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第五章 元明清近代文学
第五章 元明清近代文学 第一节 元明清近代文学作品简述 第五章 元明清近代文学 第一节 元明清近代文学作品简述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统治阶级的喜好,市民阶层的扩大等原因,传统的诗、词、文创作进入低谷,而戏曲、小说方面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就有“元曲”、“明清小说”的著称,著名作家人才辈出,优秀作品百花争艳。
一 、戏曲 元 曲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等为元杂剧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杂剧家关汉卿的一部极为成功的悲剧杰作。通过窦娥的受冤,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创作中期重要的代表作,突出体现了第二期杂剧创作的一些特点,如对“情”的突出描写、对文采的追求等。
《赵氏孤儿》元大都人纪君祥所作。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部影响很大的剧作,而在西方的悲剧理论输入中国以后,此剧更被视为中国悲剧的代表作之一。
《汉宫秋》是马致远最著名的作品,写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它将汉元帝写成对王昭君有着深厚爱情的人物,同时突出了王昭君对汉朝的感情,让她以身报国,投水自杀。 作者将王昭君的不幸置于民族矛盾的背景下,因此,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情绪特别强烈。此剧在艺术上善于抒情,极富感染力 。
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 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 戏 曲 演 出 壁 画 元戏曲演出壁画
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很低,蒙古灭金后,停止科举考试将近80年,文人入仕的机会相对地说要少多了,九儒十丐,他们的地位仅高于乞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的群众,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的文学艺术水平,使之逐渐演变为一种成熟而完美的艺术形式。元代杂剧的出现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艺术奇观。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腔; 白 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带白、背白等; 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腔; 白 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带白、背白等; 科 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
元散曲 散曲是元代新的韵文体裁,是流行乐曲的歌词。 关汉卿《不伏老》套曲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睢景臣《高祖还乡》 张可久也是元代散曲创作的重要作家 有[南吕]金字经《春晚》 等作品
南戏 “四大南戏”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它们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也是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非常受欢迎的剧目。 南戏《拜月亭》由关汉卿的杂剧改编而来,但颇有独到之处:人物形象的细致、生动,曲词自然天成。 《琵琶记》由宋代南戏《赵贞女》改编而来。《琵琶记》在内容上的改变及其意义。作为“词曲之祖”的《琵琶记》对明代戏曲创作的影响。
元代《琵琶记》等南戏作品,为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李玉等人的《清忠谱》等传奇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代传奇 汤显祖的《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后四种合称 “临川四梦”。 清代洪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 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发展了戏曲理论。
二、小说 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罗贯中根据晋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民间传说等,经过综合熔裁、再创作而成的。这是一部反映三国时期魏、蜀、吴封建统治集团的复杂矛盾和激烈斗争的巨著。 小说始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成功地塑造了曹操、张飞、诸葛亮等典型人物形象;描写战争很有特色,并提供了不少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策略与经验;结构宏伟而不失严密、精巧。 《三国演义》把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推到了最高峰。
明代作家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施耐庵在民间传说、话本等提供的水浒故事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小说反映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从起义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出色地塑造了李逵等100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主要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人物性格在行动、斗争中突现出来,结构别具一格;以北方的口语为基础,经过锤炼,语言丰富而生动。 《水浒传》一书成为后世许多文学艺术作品汲取题材的来源。
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浪漫主义古典小说的高峰。
吴承恩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再创作而成。 它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等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降妖伏魔的经历,通过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了人民的反抗,以及征服自然、主宰自己命运的迫切愿望。 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等光彩夺目的理想化英雄形象;情节怪异离奇,又合情合理;创造了幽默、诙谐的风格;语言流利明快,人物语言个性化。小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言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与后来的《二拍》(凌濛初编著)并称明代市民文学的代表作,开创中国小说的新领域。
