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 彰化高中 2012.5
現代化 追 求 17世紀以來西方列強的殖民掠奪 → 1949年海峽兩岸分裂分治 兩岸華人按照不同的意識形態發展… 國民黨 孫中山--三民主義 共產黨 馬克思--共產主義 國民黨 孫中山--三民主義 追 求 現代化
*中共的經濟發展 第一代〈1949~1976〉 →超英趕美 第二代〈1978~1992〉 →讓ㄧ部分人富起來 ˙摸著石頭過河 ˙黑貓?白貓? 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改革開放 1978 ←只開放經濟 政治仍堅持共產黨領導
*中共的經濟發展 第三代〈1992~2002〉 →發展是硬道理 第四代〈2002~2012〉 →和諧社會〈河蟹〉 十一五~十二五計畫 習近平 ←第五代〈2012~〉 習近平 李克強 按照慣例應該會在2012年秋季舉行的中共十八大上亮
*十二五計劃 十一五:2006年-2010年 十二五:2011年-2015年 一五:1953-57年:進行以前蘇聯協助設計的156項建設項目為中心,建立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基礎 二五:1958年-1962年 三五:1966年-1970年 四五:1971-75年口號 : 「以階級鬥爭為綱,狠抓戰備,促進國民經濟的新飛躍」 五五:1976年-1980年←小鄧 改革開放 六五:1981年-1985年 七五:1986年-1990年 ←天安門事件 八五:1991年-1995年 ←發展是硬道理 九五:1996年-2000年 十五:2001年-2005年 十一五:2006年-2010年 十二五:2011年-2015年
*中共的政治體制 中央軍委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機關) 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 選 國家主席: 胡錦濤 審判機關 檢察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 常務委員會 委員長: 吳邦國 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 選 國家主席: 胡錦濤 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 檢察機關 最高人民檢察院 中央軍委 ↓ 胡 國務院 總理:溫家寶 人 民
黨國體制 *中共的政治體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2002~12 中央委員 9 中央政治局委員 胡錦濤 溫家寶 吳邦國 習近平 李克強 李長春 *中共的政治體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2002~12 黨國體制 中央委員 胡錦濤 溫家寶 中央政治局委員 9 吳邦國 常委 習近平 李克強 李長春 賈慶林 賀國強 周永康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排名第1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中共中央黨校校長 ˙國家副主席 ˙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習近平1953,陝西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排名第1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中共中央黨校校長 ˙國家副主席 ˙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中央外事/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副主任 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中央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小組組長 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 李克強1955,安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共國務院黨組副書記 國務院副總理(排名第1)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 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副組長 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 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副組長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國家能源委員會副主任 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主任 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主任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 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 國務院防治愛滋病工作委員會主任
《中國共產黨章程》將其自身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2010年底有黨員8026.9萬名,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團體
臺海兩岸的發展 臺海兩岸分治期間兩岸關係的發展歷經: 1949~79年 軍事衝突階段 1979~87年 和平對峙階段 1987~ 民間交流階段 a.軍事衝突階段 1949~1979 b.和平對峙階段 c.民間交流階段 1979~1987 1987~迄今
兩岸關係的演變 P.169 台灣關係法 1975 蔣中正逝 代理戰爭 1966~77文革 1976 毛澤東逝 鄧小平
1950韓戰爆發,美國派兵協防臺灣,1954年簽訂將台灣納入圍堵共產主義擴張的戰略體系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1979年美國與 我國斷交後 ˙美以國內法性質的《臺灣關係法》,取代國際公約《共同防禦條約》 ˙美國反對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臺灣前途、威脅區域和平之舉 ˙《臺灣關係法》成為美國日後對臺軍售的法源依據。 1954年,我國外交部長葉公超與美國國務卿華勒斯在華盛頓正式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1954~79 *軍事衝突階段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中華民國與美國政府在1954年簽訂正式的國際條約,以軍事為基礎,尚包含政治經濟社會等 ˙美國為圍堵共產勢力,與東亞島鍊國家締結雙邊、多邊的聯防協定 ˙中華民國與美國政府在1954年簽訂正式的國際條約,以軍事為基礎,尚包含政治經濟社會等 合作的多目標條約 P.180 艾森豪、 蔣中正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影響 「中立台灣」:該條約有項規定--除自衛外,台灣對中國大陸採取軍事行動需 受美國同意 ˙1979年美中建交~ 美國發布聲明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自動失效 ˙隨後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 P.180
