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液 (1) BLOOD.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周作霞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 护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病毒、放射、遗传 白血病 再障 贫血贫血 感染 出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I T P 药物和化学物质 物理和生物因素 感染因素、免疫因素、 脾脏因素 骨髓.
Advertisements

慢性腎臟病 用藥安全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認識你的腎臟 正常腎臟有兩顆,位於腸道後面,後腰 部,大小如拳頭般,重約 125~150 公克。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复习回顾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运动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和循环系统 运动生理学 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 的血液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 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 还有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 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 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 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 贮存血量。由于这些器官起到 贮存血液的作用,故称为贮血 库。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第三章 血 液 细胞外液的 4/5 在血管外 组织液 1/5 在血管内 血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体内不断循环,是内环境中最活跃 的部分, 是沟通各种组织液与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气体和物质交换、散热; 参与生理性止血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血液 BLOOD 血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 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 织 液 4/5 血 浆 1/5.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十一章 血 液 的 生 物 化 学 Hemal Biochemistry.
溶液的渗透压力 主讲人:袁 琴.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BLOOD §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 2 血细胞生理 § 3 生理性止血 § 4 血型与输血原则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CHAPTER 3 BLOOD.
人体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 Chapter 3 Blood 灵台电大工作站 李晓凤.
缺氧 长春中医药大学 病理学教研室 于兰英.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三章 血液(Blood) 体液 体内的液体。(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  8%
第四章 血 液.
第三章 血 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 脏和血管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功能?内环境?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一、高血压的概念 二、高血压得分类 三、高血压标准值 四、高血压的诱导因素 五、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六、高血压的并发症
§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州四中 李振庄.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细胞生活的环境 自主发展 快乐成长 所在知识模块: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科:生物 学段:高中
第十单元: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第二十六讲: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考纲要求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第三章 血 液.
赞美诗 平稳而富饶 我生活在你温暖的怀抱 是你,为我平添物质和能量 是你,吸纳我无尽的烦恼 是你,默默地搭起流通之桥 没有你—— 我——
填字游戏 热__沸腾 心__来潮 血 一针见 __ 浴__奋战 呕心沥__.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本章学习目标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3.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三章 血液( BLOOD ) 主讲教师 : 张志方
第二章 动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江苏省仪征中学.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人体的稳态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血液生理.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心脏与大血管X线诊断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付和睦.
第 三 章 血 液 (blood).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造血细胞及其检验 现代造血理论.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血液生理 体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血细胞及其功能 止血和血液凝固.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TP SLYTYZJAM.
兰洼桑椹果 石人洼西瓜 礼河大樱桃 奎门的草莓.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研究进展.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血液 (1) BLOOD

1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2血细胞及其功能 3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 4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血液的概念--- * 一种流体组织。 *充于心血管系统, *在心脏的推动下循环流动。 血液的生成---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血液的概念--- * 一种流体组织。 *充于心血管系统, *在心脏的推动下循环流动。 血液的生成---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间液), 蛋白质--血细胞。 细胞内液、内环境、稳态

Fig Blood circulation

血液与内环境的演化 多细胞生物 1 最初由包绕在体内的部分海水组成 2 一种盐溶液 细胞外液 3 与远古海水相似 循环出现 组织间液 血浆 溶入蛋白质, 出现各种细胞 主要为盐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占体重的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内环境 4/5组织液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内环境 4/5组织液 1/5血浆 最活跃部分 沟通各部分组织液 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血液与内环境稳态 稳态---- 机体在神经体液调节下,使内环境理化性质作小幅度波动 保持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 必要性---- 外环境剧烈变化,体内代谢产物的影响与排泄 措施---- 缓冲对 呼吸,血液循环,二便排泄 血液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血液组成 1 血浆 水90-91%,蛋白质6.5-8.5%, 低分子物质2%(w/v). 2血细胞,RBC,WBC,PLAT 血量---体重7-8%(70-80ml/kg) 血液组成 1 血浆 水90-91%,蛋白质6.5-8.5%, 低分子物质2%(w/v). 2血细胞,RBC,WBC,PLAT

血浆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盐析法) 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 球蛋白--- a1-、a2-、a3-、ß-、r-球蛋白(电泳法)

血浆蛋白6-7.5g% a1, a2, ß, r 免疫球蛋白IG a, ß 纤维蛋白原由肝脏合成 r 由淋巴组织合成 肝功的指标 1 白蛋白---分子量小, 4-5.5g% 2 球蛋白---2-3g% 3纤维蛋白--- 分子量最大,0.2-0.4g% a1, a2, ß, r 免疫球蛋白IG a, ß 纤维蛋白原由肝脏合成 r 由淋巴组织合成 肝功的指标

