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需要生命教育? 孫效智 台大哲學系教授
人生很多無常……
1978年生,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幼兒教育系畢業.2000年大四在一場火燒車意外中全身55%重度燒傷,住院七個月,歷經11次手術……
很多人不明白…… 1.生活裡面需要知識,但更需要智慧。 2.生活裡面需要照顧身體,但更需要照顧心靈。 3.生活裡面需要享樂,但更重要的是快樂。 4.生活裡面需要看重,但更重要的是尊重。 5.生活裡面需要信任,但更重要的是信仰。 6.生活裡面需要關愛,但更重要的是付出愛。 引自松山高中劉桂光老師
實施生命教育之重要性 一位集中營生還的猶太人吉諾特寫了一封信給老師們,信中說:「親愛的老師,我是集中營的倖存者,我看到了一般人未見之處,瓦斯房是由博學的工程師建造,兒童是由受過教育的醫生所毒死,嬰兒被訓練有素的護士謀殺,婦女和嬰孩被知識份子射殺、焚燒。所以,我懷疑教育。我的請求是,希望你們幫助學生做一個有人性的人,永遠不要讓你們的辛勞製造出博學的野獸、身懷絕技的精神病人或受過教育的怪人。讀寫算等學科只有用來把我們的孩子教得更有人性時,才顯得重要。」
什麼是生命教育?
高中生命教育的內涵
三大領域之生命教育 終極課題的探索與實踐 人生觀、生死觀、宗教觀之反省 終極關懷、生死關懷、臨終關懷等之實踐 倫理思考與反省 倫理本質的探索 重大倫理議題的反省 人格統整與靈性提升 知情意行的合一 身心靈的統整與超升 【下一頁】
終極關懷與實踐 人生哲學課題 死亡教育課題 宗教教育課題 必死的人生究竟有何意義?又如何開創其意義? 意義的肯定是一切人生實踐的基礎 http://fcuaa.fcu.edu.tw/~m8402802/show.htm 死亡教育課題 死亡對人生哲學探問之重要性,正視死亡是開展人生智慧的契機 臨終關懷與終極實踐的重要 宗教教育課題 意義安頓與生死超越不能不依靠宗教,宗教提供終極實相的開悟與啟示 宗教提供靈性超升、邁向神聖的途徑 宗教包容與欣賞:包容之宗教學基礎與迫切性 划向深處,成為自己;走向對方,成就彼此 【下一頁】
羅家倫「新人生觀」 「建立新人生觀,就是建立新的人生哲學。他是對於人生意義的觀察,生命價值的探討,要深入的透視人生的內涵,遙遠的籠罩人生的全景。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生在世上有什麼價值?我們如何能得到富有意義和價值的生命?我們的前途又是怎樣?這些不斷的和類似的問題,我們今天不想到,明天不定會想到;一個月不想到一次,一年不定會想到一次;在紅塵滾滾,頭昏腦脹的時候縱然不想到,但正值曉風殘月,清明在躬的時候,不定也會想到 …… 若果有永遠不想到的人,那真不愧為醉生夢死,虛度一生的糊塗蟲了」。
人生哲學 人生哲學的東西方內涵 東方:廣義的人生探問,是一通俗的說法,但現在也成為正式的學科名稱 西方:主要指有關人生意義與目的的哲學探索 人生的意義為何?目的為何? 何謂真善美聖?無限?絕對? 參考 彭明輝文章 達賴喇嘛著作 孫效智,「宗教、道德與幸福的弔詭」,台北:立緒文化,2002
生死教育的內涵(一) 生死教育應涵蓋有關生死的哲學、心理、宗教的反省, 音樂藝術的體驗,臨終關懷的實踐等 綜合趙可式,Alfons Deeken等人的意見,生死教育應涵蓋以下課題: 生死無常與意義的省思,打破死亡禁忌 瞭解死亡與瀕死的身心靈歷程 Elizabeth Kübler-Ross 的最後成長階段 如何面對人對死亡的恐懼與不安 1)未知的恐懼,2)失落與分離的恐懼,3)死亡的形貌與過程的恐懼,4)未了心願的遺憾及對人生過程的悔恨,來不及補救之恐懼,5)來不及說謝謝,對不起與再見的恐懼
