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李開濟教授 撰寫學生:D69賴毅家 D69鄭家典 D69陳彥程 哲學概論期末報告~ 當烏托邦遇上桃花源 指導老師:李開濟教授 撰寫學生:D69賴毅家 D69鄭家典 D69陳彥程
在一成不變卻又忙碌奔波的的生活裡….. 你的心底是否曾經存在過… 存在過一個… 一個能讓自己 無憂無慮.悠遊快樂的樂土?
就讓我們追尋吧…. 跟隨著前人的腳步….. 窺探那曾經存在在人們心中的~ 理想大地
柏拉圖~理想國 《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大約 西元前390年所寫成的作品。它以蘇格拉底為 主角,採用對話體的形式,共分10卷, 《理想國》一詞原是指柏拉圖的著作,書中 主要是在探討政治科學,對後來的學者有鉅 大的影響。本篇對話錄關心到底什麼是「世 事的道理」,並且探討的領域包括了經濟學, 政治社會學,政治哲學,倫理學,正義及知識。 有關於政治上的理念,則是呈現於對於一個 理想城市的藍圖。
柏拉圖的「理想世界」 柏拉圖的理想世界論指出了我們所感覺 到的現實世界只不過是反射出了更高層 次的世界的陰影。柏拉圖主張在這個更 高層次的世界裡存在著最理想的理,這 種形式實現了真正的光明而不僅是陰影。 我們所品嘗到的食物的甜美只不過是 「甜美」的理所反射的陰影,而我們所 見到的光輝四射的太陽也只不過是「光 明」本身形式反射的殘影。
失落的帝國~亞特蘭提斯 現今唯一遺留下來有關亞特蘭提斯的傳 說,是出自於於古希臘的哲學之祖—— 柏拉圖。據說他在《理想國》所描述的 理想大地,就是根據亞特蘭提斯帝國的 景象所描述
哲學家眼中的亞特蘭提斯 一些從未實地探查的柏拉圖哲學研究的專 家們,在理論上對亞特蘭提斯的存在一直 抱否定態度,原因:一、他們認為柏拉圖 目的是提倡「理想國」的概念,為了讓人 更容易明白才會虛構出亞特蘭提斯的故事。 二、他想勉勵當時腐敗的雅典後裔,所以 告訴他們自己的祖先曾與「理想人」(亞 特蘭提斯人)勇敢奮戰,打敗傳說中的海 洋帝國,證明雅典人具有超越全人類的實 質與力量。希望藉此令腐敗的雅典子孫振 奮起來
科學家眼中的亞特蘭提斯 賽普勒斯說 克里特說 南極說 直布羅陀說 愛爾蘭說
烏托邦 《烏托邦》一詞源自於托馬斯·摩爾寫的一部 拉丁語的書的名字,出版於約1516年 烏托邦的意思,一般是指用來描寫任何想象 的、理想的社會。有時它也被用來描寫今天 社會試圖將某些理論變成實現的嘗試。往往 烏托邦也被用來表示某些好的,但是無法實 現的(或幾乎無法實現的)建議。
烏托邦 摩爾的烏托邦一書與柏拉圖的理想國有很大 聯繫。這是一個理想的完美的共和國(社會 平等主義者和和平主義者的觀點),雖然他 的子民們也要為此而工作而奮鬥。但是社會 上的一切醜惡現象,如貧窮和苦難,都遠離 這個世外桃源。這裡只有幾條法律規定,沒 有律師並且沒有城民願意發動戰爭。但是他 們從周邊的好戰國家雇來僱傭兵(他們讓這 些僱傭兵面對威脅是因為他們希望所有好戰 的人都在戰爭中滅亡,最終只留下愛好和平 的人)。
烏托邦主義 烏托邦主義(Utopianism)是社會理論的一種, 它試圖藉由將若干可欲的價值和實踐呈現於 一理想的國家或社會,而促成這些價值和實 踐。一般而言,烏托邦的作者並不認為這樣 的國家可能實現,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 描繪的形態付諸實現。但是他們並非在做一 項僅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他們通常的目 的是:藉由擴大描繪某一概念(正義或自 由),以基於這種概念而建構之理想社群的 形式,來展現該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質。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詞,意為心 中的日月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獻資料 中就有記載 香格里拉是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 1933年的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 虛構的地名。書中描寫香格里拉位於喜 馬拉雅山脈西端一個神秘祥和的山谷, 當地的居民信奉藏傳佛教。在西方文化 中香格里拉通常意指帶有東方神秘色彩 祥和的理想國度。
Hunza山谷 巴基斯坦北部巴控克什米爾靠近中國邊境的 Hunza山谷被認為有可能是香格里拉的原型。 希爾頓在發表《消失的地平線》的前幾年曾 到過那裡。當地的環境與書中的描寫相當吻 合,也是希爾頓惟一到過的自稱是「香格里 拉」的地方。
雲南的麗江-中甸 美國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Joseph Rock)以 雲南麗江為基地,對中國西南地區進行考察, 並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了許多探險 日記,對這一地區風土人情進行了詳細的介 紹。有人認為希爾頓也從洛克的文章中獲得 了很多素材。 雲南的中甸,於2001年12月17日被中國國家 民政部批准改名為香格里拉縣
四川的稻城-亞丁 四川省在1999年也公開對外宣稱“香格 里拉”在四川的稻城。四川稻城也將其 轄區所屬的亞丁鄉更名為“香格里拉 鄉”。 一位曾在二戰期間迫降於中國四川大山 間深谷的英國駕駛員,曾在其回憶錄提 到,當時他眼前的世外桃源,是一個名叫 亞丁的小村落,並將譽為最後的香格里 拉。
桃花源 桃花源,出自陶淵明詩桃花源詩。詩的 序桃花源記記述一個世俗的漁人偶然闖 入烏托邦般的地方的經歷。 文章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 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 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與時 人所嚮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 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 的不滿與反抗。
尋找桃花源 桃花源究在何地抑或存在與否,眾說紛 紜 《通典》卷一百八十三:武陵!? 陳寅恪:〈桃花源記旁證〉:衡山!?弘農山 谷!?
現代桃花源 你心目中的樂土…… 又是什麼模樣呢? 現代桃花源 你心目中的樂土…… 又是什麼模樣呢?
結語 不論是西方的理想國.烏托邦抑或是東 方的陶花源,其產生都是因為人們對現 實世界的不滿,因此把內心對這世界最 深層的渴求,寄望在這些如夢似幻的理 想大地 理想樂土的產生更可以成為人們生活的 動力,因為這讓人們相信,只要不斷的追 尋,真正的‘’完美無缺‘’是有可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