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研修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及实施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副主任、研究员 李文郁 liwenyu1962@163.com
广东课程改革推进情况 义务教育 小学 初中 2001年 2001年 2004年 2004年 普通高中 2004年
广东课程改革推进情况 2004年9月,全省小学、初中、 普通高中已全面实施新课程。
关注有关文件材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各学科各版本教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各学科各版本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及实施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三、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 五、高中评价与考试改革 六、问题与建议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 原高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2. 课程改革国际比较 3. 中国历史上的课程改革 4. 广东率先实验高中新课程的意义
1.原高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教育部成立课程改革专家组,对当时正在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的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下面是部分调查结果:
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 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 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 政治、物理、数学、外语 数学、物理、外语、化学 政治、历史、美术、数学 最喜欢的 外语、数学、体育、信息技术 最不喜欢的 政治、物理、数学、外语 压力很大的 数学、物理、外语、化学 实用性最差的 政治、历史、美术、数学 内容偏多的 数学、物理、政治、历史 内容太难的 物理、数学、化学、外语
对高中课程 内容难度的看法 对高中课程 内容容量的看法 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其他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大量的书面练习 自学 老师讲授为主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 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
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6%,没有的占19.4%。
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 85.4%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2.课程改革国际比较 对北美、欧洲、东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90 年代以来开展的高中课程改革作了比较研究。
在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 公民的责任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信息素养 国际视野
(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在课程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法国 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中》,1998年)
韩国 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年12月)
(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美国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2001年10月)
德国 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对自己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巴伐利亚等州课程纲要草案,2000年) 印度 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界相联系。(2000年11月印度政府:《全国课程框架》)
(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 法国 英国 日本 个体化帮助 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 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 设计与技术 信息和交流技术 综合学习 日本 信息科 综合学习
(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 瑞士 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日本 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为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
(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德国 学校把第12、13学级(相当我国高二、高三)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课程表;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
(6) 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各国实行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主要包括: 课程说明 选课指导手册 专职咨询员 辅导员制度 同学合作计划
(7)实行学分制。 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
3.中国历史上的课程改革 不仅国际上许多国家的课程在改,实际在我国的课程也一直在改。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课程改革,对现行的课程改革也许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中国古代的课程(春秋战国)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四文”—— 诗、书、礼、乐 “孔子以六艺教人”——《史记》
中国古代的课程(汉) “六经”—— 诗:诗以道志 ……兴、观、群、怨 书:书以道事 ……文告大事 礼:礼以道行 ……制度礼节 诗:诗以道志 ……兴、观、群、怨 书:书以道事 ……文告大事 礼:礼以道行 ……制度礼节 乐:乐以道和 ……陶冶情操 易:易以道阴阳 ……推求哲理 春秋:春秋以道名分 ……评价褒贬
中国古代的课程(汉以后) “四书五经”——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春秋》
西方古代的课程(公元前四世纪) “七艺”—— 文科:文法、修辞、逻辑学 理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
中国近代的课程(清末) ——1902年钦定中学堂章程 修 身 外国文 读 经 图 画 算 学 物 理 词 章 化 学 中外史学 博 物 修 身 外国文 读 经 图 画 算 学 物 理 词 章 化 学 中外史学 博 物 中外舆地 体 操 ——1902年钦定中学堂章程
民国中学课程(1923年) 社会科:公民、历史、地理 言文科:国语、外国语 算学科:算学 自然科:博物、物理、化学 艺术科:图画、手工、音乐 体育科:生理卫生、体育 选修科目:职业科目、补习必修科目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
“文革”后普通中学课程的发展 80年代 重点中学教学计划 90年代 高中“两项改革” 2001年 实施“过渡方案” 2004年 实验新课程
变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1978 - 1981 ▼ 1990 1996 – 2000 - 2002 试验 试验修订稿 定稿 2004 新课程
