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心功能不全 (cardiac insufficienc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 基本病因和常见诱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护理要点 急性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及抢救要点 教学要求.
Advertisement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Cardiac insufficiency) 心功能不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系. 病史:患风湿性心脏病 10 余年。近 3 月来出现心慌、 闷气, 伴浮肿、腹胀,不能平卧。 体查:重病容, 唇甲紫绀, 半坐卧位, 颈静脉怒张。 呼 吸 36 次 / 分, 两肺底可闻湿性罗音。心界向左右两侧扩.
第五章 外科休克 ( shock )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外科教研室 第一节 概 述  休克 (shock)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 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 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 起的综合征。  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产 生炎症介质是休克的特征.
心力衰竭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郭静萱. 举 例 患者,女, 68 岁, 12 年前,发作 “ 急性下壁 心肌梗死 ” , 8 年前,再发 “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 死 ” ,冠脉造影示 “ 三支病变 ” 。 8 年来,劳力性 呼吸困难。 2 个月来,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不 能平卧。查体:双肺闻及水泡音,叩诊心界扩.
心衰 基本知识 心血管内科 朱婉红. 主要内容 1 、概念 1 、概念 2 、心衰病因及诱因 2 、心衰病因及诱因 3 、左心衰、右心衰的临床特征 3 、左心衰、右心衰的临床特征 4 、心功能分级 4 、心功能分级 4 、慢性心衰的基本治疗 4 、慢性心衰的基本治疗 5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 5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 一 ) 呼吸中枢 1.基本节律中枢 -延髓 2.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上部 3.呼吸随意控制 -高位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心 力 衰 竭 Heart failure.
急性心力衰竭 仁济医院心内科 马珺.
主要内容 心力衰竭 一、慢性心力衰竭 二、急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
重点掌握※※ 前负荷、后负荷、心率及心肌收缩力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熟悉※ 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了解 心功能评价.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学习要求: 1.掌握心肌生理特性; 心动周期与心率;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及影响.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水 肿 (Edema) 青海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第 7 章 水 肿 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过多,称为水肿(edema) 积水(hydrops):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体腔
水 肿.
水肿.
第三章 水肿 (Edema).
安徽省级精品课程 汪思应主持 缺 氧 Hypoxia.
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心衰 (heart failure).
心功能不全 (Cardiac insufficiency) 内容纲要: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 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心 力 衰竭.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心源性休克 临床定义心源性休克是心输出量下降,在血管容量充足下的组织缺氧。血液动力学的标准是持续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 Hg 至少30分钟)在肺毛细血管静压上升的情况下(15mmHg)心指数下降2.2L/min 每平方米 Cardiogenic Shok in Chinese by Eugene.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第五章 休克shock 沧州医专病理教研室 张玉华.
第五章 水、钠代谢障碍与酸中毒.
第十章 心力衰竭.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心力衰竭.
水 肿.
Welcome.
炎症.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心力衰竭 基本知识及现代观念 卫生部北京医院 曾昭耆.
第一篇 问诊 第四章 常见症状-水肿.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水 肿 诊断学教研室.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心力衰竭健康教育讲座 九〇三医院心内科 魏朝阳 联系电话
病理生理学 牡丹江医学院 病生教研室.
第2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心 力 衰 竭 heart failure (2学时 )
心力衰竭的临床用药 新疆 医 科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 红.
甲状腺激素.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二章 心力衰竭 李学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心内科.
第二十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第四篇 心血管系统药理学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Heart failure (心力衰竭)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陈莹莹 病理生理学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心功能不全 (Cardiac insufficiency) 病理生理教研室 张晓明.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Regulation of Urine Formation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章 心功能不全 (cardiac insufficiency)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病理教研室 张玉华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 2.掌握心功能不全早期机体的代偿反应。 3.熟悉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心力衰竭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4.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概述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概述 心功能不全指病情由轻到重的全过程 (包括代偿和失代偿阶段); 病因 心泵功能障碍 心输出 量减少 机体代偿调节 失代偿 诱因 心功能不全指病情由轻到重的全过程 (包括代偿和失代偿阶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由于心泵功能障碍导致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病因 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心脏负荷过重 心肌损害 代谢异常 心舒张受限 前负荷过重 后负荷过重 心肌炎 心肌病 缺血、缺氧 (动脉硬化 严重贫血) 心包填塞 瓣膜关闭不全 高血压 心肌梗死 缩窄性心包炎 动-静脉瘘 瓣膜狭窄 心肌中毒 心肌肥大 室间隔缺损 肺栓塞 克山病 VitB1缺乏 甲亢 肺动脉高压 心肌纤维化 慢性贫血 肺心病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诱因 增加代谢率 或耗氧 发热、感染、心率过快、甲亢、妊娠和分娩、劳累、紧张、情绪激动 增加前负荷 的因素 高钠饮食(钠水潴留)、输液过多过快、肾功能衰竭 增加后负荷 持续性高血压(左心后负荷↑) 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栓塞(右心后负荷↑) 降低心肌收 缩力的因素 减弱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β阻滞剂)、贫血、高血钾、酸中毒、酗酒 心输出量 降低 心率过缓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 分类 1.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分: ⑴左心衰竭;⑵右心衰竭;⑶全心衰竭。 2.按病程发展速度分:   ⑴左心衰竭;⑵右心衰竭;⑶全心衰竭。 2.按病程发展速度分:   ⑴急性心力衰竭;⑵慢性心力衰竭。 3.根据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分:   ⑴轻度(心功能一级或二级);   ⑵中度(心功能三级);   ⑶重度(心功能四级)。 4.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分:   ⑴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收缩性衰竭);   ⑵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舒张性衰竭)。 5.按心输出量高低分:   ⑴低心输出量性心衰;   ⑵高心输出量性心衰(甲亢、严重贫血、妊娠、维生素B1缺乏)。