血浆蛋白功能 1 营养功能 2 运输功能 (脂类、HB、胆红素、激素、维生素、金属离子、药物) 3 缓冲功能 4 形成胶体渗透压 1 营养功能 2 运输功能 (脂类、HB、胆红素、激素、维生素、金属离子、药物) 3 缓冲功能 4 形成胶体渗透压 5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免疫球蛋及补体) 6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及球蛋白---凝血因子)

血液的理化特性 1 血液的比重1.050-1.060,血浆比重1.025-1.030 2 血液粘滞性 血液:4-5,血浆:1.6-2.4(相对于水而言)。 3血浆渗透压 313mOsm/kgH2O,相当于7个大气压或708.9kPa(5330mmHg)。

晶体渗 透压---血浆渗透压(晶体物质,主要为电解质), 胶体渗 透压---1. 5mOsm/ kgH2O ,25mmHg,3. 3kPa

等渗溶液(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不同物质的等渗溶液不一定都能使RBC的体积和形态保持正常。如尿素,1 等渗溶液(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不同物质的等渗溶液不一定都能使RBC的体积和形态保持正常。如尿素,1.9% 尿素与血浆等渗,但因其能自由通过细胞膜,RBC溶解。 等张溶液 (使 RBC正常) 0.85%NaCl为等渗和等张。

血浆PH值 正常人血浆PH:7.35-7.45。 取决于血浆中的缓冲对 NaHCO3/H2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NaH2PO4,K2HPO4/KH2PO4,KHCO3/H2CO3

第二 节 血细胞及其功能 细胞生成 第一 阶段:造血干细 胞(hemopoietic stem cell) 第二阶段:定向祖细胞(committed proginitors) 第三阶段:前体细胞(precursors)

各种血细胞、瑞氏染色

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 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它们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

造血器官的变迁: 1 胚胎发育早期,在卵黄囊造血。 胚胎第二个月起,由肝脾造血。 胚胎发育到第五个月以后,骨髓造血增强。婴儿出生后几乎完全依靠骨髓造血, 肝脾辅助。 18岁左右,脊椎骨,肋骨,胸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骺处才有造血骨髓,但造成血组织上总量已很充裕。

造血干细胞 1自我复制, 2分化形成各系定向祖细胞

第二阶段---定向祖细胞 1红系祖细胞,红系集落形成细胞(CFU-E); 2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 3巨核系细胞(CFU-MK), 4TB淋巴系祖细胞(CFU-TB); 特点---进一步分化方向已经限定。

Photomicrograph of a colony derived from a CFU-GM in semisolid culture medium.Grunulocyte(smaller cells) and monocytes/ macrop hages (larger cells)

第三阶段 前体细胞--- 特点--- 1已形成各系幼稚细胞。进一步分化成为具有特殊细胞功能的各类终未血细胞。发育成为形态上可以辩认的前体细胞(precursors)。 2 细胞自我复制能力渐降,增殖能力渐强。细胞数量增大。 3有规律的释放入血

Therapeutic cloning strategy to generate autologous tissue by fusion of somatic donor cell nuclei to enucleated eggs and reprogramming

一、 红细胞生理

RBC数量形态和功能. 男:5. 010×12/L女:4. 210×12/L。含Hb,呈红色。 RBC数量形态和功能 * 男:5.010×12/L女:4.210×12/L。含Hb,呈红色。 *运O2(血浆的70倍)和CO2(血浆的18倍)。RBC结合和携带O2不耗能。正常Hb的Fe为2+,如为3+高铁Hb。失去携氧能力。 * 双凹圆碟形,平均直径8um,周边厚。表面积与体积比,较球形大。气体通过面积较大。有利于RBC可塑形变形。保持形态耗能。 *无细胞核,内中为无结构的液体,其中溶解32-36%的Hb.

RBC膜 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O2,CO2和尿素可以自由透入。. 膜上Na+泵,RBC内K+外Na+ * RBC膜 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O2,CO2和尿素可以自由透入。 * 膜上Na+泵,RBC内K+外Na+ * RBC能量供应主要通过糖酵解和磷酸戊糖通路,消耗葡萄糖以ATP方式产生能量 *主要供应Na+泵活动。保持Hb Fe2+不被氧化,保持膜完整性,保持特有形态。 *血库保存血液时,多加入葡萄糖以供应RBC需要。否则ATP不足,膜稳定性受影响,RBC破坏。

