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全科医学 吴秀凯
胰腺的位置 胰腺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胃和腹膜后面约平第一腰椎椎体处,横卧于腹后壁,为一长条状腺体。它长约14—18厘米,重65—75克。胰腺下缘在腹前壁表面投影相当于脐上5厘米,上缘相当于脐上10厘米。
胰腺的位置图
急性胰腺炎 概念: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临床特点:是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本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明了,胰腺炎的病因与过多饮酒、胆管内的胆结石等有关 。 常见病因: 1.胆道疾病 2.胰管阻塞 3.酗酒和暴饮暴食 4.其他 手术和创伤 内分泌代谢障碍 感染药物等 急性胰腺炎病因繁多,多数可以找到病因,但8%—25%的病人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休克、高热、黄疸、腹胀以至肠麻痹、腹膜刺激征以及皮下出现淤血斑等
一、一般症状 1)腹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往往在暴饮暴食或极度疲劳之后发生,多为突然发作,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疼痛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似刀割样。疼痛向背部、胁部放射。 水肿型腹痛一般3—5天缓解 若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发病后短暂时间内即为全腹痛、急剧腹胀,同时很快即出现轻重不等的休克 . 极少数病人无腹痛或不明显
2)恶心、呕吐及腹胀:发作频繁,起初为进入食物胆汁样物. 呕吐后腹痛不减轻。 病情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腹胀,很快即进入肠麻痹,则吐出物为粪样。
3)黄疸和脱水: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出现的较少,约占1/4。而在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则出现的较多。急性胰腺炎的脱水主要因肠麻痹、呕吐所致,而重型胰腺炎在短短的时间内即可出现严重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呕吐频繁者可出现代碱。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发病后数小时至10几小时即可呈现严重的脱水现象,无尿或少尿 ,并伴有血钾、钙、镁降低。
4)发热:由于胰腺大量炎性渗出,以致胰腺的坏死和局限性脓肿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若为轻型胰腺炎,一般体温在39℃以内,3~5天即可下降。而重型胰腺炎,则体温常在39~40℃,常出现谵妄,持续数周不退,并出现毒血症的表现。 若发热持续一周以上并伴有白细胞升高,应考虑胰腺脓肿或胆道炎症等继发感染。
肠内营养: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注意事项: 营养液应在4°的冰箱内保存,24h内用完,监测营养制剂的浓度和滴注速度,监测鼻饲管的位置,观察及处理 胃内喂养要抬高床头,一旦出现呛咳、咳出营养液样物,发憋或呼吸急促,即可确定为误吸,鼓励病人咳嗽,吸出,必要时经气管镜清除吸入物。 每次不要超过8h,每日更换输液管,管子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折叠、脱出、受压,保持清洁无菌,喂养前后冲洗。
一般资料 姓名:孙华庆 性别:男 年龄:33 民族:汉族 出生地:新疆 婚姻:已婚 主诉:腹痛、腹胀3天,加重一天 职业:干部 入院时间:2013-7-9 病史陈述者:本人 可靠性:可靠 过敏史:否认
现病史 患者自诉3天前暴饮暴食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伴有腹胀,当时疼痛为隐痛,自服藿香正气胶囊后症状可缓解。3天来上诉症状偶发,可忍,9日凌晨症状加重,以中商服及脐周持续性胀痛为主,程度剧烈,辗转反侧,喜前倾屈膝位,腹胀明显,伴有反酸恶心嗳气等,无呕吐及腹泻。 紧急就诊于我院急救中心行腹部B超示:肝脏弥漫性改变,胰腺弥漫性病变(急性胰腺炎水肿型)胆道系统脾脏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立位腹部平片未见消化道穿孔及肠梗阻征象。 血RT示:白细胞:17.8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14%
既往史 家族史 健康状况一般,发现血脂高3年,血糖高1年,值不详,否认高血压、脑血管病史,无肝炎、结核、伤寒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吸烟饮酒史:烟史10年、酒史8年 未戒 父亲有糖尿病史,母亲体健, 家族无类似病人。
体格检查 T:36.8℃ P:111次/分 R:20次/分 BP:154/105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过度、表情痛苦,神志清,精神不振、强迫仰卧位、食欲减退、睡眠欠佳、小便正常、大便未解。急性面容,欠合作。 腹部:膨隆,腹肌略紧张,上腹部剑突下及脐周压痛,可疑反跳痛,肠鸣音减弱1-2次/分。
实验室检查 7-9血RT示:白细胞:17.8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14% ↑ ,生化示:钾3.38mmol/l ↓,甘油三脂:7.54 ↑ ,总胆固醇:7.11, ↑高密度脂蛋白:1.67 ↑ 。 7-11血RT示:白细胞10.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 % ↑,淋巴细胞百分比9.4%↓,血脂分析示:甘油三酯:4.37 ↑,总胆固醇:6.29 ↑,高脂:1.8 ↑。 7-12血RT示:白细胞13.8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40% ↑,血脂分析示:甘油三酯:3.73↑,总胆固醇:8.85↑.
