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北京协和医学院 流行病学教授 黄建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张庆 李凤霞 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 关 爱 生 命 预 防 艾 滋关 爱 生 命 预 防 艾 滋 中等职业学校 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
1 06/06 e 2007 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7 年 12 月 数据来自《 2008 年全球艾滋病疫情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 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调查表 你知道哪些疾病 ? 能传染的请打勾. 禽流感 患禽流感死去的鸟类 思考 : 1 、你们知道禽流感是由什 么引起的吗? 2 2 、人们为什么谈禽色变呢? (病毒)
非典即非典型肺炎,是 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一 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 病。 什么是非典?
从新发传染病 SARS 的暴发看学 科的更名与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 翁心华. 二十年来世界上新发现的重要 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科普宣传 免疫与健康 科技让我们拥有健康、安全的生活 中国免疫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00003-E-1 – December 2005 《 2005 年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部分数据摘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 2005 年 11 月 21 日 报告全文(英文)可以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网站 获得
第 2 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三、传染病 (二) 传染病 三知道 特点 : 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 流行环节 预防措施 1 、 传染源 2 、 传播途径 3 、 易感人群 1 、控制传染源 2 、切断传播途径 3 、保护易感人群 (一)常见传染病类型名称及传播途径.
由新興感染症 談急診之防疫措施與動線規劃 陳世英醫師 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 課程大綱 疫病流行的必然與未然 現代醫療的優勢與弱勢 急診部門的不變與應變 2.
[ 基础过关 ] 4 .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 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___, 它由一些 __或__自然合成。人们最早发现的 抗生素是___, 它能使细菌的____, 并使细菌破裂 。 5. 下列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 是 ( ) A 、细菌性痢疾 B 、青春期肺结核 C 、破伤风 D .霍乱.
流行性感冒、冠心病、乙肝、龋齿、蛔 虫病、灰指甲、肺结核、爱滋病 传染病: 非传染病: 冠心病龋齿 流行性感冒乙肝 灰指甲肺结核爱滋病 蛔虫病.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下列疾病哪些是传染病?哪些是非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冠心病、乙肝、龋齿、 灰指甲、肺结核 传染病:流行性感冒、乙肝、灰指甲、肺结核 非传染病:冠心病、龋齿.
传染病及其预防.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HIV 立体模式图 蛔虫卵和蛔虫 几种常见的病原体 几种常见的疾病 水痘.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你知道吗 ?? 70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 癌症 慢性呼吸道疾病 糖尿病 慢性病.
H7N9 禽流感病毒 醫務室製 資料來源: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处理.
传染病疫情报告 滁州二院 医务科
第十四章 疾病预防 与疾病监测.
预防猪流感.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监测所 林君芬 2013年10月29日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传染病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
传染病及其预防.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传染病学.
传染病学总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 谢冬英 2008年03月.
3-2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2) 传染病.
我们的财富 … 健康 事业 家庭 金钱 友谊 什么样的状态才能叫健康呢?.
狂犬病 我国狂犬病发病数位居世界第二 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 狂犬病 我国狂犬病发病数位居世界第二 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
全球健康危机 W. Thomas London, M.D. 翻译:章杨.
传染病.
第三节 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
关于非典型性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
第18章 疾病与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 合肥38中 黄菲.
肺结核.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复旦大学校医院 胡贯中
我们为什么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第十五章 健康的生活 主讲人:郑岑 北京市密云区密云三中.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复旦大学校医院 胡贯中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预防小学生 常见传染病.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糖尿病流行病学.
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复旦大学校医院 胡贯中.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十二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disease
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预防 复旦大学校医院 胡贯中.
常見的傳染病.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七章 第三节 传染病.
学习目标  □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 □ 掌握一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健康生活。. 学习目标  □了解常见的传染病;  □ 掌握一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健康生活。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51- 关于巴西 About Brazil 巴西与中国 BRAZIL & CHINA 1.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Seminar 【Speaker】 Ming-Jen Li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t of Economics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六、监督和评估 对健康促进策略有效的监督和效果评估至关重要 它可以对健康促进材料进行同步调整 收集关于影响效果的数据 监督在确保策略的适当、高质量和坚持原则上将发挥重要作用.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防蚊灭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我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北京协和医学院 流行病学教授 黄建始