“三言”是明末最著名的短篇白话小说集。冯梦龙编著。书中许多作品表现了城市市民阶层的思想特点,带有反封建倾向,它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艺术成就也较高,尤其是描写爱情故事的作品。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等名篇,故事曲折生动,善于细致刻划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和矛盾,人物形象丰满,语言通俗精炼。“三言”深受民众的喜爱,并一直流传广泛。
《红楼梦》是一部代表我国古代小说最高成就的现实主义巨著。清代曹雪芹作。小说初名《石头记》。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盛衰为背景,以贾玉宝、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深刻地提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和封建礼教的虚伪,及其行将崩溃的结局。对于蔑视封建礼教、力求发展个性的贵族青年和敢于反抗的奴婢,深情地予以同情和赞美。小说展现了巨大的生活画面,塑造了一群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小说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完整,情节跌宕多姿,语言洗炼而富有表现力。 《红楼梦》被公认为世界文学中的第一流作品。对它的研究,早在国内外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称为“红学”。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听故事
它主要描写青年男女对爱情生活的追求,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榨和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颂扬劳动者反抗压迫的斗争。其构思奇妙,情节离奇曲折,脉络分明,结构严谨,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精妙传神;多采用幻想形式,把花妖狐魅人格化,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婴宁》、《促织》、《席方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三、诗文 明代 前七子、后七子 唐宋派(归有光) 公安派 竟陵派
清代 顾炎武 王士祯 袁枚 性灵说 纳兰性德 桐城派
近代文学的主流是充满反帝爱国和民主主义精神,并趋向通俗化的诗、词、文作品。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邹容的《革命军》、秋瑾的《宝刀歌》等都是这时期优秀的诗文作品。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谴责小说也颇有影响。这一时期还有京剧、地方剧种以及讲唱文学等,并产生了话剧。近代文学为五四时期新文学的崛起准备了条件。
综上所述,元明清近代文学,尽管传统的诗、词、文创作成就不高,但元曲、明清小说的突出贡献,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是我国人民珍贵的文学遗产。
第二节 元明清近代文学 作品选读 精读作品 泛读作品 关汉卿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 第二节 元明清近代文学 作品选读 精读作品 关汉卿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 泛读作品 王实甫 《西厢记长亭送别》 冯梦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蒲松龄 《席方平》 顾炎武 《生员论》
不伏老 关汉卿 【南吕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T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U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V、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教学要求 了解关汉卿的主要文学创作。 理解此曲塑造“浪子”形象的意义。 掌握曲中衬字、排比句、连环句的作用。
作者生平和文学创作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十三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到十四世纪初之间。名不详,号己斋叟(一作一斋), 字汉卿,大都人。
曾任太医院尹。与戏曲作家杨显之,散曲作家王和卿、杂剧女演员珠帘秀等交游,系大都杂剧写作组织玉京书会的最重要作家,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种,另有小令五十七首,套数十三篇。
作品背景与赏析 《不伏老》由四支曲子组成,极其鲜明地反映出关汉卿离经叛道的精神,以热情奔涌的气势表白与勾栏瓦舍的歌妓相结合,以献身于杂剧事业的决心,并且显示出他多才多艺风流倜傥的个性。 作品大量使用市井语言,以铜豌豆自喻,将自己描绘成“眠花卧柳”的老手,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从元朝人夏庭芝所著《青楼集》可以得知,歌妓对推动元杂剧的繁荣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没有她们的演出,没有她们与书会才人的合作,元杂剧的成熟与发展便无从谈起。
赏析文章节录 《不伏老》是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著名套曲,气韵深沉,语势狂放,在清澈见底的情感波流中极能见出诗人独特的个性,因而历来为人传颂,被视为关汉卿散曲的代表之作。
依照曲文看,这首套曲当作于中年以后,当其时,元蒙贵族对汉族士人歧视,战乱造成人们生活的颠簸,加之科举的废置,又堵塞了仕途,因而元初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沉抑下僚”,落到了“八娼九儒十丐”的地步。在文人群体内部急遽分化之际,关汉卿却选择了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岁月沧桑的磨炼,勾栏生活的体验,使他养成了一种愈显成熟的个性,能够突破“求仕”、“归隐”这两种传统文人生活模式的藩篱;敢于将一个活生生的人与整个封建规范相颉颃的凛然正气;体现了“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钟嗣成《录鬼簿序》)的一种新的人生意识。正是在这首套曲中,诗人的笔触将我们带进了这样意蕴深广的心灵世界。
在首曲〔一枝花〕中,诗人以浓烈的色彩渲染了“折柳攀花”、“眠花卧柳”的风流浪子和浪漫生活。 随着曲牌的转换,“序曲”中低回的音调顿时变得清晰明朗,格调高昂:“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作者有意选择了循环往复的叙述形式,热情洋溢地展示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从而显示出他那极其鲜明的人生态度。作者严肃地将“编杂剧,撰词曲”作为自己的事业和理想。也正基于此,他才“更玲珑又剔透”,才表露出誓不伏(服)老、无比坚定的决心!
人不服老,毕竟渐老,因而〔隔尾〕中“子弟每”两句,就隐隐地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感伤,然而,这瞬间的哀意又很快随着情感的冲动而烟消云散,这一切不过是些“窝弓冷箭蜡枪头”,诗人并“不曾落人后”,因而虽说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再次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并甘愿为理想献身的坚定信念!
