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之元,肇始太极” 中华土地上人类遗迹长达280万年之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讲 : §1.1~§1.3 数学起源与古希腊数学 §1.1 数学思想的萌芽. 古代巴比伦的数学.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迅航基于云服务的 美业Saas软件.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的工业.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创作的吗?
走势分析.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北京移动(中国移动的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无线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做为无线市场的开拓者,拥有中国70%的无线通信市场,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无线提供商,北京移动拥有上亿的手机用户,支持60多个国家的漫游业务。 为北京移动创造的价值 … 优秀的性能,支持了庞大的用户群 标准化了系统接口 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第十章 方差分析.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姓名XXX.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Greening One Belt One Road The Role of NGOs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4.2 证明⑶.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用计算器开方.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第4课时 绝对值.
Internal River Transportation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愚人节快乐 April Fool's Day.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辞典类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牛津在线英语大辞典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人文之元,肇始太极” 中华土地上人类遗迹长达280万年之久 “人文之元,肇始太极” 中华土地上人类遗迹长达280万年之久

1.旧石器文化早期,相当于人类的童年,即直立人阶段,沿续时间长达280万年之久,占据了人类发展史的99.8%以上。 形成人的自然性 2.旧石器文化中期,相当于人类进化中的早期智人阶段,经过了了大约15万年的时间. 3.旧石器文化晚期,相当人类进化的晚期智人阶段、沿续的时间大约万年左右。在中华大地上,人类进化过程中三大阶段化石都有被发现。 4.新石器时代至距今13000年左右 5..天地人“三才”一体文化观念6500右,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 6.甲骨文字4000年左右。

中华人种特征长达280多万年的 连续性 1.铲形门齿是目前所见的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体质的突出特征。 2.印加骨是位于人头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一块骨头,它在北京人头骨化石中的出现率高这50%,位于人头骨顶部的正中矢状嵴是现代中国人头骨上常见的一种特征,而这一特征在头骨中普遍存在。把这种特征视为中国远古人类的一个共同特征。 3.鼻梁特点, 远古人类体质特征,至少从元谋人(170万年前)时已露端倪,生活在中国大地上远古人类在进化进程中是连续发展的。 作为中国远古人类头骨中普遍存在的印加骨,在当代中国人中并不普遍,而在美洲印第安人出现率相当高,大概是黄河流域远古人类,向东北方向发展的结果。 4.铲形门齿曾经也发现在欧洲人类化石中,以后逐步减少。正中矢状嵴即便在当今中国人的头骨上也是普遍现象,却绝少见于白种人和黑种人。 5.在欧洲人类头骨化石中,上颌骨颧突下缘接近一条斜向上外方的斜直线,而中华民族远古人类则几平弯成直角。这些有趣而又关键的事实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远古人类发展的连续性,也反映出中华民族远古人类已显露出蒙古人种的某些特征。

北京古人类遗址 一环扣一环完整连续的史迹节点。 北京市郊的西南山区,离城约50公里的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发现了65至20万年前的‘周口店猿人’。10多万年前的“新洞人”和3至1万年前的“山项洞人” 。此后,在北京山区又发现了约9千年前的‘东湖林人’以及8千至6千年前平谷县“上宅的人类遗址”。这是在一个国家首都郊区所发现古人类演化遗迹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种类较为齐全的人类进化中,一环扣一环的史迹。这在全世界也是十分独特的。 王府井东方广场古人类遗址的发现,把北京城的人类居住历史从3000多年,推进到22000多年.这在各国首都大城市中,是极为罕见的。在当今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潮流大趋势中,更增加了这一发现的时代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的科学文化,是滋养民族生存、维系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独立与统一,推动民族进步、发展与繁荣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阶段: 1.聚落居讷与澳的石器时代 2.国都沿枝流转移的夏、商时期 3.东西两京文化轴心带的形成----中华文化的形成(从西周至隋唐) 4.游离中的国都城市(五代及两宋) 5.南北两京与南北文化轴心带(元、明、清、民国) 6.奔流向大海----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夏商时期

中华民族文化特点------大河文化 世界上的各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离不开地理环境,如西方的文化,渊源于环地中海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等地。其文化特点为海洋开放型。 那么东方中国的文化有什么特点呢?这也和中国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是一个文化发展很早的国家,他与埃及、巴比伦、印度在世界上古史上同应占到重要的篇幅。他的文化因其环境的关系,自始即走上独自发展的路径。” “从地理背景上来说明,埃及、巴比伦、印度的文化,比较上皆在一个小地面上产生,独有中国文化,产生在特别大的面积上。这是他们中间最相异的一点。” 他又说:人类文化的最先开始,他们的居地,均赖有河水灌溉,埃及尼罗河流域,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的印度河流域莫不如此,印度文化进展到恒河流域,较为广大,但仍不能与中国相比。”

