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矩陣 1-1 聯立方程式 1-2 矩陣的定義 1-3 矩陣的運算 1-4 基本列運算 1-5 反矩陣 1-6 行列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工職數學 第四冊 第一章 導 數 1 - 1 函數的極限與連續 1 - 2 導數及其基本性質 1 - 3 微分公式 1 - 4 高階導函數.
Advertisements

不定積分 不定積分的概念 不定積分的定義 16 不定積分的概念 16.1 不定積分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積分公式。
大綱 1. 三角函數的導函數. 2. 反三角函數的導函數. 3. 對數函數的導函數. 4. 指數函數的導函數.
說 劍 《莊子‧雜篇》─ 第 一 組 賴泊錞 謝孟儒 張維真 羅苡芸
总 复 习 四则运算 位置与方向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小数和意义和性质 小数和加法和减法 三角形 统计.
矩 陣 1-1 聯立方程式 1-2 矩陣的定義 1-3 矩陣的運算 1-4 基本列運算 1-5 反矩陣 1-6 行列式.
第7课 一元二次方程 同德中学羊恒兵.
第七章 证券投资管理 教学目的: 1.掌握证券投资的种类 2.理解证券投资风险与收益 3.重点掌握组合投资策略.
第 9 章 線性微分方程組.
第四章 向量空間 4.1 Rn上的向量 4.2 向量空間 4.3 向量空間的子空間 4.4 生成集合與線性獨立 4.5 基底與維度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第四章 數列與級數 4-1 等差數列與級數 4-2 等比數列與級數 4-3 無窮等比級數 下一頁 總目錄.
“08高考化学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的命题和教学对策研究”
第1节 光的干涉 (第2课时).
群組未知 水蜜桃每4個裝一盒,爸爸買了5盒,一共買了幾個水蜜桃? 爸爸想把20個水蜜桃平分給他的5個朋友,每個朋友可以得到幾個水蜜桃?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1.1 線性方程式系統簡介 1.2 高斯消去法與高斯-喬登消去法 1.3 線性方程式系統的應用
高斯消去法 利用基本列運算化簡線性方程組的增廣矩陣求得一組解,而且恰有一組解,但是否每一個線性方程組都是如此呢?試觀察下面的例子:
第二章 矩阵(matrix) 第8次课.
2-1 直線方程式及其圖形 直線的斜率 1 直線的方程式 2 兩直線關係 直線方程式及其圖形 page.1/22.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例1.设 求AB..
線 性 代 數 第 1 章 線性方程式系統.
Ch02 陣列 JAVA程式設計入門(II).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1.3 在整除性問題之應用 附加例題 3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1 數系的發展.
4 線性模型 與矩陣代數.
MATLAB陣列之輸入與處理 資管碩一 蘇柏屹.
線 性 代 數 第 3 章 行列式.
Chapter 2 聯立線性方程式與矩陣 授課教師:李金鳳(Amy Lee)
5 線性模型與矩陣代數 (續).
模糊聚类分析.
Ch2多項式函數 2-2 多項式的運算與應用 影音錄製:陳清海老師 資料提供: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張智星 清大資工系 多媒體檢索實驗室 MATLAB 程式設計進階篇 線性代數 張智星 清大資工系.
每周三交作业,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15%; 平时不定期的进行小测验,占总成绩的 15%;
線 性 代 數 第 2 章 矩 陣.
线性代数 第二章 矩阵 §1 矩阵的定义 定义:m×n个数排成的数表 3) 零矩阵: 4) n阶方阵:An=[aij]n×n
Definition of Trace Function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工程數學 Chapter 6 Linear Algebra Matrices , vectors , Determinants
第 2 章 陣列(Array)與矩陣(Matrix)的運算
大綱:加減法的化簡 乘除法的化簡 去括號法則 蘇奕君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白板百萬小學堂 本活動建議搭配電子白板 學生最多可分成2~6組(請按組別按鈕) 老師可以視時間多少,來進行活動 每一組要回答十個問題。
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 6.1 矩阵的概念 § 6.2 矩阵运算 § 6.3 矩阵的初等行变换与矩阵的秩 § 6.4 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
The Flow of PMOS’s Mobility (Part2)
第八章 矩阵论.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第一章 直 線 ‧1-3 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反矩陣與行列式 東海大學物理系‧數值分析.
线段 射线 直线.
§5.6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南海中学数学组 周福隽.
7.3 餘弦公式 附加例題 3 附加例題 4.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A经有限次初等变换化为B,称A与B等价,记作A→B.
(a+b)(c+d)=ac+ad+bc+bd
例題 1. 多項式的排列 1-2 多項式及其加減法 將多項式 按下列方式排列: (1) 降冪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升冪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列 降冪:次數由高至低 升冪;次數由低至高.
矩陣教學網頁規畫 組員:陳姿帆 黃美倫 林芳羽.
3.1 矩陣的行列式 3.2 使用基本運算求行列式 3.3 行列式的性質 3.4 特徵值介紹 3.5 行列式的應用
1-4 和角公式與差角公式 差角公式與和角公式 1 倍角公式 2 半角公式 和角公式與差角公式 page.1/23.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補充 數值方法 數值方法.
2.1 一元一次不等式 定 義 設a、b為兩個實數。.
解下列各一元二次方程式: (1)(x+1)2=81 x+1=9 或 x+1=-9 x=8 或 x=-10 (2)(x-5)2+3=0
§4.5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Ⅱ ).
以下是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4 n维向量及其线性相关性(续7)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湖北省武汉市育才小学 万 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hapter 1 矩陣 1-1 聯立方程式 1-2 矩陣的定義 1-3 矩陣的運算 1-4 基本列運算 1-5 反矩陣 1-6 行列式

