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組織能力與競爭優勢 主講人 湯明哲 教授
組織能力與競爭優勢 策略可以由兩個觀點來看 Q:產業結構重要還是組織能力重要? 由外而内 產業結構保護企業利潤由外而内分析的缺點: 1.競爭生態會改變 2.高利潤會吸引模仿及進入 3.不具備組織能力 由内而外 組織能力才能保住基業長青 組織能力創造競爭優勢
組織能力和策略的關係 組織程序 競爭優勢: 成本優質 差異化優勢 組織能力 企業資源 組織文化 競爭生態 競爭策略 產生資源 經營績效
企業資源:有形資產 企業資源: 案例:美國奇異公司 GE資本公司協助GE提供融資 GE Capital資金來源 財物資源 人力資源 有形資產 案例:美國奇異公司 GE資本公司協助GE提供融資 GE Capital資金來源 有形資產:土地,機器設備,現金,產品存貨等有形資產市場上可購得,可交易資產(Tradable goods)無法建立競爭優勢
企業的價值來自無形資產 公司三分之一的價值來自於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 聯發科:股本三十億,市值一千億,替股東創造 970億的價值。 品牌 管理程序 無形資產 公司三分之一的價值來自於無形資產 聯發科:股本三十億,市值一千億,替股東創造 970億的價值。 無形資產: 品牌 對供應商的名譽 在競爭者中的名譽 在投資者心中的名譽 商譽 可口可樂品牌值三百億美金 INTEL,Nokia等品牌價值遠超過有形資產
企業資源:無形資產 對消費者的知識:設計適合消費者的產品 HP CEO: 知識管理的重要:個人知識轉成公司知識 和競爭優勢有關資源的特性 研發技術 專利 廠商的知識 對消費者的知識:設計適合消費者的產品 HP CEO: “If HP knows what HP knows, we will be ten times profitable” 知識管理的重要:個人知識轉成公司知識 和競爭優勢有關資源的特性 稀少性 無法複製 案例:大明星製作
組織程序和組織能力 組織程序 組織程序是創造競爭優勢相當重要的一環 組織能力 意即組織能夠做出的比競爭者還要好的事情 很多國外企業都是以程序爲主的組織 (Process-based organizations) 案例:台塑企業 程序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 組織程序 組織能力 競爭優勢
企業的程序 作業程序(Operational processes ) 新產品發展程序 功能性程序(Functional processes) 一般程序 例如:請假,作業等程序 顧客服務程序 知識管理程序
策略程序(Strategic processes) 獎勵程序 興業程序 重生程序 整合程序 沒有程序也是程序
組織“獨特”能力 物種競爭 核心競爭力 企業競爭 能力即是競爭優勢
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的概念 跨產品線的共同的技術 核心競爭力是大樹的根 產品線是大樹的枝幹 產品是大樹的果子
核心競爭力案例 長庚醫院地下室pizza店 3M Canon IBM Honda: motorcycle,car,generator,lawn mower Casio: precision casting,LCD,IC design
核心競爭力案例 Knowles Electronics AT&T and the universal card 台灣筆記型電腦廠商:廣達,仁寳,英業達 Sharp Hallmark:
核心競爭力和策略思維 界定核心和非核心 業務資源分配:策略要有取捨 企業策略:以能力爲主的成長模式,而非以機會爲主的成長 模式 案例:DRAM SWOT分析的謬誤: 強調以機會為成長機會,而非以能力為成長機會 外包非核心業務: 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Career Is Over 策略上的指揮:一點突破,全面帶進 從核心競爭力觀點而言:策略就在建構和延伸核心競爭力
企業價值創造PVC 顧客認知上的價值(V) (最高願意付的價錢) 產品價格(P) 成本(C) 廠商創造總價值 消費者剩餘 利潤
競爭優勢分析 創造競爭優勢 拉大V和C的距離 V的策略: 差異化策略增加消費願意付的最高價格 C的策略: 降低成本
價值鏈活動圖分析 基本建設 人力資源管理 技術發展 採購 支援活動 Margin 後勤支援 作業流程 成品運輸 行銷活動 售後服務 主要活動
競爭優勢類別 競爭優勢 差異化優勢 成本優勢
成本領導策略 假設:在同樣品質下,創造最低成本 首先了解成本動因 Cost Drivers,管理成本動因達 到降低成本的目標 Strategy is a hard choice: 成本領導策略無法兼顧差異化策略 降低成本已成爲經營企業最低要求 成本領導策略較適合大型企業