RBC代谢 RBC无分裂能力,平均寿命120天。 RBC破坏 胆红素经肝 至胆汁再至 肠随粪尿排出 衰老RBC被MØ所吞噬 将Hb分解成胆红素,氨基酸, 及Fe三部分再排入血循环。 胆红素经肝 至胆汁再至 肠随粪尿排出 Fe运至红骨髓作 重新合成HB原料 或至肝内贮存

2 RBC比容 RBC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hematocritvalue) 手臂浅静脉血。 正常成年男子:40-50%,女性:37-48%。

2.1 RBC沉降率(ESR,血沉) 测定RBC在血浆中的悬浮稳定性 RBC沉降快慢决定于RBC是否易叠连--- 主要是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或血浆蛋白浓度 减弱RBC表面负电荷 使RBC相互排斥力减弱---叠连 急性炎症、组织破坏 经期、妊娠 急性风湿热 肺结核 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 血沉加快 测定方法:魏氏法(Westergren)。1.8ml,1hr,0-15mm,0-20mm

上述决定RBC主要特点 1 RBC渗透脆性 2 RBC悬浮稳定性

3 RBC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影响因素 幼RBC 细胞分裂、合成HB 成熟RBC 细胞核 DNA 辅酶 Vit. B12 叶酸

Vit.B12吸收 胰蛋白酶断裂结合。 与内因子结合,免被蛋白水解酶 胃液 破坏。 小肠上段 B12与R蛋白结合 肝 回肠 门脉血流 内因子一部分 与B12结合, 一部分与回肠 上皮细胞膜特 异受体结合, 被吸收 肝 回肠 门脉血流 * 内因子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R蛋白是一种电泳速度很快的血浆蛋白。 ** B12吸收障碍,巨幼RBC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转钴蛋白II 造血组织

叶酸的吸收 血浆 双氢叶酸还原酶 叶酸 蝶酰单谷氨酸 四氢叶酸 组织细胞 酶促作用下 多谷氨酸盐 参与DNA合成

铁与Hb 食物中吸收1mg(5%) 铁 合成Hb 需FE1mg/mlRBC. 20-25mg/d 衰老RBC被MØ吞噬, Hb被消化释放 占95% 与铁蛋白结合, 形成铁黄素 沉积在MØ内 Fe3+还原为Fe2+, 与铁蛋白脱离, 与运铁蛋白结合, 运送至幼RBC * 铁不足 小细胞性贫血

4 RBC生成调节 根据体外培养红系祖细胞生长形式不同分为: 1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burst forming unit-erythroid, BFU-E) *体外培养形成大的细胞集落。 ** 早期红系祖细胞 爆式促进因子 (burst promoting activitor,BPA) MW:25000-40000 促进BFU-E从G0---S期 2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ology forming unit-erythroid, CFU-E) * 体外培养形成较小集落 **晚期红系祖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ntin, EPO) MW:34000 热稳定糖蛋白(80 oC) 基因定位7号染色体上

EPO EPO的生成----主要在肾脏,其次肝 EPO生成其它相关因素--- 雄性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促进增强EPO生成 * 促进红系祖细胞向前体细胞分化 * 加速前体细胞增殖 *幼RBC增加---合成HB增加 * 网织RBC加速从骨髓中释放 EPO反馈调节因素---氧分压

干细胞---BFU-E----CFU-E----红系前体细胞 EPO调节RBC生成的反馈调节环 干细胞---BFU-E----CFU-E----红系前体细胞 RBC总量 EPO 血O2分压 EPO生成部位 O2感受器

CONCLUSION 1血液 2血液的理化特性 等渗、等张 3血液的成分 4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5RBC BPA、EPO

REFERENCES 1 Wobus Anna M. Potential of emnryonic stemcells REFERENCES 1 Wobus Anna M. Potential of emnryonic stemcells. Molecular aspectd of medicine 2001,22(3),149-64 2 Mexey Eva, Chandross Karen J. Bone marrow: a possible alternative source of cells in the adult nervous system.2000,405(1-3),297-302 3 Saba Nabil, Abraham Rick, Keating Armand. Overview of autologous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Cretical Reviews in oncology/hematology.2000,36(1),27-8 4 Ashman Leonie K. The biology of stem cell favtor and its receptor C- Kit.The intenational J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1999,31(10),1037-51 5 Svendsen Clive N, Smith austin G. New prospects for human stem-cell therapy in the nervous system. Trends in neurosciences,1999,22(8),357-64 6 Gunsilius E, Gastl G, Petzer 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Biomedicine and pharmacotherapy.2001,55(4),186-194 7 Lutzko carolyn, Dube lan D, Stewart A Keith. Recent progress in gene transfer into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Critical review in oncology/hematology1999,30(2),14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