7-13血RT示:白细胞14. 4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 6%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0. 3% ↓,中性粒细胞计数11 7-13血RT示:白细胞14.4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6%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0.3% ↓,中性粒细胞计数11.49 ↑,单核细胞计数1.36 ×109/L↑,生化示:钠:128.56 ↓,氯:94.9 ↓,尿酸:469 ↑,葡萄糖:8.63 ↑,甘油三脂:,3.88 ↑ ,总胆固醇:8.94, ↑高密度脂蛋白:0.96 ↓,低密度脂蛋白:5.78 ↑ ,白蛋白:29.91↓,球蛋白:41.03 ↑ 7-17血RT示:白细胞15.1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6% ↑,淋巴细胞百分比11%↓。 7-20血RT示:白细胞12.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5% ↑,生化示:钾:3.44mmol/l ↓,钙:2.23 ↓,镁:1.16 ↑,葡萄糖:18.05 ↑ 甘油三脂:2.61↑ ,总胆固醇:6.77 ↑,尿酸:526.69 ↑ 。
影像学检查 7-9腹部B超示:肝脏弥漫性改变,胰腺弥漫性病变(急性胰腺炎水肿型)胆道系统脾脏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立位腹部平片未见消化道穿孔及肠梗阻征象。 7-13胸水彩超探查示:坐位肋间扫查,双侧胸腔内均可见少量回声区分布,右侧较深处约0.8cm,左侧较深处约1.8cm,(考虑为胰腺炎引起的反应性胸腔积液可自行吸收) 7-15复查胸部正侧位片及腹部立位平片示:左下肺索条影 7-19腹部CT示:急性胰腺炎并周围炎症、脂肪肝较前减轻。
诊断 入院诊断: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脂肪肝 确诊诊断: 急性胰腺炎并周围炎 高脂血症 脂肪肝
治疗 禁食及胃肠减压 鼻十二指肠肠内营养支持 静脉补液支持治疗
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及胰腺周围炎症水肿有关。 2.体液不足:与禁食,胃肠减压有关。 3.体温过高:与继发感染有关。 4.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胃肠减压、继发感染、代谢增高、代谢紊乱有关。 5.自理缺陷:与病情重,活动无耐力有关。 6.恐惧:与疾病进展急骤有关。 7.知识缺乏:与专科知识缺乏有关。 8潜在并发症:低血糖,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
1.疼痛:腹痛及胰腺周围炎症水肿有关 护理措施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体位与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其绝对卧床休息,降低机体代谢率。 2.禁食水、遵医嘱给予胃肠减压,减轻胃肠刺激。 3.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腹痛明显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并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副作用 4.指导病人采取减轻疼痛的方法:如,松弛疗法。并安抚病人,满足病人需要,避免紧张,恐惧。
2.电解质紊乱:与禁食,胃肠减压有关。 1.病情观察: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观察皮肤黏膜色泽,弹性有无变化,判断失水程度。 2.遵医嘱给与补液对诊治疗。 3.定时留取标本,监测血、尿淀粉酶,血脂、血糖、血清电解质的变化。
3.体温过高:与继发感染有关。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在38.5℃以上4h检测T一次连测四天,正常后一天四次,连测四天。 2.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3.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注意休息,病房定时消毒。 4.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餐前餐后漱口。 5.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物,注意保暖。
4.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胃肠减压、继发感染、代谢增高、代谢紊乱有关。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遵医嘱给予大承气汤结合肥皂水灌肠刺激肠蠕动。 3.遵医嘱插入螺旋形鼻肠管,给予鼻饲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 4.患者目前渗透压低,遵医嘱给予补充足够的液体量,补充电解质。
6.恐惧:与疾病进展急骤有关。 1.心理护理:及时向患者解释病情,安慰鼓励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2.指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知识缺乏: 与专科知识缺乏有关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知识。 2.强化防病知识。
8潜在并发症:低血糖,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休克。 1.检测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加强基础护理,维持有效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发生。 3.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维持电解质平横,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正确认识胰腺炎,防止复发。 消除诱发因素。 饮食指导,避免暴饮暴食及酗酒。 加强自我观察,定期随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