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鉴赏 孙福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女性藝術家作品中 展現之男性凝視眼光及自我形象 鄭朱晏 林家甫 田 御 蕭褘涵.
Advertisements

與 課程發想與媒體應用 林役勵 教育部部定講師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所 博士候選人 性權力. 性別角色的形成與後天的學習有相當大的關係,所以個 體所處的文化、族群、社會、學校、家庭對個體的性別 角色形成有關鍵性的影響。 (一)父母親或撫養者教養方式的影響 (二)教師的期望及教導的影響 (三)教科書及兒童讀物的影響.
客户体验驱动企业变革 李军 甲骨文大中华区 CRM/CXM 顾问总监. 客户体验驱动企业变革 李军 甲骨文大中华区 CRM/CXM 顾问总监.
DICP SAPO-34分子筛合成实例 解决的基础问题 Si 原子是如何进入分子筛骨架的 如何控制 Si 原子在分子筛骨架中的分布 结构
All about the USA - Unit 12 Georgia O’Keeffe -Art Legend.
女性藝術家的生命故事.
2010頭份國小藝術才能班 知性之旅行前導覽 馬內到畢卡索~費城美術館經典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摄影鉴赏 孙福林

摄影鉴赏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1.摄影影响因素; 2.摄影语言的含义; 3.摄影训练要求。 1.掌握摄影技巧; 2.了解摄影的分类。 摄影鉴赏 教学重难点: 掌握摄影一般技巧

快门的主要作用: 控制曝光量 使景物的影像定格 让运动的影像有动感 防止震动而造成影像模糊 快门 光圈的主要作用: 控制曝光量 控制景深 控制像差 影响分辨率 调节反差 光圈

景深 景深对拍摄效果的影响: 用大景深表现景物的深度 用小景深突出主体 用景深控制来代替聚焦 影响景深的因素: 光圈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长短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物距远近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照片的艺术性 最初步的操控就在于 调节光圈与快门 + 你的观察力 + 你的思想

你看到的很多美妙的照片 或许你向往着:“要是我也能拍出这样的照片该多好啊!” 你也许很注重作者使用什么相机和镜头……什么光圈……什么快门……

一般人学摄影第一个常问的是光圈多少?快门多少? 打开摄影报刊,常常看到拍摄佳作后面介绍,用什么型号相机,长镜头还是广角、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如何如何等。 我想即使告诉你,你赶到那个地方如法炮制,也很难拍出某人那张理想的作品。因为仅光影的构成一项就让你说不清,光的方向、光的质量不一样,造成的效果就会有较大的差异。 太多的人更看重的是事情的结果而不问原因。光圈、快门只是你掌握的拍摄技能中资讯的一种。即使你知道这些,用处亦然不大。比如名厨和一个学徒,弄来同样的肉、鱼、蔬菜、调料,大厨烹出味鲜纯厚的佳肴,学徒可能因掌握不了火候而使食品炖糊而不能下咽。

唯器材论: 摄影创作领域的误区: 实际上,专业不专业,关键不在器材,而在于艺术观念、创作态度、运作方式。专业意味一种严格的标准,一种高度。 摄影圈有一部分人迷恋于相机、镜头、比拼技术,他们已拥有很好的器材,仍然在不断追求新的型号,否则认为不专业。 实际上,专业不专业,关键不在器材,而在于艺术观念、创作态度、运作方式。专业意味一种严格的标准,一种高度。 摄影重要的不是相机,不是像素,而是摄影者的技术、技巧及情感注入、创新思维等。

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包括相机的手持稳定程度、调焦、曝光组合等等要素,都要下苦功训练。有了好的拍摄题材和机会,有了过硬的技术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意图。 从某种意义上说,基本训练不仅仅是技术训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心灵训练。培养你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有人说:只有熟练掌握技术的人,才有资格淡化技术。 在文学上 只有巴金等大家说过: “写作可以无技巧”。 摄影界布列松曾言: “我对摄影技术一窍不通”。

培养眼力 把握主题 营造气氛 眼力,就是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预谋、比较持久的,以视觉为主的积极的思维活动,摄影人也把它称为看的艺术。 培养眼力 把握主题 营造气氛 眼力,就是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预谋、比较持久的,以视觉为主的积极的思维活动,摄影人也把它称为看的艺术。 摄影是一门观察的艺术。要通过摄影获得美的艺术形象,必须通过正确地观察。观察,从它最贴切、最广泛的含义来说,就是全面运用你的感觉、智力和感情,全神贯注于你拍摄的题材。