大河文化 孕育中国文化的自然环境 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海岸与世界的东方文明 复杂的地理环境与多元的文化形态 辽阔的地理疆域与大一统的文化宗旨 三级的地理阶梯与一波三折的文化历史发展 源远流长的壮阔江河与接纳百川的文化胸怀 海洋文化 

近世中文化的衰微与复兴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本土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地理学,几乎变成了“绝学”,导致许多方面令人难以见到它光彩照人的本来面目,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中国古代与西方地理科学思想的这一基本差异为世界上不少学者所共识。19世纪英国的伊特尔(Ernest J·Eitel)比较了东、西方的科学思想之后认为中国的传统科学思想是 “一种精神生命的金带,运动于所有存在的物体之中,并把它们联结为一体。” 莫斯科大学汉学家拉平娜教授称中国传统的科学(包括科学之母的传统文化地理学在内)是“活的科学”,用以区别渊源于古希腊抽象与分析的西方科学。她认为东、西方的文化地理学早先分属于不同的思想体系。  

地理格局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

东西两京与东西文化轴心带

周代是中华民族文化奠基的重要时期。 1. 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制礼作乐,叫仁义理天下”。 2 周代是中华民族文化奠基的重要时期。 1.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制礼作乐,叫仁义理天下”。 2.近三千年来以人本立国,奠基于周代。 3.文化上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思想界、文化界、科学界获得了突出的发展,从而从数学、生物、物理、农学、地理、天文、历法、医学等许多领域铸就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 4.在学术领域里,诸子竞相讲学、著述,百家争呜,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体系。起源于民间的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开端,“温柔敦厚”的诗教,几千年来一直是国人宗奉的文学楷模。5. 周人崇尚祖先,讲求世系的传统,从音乐、仪节、风俗、民情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都起到了奠基作用。

百家争鸣的时代持续了300多年 这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 最为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流派,古称百家、九流。“百”言其多。“九流”据《汉书·艺文志》可以归纳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兵家。这大体上可以分为齐鲁系和三晋、秦系这两大体系。起先,显学儒家、墨象多为齐鲁人。孔子、曾子、子思和墨翟皆为齐鲁人,齐国的稷下学派著名人物孟子、苟子、慎到、尹文、宋新、田骈、扬朱、邹衍等长期在齐鲁的学术环境中工作。他们以整个社会为学术研究对象,重文化与历史,形成不同的风格。继起的法家、纵横家、杂家等,如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张仪、苏秦、韩非、吕不韦、李斯等,他们尚权力、重现实。他们或是秦、三晋人士,或事秦和三晋。

夏文化与墨家思想渊源 《墨子》一书是地方文化和时代文化交织的作品。墨家的思想是继承了夏文化发展而来。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学派,提倡“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任重道远,不藏力于身,不藏利于已”。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尊天敬祖利爱万民”。曾与儒家并列为“显学”。。 墨子思想的纲领,治理天下的根本方针是“兼相爱、交相利”。以此为思想纲领而提出“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尚贤”、“尚同”等主张。其思想的宗旨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把“利人”还是“亏人”作为判断善、恶与是、非的主要标准。强调“事”、“实”、“利”对检验认识的决定作用。在伦理思想上,首先提出“志”、“功”的概念将动机与效果统一起来。 墨家提倡功利主义,认为“义”就是“利”。又提出了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他以“辩”为该心,认为存在着“名、辞、说”三种思维形式,它相当于西方的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基本思维形式。又把名(即概念)分为达、类,私三种。“达名”相当于范畴;‘类名”相当于普遍概念;“私名”近于单独概念。认为判断的基本过程和形式有故、理、类三物。故者,事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理者,为规律、模式,有本质之意;类指类之同者。“三物必具,然后辞是以生”。这是推理论证的基本形式。这是墨象对逻辑基本规律的论述。此外,墨家还对几何学、力学、光学等自然科学有高超的研究和突出的贡献。代表“农与工肆之人”,手工业作坊工人独特的科学方法和急于改变自身低下地位的功利进取思想。班固《汉书》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其思想源于禹的“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洫、山川、鬼神”。其文化思想渊源来自河洛民族、华夏集团。其思想根源于“巫觋文化”。根源上墨家是夏文化的传承者。

大禹冶水与夏文化 《大载礼记》里有一篇《夏小正》当是夏人遗书,它流入民间为后人追忆而记录。 司马迁说:“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夏人重视历法,这是于农事的实际需要,证明那时已进入发达的农业社会了。

海外有载与商文化 商起东土与道家思想渊源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商都规制与前八后五移迁 黄河航运与商、周两代的交通网络 甲骨文字与科学技术的成就

