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地點與照顧之決策、選擇 組別: 第三組 姓名:葉芙君 3MW1030002 林佳薇 3MW1030003 劉冠婕 3MW1030008 指導老師: 廖怡惠 老師 繳交日期:104/01/14
大綱 壹、前言 貳、探討婦女選擇權 參、出生地之選擇權 一、醫院 二、助產所 三、家中 肆、分娩方式的選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肆、分娩方式的選擇 一.傳統醫院生產環境-ex:自然產 二.新式醫院生產環境-LDR 三.居家生產環境 四.水中生產 ___________________ 伍、生產計畫書 陸、結論 柒、參考文獻
前言 因此台灣婦女之生產經驗愈發走向一個社會普遍接受的繁複醫療與醫院照護模式。 生產在婦女生命經驗中是一件重大事件,台灣傳統的諺語「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可以知道這大事件攸關著臨盆婦女與胎兒健康和生命安全,但隨著醫療科技發展,醫院設備越來越好,贏得女性及其家庭的普遍認同。 因此台灣婦女之生產經驗愈發走向一個社會普遍接受的繁複醫療與醫院照護模式。
前言(續) 但台灣產科作業流程介入了太多醫療措施(如灌腸、剃薙、會陰切開率高、點滴注射等等),我們應尊重女性的生育能力及生產需求,營造溫柔生產的環境與空間,使產婦在生產過程中,避免不必要的醫療介入,能有多元資訊選擇生產方式。
探討婦女選擇權 選擇權與所有事情都是息息相關的,確保如何獲取產孕婦保健、產前護理之類型、出生地及產後照顧之選擇權,其婦女及他們的親屬將有機會對於整個孕期、分娩及產後之照顧有明確的選擇。 這些不能僅靠片面的消息及因緣際會而做出決定,選擇權之觀念主要來源還是婦女本身,而這會被助產師及醫生的觀念及信仰所影響,而提供選擇觀念之人士也要相關經驗及能力,才能提供正確有效之意見。
探討婦女選擇權(續) 其也要查看婦女本身之行為表現、消費方式、產科服務方式等許多因素影響。 婦女通常趨向於什麼都不想選,我們得告知婦女,讓她們知道自己有選擇權,不管是妊娠、出生地點、餵養嬰兒及提供母愛,甚至在女性懷孕前讓她們有所認知,上述之觀念皆為必要的。
探討婦女選擇權(續) 孕產婦保健的部分,婦女通常不會主動去選擇;而產前超音波掃描、畸形胎兒篩選是最常見且制式化的一部分,它們往往都被視為護理的一部分,很少產生爭議、忽略。 婦女們普遍都會遵循專業的選擇,因為她們認為是安全,像在醫院進行分娩時,要使用硬膜外麻醉或是水中分娩;在家中進行生產或是於獨立的生產中心進行,其事先都得經過正確的觀念理解,才能正確選擇。
探討婦女選擇權(續) 訊息的傳遞並不單單是客觀事實的傳達或者是證據。 這是一個涵蓋於互相理解對方的對話,特別是在懷孕期間,分娩的方式到底會改變了哪些事情?是必須要告訴婦女們的,同時這也關係到人際關係、溝通與信任,並且涉及到婦女參與的積極性。
探討婦女選擇權(續) 整體而言,我們必須使婦女能夠做出決定,並使其決定具有力量,無論她們在哪裡,或者誰參與了她們的行列、何時可以生產,同時也要叮嚀婦女們,自己有更多的選擇權,包含婦女可以選擇要在何處生下自己的孩子。
探討婦女選擇權(續) 她們都可保持安全、安心的態度去進行,因為她們知道自己在被保護的空間內,同時資訊來源是可靠的,如此一來她們的自主性和尊嚴也會受到尊重和保留,這就是婦女們所需的。