传统课程的基本特点 受政治因素影响较突出 以升学与就业作为培养目标 基本上是单一的学科类课程 侧重学术性课程,尤其是工具性学科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取决于选拔考试
4.广东率先实验高中新课程的意义 省教育厅制定的 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 (1)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途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高速度发展需要。
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 (2)探索课程管理运作规范,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构建适合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大省的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体系。
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 (3)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 (4)促进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 (5)促进广东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实现高中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使广东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 (6)实验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促进完善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新课程教材,提出教材修订意见,促进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 (7)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办法和实现方式,为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全国推广提供实践经验。
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 (8)整合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与开发力量,参与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建设,提高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学术力量整体实力,把广东建设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基地。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改革目标领域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
1.改革课程目标 不可忽略尊重知识 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 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不可忽略尊重知识
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课程功能的转变 传授知识原课程
基础教育的任务: 为造就—— 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奠定基础
2.改革课程结构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 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义教、高中)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课程结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弱化学科体系不可忽略学科教学体系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年 级 总课时比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课 程 门 类 7-9% 3-4% 科 学 语 文 年 级 总课时比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课 程 门 类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7-9% 历史与社会 或历史、地理 3-4% 科 学 科学或生、理、化 语 文 20-22% 数 学 13-15% 外 语 6-8% 体 育 体育与健康 10-11% 艺术或音乐、美术 9-11% 综合实践活动 16-20% 地方与学校课程 周课时 26 30 34 274 年课时 910 1050 1190 1122 9522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数 学 科 技 术 艺 语 文 外 物 理 化 生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政 治 历 史 地 美 体育与健康 音 乐 语言与 文学 人文与 社会 科 技 术 艺 体育与 健康 综合实践 活动 语 文 外 物 理 化 生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政 治 历 史 地 美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音 乐 (略)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学习领域 高中科目 必修学分 选修I 选修II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2004年 开始 实施 学习领域 144分 高中科目 必修学分 116分 28分以上 选修I 选修II 语言与文学 20 语文 10 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兴趣、潜能和发展需要,各科目课程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 (学校开出率必须占所提供模块的80%以上)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以及自身条件和学生兴趣,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 (按18学时1学分计算) 外语 数学10 数学 人文与社会 21 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信息技术 4 通用技术 艺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实践 活动 23 研究性学习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3.改革课程内容 改变内容“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不可忽略文本知识
学科类、实践类课程比例变化表 课时总量占活动总量的百分比 1952 1981 1990 1996 2000 学科类 100 85.65 90.10 88.87 实践类 14.35 9.90 11.13
选修、必修课程比例变化表 必修课程 不 明 确 选修课程 总 课时总量占活动总量的百分比 限选 任选 1952 1981 1990 1996 2000 必修课程 100 不 明 确 81.11 69.21 71.74 选修课程 总 18.89 30.79 28.26 限选 11.66 13.54-20.80 9.31-17.23 任选 7.46-7.93 7.22 10-17.26 11.03-18.95
新课程各科目课程标准 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1.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4.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德育渗透,寓德于教;结合生活,浸染心灵; 教师表率,言传身教
从“教材”到“课程资源” 教材的功能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可以调整、筛选和补充。 课程内容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资源”是对课程内容的深化和拓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了。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重点难点在于研究学生,而不是知识系统的建立及其演绎。 教材是基本的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