先周迁都与两京确立 周王朝建立之前,周部族的国都也大约经历了五次以上的迁徙。只是到了周王朝建立之后,鼎定丰镐,一直到西周灭亡,其间再没有迁都。不久又建立了洛邑,形成两京制,这对今后几千年的建都有著深远影响。此后中国的国都建筑大体沿袭周代所确立的都城制度而发展。所以周代在以城市为中心的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化立国奠基姬昌 姬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制定了“以文立国”的路线。他总结先前的历史与文化,损益夏殷政典,“制礼作乐,以仁义理天下,其德化刑政,存乎诗”。所以,周文化继承了夏、商两代的文化,又有了重要的发展。姬昌精励图治,招贤纳士,“礼贤下士,日中不食以待士”,因此“士多归之”。确立了中国几千年来“以文立国”的传统。

西周初三百年文化发展突飞猛进 “上窥姚拟,浑浑无涯。周浩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姚”为虞姓,“拟”为夏姓。虞夏时代的语言文字,浑浑难明。《周诰》中有“康诰”、“大诰”、“酒诰”、“召诰”及“洛诰”等,文字古奥,…也艰涩难读。《殷盘》又分为上、中、下三篇,可以说整个“尚书二十八篇”的文章都“佶屈聱牙”。就是《诗经》里的《商颂》也其辞阂深古奥,。其调骏发严厉,声意浑噩。总之,西周以前的作品在语言艺术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原始痕迹。

地理环境的变化,足以影响世运。世运通塞,足马升降文学,而文学的朴华,复能左右风化 《诗经》里的“周颂”是西周初年的作品,也较难读。可是,至康王(约前1004--前967)初年的“顾命”,记述康王继承王位登基的仪式,已条理分明,叙事清晰,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至大约与孔子同时的左丘明写《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72),止于鲁襄公27年(前468)。此时的文章已文从字顺,生动流利了。仅300多年地理环境的安定与社会经济的繁荣,语言和文学就得到了如此迅猛的发展。至《大雅》、《小雅》则文句顺畅。到了《国风》则文字更为流利。这一时期,修辞的技巧也较“雅”、“颂”又有了明显进步。总之,韵文和散文在西周至春秋的几百年间,突飞猛进,很快就达到了成熟的水平。这确实是历史上很少见的奇迹。

中国以农业为本立国,由城邦国家过渡到城邑国家奠基于西周 圣人姬昌(文王)。他精励图治,以文立国,礼贤下士,“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多归之”。姬昌领导的先周,以方百里之地,仁声远播,天下归心。开创了中国政治历史上重用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光辉典范。他总结先前的历史与文化,损益夏殷政典,“制礼作乐,以仁义理天下,其德化刑政,存乎诗”。继起的武王、周公身体力行,发扬光大,健行不息。因此,中国自西周初至清末300O余年,形成世界东方文明的独特体系,以文立国奠基于西周。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西周的文学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温柔敦厚”的诗教一直是国人崇奉的典范 西周继承“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的农本社会传统。人们的心境,接近自然,真是:“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生活、劳动、恋爱、欢乐与忧愁等等,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继承了农本社会“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同天”人生哲学。再进一步就发展成为歌颂自然、乐天安命的思想。如“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都表现了当时人们的感情,易与大自然融合。罗庸先生认为这种农本的社会,又是人伦本位的。所以,中国文学中神权消逝得很早。西周文学进入人伦本位,也就进入到开明。中国的文化的风格始终保持着一种温暖、祥和的传统,与西周地理环境的培育有很大的关系。

温柔敦厚的周文化 中华文化的奠基 (东西两京文化轴心带时期) 温柔敦厚的周文化 中华文化的奠基 (东西两京文化轴心带时期) 都城从邰、岐、丰、镐转移到东西两京确立 “以文立国”、“正声”、“雅言”奠定了温柔敦厚的诗教 “周兼二代,郁郁乎文哉!”——孔子及儒家文化的诞生 《禹贡》与中国最早的的地理文化分区 “川竭山崩”东周文化的倒退与春秋列国纷争殷优启圣 春秋战国百花争艳的学术繁荣 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及其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农田水利的巨大成就------李冰与都江堰

“文、武兴则民好善” 在当时详和的地理环境中,各地方及整个社会发展的目光都投向中央,“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语言文学上的“正声”就表现出了这种统一性。它崇尚祖先,讲求世系传统。在音乐、仪节、风俗、民情、诗歌和散文上提倡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内容与韵律。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西周初年树立了“正声”的文风。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总之,这种“正声”活动,不仅是社会的风气和道德的规范,也是政治信仰的归宿和音乐、艺术风格的提倡。

地理环境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文心雕龙》“原道第一”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一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文学艺术就是大地之间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自然反映。而地理环境又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地理环境的景观面貌,直接培育和影响着民族的感情和心境,培育着诗人、文人的灵感,影响着他们的创作.