低心输出 量性心衰 高输出量 性心衰前 高心输出 量性心衰 正常心 输出量 低心输出 量性心衰 高输出量 性心衰前 高心输出 量性心衰 正常人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三、心室各部舒缩不协调

正常心肌疏缩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心肌兴奋 胞浆Ca2+↑ Ca2+与调节 蛋白结合 肌球蛋白头部与肌钙蛋白结合 形成横桥 与肌球蛋白结合的ATP水解释放出能量 肌动蛋白滑动 心肌收缩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心肌结构的破坏 心肌能量代谢紊乱 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1.心肌结构的破坏:心肌细胞死亡导致心肌收缩相关蛋白被分解破坏,心肌收缩力下降。 心肌细胞坏死:严重心肌缺血、缺氧、炎症、中毒等 ; 心肌细胞凋亡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2.心肌能量代谢紊乱 ①能量生成障碍:心肌缺氧、VitB1缺乏; ②能量利用障碍:心肌过度肥大 过度肥大的心肌其肌球蛋白头部ATP酶的活性下降,即使心肌ATP含量正常,该酶也不能利用ATP,将化学能转为机械能,供肌丝滑动。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3.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①肌浆网Ca2+处理功能障碍 肌浆网Ca2+摄取能力减弱 肌浆网Ca2+储存量减少

一、心肌收缩性减弱 4.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过度肥大的心肌(成人心脏重量≥500g)其重量的增加与心功能的增强不成比例。 机制 ①心肌重量的增加超过心交感神经元轴突的增长,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减少; ②心肌线粒体数量不能随心肌肥大成比例增加; ③肥大心肌毛细血管数量增加不足,缺血缺氧; ④肥大心肌的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 ⑤肥大心肌肌浆网Ca2+处理能力下降。

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1.Ca2+复位延缓: ATP↓或肌浆网Ca2+-ATP酶活性降低 2.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心肌能量不足 3.心室舒张势能减弱: 心肌收缩性减弱 冠脉灌流不足(如冠脉硬化、冠脉内血栓形成等) 4.心室顺应性降低:心肌肥大引起室壁增厚;心肌炎症、水肿、纤维化;间质增生;心包积液

三、心室各部舒缩不协调 各种心律失常(由心肌梗死、心肌炎、甲亢、严重贫血、高心病、肺心病等引起)→心脏各部分的舒缩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不协调→影响心舒张充盈和泵功能→心输出量↓(可下降40%)。

