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采访报道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的道德规范 A2组:陈斌 丁莉 胡明凤 刘玮 郝源
弱势群体的概述 精神病人的概述 为何关注精神病人及弱势群体 现阶段媒体的报道方式 媒体应当如何报道才正确
弱势群体的概述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 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 。 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 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 不合理的概念。 http://baike.baidu.com/view/50058.htm
弱势群体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弱势群体的成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第二,贫困性是他们在经济利益上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第三,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他们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 http://news.cn.yahoo.com/050301/346/29gxn.html
目前我过弱势群体的整体特征 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 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 的人。 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 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 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 加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使弱势群体的规模继 续扩大。 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 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 http://baike.baidu.com/view/50058.htm
精神病人的概述 生物学: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 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 常的病。 医学: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 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 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 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 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 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 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 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http://baike.baidu.com/view/20460.html?wtp=tt#1
精神病分类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躯体疾病伴发 的精神障碍 3、酒依赖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 碍 4、鸦片类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 神障碍。 5、中毒性精神障碍 6、精神分裂 症 7、偏执型精神病8情感障碍 9心因性 精神障碍 10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常见症 状 11人格障碍 12性心理障碍 13精神发育迟 滞 http://www.jingshenbing.cc/jingshenbing/jingshenbinggaishu/3.html
精神病的种类 抑郁症 Depression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Psychosis 情绪疾患 Mood Disorder 焦虑疾患 Anxiety Disorder 物质滥用疾患 Addictive Disorder 人性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 学习障碍 Learning Disability 器质性脑疾患 Organic Brain Syndrome
一.精神病人现状 二. 精神病人在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状况 三.媒体对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及影响 四.国外精神病人及媒体报道情况(数据) 为何关注 精神病人及弱势群体? 一.精神病人现状 二. 精神病人在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状况 三.媒体对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及影响 四.国外精神病人及媒体报道情况(数据)
一.精神病人现状 中国大约有1亿7300万成年人患有某种精神疾病,其 中的91%大约1亿5800万人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 (BBC报道,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在2001 至2005年间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规模有关调查的估 计) 2.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 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中 国患精神疾病的人数比过去预料的要高得多,其中绝大多数从未就诊。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590488.shtml
二. 精神病人在家庭,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状况 影响 1)社会的误解和偏见。 认识误区: “疯子”“高危人群”“暴力”“社会不安定因素” 不屑一顾,冷漠鄙视,恐惧远离;不能形成尊重关爱精神病人的社会风气 2)不能得到家庭,亲人朋友的支持和关爱. 错误做法:把病人锁在屋内或遗弃是农村家庭对待精神病患者的常见手段。 延误了早期诊断与治疗,造成终身残疾而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http://www.czrbnews.com/html/2009-11/05/content_7298.htm