美中歷年簽署之三大公報 1.美中關係正常化符合兩國利益 2.美國認知一個中國原則,臺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 公報名稱 簽署時間 公報重點 上海公報 1972年 1.美中關係正常化符合兩國利益 2.美國認知一個中國原則,臺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 3.美國將階段性削減駐臺軍隊及軍事設施 建交公報 1979年 1.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 2.美國將終止與臺灣簽訂之共同防禦條約 3.美國與臺灣僅保持文化、商務及其他非官方關係 八一七公報 1982年 1.再次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2.美國不支持「一中一臺」或「兩個中國」政策 3.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美中建交後的程度,同時將逐步減少對臺軍售
美、中三公報 (只有總統簽字,沒有國會批准) 名 稱 上海公報 建交公報 817聯合公報 時 間 1972年 1979.1.1 1982.8.17 簽 署 者 尼克森 卡特 雷根
˙和平對峙時期 ˙台灣「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三不」政策 中共 台灣 不接觸 通郵 不談判 通航 不妥協 通商
˙ 一個中國原則 (一)意義: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二) 對台動武的條件 1.若出現臺灣被以任何名義從中國分割出去的重大轉變。 2.若出現外國侵占臺灣 3.若臺灣當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
P.175 2010ECFA 1988逝 2008 大三通 1989 六四天安門事件 1997逝
(二)我國民主化下的兩岸關係 P.170 李登輝總統成立行政院陸委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頒布《國家統一綱領》,1992年制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動員戡亂時期的終止與國統綱領中「在互惠中不否定對方為政治實體」的新論述,反映兩岸政治從「一個中國」的法統之爭,走向「互不隸屬、互不管轄的政治實體」的實質定位。 海基會在行政院陸委會授權下,於1993及1998年,與中國的海協會進行兩次半官方的辜汪會談,建立兩岸間對話交流的新模式。 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 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P.171 (三)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的兩岸關係 2000就職:四不一沒有〈P.171右下角〉以「主權、民主、和平、對等」等原則進行大陸政策制定與兩岸間的協商交流 2002年「一邊一國」政治立場挑戰中共「一個中國」原則,中共遂中斷過去的兩會協商模式。兩岸民間社會交流改由政府委託民間專業團體進行協商。 2006年終止〈中止〉適用《國統綱領》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成為大陸政策的主要法源依據。 陳水扁當選總統 2000年
(四)第二次政黨輪替後的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的「常」與「變」 一、常: P.171 兩岸關係的「常」與「變」 一、常: (1)強調「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為最高原則,維持臺灣海峽「不統、不獨、不武」現狀 (2)主張兩岸在「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的交流與對話。 二、變: (1)主張「外交休兵」,藉此提高臺灣在國際社會與國際組織中的活動能量。 (2)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於2008年重新啟動兩會協商機制,並簽訂多項協議。 馬英九當選,國民黨重新取得政權 2008年
二、中國的對臺政策發展 (一)一國兩制與三通四流 鄧小平「一國兩制」: 1.香港模式 2. 「和平統一」、 「和戰並用」 P.172 鄧小平「一國兩制」: 1.香港模式 2. 「和平統一」、 「和戰並用」 (二) 江澤民--「江八點」 重新定位兩岸的政治關係,提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不容分割」的官方說法
台灣用Anti-separation law 〈 分裂〉 國際用Anti-secession law 〈退出、脫離〉 (三)胡錦濤--反分裂國家法 2005 台灣用Anti-separation law 〈 分裂〉 國際用Anti-secession law 〈退出、脫離〉 明訂對「法理臺獨」採取「非和平手段」壓制 ˙中國認為臺灣修憲與制定《公投法》等作為,是意圖透過法律地位的改變來尋求政治主權獨立—法理台獨
P.175 公民論壇─陸生三法過關 ˙立法院通過「陸生三法」修正案,在「限量、限校、限領域」前提下承認大陸學歷,並開放陸生來臺就讀大專院校,第一年 2,000 人。 ˙「陸生三法」包括:大學法、專科學校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相關法律中納入「一限二不」原則,「限制承認大陸醫事學歷」、「陸生不得報考與國家安全機密相關系所」以及「大陸人民除非在臺定居設籍並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不得持大陸學歷參加公務員、專門職業與技術人員考試」。 資料來源:聯合報 2010/08/20 國人對於開放「陸生來臺」、「大陸學歷認證」政策持正反意見者各有其考量,請同學們提出你的看法。
第二節 兩岸發展的重要議題 P.176 政治承認議題 武力威脅議題 政治體制差異
一、政治承認議題 (一)一個中國的框架 1990年-冷戰結束以前 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要求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前必須承認其為代表「中國」的合法政權。 1990年-冷戰結束以前 1.臺灣: ˙國民黨: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 --承認兩岸皆為合法的政治實體,現階段為分治狀態 ˙民進黨:一中一台;兩國論 2.大陸:「一國兩制」 「一個中國--北京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1990年-後冷戰時期
(二)一個中國與外交封殺 「一個中國」框架導致各國受中共壓力,矮化我國主權。部分國家利用建立或斷絕外交關係,要求我國提供資金與技術等協助,造成兩岸的外交爭奪。 2008年國民黨贏得總統大選,兩岸不再競爭邦交國數目,但我參與國際社會仍受到「一個中國」框架的打壓與限制。 Q.中共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因是? Q.「一個中國」對我們有何阻礙?有沒有幫助? Q.怎樣的「一個中國」最理想?
