力无大影响。时间过长,细胞活力下降。   到达后,倒出大部分培养液,保留维持细胞生长所需的液体量。置37摄氏度培养,   次日传代。

十一 动物细胞体外培养举例 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建系过程 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历史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发展历史。 1952年,盖尔(Gey)首先成功地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细胞系——子宫颈癌细胞的细胞系,并且使恶性肿瘤细胞的培养从间叶组织源性的细胞转向上皮源性细胞。

肿瘤细胞培养的发展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培养的肿瘤细胞类型上,从间充质源性的细胞转向上皮源性细胞,再由神经外胚层源性到造血细胞源性的发展历程。 (2)在方法上,从原代培养到传代培养、再到细胞系的建立的发展过程。 (3)培养液成分上,由纯血清培养基到含血清、再到无血清培养基三个阶段。 (4) 生物学特性上,经历了从细胞水平到亚细胞水平,再到酶和分子水平的发展。

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后,能在体外继续生长繁殖的细胞即为细胞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细胞能永久生长。可能过了若干代后,由于微生物污染、细胞分化成熟、细胞不适应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而丧失分裂能力。根据细胞分裂能力,可分为有限细胞系与无限细胞系两类。一般认为,如果细胞能在体外培养超过50代,培养时间超过一年,而且细胞的倍增时间保持稳定时,就可以认为建系成功。

人上皮型鼻咽癌CNE-2细胞系为例 建系过程: (1)取材 (2)原代培养 (3)建系过程 组织块在接种1周后,上皮细胞从组织块周围向外迅速迁移和生长。2周后,可见成纤维细胞生长。8周后,上皮细胞生长开始明显加快. 细胞在传代三次后 贴壁生长的细胞呈现上皮状。2周后细胞形成群落。第4代后细胞开始呈单层生长,命名为CNE-2。经生物学特性分析后确定细胞系建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