4.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 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教学要求 (1) 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2)培养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学生在老师 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 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2)培养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学生在老师 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 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 充分发展。 (4)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 环境和学习工具。
5.改革评价与考试 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 促进教师提高 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高 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2004年开始实验 数 学 科 技 术 艺 语 文 外 物 理 化 生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思想政治 历 史 地 美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 2004年开始实验 数 学 语言与 文学 人文与 社会 科 技 术 艺 体育与 健康 综合实践 活动 语 文 外 物 理 化 生 通用技术 信息技术 思想政治 历 史 地 美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康 音 乐 (略)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学习领域 高中科目 必修学分 选修I 选修II 语言与文学 语文 10 2004年 开始 实施 学习领域 144分 高中科目 必修学分 116分 28分以上 选修I 选修II 语言与文学 20 语文 10 按照教育部要求,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兴趣、潜能和发展需要,各科目课程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 (学校开出率必须占所提供模块的80%以上)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以及自身条件和学生兴趣,设置若干模块,供学生选修。 (按18学时1学分计算) 外语 数学10 数学 人文与社会 21 思想政治 8 历史 6 地理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技术 信息技术 4 通用技术 艺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11 综合实践 活动 23 研究性学习 15 社区服务 2 社会实践
语 文 语文 1 语文 2 语文 3 语文 4 语文 5 必修 小说与戏剧 新 闻与传记 诗歌与散文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选修系列
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课程 积累 · 整合 感受 · 鉴赏 思考 · 领悟 应用 · 拓展 发现 · 创新 五个方面都要获得发展
高中语文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领会)方面12点要求 表达与交流(表达)方面9点要求 组成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半学期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 与必修课程衔接,拓展、深化 设计五个系列: 分别设计若干模块,学校根据 实际选择模块的组合和安排 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 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 新闻与传记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分别设计若干模块,学校根据 实际选择模块的组合和安排
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 英 语(日语、俄语框架一致,内容有所区别) 必修 英语 1 英语 2 英语 3 英语 4 英语 5 系列1 提高系列 6-8八级 6-11九级 系列2 拓展系列 语言知识与技能 语言应用、欣赏 选修系列
数 学 必修 选修系列 数学 1 数学 2 数学 3 数学 4 数学 5 系列1文科 系列2理科 系列3文化 系列4应用 数 学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 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必修 数学 1 数学 2 数学 3 数学 4 数学 5 系列1文科 系列2理科 系列3文化 系列4应用 选修系列
思想政治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1(政治生活) 思想政治1(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1 (生活与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选修模块
历 史 历史 1 历史2 历史3 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 史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 1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2 近代民主 思想与实践 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历史3 探索历史 的奥秘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 选修模块 必修模块
地 理 必修 模块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选修模块 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 自然灾害 与防治 城乡规划 与生活 宇宙中的地球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 理 人口与城市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必修 模块 地理1 地理2 地理3 地理信息 技术应用 自然灾害 与防治 城乡规划 与生活 地球与宇宙 海洋地理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选修模块
物 理 必修模块 物理 物理 1 2 选修系列 物理与社会 物理与技术 基础物理 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 物 理 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 运动规律 必修模块 物理 1 物理 2 物理与社会 物理与技术 基础物理 选修系列
化 学 必修模块 化学 1 化学 2 选修模块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实验化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基础 化 学 必修模块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 1 化学 2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技术 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 物质结构与性质 实验化学 选修模块
生 物 必修模块 分子与细胞 遗传与进化 稳态与环境 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科学与社会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选修模块
