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物的氮素营养 §2 土壤氮素状况 §3 常用化学氮肥的性质与施用 §4 氮肥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 黑龙江省鹤岗市农广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理解掌握植物生产的养分环境,植物生长发 育必需的营养元素, 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理作 用, 植物需肥规律. 了解理解掌握植物生产的养分环境,植物生长发 育必需的营养元素, 主要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理作 用,
Advertisements

第七章 溶液. 剛加入時振蕩靜置 粉筆粉 + 水 粉筆粉沉降到試 管底部,混合物 分為上下兩層。 振蕩後,液 體出現渾濁。 靜置後混 合物再次 分為上下 兩層。 植物油 + 水 植物油出現在水 層之上,混合物 分上下兩層。 振蕩後,液 體出現渾濁。 靜置後混 合物再次 分為上下 兩層。 實驗一 第一節.
内科护理学. 第四节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李玉环 案例 李先生, 54 岁。因腹胀、乏力及食欲下降 1 年,意识不清 2 小时入院。既往乙肝病史 20 年。 查体:意识模糊,面色灰暗、巩膜黄染、腹部膨隆, 肝未触及、脾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 凹陷性水肿。 血液检查:
尿液的形成 腎小體(球)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再吸收作用 腎小管的分泌作用 尿液的組成
合理选择饮食.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 题 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 二 课 时.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酸雨 成員 : 張詠茹(4BS ) 蔡哲瑜(4BS ) 詹君瑞(4BS ) 指導老師 : 潘文彬 老師
不同pH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焦點 1 動物的排泄作用.
答: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第三章 发酵工业培养基设计.
开启化学之门.
第三节 土壤钾素与钾肥 一、土壤中的钾素含量和形态 (一) 含量
3.3溶液的酸碱性.
超市里的化学 九江十一中 周芬.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新课导入 图1 图2 1.图1和图2中各是什么细胞?请说出细胞的名称。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
前言 我們常喝的一些飲料,如柳橙汁、檸檬汁嘗起來酸酸的,呈現酸性;而有些物質,如某些肥皂水溶液及清潔劑,摸起來有滑膩感,和急救箱中的氨水一樣,都是鹼性 那麼到底是怎樣的物質稱為酸?怎樣的物質才稱為鹼呢?我們藉由下面的實驗來認識.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概述(1)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沿着血管不停地在全身循环,输送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是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正常血液为红色黏稠液体,由血浆和其中悬浮的有形成分——血细胞组成。血液的颜色由其所含色素(血红蛋白)的氧合程度而定,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李峰之
第十一单元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第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三章 外科病人 的体液失调 Fluids and Electrolytes Disorder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丝绸样品欣赏.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4课时:离子.
高中化学 新课程实施下的课堂教学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 董海滨 2007年12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在生 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的反复循环运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前言 有些人在運動後會喝運動飲料,以補充體內的電解質。電解質是什麼?
第九章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施用 ?.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2-1認識電解質 2-2 溶液與離子 2-3 常見的酸與鹼 2-4 酸鹼的濃度 2-5 酸與鹼的反應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盐类的水解.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ATP SLYTYZJAM.
氮循环 肖子聪.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碳酸鈉 作者:81027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日期:( ).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蛋壳中Ca, Mg含量的测定 化学生物学专业 雷雨.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颐中 褚林柏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四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第四章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1课时 氨气和铵盐 2019/5/14.
定性分析 單元十一 陽離子 第四屬分析 臺北市立松山工農 化工科謝榮忠製作.
第2课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笃学一 氮 2.氨的物理性质 氨是__色、_________气味的__体,____溶于水且溶解 得快。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___体积氨气。氨 的水溶液叫做_____。 无 有刺激性 气 极易 700 氨水.
专题二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 厦大附中 俞佳.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作物的氮素营养 §2 土壤氮素状况 §3 常用化学氮肥的性质与施用 §4 氮肥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第二章 氮 肥 §1 作物的氮素营养 §2 土壤氮素状况 §3 常用化学氮肥的性质与施用 §4 氮肥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1 植物的N素营养 1.1 N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1.2 植物对N的吸收与同化 1.3 NH4+与NO3-的营养特点 

 参与作物体内结构物质及生活物质的合成,并为许多重要物质的成分  促进并调节植物生长 N素主要促进与N素吸收的同时正在生长的器官与部位的生长,而对尚未分化或已经定型的器官与部位作用很小甚至无效。