在〔尾〕曲中,那种桀骜不驯的情绪就达到了高潮,诗人内在的精神力量逼人而来:“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正由于诗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正由于他对统治阶级的坚决不合作态度,关汉卿才用极端的语言来夸示他那完全市民化了书生才人的全部生活。
在豪情的基础上全曲的情感基调也达到了最强音:“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还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阴间)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种对人生永恒价值的追求,对把死亡看作生命意义终结的否定,正是诗中诙谐乐观的精神力量所在。
在艺术上,这首散曲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地添加衬字,娴熟地运用排比句、连环句,造成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譬如〔尾〕曲中“你便是落了我牙”一句,那向前流泻的一组组衬字很自然地引起情感上激越的节奏,急促粗犷,铿锵有声,极为有力地表现出诗人向“烟花路儿上走”的坚韧决心。全曲一气直下,然又几见波折,三支曲牌中“暂休”、“万事休”等情绪沉思处,也往往是行文顿挫转折处,有一种雄健豪宕、富于韵律的美感。
惊梦 (节选自《牡丹亭》) 汤显祖 (节选片段略)
作者生平与文学创作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明代著名戏曲家。
出身世代书香门第,万历十一年(1583)考取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因批评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归隐,读书著述。 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
汤显祖多才多艺,其戏剧成就最为辉煌,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 作有传奇《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和《牡丹亭》等,被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历来被视为明代传奇之冠。
《牡丹亭》全剧共55出,它讲述了一个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在花园中梦见书生柳梦梅,醒后思念成疾,忧郁而死,葬于梅树下。 后真有柳梦梅到此,梦见杜丽娘,并使杜复活,两人结为夫妇。
作品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来表现主题,体现了作者尊情抑理的文学思想,构思新颖奇特,人物个性鲜明,曲词如诗,具有浓烈的抒情色彩。
思想内容 《惊梦》是《牡丹亭》的第十出,描写杜丽娘游园春梦的过程,大胆地表现了她对自然和青春的热爱和自我的觉醒。 汤显祖通过此剧是讴歌人本性中所具有的真实感情,揭示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的真实感“情”与维护社会伦理纲常的“理”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艺术特色 巧用对比,“出入”自然。《惊梦》一折,从丽娘游园写起,细致地描述了她如何因园中之景而引发起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感情。
唱词优美,内心刻画细腻。 文中的[步步娇]、[醉扶归]和[皂罗袍]、[好姐姐]两组曲子,写景写情,由景起情,因情生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内外一如的境地。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风格 1、主题上:为演绎生死“至情”,剧中主人公对“情”执著追求,对“理”强烈反叛,最终如愿以偿,实现理想,主题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 2、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与意中人先有梦中结合,继而阴间结合,最终人间结合。没有爱可得到爱,没有情人可生出情人,现实生命死亡可作为理想人生起点。 奇幻情节和感人形象,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带有时代特征。
泛读作品 王实甫 《西厢记长亭送别》 冯梦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蒲松龄 《席方平》 顾炎武 《生员论》
长亭送别 (《西厢记》节选) 王实甫 (节选片段略)
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不详,主要活动时期约在元贞、大德间(1295-1307年)。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其创作的杂剧有目可查的共十四种,现仅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窖记》三种。其中《西厢记》是元代爱情剧的杰作,它通过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批判了封建礼教与婚姻制度,讴歌了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和美好理想的战斗精神。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导读 本文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剧中写书生张珙与相国千金崔莺莺在普救寺一见钟情,张生帮崔家解难,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结合。而老夫人欲毁婚约,强迫张生上京应试,并提出要中状元后才能成亲。 这折写的就是张崔分别的情形。全折情意缠绵,文词华美。