心力衰竭 心室舒张 心室各部 心肌收缩性 功能障碍 舒缩不协调 减弱 心肌结构破坏 心肌 能量 代谢 障碍 兴奋 收缩 耦联 障碍 心肌 肥大 Ca2+ 复位 障碍 肌球-肌动蛋白 复合体 解离障碍 心室舒张势能减弱 心室顺应性降低 心律失常 心室舒张 功能障碍 心肌收缩性 减弱 心室各部 舒缩不协调 心力衰竭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1.心脏本身的代偿 ⑴心脏紧张源性扩张; ⑵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肌收缩性增强; ⑶心率加快(<180次/分); ⑷心脏肥大: 向心性肥大 (concentric hypertrophy) 离心性肥大(eccentric hypertrophy)

离心性肥大 向心性肥大 原 因 前负荷↑ 后负荷↑ 肌节复制 串联复制 并联复制 形态变化 心腔明显扩大 心壁明显增厚 室壁厚度 /心腔半径 ↓或基本正常 明显增大 意 义 减轻前负荷 克服增加的 后负荷

第三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2.心外代偿 ⑴血容量增加: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②RAAS兴奋;③前列腺素、利钠激素合成和释放减少 ⑵血流重分布:保障重要器官血供; ⑶红细胞增多: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造血功能↑所致(增加携氧能力); ⑷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线粒体数量增多、表面积增大; 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增强; 肌红蛋白含量增多。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一)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1.心功能的变化 2.动脉血压下降甚至心源性休克; ⑴心输出量减少; ⑵心脏指数(正常2.5~3.5L/min/m2)降低; ⑶射血分数(正常0.56~0.78)降低; ⑷心力储备降低。 2.动脉血压下降甚至心源性休克; 3.淤血和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 ; 4.血流缓慢。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二)呼吸功能的变化 1.劳力性呼吸困难: 2.端坐呼吸: 机制:①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多,加重肺淤血;②体力活动时心率加快,心舒张期缩短,加重肺淤血;③体力活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由于缺氧、CO2潴留,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困难。 2.端坐呼吸: 机制:①下肢血液回流减少、减轻肺淤血和肺水肿;②膈肌下降,使胸腔容积变大,肺活量增加;③下肢水肿液吸收减少使血容量降低,减轻肺淤血。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如伴有哮鸣音称心性哮喘 机制:①同端坐呼吸;②入睡后迷走N兴奋性升高,使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大;③熟睡时神经反射敏感性降低,只有当肺淤血使PaO2降到一定程度时,才刺激呼吸中枢使通气增强,病人惊醒并感到气促。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 1.肝肿大、压痛,肝功能障碍(肝淤血); 2.胃肠消化功能障碍:食欲不振(胃肠淤血); 3.肾:少尿; 4.脑功能变化:脑供血不足,患者常有头晕、失眠、记忆减退等; 5.心性水肿。

心力衰竭 钠水潴留 组织液生成>回流 水肿 静脉压升高 心输出量减少 淤 血 有效循环血量↓ 血浆胶 体渗透 压降低 微血管 壁通透 性增加 淤 血 有效循环血量↓ 肝 淤血 胃肠淤血 肾血流↓ 肾灌压↓ 利钠 激素 减少 肾小球 滤过分 数增加 肾血 流重 分布 醛固 酮和 ADH↑ 蛋白 合成减少 蛋白 摄入减少 血浆胶 体渗透 压降低 微血管 壁通透 性增加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淋巴 回流 障碍 GFR↓ 肾小管重吸收钠水↑ 钠水潴留 组织液生成>回流 水肿

第四节 心力衰竭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 (四)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电解质紊乱 ⑴缺钠性和稀释性低血钠症; ⑵低钾血症(利尿药、继发醛固酮增多、吸收障碍); ⑶低血镁。 2.代谢性酸中毒: 机制:无氧酵解增强,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肾功能障碍,肾排酸保碱功能障碍。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1.防治原发病、消除诱因:是防治各型心力衰竭的基本措施 2.改善心脏舒缩功能 ⑴增强心肌收缩功能(洋地黄类); ⑵改善心肌舒张性能(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3.减轻心脏前负荷(静脉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量)、后负荷(血管扩张剂) 4.控制水肿:利尿;限制钠盐的摄入。 5.改善组织供氧和心肌代谢: 间断输氧;能量合剂。

课后思考题 1.解释心力衰竭、心肌肥大、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心性哮喘的概念。 2.简述心力衰竭的分类? 3.高心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常见于哪些疾病? 4.心功能不全时,机体会出现哪些代偿? 5.简述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6.简述端坐呼吸的发生机制? 7.简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8.心力衰竭有哪些临床表现? 9.分析心性水肿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