1. 负面报道:精神病与犯罪,暴力,危险等联系在一起的负面报道 接近40%。 三.媒体对精神病人的报道现状 1. 负面报道:精神病与犯罪,暴力,危险等联系在一起的负面报道 接近40%。 (事实是,大量医学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人并不比一般人群更具有暴力 或危险倾向。实际上,他们更容易被监禁,更可能成为暴力的受害者。 如重性精神病患者被监禁率为6~15%,远高于一般人群的2.8%;监禁的 时间也比非精神病患者长。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风险是伤害他人的 2000倍。) 2.片面报道: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系高 级导师Nairn发现,那些通过精神病患者自身来传播的报道,更能客观、 真实、中立和人性化地描述患者的现实状况,因此他鼓励新闻工作者 通过采访患者本人,而非第三方人士获得信息。而这正是国内媒体所 欠缺的。 3.不专业报道:偏见,措辞,精卫知识缺乏 (“专业知识的缺乏影响 报道质量”见中华传媒网《新闻报道如何消除“精神病歧视”》) http://qkzz.net/magazine/1006-3277/2009/03/3372491.htm
三.媒体对精神病人的报道影响 1.正面: 关注,理解,尊重,关爱; 精神病患能得到及治疗或 好转;心理; 2.负面: 精神病患 家庭 社会
国外: 为什么媒体要加强对精神别人和弱势群体 报道的关注? 国外: 为什么媒体要加强对精神别人和弱势群体 报道的关注? An Australian study shows that while 90% of respondents believe mental health is a significant issue in Australia, Australians do not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mental illness2. 澳大利亚:研究显示,90%的受调查者认为心理健康在澳大利亚是个 很突出的话题,澳大利亚人对精神病没有足够了解。 51% of respondents in a national study in the US felt that depictions of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in the entertainment industry were negative, and 43% believed coverage of mental illness in the news media was mostly negative3. 美国:研究显示,51%的受调查者认为娱乐业对精神病人的报道是负 面,43%认为新闻媒体对精神病人的报道大多是负面的。 http://www.mindframe-media.info/site/index.cfm?display=83685
国外: 为什么媒体要加强对精神别人和弱势群体报道的关注? 75% of consumer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a UK study felt that media coverage was 'unfair, unbalanced or very negative', while 50% believed media portrayal of mental health issues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ir mental health'4. 英国:75%接受精神健康治疗的人认为媒体报道是“不公正,不公平 甚至是非常负面”的,50%认为媒体对精神病人的报道“对他们的心 理健康有消极影响。” A major German survey showed that the media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about mental illness, and that negative media reports were more commonly recalled than positive reports. Further German studies have found a trend towards avoidance of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by those with a high level of television consumption. In addition, negative newspaper articles adversely affect attitudes towards those experiencing schizophrenia6. 德国:媒体是人们接受有关精神病信息最重要的渠道,而负面比正面 的报道更常见。研究指出,目前在德国有一个趋势——看电视越多, 越想远离精神分裂症患者。 http://www.mindframe-media.info/site/index.cfm?display=83685
现阶段媒体对于精神病人及弱势群体的报道方式
报道信息过度公开 渲染情节,描述语言过于具体 措词不当,尤其标题将弱势群体妖魔化 一些媒体关注困难群体报道的立脚点,往往 在于赚取受众眼泪,并没有真正去挖掘蕴藏 其中的新闻 没有将帮助弱势群体当作常态报道,只是到 了特定节日才重视,而其他时间则无声无息
报道信息过度公开 例子: 杨日彬,男,10岁,现就读于隆安县南圩 镇四联村小学四年级,成绩良好。该生母亲 病重,为治病欠下巨额债务,两兄弟在校就 读,全家四口人只靠父亲一人种地维持生活, 家境贫困。 2002年3月,南方某城市发生了这样一 件事:一个痴呆女孩被人拐买又被强迫卖淫, 患上了严重的性病。新闻媒体对此事给予了 热切的关注。然而在电视上播出时,痴呆女 孩的画面未作任何技术处理
渲染情节,描述语言过于具体 例子: 被告人袁某称,2009年2月8日10时许,袁 某在龙岗区龙岗街道某广场看见一个小童和一 个老人在草地上玩时,产生了劫持小孩的想法, 想以此引起警方的出现来帮助自己。袁某将小 童扔进臭水河,自己也跳了进去,一边不断地 对杨某某说“你报警,不报警我砍死他”。说 着,持菜刀朝小童身上砍了几刀。当时小童躺 在河内的淤泥里,只露出一个头。闻讯赶来的 治安队员一边安抚袁某,一边报警。警察赶到 后,袁某才主动将菜刀扔下。11天后,无辜的 小童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一次,陈学标从外面弄来一桶喂猪的泔水, 要沈学芹和13岁的女儿喝下去,当时沈学芹说尽 好话,陈学标才罢休,不过他自己却旁若无人地 咕咚咕咚喝起了发臭泔水。还有一次,陈学标拿 着砖头追着女儿跑,要不是沈学芹提醒得快,女 儿的脑袋可能就开花了。沈学芹说,她和女儿每 天都提心吊胆过日子,仿佛身边的这个男人就是 一颗定时炸弹。 《精神病患者清早连伤7人,民警迎着乱刀制服 武疯子》
措词不当,尤其标题,强调娱乐性,试图利用人们猎奇心理吸引读者。 例子: 《恶汉施毒弱女跳楼》、《变性失“性福”, “女郎”告医院》、《为续黄昏恋“私奔” 养老院》、《连体女婴之迷》、《10岁女童惨 遭“武疯子”撞脸毁容》等,从这些标题中 可看到,弱势群体被妖魔化,严肃沉重的新 闻话题却用一些虚张声势的标题,成为当代 新闻传播满足受众猎奇心理的爆料,表现了 当代新闻传播深层人文关怀的缺乏。
措辞不当同时将精神病患者群体标签化,引导读者产生群体歧视心理。 (接上篇)但由于精神病患者是一种特殊的 群体,即使对公众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伤害, 却可以不用担待起相关责任,而这一现状 也就给市民的生命带来了威胁以及心理上 的恐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然而我们不得不反思,类似马老太这样没 有抵抗能力的、且儿女也不在身边的老人, 碰到这种情况,他们的安全谁来负责,难 道就只能自认倒霉,任由欺负吗?