提高观察力 (培养你的眼力) 观察,要去掉事物的标签 有先入之见可说是观察一大障碍。 画家莫奈曾说过,为了观察,我们必须忘掉我们所看的东西的名称。 正如西方学者所说: “依靠定义我们认识了 每件事物,而不再去观察 事物,我们会相信酒瓶上 的标签,而不去注意品尝 酒的滋味。

摄影的一切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 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摄影家。只有运用观察,才能使摄影人对摄影对象获得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通过抽象概括达到理性认识,最终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提高观察力是摄影人的当务之急 ,能够迅速准确地看出对象和现象的那些典型的,但并不很显著的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它是个人通过长期观察活动所形成的,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第一要素,是摄影发展的基础。 观察力的高低,直接 影响摄影人感知的精确 性,影响摄影人的想象 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观察力是摄影发展的重 要条件,要发展摄影人 的智力,就要重视培养 摄影人的观察力。

镜头不是相机的眼睛,而是摄影者的眼睛。在创作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摄影者的素质,这个素质包括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才气、学识、艺术、文学修养、体质等各个方面。为什么在同样的场景两个在一起的拍摄者拍出的照片效果不一样呢?哪怕是构图思维的表现都不一样?想表现的思想不一样,每个拍摄者的创作能力大小区别就在这里。 观察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与学识及生活阅历是密不可分的,但还需要一定的智力,这就包括美学、构图、用光、 色彩等,要有创造力,丰富的 想象力,娴熟的技能相结合, 这才能形成你最后的创作能力, 也就是摄影头脑。

这些原则也许可以告诉你应当追求什么,也许可以用来摄影创作,也可以用来欣赏照片。当你使用这些原则去思考,你就会发现一片新天地——用新的标准去创作或观赏一幅美丽的照片,更重要的还是你的思想。

原则一 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当然,一幅成功的照片对于观赏者来说,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换句话说,一幅照片的寓意取决于观赏者对它的理解。这和作者的意图可能一致,也可能相左。 原则二 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 换句话说,好照片要能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原则三 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 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所谓简化就是要去掉那些分散注意力、削弱主题的因素。这并不意味着把背景上的东西统统去掉。如果周围环境有利于表现主题,它们就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去掉。

读作品是要想这三个问题: 1.这张照片的主题是什么? 2.作者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身上? 3.作者在简化画面方面做了哪些?没做哪些? 创作作品时要想九个问题: 1 创作一幅好照片,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题 2 创作一幅好作品要有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主角 3 通过布局突出重点(找好一个切入点) 4 通过物体大小的比例关系突出重点 5 摄影创作要有一个好的光影效果,通过用光来突出主体 6 要抓住色彩美丽的瞬间 ,通过用色来突出主体 7 通过搭画框的方法突出主体 8 通过会聚线条来突出重点 9 求异思维在观察中的应用

摄影作品分析步骤 一、看立意——读懂画面的含义,概括作品主题 二、看表达——分析画面的各种表现技巧 1、主体对象的选择与强调 2、陪体与主体的关系及画面环境气氛的营造 3、画面线条的构成 4、画面影调的构成 5、画面色彩的构成 6、画面空间的经营处理 7、用光技巧分析

三分法 这是最有效也是最流行的一种构图法则。你可以使用这种简单的方法来提高你的照片构图水平。就是把照片沿横向和纵向三等分,令被摄体位于任意一个等分线相交位置。

使用三分法,使照片焦点位于人物眼睛上。令一只眼睛或双眼中间区域位于三分点上可以拍出非常棒的肖像照

尽量使主要的被摄体位于画面三等分线的焦点上。

尽量使主要的被摄体位于画面三等分线的焦点上。

运用三分法,将水平线置于三分位置上,这样的照片会具有最佳的视觉感受。

运用三分法

运用三分法

运用三分法

运用三分法

运用三分法

奇数法则 “奇数法则”是指,在一幅照片中保持主体个数为奇数。一幅照片的主体可以是一个物体或三个人的小团体。这个技巧会使照片更加引人注意,也更符合人眼的审美。

奇数法则 四个草莓显得非常平淡无奇。难找到兴趣点。

突出主体 这是一个简单而非常有用的技巧。这个技巧最常用的方法或把主体放于画面中央或通过使用大光圈、远焦等来获得浅景深来虚化背景,把所有分散观众注意力的东西都隐去或模糊。 简单和位于中心能使一个平淡的被摄体变得有趣起来。