(二)一個中國與外交封殺 聯合國 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 ˙美國 認知(acknowledge)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但美國政府一直保持模糊政策未指明其文中中國一詞為中共。 ˙日本 了解並尊重(understand and respect)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二、武力威脅議題 (一)中共不承諾放棄武力犯臺的原因 中共始終不承諾放棄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 為防範臺灣獨立。 P.178 中共始終不承諾放棄以武力解決兩岸問題 (一)中共不承諾放棄武力犯臺的原因 主要原因 為防範臺灣獨立。 為維持社會及政權的穩定,「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不僅可完成其「歷史使命」,同時也能藉以威嚇其他尋求獨立的地區。 合理推論
(二)中共武力犯臺的可能模式 1.以飛彈攻擊臺灣 是臺灣現階段最大的安全威脅,可癱瘓臺灣的政治、軍事及經濟。 2.封鎖臺灣的對外交通 3.突襲占領 是臺灣現階段最大的安全威脅,可癱瘓臺灣的政治、軍事及經濟。 封鎖海、空交通,將惡化我國經濟與社會環境,將衝擊我國的民心士氣 如果我內部或國際局勢發生動亂,中國可能會對臺實施軍事突擊並且快速占領,以造成「統一」的既定事實。
三、政治體制差異 中國對兩岸乃至世界的威脅,本質上根源於政治體制的差異,可從民主和平論角度來了解。 P.179 三、政治體制差異 中國對兩岸乃至世界的威脅,本質上根源於政治體制的差異,可從民主和平論角度來了解。 民主和平論認為民主國家之間不會以戰爭或暴力的手段來解決衝突性的議題。因此,兩岸關係能否和平穩定,其關鍵將是中國能否推動民主化並順利轉型為民主體制。 Q.中國轉型成為民主國家就不會有對外侵略嗎? Q.美國是民主國家,它的國際行為符合「民主和平論」嗎?
公民論壇─中國缺席臺北聽奧開幕式 2009年,臺北聽障奧運籌備委員會表示,由於中國大陸代表隊班機時程延誤,因此中國代表團和選手確定不出席臺北聽奧開幕式;但為了表達對聽障奧運的支持,中國方面主動提議將派出全部由聽障朋友組成的「千手觀音」,參與開幕大典節目演出,象徵另一種形式參與。儘管中國代表隊選手缺席開幕式,但臺北聽奧還是會依照國際慣例,由持牌人手持中國隊的牌子進場。 資料來源:改編自中央廣播電臺 2009/08/31 Q.這是中共杯葛我國際活動嗎?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小試身手 中共對臺政策,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抨擊「臺灣獨立」是中國統一的障礙,並提出「一國兩制」的作法,想早日完成統一,下列何者對「一國兩制」的敘述正確?(多選題) 【中一中】 (A)由江澤民於1982年提出 (B)「一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 一部份 (C)「兩制」是指大陸繼續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維持資本 主義制度 (D)中共處理香港主權回歸,即採用「一國兩制」政策 (E)其內含重點在於中共冀求和平統一,決議放棄武力犯臺 答:(B)(C)(D)
第三節 影響臺海兩岸關係的國際因素
一、美國對 臺海兩岸關係的影響 美國防部長潘尼達6月2日在新加坡亞洲安全會議(香格里拉對話)上,以「美國亞太再平衡」為題發表演講,宣布:將在2020年之前把大部分軍艦調派至太平洋,並在亞太地區保持六艘航空母艦。 他表示這是美國以亞洲為重點的新戰略的一環,但強調美國無意遏制中國大陸,並肯定近年兩岸關係的發展。
一、美國對 臺海兩岸關係的影響 潘尼達說,美國將增加在太平洋的軍事演練,並計畫讓軍艦停靠更多亞太港口並延伸至印度洋。 潘尼達重申美國無意遏制大陸,希望加強與大陸的軍事合作,共同維護亞太及全球和平,但也呼籲大陸應遵守國際法規和秩序。 中央社報導,潘尼達在演講中罕見地主動讚揚並肯定近年兩岸努力改善關係,表示美國會繼續支持台海和平及穩定,遵行以三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為基礎的一個中國政策。