一些媒体关注困难群体报道的立脚点,往往在于赚取受众眼泪,并没有真正去挖掘蕴藏其中的新闻 去年超强台风“桑美”在温州苍南登陆,苍南桥 墩镇12岁的丁小云,在台风中亲眼目睹了母亲与3个姐 妹被洪水吞噬的过程。巨大的心理打击使孩子幼小的心 灵受到重创。灾后很长一段时间,孩子每天都要应对无 数记者的“长枪短炮”,上海某电视选秀节目,为了提 升节目影响力,专程到苍南办了一场晚会,请丁小云上 台述说当时的惨痛经历。一系列强迫式的回忆,让孩子 心力交瘁,最后在心理专家的干预下,才正常进入学校 就读。该位学生就读的苍南某中学的校长,为此曾先后 5次拒绝记者的采访。
没有将帮助弱势群体当作常态报道,只是到了特定节日才重视,而其他时间则无声无息 帮助弱势群体,理应成为媒体的常态 宣传。目前的状况,只是到了逢年过节的特 定时期,媒体上关注困难群众的报道明显增 多,领导走访慰问、请困难群众吃年夜饭等 等,而平时报道就少了。
汪洋新年前夕看望慰问农民工 新年来临之际,省委书记汪洋昨日专程到 中山市看望慰问农民工,并主持召开珠三角 地区农民工代表座谈会。汪洋代表广东省 各级党委政府承诺:要通过努力工作,绝不 让任何一个农民工在广东因为失业而挨饿 受冻,尤其不允许任何一个在广东读书的农 民工子女因为父母失业而失学。
国内外报道精神病人及弱势群体 ☞道德守则 中国(大陆): 《中国新聞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則》不涉及有关精神病人和 弱势群体的内容。 尚没有具体的针对精神病人和其它弱势群体报道的道德守 则 专家提出众多意见,大多是根据外国的报道提出的个人 见解和 呼吁 有关儿童的报道规范正在筹划中
香港: 台湾: 《中国报业道德规范》、《中国无线电道德规范》、《中国电视道德规范》: 少年犯罪,不刊登姓名、住址,亦不刊布照片 《香港记者协会专业守则》: 第六条:新闻工作者即使基于公众利益的考虑,亦不应侵扰他人 的悲哀和不幸。 第十条:新闻工作者不应为鼓励种族﹑肤色﹑信仰或性别歧视之 类材料的始作俑者。 台湾: 《中国报业道德规范》、《中国无线电道德规范》、《中国电视道德规范》: 少年犯罪,不刊登姓名、住址,亦不刊布照片 媒体与法律资料中心:http://mlrc.cuc.edu.cn/plus/view.php?aid=2984 http://www.waou.com.mo/wa/2003/02/20030215a.htm
澳大利亚道德规范守则 ☞精神病人 1. 采访一位有或曾有精神病的人时,记者应注意: 1. 采访一位有或曾有精神病的人时,记者应注意: 高度敏感。尽管精神病人乐意接受媒体采访,但是在公众前谈话是一件困难和 痛苦的事情。 确认当事人是否诚意接受采访很重要。与其商量进行采访的地点。看他、她是 否需要一名朋友或相关的礼物在场,帮助他们放松。 未取得许可之前,不可刊登其姓名。征求使用其照片、录像视频及刊登真实姓 名的许可。 尽可能用被访者原话去陈述他们的故事。对于他们的病情,如果有与其医生和家人不同的看法,尽量在报道中包含其见解。 如果其他媒体欲引用采访资料,应事前告诉被访者,避免他们对自己的故事在其他地方出现始料不及。 同时告诉被访者稿件可能做出的改动和视频剪辑。如果想强调其中某一方面,应事前告诉被访者。
2. 如何报道有关精神病人 If you decide to run a story on mental illness: 遵循《道德规范守则》,看是否牵涉隐私,不幸和 心灵创伤 (privacy, grief and trauma) 咨询心理疾病专家 鼓励人们寻求帮助 附上求助热线电话 (telephone helpline) 预告热线单位,让其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的咨询 量突增。
2a.标题——Headlines 当事人的精神病病况和报道有关吗?应该在标题 里写出吗? 如需提及或暗示精神病况,应确认说法是否属实。 媒体道德守则尊重隐私权,公开这些信息会对当 事人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标题是否夸大了当事人的病况或发病情形。