1-1 聯立方程式 m個線性方程式、n個變數x1,x2,…,xn所構成的系統 (1-1) 1-1 聯立方程式 m個線性方程式、n個變數x1,x2,…,xn所構成的系統 (1-1) 稱為線性系統(linear system)或聯立線性方程式。若x1 = s1, x2 = s2,……, xn = sn能滿足聯立方程式(1-1)時,我們稱(s1, s2,…, sn)為聯立方程式(1-1)的解。

Example 1 聯立方程式可能有解(一個解或是無限多個解),亦可能無解。 利用消去法(method of elimination)解聯立方程式,其利用方程式乘以適當實數後加到另外一個方程式上,以消去某個變數。 解聯立方程式:

Ex. 1 answer 式(1) × -3 +式(2) 式(1) × -4+式(3) 式(2) × (-6/5) +式(3)

Ex. 1 answer 式(2) × (1/5) +式(3) ×(5/2) 式(2) +式(1) x3=10代入式(1)與式(2): 得x1=-4 x2 = 2

Ex. 2 解聯立方程式

Ex. 2 answer 式(1) × (-2) +式(2) 式(2)÷3x2=x3-4 代入式(1) 則聯立方程式可寫為: (無限多組解)

Ex. 3 解聯立方程式 式(1) × (-2) +式(2) (無解)

1-2 矩陣的定義 1-1 由 mn 個實數所構成的 m 列(row) n 行(column)長方形數列,稱為 m  n 階(order)矩陣(matrix) A。 (1-2)

1-2 矩陣的定義 1-1 為簡便計,m  n 矩陣常以符號 A = [aij]mn,或更 簡單的[aij]來表示。在矩陣 A 中第 i 列、第 j 行位 置的 aij 稱為矩陣 A 的(i, j)元素(element, or entry)。

矩陣的應用 矩陣除了數學、物理、工程、經濟或管理應用外,目標活動裡的一些數據,亦可利用矩陣符號表示之。例如某工廠生產A、B、C、D、E產品,以連續四天出貨數量,可以下式表示之:

1-2 矩陣的定義 下面介紹幾種具有特殊型態的矩陣。設A為 m  n 矩陣: 1-2 矩陣的定義 下面介紹幾種具有特殊型態的矩陣。設A為 m  n 矩陣: 若m = 1,矩陣 A 只有一列,稱為列矩陣(row matrix)或列向量(row vector),如 A = [3, 2, 1]。若 n = 1 時,則稱 A 為行矩陣(column matrix)或行向量(column vector)。

1-2 矩陣的定義 當 m = n 時,矩陣 A 稱為 n 階方陣(square matrix of order n)。其中對角線元素a11, a22, ……, ann 構成主對角線(main diagonal)。 若 n 階方陣中,對角線之外的元素皆為0,即aij = 0,當 i  j ,則稱此矩陣為對角矩陣(diagonal matrix)。