出生地之選擇 對於出生地選擇的觀念是非常複雜的,因國情風俗而不同,助產師的目的是給予婦女們選擇權,讓她們可以為自己做出決定,但選擇的觀念並非想像中簡單。 雖然助產相關單位及助產中心的場所不斷增加,但對於整體來說增加的速度並不快,而助產師現今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去均衡正向且具說服力的常態性言論。
康健雜誌報導 台灣過度醫療化的生產環境,引發各界熱烈討論,在網站上廣泛地被轉載傳閱。今年底,衛生署提出新政,要求健保局提供醫院剖腹產、執行灌腸、會陰切開及使用胎兒監視器的比率統計資料,分析不必要生產措施的比例,研議納入醫院婦產科評鑑項目。並且,國民健康局遴選醫院試辦「營造人性化生產環境先驅計劃」,參考美國「母親親善生產的十大措施」(10stepsoftheMother-friendlychildbirth),在產前充分告知資訊,發展生產計劃書,讓產婦更能夠參與整個生育過程。
康健雜誌報導(續) 台大社會學系副教授吳嘉苓直指,自主、多元友善的生產,在台灣是奢侈品。近20年來,歷經人性化生產、溫柔生產、友善生產等不同說法,一再提出生產改革的願景。 21個團體數十位代表從全國各地,籲請政府正視孕產婦知的權利及自主性,以及建立承擔生產風險的機制。兩年來,婦女新知基金會、立委林淑芬和尤美女大聲呼籲重視產婦的生產權益,不只「生出來就好」,也關心「生得好不好」,希望引進助產師、檢討不合宜的產科常規、建立良好的生產空間和推動生產計劃書等。
出生地之選擇 Ⅰ 醫院 Ⅱ 助產所 Ⅲ 居家生產
出生地之選擇-醫院 女性大多會選在醫院中進行生產,且多數懷孕中婦女也會選擇待在院內之產房待產。在英國,於醫院中分娩是很常見的,並透過社會化、文化意識、分娩觀念、安全風險的過程增強此印象,因此選擇權也是在如此的背景下所成立。
出生地之選擇-醫院 在醫院進行分娩,這種想法已經鞏固對出生地的看法,然而在英國也變成一種制度化的行為,但並沒有找到任何明確的證據可以顯示,對於低風險之婦女來說,在醫院進行分娩比在家中進行分娩來得安全,因此無論是醫生、助產師、婦女本身需要經過更多思考及想法來確定出生地之選擇。
出生地之選擇-助產所 助產中心通常不僅止於一個建築模式或吸引人的地方,它是一個屬於社會行為、哲學的產科護理概念,認為一個婦女應該要有生產及培養孩子的能力,然而一切的行為模式都由自己判斷,不會輕易受人干預,僅由專業的助產師提供建議,生產中心更引以為傲的設置了類似居家環境的房間,這個理念確實的把以助產師為中心的助產單位經營出獨立的工作風格。
出生地之選擇-助產所 加上這些外,這種配合著適當政策,在必要時提供用藥,確保了產護中心的理念,對於一個獨立的助產單位來說,在自然生產及特殊方式生產時,面對突發狀況的信心及專業知識是必須的。
出生地之選擇-居家 全球範圍內,約16%的婦女選擇在生產中心進行分娩,相較之下在家中進行分娩的只占2%,這也許是文化習俗造就的,過去十年間統計之數值始終在0~10%徘徊。
出生地之選擇-居家 成功的案例主要藉由助產師的態度及專業度影響,其婦女對於其生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同等的信心,可從荷蘭的研究中證實,荷蘭之家中分娩的比率高出英國很多,助產師會全力行動支持婦女的任何決定,無論是要在家中或是醫院進行分娩。 家中分娩,促使助產師與婦女間的關係更好,因為助產師可以花更多時間,用周到的方式來對婦女進行分娩,在家中分娩帶來的舒壓與感受是跟醫院不可比的。
分娩方式之選擇 Ⅰ 傳統醫院生產環境-ex:自然產 Ⅱ 新式醫院生產環境-LDR Ⅲ 居家生產環境