孔子-----儒家创始人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避宋国内乱,迁居鲁国。父叔梁吃为鲁国颐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大夫;母颜氏。鲁娶公二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前551年9月28日)诞生于鲁国颐邑。鲁国是周公之后的封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誉。孔子根深蒂固地受此文化影响,形成了一套“吾从周”的思想理论体系。 孔丘三岁丧父,家道中落,曾沦为李氏家臣。他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自幼好学不倦,曾问礼于老聃。青年时也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宫。至34岁开始授徒讲学。50岁任鲁国中都宰,政绩卓著。后升迁为司空,大司寇。及至岁,因鲁国政局变化,孔丘带领弟子离开鲁国,经历了14年周游列国的飘泊生活。他们历经了卫、匡、曹、宋、 郑、陈、蒲、蔡、楚等国。至公元前484年子、子归鲁,此时他已68岁,此后他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至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他以73岁高龄逝世。

祖述尧舜,宪章文 殷忧启圣,大难兴邦 儒学创建之初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和宗法血缘关系之上,这时中国也就进入到“礼乐文化”的时代。 “幽厉失道,始变风变雅作矣。平王东迁,诸侯力政。逮五霸之后,则王道衰微”。“王者之迹熄而诗亡”,“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 .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赋作矣”。

“仲尼定礼乐,作春秋,三代遗风,弛而复张” 孔子将中国上古文化传统的精华,总结记录而流传下来,使之前后相继、绵延不绝。总之,儒家兼收夏、商文化而又有自己的发展:“周鉴二代,郁郁乎文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主张人力与自然调合;主张“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主张群已合一;主张修身、齐家、平天下、治理国家。孔子以礼乐制度助君为治,提出一套系统的阐述礼乐制度的理论,并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从而建立了儒象学派。

周鉴二代,郁郁乎文哉! “仲尼定礼乐,作春秋,三代遗风,弛而复张”。孔子将中国上古文化传统的精华,总结记录而流传下来,使之前后相继、绵延不绝。总之,儒家兼收夏、商文化而又有自己的发展:“周鉴二代,郁郁乎文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主张人力与自然调合;主张“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主张群已合一;主张修身、齐家、平天下、治理国家。孔子以礼乐制度助君为治,提出一套系统的阐述礼乐制度的理论,并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从而建立了儒象学派。

若从孔子时代起至秦灭六国止,这一百家争鸣的时代持续了300多年。这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 春秋,战国的学术流派,古称百家、九流。“百”言其多。“九流”据《汉书·艺文志》可以归纳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兵家。这大体上可以分为齐鲁系和三晋、秦系这两大体系。起先,显学儒家、墨象多为齐鲁人。孔子、曾子、子思和墨翟皆为齐鲁人,齐国的稷下学派著名人物孟子、苟子、慎到、尹文、宋新、田骈、扬朱、邹衍等长期在齐鲁的学术环境中工作。他们以整个社会为学术研究对象,重文化与历史,形成不同的风格。继起的法家、纵横家、杂家等,如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张仪、苏秦、韩非、吕不韦、李斯等,他们尚权力、重现实。他们或是秦、三晋人士,或事秦和三晋。

焚书坑儒,以愚黔首”秦帝国因暴政而覆亡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夕,秦国曾在公元前238年发生政变,吕不韦及其门客的阴谋集团皆被清除。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又在三十四年(前213年)大肆摧残文化,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并对六国《诗》、《书》亦烧毁。次年又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死在咸阳。史称“焚书坑儒”目的是“以愚黔首”,推行愚民政策。愚民暴政的结果是大兴工役,浪用民力。用愚民政策来维系残暴统治只会必然导致秦帝国的很快覆亡。

“废封建、立郡县”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废封建、设郡县”,用郡县制来代替封建制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历史发展的潮流无情:顺者倡、逆者亡。商鞅变法秦国大力推行郡县制、废除封建制因而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从秦帝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从此一改先前天子封立诸侯的封建制度。“废封建、设郡县”,建立由皇帝独尊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用新的官僚制度,取代旧的世卿世禄制,使宗族和各级政权分离。选拔任命的地方行政长官,多半是经过严格的考核,来自民间。这一帝王独尊的中央集权郡县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维持了两千多年。其间,虽然政区的等级、名称、大小有许多演变,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的实质并末改变。与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国家体制相适应,秦始皇还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法律等,一系列整齐划一的措施。由于中央集郡县权制的确立和整齐划一措施的推行。此前战国时期诸夏的差异逐渐缩小。致使全国成为一个较为统一的社会群体。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汉族便在秦汉时期形成了。  