 影响农产品品质 影响农产品中粗蛋白含量 增加N素供应(尤其生长后期)可增加农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但在评价其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时应慎重。因为: 农产品用途不同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不同 农产品中蛋白质含量提高常伴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降低 蛋白质含量过高可导致农产品食味品质下降

影响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 产品中NO3-和NO2-是近年来引人注意的主要品质指标。

原生质合成增加、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壁变薄  影响农作物的抗逆性 N素供应增加 对纤维作物不利 原生质合成增加、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壁变薄 肉汁化 植株含水率提高 抗倒、抗病虫等能力下降

§2 植物的N素营养 1.1 N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1.2 植物对N的吸收与同化 1.3 NH4+与NO3-的营养特点 

植物吸收的氮素形态 高等植物可以利用的N的形态主要是NH4+、NO3-,也能少量吸收NO2-及一些简单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酰胺(如尿素)等。

植物对N的同化 对NH4+的同化

对NO3-的同化

N在植物体内的运转 N素在植物体内运转的方向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运转的总趋势是:老化器官向新生幼嫩器官输送。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约有70%的N素可以被再利用。 当N素供应不足时,新生器官要夺取老化器官中的N素从而加速其衰亡。所以缺N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化器官上,作物基部叶片过早地衰亡是N素供应不足的诊断指标之一。

§2 植物的N素营养 1.1 N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1.2 植物对N的吸收与同化 1.3 NH4+与NO3-的营养特点 

关于植物的喜铵性与喜硝性 一般而言,旱地植物具有喜硝性,而水生植物或强酸性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则表现为喜铵性。这是作物适应土壤环境的结果。 植物的喜铵性与喜硝性是相对的,许多植物(小麦、烟草、水稻)在NO3-与NH4+配合供应的情况下生长及品质可得到明显的改善。

不同N源的生理效应 A . 不同N源影响植物体内的离子平衡 无机离子:NO3-促进植物吸收阳离子,而NH4+则促进吸收阴离子。 有机阴离子:NH4+消耗有机酸,NO3-则促进有机阴离子合成。有机酸合成增加从动物营养角度看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食物或饲料中草酸的含量过高会导致人或动物体内Ca、Mg的活性降低,同时可能诱发结石病。 供N形态对白芥离子平衡的影响 处理 阳离子(me/100克干物质) 阴离子(me/100克干物质) Ca2+ Mg2+ K+ Na+ 总和 NO3- H2PO4- SO42- Cl- 有机酸 107 28 81 5 221 1 26 25 162 239 NH4+ 72 22 40 7 141 31 54 136

不同N源影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以NO3-为N源的植物通常含有较多的淀粉,而以NH4+为N源的植物体内淀粉的含量降低而葡萄糖及蔗糖的含量则提高。 影响植物的生育进程 与NO3-营养相比, NH4+营养促使苹果、石竹、等提早开花。对单子叶植物如小麦, NH4+营养可延长营养生长期。 以NH4+为唯一N源易引起NH4+毒害。

§2 土壤N素状况 2.1 土壤N的形态及有效性 2.2 土壤N的转化 

土壤N素的来源及含量 土壤N素的来源 土壤N素的来源主要是降水、生物固N及施用N肥。 成土矿物中虽含N,但较分散,而且风化很慢。

土壤N素的含量 土壤中全N的含量范围:0.02~0.50% 中国土壤:0.05~0.35%,多数在0.1%以下。 江苏土壤:0.108±0.046%,属中等偏上水平。全N量高于0.1%的土壤面积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3.96%,相对集中在苏南;全N量低于0.075%的土壤所占的比例为31.5%。其中全N量低于0.05%的土壤面积占6.20%,主要集中苏北。全N量最高的是昆山市,为0.19%;最低的则是丰县,平均为0.056%。

土壤速效N:通常指NO3-、水溶性及交换性NH4+。 (5-10%) NO2-:存在于土壤溶液,不稳定。 水溶性NH4+ 对植物有效性较高 土壤N素 NH4+ 交换性NH4+ 固定态NH4+:对植物有效性一般较低 有机N (90-95%) 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可被作物直接利用,必须经过矿质化作用转化成无机N后才能被大量利用。 土壤速效N:通常指NO3-、水溶性及交换性NH4+。