学习目标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您应该能够: 掌握传染病的定义 了解我国传染病的现状 熟悉21世纪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 掌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原则和方法

今天讨论的内容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怎么流行的? 本世纪传染病对我们的威胁大吗? 如何应对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 定义 传染过程 感染谱

什么是传染病? A communicable disease “is an illness due to a specific infectious agent or its toxic products that arises through transmission of that agent or its products from an infected person, animal, or inanimate reservoir to a susceptible host.” Benenson A.S.(ed). 1995,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Manual, 16th Ed. APHA,P533

什么是传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 传染病强调病原体向易感宿主的传播。 Infectious disease 感染病强调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什么是传染病? 定义 传染过程 感染谱 隐性为主 显性为主 大部分死亡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传染过程不一定导致传染病,传染病的发生一定有传染过程。 传染过程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是一种纯生物学现象。

什么是传染病? 感染谱 隐性为主:结核、乙脑 (冰山现象) 显性为主:麻疹、水痘 大部分死亡:狂犬病

传染的冰山概念 细胞反应 宿主反应 细胞变形\失去功能\溶解 临床轻微\中等\严重疾病\死亡 病毒不完全成熟 感染但没有症状 暴露但没有侵入细胞 暴露但没有感染

今天讨论的内容 七年之痒的故事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怎么流行的? 本世纪传染病对我们的威胁大吗? 如何应对传染病?

传染病是怎么流行的? 流行过程与传染过程完全不同,是在群体中发生蔓延的过程。 不是纯生物学现象,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 流行的生物学基础: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流行过程三环节两因素 社会因素 传播途径 传染源 易感人群 自然因素

流行病学三角型 宿主 环境 病原体

传染源 人: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潜伏期 临床症状期 恢复期 动物: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是动物的寄生物,人是偶然感染。

传染机制和传播途经 传播机制:病原体不断更换宿主的过程。 传播途径: 经空气 经水 经食物 经接触 经节肢动物(虫媒传播) 经土壤 经空气 经水 经食物 经接触 经节肢动物(虫媒传播) 经土壤 医源性 垂直传播(胎盘/阴道)

人群易感性 易感性:对传染病的容易感染程度。 易感性变化原因: 升高:新生儿比例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降低: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

疫源地和流行过程 疫源地:传染源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 每个传染源可以构成一个疫源地,一个疫源地可以有多个传染源。 显性感染:流行过程是传染病不断传播的过程 隐性感染:流行过程不一定是传染病不断传播的过程

今天讨论的内容 七年之痒的故事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怎么流行的? 本世纪传染病对我们的威胁大吗? 如何应对传染病?

that Smallpox was eradicated. “全球的胜利” 1980消灭天花,还有7个国家有脊灰 Seven countries remain endemic and are a threat to all other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ir neighbours Egypt’s success is illustrated in the box In 1980, WHO announced that Smallpox was eradicated. Poliomyelitis Eradication Program To date, only 7 countries remain endemic.

“全球的威胁” 1996–2004新发和复发传染病(70%是动物源的) Parasites and Bacteria Viruses/Prions Ebola and CCHF Influenza H5N1 Lassa fever Monkey pox BSE Rift Valley Fever SARS CoV VEE West Nile Hendra/Nipah rabies Parasites and Bacteria Cryptosporidiosis Letopsirosis Lyme Borreliosis Brucellosis E Coli O157 Multidrug resistant Salmonella Plague

1975年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 Guanarito virus 1975 细小病毒 B19 Encephalitozzon hellem(脑炎) 1992 霍乱 O139 1992 Bartonella henselae(巴尔通氏体) 1993 Sabia virus(出血热) 1995 庚肝 1995 人类疱疹病毒 1996 疯牛病 禽流感 尼帕病毒、禽流感、其他新病毒 1975 细小病毒 B19 1976 隐孢子虫 埃博拉, 军团菌肺炎 汉坦病毒 空肠弯曲菌 1980 HTLV-1 1981 葡萄球菌毒素 1982 E. coli O157, HTLV-2, 螺旋体 1983 HIV virus, 幽门螺旋菌 1988 戊型肝炎 1989 丙型肝炎

传统传染病卷土重来 八十年代初美国纽约等大城市同时暴发麻疹流行 1993年白喉席卷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 1994年鼠疫在印度苏拉特等大中城市暴发流行 1998年中国香港暴发禽流感 全球性的结核菌、疟原虫和淋球菌耐药性日趋严重