生死教育的內涵(二) 如何面對自殺對生命的威脅 符合人道的尊嚴死之意涵 臨終關懷與安寧照顧的理念與實踐 全人全隊全家全程之照顧 悲傷教育與輔導 喪葬習俗與文化的建立(趙可式,6) 葬禮的參與,墓園與墓誌銘的巡禮與省思 每一個人在身心靈各方面的好好活著與死亡準備 探索各宗教與文化的生死觀 從生物、文學、音樂、藝術來看死亡(Deeken, 68-74)
宗教教育的內涵 啟發宗教情操與經驗 Sense of wonder的培養 信仰與宗教信仰的重要 信仰與理性的平衡 正信與迷信的分辨 世界大宗教的智慧 宗教信仰與意義安頓 宗教生死觀的探索 宗教修行方法與靈性的發展 宗教包容與欣賞
倫理思考與反省(一) 生死兩點之間「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探索與實踐 倫理思考與反省正是關乎明辨是非的探索能力 實踐之動機:以意義之終極肯定為基礎 實踐之能力:人格與靈性之修養為根源 實踐之探索:倫理學之思考與反省功夫 具備探索能力,才談的上「慎思明辨」,也才能夠「擇善」;動機與能力俱足,才談的上「固執」 倫理思考與反省正是關乎明辨是非的探索能力 【下一頁】
倫理思考與反省(二) 基本倫理 探索道德的本質與特性 瞭解道德判斷的方法與理論 瞭解道德規範的建構及其與道德判斷的關係 應用倫理 有系統地探索重要實踐領域中的倫理議題 例如:生命倫理、兩性倫理、商業倫理、媒體倫理等 在特定實踐領域建構完整道德規範(如醫學倫理規範),並探索在道德困境中,如何進行道德判斷(如母胎不能同時存活) 紹承傳統、開創新局 【回主選單】
基本倫理教育的議題 何謂良心? 什麼是道德判斷? 什麼是善惡是非的意涵? 道德是主觀的?客觀的?相對的?普遍的? 自律與他律的分別 仁慈與正義的平衡 意識型態與偏見 道德與幸福的關係 為何道德?
應用倫理教育的議題 醫師,護士,律師,工程師,會計師,心理諮商輔導 生命醫學倫理(biomedical ethics) 性愛婚姻與家庭(ethics of sex, marriage and family) 財物倫理(ethics of money) 職場工作倫理(work ethics) 各種專業倫理(professional ethics) 醫師,護士,律師,工程師,會計師,心理諮商輔導 網路倫理(cyber ethics) 商業倫理(business ethics) 運動倫理(sport ethics) 動物倫理(animal ethics) 媒體倫理(media ethics) 政治倫理(political ethics) 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or ecological ethics) 全球倫理(global ethics)
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 人格不統整的各種現象 人格統整首要是指身心靈的統整及由之而來的知情意行的整合 多找的錢明知該還,卻讓貪心蒙蔽 不該勾搭的同事,卻讓情慾蒙蔽 不該亂發脾氣,卻常常生氣 人格統整首要是指身心靈的統整及由之而來的知情意行的整合 孔子的「從心所欲不踰矩」是知行高度合一、人格高度統整的境界 【下一頁】
人格不統整的根源 人生觀與人生體驗的膚淺所導致的價值觀的無法內化,因而無法形成「誠於中、形於外」的力量。 知性與感性的分裂,這可以表現為 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低落:憤怒情緒的處理、寬恕與道歉的學習、貪婪與吝嗇的化解、狹隘心胸的開擴 也可以是「利令智昏」或「色令智昏」的愚昧:男女情慾與真愛的分辨 靈性的無明與實修的闕如 【下一頁】