1-2 矩陣的定義 若對角矩陣 A 中對角線元素皆為1,則稱 A 為單位矩陣(identity matrix)。通常以符號 In 表之。 1-2 矩陣的定義 若對角矩陣 A 中對角線元素皆為1,則稱 A 為單位矩陣(identity matrix)。通常以符號 In 表之。 若對角矩陣 A 中,對角線元素皆相等,即 aii = c, i = 1,…, n,則稱矩陣 A 為純量矩陣(scalar matrix)。

1-2 矩陣的定義 若 n 階方陣 A 中,aij = 0,當 i > j 時,則 A 稱為上三角矩陣(upper triangular matrix)。

1-2 矩陣的定義 若 aij = 0,當 i < j 時,則稱 A 為下三角矩陣(lower triangular matrix),例如 不論是上三角矩陣或下三角矩陣,均通稱為三角矩陣(triangular matrix)。 元素皆為 0 的矩陣稱為零矩陣(zero matrix),以符號 O 或 Om  n 表之。

1-3 矩陣的運算 1-2 若矩陣 A = [aij] 與矩陣 B = [bij] 皆為 m  n 矩陣,且aij = bij ,1  i  m, 1  j  n ,則稱矩陣 A 和矩陣 B 相等(equal)。並寫成 A = B。

1-3 矩陣的運算 加法運算(matrix addition) 1-3 矩陣的運算 1-3 加法運算(matrix addition) 若 A = [aij], B = [bij] 皆為 m  n 矩陣,則 A 與 B的和(sum) C = [cij] 亦為 m  n 矩陣,且 即 C 是一個由 A 與 B 中相對應的元素相加而得的 m  n 矩陣,或寫成 C = A + B。

Ex. 4 2×2 3×2

1-3 矩陣的運算 乘法運算(matrix multiplication) 1-3 矩陣的運算 1-4 乘法運算(matrix multiplication) 若 A = [aij] 為 m  n 矩陣,B = [bij] 為 n  p 矩陣,則 A 和 B 的乘積(product) C = [cij] 為 m  p 矩陣,其中

1-3 矩陣的運算 若以符號表示,可寫成 C = AB  第 j 行

Ex. 5 為(2×3)×(3×3)=( 2×3)矩陣,若將A、B相乘次序顛倒,則得:

Ex.6

Ex. 7 故一般而言,AB≠BA

矩陣加法性質 設 A、B、C、O 為同階矩陣,則 (1) A + B = B + A 交換律(commutative property) 1-1 矩陣加法性質 設 A、B、C、O 為同階矩陣,則 (1) A + B = B + A 交換律(commutative property) (2) A + (B + C) = (A + B) + C 結合律(associative    property) (3) A + O = O + A = A 同一律(identity property) ,這裡零矩陣O所扮演的角色正與實數中的零一樣。

Ex.8 則A+(B+C)=(A+B)+C

設A、B、C為三個矩陣,並設其加法與乘法的運算均能符合定義要求。 1-2 矩陣乘法性質 設A、B、C為三個矩陣,並設其加法與乘法的運算均能符合定義要求。 (1) A(BC) = (AB)C 結合律 (2) A(B + C) = AB + AC (A + B)C = AC + BC 分配律(distributive property) (3)若 A 為 m  n 矩陣,則 AIn = Im A = A 這裡單位矩陣在矩陣乘法運算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實數中的 1 相同。

Ex. 9 加法法則亦是一致

Ex. 10

Ex. 11

1-5 若以一實數 r 乘以矩陣 A = [aij],則矩陣 rA 可由 A 中每一元素乘以 r 而得。這種運算,稱之為純量乘法運算(scalar multiplication)。 設 A = [aij] 為 m  n 矩陣,則矩陣 AT = [aji] 為 n  m 矩陣,稱為 A 的轉置矩陣(transpose of A)。 1-6

Ex. 12

純量乘法性質 設 r、s 為實數,A、B 為同階矩陣,則 1-3 純量乘法性質 設 r、s 為實數,A、B 為同階矩陣,則 (1) r (sA) = (rs)A ------- 結合律 (2) (r + s) A = rA + sA --------分配律 (3) r (A + B) = rA + rB (4) A (rB) = r (AB) = (rA) B (5) oA = O (6) rO = O 注意,此處o是實數,而O是零矩陣,當r=-1時,(-1)A可寫成-A,稱為A的負矩陣,故矩陣減法運算,A-B=A+(-B)