传染病流行现状(1) 许多国家传染病发病和死亡在较低水平 目前疾病控制的主要工作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但传染性疾病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传染病流行现状(2) 经典传染病还没有完全控制 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 部分已经控制的传染病又重新肆虐。

性病、结核病、布病上升明显,登革热近年有所回升 中国部分曾经较好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 性病、结核病、布病上升明显,登革热近年有所回升

中国性病报告病例数( 1985~2004)

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1997-2005年

肺结核(TB):全球大部分病例集中在中国和印度 < 1 000 1 000 to 9 999 10 000 to 99 999 100 000 to 999 999 1 000 000 or more No Estimate

结核病负担日益加重 中国结核病患者数量居全球第2位 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30万例 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 全国80%的肺结核病人在农村 是结核耐药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面临着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危险

结核病 现在我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600余万,其中150万人具有传染性。 患者中70%为15-45岁青壮年,80%在农村,45%没钱治病。 估计每年因结核病要丧失3.6亿个劳动日、国民生产总值约损失90亿元。 近年发现结核与艾滋病重叠感染、互相加重。 目前,防制的关键在于开展DOTS化疗以克服日益严重的抗生素耐药问题。

1991-2005年全国DOTS 策略覆盖率(%)

2004年全国登革热报告病例地理分布

中国传染病的流行现状 少数传染病已被控制或即将被消灭 过去已经基本控制的一些传染病又卷土重来 一些新传染病被发现

病毒性肝炎 甲型肝炎 1988年上海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甲型肝炎暴发流行,33万人罹患。 甲型肝炎 1988年上海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甲型肝炎暴发流行,33万人罹患。 乙型肝炎 目前,我国有10%的人感染并携带乙肝病毒,这些人都可以作为传染源。目前全世界有乙肝病毒携带者3.5亿,其中1.2亿在中国,带毒者有25%将死于慢性肝炎或肝癌。 戊型肝炎 1988年南疆发病11万人,死亡近千人,孕妇死亡率较高。

鼠 疫 疫源地 至少有十种鼠疫疫源地,绝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其面积总和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 疫情 鼠 疫 疫源地 至少有十种鼠疫疫源地,绝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其面积总和在100万平方公里以上。 疫情 我国八十年代年发病数每年不足10例,九十年代上升至每年数十例。目前疫情是解放以来第二个高发期。

隆林 百色 贵州 鼠疫 云南 越南 南宁 2000年首次在隆林县发现人间鼠疫和鼠间鼠疫

人间鼠疫 发病42人,无死亡, 病人均为腺型鼠疫。发生于夏秋季(5~10月) 人间鼠疫 发病42人,无死亡, 病人均为腺型鼠疫。发生于夏秋季(5~10月) 动物间鼠疫 发生于 2000年3~9月间

我国鼠疫疫源地类型及其分布、发病情况

霍 乱 近年来,我国又发现霍乱O139新血清型菌株,增加了防制的难度。 霍 乱 ELTOL霍乱弧菌自60年代传入我国,已在我国流行了近40年,对人民健康和国内、国际贸易造成了重大影响。 近年来,我国又发现霍乱O139新血清型菌株,增加了防制的难度。

1994~1998年我国流行性出血热报告病例数 1994~1998年我国流行性出血热报告病例数

1994~1998年我国钩端螺旋体病报告病例数

血吸虫 血吸虫病的疫源地长期存在,水灾可使后钉螺随水扩散,威胁灾民和抗灾军民的安全。三峡建坝后对血吸虫病的影响需密切监测。 1989年8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事件,截至9月12日,已检查4,721人,查出病人1,372人,入院992人,其中急性感染466人。这是我国最近发生在大、中城市急性血吸虫感染最严重的一次。

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传染病爆发流行、群体中毒、灾害引发的卫生问题、生物恐怖等 社会影响大,对公众危害增强 事件复杂,处理困难,技术要求高 必须建立应急体系,做好应急准备

2001: “9.11” 面对生物、化学恐怖 已经发生的事件 1984: Oregon, 沙门氏菌感染 1991: Minnesota, 立克次氏体毒素 1994: Tokyo, 沙林毒气 and biological attacks 1995: Indiana, 鼠疫 1997: Washington DC, 炭疽热 1998: Nevada, 非致病性炭疽 1999: 炭疽热 2001: “9.11”