“相土尝水,法天象地” 的都城规划布局 “法天象地”就是要把城市的形态结构和城市的文化生态的主题,与城市所处位置的地理形势,天文星相以及大地山川灵气相感相通。也就是:“其尊卑以天地为法象,其交媾以阴阳相配合”。把新营造的国都城市,其尊卑地位、结构形态、方向位置都与地理、气象、天文星相感应相通。把城市营造成一个阴阳互补互助互动的活体。

“无为而治”奠定汉代国力强盛的基础

粗犷豪迈的汉代大一统郡县制文化 强盛的气势 辽远疆域的开拓 粗犷豪迈的汉代大一统郡县制文化 强盛的气势 辽远疆域的开拓   “焚书坑儒,以愚黔首”秦帝国由统一到覆亡 “废封建、立郡县”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法天象地”的都城文化结构 “无为而治” 奠定汉代国力强盛的基础 “相生相克”的官制是郡县制帝国组织路线的保障 强盛的文化气势与辽远的疆土开拓 东西汉之间的自然环境突变及其对社会历史的影响 起自民间的文化活力与来自域外的文化新风  

风调雨顺 旡为而治 《史记.平准书》载:“至今止(即汉武帝时)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摈而不得聚会。守阎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强盛的文化气势与辽远的疆土开拓 汉承秦制,自汉帝国建立之后,经“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半个多世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已积累了丰富的财富。这就为域外扩张打下了物质基础;这时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商品流通,从而刺激了开辟疆域、开拓内外市场的需求,因此,武帝时期在车非方开朔方郡,西北开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郡,东北开玄菟、乐浪两郡;西南开犍为、越隽、样柯、益州、交趾、九真诸郡、东南开珠崖、合浦等郡。并打开了通往日本、南洋和中亚的交通路线。这就大大丰富了人民的域外地理知识,交流了各族的文化。张骞、班超等通西域,就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成行的。

史家绝唱 无韵离骚 “绝宾客之知,忘家室之业,全神贯注,废寝忘食”。 史家绝唱 无韵离骚 “绝宾客之知,忘家室之业,全神贯注,废寝忘食”。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后,成一家之言”,是他的宗旨。“述往事,思来者”希望从历史进化的长河中寻找社会发展的真缔,是他的目标。洞察古往今来人事和自然的“成败兴坏之理”,是他的思考。他敏锐地透视了当时社会历史的许多侧面,不仅注意到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也瞩目研究商人、学者、艺人、游侠、刺客等,替其中的佼佼者撰写传记。他见识远大,不仅关心夏中原,也放眼当时地理视野所及的日本、朝鲜、南越、西域及中亚各国。他伸张正义,嘲讽强权,在他的笔下,放手让老百姓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并以此为主线用生动形象的人物画面,用感人肺腑、富于哲理的语言,纵横古今,褒贬百代。这个学者就是司马迁。他从人生的感悟中,成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将。

东西汉之间的自然环境突变 梁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说:“东汉风俗,固殊西汉,而世风大变,则于建安”。 《汉书·沟恤志》载:王莽时(公元9年一24年)征能治河者,“大司空椽王横言:河人渤海……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东海所渐矣”。郦道元的《水经注》认为此大海浸“信而有征”。宋代的经令家更认为自竭石以西,现今整个渤海湾此前曾是陆地,为此次海浸陷没海中。谭其骧反复研究,认为:“其海浸范围为今渤海4米高线以下”。(图)今天津、黄驿、宁河一带有几十处古文化遗址。它们不是东周、西汉时期,就是隋、唐时期,独缺失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存。在武清县雍奴故城遗址有海相地层。在西汉泉州故城遗址已湮没有“2米深的淤泥”。这些都是那一次大海浸的证据。 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决口泛滥。祸及河东数郡。这次水灾延续了60年.