2b.语言—— Language 大多媒体工作者措辞小心谨慎。但一项最近的调查显示,类似 ‘cracked up’, ‘nutcase’(疯子),‘psycho’and ‘lunatic asylum’(疯人院)等仍被使用,将精神病看做耻辱, 并带来永久性歧视。 避免暗示精神病人天性暴力,丧失工作能力,无法预知,不可 信任,虚弱或无法治愈。 避免使用暗示精神病是无期徒刑( a life long sentence ) 的用语,将遭受精神疾病折磨的人看做受害者是陈旧的想法 (outdated) “精神病”包括很多症状、发病情况,对人们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不能一概而论。 确保专业术语使用正确:情绪不佳或者不高兴并不代表患上忧 郁症。不分语境使用精神病和医学术语是不准确的,如 ‘psychotic dog(疯狗)’ or ‘schizophrenic city(精神分裂症)'.
英国:新闻实践守则 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Press 英国新闻实践守则委员会(EDITORS’ CODE OF PRACTICE COMMITTEE), 1990年成立起草了英国第一份广泛认同的《新闻实践守则》(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Press ),2009年3月第二版修订完成,10月19日生效。新闻 申诉委员会PPC(Press Complaints Commission)负责实施。 守则用红色 * 标出与报道弱势群体有关的注意事项: 第五条:不幸(Intrusion into Grief, Trauma) 在有关个人不幸经历的报道中,询问和接近采访必须带着同情、谨慎, 出版时也要慎重。 有关自杀的报道中,要避免过度渲染自杀手段和情节。 第六条:儿童 第2例,在涉及16岁以下儿童的采访报道中,记者必须先取得其父母或 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才能进行采访,拍照。 第5例,编辑不得因为家长或其监护人的名望、臭名和地位而公开报道 其子女(儿童)的生活细节。
媒体在报道当事人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性取向,以及生 理和精神疾病时,应避免偏见和歧视。 第七条: 性犯罪案件里的儿童 媒体不能披露(Identify)性案件里受害儿童或者目击儿童(16岁以 下)的资料; 不能用“Incest(乱伦)”这个词来形容受害儿童; 报道 不能暗示被指控者和该儿童的关系。 第十二条:歧视 媒体在报道当事人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性取向,以及生 理和精神疾病时,应避免偏见和歧视。 当事人的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性取向,以及生理和精神 疾病等细节在报道中不能提及除非对报道必不可少。 http://www.editorscode.org.uk/the_code.html
美国——SPJ Code of Ethics 记者应该: 避免将某一种族、性别、年龄、宗教、族群、地域、性取向、残疾、 样貌或社会阶层的人刻板化。 同情因新闻消息曝光而受到反面影响的人。特别是儿童及没有接受采 访经验的人。 关怀受到悲怆事件影响的人以谅解的态度采用照片或访问。 明白采集及报导新闻时可能会对他人做成伤害及不安,追逐新闻不等 于记者就有权自以为是 小心处理或保护少年及性犯罪受害人的身份。 翻译成了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中文,克罗地亚,德国,希腊,法语,匈牙利语 等。 SPJ: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http://www.spj.org/ethicscode.asp
End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