東西方的靈修傳統 東西方宗教與文化傳統均提供許多靈性發展與修行的途徑。 從身心的層次來看,包含適當的飲食、運動、靜坐、默觀等。 從神性層面來看則包含在日常生活中與聖界的相遇,以及分分秒秒涵泳於智慧、慈悲、寬恕、懺悔、感恩、信心、希望、委身等神聖的氛圍中。 靈性發展成就人格之內在和諧與統整,而人格統整則連結知與行,使人的終極關懷與倫理反省得以內化並外顯為真誠的實踐。 【回主選單】
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教育 人格統整教育 靈性發展教育 人格統整與知行合一的困難與途徑 傾聽、同理、欣賞與表達讚美的能力 道歉與寬恕的能力 心靈傷害與治癒 憤怒情緒的處理 情慾與理性的調和 傾聽、同理、欣賞與表達讚美的能力 道歉與寬恕的能力 真誠,謙遜,感恩,體貼與慈悲的能力 靈性發展教育 肯定自我、回歸真我、超越小我 身心靈的合一與提升 悲智雙運 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的交互為用 人與自然的融合 在神的氛圍與存在奧祕中的自覺與修行
生命教育三主軸領域的交互關係 終極關懷與實踐 悲智雙運 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 倫理思考與反省 【下一頁】
生命教育 人生與宗教的省思 生命實踐的省思,倫理反省 人格統整,靈性發展,愛與被愛 人生哲學 宗教教育 生死教育 基本倫理 應用倫理 信仰的重要性 什麼是宗教信仰 生死意義,互相發明 生死無常的省思 人生目標設定 世界大宗教之智慧 正信與迷信 死亡 --- 最後成長階段 生命意義探索 包容與欣賞 臨終關懷 終極關懷的省思 信仰與理性之平衡 安寧照顧 --- 全人 人生哲學 全家全隊全程之安頓 宗教教育 生死教育 人生與宗教的省思 生命實踐的省思,倫理反省 基本倫理 應用倫理 人格統整,靈性發展,愛與被愛 為何道德 生命與醫學倫理 心靈傷害與治癒、 情緒成熟 善惡與規範的本質 性愛婚姻與家庭 道德判斷的所以然 財物倫理 道德發展、情慾處理、仁慈與正義 自律和他律 職場倫理 動物倫理 誠信、體貼、善於傾聽、有責任感、 尊重別人、不吝鼓勵、樂觀熱忱、 感恩、寬恕、謙遜、忍耐、慈悲 善惡的分辨 網路倫理 專業倫理 主觀與客觀 商業倫理 政治倫理 道德原則之批判建構 經濟倫理 全球倫理 意識型態與偏見 運動倫理 環境倫理 回到真我、肯定自我、超越小我 道德與幸福之間 媒體倫理 科技倫理
高中正式課程之建立 生命教育選修課
高中生命教育類選修課程總目標 生命教育即探究生命中最核心議題並引領學生邁向知行合 一的教育,分而言之,這包含: 引領學生進行終極課題與終極實踐的省思,以建構深刻 的人生觀、宗教觀與生死觀 培養學生道德思考能力,並學習「態度必須公正,立場 不必中立」的精神,來反省生命中之重大倫理議題 內化學生的人生觀與倫理價值觀,以統整其知情意行, 提升其生命境界
任何老師均應是人師、生命的導師 這要求老師應具有 專業領域豐富深刻的學理素養 專業領域之教學素養 基礎之生命教育素養
展望與願景
三項目標與願景 生命教育要發揮前仆後繼、生死以之的精神,才可能終底於成 展望未來,三項目標與願景 師資培育 教學資源之建構 學校、家長與社會的認同
社會之認同 家長之認知 教師之認同 學校的願景 教育政策之方向
總結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學校應幫助學生以止於至善為人生目標 深化人生觀 內化價值觀 統整知情意行 提昇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