Source: 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成本動因:Cost Drivers 規模經濟 範疇經濟 學習曲線 提升產能利用率 設廠地點國際化 外包降低成本 Source: 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Free Press,1985)
成本領導策略:案例 奇美實業 產品:ABS 產品決定成本 化工原料有相互取代性 價格決定原料的需求量 產生另一套競爭邏輯 產能擴充 降價 擴充需求
成本領導策略:案例 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 案例:福特,購買流程電腦化 案例:台塑企業,一滴一點合理化 案例:戴爾電腦,經營模式 Direct and BTO (Build to Order) 成本優勢:存貨:6日:競爭者:35日 存貨跌價損失:5% 存貨倉儲成本:2% 存貨周轉金:1% 經銷商成本:7% 總成本優勢:10-15%
成本領導策略:案例 威名百貨(WALMART): 鄉村包圍城市:降低租金和人工成本 建立倉儲系統,運輸車隊:降低存貨成本 全球採購:Open book policy,降低購買成本 激勵員工:降低失竊率 相對於一般百貨公司成本優勢:5%
成本領導策略的盲點 過於注重製造 疏忽間接成本的重要 疏忽創造差異化的契機 容易被低工資國家取代 容易受到匯率的影響 疏忽顧客服務 除了經濟規模,成本差異化建立不易
差異化策略的考量 差異化的考量 要不要和競爭者提供類似的產品或服務? 要在產品的哪些構面上進行差異化? 差異化的程度要多大? 考量因素: 需求面 供給面 競爭面
要不要和競爭者同質競爭? 視情況而定 首先考慮忠孝東路的比薩卡車 假設:消費者以距離多寡決定購買比薩的標準 產品同質同價,只有地點不同 廠商沒有移動成本 消費者平均分佈於忠孝東路兩旁 結果:雙方移到中點,完全沒有差異化
要不要和競爭者同質競爭? 但如果廠商不能移動,又有價格競爭 是否要與競爭者進行同質競爭的決定因素 結果:雙方位於忠孝東路兩端 避免競爭,因此拉大差異化 是否要與競爭者進行同質競爭的決定因素 移動成本 消費者在產品空間的分布密度
如競爭者已推出類似產品,必須創造差異化,以避免價格競爭 要不要和競爭者同質競爭? 需求面考量 消費者需求高的產品特色,必須同質競爭 供給面考量 成本不高於對手 競爭面考量 如競爭者已推出類似產品,必須創造差異化,以避免價格競爭 案例:電視三台八點連續劇?同質或異質? 案例:政治候選人政見?同質或異質?
要在產品的哪些構面上進行差異化? 視需求而定 原則:每一項產品均可差異化 利用多元尺度分析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找出消費者認爲最重要的產品特質 利用Hedonic Pricing評估消費者願意付多少價格 購買此產品特質? Hedonic Pricing:P-a+b1x1+b2x2… P:價格,Xi:產品特質、汽車馬力、長、寬等
要在產品的哪些構面上進行差異化? 評估成本上是否能提供此類產品特質 成本應小於消費者願意付的價格 注意:不同消費者要的產品特質不同 有些廠商將產品差異化作爲價格歧視的基礎 例如:藥品 例如:某名牌擴大器(Receiver) 價格如下:ATV920 :$349 ATV1020 :$449 差異在於接有綫電視的插頭
實質差異化 實質差異化 功能上不同 例如:CPU 是否要提供最佳品質? 例如:航空公司訂位策略:Overbooking 應視提高品質所創造對消費者的價值,是否高於提供 最佳品質的成本 例如:航空公司訂位策略:Overbooking 提供顧客隨時取消訂位的權力 但邊際成本低,顧客No Show成本太高 考量收入因素:Overbooking 150%
實質差異化和產品綫的廣度 最佳產品綫:成本和消費者選擇至權衡 規模經濟和範疇經濟 競爭者生産綫 消費者密度分佈 價格 消費者分布密度 Tercel Corolla Camry Lexus 價格
認知差異化 認知差異化 認知差異化由廣告所創造 廣告有兩種 訊息式廣告 勸説式廣告 訊息式廣告可增加競爭: -勸説式廣告創造認知差異化 (Informative advertisement) 訊息式廣告可增加競爭: -案例:嬰兒奶粉禁止廣告反而阻礙Gerber進入 -案例:眼鏡廣告 勸説式廣告 (Persuasive advertisement) -勸説式廣告創造認知差異化 -引導競爭趨於非價格競爭 認知差異化 認知差異化由廣告所創造 案例:台大 EMBA 第一年:訊息式廣告 第二年:勸説式廣告
差異化的陷阱 PVC的不均衡 V:創造消費者不要的差異化 P:創造過多的差異化價格太高 C:創造成本太高的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