信息技术 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 选修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 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与社会 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 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 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 人工智能初步 选修模块
通用技术 必修模块 选修模块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电子控制技术 简易机器人制作 现代农业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 结构与设计 流程与设计 系统与设计 控制与设计 技术及其性质 设计过程 设计的交流 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设计1 技术与设计2 必修模块 电子控制技术 简易机器人制作 现代农业技术 家政与生活技术 汽车驾驶与保养 建筑及其设计 服装及其设计 选修模块
美 术 美术鉴赏 绘画•雕塑 设计•工艺 书法•篆刻 现代媒体艺术 选修 系列 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音 乐 音乐鉴赏 歌 唱 演 奏 创 作 音乐与舞蹈 音乐与戏剧表演 选修模块 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
艺 术 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 艺术与 生活 系列 艺术与 情感 系列 艺术与 文化 系列 艺术与 艺 术 生活中的音乐 身边的设计 身体表达的艺术 戏剧创编入门 音乐的情感表现 视觉语言表达 舞蹈即兴表演 戏剧表演基础 艺术与 生活 系列 艺术与 情感 系列 民族民间音乐 图形的奥秘 舞蹈与服饰 中外戏剧欣赏 音乐与科学 材料与造型艺术 乐舞与身心健康 影视特技 艺术与 文化 系列 艺术与 科学 系列 上述四个系列共16个模块,从中任选6个模块,获得6个必修学分。
体育与健康 共11必修学分 田径运动 球类运动 体操类运动 新兴运动 选修系列 体育与健康 共11必修学分 田径运动 球类运动 体操类运动 民族民间体育 冰雪或水上运动 新兴运动 健康教育专题 选修系列 从上述系列中选修若干模块,确保每周两节教学时间,获得11个必修学分,其中田径运动、健康教育专题各应保证1分。
课程设置及说明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可获得2学分;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可获得2学分; ◢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可获得180个学分。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课程内容的选择 选择和编制课程内容的原则: (1)时代性 课程内容体现社会进步和当代科技发展; 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注学生的经验。
课程内容的选择 (2)基础性 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既要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应为不同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课程内容的选择 (3)选择性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新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 新概念: 学段、领域、模块、综合实践活动 新机制: 学分管理、分级管理、走班 新任务: 选修课开设、选课指导、学习记录
学 制 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 教学时间20周 社会实践1周 假期11周 必须修足三年方可毕业 不可提前毕业
学 段 为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减少学生的并学科目,使其 集中有效地学习,将每学期分两 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 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模 块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学生学习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原则上每个模块为18 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通常每个模块按周4学时安排,在一个学段内完成。学校也可以按每周2学时安排各模块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共23学分 研究性学习: 15学分,可每年安排5分,也可三年统筹安排。 社会实践:共6学分,每学年1周,可获得2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 共23学分 研究性学习: 15学分,可每年安排5分,也可三年统筹安排。 社会实践:共6学分,每学年1周,可获得2学分。 社区服务: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持有 相关证明,共获得2学分,可在高一、高二 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
学分管理 实行学年学分和三年总学分管理。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学分由学校按教学管理要求予以认定(经考核认定,考核未通过的科目、模块可以按规定进行补考)。 三年中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28个选修学分,其中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 通常情况下学生三年内可获得180个学分。 总学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课程学分管理: 必修 116分 选修 28分以上 选修一 …… 选修二 6分以上 分级管理
班级管理: 保持班集体—— 行政班为基础 教学班为辅助 保证实时管理,责任到人 不能削弱德育,保证学习辅导 学校有责任落实教师岗位责任
走 班 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辅之以教学班组织教学。 鼓励探索多种形式教学班组织教学活动。 走 班 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辅之以教学班组织教学。 鼓励探索多种形式教学班组织教学活动。 必须保持对学生的实时监控。
选修课一 60%—80%开设。 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内容,逐步增设选修内容,学生可跨班级选修。 现阶段各学校可根据现实条件,有选择地开设部分选修模块(80%以上)。
选修课二 校本课程不少于6学分。 校本课程学分由学校认定。 学校必须制订适当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要制订规划,创造条件,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选修课程,努力办出特色。
校本课程 学校具有统筹决策权和审定权 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生兴趣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以模块为单位,以选修学分为管理形式 由学生选择 不提倡编教材
选课指导 学校在学生选课前及时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 学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 选定后一般不改,如改动需提前一学期报告老师并经学校批准。
课程表 学年学分分配指导表大致合理 学校课程指导表满足课程、适应考试 学校课程设置表(学生选课表) 学校课程表(教学流程表) 学生修习计划(学生课程表) 教务管理要非常精细
学生选课自主程度 在老师指导下 自行选课制订个人修习计划 (三年、一年) 报学校批准备案 要作修改必须提前一学期报批 学校帮助落实,有效监控
《普通高中新课程选课指导》 普通高中课程总体设置 普通高中各科目课程开设方案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 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制度 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的编写 学生选课的原则与程序 基于计算机系统的学校选课实施过程 选课排课案例介绍
VCM选课排课系统
学生查看课程模块信息
学生选课
学校排课
学生课程表
在学校课程领导中—— 校长将如何面对新课程? 在学校课程领导中—— 校长将如何面对新课程?