分娩方式之選擇 - 自然產 9.填寫同意書 10.選擇病房 11.做前常規檢查 12.測胎兒監視器 13.準備進產房 14.建立安全感 15.產後移床 1.產兆出現 2.先打電話給醫院 3.可以先洗個澡 4.直接出發至醫院 5.到達醫院 6.準備至待產室 7.醫師診察確定 8.辦理住院手續
分娩方式之選擇 - LDR [新式醫院待產環境 LDR] 待產 – 生產 – 恢復
分娩方式之選擇 - LDR 特色: 1.待產、生產、恢復在獨立套房,享有舒適感及隱密性。 2.待產床可電動控制,讓產婦調整舒適的待產位置與生產姿勢。 3.一體式的生產套房由婦產科主治醫師直接來房為您「接生」 4.舒適、溫馨、安靜、隱密,具有安全感的人性化產房。
分娩方式之選擇 - LDR 目前產婦的生產過程都是即將分娩時,才由病房推進產房,在這樣的環境轉換下,面對即將分娩的恐懼,看到冰冷的產檯、儀器,及身穿綠衣、戴口罩的醫護人員,有可能讓產婦不安加劇。 若能將產房營造成像家的感覺,對產婦來說,這樣的安排也較為人性化。
分娩方式之選擇 - LDR LDR這種產房平常與一般病房無異,但是一旦產婦即將分娩時,只要將病床底部卸下,就「變身」為生產檯。醫護人員只需將無影燈、嬰兒處理檯等設備推進此產房,即可進行接生的作業。
分娩方式之選擇 LRD生產環境與 V.S 傳統生產環境
分娩方式之選擇 傳統的照護模式 LDR照護模式 懷孕、生產被視為醫療事件 懷孕、分娩等生產過程是伴隨著情緒、社會、身體和壓力等變化之正常生理過程 制度化的環境 較為舒適的,如家一般的環境 生產、分挽、產後恢復皆在不同的場所 生產、分娩、產後恢復的照護在相同的場所 較缺乏隱私 較隱私,安靜 消費者的反應趨向兩極化,可能不滿意或有合理的滿意感 消費者均有很高的滿意度 父親或其他支持者可得知生產的進行及生產情形 鼓勵父親及其他支持者積極參與待產、生產照護等過程 僵硬、常規性的政策與照護流程 有彈性支持性及個別性之照護政策與處理程序
分娩方式之選擇-居家生產 選擇居家生產的孕婦,產檢也是不可馬虎的,除了充分了解產婦健康、胎兒生長發育、有無妊娠合併症等。 孕婦和助產師需互相信任且配合,並提出生產計劃書與助產師討論,一方面讓助產師替妳評估是否適合採取居家生產,協助妳平安而愉快的迎接寶寶到來。
分娩方式之選擇-居家生產 ★務必把自己和寶寶的身體狀況、產檢結果提出來討論,而助 產師也會到孕婦家評估居家生產可行性。 尋找理念契合的助產師:孕媽咪在選定理念契合的助產師後,會至助產所進行2-3次會談與產檢 ★務必把自己和寶寶的身體狀況、產檢結果提出來討論,而助 產師也會到孕婦家評估居家生產可行性。 ★若媽媽本身心態尚未準備好,或者住家的空間和出入人員, 經評估後認為不適宜,就會建議媽媽以醫院生產為優先考量。
分娩方式之選擇-居家生產 足月後進行會陰訓練:助產師會提前讓孕婦開始練習會陰按摩,藉此增加會陰部肌肉彈性,可以降低分娩時會陰撕裂傷的機率。 親友可一同陪產:經過產婦和先生的同意,親友也可以進入家中陪伴產婦,一同度過產痛時光直到寶寶誕生,擁有大家的支持,媽媽更可以堅強面對生產。
分娩方式之選擇-居家生產 用物準備: 1.依爸爸媽媽需求自行準備 2.助產師建議準備生產球等器具紓緩疼痛,或是預備生產時要鋪設的地墊等。 3.助產師會隨身攜帶胎心音監測器、磅秤、聽診器、生產與急救用品等工具。
分娩方式之選擇-水中生產 1.有浮力及阻力狀態下,胎兒出來時的衝勁較小,會陰 比較不會發生撕裂傷。 2.水的浮力與壓力能分散產婦的血液循環,並能使肌肉 放鬆、分散注意力、減輕疼痛感。 3.新生兒保持在水中的感覺,父親也較有機會親自斷臍。
