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在行动 辽宁抚顺二中 白云阁 2014年11月10日 云南.昆明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白云阁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士、心理学硕士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在职博士生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辽宁省心理健康教育学科骨干教师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心理援助抚顺工作站站长 青爱工程抚顺基地项目总执行人兼首席专家 辽宁抚顺二中专职心理教师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专职心理教育12年,1500多个体辅导案例,撰写咨询手记200多万字,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婚姻与家庭》等杂志发表专业文章40余篇10余万字,参编心理著作3部,获国家、省、市教育科研类成果奖22项。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12项。 2008年以来先后参与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雅安地震、抚顺洪灾、鲁甸地震等地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十一五期间主持省级规划课题“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及策略研究”,成果丰硕。亲自参与或远程指导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案例30多起。对灾后心理援助及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较多实践与思考。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每个人都是一条河流,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浪花,每朵浪花都有自己的精彩。 ——我的心育理念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我的人生梦想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分享内容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常识 二、灾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实施 三、日常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策略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青少年时期两类不适应行为 心态性不适应行为——多生活事件导致 发展性不适应行为——与性发育有关
“心态性不适应行为”分析 正常状态 (常态) 一般生活事件 严重生活事件(与丧失有关) 自我疏导 不平衡状态 他人疏导 累积转化 一般生活事件 严重生活事件(与丧失有关) 自我疏导 不平衡状态 他人疏导 累积转化 心理咨询 一般的不平衡 心理危机状态 直接 压抑 心理咨询 不健康状态 心理治疗 显性表现期 转化 隐性潜伏期 (变态) (潜意识潜伏) 个体不同心理状态及关系 (华南师大 莫雷) 预防 预警 干预 三预机制
生活事件: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结婚,升学,亲人亡故等。 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往往与丧失有关。 青少年生活事件:父母离婚、学业滑坡、重大疾病、遭遇性侵、失恋、意外怀孕堕胎、自尊受损、天灾人祸等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即当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感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常识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心理危机: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三个因素: 创伤性事件 强烈的情绪情感或行为反应 自身能力和经验难以有效应对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心理危机的后果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 一般有四种结局: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心理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二、灾后学校心理援助工作开展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自然灾害 1908-2008,世界伤亡最大的10大灾难中,亚洲7个,中国4个 中国近年自然灾难:南方雪灾、洪灾,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盈江地震、彝良地震、雅安地震、抚顺洪灾、鲁甸地震等等
(一)震后常见的心理生理反应 在地震发生后,经历地震的人可能会经历家园丧失,亲人伤亡,或是自己受伤。在这种情况下,人在未来数周内可能产生以下的一些反应。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恐惧和担心 很担心地震会再发生 非常缺乏安全感(如恐惧上楼房,不敢一个人入睡等)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悲伤 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难过、悲痛 大多数人会出现大声嚎哭或不断抽泣的表现 少数人表现出麻木、冷漠,没有什么表情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宇宙不公!” 