现代学校 依法办学 自主发展 自我约束 社会监督 学校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
学校自主发展的核心 自主定位 自我激励 自我资源调配 学校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为指导, 精心设计学校的发展目标, 以课程改革为工作抓手
校长面对: 1.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方案 2.省教育厅制订的实施方案 3.市县教育部门确定的执行方案 据此制订学校的实际操作方案
校长受到的限制: 学校规模 领导水平 教师状况 学生基础 设施设备 经费收支…… 在有限的条件下实施课程领导
校长可能的态度及对策: 完全执行 加码执行 减量执行 变通执行 以不变应万变 创造性执行…… 不可能不折不扣地执行
课程实施的检验办法: 各种考试 评估督导检查 学区教学测验 学生家长反馈 社会舆论期望…… 必须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和考试办法
广东省学分认定办法: ——学校确定课程考核负责人 ——课程考核负责人提交学生考核成绩 修习的课程必须按规定的方式进行考核认定。 考核未通过的科目、模块可以按规定进行补考。 学分以模块为单位认定,认定程序: ——学校确定课程考核负责人 ——课程考核负责人提交学生考核成绩 ——学科组审核 ——教务处复核 ——主管教学校长确认 ——学分管理员记入学生学籍表并存档 (有关负责人必须签署意见并签名)
需要提供的行政和学术支持: 培训校长 培训教师 全面评估学校 科学评价教师、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 支持是否得力可决定得失成败
需要配套的机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校本培训活动开展 校本教研制度建立 … 学校是保障课程实施的基本组织
五、高中评价与考试改革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学业评价和毕业考试 成长记录的评价功能 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 毕业标准和高考资格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 制度改革的通知》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 制度改革的通知》的主要内容 1. 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2. 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3. 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4. 中小学升学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5. 普通高中会考制度改革 6. 深化高考改革 7. 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组织实施
1.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基础性发展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 (第 7 点) 多样、有效的评价方法 (第 8 点)如: 基础性发展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 (第 7 点) 多样、有效的评价方法 (第 8 点)如: 行为观察、情景实验、学生成长记录、考试等 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 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2.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 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2.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 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职业道德、了解和尊重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等 评价方法: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 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制度。 目的:分析、反思、评价教学行为,提高专业水平 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
3.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 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改变长期以来以升学率作为惟一标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做法; 3.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 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改变长期以来以升学率作为惟一标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做法;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领导班子、校长、制度与管理、教学研究制度、体育与文艺活动等; 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评价学校重视现场观察、访谈、问卷、听课、座谈、分析学校原始记录和档案等实证性考察方法; ……
4.中小学升学与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 公办学校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必须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参考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文体活动等;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中考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并公布名次; 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督制约制度和公示制度,杜绝腐败现象 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命题和考试管理进行评价和指导。
5.普通高中会考制度改革 省对普通高中会考具有统筹决策权。 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是否组织普通高中毕业会考。 不进行普通高中会考的地方要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毕业考试制度。 逐步形成允许高中阶段其他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会考的机制。 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记录成为高校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6.深化高考改革 原则: 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有助于高校扩大招生自主权 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
深化高考改革 要求: 德、智、体全面衡量 择优录取 公平竞争、公正选拔 注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 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深化高考改革 高考科目设置: 高考要将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在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之上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办法