美增兵亞太… 共軍「做最壞準備」 剪報 參加香格里拉對話的中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任海泉以三句話回應: 「不要看成不得了」 這是美國基於自己國家利益,基於現在財政困難情況,也是基於整個世界安全形勢做出的應對。 「不要看成無所謂」--中國大陸現在面臨的形勢非常複雜,有時候還是比較嚴峻,因此要提高憂患意識,要做好應對各種複雜嚴峻情況的準備。 「從最壞處準備,向最好處努力」--沒有實力,在國際事務活動當中就沒有發言權。
2012.6.3
兩強舞劍 三認知兩覺醒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 剪報一則 兩強舞劍 三認知兩覺醒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 ╱聯合報2012.6.3 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區域安全論壇上,美國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的戰略調整,在國防部長潘尼達演說中,獲得更進一步詮釋,不但有時間表,兵力部署構想也浮現。對於夾在美中兩強的我國言,應是憂多於喜,不得不更加謹慎應對。 對於潘尼達的演說,絕不能當作一般國際新聞看,須有三項戰略認知及兩項戰略覺醒。
剪報一則 首先,美國雖然強調與中共軍方尋求合作,持續加強軍事交流,但也明確表達在二○二○年前,將六成海軍力量部署在太平洋地區。如此戰略移轉,雖不至直接引發美中軍備競賽,但兩強軍事部署競逐,將無可避免在太平洋海域出現。 其二,美軍力轉向亞太的背後,仍有在未來十年裁減四千七百餘億國防預算的政策目標。美軍正探討如何在預算緊縮下,維持可恃戰力的同時,潘尼達表示,將加強與亞太盟邦的演訓合作,自然不會期待盟友減少國防支出。
剪報一則 再者,年底美國總統大選,雖然未來共和黨執政,也未必揚棄此轉向亞洲戰略;即使歐巴馬連任,推動此戰略最力的希拉蕊國務卿已表明不續任,倘相關亞太團隊隨之去職,此戰略後續執行力道如何,仍待事實驗證。 美中對峙初成時,我須有兩項覺醒: 第一,近來或由於中共十八大及領導人換屆的內部政治考量,解放軍近半年來,在東海、南海等事件上,都展現高度自制;但絕不能解讀為大陸軍方示弱或懼戰。藏鋒背後,固有令人提防的謀略,我方如何均衡處理與兩強關係,更須謹慎。
美國總統元月宣布轉向亞洲的戰略調整,五角大廈面對預算緊縮與內政紛擾壓力,仍快速有節的推出兵力構想,怎不令人印象深刻。 剪報一則 第二,我原擬藉兩岸關係和緩,循序進行國防轉型;目前軍隊組織調整、兵役制度轉換及國防預算緊縮等多重考驗,尤須依賴和平的外部環境,方能達成。美中在太平洋加速軍力對峙,形移勢轉的不確定因素,將壓縮我國防轉型的時空條件。 美國總統元月宣布轉向亞洲的戰略調整,五角大廈面對預算緊縮與內政紛擾壓力,仍快速有節的推出兵力構想,怎不令人印象深刻。
台美軍事熱線 交流密切 台美1979年斷交後,除了救災等極少數案例,美軍不再公開在台亮相。不過,資深記者哈羅藍(Richard Halloran)在半官方的「美國空軍」月刊披露,台美雙方合作遠比外界所知更密切,包括2002年兩國軍方就建立直通熱線,以及去年美軍特戰部隊曾經來台傳授阿富汗戰場的經驗。 美軍退役將領或校級以下軍官訪台,或是國軍派員赴美受訓,都極為頻繁。例如,台灣最大的漢光演習,美方都會派出觀察員,以了解國軍訓練狀況;2002年,雙方國防部更建立起直通熱線。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 2012.6.3
二、其他各國及國際組織對臺海兩岸關係的影響 (一)日本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1996年《美日安全保障共同宣言》將《美日安保條約》的活動範圍延伸,涵蓋朝鮮半島、臺灣海峽、東南亞乃至於波斯灣地區。 在此範圍內,日本均負有支援美軍戰鬥的任務〈義務〉,共同維護亞太區域安全與穩定。間接也節制了中共對臺灣的武力威脅。 P.182 駐日美軍基地