§2 土壤N素状况 2.1 土壤N的形态及有效性 2.2 土壤N的转化 

土壤有机N与无机N的平衡  概念 有机N 无机N 矿化作用 生物固定作用 有机N的矿质化:土壤有机N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氨的过程。

 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 有机物的C/N 干湿交替 施用N肥 施入无机N可促进土壤有机N的矿化,称为激发效应。

硝化作用 定义 过程 NH4+ NO2- NO3- 土壤中的NH4+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由微生物转化为NO3-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亚硝酸细菌 硝酸细菌 NH4+ NO2- NO3- O2 O2

反硝化作用 定义 过程 NO3- NO2- NO N2O N2 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可以是纯化学过程,也可以在微生物参与下进行,但在农业土壤中以后者为主。 过程 大气 NO3- NO2- NO N2O N2

影响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土壤中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称为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多为兼性微生物,在好气(利用O2)及厌气条件(利用NO3-作为氧源)下均可生存,一般在厌气条件下才进行反硝化作用。因此,土壤水、气条件是影响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反硝化微生物依靠土壤有机物提供能源及氮还原的电子供体,故土壤有机C的含量对反硝化作用也有较大影响。

温度和pH对氨态氮占氨态氮和铵态氮总量百分率(%)的影响 氨挥发 定义 氨自土表或水面(水田)逸散到大气造成氮素损失的过程。 影响氨挥发的主要因素 * pH及温度 NH4+ NH3 + H+ 温度和pH对氨态氮占氨态氮和铵态氮总量百分率(%)的影响 温度 (0C) pH 6 7 8 9 10 5 0.01 0.12 1.22 11.0 55.2 15 0.03 0.27 2.62 21.2 72.9 25 0.06 0.56 5.32 36.0 84.9 35 0.11 1.11 10.1 52.9 91.8

氨挥发程度:(NH4)2SO4 > (NH4)2HPO4 > NH4Cl 影响氨挥发的主要因素 * 土壤中CaCO3含量 pH升高 氨挥发 CaCO3 CaCO3 + NH4X (NH4)2CO3 + CaX 溶解度影响氨挥发 氨挥发程度:(NH4)2SO4 > (NH4)2HPO4 > NH4Cl

§3 化学氮肥的性质与施用 3.1 化学氮肥的分类 3.2 铵态氮肥 3.3 硝态氮肥 3.4 尿素

氨加工 习惯将在合成氨基础上制造其它化学氮肥的过程称为氨加工。 液 氨 氨 水 合成氨 铵态氮肥 尿 素 硝酸 硝态氮肥

化学氮肥的分类 化学氮肥 铵态氮肥:N以NH4+或NH3存在 硝态氮肥:N以NO3-存在 酰胺态氮肥:N以CO(NH2)存在 长效氮肥

§3化学氮肥的性质与施用 3.1 化学氮肥的分类 3.2 铵态氮肥 3.3 硝态氮肥 3.4 尿素

铵态氮肥的种类 液氨 氨水 碳酸氢铵 硫酸铵 氯化铵 挥发性氮肥 铵态氮肥 稳定性氮肥

铵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易溶于水,肥效快; 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不易流失; 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 生理酸性N肥;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挥发性N肥在任何土壤上均应深施; 稳定性N肥在碱性、石灰性土壤上应深施; 水田中铵态N肥应深施。

液氨

碳酸氢铵(碳铵) 制造 20%浓氨水吸收CO2  碳酸铵溶液 + CO2  碳酸氢铵晶浆液  浓缩、离心、干燥  碳酸氢铵产品

理化性质 碳铵类型 分解机制 影响因素 干碳铵 热分解反应 温度,分解速度 湿碳铵 水解反应 湿度,分解速度 水溶液呈碱性(pH8.2-8.4) 不稳定易分解 NH4HCO3  NH3 + CO2 + H2O 碳铵类型 分解机制 影响因素 干碳铵 热分解反应 温度,分解速度 湿碳铵 水解反应 湿度,分解速度

农业化学性质 NH4HCO3  NH4+ + HCO3- 被土壤胶体吸附 不影响土质 碳铵具有稳定的农化性质

硫酸铵(硫铵)与氯化铵 制造 性质 硫铵常为炼焦工业的副产品,氯化铵则主要是纯碱联合工业的副产品。 两者均为生理酸性肥料 长期施用均可导致土壤脱钙板结 SO4-:--对喜硫作物(如马铃薯)有利,--水田不宜多用。 Cl:--对忌氯作物(如烟草)不利,--盐碱地不宜施用。