此期政局动荡、人口锐减的时期。东汉人口高峰时期,全国5. 65千万。东晋太康二年(280),全国降至1 此期政局动荡、人口锐减的时期。东汉人口高峰时期,全国5.65千万。东晋太康二年(280),全国降至1.6千万。宋大明三年(464)的全国仅700多万人口。 公元2年全国人口5900多万,至公元57年全国人口统计仅有2100万,减少了3800万。这除了东、西汉之交战乱的原因之外,不能不考虑这半个多世纪频繁众多巨大的灾异。旱灾、煌灾、地震、疾疫交作。据邓云特统计,共发生四次蝗灾、5次旱灾、7次水灾、3次疾疫之灾,另外还发生大地震、风灾、霜雪之灾等,共计36次特大灾害。除公元11年黄河决口改道酿成冀鲁等地大水灾之外。公元22年发生大蝗灾,引起“天下大饥”,直到公元26年关中仍“人相食”。“公元37年徐、杨等郡大疫,公元38年会稽大疫。公元46年洛阳及90多个郡国大蝗灾;42个郡国大地震。公元50年七个郡国大疫。公元52年8O多个郡国又大蝗灾。公元53年今日甘肃、山东、河北、陕西等地又大蝗灾。其间又有八次大旱接连不断。史书记为:“连年久旱……人相食……死者十七八”。这样至大至重之灾,至怪至异之事毕集于此半个世纪,这同时也引起社会大动荡,改朝换代,王莽政权覆亡。 这时,国内外的火山地震十分严重。如过去一直认为是“死火山”的维苏威火山于公元63年开始地震,至78年8月24日突然大爆发,将庞贝城和赫克兰城淹没。此火山在公元207年、305年、472年、512年、536年多次喷发。这时期中国记录的流星陨石雨也较多。如公元34年“流星如月”、“有声如雷”。公元59年“有流星大如瓜”、“声如雷”。这时期,气候冷暖突变,温暖时大群大群的孔雀北飞,至泰山、济南、新丰、济阴和新城。这是文献和汉画像石共同记载孔雀所至最北的界限。如桓帝元年(公元146年)、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等年都有“五色大鸟”、“凤凰”成群出现的记录。东汉南阳、山东、江苏一带出土的汉画像石,也逼真地反映这一现象,与文献记载相符。不多久即突然转冷,曹丕于公元225年带兵到淮河,因天寒河水冻结,演习不得不停止。公元366年渤海湾结冰,可以从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由冰上通行上干的军队和车马。

华阳海汇的盛唐文化

造极华夏的两宋文化 (国都游离与黄河、汴河、通惠河文化轴心时期)  “放任”国策促使经济飞速发展 开明的文化政策促使学术的空前繁荣 “四达之会”的繁荣大都会——东京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科学的座标-----中世纪杰出科学家沈括  

漕运的通阻,不仅关系到唐王朝的兴亡,也直接影响到长安、洛阳及汴州(今开封)的都城更替。 “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为本,漕以河为依”。内河航运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中轴。唐末五代,朱温占据汴河,控制汴州,掌握这里的粮食财物,得以“军势日盛”,使河北诸镇“皆服全忠”。他并以此进而篡夺天下。时代和气候的变迁形成一种“运势”促成宋代经济文化重心南移,加上北方辽、金、西夏纷争,先前的东西两京,也就成了此期游离中的国都城市新时代了。这时先前的东西经济文化轴心带已有了新的改变。汴河(连接江淮到今开封)航运和广济河(今开封至齐鲁等地)、通惠河(到今北京)的运河和黄河、洛河、渭河的运输航道,形成新的经济文化新的轴心带。这时的经济文化轴心带依内河航运的动脉,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其中心城市是东京(今开封)。

史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史专家邓广铭教授指出:“两宋期内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是空前绝后的”。

东方的工业革命 美国的罗怕特,哈特威尔认为: “在11世纪,中国钢铁工业以及其他金属工业和非金属工业的技术发展和产量 增加,可以与英国早期工业革命的时期相比拟。中国的这一发展过程也像英国所发 生的情况一样,造成原料缺乏和煤的用途的增加。” “北宋“到1078年,每年生产约达7.5万吨到15万吨,……三个世纪以后,产量明显地降了一半。甚至1930一1940年间中国长城以南的地区每年也只产14万吨生铁。北宋的产量似乎己是164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并且可与18世纪初欧洲(包括俄国欧洲部分)的总产量14.5万吨至18万吨相比。漆侠研究认为:最低产量是15万吨可能更接近于当时的产量。

经济的空前繁荣与纸币出现 北宋铸钱数量之多,是空前绝后的,是唐玄宗时铸额每年32万贯的几十倍;钱文的书法,篆、隶、草、楷、行书都有。许多著名书法家的笔迹都铸在钱币上。钱币的书法艺术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如宋徽宗瘦金体,币文“大观通宝”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川最早使用铁钱,大的每千枚重12.5公斤,携带吃力。每一匹绢就要65公斤重的铁钱币,于是纸币“交子”也就应运而生了。 “钞引”是宋代开始出现的纸币之一,意为领钱的证书 “会子”也是南宋流通的一种纸币,多流传于东南地区。