生產企劃書 提倡「生產計劃書」是希望婦產科醫師、護理及助產人員能看見並重視每個產婦的差異及多元性,也讓產婦的想法、偏好與情緒能夠更讓醫護與助產人員理解,進而在兼顧安全、自主權與產婦特性的情況下,進行產婦及其家庭的人生大事。 「生產計劃書」在強調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的身體自主權,能夠幫助準媽媽更了解自己的狀況,更重要的是擁有對身體的控制感。
生產企劃書 希望準媽媽能主動地了解生產過程中,需要面對哪些事,並思考自己希望怎麼做,準媽媽把這些想法更具體地整理出來後,再慢慢地與醫護人員溝通,雙方達到共識後,彼此努力讓生產過程達到最美好的經驗。
結論 透過這份報告希望更多的助產和醫療照護人員能夠重視生產婦女的真正需求,有助於護理、助產教育和實務的培育,才能提供更優質的照護服務,促使婦女對於「生產」不僅歷經生命中重要的階段,也能提升自信和與他人互動關係,感受生命意義與價值,獲得一個正向生產經驗。 政府應善盡規劃多元友善生育制度的職責,建置多元且友善的生產環境,將生育主體及生產能量還給孕產婦,與醫師、助產師或助產人員以平等關係溝通協商生產程序中的期待,有摯親好友的陪伴,在任何接生程序或醫療介入前告知,減低生產的恐懼,提升懷孕婦女在生產過程中的自信能量與自然生產的能力,方能將生育主體回歸懷孕婦女自身。
問題與討論 1.看了這些生產方式的選擇你會選擇哪一種為 什麼? 2.聽完我們報告分享後,各組對於婦女應該讓 自己更有多元選擇的權利,你們的看法呢?
參考文獻 Varney,Kriebs & Gegor(2004).Varney’s Midwifery(4th edition). Sudbury,MA:Jones and Barlett. 李從業、陳信孚、馮容莊、張宏江、王子芳、方郁文∙∙∙潘怡如(2014) •實用產科護理(7版)•臺北市:華杏。 吳昭華、葉品陽、蘇倍儀、郭乃文(2012)•從「正向心理學」角度探討台 灣選擇居家生產婦女之認同模式•助產雜誌,54,29-30。 婦女新知基金會(2015) • 拒絕過度醫療化,給我生產計劃書 • 取自 http://www.awakening.org.tw/chhtml/epaper_view.asp?id=175 婦女新知基金會(2013) • 尊重女性生育主體,多元友善生育制度不可少 •取自http://www.awakening.org.tw/chhtml/news_dtl.asp?id=1033。 樂寶兒婦幼(2014)•溫柔生產計畫•取自http://www.friendly-birthing -center.com/?m=2&i=13。
參考文獻(續) 康健雜誌(2014)•想要好好生?產科照護新趨勢•取自http://www.commonheal 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8635 康健雜誌(2014)•全球吹起母親親善生產風•取自http://www.commonhealth. 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4083
工作分配表 姓名 學號 工作內容 葉芙君 3MW1030002 資料蒐集、書面整理、PPT製作 林佳薇 3MW1030003 劉冠婕 3MW1030008 資料蒐集、翻譯、PPT製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