§3 化学氮肥的性质与施用 3.1 化学氮肥的分类 3.2 铵态氮肥 3.3 硝态氮肥 3.4 尿素

硝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易溶于水,肥效快,最适宜作追肥; NO3-易流失,且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反硝化作用,固水田一般少用硝态N肥; 易吸湿结块; 强氧化剂,贮藏、运输时须注意安全; 生理碱性N肥。

§4 化学氮肥的性质与施用 4.1 合成氨与氨加工概述 4.2 铵态氮肥 4.3 硝态氮肥 4.4 尿素

尿素的制造 1773年:从尿液(Urine)中分离出结晶,取名尿素(Urea) 1828年:德国化学家Wohler用加热氰酸铵法制取 尿素,是人 类首次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NH4CNO  CO(NH2)2 1922年:德国开始商品尿素合成。 2NH3 + CO2  CO(NH2)2 真空结晶 造粒、干燥 纯净尿素 尿素肥料

尿素肥料的性质 含氮量:42-46%,为目前世界上含氮量最高的固体N肥。 溶解性能:20℃时,100ml水中可溶解105g尿素。水溶液为中性,尿素在水中不电离,溶解呈吸热反应。 吸湿结块性:较弱。颗粒状,表面有蜡质层。 副成分:缩二脲 2CO(NH2)2  NH2CONHCONH2 + NH3 (T>135℃) 土壤施肥一般应低于2%,叶面喷施应低于0.5%。

尿素施入土壤后的转化 以氢键与土壤(粘土矿物或腐殖质)结合,可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流失。 H O 粘粒 C O N H C O 腐殖质

尿素施入土壤后的转化 在土壤中脲酶的作用下水解: CO(NH2)2 (NH4)2CO3 NH4HCO3 NH4+ NH3 NO2- 脲 酶 (NH4)2CO3 NH4HCO3 NH4+ NH3 NO2- NO3- pH 脲酶抑制剂

脲酶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尿素施入土壤后的水解速率主要取决于脲酶的活性。 脲酶的特性 脲酶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尿素施入土壤后的水解速率主要取决于脲酶的活性。 影响脲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土壤pH、温度、水分、土壤质地等。 土壤温度对尿素水解速度的影响 土壤温度(℃) 完全水解所需时间(天) 10 7-10 20 4-5 30 1-3

尿素肥料的施用 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 几种作物喷施尿素的参考浓度 主要用作基肥与追肥,一般不宜作种肥,如必须作种肥,用量应严格控制在2.5kg/亩以下; 最适作根外追肥,浓度一般为0.5-2.0%,因作物而异。 几种作物喷施尿素的参考浓度 作物种类 建 议 喷施浓度(%) 稻、麦、禾本科牧草 2.0 黄瓜 1.0-1.5 萝卜、白菜、菠菜、甘蓝 1.0 西瓜、茄子、甘薯、花生、柑橘 0.4-0.8 桑、茶、苹果、梨、葡萄 0.5 柿子、番茄、草莓、温室黄瓜及茄子、花卉 0.2-0.3

§4 氮肥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4.1 氮肥利用率的概念 4.2 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 4.3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

作物吸收的肥料N量占所施肥料中总N量的百分率称为氮肥利用率。 定义: 美国 30-50% 日本 50% 中国 30-40%(变幅9-72%) 范围: 作物吸收利用 氮肥施入土壤后的去向 土壤残留 损失

§4 氮肥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4.1 氮肥利用率的概念 4.2 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 4.3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

作物体内N (施用N肥) 土壤N 肥料N 如何区分作物体内的土壤N与肥料N? 测定方法 15N同位素法 差减法

 差减法

在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两类方法测定的N肥利用率是否一致?

 差减法 土壤N + 激发效应

因为:激发效应>0,(一般情况) 所以:差减法利用率>15N同位素法利用率

§4 氮肥利用率及其提高途径 4.1 氮肥利用率的概念 4.2 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 4.3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

改进氮肥剂型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改进施氮技术 提高作物氮素吸收利用能力

The End of Chapte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