《美日安保條約》 美國與日本在華盛頓於1960年1月19日簽訂 此條約宣示兩國將會共同維持與發展武力以抵抗武裝攻擊,同時也將日本領土內一國受到的攻擊認定為對另一國的危害,也包括美軍駐日的條文。 此條約送交日本國會批准時,曾激起關於美日關係的激烈辯論,並在左派反對黨的竭力反對下引發暴力事件,最後日本眾議院終於在5月20日承認此條約。 駐沖縄美軍基地
《美日安全保障共同宣言》1996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聯盟 《美日安保條約》宣佈兩國將共同發展和維持抵抗軍事攻擊的能力,在日本管制的領土上對任何一方的軍事攻擊,將被視為對另一方的安全的危害。 Q.若美國在日本領土外遭到攻擊,日本為了防衛美國將不受日本憲法上任何禁止境外軍事行動的限制? A:以前有限制,《宣言》之後放寬。美希望日承擔更多責任:包括北韓核武問題、中東和平進程、前南斯拉夫和平維持行動。
臺、美、中、日關係與相關條約 中國 美國 臺灣 日本 美日安保條約 日安保條約 臺灣關係法 1972年,上海公報 1979年,建交公報 1982年,八一七公報 美日安保條約 日安保條約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 1998年中日聯合宣言 2008年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聯合聲明 臺灣關係法
(二)聯合國及其周邊組織 影響國家 臺、中。 P.183 影響國家 臺、中。 1.1971年,聯合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席次,臺灣退出聯合國,無法再參加聯合國及其周邊組織的活動。 2.直到2009年才得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 說明
(三)歐洲聯盟及歐洲議會 影響國家 臺、中、歐洲各國。 1.歐盟各國顧及本身在中國的商業利益,常表態支持「一個中國」原則。 2.歐洲各國對臺灣大多僅保持商務與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盡量避免因臺灣問題引起與中共的外交衝突。 3.歐洲議會對臺灣的態度則較友善,多次表達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原則,也較關注人權、民主的發展。顯見其較為重視民主人權的價值而非實質的經濟利益。 1985年 通過「對臺灣貿易決議案」 通過「臺灣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及「中國與臺灣加入關稅暨貿易協定」 1993年 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等國際組織與活動 2010年
(四)亞太地區的國際組織 影響國家 臺、中、日、韓、東南亞十國。 近年來中國積極介入亞太區域性事務,並大力推動「東協10+3」構想,試圖整合東亞中、日、韓三國與東南亞十國,成立全球最大的貿易自由區。 臺灣若被孤立於地區性經貿整合之外,將造成經濟發展與國際地位上的衝擊。
(四)亞太地區的國際組織 臺海兩岸關係主要涉及彼此政治承認與武力威脅等議題,不僅關係人民權益,更牽動了世界各國的政治、軍事脈動。 臺海兩岸間應以人民意願與福祉為依歸,除了爭取平等與互惠的雙贏關係外,同時協助中國轉型為自由民主體制,兩岸關係才能真正邁向穩定與和平發展。 總結
公民論壇:八八水災,美直升機抵臺 ˙2009年「八八水災」時,外交部向各國尋求可吊掛重型機具的特殊直升機投入救災行動,接獲美國 國務院及美國在臺協會(AIT)通知後,幾天內美國海軍陸戰隊運輸直升機就已抵達空軍基地,這是臺 美斷交三十年後,美軍第一次以「人道援助」名義踏上臺灣。 ˙中國有世界上最巨型的直升機「米 26」能否來臺救災?中國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表示:大陸願意提供任何直升機救災,也包括米 26,只要臺灣提出要求,一定會以最快速度投入救災。 你覺得臺灣是否應該接受中國主動提供的直昇機救援?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