《长亭送别》的艺术特色: 细腻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意味 1、善于通过景物描绘,以景寓情; 2、善于通过人物情态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感情; 3、让人物在情节发展中触处生愁,直抒胸臆。 优美的戏剧语言 善于熔铸古典诗词的丽词雅句,又善于吸收和提炼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形成一种含蓄凝炼、典雅优美而又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品略) 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戏曲家、通俗文学家。他生活于明代末年,受市民阶层思想影响很大,善于诗文,才华横溢。但是科举不得志,晚年才补为贡生,任过丹阳县训导和福建寿宁知县。在任期间,他为官清廉,勤于施政。清兵入关,参与抗清活动,后忧愤而死。 冯梦龙毕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尤其在通俗文学领域花费了大量心血。他广泛收集话本、拟话本加以整理创作,编成“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一百二十篇。 “三言”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对当时和以后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导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故事写名妓杜十娘,真诚地追求爱情,对富家子弟李甲倾心相许。李甲虽对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屈服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了爱情,造成了杜十娘投江的悲剧。 作品对杜十娘寄予极大的同情与赞美,对李甲、孙富给予无情的揭露。在艺术上明显地保留了话本的特点,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塑造人物主要是在情节发展中完成,而且善恶分明,性格特点十分突出。语言口语化,朴实自然。该篇是“三言”中的代表作。
席 方 平 蒲松龄(作品略)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受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影响,蒲松龄从小就热衷科名,十九岁时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一生穷愁潦倒,使他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仕途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导读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集的顶峰之作,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生活画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矛盾,并充分利用超现实力量,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物和生活境界。
《席方平》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品写诚朴的席廉得罪富豪羊某,被羊死后买通冥间的狱吏棒打而死。席方平代父伸冤,魂赴冥司告状,可是从城隍到郡司直至冥王都受了羊某的贿赂,不仅伸不了冤,反而遭受种种毒刑。作品虽写幽冥,却显然是影射人世,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官府的暗无天日,以及欺压百姓的恶行。但作品也存在着宣扬轮回报应的思想局限。
生员论 顾炎武 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今天下之出入公门以挠官府之政者,生员也;倚势以武断于乡里者,生员也;与胥史为缘,甚有身自为胥史者,生员也;官府一拂其意,则群起而閧者,生员也;把持官府之阴事,而与之为市者,生员也。前者譟,后者和;前者奔,后者随;上之人欲治之而不可治也,欲锄之而不可锄也。小有所加,则曰是杀士也,坑儒也。百年以来,以此为大患,而一二识治体能言之士,又皆身出于生员,而不敢显言其弊,故不能旷然一举而除之也。故曰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也。
天下之病民者有三:曰乡宦,曰生员,曰吏胥。是三者,法皆得以复其户,而无杂泛之差,于是杂泛之差,乃尽归于小民。今之大县至有生员千人以上者,比比也。且如一县之地有十万顷,而生员之地五万,则民以五万而当十万之差矣;一县之地有十万顷,而生员之地九万,则民以一万而当十万之差矣。民地愈少,则诡寄愈多,诡寄愈多,则民地愈少,而生员愈重。富者行关节以求为生员,而贫者相率而逃且死,故生员之于其邑人无秋毫之益,而有丘山之累。然而一切考试科举之费,犹皆派取之民,故病民之尤者,生员也。故曰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也。
天下之患,莫大乎聚五方不相识之人,而教之使为朋党。生员之在天下,近或数百千里,远或万里,语言不同,姓名不通,而一登科第,则有所谓主考官者,谓之座师;有所谓同考官者,谓之房师;同榜之士,谓之同年;同年之子,谓之年侄;座师、房师之子,谓之世兄;座师、房师之谓我,谓之门生;而门生之所取中者,谓之门孙;门孙之谓其师之师,谓之太老师。朋比胶固,牢不可解,书牍交于道路,请托遍于官曹,其小者足以蠹政害民,而其大者,至于立党倾轧,取人主太阿之柄而颠倒之,皆此之繇也。故曰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也。
国家之所以取生员而考之以经义、论、策、表、判者,欲其明六经之旨,通当世之务也。今以书坊所刻之义,谓之时文,舍圣人之经典、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不读,而读其所谓时文。时文之出,每科一变,五尺童子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过。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岁月,销磨于场屋之中,而少年捷得之者,又易视天下国家之事,以为人生之所以为功名者,惟此而已。故败坏天下之人材,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夫然后寇贼奸宄得而乘之,敌国外侮得而胜之。苟以时文之功,用之于经史及当世之务,则必有聪明俊杰通达治体之士,起于其间矣。故曰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也。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早年入复社,参加抗清。明亡后,游历北方诸边塞,考察山川形势,为恢复故国作准备。晚年隐居著书。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提倡经世之学,因此,其文或褒扬抗清志士,或针砭风衰俗弊,或纵论历史得失,均有的放矢,不务空谈。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
导读 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中篇。生员,唐代国学及州县学规定学生员额,故称生员。明、清时,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为生员。 作者提出要废天下之生员,对封建科举制进行了剖析与抨击,体现了他政论散文的批评精神与民主思想及其严实的风格特征。
思考与练习 1. 试举例说明《不伏老》中衬字、排比句、连环句的作用。 2. 《惊梦》中的曲文优美而形象,请举例予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