Ex. 13

Ex. 14

矩陣轉置性質 設 r 為一實數,A、B 為矩陣,則 (1) (AT)T = A (2) (A + B)T = AT + BT 1-4 矩陣轉置性質 設 r 為一實數,A、B 為矩陣,則 (1) (AT)T = A (2) (A + B)T = AT + BT (3) (AB)T = BTAT (4) (rA)T = rAT

Ex. 16

設 AT = A,則矩陣 A 稱為對稱矩陣(symmetric matrix)。 值得注意的是,對稱矩陣必為一方陣,且aij = aji。 1-7 設 AT = A,則矩陣 A 稱為對稱矩陣(symmetric matrix)。 值得注意的是,對稱矩陣必為一方陣,且aij = aji。

1-4 基本列運算 聯立方程式(1-1)若以矩陣符號表示,則可寫成 AX = b (1-3) 其中 1-4 基本列運算 聯立方程式(1-1)若以矩陣符號表示,則可寫成 AX = b           (1-3) 其中 稱為係數矩陣(coefficient matrix)。

Ex. 17 對角矩陣必為對稱矩陣。

1-4 基本列運算 X = [x1, x2, ……xn ]T 為 n  1 矩陣,而 b = [b1, b2, …… bn]T 為 m  1 矩陣,又 稱為擴張矩陣(augmented matrix)。 實際上,消去法就是在擴張矩陣上,施以一連串的列運算,這些運算可區分為三種。

對於一個矩陣,可用下列三種不同的列運算,稱為基本列運算(elementary row operations)。 1-8 對於一個矩陣,可用下列三種不同的列運算,稱為基本列運算(elementary row operations)。 (1)交換矩陣中的第 r 列與第 s 列(以符號 Rr  Rs 表之)。 (2)將矩陣中的第 r 列乘以一不為零的實數 c (以符 號 cRr 表之)。 (3)將矩陣中的第 r 列乘以一不為零的實數 c 後, 再加到第 s 列上(以符號 cRr + Rs 表之)。

若矩陣 A,經過一連串的基本列運算後變成矩陣 B,則稱矩陣 A 和 B 為列同義(row equivalent)。可寫成 A ~ B。 1-9 若矩陣 A,經過一連串的基本列運算後變成矩陣 B,則稱矩陣 A 和 B 為列同義(row equivalent)。可寫成 A ~ B。

Ex. 18 Ex. 1中聯立方程式之擴張矩陣為: Ex. 1消去法求解過程,若以基本列運算表示,寫為:

Ex. 18

Ex. 18

若矩陣滿足下列的條件,則稱為簡化列梯形矩陣。 1-10 若矩陣滿足下列的條件,則稱為簡化列梯形矩陣。 (1)任何一列的第一個不為零元素必須是1,而且含有此元素 1 的這一行,其他元素必須為零。 (2)每一列第一個不為零的元素,必須位於前一列第一個不為零元素的右側。 (3)若有某列之元素全部為零,則此列必位於矩陣的最下端。

Ex. 19

1-11 若 A 為 m  n 矩陣,矩陣 C 為 A 經過一連串基本列運算後所得之簡化列梯形矩陣,則 C 中不全為零的列的個數,稱為矩陣A 的秩(rank),以 r (A)表示。

Ex. 20 Ex. 1中矩陣 之秩等於3, 因為簡化列梯形矩陣不全為零的列有三個,而r(A)亦等於3。

習作解答

習作解答

習作解答 (1)任何一列的第一個不為零元素必須是1,而且含有此元素 1 的這一行,其他元素必須為零。 (2)每一列第一個不為零的元素,必須位於前一列第一個不為零元素的右側。 (3)若有某列之元素全部為零,則此列必位於矩陣的最下端。

考慮聯立方程式 AX = b,A 為 m  n 矩陣, 1-5 考慮聯立方程式 AX = b,A 為 m  n 矩陣, (1)若 r (A) = r ([A  b]) = n 則 AX = b有唯一解 (2)若 r (A) = r ([A  b]) < n 則 AX = b有無限多解 (3)若 r (A) < r ([A  b]),則 AX = b 無解 在解聯立方程式 AX = b 時,進行一連串的基本列運算,將 [A  b] 轉換成與其列同義的矩陣[C  d] 或 CX = d,因此 AX = b 與 CX = d 具有相同的解。