别人根本不清楚我的需要,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内疚感 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宁愿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和内疚 感到自己做错了一些事情,“要是……那么……”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能够避免亲人的死亡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无助感 觉得人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觉得一切转眼成空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闯入性回忆 一直想到去世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地震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睛就会看到最恐惧和最悲伤的画面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过度反应 对与地震有关的声音,图像和气味等感觉过敏,反应过度 没有安全感,易焦虑 失眠,做噩梦,易惊醒 特别想做事情,不让自己停下来 个别偶尔有地震再次发生的错觉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身体症状不适的表现 易疲倦 颤抖或抽筋 呼吸急促和困难 喉咙及胸部梗塞 子宫痉挛 高级认知功能暂时性的减退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身体症状不适的表现 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 晕眩、头昏眼花 月经失调 心跳突然加快 反胃、拉肚子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请注意! 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 正常人群对于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 大多数人在灾难过去数日或数月之内这些反应都会自行缓解 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 正常人群对于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 大多数人在灾难过去数日或数月之内这些反应都会自行缓解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中小学生对灾难的心理反应 害怕、恐惧、悲伤、无助;行为冒险;容易发脾气;违反纪律等攻击行为;沉溺行为;情绪低落;退行 反复、不自主回忆痛苦场面:脑海或眼前反复不自主出现与灾难有关情景,噩梦 回避: 参与活动减少,变得退缩 身体警觉性增加: 注意力不集中, 疼痛等不适,对周围声音或晃动敏感,容易受惊;睡眠浅 学习能力、个性、与同学/老师关系受到影响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如果孩子在经历精神创伤之后表现出任何下列变化超过三个月,就可能需要得到专业帮助: 在学校出现行为或学业上的问题。 突然发怒。 不参加平常的社交活动,或是不再与其他孩子玩耍。 经常做恶梦或出现其它睡眠失常状况。 身体反应,例如恶心、头痛、体重增加或减少。 由于对灾害事件的回忆而引发强烈的焦躁或回避行为。 对生活或未来感到抑郁或绝望。 酗酒或滥用毒品。危险的冒险行为(如性行为、飙车) 继续担心发生灾害事件,成为生活中主要关心的事情。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少部分人出现的现象与其他人相比更为严重,更为失常,对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 应激相关的异常表现 少部分人出现的现象与其他人相比更为严重,更为失常,对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创伤事件所导致的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SD) 适应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发生于创伤事件之后4周之内,至少持续2天,最多不超过4周 适应障碍 -1月内起病,不超过6月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A 创伤性事件 B 再体验:侵入性(闪回、噩梦) 扳机 C 回避和麻木:一切能引起创伤回忆的任何事物,包括情感。 E 时间界定:众说纷纭,1—6个月,延迟反应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引发恐惧悲伤等的扳机 象征或类似于创伤事件的某一方面内在或外部的线索 感知觉: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内感觉,某种特定感受。 特殊纪念日,例如:周年 情绪状态 生理状态 情形,对地震情形的回忆 现实的创伤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31
闪回(flashback) 对此时此地的部分或完全的分离 对创伤事件的部分的和完全的再体验 (至少部分) 将创伤事件知觉为目前正在发生的事件而不是侵入性的记忆。 行为或感受好像创伤的事件正在发生。 在情绪上非常烦扰的状态 目前的定向问题 对事件能有一些或所有的知觉作用的特质 (图像,情绪,音调,想法, 感觉等)的侵入性的回忆。 32
相关数据 自然造成的创伤事件(火灾、洪水、地震)的受害者患上创伤后应激的比率较低(Green, Grace, Lindy, Titchener, & Lindy, 1983) 人为造成的创伤事件的受害者患上创伤后应激的比率较高 美国911后,在纽约11.2%的成年人和10.5% 的4~12年级的学生(共7.4万)出现严重心理创伤(11.2%,Schlenger)
创伤后应激的影响因素 创伤的性质 个人特点 社会支持 暴露于创伤的持续时间 创伤的强度 年龄 心理健康程度(认知行为特点) 家庭、朋友、社区、单位、党政工团、国家等 附加压力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如何识别反应属正常还是异常? 表现 功能明显受损 转介专家 症状 反应 症状? 反应 正常 心理干预 药物治疗 家庭治疗 正常人没有 正常人有 转介专家 症状 反应 重(有时/经常) 症状? 严重程度轻 反应 持续时间>数周-数月 持续时间短 正常 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儿——白云阁
心理援助的时空二维工作模式 灾难中心 灾难周边地带 非灾区 救助阶段 (冲击) 安置阶段 (绝望) 重建阶段 (复原) 生命援救,保证生存; 群众恐慌情绪安抚; 创伤严重人员紧急干预。 群众恐慌情绪的安抚; 开展特殊人群的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 媒体快速适宜报道; 开展支持性活动; 安置阶段 (绝望) 灾后心理疾患评估 发展不同的心理援助模式; 开展个体和团体心理干预; 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受灾和救援人员心理干预; 特殊人群的心理干预; 枢纽人群培训和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 。 重建阶段 (复原) 建立一线两网三级服务体系 群体性事件的心理预防; 持续的个体心理干预。 灾难风险分析和预警系统的建构; 制定灾害社会心理影响政策与规划; 推广防灾教育。 刘正奎,2009,心理科学进展 刘正奎,2013,中国应急管理