开明的文化政策促使学术的空前繁荣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柴荣:“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舜、禹、汤之上圣,文、武、成、康之至明,尚犹思逆耳之言,求苦口之药,何况后人之不逮哉!辞有谬误者,固当舍短,言涉伤许者,必与留中,所冀尽情,免至多虑。以广听闻。” 赵氏开国皇帝确立了帝王时代最为开明的文化政策,曾立三条“世戒规”要后世子孙遵守,其中之一是:“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以广开言路、活跃政治思想。其弟宋太宗也认为“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用“以文化成天下”,赵光义晚年好读韦,提出“作相须用读书人”、“大重儒者”、创“务农兴学”作为既定国策。清王夫之总结说:“自太祖勒不杀士大夫之誓以昭子孙,终宋之世,文臣无殴刀之辟。”政治上重用文臣,给文人以优厚的待遇。宋代开科取士名额之多,录取数目远远超过唐代,也是元、明、清三代所望尘莫及。据统计,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取士361人,是清代的3至4倍(据张希清)。被录取者,从优授官,迁升迅速,他们大多成为掌管国家命运的各级官员。官吏的知识化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物质上“国朝遇士大夫甚厚,皆前代所无”、“俸给宜优。”所以当时人们称赞说:“古之养士也薄,今之养士也厚。”此后两宋历代君相都提倡文治,崇奖学术,提拔人才,于是学者研究之风大盛。另一方面是由于民间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力,百姓无衣食之忧,有强烈的文化要求。“儒者往往依山林、闲旷之地讲学。”东京城更是荟萃全国文化名人。这里才学之士辈出、学风鼎盛、讲学自由、著作流行,书籍刻印发达,私人藏书蔚为风气,学者受到尊重。于是社会重视文化,倡导文化,自童蒙时代就开始宣传与奖励。幼学教科书,开卷即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活字印刷与出版事业的空前繁荣 空前繁荣的教育事业 中国美术史上的“文艺复兴”时代 宋词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宋代散文的卓越成就 市民文化的新纪元 空前繁荣的史学著作 程朱理学的兴起

“四达之会”的繁荣大都会—卧牛城东京

由开放到闭关的曲折发展 ( 南北两京文化轴心带时期) 元大都-----儒、释、道思想融合的杰出典范 郑和下西洋-------中华文化向世界开放的壮举 类书、文学与科学名著 本土文化培育了现代科学的萌芽-----徐霞客的地理科学贡献 地方志编修的全盛时期 避暑山庄与民族大团结、文化大交流 水利事业与经济区 冲击文化专制是文化思想潮流的主旋律

《易》邵雍将之画成图,元大都将之变成国都 朱彝尊说:“元之建国,建元及宫城门之名,多取易乾坤之文”。 《日下旧闻考》说:“殿曰大明、曰咸宁。门曰文明,曰健德,曰云从,曰顺承,曰安贞,曰厚载,皆取诸乾坤二卦之辞也。” (1)健德门,北西门,用乾卦,取《易》“乾者健也,刚阳之德吉。”“阳之性健而形之大者为大”,“乾则阳之纯而健之至也”。乾,“刚健中正”,位在西北面。 正北坎,“坎入于陷则凶”。潜藏而不露为吉,所以元大都正北坎位不开门。 (2)安贞门,北东门为文王八卦位在坎、艮之间。取意“乾上坎下,安贞吉”之意,取北东之城门为“安贞门”。 (3)光熙门,东北门,艮卦,取《易》:“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之意。取名“光熙门”。也因日光来自东方,此乃天光之象。时间上为初春。 (4)崇仁门,正东门,震卦。《易》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时间上象征仲春。

元大都---一座《易经》的城市 (5)齐化门,东南门,巽卦《说卦传》称:“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时间上象征晚春。 (6)文明门,南东门,位北,离卦与巽卦之间,同人卦此下离上乾。《易》说它“文明以健,中正而应”,时间上为初夏。 (7)丽正门,正南门,离卦。《序卦》说:“离者丽也”,“南方卦名离”。于时为正夏。 (8)顺承门,南西门,坤卦。《易·象》说:“至哉坤元,万物资始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方位在西南,于时为夏末。 (9)平则门,西南门,卦象在坤与兑之间,为上坤下兑之象,为政公平明察,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时间上代表初秋。 (10)和义门,正西门,兑卦。“兑者说”,“这里地近元大都进水口,“在人伦道德上,西面代表“义”(和义门)与东的“仁”( 崇仁门)相对应,时间代表仲秋。 (11)肃清门,西北门,位在兑乾之间。“夫清秋之气肃……凛乎霜。”“万物萧杀和肃清,西北之卦”。原先肃清门附近有“御使台”,也称“霜台”,是司法行刑的衙门。“是晚秋之时节。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的大势 文化东迁南移的几次波澜 水利事业与经济区 人口规模的巨大变化是近百年来文化地理的突出事件 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结语