Ex. 21 解聯立方程式 x1+2x2+4x3=6 x2+2x3=3 x1+x2+2x3=1 解其擴張矩陣為:

Ex. 21 由定理1-5與r(A)=2<3=r([Ab]),得知此聯立方程式無解。又最後的簡化列梯形矩陣所對應之聯立方程式為: 第3個方程式為矛盾方程式,故無解。 1x1+ 0 x2+ 0 x3=0 0x1+1  x2+2  x3=3 0x1+ 0 x2+ 0 x3=1

Ex. 23 解聯立方程式 解:

Ex. 23 若聯立方程式(1-3)中的 b 為零向量,即 b = 0, AX = 0           (1-4) 為齊次線性聯立方程式(homogeneous 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若 b  0,則稱(1-3)為非齊次線性聯立方程式(nonhomogeneous 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顯然 x1 = 0, x2 = 0, ……, xn = 0 必為(1-4)的解,稱之為自然解(trivial solution)。

Ex. 23 聯立方程式

Ex. 24 解聯立方程式:

設 A 為 m  n 矩陣。若 m < n,則齊次線性聯立方程式 AX = 0必有無限多解。 1-6 設 A 為 m  n 矩陣。若 m < n,則齊次線性聯立方程式 AX = 0必有無限多解。

1-5 反矩陣 首先考慮聯立方程式 假設有一矩陣 B,可使得 BA = In,則在 AX = b 兩邊的前端同時乘以 B,可得 1-5 反矩陣 首先考慮聯立方程式 AX = b,A 為 n 階方陣。 假設有一矩陣 B,可使得 BA = In,則在 AX = b 兩邊的前端同時乘以 B,可得 BAX = Bb InX = Bb 或  X = Bb 換言之,聯立方程式 AX = b 的解即為 X = Bb。對於這個 B 矩陣,稱它為 A 的反矩陣。

1-12 設 A 為一 n 階方陣。若存在一 n 階方陣 B,使得AB = BA = In,則稱 A 為非奇異矩陣(nonsingular matrix)或可逆矩陣(invertible matrix),並稱 B 為 A 的反矩陣。 反之,若沒有這種B矩陣的存在,則稱 A 為奇異矩陣(singular matrix)或不可逆矩陣(noninvertible matrix)。

因此 B = BIn = B(AC) = (BA)C = InC = C。 習慣上,可用符號 A1 表示 A 的反矩陣。 1-7 若矩陣 A 有反矩陣,則僅有一個反矩陣。 證明:設 B 與 C 皆為 A 的反矩陣,則 BA = AB = In CA = AC = In 因此 B = BIn = B(AC) = (BA)C = InC = C。 習慣上,可用符號 A1 表示 A 的反矩陣。 即  AA1 = A1 A = In

Ex. 25

Ex. 26 利用Ex. 25的結果,解聯立方程式 x1+2x2=0 4x1+9x2=1 解:若以矩陣表示,可寫成:

若 A 為一 n 階非奇異矩陣,則 A ~ In;反之,若 A ~ In,則 A 必為非奇異矩陣。 矩陣 A 與 A1 應滿足關係式 1-8 若 A 為一 n 階非奇異矩陣,則 A ~ In;反之,若 A ~ In,則 A 必為非奇異矩陣。 矩陣 A 與 A1 應滿足關係式 AA1 = In (1-5) 若將 A1 及 I 分別用行向量表示成 [X1,……,Xn] 及 [E1,……,En]

其中 則(1-5)式可改寫成 AX1 = E1,……, AXn = En      (1-6)

也就是 X1, X2, ……, Xn 分別是下列 n 組聯立方程式的解 AX= E1, AX = E2, ……, AX = En (1-7) 這 n 個聯立方程式的擴張矩陣為 [A  E1], [A  E2], …… , [A  En] (1-8) 若利用基本列運算和定理1-8及(1-6),可將(1-8)化成列同義的擴張矩陣 [In  X1], [In  X2],~…… ,[In  Xn] (1-9)

今將(1-8)與(1-9)中各矩陣,以更精簡符號表示,可得 [A  In] ~ [In  A1]   (1-10) 因此,若能利用基本列運算將矩陣 [A  In] 轉換成 [In  B] 的型式,則 B 必為 A 的反矩陣。