教育系统心理援助模式与策略 目标:实现心理康复 促进创伤后成长 心理急救 复课复学准备 师生生活恢复 教学质量提升 心理重建 心理康复
(二)灾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1、上好灾后第一课 帮助学生尽快回到师生群体中来,在这里感受到温暖、接纳、力量。 “灾后第一课”其实是一系列课程,大概要两个月的时间完成。 处理情绪、建立连结、减灾防灾、社会支持等 “我们在一起”、“不见了”、“画说灾难”等
2、学生心理状况评估与筛查 问卷筛查 PTSD 个体访谈 教师观察 学生反馈 家长沟通
3、个体或团体心理辅导 认知层面 情感层面 行为层面
4、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开展 优化人际关系 培育积极品质 提升抗挫能力 善于情绪管理 积极规划人生 ……
治疗策略 专业人员系统科学地进行治疗 重建客观的认知 情绪加工(暴露) 阻止回避行为 对于心理异常的个体,转介专业人员
应对策略与资源 核心: 面对现实,接纳、认可情绪及身体反应,顺其自然 正性的关系--社会支持 开展叙事,一段、一段地 请注意,鼓励但不要逼迫别人面对,否则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正性的关系--社会支持 功能,宣泄(面对、接纳、认可) 建立可及、质量高的支持关系 43
创伤后有用的应付策略 聚焦于自己的控制感 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娱乐、躯体锻炼 体验大自然 放松技术
三、日常学校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策略
青少年常见心理危机的类型 1、学业困难、考试失利 2、人际冲突、恋爱情感 3、校园暴力、突发事件 4、家庭暴力、父母离异 5、遭遇性侵、网络恐吓 6、躯体疾病、亲人故亡 6、天灾人祸…… 多与丧失有关,案例解读
确立危机干预意识,加强预防 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凭借已有的经验和能力难以有效应对。青少年阶段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学校领导及家长都应有危机干预意识,时刻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
注重预防,把握动态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其成长背景及生活环境 2、家校合力,了解事件、观察情绪及行为表现 3、建立班级心理委员或心理气象员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预警或提供必要的支持 4、班级日志,开设心情专栏,如同班级BBS 5、鼓励学生写随笔,班主任老师每周定期交流,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及生活环境变化等 6、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及生命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心理灵活性以及应对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专业求助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与班主任、心理教师及家长等有效沟通
加强预警,系统干预 特殊关注人群:家庭经济特困的学生;长期患有严重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家族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的学生;性格内向、孤僻、缺乏社会支持的学生;经常出现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长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很多的学生;失恋后长期不能摆脱失落情绪的学生;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及行为异常的学生等。当注意平时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注以及物质上的帮扶等。 案例:被骂“乘人之危”痛不欲生的男孩
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1、稳定平衡情绪: 2、认知心理调整: 3、积极行为应对: 通过辅导、干预,恢复当事人有力感、存在感、价值感,发掘利用可用资源,发掘自身应对困境的能力等。
特别注意: 1、注重工作艺术,不可贸然行动(高二男生拿“刀”的案例) 2、知道限制,系统援助(高三女孩遭遇性侵案例) 3、聚焦能力、整合资源,规避风险(遭遇艳照恐吓高二女孩案例)
危机事件后心理干预系统实施 宏观层面:从整体的、系统的各个层面上的行政干预、支持策略。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各层都参与且有所担当的部分。心理专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与引领。 案例解读
校园轻生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有效实施 1、校园轻生事件通告书: (1)事实通告,澄清事实 (2)心理告知,面对事实 (3)心理支持,多条路径 (4)“三不”原则:不渲染、不评判、不议论,师生携手,应对难关 2、教师培训,扩充人力资源
3、学生小组心理辅导 绘画,分享,引导,表达,祝福 4、师生个体心理援助 邀请信,专业资讯,沟通平台与通道 5、重点跟踪特殊个体 6、事后生命教育推进
微观层面 学校心理工作人员通过谈话、讨论或活动等进行的专业支持。 1、情绪平衡:尊重当事人的感受 2、增强当事人的能动性、自主性、控制感 3、促进、善用支持系统 4、培育对自己、对环境、对未来的希望。 危机干预者的三种角色:代驾、副驾、乘客
一位年轻女子抱怨自己长期陷入一种与总是对人对事都持否定态度的父亲之间那种痛苦挣扎的关系里。由于渴望她和父亲达成某种形式的和解,让他们的关系有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开始,她期待父亲开车送她去上大学——这样她就可以和父亲单独相处几个小时。然而,这个期待已久的旅程是一个灾难:她父亲一如既往地一路都在抱怨路边那条丑陋的、充满垃圾的小河。而她,在车的另一边,看到的是美丽而充满乡村风味的纯净的溪流,里面没有任何垃圾之类的东西。她没有办法回应父亲的抱怨,最终他们陷入沉默,在剩下的路程中他们都没有看对方一眼。 后来,她单独踏上了同样的路途,震惊地注意到那里有两条溪流——路的两边各有一条。”这次我是驾驶员”,她伤心地说,“我从驾驶员这边的 窗口向外看,溪流正像我父亲曾经描述的那样丑劣不堪和充满污秽。”然而,当她学会从父亲的窗口往外看的时候,一起都来得太晚了——她的父亲已经去世了。 ——要真正了解他人的感受是极其困难的,常见的情况是我们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别人身上。 ——欧文.亚龙《在生命的最深处与人相遇》
联系方式: 电话:13842337165 QQ: 52910499 邮箱:yungebai@sina.com 谢谢分享!