中国传染病流行现状 在50余种新发传染病中,2/3的疾病在我国存在或可能存在(潜在),70%的病原体来源于动物。

中国已经发现的新发传染病 HIV/AIDS、O139霍乱、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军团病、莱姆病、空肠弯曲菌感染、单核细胞李司特氏菌食物中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新型肝炎、肠道病毒71型感染、隐孢子虫病、猪链球菌感染、禽流感(H5N1)等

新发传染病的特点 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 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 疫情初期认识局限

新发传染病的危害—经济 SARS (590亿美元,我国179亿美元) 禽流感 (家禽/人) 疯牛病 (英国2001年35亿英镑)

1990–1999疾病大流行的经济损失 USA —E. coli 0157 Food recall/ destruction Periodic UK—BSE US$ > 9 billion 1990-1998 HONG KONG SAR Influenza A (H5N1) Poultry destruction, 1997 INDIA—Plague US$ 1.7 billion, 1995 UR TANZANIA Cholera US$ 36 million 1998 MALAYSIA—Nipah Pig destruction, 1999 PERU—Cholera Seafood Export Barriers 1991

新发传染病的危害—健康 高病死率 艾滋病 (非洲期望寿命减少5.3-22.1岁) SARS (病死率12%) 结核病

新发传染病的危害—社会 新发传染病的不确定性 临床医生不认识(无有效治疗方案) 预防医生不认识(无有效防制措施) 政府官员不认识(无正确决策) 造成政局和社会的不稳定!

为什么新传染病出现,旧传染病死灰复燃? 主要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和不停的迁徙有关: 快捷而频繁的国际旅行; 城市过度拥挤/不良的卫生状况; 大宗国际食品贸易,大量食品分发和不洁的食品加工和操作; 人类对自然界原有的媒介生物和病原体宿主接触增加; 环境和气候改变:影响虫媒和动物宿主的组成和数量; 战争、饥饿、灾害使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恶化; 卫生服务不能满足上述变化。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简报(W.H.O PRESS)

1950-2005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逐年扩大 1985年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逐年扩大 1989年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逐年扩大 1995年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逐年扩大 1998年

14.5万 Reported 65万 Not identified 78% Proportions between reported cases and not identified cases in China by 2005 14.5万 Reported 65万 Not identified 78%

性行为 性行为 共用针具 吸毒女性 性行为 吸毒人群 配偶 母婴传播 性行为 共用针具 性行为 性行为 性行为 吸毒人群 母婴传播 妓女 嫖客 性行为 共用针具 母婴传播 吸毒人群 婴儿 配偶

全国分省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数(截至2005年底) 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疫情地区差异大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 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

Global distribution of SARS probable cases 远 距 离 跨 越 式 传 播 S A R 发 生 严 重 医 院 内 感 染 >=1000 100-999 1-9 Global distribution of SARS probable cases (2002.11.1-2003.7.30) n=8098 Canada 251 USA 29 Mainland China 5327 Hongkong 1755 Taiwan 346 Vietnam 63 Singapore 238 10-99

起病急,迅速进展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出血,肝、肾功能衰竭、死亡 2005年7月四川局部地方爆发猪链 起病急,迅速进展化脓性脑膜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出血,肝、肾功能衰竭、死亡 发病204,死亡38

2005-2006年中国大陆人禽流感病例地理分布

今天讨论的内容 七年之痒的故事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怎么流行的? 本世纪传染病对我们的威胁大吗? 如何应对传染病?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群众参与相结合 讲究策略,制定合理措施 综合措施与重点措施相结合 依靠科学,依法防治 加强地区间、国际间的合作

流行过程三环节两因素 社会因素 传播途径 传染源 易感人群 自然因素

预防 在群体水平上 改善卫生条件 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国境检疫 在个体水平上 预防接种

控制 对病人 对病原携带者 对接触者:检疫 对动物传染源:治疗、捕杀 对疫源地:消毒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早治疗、定期检查 对接触者:检疫 对动物传染源:治疗、捕杀 对疫源地:消毒

我国法定报告的37种传染病 2种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5种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我国法定报告的37种传染病 10种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法定报告人 从事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的工作人员

传染病的防治任重道远………

致谢 本讲稿引用了我国公共卫生界老师和同行的PPT和公开发表的材料,在此真诚致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