深化高考改革 高中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高中要反映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活动及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为高校招生提供更多学生成长的信息 逐步使中学对学生的评价记录成为高校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
省教育厅指导意见: 综合素质评价要素: 道德品质 公民素养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 运动与健康 审美与表现
六、问题与建议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展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制定了许多适应新课改的规章制度,解决了不少具体问题,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现将这些问题归纳如下:
问题与建议 1.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中对新课程的理念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些管理者认为课改与提高教学质量是对立着的两回事;有的担心会削弱德育;有的希望有现成管理模式可套,没有模式前,不做实质性的改变。 建议: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认识
案例1:“中国最小(最大)的官”—— 班主任能取消吗? 案例1:“中国最小(最大)的官”—— 班主任能取消吗? 深圳中学2003年开始 取消高一20个班的班主任, 分为7个单元,增设若干位导师。 长春一汽一中2004年开始 取消初二18个班的班主任, 增设4位年级辅导员,1位总管, 3位分别担任学习、生活和品德教育。 多种形式探索,促进自我管理,保障实时监控
案例2:走班制——行政班与教学班 保持班集体—— 行政班为基础 教学班为辅助 保证实时管理,责任到人 不能削弱德育,保证学习辅导 鼓励学校探索多种形式教学班组织教学 学校有责任落实教师岗位责任
案例3:“心理宣泄室”? 负面效果——养成打骂成性,助长残忍暴戾, 心理畸形发展,行为走向极端 地点:东北师大附中 “晴朗地带” 心理宣泄室 目标:调节自我,舒缓压力 方式:学生用语言(可能不堪入耳)、行为(可能不 堪入目)对图画、文字表达的宣泄对象进行 攻击(可能涉及人格尊严),发泄不满 负面效果——养成打骂成性,助长残忍暴戾, 心理畸形发展,行为走向极端
案例4:如何看待师生平等? 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尊重学生人格及其发展需求 不等于听任教师责任缺失。 学生见了老师不问好,只因为校规7条当中没有规定。 ——遵守道德规范不能够只是一种机械行为, 而应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问题与建议 建议: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 2.部分学校的校本教研没有真正地开展起来,埋怨新教师多,高中教师不足,教师素质低,缺少教辅资料。 有的在场室设备和图书资料不足的困难面前徘徊观望。如少数城市和乡镇中学抱怨家长及社会不认可、经费少、场地不足、新课程要求太高、教师待遇低等客观原因,面对新课程,有些彷徨和信心不足。 建议: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
问题与建议 3.一些地方在选用教材时没有考虑不同层次的学校对教材具有的不同要求以及城乡明显存在的差异性。“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没有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新教材的认识和使用存在偏差,如认为英语、数学课时不够、内容偏难,理化的实验过多,教辅出版发行滞后。 建议:认真学习课标,认真钻研教材
案例5:新课程的教材系统性差?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 新课程的教材没有像过去的教材那样知识的系统性强,教师要经常查漏补缺,怕学生知识不系统全面。 一些教材内容没有现成答案,教师教学心没底。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
案例6:实验探究不必要,也做不到? 观点1:中小学生所学知识是人类经长期实践研究提炼出来的,学生不需要进行探究。 观点2:课时紧,堂堂课探究做不到,因此设计实验探究不现实。 应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意义,并根据 具体内容及任务要求开展探究活动
案例7:民企可突破地方课程开发? “信力健认为地方课程的开放正是他们这样的民企的商机所在:目前全国17个开展教材出版的出版社都扑在了国家课程上,我们要避开主战场,专注地方课程的开发,以我们的灵活性撬动教材这块蛋糕。” ——2004年1月13日《新快报》 《茅以轼携手信孚进军教材出版业》
案例8:境外教材使用管理 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教材—— 没有台独和分裂祖国的内容。 没有诋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和共产党的内容。 没有台湾政府作为政权出现字样。 没有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相违背之处。 使用境外教材需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案例9:某品牌相机“物美价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编写2002年版初中英语第三册第54课《网上购物》中讲述一名女学生想买一台数码相机,经过上网查看广告,选中了某品牌相机,因为这种相机确实“物美价廉”。 ——2004年9月3日《南方日报》 《教科书涉做“广告”引争议》
问题与建议 建议: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和评价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不到位。有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不够重视,少开甚至不开,缺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计划。如何评价指导教师,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盲点。 建议: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和评价
案例10:学生哥博物馆里走过场 学生到博物馆、科学馆、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参观学习的实践。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新课程中 的实施不可简单化。
问题与建议 5.与新课程相应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不少学校常常用自己熟悉的老办法来评价教师、评价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有极少数教师眼睛盯着高考考纲,称没有高考考纲,教学就没有方向。 建议:加快评价与考试研究
案例11:作业批改和评语 分数 等级 “√”、“×” 描述性语言 交流与寄语 应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和依据
新课程实施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课程开设与全面发展。 2.班级管理与实时到人。 3.教学实施与面向全体。 4.评价、考试与发展。 5.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
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新课程与8号文 新课程与和谐社会建设 新课程与考试 新课程与教师水平 新课程与教学条件 新课程与学生负担
名言: 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是毫无意义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是没有生命的。 罗曼罗兰(法国)
谢 谢! 联系:020-83339439 Liwenyu196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