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創業管理的架構
本章大綱 1.1 創業與你的未來 1.2 何謂創業精神 1.3 創業型社會 1.4 新興創業家 1.5 創業管理的觀念構面 1.6 關於本書的章節架構 1.7 結語
創業與你的未來 年輕人的機會在何處? 在我們生活周遭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都充滿了創新與創業的機會。有志創業的年輕人將很容易由其中發掘有利機會,並結合科技資源與場趨勢,去實現個人的事業理想 。
何謂創業精神(1/3) 創造與創新 創造是指新成立或是原創的事,創新卻強調,為事物創造新的價值。 知名經濟學家熊彼得(Schumpeter)對於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出一套組合量表: 提供新的產品或服務。 新的製造方法或科技。 新的市場目標或區域。 新的原物料供應來源或資源使用方法。 新的產業型態或營運模式。
表1-1 創業精神的定義
何謂創業精神(2/3) 新事業組織 新事業組織是指成立一個能有效取得、配置、使用稀少資源的組織體,並據以實現事業目標願景。 創業精神所強調的新事業組織,是一個能有效運用資源與積極從事創新的組織體,而未必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體。
何謂創業精神(3/3) 風險與不確定性 創業精神存在於風險與不確定性的環境中,風險與不確定性雖然相互關聯,但卻有著不同的定義。 風險是指成果或收益實現的波動性,也就是說成果實現本身是一個機率分配,而風險將呈現在統計分配的變異值。 不確定性來自於無法預期未來可能發生哪些事件,以及事件發生的機率。造成不確定的原因包括:資訊不足、因果關係不明確、或者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等。
創業型社會(1/2) 自由市場經濟 自由市場經濟意味著更多的開放與更少的管制,也就是在金融、產品、人員、資源等更自由的流動與進出。 成長型經濟 創新與成長的關係十分密切,成長型的經濟體將可以提供大量的市場機會。由於不斷出現新的市場需求與持續擴大市場範圍,引發大量的創新與創業行為,市場競爭激烈,帶動破舊立新,生產力因而獲得進一步的提升,經濟自然也更加蓬勃發展。
創業型社會(2/2) 法治社會 市場經濟運行的特徵就是法治社會與有效率的行政官僚體系。創業家需要在一個有良好配套的法治社會環境中,方能真正有效率地從事價值創造的工作。
新興創業家 新時代創業是一個知行合一的行為,現代創業家不但知道他們要迎向何種創業的挑戰,同時也具備相關的知識與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選擇創業,而非被迫創業。
表1-2 過去創業家與現代創業家的對比
創業管理的觀念構面(1/3) 新事業開發 奠基於創業精神的新創企業開發活動,就是創業過程的管理。創業管理的內涵包括:理論模式、操作技巧、個案分析,以及實務經驗等。 資源能力 創業觀點的資源基礎論,說明了產業進入障礙是存在的。為了要讓這些進入障礙成為競爭優勢,創業家需要在團隊成員、環境、組織三個構面,發展出具有獨特性、稀少性、難以複製的資源能力,並經由團隊成員、環境、組織三者之間的互動,才能創造出受人尊崇且獲利豐厚的新事業。
圖1-1 創業管理的觀念構面
創業管理的觀念構面(2/3) 創業成員 創業是由人所推動的,因此「人」這項因素在新事業開發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創業團隊成員的經驗、知識、專業,以及整體團隊所發揮出來的能力,往往是促成新事業成功的重要資源能力之一。 環境 對新創企業來說,環境營造了機會與威脅。創業家的機會挑戰就是由環境中取得這些資源,並結合既有的資源來建立新事業,進而使之成功。來自於環境的威脅與限制,則是所有競爭市場都將共同面對的問題,創業家必須透過所擁有的資源來發展有利的策略,以度過難關。
創業管理的觀念構面(3/3) 組織 新事業開發的具體顯現,就是開創一個新的企業組織。 卡文(Garvin, 1988)所提出的五種品質定義: 卓越導向的品質觀念。 產品導向的品質觀念。 使用者導向的品質觀念。 製造導向的品質觀念。 價值導向的品質觀念。
關於本書的章節架構(1/2) 第一章提供了一個創業管理的架構。 第二章檢視不同的資源能力及它們之間的相關性。 第三章則描繪了影響創業的兩個互相影響的環境條件。 第四章則詳細地由創業家的創業意圖與策略中,檢視他們如何創業與進入市場,並將討論許多關於進入市場的重要行銷與價格策略。 第五章則是介紹創業計畫書。創業計畫書是許多創業家都需要瞭解的,它能使創業從計畫轉變為真正的事業。 第六章是探討電子商務方面的創業。 第七章講述創業財務的基礎,包括:債權、股權與現金流量。
關於本書的章節架構(2/2) 第八章則更深入地討論財務的相關議題,並將焦點放在投資人與創業家如何看待彼此。 第九章轉為討論創業組織的問題。 第十章討論公司創投與內部創業,我們觀察為何大公司可以藉由這些企業活動來保持其創新與創業精神。 第十章之後,是八篇真實的創業個案與創業計畫書。
結語 沒有人是天生的創業家,創業家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經歷過許多痛苦的考驗與挑戰。 許多來自於會計、行銷、財務,甚至科技領域的人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努力成為創業家重要的不是通過學校的考試,而是學會如何把握創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