Ex. 27 在Ex. 25中, ,試求A-1。

Ex. 28 R1+R3

Ex. 28 (-9)R2+R3 (-1)R3+R2

1-9 (1)若 A 為非奇異矩陣,則 A1 亦為非奇異矩陣, 且(A1) 1 = A。 (2)若 A,B 皆為非奇異矩陣,則 AB 亦為非奇異矩陣,且(AB) 1 = B 1A 1 。 (3)若 A 為非奇異矩陣,則 AT 亦為非奇異矩陣,且(AT) 1 = (A1) T。

Ex. 29

Ex. 29 (Another method)

Ex. 29

1.6 行列式 若 為一 n 階方陣,則其行列式為一實數,記為 |A| 或det(A)。

1-13 (1)若 A 為一階方陣,即 A = [a11],則定義 |A| = a11。 (2)若 A 為二階方陣,即 ,則定義 |A| = a11a22  a12a21。

1-14 若 A = [aij] 為 n 階方陣,令 Mij 為 A 中除去第 i 列及第 j 行後的 n1 階子矩陣,則子矩陣 Mij 的行列式 |Mij| 稱為元素 aij 的子行列式(minor)。而 Aij = (1)i + j |Mij| 則稱為 aij 的餘因式(cofactor)。 Mij

若 A = [aij] 為 n 階方陣,則行列式 (1-11) 1-15 若 A = [aij] 為 n 階方陣,則行列式 (1-11) 定義1-15中的行列式 |A|,可視為依第 i 列將 n1 階餘因式展開的結果。亦即,先固定某一列 i,對第 i列中元素求取對應之 Aij , j = 1,2 …, n,乘上 aij後再加總起來。當然也可以先固定某一行 j,對第 j 行中各元素求取 Aij,乘以 aij 後,再依 i = 1, ……, n 相加起來。故 (1-12)

Ex. 30 故藉由列或行的展開,即公式(1-11)或(1-12),求得的|A|都完全 一樣。

Ex. 31

設 A = [aij] 為 n 階方陣。 (1)若 A 中某一行或某一列的元素全為零,則 |A| = 0。 1-10 設 A = [aij] 為 n 階方陣。 (1)若 A 中某一行或某一列的元素全為零,則 |A| = 0。 (2)若 A 中有兩行或兩列的元素完全相同,則 |A| = 0。 (3)若 A 為三角矩陣,則 |A| = a11a22 ……ann。 (4)若將 A 的某兩列(或行)相互對調而得矩陣 B,則 |B| = |A|。

1-10 (5)若 A 中某一列(或行)乘上實數 c 後而得矩陣 B,則 |B| = c |A|。 (6)若 A 中某一列(或行)乘以實數 c 後,加到另一列(或行)上,而成矩陣 B 時,則 |B| = |A|。 (7)若 B 亦為 n 階方陣,則 |AB| = |A||B|。 (8) |AT| = |A|。 (9)若A為非奇異矩陣,則|A|  0,且 。 上述定理的結論(9),可由(3)(7)及 A1A = In 而得。

若 A = [aij] 為 n 階方陣,則 當 i  k 時, 當 j  k 時, 1-11 若 A = [aij] 為 n 階方陣,則 當 i  k 時, ai1 Ak1 + ai 2 Ak2 + …… + ain Akn = 0   (1-13) 當 j  k 時, a1j A1k + a2j A2k + …… + anj Ank = 0   (1-14)

1-16 若 A = [aij] 為 n 階方陣,則矩陣 adj A = [Aij]T 稱為 A 的伴隨矩陣(adjoint matrix of A)。 伴隨矩陣 adj A 可以用來求 A 的反矩陣。

若 A 為 n 階方陣,|A|  0,則 A 為非奇異矩陣,且 1-12 若 A 為 n 階方陣,|A|  0,則 A 為非奇異矩陣,且 若 A 為 n 階方陣,則齊次線性聯立方程式 AX = 0 有不為零的解之充要條件是 |A| = 0。 1-13

1-14 Cramer’s rule 設有聯立方程式

且係數矩陣 A = [aij] 的行列式 |A|  0,則此聯立方程 式有唯一解,其解為 其中 即 Ai 為 A 中的第 i 行以行向量 b = [b1, b2 ,……,bn]T 取 代後的矩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