冲击文化专制是时代思想潮流的主旋律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每当社会发生改朝换代,新的朝代冒出地平线时,有如旭日东升、欣欣向荣。他总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包容的精神,放开全民族的思想意识,相信人民群众中自发焕发出来的精神,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精神。中国汉唐盛世的气魄,是博大的。当着一个王朝业已腐朽,为了将这日簿西山、气息奄奄的政体强免维持下去,腐朽的统治者大力推行思想文化的专制,他们箝制舆论、强奸民意,制造冤假错案、屠杀有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惜推行愚民政策。这不能不引起冲击文化专制的浪潮。明代中叶之后,中国的社会五百多年间,冲击文化专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人口规模的巨大变化是近百年来的突出事件 先秦:在战国中叶时,人口达到最高峰,当有2000万以上人口 . 先秦至两汉中国人口从2000万至6000万,其间人口数量大起大落,起码有两次反复。总体上人口数是增加的。在东西汉之间,半个世纪人口从5900万减至2100万,人口减少了2/3,这是历史发展的突出事件,主要由于天灾,由于自然灾害的群发突发。 隋、唐之际人口谷底推算,武德五年,约2,500万左右。唐后期,峰值6,000万左右。 元明之际人口谷底,洪武三年6,000万。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1.19亿。峰值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2.75亿,乾隆59年(1794年)3.13亿,也被认为可信。少数民族未计入,在1850年,计有300万。清后期,道光2年(1822年)3.73,亿,道光30年(1850年)4.3亿。同治四年,3.18亿。明、清两代人口数量在大起大落中迅猛增长期。 1912—1953年:1912年4.3—4.5亿。1953年可信582,603,417人(不含台湾)。 从1950亿年到1999年半个世纪,中国的人口从5增加到13亿。净增8亿,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社会历史最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一个天翻地复的真正变化。其中在抗日战争期间、“大跃进”期间和“文化革命”期间人口的非正常死亡都在2000万人以上,但比起人口总数来,比例并不算太大。如今中国人口的生育能力已空前增长,良好的生存空间有限,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粮食问题、社会问题都从人口问题为核心。

人类生存环境遭逢巨大变化.系统研究中国人口的迅猛增长以自然环境的演化,以利有清醒的头脑、慎重地使用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能力 从西周初年人口1千多万,至清乾隆六年(1741)官方人口统计持续突破1亿大关,其中增加8千多万,在中国几乎用了2800多年。可是我国官方人口统计,从1亿多增加至13亿多,仅经历了250年左右,此期稳定而快速地增长。这250年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人口净增10多亿。特别是50年来,中国人口净增8亿多,这么惊人的人口增长,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发展中最为突出的事件。 从人口总数的变化、增长来看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夏、商人口数1千万至2千万的夏商之间是一个阶段。西周至隋唐绝大多数时期人口数徘徊于2000万至6000千万之间,人口总数大起大落幅度惊人,社会历史过入第二个阶段。五代至两宋人口总数徘徊在3000万至1亿间,人口总数的大起大落已趋于缓和。社会历史过入第三个阶段。元代至清初人口总数徘徊在5000万至8000万之间是第四个历史阶段。从公元1741年至1900年,中国人口总数突破了4亿。这是第五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从1901年至1050年人口总数突破了5亿,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上的第六个阶段。从1951年至2000年人口总数突破了13亿,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第六个阶段。

我们中华民族虽然饱经忧患、历尽沧桑,尤其是近百年来,中西文化撞击,中国文化向何处去?始终是人们心目中思考的一个大问题。当此世纪之交,步入21世纪之时,回首百年往事,看看我们这一代人知我们先辈他们所经历过的世纪历程,更令人百感交集。更需要我们思考21世纪的中国文化向何处去? “温故而知新”“思往而瞻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途程应当从中华民族文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来求索。特别是近一两百年来,西学东渐之后,一度人们以为,冲出清庭的“闭关自守”国策,中国的一切腐朽与贫弱,祸根都是中国固有的“老传统、老封建”于是“不破不立”,“不打倒中国的一切旧文化,就不能创立新文化”,什么是新文化呢?有时人们以为渊源于西方的科学与文化,才是新文化。以为“科学不会说中国话”。形形色色的“中国文化西来”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之中,都曾时冒于一时。

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于她的仁爱精神和宽容态度。在于她依时代需要提出以道德心性为中心的济世救弊的崇高理想。在于她的“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甚至“舍身取义”的精神境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于认为人是大地的精华,应当体现天地的德性。日月星辰往复运动,永不休歇,我们的人民、学术内容丰富的范畴,我们的民族也应当奋发有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地以博大的胸怀包孕万物,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也应该以宽厚的态度,兼收并容。“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厚物”。古往今来,世界上的文化有许许多多的种类,唯独有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历了六千多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从未间断、历久不衰。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大河文化”,她能汇聚千流,接纳百川,终于铸造成了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