突出主体

简单化 明确主题最好的方法是使照片看起来非常简单。实现这一目标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照片中只保留最少的被摄体。你也可以同时使用上一个技巧虚化背景。 如果照片中的树也在景深范围内,它们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通过虚化背景突出了这对情侣。

简单化 一幅简单的照片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使他们长时间观看这幅照片。

简单化 原图非常的杂乱,裁减后,从杂乱 的背景中减出半边葡萄叶,逆光的 效果使葡萄叶形成画框,叶上的葡 萄牙阴影使得主体葡萄叶不那么单 调,画面的明暗形成对比。

简单化 主体是表现读书的孩子。 影响视觉的不好因素有 左边的门过亮容易抢夺 视线;右下的椅子和杂 物过重喧宾夺主;右边 的线条比较零乱。裁剪 后把不合适的景物去掉 ,留下了一些能衬托主 体,表现环境的元素。

简单化 这副长城照片,主题是表现长城,但影响长城主体的地方很多:左边的开阔和杂乱线条,右上的白块。因而不但主体不突出,也显得杂乱。裁剪后,把视觉收缩,主体是前景的城楼,后面有一些蜿蜒的城墙。并在构图上形成横竖3分割,把主体等曲线放在3分点上。不管是否成功,至少要比原图要好了。

简单化 看原图,的确不知道想要表现什么。但弧线的草中小径和红衣的孩子,比较吸引人。裁剪后,把多余的元素全部去掉,得到一张简洁而又主体突出的照片 很明显,左边边角和右边的荷茎使得图片整体线条杂乱,分散视线。裁剪后,简单的2道弧线,容易表现出主体莲蓬,后面的荷叶又有呼应的效果

对称构图 对称的构图既可能非常乏味,也可能变得讨喜。关键就在于平衡。有力的线条和色彩,水平线和空白区域的位置都影响着最终结果。 这张照片,通过几何学的完美演绎,以公路为对称轴,两旁的草原与公路向远处延伸,加上蓝天白云掩映,形成一幅基于对称的颇富立体的画面。

对称构图 这张照片,不仅拥有迷人的色彩,而且也是几何学的完美演绎。它的构图完全对称,两排树与花丛形成一系列的三角形,将观众引入构图之中。

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

对角线法则 置于对角线上,通常比水平放置更具动感。

对角线法则 根据对角线法则,重要元素应该置于对焦通道上。

对角线法则 在成功的构图中,平衡和几何学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这张优美而简洁的照片中,我们能看到有力的引导线——道路——成为保持完美几何平衡的元素。注意这张照片中能够找到多少个三角形,它们由光线、阴影和被摄体构成。

对角线法则 这张照片是学习完美构图的佳作。人物和画作的位置形成平衡,而摄影师给O'Keeffe女士安排的位置非常完美。帽子、手和拐杖的角度体现了艺术家的天赋

巧妙构图 拍摄混乱的场景时,寻找能够将要表现的元素独立分开的方法。利用建筑结构或自然元素作为画框可以令画面避免混乱不堪。 世界是一个混乱的场所,摄影师正是用构图从这种换乱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东西。在这张构图巧妙的照片中,窗格将一个混乱的场景分隔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部分。这是一张值得反复品味的照片,相信你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巧妙构图

巧妙构图 在这张作品中,我们很少能注意到一个个的人,而是被雨伞和帽子组成的图案深深吸引了,还有那些偶然出现的一个个红点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

视点的选择

视点的选择

均衡与相称 在这张人像照片中,摄影师完美地利用构图平衡了亮部与暗部。整个画面被光分成两部分,其余部分也都得到了完美的平衡。倒影与窗户,左上角的天空与右下角的地面,在这幅构图中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

均衡与相称

选择焦点来突出主题并营造气氛 一幅高速公路的照片。S形曲线使得这幅场景简单的照 片变得有趣。 一幅与上图类似的照片,缺少S形曲线使这张照片缺乏 动感。

前景的运用 这幅照片中的石头使照片具有了距离感和比例 增加更多的前景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动感。

前景的运用

动感

情感

陈复礼

陈复礼

陈复礼

简庆福

简庆福

布列松

亚当斯

亚当斯

习作

瞬间性

娱乐功能

审美功能

造型语言

课后作业: 照相联系,讨论如何照好照片。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授课,学生基本掌握照相的一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